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赴任的詩句有哪些(古人赴任的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古代赴任的詩句有哪些,以及古人赴任的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祝福領導履新的古詩詞有哪些?
祝福領導履新的古詩詞有:
1、千錘百煉出深山,烈火燒身只等閑,粉身碎骨都不怕,只留青白在人間。出自于謙的《石灰吟》,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間”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2、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大自然的廣闊無邊為魚躍鳥飛提供了寬廣的空間,比喻在廣闊的天地里,人們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出自宋代阮閱的《詩話總歸前集》。
3、《行路難》出自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4、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意指要想看到無窮無盡的美麗景色,應當再登上一層樓。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出自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5、扶搖三萬里,抖擻九重天。等有一天會強大的,化作龍,并且會一發不可收拾,(比喻有本事了)它可以扶搖直上直到九萬里的高空就是有朝一日。
關于古代出征的詩句
1.關于古代將士出征的詩詞
你好、我來為你解答:
古代的
文天祥《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落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飄搖雨打萍。
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陸游《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岳飛《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同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龔自珍《雜詩》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近現代的
陳毅《梅嶺三章》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
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
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吉鴻昌《臨就義前所作》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2.表示出征的詩句
1、《從軍行七首》
唐代:王昌齡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黃沙萬里,頻繁的戰斗磨穿了守邊將士身上的鎧甲,而他們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2、《從軍行》其二
唐代:李白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譯文:經沙場百戰鐵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敵人重重包圍。突進營壘,射殺呼延大將,獨自率領殘兵千騎而歸。
3、《少年行四首·其三》
唐代:令狐楚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
譯文:弓箭沐浴著霞光,寶劍照耀著寒霜。劍起案列的秋風,馳馬飛出了咸陽。國土一角仍淪陷,天子沒有收河湟。這種情況不改變,不擬回頭望故鄉。
4、《從軍行》
唐代: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譯文:烽火照耀京都長安,不平之氣油然而生。辭別皇宮,將軍手執兵符而去;圍敵攻城,精銳騎兵勇猛異常。大雪紛飛,軍旗黯然失色;狂風怒吼,夾雜咚咚戰鼓。我寧愿做個低級軍官為國沖鋒陷陣,也勝過當個白面書生只會雕句尋章。
5、《古從軍行》
唐代: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譯文:白天登山觀察報警的烽火臺,黃昏時牽馬飲水靠近交河邊。昏暗的風沙傳來陣陣刁斗聲,如同漢代公主琵琶充滿幽怨。曠野云霧茫茫萬里不見城郭,雨雪紛紛籠罩著無邊的沙漠。哀鳴的胡雁夜夜從空中飛過,胡人士兵個個眼淚雙雙滴落。
聽說玉門關已被擋住了歸路,戰士只有追隨將軍拼命奔波。年年戰死的尸骨埋葬于荒野,換來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漢家。
3.有關出征的古詩句
