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薛濤與劉采春哪個更好的詞條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薛濤與劉采春哪個更好,以及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唐代四大女詩人”都是誰,她們的代表詩水平如何?
唐代四大女詩人分別是李冶、薛濤、劉采春以及魚玄機。她們的詩歌水平在唐代這個眾星璀璨的時代也可以稱得上是中等偏上的水平。要知道據專家統計唐代總共有兩百多位女詩人,能夠名列唐代四大女詩人的她們的水平可以說是得到了時代的認可。下面讓我來一一介紹唐代四位女詩人。
1、李治
李治出生于一個書香世家,從小就飽讀詩書,根據《唐詩紀事》記載,她五六歲時就能夠出口成詩。早年間與劉長卿、陸羽、釋皎然相交甚密,劉長卿還稱李治為“女中詩豪”。不過李治的詩大多都已經失傳,遺留到現在的就只有十幾首。
2、薛濤
提到薛濤,可能最出名的就是以她名字命名的薛濤箋,相傳薛濤自制粉紅色的書箋在上面寫詩,后人紛紛模仿,遂被稱為“薛濤箋”。薛濤的一生可以說是充滿了悲情,幼時生于官宦之家,誰料青年時家道中落,無奈進入教坊為官妓。中年遇到一生摯愛元稹,怎奈元稹是一個負心漢,進了京城之后便斷絕聯系。晚年成為一名女冠,終生未嫁。
3、魚玄機
對于魚玄機,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那兩句詩“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從這句詩中我們可以看出魚玄機的情路十分坎坷。早年時魚玄機喜歡他的師父溫庭筠,但是溫庭筠因為自己的相貌問題拒絕了魚玄機,并把他推薦給了李億為妾。可是在李億正妻的逼迫下,沒多久李億便把魚玄機休了。后來又得知自己的婢女與李億有染,魚玄機心生嫉妒于是就殺了她,最終被判死刑,年僅24歲。
4、劉采春
有關劉采春的記載,在唐代四大女詩人中算是最少的一個,并且她也是四人中知名度最低的一個。相比于前面三人坎坷的身世,劉采春可以說是比較幸福了。劉采春在當時是一名具有很大影響力的女藝人,歌聲一起,無人不為之陶醉。
“唐朝四大女詩人”為唐朝增光溢彩,她們最終歸宿何在呢?
唐朝的四大女詩人分別是李冶、薛濤、魚玄機,劉采春。她們的最終歸宿都不太好,不得善終。
其實這四位女性的人生結局都不算美好圓滿。就像李清照一樣,只有經歷了生活的磨難,才能寫出超越常人的佳作。
而前三位女性更是與古代普通女子不同。這三位女性都容貌美麗,而美麗的女子也沒有強壯的夫君護佑,或者是沒有想法尋覓美男子當老公。她們的風流韻事都不少。李治曾經在做道姑的時候,與多位和尚以及香客發生關系,曼妙的身姿甚至還吸引當朝皇帝,也就是出了名的好色皇帝李隆基,將她藏在后宮,在他看來妻不如妾,妾不如偷。李隆基晚年遭遇了安史之亂,唐朝也不復以前的盛世,李治最后也被李隆基牽連,由唐德宗處死。
而留下最多著作的薛濤,本身是官宦小姐,可是父親慘死,家道中落后,不得已入了樂籍。本來就容貌出色的她,在樂坊更是苦練歌舞,能歌善舞的她也是多少貴公子必點的頭牌,有過數不清的恩客。可能也是經過了太多的風花雪月,看過了太多的俗世冷暖,見識過男人的不靠譜,薛濤沒有哀求她的某位恩客為她贖身,沒有嫁給任何一個人,而是最后安心在浣花溪,看著草長鶯飛,清靜淡然地度過余生時光。
其他兩位的最終結局史料沒有明確記載,但這四位女性的人生都不平坦,磕磕碰碰,經歷過無數大起大落,有的甚至還慘死于刀下,但是她們的卓越才華通過遺留下來的書籍傳承于世。
唐代四大才女是哪四個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是指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兒或班昭。
關于古代四大才女的人選與順序,流行三種說法:
一是蔡文姬為首,依次是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兒或者班昭;
