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復創作了多少首詩歌(吳光中的詩歌)
很多朋友對于吳中復創作了多少首詩歌和吳光中的詩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宋代詩人性吳的有那些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兩淮抗金失利,主和派為求偏安一隅,紛紛主張對金退讓。吳芾力排眾議,建議高宗親征,駐蹕建康(今南京),“以系中原之望”。隆興元年(1163),升禮部十郎。二年十一月,任敷文閣直學士臨安知府,十二月,復威吏部侍郎
吳潛(公元1195年—公元1262年)[1]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2] 。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吳則禮 [公元?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富川(一作永興,今湖北陽新)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以父蔭人仕。會為軍器監主簿,因事謫荊州。官至直秘閣,知虢州。工詩,與唐庚、曾紆、陳道諸名士唱和。晚年居豫章,自號北湖居士。則禮著有北湖集十卷,長短句一卷,《書錄解題》并傅于代。 吳則禮(?~1121),字子副,號北湖居士,興國永興(今湖北陽新)人。曾官軍器監主簿。哲宗元祐初,入河東經略使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宋史》無傳。一生未第,游幕終身,于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蘇州為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后“困躓以死”。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
吳泳 [約公元一二二四年前后在世]字叔永,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一二o九年)第進士。累遷著作郎,兼直舍人院。應詔上書,頗切時要。累遷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上疏言謹政體、正道揆、厲臣節、綜軍務四事。后進寶章閣學士,知溫州,以言罷。泳著有鶴林集四十卷,《四庫總目》行于世。 吳泳,字叔永,潼川人。嘉定元年進士,歷官為軍器少監,行太府寺
吳龍翰(1229—?)字式賢,號古梅,歙縣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度宗成淳中前后在世。師方岳,咸淳中貢于鄉,以薦授編校國史院實錄。咸淳四年(1268)十月與鮑云龍、宋復一等三人,自帶干糧,費時三天,涉足丹崖,登上了黃山蓮花峰峰頂,并寫下《黃山紀游》。吳龍翰所著《黃山紀游》,為現存最早游蓮花峰的文字。德祐二年(1276)鄉校請充教授,尋棄去。家有老梅,因以古梅為號。嘗為之賦。龍翰著有《古梅吟葉》六卷,《四庫總目》傳于世。
吳錫疇(1215--1276),字元范,后更字元倫,號蘭皋子,休寧(今屬安徽)人。從程若庸學,三十歲棄舉子業。度宗咸淳間知南康府葉閶聘主白鹿洞書院,辭不赴。端宗景炎元年卒,年六十二。有《蘭皋集》二卷。事見《新安文獻志·先賢事略》上。吳錫疇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蘭皋集》為底本(有咸淳陸夢發序,當源自宋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吳儆
吳可
吳沆
吳中復
吳光
吳禮之
吳勢卿
前面這幾個帶簡介的,應該是比較出名的!
(參考這個網址:)
出塞的詩意和注釋
出塞的詩意和注釋如下
出塞
朝代:唐朝 作者: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邊關,(互文的修辭手法)至今依然如故,而戰爭卻一直不曾間斷,已有無數將士血灑疆場,又有多少戰士仍然戍守著邊關,不能歸來。只要鎮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在,就不會讓匈奴的騎兵跨過陰山,侵犯我中原。
注釋1、但使:只要。2、龍城:是匈奴人祭祀祖先、天地和鬼神的神圣場所。衛青第一次出塞便直搗龍城,將其付之一炬,在心理上,給敵人以沉重打擊。3、飛將:指漢朝的飛將軍李廣,資治通鑒和史記均有記載。4、陰山:昆侖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橫貫綏遠、察哈爾及熱河北部,是我國北方的屏障。
出塞賞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詩人從描寫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里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里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倘若攻襲龍城的衛青和飛將軍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指奇襲匈奴圣地龍城的名將衛青,而“飛將”則指威名赫赫的飛將軍李廣。“龍城飛將”并不只一人,實指李衛,更是借代眾多漢朝抗匈名將。“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后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著重表現的是對敵人的蔑視;是對國家的忠誠,是一種勇往超前、無所畏懼的氣概。前兩句寫皎潔的明月和雄偉的城關,既引起了人們對歷史上無數次侵略戰爭的回憶,又是今天將士們馳騁萬里、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證。后兩句用漢代的名將衛青李廣比喻唐代出征守邊的英勇將士,歌頌他們決心奮勇殺敵、不惜為國捐軀的戰斗精神。這首詩由古到今,有深沉的歷史感,場面遼闊,有宏大的空間感。字里行間,充滿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
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凄涼,慷慨而不淺露,王昌齡詩《出塞》兩首,本詩是第一首。
