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一句是多少(古詩一共有幾句話)
在古詩中一首詩是幾句話?逗號是一句話還是句號是一句話?
古詩詞中一首詩有幾句話并不一定,要看是以何種類型做的詩,比如絕句詩與四言詩通常是4句。而排律詩最少要有十句才行。而分句在古詩詞一般是一行成一句,也就是第一句就算一逗號結尾也算一句。不同類型古詩詞的基本體裁要求如下:
就“格律詩”而言分為,古體詩、近體詩、今體詩:
主要分五絕、七絕、五律、七律、排律等。千萬不能將“今體詩”跟現在所說的“新詩”混為一談。
古體詩:
又稱“古詩”“古風”,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
包括唐以前各種形式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
近體詩
又稱今體詩或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族詩歌體裁,形成于唐代。句數、字數、平仄、押韻都有嚴格的限制。分絕句和律詩。
絕句
即"絕詩"。亦稱"截句"、"斷句"。詩體名。截、斷、絕均有短截義,因定格僅為四句,故名。
以五言、七言為主,簡稱五絕、七絕。也有六言絕句。唐代通行者為近體,平仄和押韻都有一定的要求。
有人說絕詩是截取律詩的一半而成。但在唐代律詩形成以前,已有絕句,雖亦押韻而平仄較自由,如《玉臺新詠》中即有《古絕句》,后人即用"古絕句"以別于近體絕句。
詩體名。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中間兩聯必須對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聲。分五言、七言兩體,簡稱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則為排律。
律詩中,凡兩句相配,稱為一"聯"。五律、七律的第一聯(一、二句)稱"首聯",第二聯(三、四句)稱"頷聯",第三聯(五、六句)稱"頸聯",第四聯(七、八句)稱"尾聯"。每聯的上句稱"出句",下句稱"對句"。
四言詩
詩體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為主。是我國古代詩歌中最早形成的詩體。春秋以前的詩歌,如《詩經》,大都為四言。漢代以后,格調稍變。自南朝宋齊以后,作者漸少。
五言詩
詩體名。由五字句所構成的詩篇。起于漢代。魏晉以后,歷六朝隋唐,大為發展,成為古典詩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詩、五言律詩、五言絕句。
六言詩
詩體名。全篇每句六字。相傳始于西漢谷永,一說東方朔已有"六言",其詩均不傳今所見以漢末孔融的六言詩為最早。有古體近體之分。但均不甚流行。
七言詩
詩體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為主,當起于漢代民間歌謠。舊說則謂始于《柏梁臺詩》,恐不可信。
魏曹丕《燕歌行》,為現存較早的純粹七言詩。到了唐代,大為發展。有七言古詩、七言律詩、七言絕句。與五言詩同為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
雜言詩
詩體名。古體詩的一種,最初出于樂府。詩中句子字數長短間雜,無一定標準,最短僅一字,長句有達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間者為多。
排律
詩體名。律詩的一種。就律詩定格加以鋪排延長,故名。
每首至少十句,有多至百韻者。除首、末兩聯外,上下句都需對仗。也有隔句相對的,稱為"扇對"。
擴展資料:
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1、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
2、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詞: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
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闋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闋、上闋、上片,第二段叫后闋、下闋、下片。
曲: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于金,興盛于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
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古詩詞
古詩文中,一句話算幾行?
這個是不一定的,要看具體情況。一般的排列都是一句一行的,但有時把一句分兩行寫也是正常的
拿唐詩為例
古風:
例為張九齡:感遇四首之一
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
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
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張九齡:感遇四首之二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圣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
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韓愈:山石
山石犖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
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
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饑。
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
天明獨去無道路,出入高下窮煙霏。
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松櫪皆十圍。
當流赤足蹋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革幾〕!
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唐玄宗: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
夫子何為者,棲棲一代中。
地猶鄹氏邑,宅即魯王宮。
嘆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
今看兩楹奠,當與夢時同。
律詩
張九齡: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絕句
王維:鹿柴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王維: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送別
山中相送罷,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
王孫歸不歸?
王維:相思
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
此物最相思。
王維: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古詩中怎么算一句?逗號還是句號分隔?