二是卓文君為首,依次是蔡文姬、上官婉兒、李清照;三是還是卓文君為首,依次是班昭、蔡文姬、李清照。
既然是評選才女,那就應著眼于“才氣”。傳統文化意象里,說一個人有才,無非詩詞歌賦(文)、琴棋書畫(藝),如果考慮到班昭的情況,那就再加一個標準----歷史。
唐朝著名女詩人(3)
艷歌一曲劉采春
劉采春,生卒年不詳(筆者注:有史書記載她要比薛濤小15歲左右),中唐時期江南女藝人。淮甸(今江蘇省淮安、淮陰一帶)人,一說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她擅長參軍戲,又會唱歌。
參軍戲本是一種調笑性的詼諧劇,演員都是男子,劉采春以一女子演參軍戲,這在唐代已屬罕見,同時她又打破了參軍戲一味以言詞相戲弄的舊形式,而以歌唱加入表演。據說,她的嗓音婉轉動人,歌聲響遏行云,余音繞梁不絕。更為可貴的是,劉采春有一個優伶之家,她的丈夫周季崇、丈夫的兄弟周季南、她的女兒周德華,都是職業優伶,他們共同組成了一個家庭戲班,在江浙一帶名聲很響,成為當時一位很有影響的女藝人,并深受時任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820—829)元稹的賞識,說她“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回秀媚多”,可見她在當時是一名很有影響的女藝人。元稹《贈劉采春》詩說她“選詞能唱《望夫歌》”。《望夫歌》即《啰唝曲》,《全唐詩》錄存六首。“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載兒夫婿去,經歲又經年。”“莫作商人婦,金釵當卜錢。朝朝江口望,錯認幾人船。”就是其中名句。
劉采春是當時的“流行通俗歌手”,紅遍江南。當時吳越一帶,只要劉采春的《啰唝曲》響起,“閨婦、行人莫不漣泣”。而所謂“參軍戲”是唐代盛行的一種滑稽表演,有點類似于今日的相聲,最開始由兩人搭檔,一人揶揄戲耍另一人,有如相聲的一個逗哏,一個捧哏。后來發展為多人表演,女演員也加入了。劉采春歌唱得尤其好,據說她“歌聲徹云”。
至于《啰唝曲》是劉采春自己的創作,還是翻唱的民歌,就不得而知了。相關資料說劉采春唱的《啰唝曲》有120首之多,現在見到的也就是《全唐詩》的六首。所以嚴格地說劉采春只是一個通俗歌手,列入“四大女詩人”有點湊數。
古代才子誰才是最風流的,四大女詩人被他拋棄了倆個?
才子多風流,古代才子也不例外,這位拋棄了兩個女詩人的才子,算不得是古代風流最甚的才子,但卻是相對來說,比較著名的風流才子,他就是元稹。元稹其人,我們多多少少也聽過他寫的詩歌,“曾經滄海難為水”就出自他之手,就是一個詩中深情如斯的人,在歷史上,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渣男。元稹的妻子出身名門,而與元稹有過一段并且在史書上留下痕跡的,是兩個比較著名的女詩人,這兩位女詩人分別是創造了薛濤箋的薛濤和琴棋書畫樣樣皆通的劉采春。
在名氣上,薛濤要勝過劉采春一籌,但兩人在經歷上,卻非常的相似。薛濤命運多舛,16歲就入了樂籍,日子過得花紅柳綠,在與四面八方的文人交往唱和的日子里,薛濤認識了元稹,此時的元稹大概已經成婚,在一來二去的交往中,兩人互生情愫,就這樣在一起了。元稹給薛濤寫了一首以其名字命名的詩,薛濤則給元稹寫情書,為了顯得特別,她將芙蓉花汁混合木芙蓉皮,做出粉色的小彩箋,后稱之為薛濤箋 。
在與薛濤有過一段之后,元稹又認識了四大女詩人中的另外一個——劉采春。劉采春是當時頗有名氣的優伶,一副好嗓子唱遍大江南北,戲迷無數。某日,劉采春跟隨其丈夫外出演出,正好到了元稹管轄的州府,元稹自然前來觀看,一看之下,驚為天人,沒多久,兩人就互相愛慕,走到了一起,雖然此時雙方都各有配偶,但他們還是繾綣了八年。
之后,兩人和元稹都無疾而終了,可能元稹和她們在一起的時候也是真的喜歡吧。但他本人的門戶之見太重,加上可能也過了新鮮感,于是也就這么結束了,只在歷史書上留下一片唏噓。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