詠白露的作者哪個朝代(白露的詩歌都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詠白露的作者哪個朝代,以及白露的詩歌都有哪些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詠白鷺元陳普帶拼音
我在這邊坐,爾在那邊歇。wǒ zài zhè biān zuò , ěr zài nà biān xiē 。
青天無片云,飛下數(shù)點雪。qīng tiān wú piàn yún , fēi xià shù diǎn xuě 。
詠白鷺是宋末元初人陳普五歲時的作品,整首詩句簡潔如畫,形象生動,表達(dá)作者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關(guān)于白露的詩句和作者簡介
1.古詩《詠白露》及作者
《白露》
左河水
衰荷滾玉閃晶光,一夜西風(fēng)一夜涼。
雁陣聲聲蚊欲靜,棗紅點點桂流香。
《白露》
唐 杜甫
白露團(tuán)甘子,清晨散馬蹄。
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
憑幾看魚樂,回鞭急鳥棲。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雜詩》
魏晉 左思
秋風(fēng)何冽冽,白露為朝霜。
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軒臨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
壯齒不恒居,歲暮常慨慷。
2.關(guān)于白露的詩句
蒹葭 《詩經(jīng)》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南湖晚秋 唐五代·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風(fēng)多,衰荷半傾倒。手攀青楓樹,足蹋黃蘆草。
慘澹老容顏,冷落秋懷抱。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萬里何時來,煙波白浩浩。雜詩 魏晉·左思 秋風(fēng)何冽冽,白露為朝霜。
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軒臨前庭,嗷嗷晨雁翔。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
壯齒不恒居,歲暮常慨慷。情詩 魏晉·曹植 微陰翳陽景,清風(fēng)飄我衣。
游魚潛淥水,翔鳥薄天飛。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歸。
始出嚴(yán)霜結(jié),今來白露晞。游者嘆黍離,處者歌式微。
慷慨對嘉賓,凄愴內(nèi)傷悲。〖白露〗 唐:杜甫 白露團(tuán)甘子,清晨散馬蹄。
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憑幾看魚樂,回鞭急鳥棲。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白露為霜〗 唐:顏粲 悲秋將歲晚,繁露已成霜。
遍渚蘆先白,沾籬菊自黃。應(yīng)鐘鳴遠(yuǎn)寺,擁雁度三湘。
氣逼襦衣薄,寒侵宵夢長。滿庭添月色,拂水?dāng)亢上恪?/p>
獨念蓬門下,窮年在一方。〖白露為霜〗 唐:徐敞 早寒青女至,零露結(jié)為霜。
入夜飛清景,凌晨積素光。駟星初晰晰,葭菼復(fù)蒼蒼。
色冒沙灘白,威加木葉黃。鮮輝襲紈扇,殺氣掩干將。
葛屨那堪履,徒令君子傷。〖白露〗 唐:鮑溶 清蟬暫休響,豐露還移色。
金飆爽晨華,玉壺增夜刻。已低疏螢焰,稍減哀蟬力。
迎社促燕心,助風(fēng)勞雁翼。一悲紈扇情,再想清淺憶。
高高拜月歸,軋軋?zhí)魺艨棥S癖P淚,何處無消息。
〖宿煙含白露〗 唐 :孫頠 析析有新意,微微曙色幽。露含疏月凈,光與曉煙浮。
迥野遙凝素,空林望已秋。著霜寒未結(jié),凝葉滴還流。
比玉偏清潔,如珠詎可收。裴回阡陌上,瞻想但淹留。
〖新秋〗 唐 白居易 西風(fēng)飄一葉,庭前颯已涼。風(fēng)池明月水,衰蓮白露房。
其奈江南夜,綿綿自此長。〖秋題牡丹叢〗 唐: 白居易 晚叢白露夕,衰葉涼風(fēng)朝。
紅艷久已歇,碧芳今亦銷。幽人坐相對,心事共蕭條。
〖郡中即事三首〗 唐 :羊士諤 紅衣落盡暗香殘,葉上秋光白露寒。越女含情已無限,莫教長袖倚闌干。
〖涼夜有懷〗 唐: 白居易 清風(fēng)吹枕席,白露濕衣裳。好是相親夜,漏遲天氣涼。
〖衰荷〗 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殘,涼風(fēng)吹葉葉初乾。無人解愛蕭條境,更繞衰叢一匝看。
〖悲秋〗 唐: 盧殷 秋空雁度青天遠(yuǎn),疏樹蟬嘶白露寒。階下敗蘭猶有氣,手中團(tuán)扇漸無端。
〖送張光歸吳〗 唐 郎士元 看取庭蕪白露新,勸君不用久風(fēng)塵。秋來多見長安客,解愛鱸魚能幾人。
〖相和歌辭·玉階怨〗 唐 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相和歌辭·烏棲曲〗 唐 王建 章華宮人夜上樓,君王望月西山頭。夜深宮殿門不鎖,白露滿山山葉墮。