《出塞》應當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做,《出塞》是樂府舊題。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唐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取勝,全民族的自信心極強,故邊塞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 同時,頻繁的邊塞戰爭,也使人民不堪重負,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這種和平愿望。同時期杜甫的《兵車行》可以作為參考。 邊塞詩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最能體現國運盛衰的作品。詩評家常稱贊“盛唐之音”,邊塞詩正是構成 “盛唐之音”內容的一個基本方面。 邊塞詩題材的興起,是與詩人們的生活范圍有所擴展緊密關聯的。從邊塞詩中,我們看到詩人的眼界開闊了,詩歌的意境拓展了,詩歌的內容更顯得異彩紛呈。有對建功立業的渴望:“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楊炯);有報效國家的激情:“誓欲成名報國,羞將開口論勛”(張說)。不少詩人在塞外軍營生活多年,如高適、岑參、李益等,他們的邊塞詩中的內容幾乎涉及到了邊塞生活的各個方面:有寫出征士兵的鄉愁和家中妻子的離恨;有表現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殘酷;有反映帝王黷武開邊的不滿和對將軍貪功起釁的怨恨;有陳述久戍邊關對家鄉和親人的懷念;有驚異于塞外絕域那種迥異于中原的風光……我們在閱讀這些詩歌時,要能夠區別每首詩作思想內容上的細微差別。比如岑參的邊塞詩,以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苦的樂觀精神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寫邊塞生活的豐富多彩。他也寫過一些在邊塞懷土思親的詩歌,如為后人傳誦的《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事情雖小,情意深厚。同時,我們還要體會到,躍動于邊塞詩中的種種矛盾:慷慨從戎和久戍思鄉的矛盾;衛國激情和艱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將和獻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這首詩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和對漢代抗匈名將的懷念,指責了詩人所處時代守邊將領的無能,盼望出現良將,驅逐敵人,保住邊疆。首句從秦漢時的月色和關塞寫起,點名月色、關塞依舊,但時光流逝,朝代變遷,長期邊防戰爭給人民和將士帶來無限災難與痛苦。在描寫景物中,給予了深厚的感情。后兩句采用以古諷今的手法,借古代名將來諷刺當今邊將的無能,語意含蓄,情感深沉。詩中充滿關心國家安危的愛國激情。
評價全詩反映了作者對駐守邊疆的將士們久征未歸的同情,也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爭,使國家得到安寧,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愛國之情。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守邊戰士的同情以及對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征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描寫男歡女愛的詩句
1. 關于描述男歡女愛的詩句(描述男歡女愛的古詩有哪些)
關于描述男歡女愛的詩句(描述男歡女愛的古詩有哪些) 1.描述“男歡女愛”的古詩有哪些
元稹《離思》五首中的第四首,則從另一個角度寫出了對妻子的愛情: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蒹葭
【作者】《詩經》 【朝代】先秦
譯文對照
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 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 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 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 宛在水中沚。
關雎
【作者】《詩經》 【朝代】先秦
譯文對照
關關雎鳩,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鐘鼓樂之。
2.男歡女愛的詩句
關雎
先秦 · 《詩經》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卜算子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詩經·邶風·擊鼓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上邪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蝶戀花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鵲橋仙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雁邱詞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3.宋詞中有哪些是描寫男歡女愛,離愁別恨的
1.描寫男歡女愛
越娘《西江月》原詞:? ???一自東君去后,幾多恩愛暌離。頻凝淚眼望鄉畿。客路迢迢千里。????顧我風情不薄,與君驛邸相隨。參軍雖死不須悲。幸有連枝同氣。
張先《一叢花令》原詞:?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蒙蒙。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2.描寫離愁別恨
釵頭鳳/紅酥手
(宋代 陸游)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釵頭鳳/世情薄
(宋代 唐婉)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
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
瞞!瞞!瞞!