1,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出自唐代詩人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白話文釋義:回樂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處吹起凄涼的蘆管,一夜間征人個個眺望故鄉。
2,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出自宋代: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白話文釋義: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未能像竇憲那樣戰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都變白了;戰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3,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自唐代: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
白話文釋義: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御敵鏖戰萬里征人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衛青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出自唐代:王翰《涼州詞二首·其一》
白話文釋義: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們彈奏起急促歡快的琵琶聲助興催飲,想到即將跨馬奔赴沙場殺敵報國,戰士們個個豪情滿懷。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戰場上又何妨?此次出征為國效力,本來就打算馬革裹尸,沒有準備活著回來。
5,策馬自沙漠,長驅登塞垣。邊城何蕭條,白日黃云昏。一到征戰處,每愁胡虜翻。豈無安邊書,諸將已承恩。惆悵孫吳事,歸來獨閉門。——出自唐代:高適《薊中作》
白話文釋義:打馬驅馳越過沙漠,長途跋涉來到邊疆。邊城一帶如此蕭條,日光慘淡白云昏黃。身臨沙場爭戰之處,常為胡虜的反復侵擾而憂傷。胸中不是沒有安邊良策,無奈將帥己得封賞無心邊防。才如孫吳卻無處施展呀,只好歸來閉門獨自惆帳。
4.出征的詩句
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
作者:李白
秦出天下兵,蹴踏燕趙傾。
黃河飲馬竭,赤羽連天明。
太尉杖旄鉞,云旗繞彭城。
三軍受號令,千里肅雷霆。
函谷絕飛鳥,武關擁連營。
意在斬巨鰲,何論鲙長鯨。
恨無左車略,多愧魯連生。
拂劍照嚴霜,雕戈鬘胡纓。
愿雪會稽恥,將期報恩榮。
半道謝病還,無因東南征。
亞夫未見顧,劇孟阻先行。
天奪壯士心,長吁別吳京。
金陵遇太守,倒屣相逢迎。
群公咸祖餞,四座羅朝英。
初發臨滄觀,醉棲征虜亭。
舊國見秋月,長江流寒聲。
帝車信回轉,河漢復縱橫。
孤鳳向西海,飛鴻辭北溟。
因之出寥廓,揮手謝公卿。
5.關于出征的詩詞
《入一作出塞》
年代: 唐 作者: 王貞白
玉殿論兵事,君王詔出征。新除羽林將,曾破月支兵。
慣歷塞垣險,能分部落情。從今一戰勝,不使虜塵生。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年代: 唐 作者: 岑參
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臺北。
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云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贈五官中郎將詩之三》
年代: 魏晉 作者: 劉楨
秋日多悲懷。感慨以長嘆。終夜不遑寐。敘意于濡翰。明燈曜閏中。清風凄已寒。白露涂前庭。應門重其關。四節相推斥。歲月忽已殫。壯士遠出征。戎事將獨難。涕泣灑衣裳。能不懷所歡。
《征西大將軍京陵王公會射堂皇太子見命作此詩》
年代: 魏晉 作者: 陸云
厥鎮伊何。
實干心膂。
文教內輔。
武功外御。
淮方未靖。
帝曰攸序。
公于出征。
奄有南浦。
6.關于士兵出征的所有古詩有哪些
1.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出塞》清 徐錫麟
2. 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
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
殺人莫敢前,須如猬毛磔。
黃云隴底白云飛,未得報恩不能歸。
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古意》唐 李頎
3.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使至塞上》唐 王維
4.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涼州詞》唐 王翰
5.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塞》唐 王昌齡
6.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雁門太守行》唐 李賀