〖郡中即事三首〗 唐 羊士諤 登臨何事見瓊枝,白露黃花自繞籬。惟有樓中好山色,稻畦殘水入秋池。
〖秋露〗 唐 雍陶 白露曖秋色,月明清漏中。痕沾珠箔重,點落玉盤空。
竹動時驚鳥,莎寒暗滴蟲。滿園生永夜,漸欲與霜同。
3.和白露有關(guān)的詩句有哪些
和白露有關(guān)的詩句:
1. 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2. 前赤壁賦
宋代: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3. 玉階怨
唐代: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4. 灞上秋居
唐代:馬戴
灞原風(fēng)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5. 南柯子·十里青山遠(yuǎn)
宋代:仲殊
十里青山遠(yuǎn),潮平路帶沙。數(shù)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
白露收殘月,清風(fēng)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
白露 [ bái lù ]
釋義: 節(jié)氣名,每年九月上旬交節(jié)
造句:
1. 秋天來了,霜白露清,秋媽媽迫不及待地給我家門口的白楊樹披上了金裝。樹葉像鍍了一層金,光彩照人。秋風(fēng)掃過,滿樹灑“金”,飄飛的落葉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翩翩起舞。我們在樹下拾落葉,制標(biāo)本,充滿了情趣。
2. 比初秋更晚的是深秋,比白露更冷的是寒露,比寫信更好的是短信,比問候更好的是祝福。白露時節(jié),祝你身體安康,福運滿堂。
3. 秋風(fēng)輕吹落葉紛飛散落無盡的思念,白露凝霜天氣漸涼泛起心中無邊的掛念,蒼茫大地鴻雁南飛寄托天南海北的情誼,白露時節(jié)愿清爽的秋風(fēng)吹去你一身的疲憊,愿這個豐收的季節(jié)里你碩果累累。
4. 知道為什么這個時節(jié)叫“白露”嗎?白露的意思就是你該多穿點了,露了也是白露了!再不多穿點衣服,馬路要圍觀了!開個玩笑,逗你開心,祝白露快樂。
5. 思念在草尖,打濕了;牽掛在風(fēng)中,風(fēng)干了;問候在秋葉,染紅了;祝福在我心,隨緣了。白露時節(jié),天氣一天天變涼。多保重身體,愿你快樂又健康。
4.古詩《詠白露》及作者
是《詠白鷺》,作者是宋末元初人陳普。
全文:
我在這邊坐,爾在那邊歇。
青天無片云,飛下數(shù)點雪。
翻譯:
當(dāng)我正在這邊坐著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你們正在不遠(yuǎn)的地方休息。抬頭看看天上沒有云彩呀,為什么會落下這點點的雪花般的白鷺。
據(jù)說,陳普少年家貧,勤奮好學(xué),聰明過人;五歲在田間見白鷺群飛而過,作《詠白鷺》。
擴(kuò)展資料:
作者資料:
陳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歲。
陳普幼年勵志發(fā)奮苦讀,覽四書五經(jīng)。長大后,陳普潛心探研朱熹理學(xué)。咸淳初,投蘇州大儒韓翼甫在浙東崇德書院就學(xué),韓翼甫并將愛女玉蟬許配他。
咸淳七年(1271年),蒙古兵南下,陳普遂隱居于石堂山,終日以窮經(jīng)著述自娛。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宋亡,陳普以宋遺民自居,誓不仕元。元廷曾三次詔聘他為福建教授,均堅辭不就。他在石堂山(今屬虎貝鄉(xiāng)文峰村)仁豐寺里設(shè)館倡學(xué),招徒課藝。
四方學(xué)子負(fù)笈從游者歲數(shù)百。在教學(xué)上,陳普力倡理論聯(lián)系實際,治經(jīng)“不貴文詞,崇雅黜浮”,而“必真知實踐、求無愧于古圣賢”。
在其教導(dǎo)影響下韓信同、黃裳、楊碗、余載等人,皆為當(dāng)時學(xué)以致用的理學(xué)名士。在精心教學(xué),輔導(dǎo)學(xué)生成才的同時,陳普還精研數(shù)理。
其間,他反復(fù)鉆研聚銅鑄刻漏壺,經(jīng)無數(shù)次反復(fù)試驗,終于第三年制成。此壺“應(yīng)時升降,纖毫無爽”。當(dāng)時福建布政司曾下令府城依此鑄造,放在福建譙樓(即鼓樓)報時。
陳普怕元廷加罪,遂隱游古田、屏南、政和一帶山區(qū)十二年。嗣后,他在政和興辦德興初庵書院,又主講建陽云莊書院、福州鰲峰書院、長樂鰲峰書院。所至之處,學(xué)者摳衣而來,不絕于途。
其間,陳普應(yīng)劉爍之請,為重修建陽考亭撰寫《修考亭記》,并編修黃干、楊復(fù)二家《喪禮》及朱熹有關(guān)撰著,分十卷刊行于世。陳普博覽群書,精研諸子百家,博聞廣見,多才多藝。自六經(jīng)外,他還熟諳律呂、天文、地理、歷數(shù)之學(xué),精于陰陽璣衡之說。
延佑二年(1315年),陳普病逝于莆中,由其親屬扶樞歸里,葬于石堂山。邑人緬懷其興學(xué)育才之功績,祀之鄉(xiāng)賢祠。