4.描寫歡愛的詩句
要說描寫男女歡愛的詩句最屬秦觀的
《滿庭芳》,全詩如下: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消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賞析】
這首詞鋪寫男女戀人離別時的哀愁之情,以寄托自己仕途蹭蹬不遇的感懷。由寫景漸入,“抹”、“粘”,下字精美傳神,遠景入畫。角聲報時,停棹點地,“離尊”說出暫對別筵,一派暮色蒼茫、行色匆匆的場景。“蓬萊舊事”三句,追想舊情,多少繾綣,無限低徊,頓涌心頭。插寫外景,烘染凄涼況味,濃化別緒。香囊、羅帶,綴以“分”、“解”,告別剎那間,密意柔情難以割合之狀,宛然在目。“謾贏得”、“何時見”,思前念后,自怨自艾,無可奈何,逼出淚染襟袖,離情達到高潮。旅船遠駛,城不見,夜已深,而仍回首凝望,眷顧不休。筆觸精細,思緒纏綿,畫景詩情,一往而深。以上供參考。
5.形容男女歡愉的詩句
一、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出自宋·汪洙《喜》。此言人生的四大快事:久旱得雨,他鄉遇友,喜結良緣,事業成功。
二、喜極不得語,淚盡方一哂。
出自宋·陳師道《示三子》。不得,不能。方,才。哂(shěn),笑。高興到極點,想說的話說不出,只有激動的淚水橫流。等到哭過之后,才露出欣慰的笑容。此言久別重逢的喜悅情形。
三、老去讀書隨忘卻,醉中得句若飛來。
出自宋·范成大《分弓亭按閱》。年老健忘,讀書難以記住內容;清醒時苦思佳句不得,醉酒之后佳句不想自來。前句表達的是年老無奈之情,后句表達的是一種意外得句的喜悅之情。
四、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出自宋·蔣婕《虞美人》。昏羅帳,指沉溺于歡愛之中。詩句寫年少輕狂、快樂無憂的生活情形。“歌樓聽雨”,言其閑適浪漫;“紅燭昏羅帳”,言其沉溺于男女之愛而不能自拔。
五、閑上山來看野水,卻于水底見青山。
出自宋·翁卷《野望》。本意是上山看遠水,不意卻從水底看見了腳下的青山。此寫看水而見山之事,意在表達“尋此而得彼”的驚喜與快感。所寫雖是平淡的情事,但讀來卻極富生活情趣,讓人回味無窮,原來生活中抬頭低頭之間都是那么趣味橫生。由此,讓人于情不自禁間頓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六、尋香只恐三春暮,把酒欣逢一笑同。
出自宋·吳中復《江左謂海棠為川紅》。尋香,尋花。三春,指早春、仲春、暮春。該詞描寫與友人把酒賞花的快樂之情。
七、登城忽睹三江水,快我平生萬里心。
出自宋·潘良貴《題三江亭》。詩句描寫登高眺遠、心曠神怡的快慰之情。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6.形容男人愛女人的詩句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三五七言》李白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長恨歌》白居易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錦瑟》李商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無題》李商隱
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蝶戀花》李冠
重疊淚痕緘錦字,人生只有情難死。《蝶戀花》文廷式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綺懷詩二首其一》黃景仁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離思五首其四》元稹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摸魚兒二首其一》元好問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訴衷情》顧夏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千秋歲》張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雨霖鈴》柳永
