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容

描寫月的詩有哪些特點(描寫月的詩有哪些?)

知幾分2022-11-25 19:55詩詞37

很多朋友對于描寫月的詩有哪些特點和描寫月的詩有哪些?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結合作品關于李白月亮古詩的特點

李白描寫月亮的古詩

《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玉階怨》【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月下獨酌》【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關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把酒問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李白描寫月亮的古詩句

1、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2、“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月,青天懸玉鉤.”(《掛席西江上待月有懷》)

3、“秋風渡江來,吹落山上月.主人出美酒,滅燭延清光.”(《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4、“月隨碧山轉,水合青天流.杳如星河上,但覺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宗之》)

5、“玉蟾離海上,白露濕花樹.云畔風生爪,沙頭水浸眉.”(《初月》)

6、“四郊陰靄散,開戶半蟾生.萬里舒霜合,一條江練橫.”(《雨后望月》)

7、“我有萬古宅,嵩陽玉女峰.長留一片月,掛在東溪松.”(《送楊山人歸嵩山》)

8、“閑窺石鏡清我心,綠蘿開處懸明月.”(《廬山謠》)

9、“搖蕩女蘿枝,半掛青天月.”(《憶秋浦桃花舊游》)

10、“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秋浦歌》其五)

11、“痛飲龍筇下,燈青月復寒.醉歌驚白鷺,半夜起沙灘.”(《送殷淑》其三)

12、“東陽素足女,會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墮,白地斷肝腸.”(《越女詞》其四)

13、“鏡潮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妝蕩新波,光景兩奇絕”(同上其五)

14、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采蓮女,一道夜歌歸.”(《秋浦歌》其十三)

15、“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秋浦歌》其十四)

16、“秀色不可名,清輝滿江城.

17、人游月邊去,舟在空中行.”(《送魏萬還王屋》)

18、“日落山明天倒開,波搖石動水縈回.輕舟泛月尋溪轉,疑是山陰雪后來.”(《東魯門泛舟》

19、“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月下獨酌》其一)

20、“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下終南山》)

21、“對酒不覺眠,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鳥還人亦稀.”(《自遣》)

22、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其十二)

23、“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謝朓樓餞別》)

24、“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25、“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陪族叔曄及賈至游洞庭》其二)

26、“昔日繡衣何足榮,今宵貰酒與君傾.暫就東山賒月色,酣歌一夜送淵明.”(《送韓侍御之廣德》)

27、“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若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青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白兔禱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常照金樽里.”(《把酒問月》)

2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

29、“寒月搖清波,流光入窗戶.對此空長吟,思君意何深!”(《望月有懷》)

30、“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關山月》)

描寫月亮的詩句有哪些?

1、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譯文:一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蒼茫云海之間。

2、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譯文: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云獨去自在悠閑。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

譯文:還指著高山說,就在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4、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譯文:滋潤大地萬物。濃濃的云,籠罩田野小路,唯有江邊漁船上的一點漁火放射出一線光芒,顯得格外明亮。

5、.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譯文:月映江面,猶如明天飛鏡;云變藍天,生成海市蜃樓。

擴展資料:

《關山月》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借樂府舊題創作的一首五古。全詩分為三層,開頭四句,主要寫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從而表現出征人懷鄉的情緒。

《獨坐敬亭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絕,是詩人表現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詩表面是寫獨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則是詩人生命歷程中曠世的孤獨感。

《尋隱者不遇》是唐代詩僧賈島的作品。此詩首句寫尋者問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話,詩人采用了寓問于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詩中以白云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尋者對隱者的欽慕高仰之情。

《春夜喜雨》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以極大的喜悅之情細致地描繪了春雨的特點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熱情地謳歌了來得及時、滋潤萬物的春雨。全詩意境淡雅,意蘊清幽,詩境與畫境渾然一體,是一首傳神入化、別具風韻的詠雨詩。

《渡荊門送別》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青年時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寫下的一首五律。此詩由寫遠游點題始,繼寫沿途見聞和觀感,后以思念作結。全詩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偉,想象瑰麗,以其卓越的繪景取勝,景象雄渾壯闊,表現了作者少年遠游、倜儻不群的個性及濃濃的思鄉之情。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關山月

有哪些關于“月”的詩詞句,寫得很別致或比較有特點?

