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dāng)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nèi)容

瓜洲夜泊鄭燮是如何寫景的(夜泊瓜州的詩意)

知幾分2022-11-21 17:15歷史245

今天給各位分享瓜洲夜泊鄭燮是如何寫景的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夜泊瓜州的詩意進(jìn)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guān)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鄭燮是誰

鄭燮即鄭板橋(1693—1765)清代官吏、書畫家、文學(xué)家。名燮,字克柔,江蘇興化人??滴跣悴?、雍正舉人、乾隆元年進(jìn)士。“揚州八怪”之一。歷官山東范縣、濰縣知縣,有惠政。以請臻饑民忤大吏,乞疾歸。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人稱三絕。有《板橋全集》。

詩有【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江晴】霧里山疑失,雷鳴雨未休。夕陽開一半,吐出望江樓。

【瓜洲夜泊】葦花如雪隔樓臺,咫尺金山霧不開。慘淡秋燈漁舍遠(yuǎn),朦朧夜話客船偎。風(fēng)吹隱隱荒雞唱,江動洶洶北斗回。吳楚咽喉橫鐵甕,數(shù)聲清角五更哀。

還有很多,這只是其中三首,有興趣自己去搜吧。

京口瓜洲一水間詩句

1. 關(guān)于瓜洲的詩句

關(guān)于瓜洲的詩句 1. 關(guān)于瓜洲的詩詞

1、《長相思·鐵甕城高》——宋代:秦觀念凄絕秦弦,感深荊賦,相望幾許凝愁。

勤勤裁尺素,奈雙魚難渡瓜洲。曉鑒堪羞,潘鬢點、吳霜漸稠。

幸于飛、鴛鴦未老,不應(yīng)同是悲秋?!咀g文】我估量著,自分別以后,你一定每每彈著凄涼的曲調(diào),思念著我;而我呢,也每每吟哦著哀怨的詞句,思念著你;山山相隔,我們相望了多少次都看不見,只能把愁恨凝聚在樂曲里和詞章里。

我屢屢想給你寫情書,無奈山高路遠(yuǎn),到不了你那邊。清晨臨鏡,白發(fā)日漸見多,老態(tài)堪羞。

有幸的是,你尚未見老,不應(yīng)像我這樣,為衰老而悲傷。秋,寓有衰老意。

2、《書憤五首·其一》——宋代:陸游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譯文】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雪夜里飛奔著樓船戰(zhàn)艦。

秋風(fēng)中跨戰(zhàn)馬縱橫馳騁,收復(fù)了大散關(guān)捷報頻傳。想當(dāng)初我自比萬里長城,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

到如今垂垂老鬢發(fā)如霜,盼北伐盼恢復(fù)都成空談。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率三軍復(fù)漢室北定中原!3、《水仙子·渡瓜洲》——元代:趙善慶渚蓮花脫錦衣收,風(fēng)蓼青雕紅穗秋,堤柳綠減長條瘦。

系行人來去愁,別離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頭。

【譯文】小洲邊的野荷,花瓣脫落,粲綠的荷葉也已委靡。風(fēng)中的秋蓼不再青蔥,暗紅色的穗花一派凄凄。

堤岸的楊柳減了翠色,只留下幾乎光禿的長條細(xì)細(xì)。這一切,同渡江行人的旅愁系結(jié)在一起。

古往今來,離情別恨最是難以擺脫和忘記。鎮(zhèn)江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頭:一路上我都惆悵不已。

4、《月上瓜洲·寓烏夜啼南徐多景樓作》——宋代:張輯江頭又見新秋。幾多愁。

塞草連天何處、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淚,水東流。

惟有漁竿明月、上瓜洲?!咀g文】江頭又到了一年的秋天,又帶來了幾多新愁。

塞草連天,神州到底在何處?古往今來多少英雄淚,都隨江水東流去。眼前只有瓜洲明月,江上拿著魚竿。

5、《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譯文】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鐘山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后面。

和煦的春風(fēng)又吹綠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鐘山下的家里。

2. 有關(guān)瓜洲的詩句

長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一夕【瓜洲】渡頭宿,天風(fēng)吹盡廣陵塵。---高蟾《瓜洲夜泊》

邗溝仆射戎政閑,試渡【瓜洲】吐伊郁。---羅隱《薛陽陶觱篥歌》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陸游《書憤》

