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陽末句為什么用(采桑子重陽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采桑子重陽末句為什么用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采桑子重陽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感情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采桑子·重陽》詩詞解釋是什么?
釋義: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蒼天卻不老,重陽節年年都會來到。今天又逢重陽,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風剛勁地吹送,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樣明媚。卻比春天的光景更為壯美,如宇宙般廣闊的江面天空泛著白霜。
1.出自:
毛澤東《采桑子·重陽》
2.原文: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3.賞析:
詩人的感情、戰士的氣質決定了他的審美選擇:“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天朗氣清,江澄水碧;滿山彩霞,遍野云錦,一望無際,鋪向天邊,這瑰麗的景色難道不“勝似春光”么?
4.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筆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遺體在北京天安門水晶棺內。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思想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主要著作《毛澤東選集》(四卷)、《毛澤東文集》(八卷)、《毛澤東詩詞》(共43首)。
采桑子重陽中''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有什么運用?
1、手法:借景抒情。
2、在歷代詩文中,重陽節與菊花結下了不解之緣。而身逢亂世的詩人,往往借寫菊花表達厭戰、反戰之情,即菊花是作為戰爭的對立面出現的。但毛澤東筆下的“黃花”卻是和人民革命戰爭的勝利聯系在一起的。
3、這首詞是為1929年10月11日就是重陽節。這年5、6月間,紅四軍攻占龍巖,蔣介石組織兵力會剿紅軍,紅四軍主力配合當地游擊戰爭,9月21日,攻占上杭,擊敗敵人的會剿。此時毛澤東已經離開紅四軍的領導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農村,一面養病,一面領導地方土地革命斗爭。這年10月11日,毛澤東來到上杭,這時的閩西山區,黃色的野菊花競相開放,毛澤東面對怒放的野菊花吟成了這首詞。
采桑子重陽每句各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
采桑子 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文學賞析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自戰國楚宋玉《九辯》以來,“悲秋”就成為中國古典詩賦的傳統主題。而前人以“九九重陽”為題材的詩章詞作,更借凄清、蕭瑟、衰颯的秋色狀景托怨情、興別恨,少有不著一“悲”字者。毛澤東的這首詞脫盡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掃衰頹蕭瑟之氣,以壯闊絢麗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獨步詩壇。
此詞以極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難老”開篇,起勢突兀,氣勢恢宏。“人生易老”是將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當努力進取,建功立業,莫讓年華付流水。“天難老”卻是將宇宙人格化。寒來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歲歲重陽”承首句而來,既是“天難老”的進一步引申,又言及時令,點題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今又重陽”是“歲歲重陽”的遞進反復,年年都有重陽節,看似不變,其實也在變,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節,此地別有一番風光。
古有重陽登高望遠、賞菊吟秋的風習。毛澤東筆下的“黃花”卻是和人民革命戰爭的勝利聯系在一起的。詞作者是懷著欣悅之情來品味重陽佳景的。黃花裝點了戰地的重陽,重陽的戰地因此更顯得美麗。“分外香”三字寫出賞菊人此時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勝利可喜,黃花也顯得異常美麗。盡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戰斗、戰場、解放全人類的崇高事業聯系在一起的,他們并不嘆老懷悲,蹉跎歲月,虛擲光陰,而是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為革命而戰,一息尚存,奮斗不止。