7.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逢入京使》唐 岑參
8.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從軍行》唐 楊炯
7.關于出征的詩詞有哪些
1.《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唐代: 岑參
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臺北。
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云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2.《入一作出塞》唐代:王貞白
玉殿論兵事,君王詔出征。
新除羽林將,曾破月支兵。
慣歷塞垣險,能分部落情。
從今一戰勝,不使虜塵生。
3.《征西大將軍京陵王公會射堂皇太子見命作此詩》魏晉 : 陸云
厥鎮伊何。實干心膂。
文教內輔。武功外御。
淮方未靖。帝曰攸序。
公于出征。奄有南浦。
4.《觀蟻》宋代:胡仲弓
飽知羶可慕,來往斗相迎。
忙似人行役,多於雁出征。
數行緣壁去,一半上階行。
何處堪投宿,相逢細問程。
5.《少年行四首·其三》唐代:令狐楚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
送領導赴任最美好的詩詞
送領導赴任最美好的詩詞:
1、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后》
2、苦學酬身世,佳名播帝畿。——楊申《四登科詩》
3、莫愁前途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4、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徒步歸行》
5、乘風破浪應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7、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柳永《鶴沖天》
8、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李白《上李邕》
9、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
10、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
11、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王灣《次北固山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首詩是什么意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詩人王勃的詩篇之一[1],也是送別詩中的名作。
全詩構思巧妙,以送別而不傷別為主題,層層圍繞這個主題,從不同角度展示這個主題。
雖角度不同,但處處扣住別意,扣住友情,沒有悲傷,只有樂觀和豁達,沒有兒女般的依戀,只有真誠的激勵。一掃一般送別詩的惆悵悲傷的情緒,真實反映了初唐時期人們的精神境界。
而“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也成為表達深厚友情而廣為傳誦的名句。
關于赴任的詩句
1.寫“離家赴任”的古詩詞有哪些
1.《送二十叔赴任余杭尉》 唐 權德輿 拜首直城陰,樽開意不任。
梅仙歸劇縣,阮巷奏離琴。 春草吳門綠,秋濤浙水深。
十年曾旅寓,應愜宦游心。 2.《送錢唐路少府赴制舉》皇甫冉 公車待詔赴長安,客里新正阻舊歡。
遲日未能銷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東溟道路通秦塞,北闕威儀識漢官。
共許郤詵工射策,恩榮請向一枝看。 3.《餞唐州高使君赴任》唐 李乂 淮源之水清,可以濯君纓。
彼美稱才杰,親人佇政聲。 歲寒疇曩意,春晚別離情。
終嘆臨岐遠,行看擁傳榮。 4.《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唐 王維 與君伯氏別,又欲與君離。
君行無幾日,當復隔山陂。 蒼茫秦川盡,日落桃林塞。
獨樹臨關門,黃河向天外。 前經洛陽陌,宛洛故人稀。
故人離別盡,淇上轉驂騑。 企予悲送遠,惆悵睢陽路。
古木官渡平,秋城鄴宮故。 想君行縣日,其出從如云。
遙思魏公子,復憶李將軍。 5.《送諸暨裴少府》李端 山公訪嵇紹,趙武見韓侯。
事去恩猶在,名成淚卻流。 一官同北去,千里赴南州。
才子清風后,無貽相府憂。
2.離家赴任古詩詞
《餞唐永昌》徐堅郎官出宰赴伊瀍,征傳駸駸灞水前。
此時悵望新豐道,握手相看共黯然。《送陜州王司馬建赴任 建,善詩者》。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陜州司馬去何如,養靜資貧兩有馀。公事閑忙同少尹,料錢多少敵尚書。
只攜美酒為行伴,唯作新詩趁下車。自有鐵牛無詠者,料君投刃必應虛。
《送二十叔赴任余杭尉》年代: 唐 作者: 權德輿拜首直城陰,樽開意不任。梅仙歸劇縣,阮巷奏離琴。
春草吳門綠,秋濤浙水深。十年曾旅寓,應愜宦游心。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年代: 唐 作者: 王維與君伯氏(一作兄)別。又欲與君離。
君行無幾日。當復隔山陂。
