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是哪個寫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出自哪里)
很多朋友對于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是哪個寫的和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出自哪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人比黃花瘦.是誰寫的
“人比黃花瘦”出自李清照前期的作品《醉花陰》,作品表面上是寫深秋佳節孤獨寂寞的心緒,實則表達了重陽節思念丈夫的心情。這個詞語用來比喻人憔悴,暗示相思之深。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譯文】: 稀薄的霧氣濃密的云層掠起煩愁直到白晝,龍腦的香料早已在金獸爐里燒完了。 又到重陽這美好的節日,潔白的瓷枕,輕紗籠罩的床廚,昨日半夜的涼氣剛剛浸透。在賞花的東籬飲酒直飲到黃昏以后,淡淡的萱草花清香飄滿雙袖。別說不會消損神魂,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了,閨中少婦比萱草更加消瘦。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出自哪首詞?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醉花陰》 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詞,表面上是寫深秋佳節孤獨寂寞的心緒,實則寫得是重陽節思念丈夫的心情。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出自李清照的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意思是:莫要說清秋不讓人傷神,西風卷起珠簾,簾內的人兒比那黃花更加消瘦。
擴展資料
1、出處及原文
這句詩詞出自《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原文如下: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櫥 通:廚)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銷 一作:消)
2、譯文
薄霧彌漫,云層濃密,日子過得愁煩,龍腦香在金獸香爐中繚裊。又到了重陽佳節,臥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將全身浸透。
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后,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莫要說清秋不讓人傷神,西風卷起珠簾,簾內的人兒比那黃花更加消瘦。
3、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婚后所作,抒發的是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心情。傳說李清照將此詞寄給趙明誠后,惹得明誠比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詞數闋,然終未勝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
全詞明白如話,沒有冷澀難懂之處,表達的感情卻十分深沉細膩。暢達與深沉相結合,這正是李清照詞風的一個重要特點。
4、作者介紹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李清照的詩句"人比黃花瘦"是選自哪一首詞
名句“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出自宋代詞人李清照的《醉花陰》
《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作品賞析
此詞的首二句就白晝來寫。“薄霧濃云愁永晝。”這“薄霧濃云”不僅布滿整個天宇,更罩滿詞人心頭。“瑞腦銷金獸”,寫出了時間的漫長無聊,同時又烘托出環境的凄寂。次三句從夜間著筆,“佳節又重陽”點明時令,也暗示心緒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常言道:“每逢佳節倍思親”,
今日里“佳節又重陽”,本應該是夫妻團圓、共同飲酒賞菊的,而如今只有自己,詞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遠方的丈夫呢?一個“又”字,便充滿了寂寞、怨恨、愁苦
之感,所以,才會“玉枕紗廚,夜半涼初透”。“玉枕”,瓷枕。“紗廚”,即碧紗廚,以木架罩以綠色輕紗,內可置榻,用以避蚊。“玉枕紗廚”這樣一些具有特
征性的事物與詞人特殊的感受中寫出了透人肌膚的秋寒,暗示詞中女主人公的心境。更何況,玉枕、紗廚往昔是與丈夫與共的,可如今自己卻孤眠獨寢,觸景生情,
自然是柔腸寸斷心欲碎了。顯然,這里的“涼”不只是身體肌膚所感之涼意,更是心靈所感之凄涼,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
透”,這三句寫出了詞人在重陽佳節孤眠獨寢、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上片貫穿“永晝”與“一夜”的則是“愁”、“涼”二字。
下片倒敘黃昏時獨自飲酒的凄苦。“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這兩句寫出了詞人在重陽節傍晚于東籬下菊圃前把酒獨酌的情景,襯托出詞人無語獨酌的離愁別緒。“東籬”,是菊圃的代稱,化用了陶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飲酒時衣袖揮動,帶來的香氣充盈衣袖。古人在舊歷九月九日這天,有賞菊飲酒的風習。唐詩人孟浩然《過故人莊》中就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之句。宋時,此風不衰。所以重九這天,詞人照樣要“東籬把酒”直飲到“黃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滿了衣袖。重陽佳節,把酒賞菊,本來極富情趣。然而丈夫遠
游,詞人孤寂冷清,不禁觸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方的親人了;離愁別恨涌上心頭,即便“借酒銷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賞這“暗
香浮動”的菊花呢?深秋的節候、物態、人情,已宛然在目。佳節依舊,賞菊依舊,但人的情狀卻有所不同。這是構成“人比黃花瘦”的原因。“莫道不銷魂,簾卷
西風,人比黃花瘦”,末尾三句設想奇妙,比喻精彩。“消魂”極喻相思愁絕之情。“簾卷西風”即“西風卷簾”,暗含凄冷之意。匆匆離開東籬,回到閨房,瑟瑟
西風把簾子掀起,人感到一陣寒意,聯想到把酒相對的菊花,頓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上下對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異趣之感。于是,末句“人比黃花瘦”,便成
為千古絕唱。這三句直抒胸臆,寫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共同創造出一個凄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這三句工穩精當,是作者藝術匠心之所
在:先以“消魂”點神傷,再以“西風”點凄景,最后落筆結出一個“瘦”字。在這里,詞人巧妙地將思婦與菊花相比,展現出兩個迭印的鏡頭:一邊是蕭瑟的秋風
搖撼著羸弱的瘦菊,一邊是思婦布滿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創設出了一種凄苦絕倫的境界。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全詞開篇點“愁”,結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結果。貫穿全詞的愁緒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體現。可以說,全篇畫
龍,結句點睛,“龍”畫得巧,“睛”點得妙,巧妙結合,相映成輝,創設出了“情深深,愁濃濃”
的情境。在這首詞里,雖然寫的是思親,但是卻沒有出現思親或相思之苦的語句,而是用了敘事的方式,表達出深深的思親的愁苦。顯的很沉重高雅。古詩詞中以花
喻人瘦的作品屢見不鮮。如“人與綠楊俱瘦”(宋無名氏《如夢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宋程垓《攤破江城子》),“天還知道,和天也瘦。”(秦觀《水
龍吟》)等等。但比較起來卻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寫得這樣成功。原因是,這首詞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結合得十分緊密,比喻巧妙,極切合女詞人的身份和情致,
讀之親切。詞的意境通過描述了重陽佳節作者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與孤寂的心情。
“人比黃花瘦,斷腸人在天涯”是那首詩全詩是什么?
這是兩首不同的詞,“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出自宋代李清照的《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出自元代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簡介: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
《天凈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原詞: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宋代: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櫥 通:廚)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銷 一作:消)
釋義:
薄霧彌漫,云層濃密,日子過得愁煩,龍腦香在金獸香爐中繚裊。又到了重陽佳節,臥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將全身浸透。
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后,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莫要說清秋不讓人傷神,西風卷起珠簾,簾內的人兒比那黃花更加消瘦。
《天凈沙·秋思》元代: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釋義:
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凄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
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擴展資料:
1、《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這首詞是李清照前期的懷人之作。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十八歲的李清照嫁給太學生趙明誠,婚后不久,丈夫便“負笈遠游”,深閨寂寞,她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公元1103年(崇寧二年),時屆重九,人逢佳節倍思親,便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
2、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在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這首《天凈沙·秋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散曲作品)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