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張祜《題金陵渡》

日暮【瓜洲】江北岸,兩行清淚滴西風(fēng)。---徐鉉《回至瓜洲獻(xiàn)侍中》

3. 關(guān)于瓜洲的詩詞

1、《長相思·鐵甕城高》——宋代:秦觀

念凄絕秦弦,感深荊賦,相望幾許凝愁。

勤勤裁尺素,奈雙魚難渡瓜洲。

曉鑒堪羞,潘鬢點、吳霜漸稠。

幸于飛、鴛鴦未老,不應(yīng)同是悲秋。

【譯文】我估量著,自分別以后,你一定每每彈著凄涼的曲調(diào),思念著我;而我呢,也每每吟哦著哀怨的詞句,思念著你;山山相隔,我們相望了多少次都看不見,只能把愁恨凝聚在樂曲里和詞章里。

我屢屢想給你寫情書,無奈山高路遠(yuǎn),到不了你那邊。清晨臨鏡,白發(fā)日漸見多,老態(tài)堪羞。有幸的是,你尚未見老,不應(yīng)像我這樣,為衰老而悲傷。秋,寓有衰老意。

2、《書憤五首·其一》——宋代: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雪夜里飛奔著樓船戰(zhàn)艦。秋風(fēng)中跨戰(zhàn)馬縱橫馳騁,收復(fù)了大散關(guān)捷報頻傳。

想當(dāng)初我自比萬里長城,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發(fā)如霜,盼北伐盼恢復(fù)都成空談。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率三軍復(fù)漢室北定中原!

3、《水仙子·渡瓜洲》——元代:趙善慶

渚蓮花脫錦衣收,風(fēng)蓼青雕紅穗秋,堤柳綠減長條瘦。系行人來去愁,別離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頭。

【譯文】小洲邊的野荷,花瓣脫落,粲綠的荷葉也已委靡。風(fēng)中的秋蓼不再青蔥,暗紅色的穗花一派凄凄。堤岸的楊柳減了翠色,只留下幾乎光禿的長條細(xì)細(xì)。這一切,同渡江行人的旅愁系結(jié)在一起。古往今來,離情別恨最是難以擺脫和忘記。鎮(zhèn)江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頭:一路上我都惆悵不已。

4、《月上瓜洲·寓烏夜啼南徐多景樓作》——宋代:張輯

江頭又見新秋。幾多愁。

塞草連天何處、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淚,水東流。

惟有漁竿明月、上瓜洲。

【譯文】江頭又到了一年的秋天,又帶來了幾多新愁。塞草連天,神州到底在何處?古往今來多少英雄淚,都隨江水東流去。眼前只有瓜洲明月,江上拿著魚竿。

5、《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鐘山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后面。和煦的春風(fēng)又吹綠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鐘山下的家里。

4. 關(guān)于瓜州的詩句

唐·白居易《長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唐·張祜:“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 唐·高蟾《瓜洲夜泊》:“偶為芳草無情客,況是青山有事身。

一夕瓜洲渡頭宿,天風(fēng)吹盡廣陵塵。”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宋·陸游《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宋·張緝《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樓作》:“江頭又見新秋,幾多愁,塞草連天何處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淚,水東流。惟有漁竿明月上瓜洲。”

5. 與瓜州有關(guān)的詩句

1,《長相思·汴水流》唐代:白居易

原文: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白話文釋義:汴水長流,泗水長流,流到瓜州古老的渡口,遙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點頭,頻頻含羞,凝聚著無限哀愁。思念呀,怨恨呀,哪兒是盡頭,伊人呀,除非你歸來才會罷休。一輪皓月當(dāng)空照,讓我倆緊緊偎傍,倚樓望月。

2,《題金陵渡》唐代:張祜

原文: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州。

白話文釋義: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樓,輾轉(zhuǎn)難眠心中滿懷旅愁。斜月朦朧江潮正在下落,對岸星火閃閃便是瓜洲。

3,《武威春暮聞宇文判官西使還已到晉昌》唐代:岑參

原文:岸雨過城頭,黃鸝上戍樓。塞花飄客淚,邊柳掛鄉(xiāng)愁。白發(fā)悲明鏡,青春換敝裘。君從萬里使,聞已到瓜州。

白話文釋義:片云吹過城頭,黃鶯飛上了戍樓。塞花飄灑客子的淚水,邊柳牽掛行人的鄉(xiāng)愁。長了白發(fā)對著明鏡悲嘆,可惜青春只換來了破裘。此次您又承當(dāng)了遠(yuǎn)行萬里的使命,聽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瓜州。

4,《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

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白話文釋義: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鐘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溫柔的春風(fēng)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