5.關(guān)于“白露”的詩句有哪些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李白《玉階怨》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馬戴《灞上秋居》
香亦竟不滅,人亦竟不來。
相思黃葉落,白露濕青苔。--李白《長相思三首》
白露收殘月,清風(fēng)散曉霞。--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遠(yuǎn)》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這首詩就是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jié)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chuàng)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shù)意境。好詩都能創(chuàng)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jié)構(gòu),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jié)構(gòu)的異質(zhì)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結(jié)構(gòu)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于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dá)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里發(fā)生同構(gòu)共振和同情共鳴。
《玉階怨》
唐代: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的這首宮怨詩,雖曲名標(biāo)有“怨”字,詩作中卻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見“怨”字。無言獨立階砌,以致冰涼的露水浸濕羅襪;以見夜色之濃,佇待之久,怨情之深。“羅襪”,表現(xiàn)出人的儀態(tài)、身份,有人有神。夜涼露重,羅襪知寒,不說人而已見人的幽怨如訴。二字似寫實,實用曹植“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意境。作品沒有聲嘶力竭之弊,卻有幽邃深遠(yuǎn)之美,寫難狀之情與難言之隱,使漫天的詩思充滿全詩,卻又在字句間捉摸不到,含思婉轉(zhuǎn),余韻如縷。
《灞上秋居》
唐代:馬戴
灞原風(fēng)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此詩純寫閉門寥落之感。整首詩篇好似一幅形象鮮明、藝術(shù)精湛的畫卷。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氣包圍中,燈光更顯得黯淡無力,而詩人孤獨凄苦的心情也隨之更進(jìn)了一層。“寒”與“獨”起著相互映襯的作用:由寒燈而顯出夜長難捱,因孤獨而更感到寒氣逼人。最后兩句直接說出詩人的感慨:“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詩人為了求取官職來到長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時,一直沒有找到進(jìn)身之階,因而這里率直道出了懷才不遇的苦境和進(jìn)身希望的渺茫。
6.關(guān)于白露的詩句有哪些
1、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杜審言《七夕》
2、白露見日滅,紅顏隨霜凋。——李白《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3、悲秋將歲晚,繁露已成霜。遍渚蘆先白,沾籬菊自黃。——顏粲《白露為霜》
4、未夜青嵐入,先秋白露團(tuán)。——白居易《題盧秘書夏日新栽竹二十韻》
5、登高何處見瓊枝,白露黃花自繞籬。 ——羊士諤《寄裴校書》
6、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7、憑欄久,金波漸轉(zhuǎn),白露點蒼苔。——秦觀《滿庭芳·碧水驚秋》
8、芳草歇柔艷,白露催寒衣。——李白《秋夕旅懷》
9、看取庭蕪白露新,勸君不用久風(fēng)塵。 ——郎士元《送張光歸吳》
7.描寫“白露”的詩句有哪些
《南湖晚秋》
唐五代·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風(fēng)多,衰荷半傾倒。
手攀青楓樹,足蹋黃蘆草。
