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鸛雀樓是哪個樓(登鸛雀樓登的是哪個樓)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登鸛雀樓是哪個樓,以及登鸛雀樓登的是哪個樓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登鸛雀樓是指哪座樓
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樓高三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與武昌黃鶴樓、 洞庭湖畔岳陽樓、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其故址位于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黃河岸畔,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 鸛雀樓始建于北周 (公元557--580),廢毀于元初。由北周大將軍宇文護鎮河外之地,筑為層樓。由于樓體壯觀,結氣勢宏偉,風景秀麗,唐人留詩者甚多。“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即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登樓賞景留下得千古絕唱,
登鸛雀樓在什么地方 登鸛雀樓介紹
1、登鸛雀樓在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
2、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于北周 ,由于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負盛名。
3、鸛雀樓高臺重檐,黑瓦朱楹,占河山之勝,據柳林之秀,在唐宋時期就被譽為中州大地的登高勝地。鸛雀樓立晉望秦,獨立于中州,前瞻中條山秀,下瞰大河奔流,紫氣度關而西入,黃河觸華而東匯,龍踞虎視,下臨八州,吸引了歷代名流登臨作賦。如唐代詩人王之渙登樓時有感而發寫下“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登鸛雀樓在哪里個城市
登鸛雀樓在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占地面積2.064平方公里,始建于北周 ,由于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負盛名。
鸛雀樓高臺重檐,黑瓦朱楹,占河山之勝,據柳林之秀,在唐宋時期就被譽為中州大地的登高勝地。鸛雀樓立晉望秦,獨立于中州,前瞻中條山秀,下瞰大河奔流,紫氣度關而西入,黃河觸華而東匯,龍踞虎視,下臨八州,吸引了歷代名流登臨作賦。如唐代詩人王之渙登樓時有感而發寫下“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道:“河中府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
登鸛雀樓在哪里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位于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蒲州鎮,在東經110°15′00″~110°45′33″和北緯34°44′50″~35°04′50″之間,總建筑面積33206平方米,總重量58000噸。
鸛雀樓始建于北周時期,在金元光元年(1222年)遭大火焚毀,1997年12月,鸛雀樓重修,2002年10月1日,鸛雀樓正式對游客開放。
鸛雀樓為高臺式十字歇山頂樓閣,外觀3層4檐,內部為9層使用空間,并設置電梯、樓梯組織垂直交通。整座樓閣分為臺基和樓身兩部分,總高度達73.9米,是四大名樓中最高的一座,是中國仿造樓中較為精致的。
鸛雀樓整個的油漆彩畫,是國內失傳的唐代彩畫藝術,經過國家文物局的專家多方考察搶救,重新創作設計,故鸛雀樓是國內唯一采用唐代彩畫藝術恢復的唐代建筑。
鸛雀樓所獲榮譽
2003年,鸛雀樓獲中國建筑工程質量最高獎——魯班獎。
2004年,鸛雀樓獲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建筑業科技創新工程獎),同年被評定為建設部科技示范工程。
《大型仿古建筑混凝土結構構架施工工法》被評為國家級工法,《仿古建筑天花吊頂花藍螺栓施工工法》被評為山西省省級工法,施工現場的QC(質量管理)攻關成果榮獲“全國優秀QC成果獎”。
《登鸛雀樓》這首詩是寫的哪個地方?
《登鸛雀樓》這首詩是寫的鸛雀樓,它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
鸛雀樓始建于北周?,由于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鸛雀樓是現存最大的仿唐建筑,外觀四檐三層,內分六層,總高73.9米,總建筑面積33206平方米,總重量58000噸,在建筑形制上充分體現了唐代風格。
登鸛雀樓是寫哪個地方的?
《登鸛雀樓》這首詩是寫的鸛雀樓,它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
鸛雀樓始建于北周?,由于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鸛雀樓是現存最大的仿唐建筑,外觀四檐三層,內分六層,總高73.9米,總建筑面積33206平方米,總重量58000噸,在建筑形制上充分體現了唐代風格。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