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人祖詠寫了多少詩(唐代詩人祖詠的詩)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劰旁娙俗嬖亴懥硕嗌僭姡约疤拼娙俗嬖伒脑妼?yīng)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祖詠《終南望余雪》全文及賞析
《終南望馀雪》是唐代詩人祖詠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句句詠雪,句句從“望”字著眼,描寫終南山的雪景和雪后增寒的感受。起句寫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的整體印象。次句寫終南山的余雪,由于陰嶺高出云端,遠遠望去,其上的皚皚積葉仿佛浮在空中。第三句轉(zhuǎn)筆寫雪霽初晴時始見終南山的真實面門,“霽”字真實而傳神地寫出了夕陽的余光平射在山上,染紅了林表的美麗畫面。末句承上句的夕陽,寫因望見終南山余雪而更感冬天的寒冷。這首詩詠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樸實自然。
《終南望余雪》
作者: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注解】:
1、終南:山名,在陜西省西安市南面。
2、林表:林梢。
3、霽色:雨后的陽光。
【韻譯】:
終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頂上的積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樹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漸生,城中覺得更冷更寒。
【評析】:
據(jù)《唐詩紀事》卷二十記載,這是作者在長安的應(yīng)試詩。詩寫遙望積雪,頓覺雪
霽之后,暮寒驟增;景色雖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凍。詠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
朗,樸實俏麗。
祖詠《終南望余雪》全文及賞析
祖詠是什么朝代的詩人
祖詠是唐代的詩人,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少有文名,擅長詩歌創(chuàng)作。與王維友善。王維在濟州贈詩云:“結(jié)交二十載,不得一日展。貧病子既深,契闊余不淺。”其流落不遇的情況可知。開元十二年(724),進士及第,長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遷謫,仕途落拓,后歸隱汝水一帶。
祖詠代表作有《終南望余雪》、《望薊門》、《七夕》、《汝墳秋同仙州王長史翰聞百舌鳥》、《陸渾水亭》、《家園夜坐寄郭微》、《送丘為下第》、《古意二首》等,其中以《終南望余雪》和《望薊門》兩首詩為最著名。《望薊門》詩描寫沙場塞色,寫得波瀾壯闊,令人震動,其中“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為有名的佳句。
祖詠經(jīng)歷與常建相似,存詩數(shù)量也比較接近。他的山水詩具有語言簡潔、合蘊深厚的特點。他的詩以贈答酬和、羈旅行役、山水田園之作為主,一般都寫得工穩(wěn)妥貼,但卻缺乏較深刻的思想和較鮮明的藝術(shù)特色。從大致的傾向上看,他的一些詩已經(jīng)接近“大歷十才子”的詩風(fēng)。
祖詠代表詩作有哪些
祖詠
唐
《終南望余雪》
終南陰嶺秀, 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 城中增暮寒。
別怨
送別到中流,秋船倚渡頭。相看尚不遠,未可即回舟。
贈苗發(fā)員外·一作李端詩
宿雨朝來歇,空山天氣清。盤云雙鶴下,隔水一蟬鳴。
古道黃花落,平蕪赤燒生。茂陵雖有病,猶得伴君行。
祖詠最著名的詩
知道祖詠這個人,大多從”積雪浮云端“這首詩開始。試貼詩一般是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可是祖詠只寫了四句就擱筆了:
有司試《終南山望馀雪》詩,詠賦……四句,即納于有司。或詰之,詠曰“意盡”。(宋計有功《唐詩紀事》)
詩云: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好比高考作文要求寫八百字,祖詠僅僅寫了200字,然后說意思到了,不寫了。祖詠(699~746)在玄宗開元十二年(724)杜綰榜進士及第。老街覺得,憑這四句進士及第的可能性不太大,恐怕傳說的成分更大一些。估計祖詠中第的那一次另有一首詩沒有傳下來。
當(dāng)然,祖詠并非不會寫五排,他傳下來的五言排律有好幾首。他的七律傳下來更少,但是后人評價卻很高。
一、寫北京的傳世七律《望薊門》
晚明的詩論家許學(xué)夷《詩源辨體》中評價道:
祖詠詩甚少,五言古僅數(shù)篇,俱不為工。五言律,聲調(diào)既高,語亦甚麗。七言“燕臺一去”一篇,實為于鱗諸子鼻祖。
許學(xué)夷評價祖詠的五律”聲調(diào)既高,語亦甚麗“,而他的七律《望薊門》更是明朝后七子李攀龍等人的鼻祖。
我們看看這首七律《望薊門》:
燕臺一望客心驚,簫鼓喧喧漢將營。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燕臺太有名了,去這里的詩人們總是不忘記把燕臺放入自己的詩中,例如陳子昂有《登幽州臺歌》、李賀有”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李白有”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
這首詩前四句落在一個”驚“字,積雪萬里的背景下,軍營中簫鼓喧喧,旗幟高懸,一片莊嚴肅穆,不禁讓這個出到邊塞的”客子“為之心驚。前兩句暗用南梁曹景宗的詩意:
“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
五六句: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寫景中能看出寫一攻一守的態(tài)勢,沙場烽火燒到胡人邊界之內(nèi),而自己的城池在云山環(huán)抱中巍巍矗立。
尾聯(lián)抒情: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尾聯(lián)用了兩個常見的典故,一個是投筆從戎的班超,一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的西漢終軍。
詩人說,我雖然不如班超,但是還想做一個終軍那樣的人物。班超出塞后威震西域,而終軍卻犧牲在南越。同是報國之士,成敗各有不同。
祖詠是唐代詩人,他的詩以什么為主?
祖詠(699~746),字、號均不詳, 唐代詩人,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少有文名,擅長詩歌創(chuàng)作。與王維友善。王維在濟州贈詩云:"結(jié)交二十載,不得一日展。貧病子既深,契闊余不淺。"(《贈祖三詠》)其流落不遇的情況可知。開元十二年(724),進士及第,長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遷謫,仕途落拓,后歸隱汝水一帶。
祖詠是哪個朝代的
1、祖詠是唐朝人。
2、簡介
祖詠(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洛陽(今屬河南)人,開元十二年(724)進士。后移居汝水以北別業(yè),漁椎終老。曾因張說推薦,任過短時期的駕部員外郎。詩多狀景詠物,宣揚隱逸生活。其詩講求對仗,亦帶有詩中有畫之色彩,其與王維友善,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也。代表作有《終南望余雪》、《望薊門》、《七夕》、《汝墳秋同仙州王長史翰聞百舌鳥》、《陸渾水亭》、《家園夜坐寄郭微》、《送丘為下第》、《古意二首》等,其中以《終南望余雪》和《望薊門》兩首詩為最著名。《望薊門》詩描寫沙場塞色,寫得波瀾壯闊,令人震動,其中“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為有名的佳句。
祖詠經(jīng)歷與常建相似,存詩數(shù)量也比較接近。他的山水詩具有語言簡潔、合蘊深厚的特點。他的詩以贈答酬和、羈旅行役、山水田園之作為主,一般都寫得工穩(wěn)妥貼,但卻缺乏較深刻的思想和較鮮明的藝術(shù)特色。從大致的傾向上看,他的一些詩已經(jīng)接近“大歷十才子”的詩風(fēng)。
關(guān)于古詩人祖詠寫了多少詩和唐代詩人祖詠的詩的介紹到此就結(jié)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guān)注本站。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