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共禹論功不較多(皮日休共禹論功不較多)
很多朋友對于為什么說共禹論功不較多和皮日休共禹論功不較多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是什什么意思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都說隋朝亡國是因為這條河,到現(xiàn)在它還在流淌不息.如果不是當時修龍舟(巡游)的事情,(楊廣)功績和禹大概也比得上了.
為什么說隋煬帝\“共禹論功不算多”?
詩句大意: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隋朝滅亡就是因為這大運河但從運河開通至今,南北溝通還都要靠它如果沒有當年隋煬帝三下江都南巡最終導(dǎo)致滅國的事情那隋煬帝開通大運河的功勞和大禹治水的相比也不差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是什么意思?
它的意思是如果不是當時為了出游江都修龍舟的事情,楊廣的功績和禹大概也比得上了。
出處:唐代皮日休的《汴河懷古二首》其二
原詩: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釋義:人人都說修造汴河導(dǎo)致隋朝滅亡,可是至今南北通行還要依賴此河。
如果不是當時為了出游江都修龍舟的事情,楊廣的功績和禹大概也比得上了。
理解:這一首詩從隋亡于大運河這種論調(diào)說起,接著又從反面寫出了現(xiàn)在大運河的作用之大,反駁了隋煬帝修大運河是導(dǎo)致亡國的傳統(tǒng)觀點,從歷史的角度對隋煬帝的是非功過進行了評價。從一種新穎的角度對歷史人物進行評價,是古代懷古詩的佼佼者。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是什么意思
意思:人人都說修造汴河導(dǎo)致隋朝滅亡,可是至今南北通行還要依賴此河。如果沒有打造龍舟縱情享樂之事,煬帝赫赫功績幾乎可比治水的大禹。
出處:唐代文學(xué)家皮日休的《汴河懷古二首》。
原文: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應(yīng)是天教開汴水,一千余里地?zé)o山。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譯文:成千上萬的彩船行駛在運河兩岸的翠柳中間,但這支船隊載到揚州后再也沒有回還。應(yīng)該是上天教人們開通汴河,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巒。
人人都說修造汴河導(dǎo)致隋朝滅亡,可是至今南北通行還要依賴此河。如果沒有打造龍舟縱情享樂之事,煬帝赫赫功績幾乎可比治水的大禹。
擴展資料
此詩以議論為主,在形象思維、情韻等方面較李商隱《隋宮》一類作品不免略遜一籌;但在立意的新奇、議論的精辟和“翻案法”的妙用方面,自有其獨到處,仍不失為晚唐詠史懷古詩中的佳品。
全詩描述了隋煬帝游覽揚州的豪華船隊以及大運河的地理環(huán)境,詩中隱含了隋煬帝被部將宇文化及殺死的歷史事實。詩說當年的浩然盛大的場面如今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實質(zhì)是說當時的唐帝國早已是連隋煬帝時也比不得了。這是對當政者的警訓(xùn),意味深長。
創(chuàng)作背景:
皮日休是唐后期的詩人,當時唐王朝已進入動亂階段。文人在仕途上非常困難,平安閑放成為他們生活上的目標,精神上則盡量不受外界干擾,皮日休就是這種避世心態(tài)與淡薄的代表。這使得他有更多的空閑思史,寫出現(xiàn)實主義的詠史詩。
隋煬帝時,發(fā)河南淮北諸郡民眾,開掘了名為通濟渠的大運河。自洛陽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黃河,經(jīng)黃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時吳王夫差所開運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達淮水。故運河主干在汴水一段,習(xí)慣上也呼之為汴河。
隋煬帝開通大運河,消耗了大量民力物力。唐詩中有不少作品是吟寫這個歷史題材的,大都指稱隋亡于大運河云云。皮日休生活的時代,政治腐敗,已走上亡隋的老路,對于歷史的鑒戒,一般人的感覺已很遲鈍了,而作者卻以詩文的形式有意重提這一教訓(xùn)。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汴河懷古二首
OK,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