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畫堂春哪個作者寫的好看(畫堂春是寫給誰的)

知幾分2022-11-22 20:45歷史42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畫堂春哪個作者寫的好看,以及畫堂春是寫給誰的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納蘭性德《畫堂春》賞析

這首描寫愛情的《畫堂春》與納蘭容若以往大多數描寫愛情的詞不同,以往容若的愛情詞總是纏綿悱惻,動情之深處也僅僅是帶著委屈、遺憾和感傷,是一種呢喃自語的絮語,是內心卑微低沉的聲音。而這一首詞仿佛換了一個人,急促的愛情表白,顯得蒼白之余,還有些呼天搶地的悲愴。

詞的上片劈頭便是“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這樣的句子,并不曾經過眉間心上的構思,不過是脫口而出,再無其他道理。猶如一位女子,沒有絲毫的妝點,素面朝天,但因為有天姿的底蘊,耐得住人們去品味。明明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佳人,偏偏要經受上天的考驗,無法在一起,只能各自銷魂神傷,這真是老天爺對于有情人開的最大的一個玩笑。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既然相親相愛都不能相守,那么老天爺,這春天你為誰開放?詞人的指天怒問讓人嘆息,他真是情何以堪。作者將古人詩句加以修改,運用得十分到位。駱賓王的原句想來并無多少后人知曉,但納蘭容若的這首詞卻是傳遍了大江南北。

下片轉折,接連用典。小令一般以頻繁用典為大忌,此為通例,而這首詞用典很講究,絲毫沒有堆砌的感覺?!皾{向藍橋易乞”,這個故事講的是裴航從樊夫人的詩句得到啟示,千辛萬苦娶到自己愛慕的云英。

詞人用這個典故,其實是想說裴航那樣的際遇于他而言,也是有過的,但想來他也遇到了如同裴航一樣的大難題,可惜,沒有仙人指路,毫無解決辦法,故而苦悶萬分?!八幊杀毯ky奔”,即使現在有不死靈藥也是無可奈何,在詞人眼里,心上人正像月宮之中孤零零的嫦娥仙女,冷冷清清,與他天人永隔,寂寥半生。

之后所寫的“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也是一個典故。傳說大海的盡頭就是天河,那里曾有人每年八月乘槎往返于天河與人間,從不失期,好奇的人便效仿踏上了探險之路。漂流數日后,那人見到了城鎮房屋,還有許多男耕女織的人們。

他向一個男子打聽這是什么地方,男子只是告訴他去蜀郡問問神算嚴君平便知道了。嚴君平掐指一算后,居然算出那里就是牛郎織女相會的地方。詞人用這個典故,是想說自己雖然知道心中愛的人與自己無緣,但還是渴望有一天能夠與她相逢,在天河那里相親相愛。

結句則采用了中國詩詞用典時暗示的力量,納蘭容若有意讓詞意由“飲牛津”過渡到“牛衣對泣”的典故,他是權相明珠之子,家產本不貧窮,現在用“相對忘貧”之語,無非說如果他若能同她相見,一個像牛郎,一個像織女,便是做睡在牛衣中的貧賤夫婦,他也滿足。

全詞直抒胸臆,落落大方,將一段苦戀無果乃至悲痛終生的感情完美呈現,絲毫沒有其他愛情詞中小女人式的委婉,表達了詞人縱然無法相守也保留著一線美好的愿望。

擴展資料:

1、創作背景

傳聞納蘭性德與表妹青梅竹馬,情投意合,但表妹被康熙帝納為妃子,兩人生生分離,其痛難抑,織女牛郎仙凡相戀,尚且能每年相會一次,而納蘭性德對心上人的愛戀,卻只能通過此詞來遙寄,此詞亦被解作悼亡之作。

2、名家點評

現代作家蘇雪林《清代男女兩大詞人戀史之迷》:以為此戀人為“入宮女子”,“槳向藍橋易乞”似說態人未入宮前結為夫婦是很容易的;“藥成碧?!眲t用李義山詩,似說戀人入宮,等于嫦娥奔月,便難再回人間,李義山身入離宮與宮嬪戀愛,有《??汀芬唤^,納蘭容若與入宮戀人相會,也用此典,居然與李義山暗合。當代作家趙秀亭、馮統一《飲水詞箋校》:此闋寫戀人在天,欲訪而無由。