5,《送七兄赴揚州帥幕》宋代:陸游

原文:初報邊烽照石頭,旋聞胡馬集瓜州。諸公誰聽芻蕘策,吾輩空懷畎畝憂。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樓望遠(yuǎn)涕俱流。豈知今日淮南路,亂絮飛花送客舟。

白話文釋義:剛剛報傳邊地的烽火,已照亮了建康城頭;不久又聞?wù)f金人的兵馬,已集結(jié)在瓜州渡口。當(dāng)權(quán)的袞袞諸公,有誰肯聽聽百姓的意見?我們在野的人呵,只能白白地為時局擔(dān)憂。

大風(fēng)急雪撲打著窗欞,心兒和雪珠一起破碎,登上高樓向遠(yuǎn)處眺望,你我都不禁熱淚橫流。又哪里想到呵,今日里、柳絮輕飄、亂紅飛舞,送你的客船去往那,淮南東路的古城揚州!

6. 泊船瓜洲 詩意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1.從京口到瓜州只是一江之隔。

2.從京口到南京也只隔著幾座山。

3.春風(fēng)又吹綠了長江南岸。

4.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故鄉(xiāng)。

[注釋]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現(xiàn)在江蘇省長江北岸,揚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長江南岸,現(xiàn)在的江蘇省鎮(zhèn)江市。

4. 鐘山:現(xiàn)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數(shù)重:幾層。

6. 綠:吹綠了。

7. 還: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簡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fā)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么近,中間隔一條江水。由此詩人聯(lián)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層山了,也不遠(yuǎn)了。次句“鐘山只隔數(shù)層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jīng)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熬G”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dá)春風(fēng)的到來,卻沒表現(xiàn)春天到來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jié)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jìn)一步表現(xiàn)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 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xiāng)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tuán)聚的愿望。其實,在字里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qiáng)烈欲望。

7. 泊船瓜洲的詩意

古詩原文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編輯本段 詩歌信息 名稱: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思想感情: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和熱愛 編輯本段 注釋譯文 注釋 1、泊船:停船。泊,停泊。

《泊船瓜洲》 2、京口: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長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對。 3、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蘇省揚州市邗(hán)江區(qū)。

4、一水:這里的“一水”指長江。 5、間(jiān):在一定的空間(時間)內(nèi)。

要注意不能誤讀成去聲,不是動詞“間隔”的“間”。根據(jù)本詩平仄格律、“間”字固有的詞義,以及古人語言習(xí)慣,此“間”字必須為平聲。

“一水間”為體詞性偏正詞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與“咫尺間”、“幾步間”、“一瞬間”、“一念間”相同,中心詞為“間”,限定成分為“一水”。整句的意思是說京口和瓜州就一條(橫向的)河的距離之內(nèi)。

按古人文言的說法,即所謂僅“一水之遙”。王安石是想說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說它們之隔離。

6、鐘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詩人當(dāng)時家居于此。 7、數(shù)重:幾層。

讀shùchóng 8、綠:吹綠了。 9、何時:什么時候。

10、還:回。 11、隔:間隔。

譯文 (對面的)京口和(這里北岸的)瓜洲不過是在一條橫著的江的距離之內(nèi),(再遠(yuǎn)處的)鐘山也就只是隔著幾重山巒而已。春風(fēng)又把(對岸的)江南大地吹綠了,明月啊,你什么時候可以照著我回到(對面江南的)故鄉(xiāng)呢。

編輯本段 王安石《泊船瓜洲》賞析 賞析一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

詩人站在長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與這邊的“瓜洲”這么近,就一條江水的距離,不由地聯(lián)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座山了,也不遠(yuǎn)了。次句“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泊船瓜洲》 第三句為千古名句,再次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jīng)是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熬G”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

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dá)春風(fēng)的到來,卻沒表現(xiàn)春天到來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

結(jié)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jìn)一步表現(xiàn)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表達(dá)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賞析二 這首七絕即景生情,通過對春天景物的描繪,表現(xiàn)了詩人此番出來做官的無奈和欲急切回歸江寧的愿望。頭兩句記敘北上的行程。

詩人前往京城,卻偏偏回首江寧,表現(xiàn)不愿赴任的復(fù)雜心理。后兩句以景寫心,既有變法給自己帶來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

詩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綠,這固然是春風(fēng)吹綠的,但是那蔥綠的禾苗難道不是青苗法等變法措施產(chǎn)生的實效嗎?但是官場是險象環(huán)生的,詩人望著這照著瓜洲渡口,也照著鐘山的明月,發(fā)出了“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慨嘆,詩人是想早點離開是是非非的官場,很有余韻。這首詩不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敘事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diào)清新。