蒼茫秦川盡。日落桃林塞。
獨樹臨關門。黃河向天外。
前經洛陽陌。宛洛故人稀。
故人離別盡。淇上轉驂[馬非]。
企予悲送遠。惆悵睢陽路。
古木官渡平。秋城鄴宮(一作都)故。
想君行縣日。其出從如云。
遙思魏公子。復憶李將軍。
《送錢唐路少府赴制舉》皇甫冉公車待詔赴長安,客里新正阻舊歡。遲日未能銷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東溟道路通秦塞,北闕威儀識漢官。共許郤詵工射策,恩榮請向一枝看。
《送諸暨裴少府》李端山公訪嵇紹,趙武見韓侯。事去恩猶在,名成淚卻流。
一官同北去,千里赴南州。才子清風后,無貽相府憂。
3.寫“離家赴任”的古詩詞有哪些
1.《送二十叔赴任余杭尉》 唐 權德輿
拜首直城陰,樽開意不任。梅仙歸劇縣,阮巷奏離琴。
春草吳門綠,秋濤浙水深。十年曾旅寓,應愜宦游心。
2.《送錢唐路少府赴制舉》皇甫冉
公車待詔赴長安,客里新正阻舊歡。
遲日未能銷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東溟道路通秦塞,北闕威儀識漢官。
共許郤詵工射策,恩榮請向一枝看。
3.《餞唐州高使君赴任》唐 李乂
淮源之水清,可以濯君纓。彼美稱才杰,親人佇政聲。
歲寒疇曩意,春晚別離情。終嘆臨岐遠,行看擁傳榮。
4.《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唐 王維
與君伯氏別,又欲與君離。君行無幾日,當復隔山陂。
蒼茫秦川盡,日落桃林塞。獨樹臨關門,黃河向天外。
前經洛陽陌,宛洛故人稀。故人離別盡,淇上轉驂騑。
企予悲送遠,惆悵睢陽路。古木官渡平,秋城鄴宮故。
想君行縣日,其出從如云。遙思魏公子,復憶李將軍。
5.《送諸暨裴少府》李端
山公訪嵇紹,趙武見韓侯。事去恩猶在,名成淚卻流。
一官同北去,千里赴南州。才子清風后,無貽相府憂。
4.王維的《送魏郡李太守赴任》詩句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全詩: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全 王維
與君伯氏別,又欲與君離。君行無幾日,當復隔山陂。
蒼茫秦川盡,日落桃林塞。獨樹臨關門,黃河向天外。
前經洛陽陌,宛洛故人稀。故人離別盡,淇上轉驂騑。
企予悲送遠,惆悵睢陽路。古木官渡平,秋城鄴宮故。
想君行縣日,其出從如云。遙思魏公子,復憶李將軍。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是唐代王維的五言律詩。
王維 (701-761),漢族,字摩碣,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濟),晚年居于藍田輞川別墅。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軾贊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最高。“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后世人稱其為“詩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詩400首。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
5.關于離開的詩句
送兄七歲女 別路云初起 離亭葉正稀 所嗟人異雁 不作一行飛 這首詩表達小作者送別哥哥時依戀不舍的深情。
哥哥要上路了,天邊秋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分別處的路亭周圍,樹葉紛紛飄落,氣氛蕭索。令人感嘆的是人不能跟大雁一樣,雁行能一起飛向遠方,而此時我們兄妹卻不能同去遠地。
詩中寫景的氣氛與離別時的心情相應,兄妹不忍分離與雁行齊飛相對照,顯得自然,真摯。 送友人李白 青山橫北郭 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 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青翠的山巒橫在外城的北面,靜靜的白水繞城東潺潺流過。
在此地一分別,就像蓬草隨風飛轉,萬里遠行。你像天上的浮云飄忽不定,我就如落日依山那樣對你依依不舍。
我們在馬上相互揮手告別,那馬兒也不愿分離而禁不住蕭蕭長鳴。這首詩像一幅油畫,人情美與自然美交織在一起,有聲有色。
全詩豁達樂觀,情意深切。 別董大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北國千里,滿天的陰云使白日顯得昏昏暗暗,北風吹來,大雁在分飛的雪花里朝南方飛去。
不要憂愁前面路上沒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誰不認識您呢?前兩句寫的北國風光,所繪之景烘托出詩人送別董大時的失意心情,后兩句則對友人進行安慰與鼓勵,慷慨激昂,落落大方,是一首出自肺腑的感人的贈別詩。 易水送別駱賓王此地別燕丹 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 今日水猶寒 當年荊軻在這里告別燕太子丹入秦刺殺秦王,臨行時,壯士慷慨激昂,怒發沖冠。
如今古代的壯士早已死去,但這里的水還是像當年一樣冰冷。這首詩與一般的送別詩的那種傷感情緒不同,詩人對古代壯士的追懷,似乎在激勵友人也要學習荊軻去干一番事業。