3、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清代詞人,葉赫那拉氏,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出生于滿州正黃旗。自幼天資聰穎,18歲考中舉人??滴跏迥辏?676)中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后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

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杰出,著稱于世,與朱彝尊、陳維崧并稱“清詞三大家”。他曾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后更名為《飲水詞》,后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為《納蘭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

納蘭性德《畫堂春》翻譯

白話翻譯:

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卻偏偏不能在一起,兩地分隔。整日里,相思相望,而又不得相親,枉教得凄涼憔悴,黯然銷魂。不知道上蒼究竟為誰,造就這美麗青春。

一為裴航,乞漿藍橋,而得妻云英;一為嫦娥,竊不死藥,而飛奔月宮。如果能夠像牛郎織女一樣,于天河相見,即使拋卻榮華富貴也心甘。

原文:

《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

【作者】納蘭性德?【朝代】清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

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擴展資料

這首描寫愛情的《畫堂春》與納蘭容若以往大多數描寫愛情的詞不同,以往容若的愛情詞總是纏綿悱惻,動情之深處也僅僅是帶著委屈、遺憾和感傷,是一種呢喃自語的絮語,是內心卑微低沉的聲音。而這一首詞仿佛換了一個人,急促的愛情表白,顯得蒼白之余,還有些呼天搶地的悲愴。

詞的上片化用成句,訴說相親相愛的一雙人無端被拆散,不曾交代相關故事,也沒有具體情節。下片以“故事”說故事,借古老傳說,透露出詞人的相思之苦。全詞引經據典,感情真摯,詮釋了一段純潔的愛情,因現實的無情而有緣無分,令人空自嘆息。

誰知道納蘭容若的《畫堂春》?

畫堂春

一生一代一雙人, 畫堂春[1]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

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

藥成碧海難奔?!?/p>

若容相訪飲牛津,

相對忘貧。

編輯本段

注釋

①一生二句:唐駱賓王《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相憐相念倍相親,一生一代一雙人。” 爭教,怎教。

②藍橋:地名。在陜西藍田縣東南藍溪上,傳說此處有仙窟,為裴航遇仙女云英處?!短綇V記》卷十五引裴硎《傳奇·裴航》云:裴航從鄂渚回京途中,與樊夫人同舟,裴航贈詩致情意,后樊夫人答詩云:“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云英。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清?!焙笥谒{橋驛因求水喝,得遇云英,裴航向其母求婚,其母曰:“君約取此女者,得玉桿臼,吾當與之也?!焙笈岷浇K于尋得玉柞日,遂成婚,雙雙仙去。此處用這一典故是表明自己的“藍橋之遇”曾經有過,且不為難得。

③藥成句:《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之,奔月宮?!备哒T注:“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宮,為月精?!崩钌屉[《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边@里借用此典說,縱有不死之靈藥,但卻難像嫦娥那樣飛入月宮去。意思是縱有深情卻難以相見。

④飲牛津:晉張華《博物志》:“舊說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諸者,年年八月,有浮搓來去,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于搓上,多資糧,乘搓而去。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諸次飲之,此人問此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郡問嚴君平則知之。”,故飲牛津系指傳說中的天河邊。這里是借指與戀人相會的地方。

納蘭性德曾多次表達過他愿意追隨盧氏而去的心情,如這首《畫堂春》,他和盧氏雖不能同生,但卻能同死。他死的那天正好也是5月30日,盧氏的忌日。[2]

編輯本段

作品賞析

劈頭便是“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明白如話,更無絲毫的妝點;素面朝天,為有天姿的底蘊。這樣的句子,并不曾經過眉間心上的構思、語為驚人的推敲、詩囊行吟的揣摩,不過是脫口而出,再無其他道理。