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鳳求凰 . 琴歌》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 . 周南 . 關雎》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 . 邶風 . 擊鼓》
7.形容男人和女人纏綿的詩句
1、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長恨歌》(節選)唐代: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釋義:
唐明皇愛好女色一直在尋找絕色美女, 統治全國多年竟找不到一個稱心的。楊家有個女兒剛剛長大,養在深閨之中外人不知她美麗絕倫。天生麗質讓她很難埋沒人世間,果然沒過多久便成為了唐明皇身邊的一個妃嬪。她回眸一笑千姿百態嬌媚橫生,宮中的其他妃嬪都顯得黯然失色。
春季寒冷皇上賜她到華清池沐浴,溫潤的泉水洗滌著白嫩滋潤的肌膚。宮女攙扶起她如出水芙蓉軟弱娉婷,由此開始得到皇帝的恩寵。鬢發如云臉似花頭戴金步搖,溫暖的芙蓉帳子里與皇上共度春宵。只恨春宵太短一覺就睡到太陽高高升起,君王從此再也不早朝了。
2、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鵲橋仙·纖云弄巧》宋代: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度 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釋義:
纖薄的云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3、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凰兮凰兮從我棲,得托孳尾永為妃。
《鳳求凰.其二》兩漢:司馬相如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游四海求其凰。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從我棲,得托孳尾永為妃。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余悲。
釋義:
鳳鳥啊鳳鳥,回到了家鄉,行蹤無定,游覽天下只為尋求心中的凰鳥。未遇凰鳥時啊,不知所往,怎能悟解今日登門后心中所感?有位美麗而嫻雅貞靜的女子在她的居室,居處雖近,這美麗女子卻離我很遠,思念之情,正殘虐著我的心腸。
如何能夠得此良緣,結為夫婦,做那恩愛的交頸鴛鴦,但愿我這鳳鳥,能與你這凰鳥一同雙飛,天際游翔。凰鳥啊凰鳥愿你與我起居相依,形影不離,哺育生子,永遠做我的配偶。情投意合,兩心和睦諧順。半夜里與我互相追隨,又有誰會知曉?展開雙翼遠走高飛,徒然為你感念相思而使我悲傷。
4、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五代:李煜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釋義:
朦朧的月色下花兒是那么嬌艷,在這迷人的夜晚我要與你秘密相見。我光著襪子一步步邁上香階,手里還輕輕地提著那雙金縷鞋。在畫堂的南畔我終于見到了你呀!依偎在你的懷里,我內心仍不停的發顫。你可知道我出來見你一次是多么的不容易,今天晚上我要讓你盡情地把我愛憐。
5、水堂西面畫簾垂,攜手暗相期。
《荷葉杯·記得那年花下》唐代:韋莊
記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識謝娘時。水堂西面畫簾垂,攜手暗相期。
惆悵曉鶯殘月,相別,從此隔音塵。如今俱是異鄉人,相見更無因。
釋義:
記得那年那個夜晚,我與謝娘在臨水的池塘邊的花叢下初次相遇。畫簾低垂,攜手暗自約定相會的日期。不忍別離,又不得不分手。不知不覺殘月將盡,清晨的鶯語已經響起。分手,從此就失掉了音訊。如今都成了異鄉人,想見面恐怕更沒有機會了。
8.描寫男女戀情的詩詞
1、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出自兩漢的《上邪》
譯文:除非大山失去了棱角,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斷流。除非凜凜寒冬雷陣陣,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紛飛,除非天地相交聚合連接,我才敢將對你的情意拋棄決絕!
