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楚辭》包含哪個部分(楚辭中哪些是屈原寫的)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屈原的《楚辭》包含哪個部分,以及楚辭中哪些是屈原寫的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楚辭主要都有哪些部分組成?
《楚辭》作為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由于詩歌的形式是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風土物產和方言詞匯,所以叫“楚辭”。《楚辭》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離騷》,后人因此又稱“楚辭”為“騷體”。西漢末年,,劉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輯錄成集。《楚辭》對后世文學影響深遠,不僅開啟了后來的賦體,而且影響歷代散文創作,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創作的源頭。
《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楚辭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創作了《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響下,楚國又產生了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辭作者。現存的《楚辭》總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傳下來。
楚辭的特征,宋代黃伯思在《校定楚辭序》中概括說:“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顧可謂之‘楚辭’。”這一說法是正確的。除此而外,《楚辭》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歷史傳說、神話故事、風俗習尚以及所使用的藝術手段、濃郁的抒情風格,無不帶有鮮明楚文化色彩。這是楚辭的基本特征,它們是與中原文化交相輝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楚辭主要作品
《楚辭》初本的16卷中,屈原的作品占絕大部分,,共收他的詩作8卷20余篇.包括《離騷》、《九歌》(11篇)、《天問》、《九章》(9篇)、《遠游》、《卜居》、《漁父》、《招魂》等。其它8卷是,宋玉的《九辯》,景差的《大招》漢代賈誼的《惜誓》、淮南小山的《招隱士》、東方朔的《七諫》,嚴忌的《哀時命》、王褒的《九懷》、劉向的《九嘆》等。
楚辭:是屈原創作的一種新詩體,并且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 “楚辭”的名稱,西漢初期已有之,至劉向乃編輯成集。東漢王逸作章句。原收戰國楚人屈原、宋玉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辭賦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襲屈賦的形式。以其運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和風土物產等,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對后世詩歌產生深遠影響。
《楚辭》每一部分都分別講了什么?
離騷:詩人從自敘身世、品德、理想寫起,抒發了自己遭讒被害的苦悶與矛盾,斥責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與朝政日非,表現了詩人堅持“美政” 理想,抨擊黑暗現實,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的斗爭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九歌》是《楚辭》篇名。原為傳說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戰國楚人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國殤》一篇,是悼念和頌贊為楚國而戰死將士;多數篇章,則皆描寫神靈間的眷戀,表現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傷感。王逸說是屈原放逐江南時所作。但現代研究者多認為作于放逐之前,僅供祭祀之用。《天問》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代表作《楚辭》中的一篇,全詩373句,1560字,多為四言,兼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偶有八言,起伏跌宕,錯落有致。該作品全文自始至終,完全以問句構成,一口氣對天、對地、對自然、對社會、對歷史、對人生提出173個問題,被譽為是“千古萬古至奇之作”。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