明明天造地設一雙人,偏要分離兩處,各自銷魂神傷、相思相望。他們在常人的一日里度過百年,他們在常人的十分鐘里年華老去。縱使冀北鶯飛、江南草長、蓬山陸沉、瀚海揚波,都只是平白變故著的世界,而不是真實發生過的人生。萬千錦繡,無非身外物外,關乎萬千世人,唯獨非關你我。

容若何堪,借他人杯酒澆自己胸中塊壘?!掀瑢崬榛民樫e王《代女道士王靈非贈道士李榮》詩中成句:“相憐相念倍相親,一生一代一雙人”。詩詞之化用,有稍加點染者,有原文照錄者,此為文人成法,非自容若始。詩詞史上,大有名句原版藉藉無聞,而一經他人化用,反為世人千古傳誦的佳話——林和靖“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便是承襲有自;近年發掘曹雪芹的詩作,“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亦有所本。而眼前這首《畫堂春》,駱賓王的原句不知還有幾人記得,容若的詞章卻遍傳于有井水處。

下片轉折,接連用典。小令一般以頻繁用典為大忌,此為通例,而才子手筆所向,再多的禁忌也要退避三舍。這,就是容若。

“漿向藍橋易乞”,這是裴航的一段故事:裴航在回京途中與樊夫人同舟,贈詩以致情意,樊夫人卻答以一首離奇的小詩:“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云英。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清?!?/p>

裴航見了此詩,不知何意,后來行到藍橋驛,因口渴求水,偶遇一位名叫云英的女子,一見傾心。此時此刻,裴航念及樊夫人的小詩,恍惚之間若有所悟,便以重金向云英的母親求聘云英。云英的母親給裴航出了一個難題:“想娶我的女兒也可以,但你得給我找來一件叫做玉杵臼的寶貝。我這里有一些神仙靈藥,非要玉杵臼才能搗得?!?/p>

裴航得言而去,終于找來了玉杵臼,又以玉杵臼搗藥百日,這才得到云英母親的應允。——這不僅僅是一個愛情故事,在裴航娶得云英之后還有一個情節:裴航與云英雙雙仙去,非復人間平凡夫妻。

“漿向藍橋易乞”,句為倒裝,實為“向藍橋乞漿易”,容若這里分明是說:像裴航那樣的際遇于我而言并非什么難事。言下之意,似在暗示自己曾經的一些因緣往事。到底是些什么往事?只有詞人冷暖自知。

那么,藍橋乞漿既屬易事,難事又是什么?

是為“藥成碧海難奔”。這是嫦娥奔月的典故,頗為易解,而容若借用此典,以縱有不死之靈藥也難上青天,暗喻縱有海枯石爛之深情也難與情人相見。這一嘆息,油然又讓人想起那“相逢不語”的深宮似海、咫尺天涯。

“若容相訪飲牛津”仍是用典。故老傳說,大海盡處即是天河,海邊曾經有人年年八月都會乘槎往返于天河與人間,從不失期。天河世界難免令人好奇,故老的傳說也許會是真的?于是,那一日,槎上搭起了飛閣,閣中儲滿了糧食,一位海上冒險家踏上了尋奇之路,隨大海漂流,遠遠向東而去。

也不知漂了多少天,這一日,豁然見到城郭和屋舍,舉目遙望,見女人們都在織布機前忙碌,卻有一名男子在水濱飲牛,煞是顯眼。問那男子這里是什么地方,男子回答:“你回到蜀郡一問嚴君平便知道了?!?/p>

嚴君平是當時著名的神算,上通天文,下曉地理,可是,難道他的名氣竟然遠播海外了嗎!這位冒險家帶著許多的疑惑,調轉航向,返回來時路。一路無話,后來,他當真到了蜀郡,也當真找到了嚴君平,嚴君平道:“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牽牛宿?!逼敢凰悖@個“某年某月”正是這位海上冒險家到達天河的日子。那么,那位在水濱飲牛的男子不就是在天河之濱的牛郎么?那城郭、屋舍,不就是牛郎、織女這一對金風玉露一相逢的戀人一年一期一會的地方么?