贈別杜牧多情卻似總無情 惟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分別的時候,分明是多情的,總覺得難以表達自己內心的感情而感到好似無情。別宴上想要強顏歡笑,卻笑不成。
宴席上的蠟燭好像也理解我們的惜別之心,替我們垂淚點點滴滴一直到天明。詩人借物抒情,表達了與友人分別時那難舍難分的深沉而真摯的感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 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由衷佩服孟浩然。首先是佩服其人品。
這有《贈孟浩然》可證: 吾愛孟夫子 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 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其次,也佩服孟浩然的詩歌藝術。孟作《游精思觀回王白云在后》: 出谷未停午 到家日已昏 回瞻下山路 但見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 草蟲寒不聞 衡門猶未掩 佇立待夫君 寫自己凝情望著“下山路”,所見所聞一樁一件地在眼前和耳邊飄過,在心底則漾起種種的情感波瀾,無非是要傳達出對那位落伍朋友的關切。
那種癡癡守望的神情如在目前。李白那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正是靈活運用這一手法的出色的匯報演出。
至于前兩句,西辭的是“黃鶴樓”,東下的是“揚州”,都帶著“迷花不事君”的瀟灑,作為客體的孟浩然之神躍然紙上,而“徒此揖清芬”的情意也躍然紙上了。這首詩和《送元二使安西》大不相同:它沒有普泛性,是只能送給孟浩然一個人的。
喜見外弟又言別 李 益 十年離亂后 長大一重逢 問姓驚初見 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 語罷暮天鐘 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幾重 事態原是這樣:李益與表弟邂逅于旅途,問姓稱名才相認,皆大驚喜。但如果按照這個次序來寫,詩情洶涌處就被平庸的敘述掩蓋了。
詩人把“十年離亂后,長大一重逢”放在前頭,反映著他自己被觸動之深,也更能喚起讀者悲憫人生苦難的心思。“問姓”兩句非常細膩:初見而“驚”,實際心中已經有個揣測,于是去“問”對方姓名——我們要是把這一聯作互文句來看,當時那種“請教臺甫”的情景就如在目前了。
而當對方一說出姓名,他就不免端詳著表弟勾起串串回憶。其后竟日長談,親情濃濃的,時光飛逝,會少離多,讀者自會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灌注其中,為之驚喜,為之嘆息。
然而樂事還來不及充分高揚,詩人的心卻早已被次日的離別折磨了。他凝想著來日的巴陵道上,依舊是孤身一人,過了一山又一山,一山放出一山攔,就未免沮喪得很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 城闕輔三秦 烽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 兒女共沾巾 唐代士大夫階級其實都以能“致君堯舜上”、作“帝王師”為人生最高價值的實現。因此,他們做官也要做京官,外放就有失落感。
這首詩中的送人者和被送者都有這種“戀京情結”,故而對送別處的長安城依依不舍,而向將要赴任的方向一望,就覺得特別的風煙迷漫。送人者安慰被送者,又特別點明自己“同是宦游人”,等待著自己的也許同樣是外放的命運。
命運既然相同,那就心有靈犀,什么悲哀都能分擔了。然而初唐士子畢竟有樂觀的底色,因此很快就能擺脫悲切切的情調,喊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豪言壯語。
我們仿佛看到他堅定地把手一揮,就把前面的萬縷愁思通通斬斷。 這首詩的起承轉合是最規范的。
一、二句點出送別之地,三、四句承接著傳達離別之愁,五、六句擺脫離愁轉向樂觀,七、八句以“在歧。
6.寫情的詩句句子
詩句: 1 柳永 鳳棲梧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2 佚名 詩經??邶風??擊鼓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3 秦觀 鵲橋仙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4 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見知何曰?此時此夜難為情。
5 佚名 鳳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曰不見兮,思之如狂。 6鄭愁予 賦別 這次我離開你,是風,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擺一擺手,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