慘澹老容顏,冷落秋懷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萬里何時來,煙波白浩浩。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題材集中是白居易諷喻詩的藝術(shù)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選擇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個主題,“一吟悲一事”,主題非常明確。為使主題更明確傳達(dá)給讀者,或詩題下加小序點明主題,或“卒章顯其志”突出主題。其次,白詩的藝術(shù)特色還表現(xiàn)在刻畫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但白詩的詩意并不淺顯,他常以淺白之句寄托諷喻之意,取得怵目驚心的藝術(shù)效果。《輕肥》一詩描寫了內(nèi)臣、大夫、將軍們赴會的氣概和席上酒食的豐盛,結(jié)句卻寫道:“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這是一幅多么慘烈的情景。
閑適詩和諷喻詩是白居易特別看重的兩類詩作,二者都具有尚實、尚俗、務(wù)盡的特點,但在內(nèi)容和情調(diào)上卻很不相同。諷喻詩志在“兼濟(jì)”,與社會政治緊相關(guān)聯(lián),多寫得意激氣烈;閑適詩則意在“獨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與元九書》),從而表現(xiàn)出淡泊平和、閑逸悠然的情調(diào)。
白居易的閑適詩在后代有很大影響,其淺切平易的語言風(fēng)格、淡泊悠閑的意緒情調(diào),都曾屢屢為人稱道,但相比之下,這些詩中所表現(xiàn)的那種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閑適”思想,以及歸趨佛老、效法陶淵明的生活態(tài)度,因與后世文人的心理較為吻合,所以影響更為深遠(yuǎn)。如白居易有“相爭兩蝸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來飲酒七首》其七)、“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對酒五首》其二)的詩句,而“后之使蝸角事悉稽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號論,“醉翁、迂叟、東坡之名,皆出于白樂天詩云”(龔頤正《芥隱筆記》)。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蘇文忠公不輕許可,獨敬愛樂天,屢形詩篇。蓋其文章皆主辭達(dá),而忠厚好施,剛直盡言,與人有情,于物無著,大略相似。謫居黃州,始號東坡,其原必起于樂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詩話》)凡此種種,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詩的影響軌跡。
8.關(guān)于白露的詩句有哪些 白露節(jié)氣有關(guān)的古詩精選
1、《蒹葭》先秦:佚名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釋義: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
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追隨她(他)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蘆葦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干。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對岸。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艱難。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fā)完畢。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彎曲又艱險。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灘。
2、《灞上秋居》唐代:馬戴 灞原風(fēng)雨定,晚見雁行頻。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釋義:灞原上的秋風(fēng)細(xì)雨初定,傍晚看見雁群南去不停。面對他鄉(xiāng)樹木落葉紛紛,寒夜的孤燈獨照我一人。
空園里白露頻頻地下滴,單門獨戶只與野僧為鄰。寄臥荒涼郊居為時已久,何時才能為國致力獻(xiàn)身?3、《玉階怨》唐代: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釋義:玉砌的臺階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佇立露水便浸濕了羅襪。
只好回到室內(nèi)放下了水晶簾子,仍然隔著透明的簾子凝望秋月。4、《南柯子·十里青山遠(yuǎn)》宋代:仲殊 十里青山遠(yuǎn),潮平路帶沙。
數(shù)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
