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為什么被太后寵幸(蘇軾為什么被太后寵幸呢)
很多朋友對于蘇軾為什么被太后寵幸和蘇軾為什么被太后寵幸呢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蘇軾為什么被太后寵幸
彌留之際的曹后,把宋神宗叫到病榻前:“當年仁宗在科舉考試中得到蘇軾、蘇轍兩兄弟,高興地對我說:‘皇后,我替子孫覓得了兩個宰相之才。’現在蘇軾入獄,你怎知不是仇人中傷呢?就算他的詩有所不妥,也只是小過錯,不可傷了朝廷的中正平和之本。”蘇軾由此得以保全。
北宋的全民偶像蘇東坡,為何深受世人喜愛呢?
北宋一朝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個朝代,在北宋時期,經濟、文化、藝術高度發展,在一個寬松自由的社會氛圍里,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文人、藝術家。
如有歐陽修、柳永、晏殊、范仲淹等等,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其中最為耀眼的一位——蘇東坡。
蘇東坡畫像
蘇東坡本名蘇軾,東坡是他的號。如果說中國歷史上哪個文人影響最廣、最得老百姓喜愛,我想得票最多的一定是蘇東坡。
其實不止是在當代,就在北宋的時候,蘇東坡就已經是全民偶像了。皇帝、皇后、太后、文人士大夫、販夫走卒無一不是他的粉絲。
接下來,且聽我一一道來。
皇帝的欣賞
蘇軾一生歷經北宋五個皇帝,他年少成名,還是在宋仁宗時期。有一次朝廷舉行了一次考試,蘇軾與弟弟蘇轍考試成績都很不錯,這個成績讓仁宗皇帝很高興,回到后宮后對皇后說:「朕為后世子孫得了兩位清平宰相」。
可見當時宋仁宗不但欣賞蘇軾的才華,而且對他抱有很高的政治期望。
北宋制試
后來到了宋神宗時期,蘇軾陷于“烏臺詩案”,一干小人誣陷網羅罪名,想要致蘇軾于死地,當時怎么處置蘇軾,朝野分成兩派,激烈爭吵。
神宗皇帝也左右為難,于是派了一個“密探”去到了蘇軾的牢獄里,觀察蘇軾的一舉一動,第二天密探回到了皇帝身邊,說蘇軾晚上睡的很好、鼾聲如雷。宋神宗聽完,知道蘇軾心中光明磊落,于是很高興的對群臣說:「朕知道蘇軾胸中無事也」,于是頂住了言官的壓力,將他從獄中釋放出來,外放到黃州做官去了。
宋神宗不但信得過蘇軾的忠君愛國之心,也非常欣賞他的才華,神宗皇帝身旁有一位侍者曾經對人說:每次陛下拿著筷子而忘記吃飯的時候,一定是在讀蘇東坡的文章。
太后的信任
蘇軾在“烏臺詩案”時能順利得到赦免,除了朝中正直之臣說話與宋神宗放水,還有一個人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宋仁宗的皇后曹氏。
那年冬天,曹太后已經是彌留之際,她把宋神宗叫到病榻前,說道:“昔日仁宗皇帝曾說蘇軾有宰相之才,就他他詩文中略有不妥,也只是小錯而已,萬不可傷了朝廷之本吶”,故此蘇軾得以保全。
蘇軾在黃州任期到后,恰逢神宗皇帝駕崩,此時新上任的皇帝宋哲宗才只有十歲,于是由哲宗的祖母高太后聽政。
高太后對蘇軾極其的信任,火速召蘇軾回京,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把蘇軾從一個七品小官加封到了朝廷三品大員。而且高太后跟他說:“我現在提拔你都是神宗皇帝的遺詔,神宗皇帝在世之時常說你能當大任,只是還沒來得及用你”,一席話說的蘇軾痛哭流涕,高太后跟著小皇帝也都哭了......由此可見,高太后對蘇東坡的信任是發自內心的,是無條件的。乃至于到了后來,蘇軾在杭州當太守,修繕西湖水利,需要向朝廷請求撥款,高太后也是一如既往的支持。
高太后像
哲宗成年親政之后,很多朝中老臣遭到了貶黜,蘇東坡被貶到了海南島。等到哲宗皇帝駕崩,新執政的向太后(宋神宗的妻子)便立即赦免了蘇軾,并且恢復原職,讓蘇軾回到了中原。若非這位太后,恐怕蘇東坡要客死蠻荒之地了。
士大夫的推崇
蘇軾所處的時代人才輩出,文壇大牛數不勝數,但是大家無一例外都對蘇東坡推崇備至。
首先發現蘇軾才華的是當時的文壇泰斗歐陽修,他讀了蘇軾的文章說:“讀此人的文章,不覺之間汗就流出來了,真是痛快,我老頭子應該讓讓路,給他讓出一塊地方來啊”。后來每次歐陽修讀到蘇軾的新作,都是從早讀到晚,逢人便說:“三十年之后,就沒人知道我歐陽修了”,其對蘇軾的推崇竟至于此。
東坡飲酒
其實不只是文壇泰斗,就連他的政敵每談及蘇軾也是推崇非常。王安石實行變法,與蘇軾在政見上頗有分歧,在王安石退休之后蘇軾曾去探望他,兩人談詩論道,相談甚歡。
等蘇軾走了以后,王安石感嘆說:「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以王安石高傲自負的性格,能說出這樣的話,可以說評價相當高了!