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修辭上的錘煉。據(jù)洪邁《容齋隨筆》說:“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一句原稿“春風(fēng)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

改為‘過’,復(fù)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真達(dá)到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境地。

其實詩人不僅僅在煉字,也是在煉意,這才符合詩的情境。 賞析三 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唐詩鑒賞辭典》這樣評析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詩:“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以愉快的筆調(diào)寫他從京口渡江,抵達(dá)瓜洲,‘一水間’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頃刻就到。

次句‘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以依戀心情寫他對鐘山的回顧,第三句‘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描繪的生機(jī)盎然的景色與詩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諧合,‘春風(fēng)’一詞,既是寫實,又有政治寓意。宋神宗下詔恢復(fù)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決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

對此,詩人感到欣喜。他希望憑借這股溫暖的春風(fēng)驅(qū)散政治上的寒流,開創(chuàng)變法的新局面。

‘綠’字還透露了詩人內(nèi)心的矛盾,表達(dá)了作者希望早日辭官歸家的心愿,這種心愿,至結(jié)句始明白揭出。”--如此強(qiáng)化政治色彩來解析《泊船瓜洲》詩的詩意,是很有代表性的。

但這樣的解析,卻存在著無法自圓其說的自相矛盾處:詩人既想早日辭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于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辭官的想法,這二者猶如水火,是難以相容的。也有論者斷言,詩人此次復(fù)出還政,可謂春風(fēng)得意,大喜過望,那所謂的“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戀鄉(xiāng)情緒,不過是虛晃一槍的矯情之詞而已,是不可以認(rèn)真對待的。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骨子里說的是對皇恩的感激,是對新法實施前景的樂觀描繪,是詩人內(nèi)心的還朝施政喜悅的移情于景,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歡快的,樂觀的。 上述兩論,是歷來解讀《泊船瓜洲》詩的論點中最具代表性的,但把該詩作為政治抒情詩來解讀,是既不符合詩人作詩時特定的際遇和心境,也不切合詩作自身建構(gòu)的藝術(shù)形象的內(nèi)蘊。

8. 泊船瓜洲的詩意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注釋】

1. 泊船:船??堪?。

2. 瓜洲:鎮(zhèn)江對面的一個碼頭,在長江北岸,揚州市南,和京口相對。

3. 京口:古城名,在長江南岸,現(xiàn)在江蘇省鎮(zhèn)江市。

4. 鐘山:現(xiàn)在南京紫金山。王安石第一次被免除宰相職務(wù)后,就居住在這里。

5. 數(shù)重:幾座。

6. 綠:本是形容詞,這里用作動詞,有“吹綠了”的意思。

7. 何時:什么時候。

【韻譯】

京口到瓜洲僅是遙遙相望,鐘山在云霧中只隔幾座青山。

春風(fēng)拂過,又把江南岸的每一個角落吹的翠綠,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xiāng)呢?

【賞析】

9. 與瓜州有關(guān)的詩句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拙右住堕L相思?汴水流》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

清·吳錫麒《臨江仙·夜泊瓜洲》:“月黑星移燈屢閃,依稀打過初更。清游如此太多情。豆花涼帖地,知雨咽蟲聲。漸逼疏蓬風(fēng)淅淅,幾家茅屋都扃。茨茹荷葉認(rèn)零星。不知潮欲落,漁夢悄然生。”

明·鄭成功:“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p>

關(guān)于金山銀山的詩句

1. 關(guān)于金山的詩句

關(guān)于金山的詩句 1. 關(guān)于金山的詩句

登鎮(zhèn)江金山 潮平水闊兩岸齊,雄風(fēng)霧列遠(yuǎn)山迷。

登臨金山添豪氣,江天盡攬入畫題。訪鎮(zhèn)江金山江天禪寺留玉閣 文 / 曲槐 好個八風(fēng)吹不動, 禪師一紙寺中來。

禿頭無坐鋒芒露, 留玉閣前步步回。題潤州金山寺 (唐)張 祜 一宿金山寺,超然離世群。

僧歸夜船月,龍出曉堂云。樹色中流見,鐘聲兩岸聞。

翻思在朝市,終日醉醺醺。 [說明] 張祜,字承吉,唐代詩人,一生未做過官,人稱張?zhí)幨俊?/p>

他初離姑蘇,后至長安。為元稹所貶抑,逐至淮南。

最后隱居曲阿(今江蘇丹陽),卒于宣宗大中年間。杜牧曾贈詩說:“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這首五律描寫了獨立江心的金山寺的景貌,僧徒歸山和游覽借宿的生活,清新灑脫,流暢自然。特別是五、六兩句明白如話而又十分工切。