“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容若用典至此,明知心中戀人可遇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親,只得幻想終有一日寧可拋棄繁華家世,放棄世間名利,縱令貧寒到骨,也要在天河之濱相依相偎、相親相愛,相濡以沫。

容若的詞就是這般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北宋之后,一人而已”!題于表妹也好,悼念盧氏也罷,此詞讀罷淚顏。

編輯本段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康熙十二年進士。大學士明珠長子。他淡泊名利,善騎射,好讀書,擅長于詞。他的詞全以一個“真”字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傳神。 納蘭性德自幼勤于修文習武。18歲中舉,22歲賜進士出身。選授三等侍衛,后晉為一等,扈從于康熙身邊??滴醴浅Yp識他的才干,曾委派他到黑龍江呼倫,查勘沙俄侵擾情況,并安撫達斡爾邊民。輯有《全唐詩選》和《詞韻正略》。擅書法,精于書畫鑒賞。

納蘭性德的詞集《側帽集》于康熙十七年(1678)問世,時年僅24歲。繼而,另一詞集《飲水詞》在吳中刊行。而綜合編纂他詩、詞、 文、 賦為《通志堂集》的,則是他的漢文老師徐乾學。

他的詞集問世后,曾形成“家家爭唱飲水詞”(曹寅語)的局面。這不僅因其詞作“纏綿清婉,為當代冠”(鄭振鐸語),其思想的深沉,風格的清新,抒情狀物的不落窠臼、別開生面,也是重要原因。

納蘭性德性澹泊。在涉獵漢文學傳統時,他將李白、陶潛奉為楷模。視功名權勢如敝屣,視相府長子、御前侍衛的地位為難以解脫的束縛,不到30歲竟“憂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產生了“海鷗無事,閑飛閑宿”的出世之想,這種心緒給他的作品涂上了一層濃重的哀愁。思鄉、思親、思友的主題,詞集里多有所見。顧貞觀說:“容若詞一種凄惋處令人不忍卒讀。”

納蘭性德在清初詞壇上,起了聯絡海內詞客的重要作用。其詞風格接近李煜,有清朝李后主之稱。所寫詞清麗婉約,格高韻遠,頗具特色。

納蘭的詞《畫堂春》

畫堂春 一生一代一雙人》賞析

原詞:

《畫堂春》 作者:納蘭性德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賞析:

我常常想,作為一個貴族公子,一個深受皇帝的寵臣,納蘭性德何來如此情懷??墒?,當我讀完他的詞,慢慢的從詞中找到蹤跡的時候,我明白了。因為他本來就是謫仙一般的人物,他不是人間富貴花。他是謫仙般的人物,有著謫仙般的情懷。他是個癡人,一個對感情執著而又孤獨的人。這首《畫堂春》也正是他這個特點的最好體現。

詞的一開始,他寫道,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這里的一生一代一雙人,正說明了這首詞所寫的對象。單看這一句,一生,同一生;一代,同一輩;一雙,兩個。這里留給讀者一個疑問,兩個人是什么關系?再細細體會,想到這里用的是一雙這詞,會想到,這里的兩個人,會用一雙,自然是關系比較密切的戀人,而接下來的一句證實了這個想法,爭教兩處銷魂。如果不是戀人關系的話,這爭教兩處銷魂是怎么也不會出來的??墒牵@里會有人問了,既然是戀人,那為什么不在一起而要兩處銷魂呢?所以接著,作者說明了: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到了這里,相信讀者的心了跟著沉了下去。相思相望不相親,何等的殘酷,對戀人來說,彼此相思,彼此能夠相望,卻不能相親,這是何等的殘酷,也難怪作者會問天為誰春了。

到了這里,我們似乎看到了那個畫面,一對戀人,被迫分開,彼此相思種種,這日兩人再度相逢,卻只能千言萬語盡在那深深凝望中,不敢說,不敢講,不敢透露那一絲一毫的感情,這是怎樣的痛啊。