百姓的愛戴
蘇軾除了在當時的朝廷里備受推崇,他在民間也是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蘇軾有一個侍妾名為朝云,當他在惠州為官的時候,朝云染病,死在了那里。后來蘇軾一家回了北方,朝云墓就沒人看管了。到了紹興二年,有一群強盜洗了惠州,燒毀了房屋田地,卻唯獨將朝云墓修繕了一番,祭拜之后離去,這就是所謂的“盜敬東坡”。
六如亭,東坡所建,庭后為朝云墓
后來蘇軾被貶儋州,經常與當地百姓一起勞作,有一次在田間見到一個老婆婆,老婆婆對他說:“大學士啊,你現在想想榮華富貴,是不是猶如一場春夢啊”,蘇軾聽完哈哈大笑,從此將這位老婆婆喚做春夢婆。
老百姓愛戴蘇東坡是因為哪兩件事?
蘇東坡之所以被人民傳送愛戴,除了他千古一人的詞宗地位之外,主要是因為他晚年筑造蘇堤和教化海南兩件事情給人民帶來了好處。
筑建蘇堤
元祐四年(1089年),蘇軾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長期沒有疏浚,淤塞過半,“崶臺平湖久蕪漫,人經豐歲尚凋疏”,湖水逐漸干涸,湖中長滿野草,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蘇軾來杭州的第二年率眾疏浚西湖,動用民工20余萬,開除葑田,恢復舊觀,并在湖水最深處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為標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來,筑成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堤有6橋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蘇公堤”,簡稱“蘇堤”。蘇堤在春天的清晨,煙柳籠紗,波光樹影,鳥鳴鶯啼,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蘇堤春曉”。
“東坡處處筑蘇堤”,蘇軾一生筑過三條長堤。蘇軾被貶潁州(今安徽阜陽)時,對潁州西湖也進行了疏浚,并筑堤。紹圣元年(1094年),蘇軾被貶為遠寧軍節度副使,惠州(今廣東惠陽)安置。年近6旬的蘇軾,日夜奔馳,千里迢迢赴貶所,受到了嶺南百姓熱情的歡迎。蘇軾把皇帝賞賜的黃金拿出來,捐助疏浚西湖,并修了一條長堤。為此,“父老喜云集,簞壺無空攜,三日飲不散,殺盡村西雞”,人們歡慶不已。如今,這條蘇堤在惠州西湖入口處,像一條綠帶,橫穿湖心,把湖一分為二,右邊是平湖,左邊是豐湖。
教化海南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調往潁州任知州、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揚州知州、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執政,新黨再度執政,紹圣元年(1094年)六月,別為寧遠軍節度副使,再次被貶至惠陽(今廣東惠州市)。
紹圣四年(1097年),年已62歲的蘇軾被一葉孤舟送到了徼邊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儋縣)。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他把儋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這里辦學堂,介學風,以致許多人不遠千里,追至儋州,從蘇軾學。在宋代100多年里,海南從沒有人進士及第。但蘇軾北歸不久,這里的姜唐佐就舉鄉貢。為此蘇軾題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人們一直把蘇軾看作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對他懷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傳至今的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橋、東坡帽等等,表達了人們的緬懷之情,連語言都有一種“東坡話”。
蘇軾為什么被太后寵幸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蘇軾為什么被太后寵幸呢、蘇軾為什么被太后寵幸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