白露收殘月,清風(fēng)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釋義:潮水漲平了沙路,遠(yuǎn)處的青山連綿不斷,偶爾聽到幾聲鳥鳴,好像是在哀怨時光流逝。
又是凄涼冷漠的秋天了,我遠(yuǎn)在海角天涯。殘月西墮。
白露濕衣,拂曉的涼風(fēng)慢慢地吹散朝霞。走到那似曾相識綠楊堤畔,我詢問起塘中盛開的荷花:“你可記得,那年我路邊沽酒,敲開的是哪門哪家?”5、《明月皎夜光》兩漢:佚名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白露沾野草,時節(jié)忽復(fù)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fù)軛。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fù)何益?釋義:明亮皎潔的月光照耀著夜空,東邊墻角下不時地傳來蟋蟀的吟唱。北斗星中的玉衡星已指向了孟冬,天上眾多的星星是這樣閃爍璀璨。
晶瑩的露珠已沾滿了地上的野草,時節(jié)流轉(zhuǎn)轉(zhuǎn)瞬間又是夏去秋來。樹枝間傳來秋蟬斷續(xù)的鳴叫,燕子啊不知又要飛往何方?昔日與我攜手同游的同門好友,已經(jīng)舉翅高飛騰達(dá)青云了。
可是他們一點也不念曾經(jīng)的交情,就像行人遺棄腳印一樣把我拋棄!南箕星、北斗星都不能用來盛物斟酒,牽牛星也不能用來負(fù)軛拉車!再好的友情也不能像磐石那樣堅固,仔細(xì)想來炎涼世態(tài)虛名又有何用?6、《秋思》唐代:李白 春陽如昨日,碧樹鳴黃鸝。蕪然蕙草暮,颯爾涼風(fēng)吹。
天秋木葉下,月冷莎雞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華滋。
釋義:今日的春光如同昨天一樣明媚,碧樹綠草間,有黃鸝鳥在唧唧鳴叫。但突然之間,蕙草就枯萎凋零了,衰颯的秋風(fēng)吹來陣陣涼意,讓人頓感憂傷。
已經(jīng)進(jìn)入秋天,樹木的葉子紛紛落下,一片凄清的景象。冰冷慘淡的月光下紡織的女子正獨自傷悲。
她為群芳的逝去而感到無限憂愁,繁盛的枝葉如今都已凋落,秋露濃濃,讓人感到無限落寞。8、《金陵城西樓月下吟》唐代:李白 金陵夜寂涼風(fēng)發(fā),獨上高樓望吳越。
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釋義:在金陵一個靜悄悄的夜晚,涼風(fēng)習(xí)習(xí),我獨自一人登上高樓,眺望吳越。
白云低垂,水搖空城,白露好像是從秋月上垂滴的水珠。我在月下沉吟,久久不歸,思念古人,而古人能與吾心自相接者,亦已稀也。
惟有能寫出“澄江靜如練”這樣清麗之詩的謝玄暉,方令人長憶不已。6、白露時節(jié):“涼風(fēng)至,白露降,寒蟬鳴。”
——出自于《禮記》釋義:涼風(fēng)來,白露降下人間,蟬因為寒冷不再鳴叫。“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出自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釋義:過了白露節(jié)氣,白天有陽光的時候天氣尚暖,但太陽落山后氣溫就會驟降,也正因為此水汽凝結(jié)為露。
詠白鷺 和白鷺圖的古詩欣賞
《詠白鷺》是一首歌詠白鷺的詩,是宋末元初人陳普五歲時的作品。詩句簡潔如畫,形象生動。當(dāng)我正在這邊坐著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你們正在不遠(yuǎn)的地方休息。抬頭看看天上沒有云彩呀,為什么會落下這點點的雪花般的白鷺。
《白鷺圖》這首詩描繪了白鷺潔白美好、心存高潔但又孤獨寂寞、無人理解的形象。這首詩抒發(fā)了雖有高潔的志向卻不被人理解的愁苦之情。
《詠白鷺》
我在這邊坐,爾在那邊歇。
青天無片云,飛下數(shù)點雪。
譯文:當(dāng)我正在這邊坐著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你們正在不遠(yuǎn)的地方休息。抬頭看看天上沒有云彩呀,為什么會落下這點點的雪花般的白鷺。
《白鷺圖》
芳草垂楊蔭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無人識,獨向斜陽嘆白頭。
注釋
1、雪衣公子:白鷺。
2、清意:清高,高潔的志向。
第三句表現(xiàn)了白鷺心存高潔、無人理解的一腔愁苦之情。
末句,“獨”、“嘆”兩字直抒悲、愁之情。“斜陽”以景襯情。
的作者~朝代~詩句是啥?
南宋陳普少年家貧,勤奮好學(xué),聰明過人;五歲在田間見白鷺群飛而過,作《詠白鷺》云:“
我在這邊坐,
爾在那邊歇,
天上無片云,
飛下數(shù)點雪。
古詩《詠白露》及作者?
這是一首歌詠白鷺的詩,是宋末元初人陳普五歲時的作品。詩句簡潔如畫,形象生動。
原詩:
我在這邊坐,爾在那邊歇。
青天無片云,飛下數(shù)點雪。
關(guān)于詠白露的作者哪個朝代和白露的詩歌都有哪些的介紹到此就結(jié)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guān)注本站。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