蘇軾的《水調歌頭》,整首詩以月起興,用月展開思考。這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運用理論性的思維將自己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形象生動的表現出來。而后又用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來寄托自己對親人的思念,表現出詩人一方面認為應當遵循自然規律,另一方面又希望跟親人能夠不再離別,這樣極度矛盾的心里只能靠月亮來化解。只愿親人能夠無病無災活的長久,就算是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皎潔的月光。蘇軾巧妙的將自然和社會相結合,特點明確。

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語言簡單明了,但“舉頭”和“低頭”兩詞將詩人的心理活動表現得淋漓盡致,更是把一幅夜月思鄉更加清晰的展現在讀者眼前。詩人在夜不能寐恍恍惚惚中透過窗外看到皎潔的月光,突然孤寂襲來,想到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于是低頭陷入思鄉之中。李白細節描寫很到位,讓讀者能夠與之共情,簡言而又別有特點。

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時了”,他的這首《虞美人》為絕命之作,這句詩用“春花秋月”這樣的美好事物來反襯詩人“不堪回首”的過往,而后詩人又盼著這些美好的事物早日了卻,更是表現了詩人作為亡國之囚那種愁緒萬千的心里。這句關于月的詩句不僅用詞優美,而且影響力極大,更加別致有特點。

月亮本就代表著團圓,所以才會有八月十五的中秋節,因為那時的月亮最圓,象征著一家人能夠團團圓圓。月亮更代表著美好的事物,不管離家多遠,只要能夠“千里共嬋娟”,也算是一種寄托,所以,這樣美好的事物我們應該好好保護。

求描寫月的詩詞,一定要有賞析,就是寫出詩人筆下所描寫的月的特點,還有詩詞的特點。多多益善。

張九齡的《望月懷遠》首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頷聯: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頸聯: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尾聯: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賞析

《望月懷遠》是作者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及妻子而寫的。

古人對月,有著深厚的感情,聯想非常豐富。望月懷人,常常成為古詞中的題材,但像張九齡寫得如此幽清淡遠,深情綿邈,卻不多見。詩是通過主人公望月時思潮起伏的描寫,來表達詩人對遠方之人殷切懷念的情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二句寄景抒情,出句寫景,對句由景入情。詩人用樸實而自然的語言描繪出一幅畫面:一輪皎月從東海那邊冉冉升起,展現出一派無限廣闊壯麗的動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奧莫窺,遙遠難測,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詩中人的不盡思念。他設想,遙隔天涯的遠人.此時可能也在對月相思吧。詩中人不說自己望月思念對方,而是設想對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構思奇巧,含蘊有致,生動地反襯出詩寄托的深遠。詩著一“生”字,極為生動,這同張若虛“海上明月同潮生”詩句中的“生”字,有著同工異曲之妙。“天涯共此時”句,是從謝莊《月賦》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這兩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構成雄渾闊大的意境。望月是實景,懷遠是設想,詩人巧妙地把寫景和抒情融合起來。寫出彼此共對皓月之境,又蘊含懷遠之情,也留下聯想和想象的空間。首聯擒題,以下諸句便由此生發開去。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說多情人怨恨著這漫漫的長夜,對月相思而徹夜不得入眠。這是對詩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現實,由望月而轉身就寢的矛盾心情的表述。這里寫出多情人由懷遠而苦思,由苦思而難眠,由難眠而怨長夜的種種連鎖動作過程,也包含著有情人的主觀感情色彩。這一聲“怨遙夜”,包孕著多么深沉的感情!

按律詩的要求,頷聯應是工整的對偶,但此詩卻采用流水對的格式,這固然說明唐代初期律詩尚無嚴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著古詩的風貌,另方面此聯采用流水對的形式,跟首聯在內容上就顯得更為密切,蟬聯而下,自然流動,給人一種氣韻純厚之感。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二句,寫詩中人因遙思遠人,徹夜相思,滅燭之后,尤覺月華光滿可愛,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獨自對月仰望凝思,不知過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濕了衣裳方覺醒過來。這是一個因相思所苦的非癡即呆的形象。這一聯貌似寫賞月,實則寓寫懷遠幽思。月的清輝,最易引入相思,詩人神思飛躍,幻想月光能成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與之相依為伴。詩人多想讓這種幻想成為現實!所以“滅燭”,正是為了追隨月光;“披衣”,則是為了同月華多停留些時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之意。詩寫出月光的可愛,也寫出詩人寄意的深遠。這聯屬對工整,頓挫有致。句中的“憐”和“覺”兩個動詞用得好,使詩中人對遠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達,這是一種因望月而懷人,又因懷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寫法,它勾勒出一個燭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單思苦,望月懷遠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二句。寫因思念遠人不得相見,故面對月華情不自禁地產生把月贈送遠人的想法。晉人陸機擬古詩《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句,詩中的“不堪盈手贈”即由此化出。隨之而來便產生尋夢之想。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癡念。但借此更襯托出詩人思念遠人的深摯感情,使詩的懷遠更為具體、更有含蘊。詩便在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讀之尤覺韻味深長。

《望月懷遠》是月夜懷人之作,情深意永,細膩入微。全詩以“望”、“懷”著眼,把“月”和“遠”作為抒情對象。所以詩中處處不離明月,句句不離懷遠,把月寫得那么柔情,把情寫得那么沉著,把月寫得美麗。望月念遠,相思難眠,夢中相逢,都是人世間常有的情景,詩人娓娓道來,親切感人。《增定評注唐詩正聲》引郭云:“清渾不著,又不佻薄,較杜審言《望月》更有余味。”《唐詩刊選脈會通評林》云:“通篇全以骨力勝,即‘滅燭’、‘光滿’四字,正是月之神。用一‘憐’字,便含下結意,可思不可言。”

