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如何其夜未艾(“夜如何其?夜未央”)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guān)于夜如何其夜未艾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夜如何其?夜未央”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詩經(jīng)·小雅·庭燎》:君王起視夜未央,勵精圖治坐朝堂
這首詩描寫的是周王勤政,早起上朝時的情形。
第一節(jié),“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現(xiàn)在是夜晚什么時候?夜色未盡,宮廷中的火炬還在亮著。諸侯大臣已經(jīng)有人到了,車馬的鈴鐺在響。
第二節(jié),“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鸞聲噦噦。”現(xiàn)在是夜晚什么時候?夜色未盡,宮廷中的火炬依舊明亮。諸侯大臣已經(jīng)有人到了,車馬的鈴鐺在響。
第三節(jié),“夜如何其?夜鄉(xiāng)晨,庭燎有輝。君子至止,言觀其旂。”現(xiàn)在是夜晚什么時候?夜色將近天快亮,宮廷中的火炬散發(fā)著光芒。諸侯大臣已經(jīng)有人到了,車子的旗幟在飄揚。
庭燎,宮廷中照亮的火炬。其(jī),語尾助詞,無實意。央,盡。君子,上朝的諸侯大臣等人。鸞,也作“鑾”,古代車馬所佩的鈴。將(qiāng)將,擬聲詞,車馬的鈴聲。艾,盡。晣(zhé)晣,明亮貌。噦(huì)噦,鸞鈴聲。鄉(xiāng),同"向;鄉(xiāng)(xiàng)晨,近晨,將亮。有煇(huī),煇煇,一說光明的樣子,一說火光變得暗淡。言,乃。旂(qí),繪有龍、竿頂有鈴的旗,是諸侯才能用的儀仗。
本詩以對話的形式展開,通過對話我們可以得知,周王勵精圖治,每天早起勤政,在諸侯大臣尚未來臨之前,就早早地做好了準備。歷來認為這首詩描寫的是為周朝帶來復興的周宣王。周宣王統(tǒng)治時期,一改周厲王時期的弊病,重用賢臣,大振朝綱,討伐玁狁、西戎、江漢荊蠻等邊境勢力,重新確立了周朝的權(quán)威。無論這首詩寫的是不是周宣王的事跡,都刻畫了一位相當勤勉的君王的形象。三節(jié)詩,通過天色的變化,讓我們見識到了一位賢君想要處理政務的急切心情,以及他對諸侯們和朝廷儀禮的關(guān)切。由殘夜轉(zhuǎn)為天明,早朝即將開始,勤勉的朝臣,紛至沓來,怎么能不能讓人激動呢。
詩經(jīng)專題第182篇,總第182篇。
詩經(jīng)中”夜如何其,夜未央\“后一句是什么
詩經(jīng)中”夜如何其,夜未央\“后一句是:庭燎之光。以上詩句出自《詩經(jīng)·小雅·庭燎》,全詩為: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 君子至止,鸞聲將將。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 君子至止,鸞聲噦噦。 夜如何其?夜鄉(xiāng)晨,庭燎有輝。 君子至止,言觀其旂。——《庭燎》描寫宮廷早朝的景象,表現(xiàn)君王勤于政事。詩以問答開始時,形象地表達時間的推移,透露問答后面人的性格,突出庭燎的煙光,暗示勤政,而含蓄有味。
“夜如何其?夜未央”什么意思?
未央用《詩.小雅.庭燎》的典,全詩是: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晰晰.君子至止,鸞聲噦噦.夜如何其?夜鄉(xiāng)晨.庭燎有煇.君子至止,言觀其旗.庭燎是朝堂上的大蠟燭.黑夜還未過得...
“夜如何其?夜未央”什么意思?