題金山寺 (唐)孫 魴 山載江心寺,魚龍是四鄰。樓臺懸倒影,鐘磬隔囂塵。

過櫓妨僧定,驚濤濺佛身。誰言題詠處,流響更無人? [說明] 孫魴,字伯魚,唐南昌人。

《題金山寺》有意識地與張祜同題之作比一高低。前六句描寫了金山寺的雄偉景象,末兩句顯示了作者的自負(fù)。

送識上人游金山登送陀巖 (宋)范仲淹 空半簇樓臺,紅塵安在哉?山分江色破,潮帶海聲來。煙景諸鄰斷,天光四望開。

疑師得仙去,白日望蓬萊。 [說明] 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

北宋名臣,文學(xué)家。這首詩氣派闊大,尤其是“山分江色破,潮帶海聲來”兩句,氣勢雄渾。

上人為和尚的尊稱。識是僧名中的一個字。

金山晚眺 (宋)秦 觀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氣昏昏上接天。清渚白沙茫不辨,只應(yīng)燈火是漁船。

[說明] 秦觀(1049—1100),北宋文學(xué)家,江蘇高郵人。與黃庭堅、張耒、晁補(bǔ)之同為蘇門四學(xué)士。

這首詩四句四景,合成一幅金山晚眺的優(yōu)美圖景,十分清麗。 瓜洲夜泊 (清)鄭 燮 葦花如雪隔樓臺,咫尺金山霧不開。

慘淡秋燈漁舍遠(yuǎn),朦朧夜話客船偎。風(fēng)吹隱隱荒雞唱,江動洶洶北斗回。

吳楚咽喉橫鐵甕,數(shù)聲清角五更哀。 [說明] 鄭燮(1693—1765),清書畫家、文學(xué)家,字克柔,號板橋,“揚州八怪”之一。

曾居住鎮(zhèn)江金、焦二山讀書作畫。此詩寫的是夜泊瓜洲情景。

詩情畫意,歷歷如在目前。次北固山下 (唐)王 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fēng)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去?歸雁洛陽邊。 [說明] 王灣,唐洛陽人,先天進(jìn)士,官洛陽尉。

作者客游在外,經(jīng)過北固山下時作此詩,通過寫景抒發(fā)了新春思鄉(xiāng)之情,此詩在當(dāng)時很有名。 采桑子--潤洲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 (宋)蘇軾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

尊酒相逢,樂事回頭一笑空。停杯且聽琵琶語,細(xì)捻輕攏。

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 [說明] 這首詞是作者寫多景樓宴會遇友的情景。

寫得情景交融,揮灑自如。上闋連用四個“多”字,語如貫珠;下闋聽琵琶助興,有人面桃花之趣。

北固(清)張玉書 古檜祠堂久寂寥,凈名遺筑倚山椒。檻前碑版留三國,樹杪江聲咽六朝。

草復(fù)大堤春試馬,雨余多景暮歸樵??蓱z萬井炊煙里,鵝鸛軍聲響麗譙。

[說明] 張玉書(1642—1711),江蘇丹徒人,其故宅在今鎮(zhèn)江市南門大街張家巷內(nèi)。順治進(jìn)士。

康熙時為相二十多年,世稱京江相國。詩中寫北固山的荒涼景象,遺跡模糊,寒潮嗚咽,萬戶炊煙,五夜更聲都足以引人遐思。

題鶴林寺壁 (唐)李 涉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qiáng)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說明] 李涉,字清溪,洛陽人。唐憲宗時,曾貶官峽州司倉參軍,文宗太和中,任太學(xué)博士,后因故流放康州。

這首詩寫作者為官不得志,終日如醉如夢,忽覺春光已盡,勉強(qiáng)登山游覽,可惜花事闌珊,無春可尋。偶然經(jīng)過竹院,與山僧閑談,感到在紛擾社會中,暫得半日清閑,心情也很娛悅。