那么,這時候,有人要問了,既然彼此深愛,卻又何又不在一起?接著,作者作了解釋: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這句用了兩個典,一個是裴航乞藥,一個是嫦娥奔月。裴航于藍橋乞藥而得妻,嫦娥奔月而不得見。這里借這兩個典說明了為什么不在一起,是因為對方已經入宮。如果未嫁,那裴航于藍橋容易得妻,只是現在嫦娥已入月宮,與后羿相會無期了??墒?,即使已經相會無期,作者還是在苦苦守望。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這里的飲牛津,實際上也是用典,用的是牛郎織女的故事在其中。這里的結句實際上就是作者的一個幻想,如果能與之結合,對著她,即便是貧困,也毫不在意。

這首詞從一開始純用白描,層層深入,直至結句的一詠三嘆,實在不愧是納蘭詞中的佳作

畫堂春、秦觀,

秦觀《畫堂春》鑒賞

落紅鋪徑水平池, 弄晴小雨霏霏。

杏園憔悴杜鵑啼, 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 憑欄手捻花枝。

放花無語對斜暉, 此恨誰知?

這兩句詞主要的表現手法是:細節描寫/動作描寫。用捻花、放花兩個細節(動作)表現了詞中人物由愛春、傷春(惜春)到無奈春歸的感情變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愛春、傷春(惜春)到無奈的感情變化也可。 如果就一般花間詞風的作者而言,則“柳外畫樓獨上”的精微美麗的句子,他們或也還寫得出來,但“憑欄手捻花枝”的幽微深婉的情意,就不是一般作者所可以寫得出來的了。

而秦觀詞的佳處還不只如此而已,他的更為難能之處,是在他緊接著又寫了下一句的“放花無語對斜暉”,這才是一句神來之筆。因為一般人寫道對花的愛賞多只不過是“看花”、“插花”、“折花”、“簪花”甚至即使寫到“葬花”也都是把對花的深情,變成了帶有某種目的性的一種理性之處理了。

這首詞所寫的從“手捻花枝”到“放花無語”,卻是如此自然,如此無意,如此不自覺,更如此不自禁,而全出于內心中一種敏銳深微的感動。當其“捻”起花枝時,是何等愛花的深情,當其“放”下花枝時又是何等惜花的無奈。

【解析】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秦觀應禮部試,落第罷歸。賦《畫堂春》。這首詞就是寫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應是一首傷春之作,于春歸之景色所引起的一片單純銳感的柔情。

這首畫堂春是寫的雨后春天的景色。詞的一開頭寫道:“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讀到這句的時候,讓人有忍不住的心中一動的感覺,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這是怎樣的一幅景色啊,給人一縷傷感,傷感但不痛心。緊接著,作者又進一步描寫了雨后的景色“杏園憔悴杜鵑啼”,在這里,作者點明了具體的時間,春暮。杏花謝了,花謝作者只用了憔悴二字,這也正給出了那種內心深處的纖柔和對大自然的憐惜之情。而“無奈春歸”四字,正是對上面的一個總結。在發生了這許多以后,作者只用了無奈春歸四字來作結。

“柳外畫樓獨上,憑闌獨捻花枝”,如果說上片是純靜態的描寫,是對景色的一個總結的話,那這句就是動態的表現了。獨上、獨捻,兩個獨字寫出了一種孤單、落寞的身形。這時,當讀者都在猜測獨捻花枝后是否該折花歸去的時候,作者卻出人意表的“放花無語對斜暉”,讀到這里,不由心中感嘆多多。那些所謂的花開堪折當須折、折來喜作新年看等等,所有的折花動作,哪怕是描寫的再怎么優美,都是那樣的粗魯不堪,放花無語,這才是秦觀啊。于是,在這種氛圍下,此恨誰知,雖然這恨字是那樣的沉重,這里卻顯得異常的輕柔。終于知道,因為一句話,再重的字眼也可以變的輕柔啊,因為一個動作,再重的字眼也可以觸動人的內心。

掩卷罷,閉上眼,想著這首詞,腦海中似乎涌現出一個優美的畫面,那是真正的畫,一幅能深及人的內心的畫。女郎之筆,原來,最能扣及人的內心的,也正是這女郎之筆。那樣的纖弱、柔軟,也那樣的細膩、敏銳。這就是秦觀,得之于內,故不能傳的詞心。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www.pinswag.com/ask/4423.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