2、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出自宋代: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
譯文: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3、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宋代: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譯文:我日漸消瘦也不覺得懊悔,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4、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出自唐代: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譯文:曾經到臨過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除了巫山,別處的云便不稱其為云。倉促地由花叢中走過,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你。
5、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出自宋代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譯文: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會辜負了我一番癡戀情意。
6、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出自元代徐再思的《折桂令·春情》
譯文:我從出生到現在都不知道什么是相思,才剛剛懂了什么是相思,卻深受著相思的折磨。
現代文學詩歌代表作是什么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北方》、《團泊洼的秋天》、《雨巷》、《致青春》等。
一、《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是現代詩人艾青于1937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此詩通過描寫大雪紛揚下的農夫、少婦、母親的形象,表現中華民族的苦痛與災難,展現了舊中國的圖景,表達了詩人深厚的愛國熱情,表現了詩人深沉的憂患意識與赤子之心。
全詩皆以散文化的語言寫就,無雕琢和虛飾的痕跡,其語言的強有力的彈性和張力,使詩的情境得以拓展,深邃廣漠。
二、《北方》
《北方》是現代詩人艾青于1938年2月創作的一首新詩。此詩中,詩人既悲嘆北方的貧瘠落后以及戰爭給北方民眾帶來的苦難,又謳歌北國民眾自古具有的不屈的生存意志和保家衛國的決心,具有濃郁的愛國主義情懷。
全詩多用意象抒情寫意,勾勒出一幅幅富動感的北國鄉土畫面,形象生動,準確傳神。此詩是典型的自由體詩,遵循語言和情感的自然節奏,不受外在格律限制,具有散文美,風格凝重深沉。
三、《團泊洼的秋天》
《團泊洼的秋天》是現代作家郭小川創作的一首新詩。這首詩前六節寫團泊洼的秋天的平和、安詳,這是對團泊洼的秋天的自然狀貌的表象寫實。
第七節和第二十一節是承上啟下的過渡性詩節。接下來十三節寫團泊洼的秋天在世界或中國特定的政治社會環境里的喧囂。
最后兩節是全詩的“詩眼”——平靜的是秋天團泊洼的外表,而喧囂的是秋天團泊洼的內部。這首詩不假雕琢,情詞壯烈,氣挾風雷電閃,讀來感人肺腑,動人心魄。
《團泊洼的秋天》被選入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語文(五年制)·下》、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漢語言文學專業(專科)自學輔導材料(八)·中國現代文學自學輔導》等課本中。
四、《雨巷》
《雨巷》是中國詩人戴望舒1927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詩中描寫了抒情主人公“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
他懷著一種縹緲的希望,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個姑娘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與芬芳,而她的內心卻結著憂愁、哀怨。
他逢著了這樣的姑娘,然而轉瞬即逝,“像夢中飄過”,她的顏色、芬芳、“太息般的眼光”以及“丁香般的惆悵”統統消散在“雨的哀曲里”。
他依舊“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依舊懷著希望,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雨巷》中,詩人用象征性的意象及意象群來營建抒情空間,傳達內心情感,并且融會了中國古代詩歌,尤其是晚唐五代纖弱婉約詩詞的藝術營養。不僅如此,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成功之處還在于它的和諧的音律美。
五、《致青春》
《致青春》是葛冬冬(筆名:咫尺天涯愛不老)創作的一首詩歌。與葛冬冬其它詩歌相比,這首詩歌表達了對青春的追憶及感慨。
詩中寫道流年太過驕橫,野蠻的奪走了時間,卻獨獨把回憶落下了;倉促的撿起回憶,莫名的傷感卻刺痛全身,在疼痛中,仿佛才有了青春的快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現代詩歌
中國現存詩歌數量最多的詩人是誰,數量達多少首且質量極高?
我國現存的詩歌總量以及創作數量最大的是陸游——南宋的著名愛國詩人,以抒寫贊美祖國,回報祖國的愛國詩篇為主!以詩為武器反抗外族侵略!
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
是南宋末年人,是一個著名的南宋愛國主義詩人,他所寫的各類詩篇,各類詩集之中,以贊美祖國和熱愛祖國為題材的戰友,他詩歌總量的2/3。因為南宋是一個非常動蕩,戰爭非常不斷的一個不安定的時代。當時國家內憂外患,尤其南宋成立之初的時候更是苦不堪言,經濟凋敝,百姓流離失所。有就是在那樣的一個年代之中誕生的一位最偉大的詩人!
針砭時弊:
陸游描繪了南宋初年一直到南宋中期種種社會現象!時引用時中尖銳的擬人,比喻一語雙關等技巧,對南宋的朝政進行諷刺和針砭。每逢讀者讀到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變回淚流滿面,深有感受,他的詩句行云流水,變幻莫測,而且詩句之中充滿了濃濃的愛國之情和民族信仰之情!
以詩歌為武器:
其實這點跟近現代的魯迅,李大釗,胡適他們的觀念是完全相同的,路由當時也想以自己的詩歌以自己手中的那支筆作為反對暴力統治,反對封建腐朽統治,以及反對外族入侵,主張君主開唱賢明的治國途徑,同時廣納人才!只可惜當年的南宋已是強弩之末,他的時日早已不久!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