7 李白 三五七言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8 元稹 離思五首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9曹植 明月上高樓 君若揚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沈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10 納蘭性德 虞美人 凄涼別后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 11 張籍 節婦吟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12 席慕蓉 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13陳衡恪 題春綺遺像 嗟余只影系人間,如何同生不同死? 14 梁啟超 臺灣竹枝詞相思樹底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7.與卿有關的詩句
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不辭冰雪為卿熱
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世間安得雙法全,不負如來不負卿。
為報花時少惆悵,此生終不負卿。
上卿增命服,都護揚歸旆。
《送忠州太守康昭遠等》李隆基
端拱臨中樞,緬懷共予理。
不有臺閣英,孰振循良美。
分符侯甸內,拜手明庭里。
誓節期飲冰,調人方導水。
嘉聲馳九牧,惠化光千祀。
時雨侔昔賢,芳猷貫前史。
佇爾頌中和,吾將令卿士。
《吊白居易》李忱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韓休
一德光臺象,三軍掌夏卿。
來威申廟略,出總葉師貞。
受鉞辭金殿,憑軒去鼎城。
曙光搖組甲,疏吹繞云旌。
左律方先凱,中鼙即訓兵。
定功彰武事,陳頌紀天聲。
祖宴初留賞,宸章更寵行。
車徒零雨送,林野夕陰生。
路極河流遠,川長朔氣平。
東轅遲返旆,歸奏謁承明。
《送光祿姚卿還都》蘇颋
漢室有英臺,荀家寵俊才。
九卿朝已入,三子暮同來。
不授綸為草,還司鼎用梅。
兩京王者宅,駟馬日應回。
《廣達樓下夜侍酺宴應制》蘇颋
東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會公卿。
樓臺絕勝宜春苑,燈火還同不夜城。
正睹人間朝市樂,忽聞天上管弦聲。
酺來萬舞群臣醉,喜戴千年圣主明。
《春晚紫微省直寄內》蘇颋
直省清華接建章,向來無事日猶長。
花間燕子棲鳷鵲,竹下鹓雛繞鳳凰。
內史通宵承紫誥,中人落晚愛紅妝。
別離不慣無窮憶,莫誤卿卿學太常。
《餞澤州盧使君赴任》蘇颋
聞道降綸書,為邦建彩旟。
政憑循吏往,才以貴卿除。
詞賦良無敵,聲華藹有馀。
榮承四岳后,請絕五天初。
關路通秦壁,城池接晉墟。
撰期行子賦,分典列侯居。
別望喧追餞,離言系慘舒。
平蕪寒蛩亂,喬木夜蟬疏。
寥泬秋先起,推移月向諸。
舊交何以贈,客至待烹魚。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詩全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代: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譯文
巍巍長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卻在迢迢遠方。你我命運何等相仿,奔波仕途,遠離家鄉。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內不覺遙遠。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覺就像近鄰一樣。岔道分手,實在不用兒女情長,淚灑衣裳。
擴展資料:
首聯“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首句寫送別之地長安被遼闊的三秦地區所“輔”,突出了雄渾闊大的氣勢。
第二句點出友人“之任”的處所——風煙迷蒙的蜀地。詩人巧用一個“望”字,將秦蜀二地聯系起來,好似詩人站在三秦護衛下的長安,遙望千里之外的蜀地,這就暗喻了惜別的情意。
“望”字不僅拓寬了詩的意境,使讀者的視野一下子鋪開,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兩地的距離,使人感覺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為離別而憂傷。這一開筆創造出雄渾壯闊的氣象,使人有一種天空寥廓、意境高遠的感受,為全詩鎖定了豪壯的感情基調。
頷(hàn)聯“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詩人勸慰友人:我和你都是遠離故土、宦游他鄉的人,離別乃常事,何必悲傷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遠走天涯,舉目無親,更覺惆悵,作者在這里用兩人處境相同、感情一致來寬慰朋友,藉以減輕他的悲涼和孤獨之感。惜別之中顯現詩人胸襟的闊大。
頸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把前面淡淡的傷離情緒一筆蕩開。詩人設想別后:只要我們聲息相通,即使遠隔天涯,也猶如近在咫尺。
尾聯“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樣,為離別淚濕衣巾,而要心胸豁達,坦然面對。足見情深意長,同時,全詩氣氛變悲涼為豪放。
這首詩四聯均緊扣“離別”起承轉合,詩中的離情別意及友情,既得到了展現,又具有深刻的哲理、開闊的意境、高昂的格調,不愧為古代送別詩中的上品。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