釋義:現(xiàn)在夜色是什么時光?夜色還早天未亮。
此句出自《詩經(jīng)》中的一首詩——《小雅·庭燎》。
擴展資料:
原文:
小雅·庭燎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鸞聲噦噦。
夜如何其?夜鄉(xiāng)晨,庭燎有煇。君子至止,言觀其旂。
譯文:
現(xiàn)在夜色是什么時光?夜色還早天未亮。庭中火燭放光芒,諸侯大臣快來到,好像車鈴叮當響。
現(xiàn)在夜色是什么時光?夜色還早無晨光。庭中火燭明晃晃,諸侯大臣快來到,好像車鈴響叮當。
現(xiàn)在夜色是什么時光?夜色將盡露晨光。庭中火燭仍明亮,諸侯大臣快來到,看見旌旗在飄揚。
作品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宮廷早期的場景,表明君王在政治上是勤勉的。這首詩共有三章。
第一章是關(guān)于午夜在床上不安,渴望向外看,看到外面的燈光,知道院子已經(jīng)點燃,聽到鏗鏘的聲音,知道諸侯們已經(jīng)進入王朝。這表明宣望富強,政治穩(wěn)定,所有官吏和公仆都不敢怠惰。諸侯和諸侯對君臣有禮且認真,敬畏之至,早到宮廷等候會見;而宣王則勤于政治事務,體貼下屬,非常重視禮節(jié)。
第二章稍晚一些,但是夜還沒有結(jié)束,庭院的燈光明亮,鐘聲不斷,諸侯們相繼到來。朱子說:“一個人在附近,但他能聞到他的聲音。”
在第三章中,曙光被看見,夏明逐漸變得清晰。據(jù)《說文》記載:““煇,光也。”段玉裁注:“析言之,則煇、光有別:朝旦為煇,日中為光。”又《禮記·玉藻》:“揖私朝,煇如也;登車則有光。”說清早由家別大夫之時天尚不太亮,至登車時已大亮。則“有煇”指不太亮的光。這一則可與《莊子·逍遙游》中所說“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難乎”相證,二則可知火炬即將燃盡,故光不如前之明亮。此時來朝諸侯和天子俱抬頭看旂。鄭玄箋云:“上二章聞鸞聲爾。今夜向明,我見其旂,是朝之時也。朝禮別色始入。”觀旂而識別其封爵官位。
雖然詩歌中沒有類比或描寫,但其寫生手法不僅捕捉到了最具特色的場景,而且以微妙的方式反映了詩人當時的心理活動和心境,貼近了天籟之音。
參考資料:小雅·庭燎——百度百科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是啥意思?
未央用《詩.小雅.庭燎》的典,全詩是: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晰晰。君子至止,鸞聲噦噦。
夜如何其?夜鄉(xiāng)晨。庭燎有煇。君子至止,言觀其旗。
庭燎是朝堂上的大蠟燭。黑夜還未過得一半,要捱通宵,苦也!詩中沒有將工作做好的人是周宣王,這個勤勤懇懇的西周中興之主沒有教好兒子周幽王,以后的事讀者都很清楚,孫兒平王時,周室被迫東遷,展開春秋之世。
詩中常說“夜未央”,西漢皇宮也叫未央宮,未央是什么意思?
夜未央:夜已深而未盡;漫漫長夜。
下面結(jié)合一道古詩來理解:
【原文】:
除夜
文天祥 〔宋代〕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譯文】:
天地之間一片空曠,時光公然地離我而去。
在人生的末路上因為風雨而受驚,在偏僻的邊疆飽經(jīng)了冰雪寒霜。
如今生命跟這一年一樣快要結(jié)束了,我和我一生的經(jīng)歷也會被遺忘。
以后再也夢不到過新年喝屠蘇酒,只能在漫漫長夜里撥動燈火。
【注釋】:
除夜:指公元1281年(元朝至元十八年)除夕。
乾坤:指天地,即空間。
空落落:空洞無物。
歲月:時間。
堂堂:跨步行走的樣子。
末路:指自己被俘囚,不望生還,走上了生命的最后一段路。
驚風雨:指有感于當年戰(zhàn)斗生活的疾風暴雨。
窮邊:極遠的邊地。此就南宋的轄區(qū)而言,稱燕京 為窮邊。
雪霜:指囚居生活的艱難困苦。
屠蘇夢:舊歷新年,有合家喝“屠蘇酒”的習慣。
夜未央:夜已深而未盡。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元朝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2年,是文天祥平生度過的最后一個除夕夜。
【賞析】:
寫作此詩時作者已經(jīng)被關(guān)押整整三年,敵人對他軟硬兼施。然而,高官厚祿不能軟服,牢獄苦難不能屈服。他衰鬢霜染,意志彌堅。牢房冰冷潮濕,飲食艱澀難咽,妻兒宮中服役,朝廷茍且投降等慘痛的現(xiàn)實,令文天祥感受到人生末路窮途的困厄艱難。他用一支沉甸甸的筆,蘸著熱血和心淚,寫就了這首悲而不屈的短詩。
這一首詩,詩句沖淡、平和,沒有“天地有正氣”的豪邁,沒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只表現(xiàn)出大英雄欲與家人共聚一堂歡飲屠蘇酒過元旦的愿望,甚至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一絲寂寞、悲愴的情緒。恰恰是在丹心如鐵男兒這一柔情的剎那,反襯出勃勃鋼鐵意志之下人的肉身的真實性,這種因親情牽扯萌發(fā)的“脆弱”,更讓我們深刻體味了偉大的人性和錚錚男兒的不朽人格。
《除夜》一詩,沒有雕琢之語,沒有瑣碎之句,更無高昂的口號式詠嘆。可是,我們?nèi)耘f感到心靈的一種強烈震撼。無論時光怎樣改變,無論民族構(gòu)成如何增容擴大,無論道德是非觀念幾經(jīng)嬗變,文天祥,作為我們民族精神的象征,作為忠孝節(jié)義人格的偉大圖騰,萬年不朽,顛撲不滅,仍會是在日后無數(shù)個世代激勵一輩又一輩人的道德典范。
【作者簡介】: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使。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jīng)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興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OK,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