下片承“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的意脈,寫憑高遠眺,將詩的意境向更深更闊處開拓。歲歲有重陽,秋去又秋來,“一年一度秋風勁”,這個“勁”字,力度極強,寫出秋風摧枯拉朽、驅陳除腐的凌厲威猛之勢,筆力雄悍,極有剛健勁道之美。詩人的感情、戰士的氣質決定了他的審美選擇:“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整首詞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詩情畫意、野趣、哲理于一爐,形成生機盎然的詩境,既歌頌了土地革命戰爭,又顯示了作者詩人兼戰士的豪邁曠放的情懷。以壯闊絢麗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
分析采桑子中歲歲重陽在結構和內容上的作用
承上啟下。
解析如下:“歲歲重陽”承首句而來,即是“天難老”的進一步引申,又言及時令,點題明旨,引起下文。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今又重陽”是“歲歲重陽”的遞進反復,年年都有重陽節,看似不變,其實也在變,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節,此地別有一番風光。
下片承“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的意脈,寫憑高遠眺,將詩的意境向更深更闊處開拓。歲歲有重陽,秋去又秋來,“一年一度秋風勁”,這個“勁”字,力度極強,寫出秋風摧枯拉朽、驅陳除腐的凌厲威猛之勢,筆力雄悍,極有剛健勁道之美。
采桑子重陽賞析
賞析如下:
詩篇一開始就是一句大氣磅礴的感慨,這一句的胸襟氣勢以及對具體的光陰不再的體驗唯有孔子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可與之相較,如同一輒的感慨決非“詩家九月憐芳菊”式的感慨,毛澤東關心得更多,思考得更多,整個人生或蒼天主宰都在他的注目之中。
接著他反復吟唱,后二句,連用二個疊字疊韻,讓“重陽”二字回蕩在耳際,縷縷不絕,令人產生一種博大的沉郁之感。突然,畫面及音調變了,僅僅一句從前三句中異軍突起,帶來鮮明而新奇的出人意料之美,這就是詩人生活的一個側影,也是革命斗爭中抒情的一筆。
的確,芬芳的戰地黃花在一年一度的重陽節里脫穎而出,它在沉郁之氣中顫動著它嬌嫩的花瓣,恍若初春的小花在龍鐘的重陽疾速閃爍著,拂動著,因為“戰地”二字之音韻已將剛勁果敢之力鍥入前面三行所造成的濃郁畫面。這上半闋最后一行顯得英姿勃發,仿佛是一個美的亮點從隆重的氣氛中破空而出,美煥美倫。
擴展資料:
采桑子重陽創作背景
此詞作于1929年的重陽節(10月11日)。此時距離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也有兩年了。而此一階段毛澤東過得并不舒心: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落選,丟掉了前委書記的職務,前委書記的職務由陳毅同志代替,他的游擊戰術被冠以“流寇主義”,被指會像黃巢和李自成一樣難成大器,而他在會上強調黨對軍隊的領導必須加強,又被冠以有“形成家長制度的傾向”,遭到部下的反對。
身染瘧疾,缺乏科學的醫治,并且在永定縣蘇家坡養病期間差一點兒被捕;紅四軍第八次代表大會召開,他被擔架抬到上杭縣城繼續養病,卻沒有恢復前委書記的職務。當是時,毛澤東在上杭縣城的臨江樓上養病,重陽佳節來到,院子里的黃花如散金般盛開。
重陽,一個秋高氣爽、登高壯觀天地間的日子,一個把酒臨風、月下賞菊、遍插茱萸懷念先人的節日,毛澤東的夢想和現實再一次發生了位移,因而作了此詞。
毛主席詩詞采桑子重陽
《采桑子·重陽》【作者】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白話釋義:
人之一生多么容易衰老而蒼天不老,重陽節卻年年都來到。
今天又逢重陽,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風剛勁地吹送,那不是春天的光輝。
卻勝過春天的光芒,無涯的汀江之上有綿綿不絕的秋霜。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此詞以極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難老”開篇,起勢突兀,氣勢恢宏。“人生易老”是將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當努力進取,建功立業,莫讓年華付流水。“天難老”卻是將宇宙人格化。寒來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
但“難老”并非“不老 ”,因為“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抗拒的規律”(毛澤東《矛盾論》)。“人生易老”與“天難老”,一有盡,一無窮;一短促,一長久;一變化快,一變化慢。異中有同,同中有異,既對立又統一。
這并非“天行鍵,君子以自強不息”這一古老格言的簡單趨附,而是立足于對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認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諦和永恒真理,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輝,具有極強的審美啟示力。
“歲歲重陽”承首句而來,既是“天難老”的進一步引申,又言及時令,點題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今又重陽”是“歲歲重陽”的遞進反復,年年都有重陽節,看似不變,其實也在變,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節,此地別有一番風光。
關于采桑子重陽末句為什么用和采桑子重陽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