句號算一句話。用句號分隔。
逗號把句子切分為意群,表示小于分號大于頓號的停頓。逗號在漢語及大多數外語是使用頻率最高的標點符號,朝鮮語使用句號多于逗號屬于特殊情況。逗號的用途最廣泛,用法最靈活,因此也最難掌握。
擴展資料:
漢語用法
1、句子內部主語與謂語之間如需停頓,用逗號。
例如:我們看得見的星星,絕大多數是恒星。
2、句子內部動詞與賓語之間如需停頓,用逗號。
例如:應該看到,科學需要一個人貢獻出畢生的精力。
3、句子內部狀語后邊如需停頓,用逗號。
例如:對于這個城市,他并不陌生。
4、復句內各分句之間的停頓,除了有時要用分號外,都要用逗號。
例如:據說蘇州園林有一百多處,我到過的不過十多處。
5、用來分開句內各詞語或表示語氣的停頓。
提示:“,”不可放在一行之首或開頭。
6、并列詞語之間帶有“啊”“呀”“啦”等語氣助詞時,并列成分之間用逗號,不用頓號。
例如:八月的大街上擺滿了水果,像甜瓜啊,西瓜啊,蘋果啊,葡萄啊......
7、并列成分做謂語時,如果并列成分是主謂結構,那么并列成分之間用逗號。
例如:她衣服新潮奪目,頭發齊耳根長,走起路來風風火火,講起話來大聲大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逗號
古詩的一句指的是一個逗號一句還是句號一句
以逗號為一句.如為例,就有四句.
比如
春 曉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古詩中的一句指什么
古詩里面的一句指的是逗號前面的一句,一個逗號就算是一句,古代沒有標點符號,在古代一個停頓就是一句詩,現在只不過是給這些詩加上了我們習慣的標點符號了而已。
古詩怎樣算一句
題目是這樣的:“《春日》和《游園不值》兩首詩中 這兩句詩最能體現春天的特征.”春日 游園不值勝日尋芳泗水濱, 應憐屐齒印蒼臺,無邊光景一時新. 小扣柴扉久不開.等閑識得東風面, 滿園春色關不住,萬紫千紅總是春. 一枝紅杏出墻來.要想回答這道題目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這兩首古詩各有幾句?如“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到底算是一句還是兩句?如果算兩句那么答案應該是“萬紫千紅總是春、一枝紅杏出墻來”;如果算一句那么答案就是“‘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那么古詩到底怎樣才算是一句呢?對于這個問題我們老師一直以來就有爭論.在歷年的考試或作業中也常有這種說法不統一的現象.有些老師是從古詩自身的特點去分析.我國古典詩歌文學形式,種類很多,但總的可以分為“古體詩”和“格律詩”兩大類.規矩很嚴格的詩歌是“格律詩”,一切非格律詩是“古體詩”. 根據格律詩的句數的多少,可以把它分為絕句、律詩和排律三種. 絕句每一首是四句.一句五個字的叫“五絕”,一句七個字的的叫“七絕”.《春日》和《游園不值》就是典型的“五絕”.因此,毫無疑問應該是每首詩各有四句.而另外一些老師則是從標點符號的作用去理解.逗號表示句中的停頓,而句號算是一句話結束.以此為標準,毋庸質疑以上兩首古詩各為兩句.(古時候寫文章是沒有標點符號的,讀起來很吃力,甚至產生誤解.標點符號是后人加上去的.雖說是這樣,但句號總歸是句號,它的作用就是一個:表示一個句子結束.)我翻閱了家里的所有《小學語文教師》中的“疑難問答”,始終沒有找到答案.趁今天閱卷之便,我請教了謝老師,他只說這個問題去年曾在市實驗小學作過討論,沒有明確的答復(就這樣模糊過去了,哈哈.).回來后我又打電話斗膽問了汪老師,順便向他請個假.可能是電話里一句兩句說不清楚,汪老師也沒有直接回答我,叫我去查查資料(就這樣模糊過去了,哈哈.).古詩,加了標點就是“現代古詩”了,誰能說的清呢?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