這首詩表現的情意是沉著纏綿而不見感傷,語言是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這種風格對以后的孟浩然、王維等詩人有著深遠的影響。

李白的《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賞析

這是一首應友人之請而作的詠月抒懷。全詩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悠悠萬古,長存不變的明月,是永恒時空里的奇跡,常常引起人類的無限遐思。前兩句以倒裝句式統攝全篇,以疑問句表達了詩人的這種困惑,極有氣勢。詩人停杯沉思,頗有幾分醉意,仰望蒼冥發問道:這亙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從何時就存在的呢?這一對宇宙本源的求索與困惑,實際上是對自身的生命價值的思索和探尋,“停杯”二字生動地表現出他的神往與迷惑糅雜的情態。三四句寫出了人類與明月的微妙關系。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想要飛升到月中以求長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卻依然用萬里清輝普照塵世,伴隨著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們。兩句寫出了明月既無情又有情、既親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蘊含著詩人向往而又無奈的復雜心境。“皎如”兩句極寫月色之美。濃重的云霧漸漸消散,月亮皎潔得有若懸掛在天際的明鏡,散射出清澄的光輝,照臨著朱紅色的宮門。詩人以“飛鏡”為譬,以“丹闕”、“綠煙”為襯,將皎潔的月光寫得嫵媚動人,光彩奪目。“但見”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曉沒來慨嘆時光流逝之速。明月在夜間從東海升起,拂曉隱沒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環不已,塵世間便在其反復出沒中推演至今。兩句中既表達了對明月蹤跡難測的驚異,也隱含著對人們不知珍惜美好時光的深沉嘆惋。

“嫦娥”兩句馳騁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發問,是詩人的第二次問月。白兔在月中年復一年地搗著藥杵,嫦娥在月宮里孤獨地生活著,到底誰來陪伴她呢?在對神物和仙女寂寞命運的同情中,流露出詩人自己的孤苦高潔的情懷。“今人”兩句,在回環唱嘆中抒發人生有限而宇宙無窮的慨嘆。“今人不見古時月”,實際是在說“今人不見古時人”;“今月曾經照古人”意味著“古月依然照今人”。明月萬古如一,而人類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可貴的生命倏忽即逝。結尾四句收束上文,進一步表達對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古往今來的無數人們,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對著空中同一個永恒的明月,或許都曾有過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飲酒的時候,皎潔的月光能長照杯中,使我能盡情享受當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葦草,但卻是一棵能思想的葦草。詩人有感于明月長存而人生短暫,人類無法改變這一自然規律,因此就更應當珍惜今生的點滴光陰,在瞬間把握永恒。結句雖暗含及時行樂之意,但總的基調仍然是積極向上的,展現了詩人曠達自適的寬廣胸懷。

全詩感情飽滿奔放,語言流暢自然,極富回環錯綜之美。詩人由酒寫到月,又從月歸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將明月與人生反復對照,在時間和空間的主觀感受中,表達了對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層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問》,下啟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白居易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釋

1暮江吟:黃昏時分在江邊所作的。吟,古代一種詩體。 

2殘陽:落山的太陽光。

3瑟瑟:原義為碧色珍寶,此指碧綠色。

4 可憐:可愛。

5真珠:即珍珠。詩中的真是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珍。

6月似弓:上弦月,其彎如弓。

7九月初三:農歷九月初三

譯文

一道余輝鋪在江面上,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閃閃。江水一半呈現出深深的碧綠,一半呈現出殷紅。

更讓人憐愛的是九月涼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彎新月仿佛是一張精致的弓。

賞析

這首七絕是一首寫景佳作。語言清麗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全篇用“可憐”二字點逗出內心深處的情思和對大自然的熱愛。其寫景之微妙,歷來備受稱道。明代楊慎《升庵詩話》評云:“詩有豐韻。言殘陽鋪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紅,日所映也。可謂工微入畫”。《唐宋詩醇》評云:“寫景奇麗,是一幅著色秋江圖”。清代王士禎《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云:“麗絕韻絕,令人神往。”

月 薛濤

魄依鉤樣小魄依鉤樣小,扇逐漢機團。

細影將圓質,人間幾處看。

注釋

魄:月始生或將滅時之微光

扇:傳班婕妤《怨》:“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圓似明月。”

翻譯

細月如鉤,一天天變圓,仿佛織成的團扇。

不管是微微細影還是滿月團欒,人世間又有哪兒的人在凝望呢?

關于描寫月的詩有哪些特點和描寫月的詩有哪些?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www.pinswag.com/ask/5276.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