夢溪 (清)戴守梧 溪水潺潺入鄭湖,花如覆錦滿平蕪。夢中山水縈情處,沈括風(fēng)流絕世無。

[說明] 戴守梧,字桐蓀,清同治時人,丹徒縣廩生。資敏學(xué)博,年少即成《禹貢注》。

二十多歲即去世,有《陳篋集》。此詩是其《京口竹枝詞》中的一首。

前兩句寫景,后兩句寫情。寫得情景并佳,恰到好處。

2. 金山的古詩5首

贈從弟① 【漢】劉楨 亭亭山上松,② 瑟瑟谷中風(fēng)。

③ 風(fēng)聲一何盛, 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 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④ 松柏本有性。 【作者】 ?- 217,字公干,東平(今山東省東平縣)人,劉詩風(fēng)格勁挺,不重雕飾。

曹丕曾稱贊他的五言詩“妙絕時人”,但作品流傳很少,僅存十五首。 【注釋】 ①劉楨有《贈從弟》詩三首,都用比興。

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為喻,勉勵 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 ②亭亭:高貌。

③瑟瑟: 風(fēng)聲。 ④罹:遭受。

凝寒:嚴(yán)寒。 【品評】 這是一首詠物詩。

詩人緊緊扣住松柏經(jīng)寒不衰、枝干堅勁的特征來描寫, 寫出了松柏的凜然正氣,成功地通過詠松柏來表現(xiàn)自已對高風(fēng)亮節(jié)的贊美和 追求。全詩格調(diào)勁健,語言質(zhì)實,具有清剛之氣。

象詩中“風(fēng)聲一何盛,松 枝一何勁”,以句式的重復(fù)來突出狂風(fēng)與勁松的對抗,語調(diào)緊促有力,詩情 震蕩,正顯示了此詩以氣勝的特色。全詩章法渾成,承轉(zhuǎn)自然。

尤其是結(jié)尾 二句,以虛詞設(shè)問,牽出全篇主旨,可謂收束得法,神完氣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賞析 離愁別緒,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一種主題。

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離,再會難期,就連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這些送別或留別的詩里,難免染上凄涼、傷感的色彩。

江淹《別賦》所謂“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在古代確乎是這樣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論,古人寫的別詩,也有明朗樂觀之作。

初唐詩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這樣的一首好詩。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

14歲時應(yīng)舉及第,當(dāng)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貶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參軍,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職還是丟掉了。

他的父親受他牽累,貶為交趾令。他渡海省親,不幸溺水而死。

年僅25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長安的時候?qū)懙摹?/p>

“少府”,是唐代對縣尉的通稱。這位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給他這首詩。

“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遍_頭兩句分別點出送別的地點和行人的去向。

“城闕”,指京城長安,闕是宮門兩邊的望樓?!叭亍?,泛指長安附近。

項羽破秦后,把秦國原來的地盤分為雍、塞、翟三國,封秦朝的三個降將為王,稱為“三秦”。“城闕輔三秦”,是說京城長安周圍有三秦夾輔著。

“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從灌縣到犍為這一段有白華津、萬里津等五個渡口,稱“五津”。

長安是詩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宮闕,氣象雄偉,歷歷在目。杜少府離開這里,自然是戀戀不舍。

而將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風(fēng)煙渺渺,極目望去不免產(chǎn)生幾分惆悵。這兩句通過一近一遠(yuǎn)兩處景物的對照,襯托出行者、送行者雙方依依惜別的感情。

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縣尉這樣一個小官,長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個很不得志的知識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

當(dāng)他們走出都城,遠(yuǎn)望五津的時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會溝通在一起?!芭c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這兩句詩把兩人之間感情的共鳴寫了出來。

這兩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離鄉(xiāng)遠(yuǎn)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長安,去和留雖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別之意卻是一樣的??!這兩句表現(xiàn)的感情很真摯,態(tài)度很誠懇,一種體貼關(guān)注的語氣,從字里行間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是很動人的。 五六句忽然將筆鋒一轉(zhuǎn),轉(zhuǎn)而去寬慰那即將遠(yuǎn)行的友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p>

意思是說:我們分手之后,雖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傷。海內(nèi)有知心的朋友,即使遠(yuǎn)隔天涯,也像是近鄰一樣。

最后兩句就此再推進(jìn)一層說:“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币馑际牵灰诜质值尼飞弦螂x別而悲傷,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樣地別淚沾巾。

以上四句是從曹植的《贈白馬王彪》脫化出來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離時寫道:“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p>

又說:“憂思成疾 ,無乃兒女仁!”但王勃的詩更凝練、更鮮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長期以來膾炙人口的詩篇,特別是“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至今還常被人們引用。

這首詩寫得樂觀開朗,沒有一般贈別詩常有的那種哀傷和悱惻。我想,這正是它受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

它的情調(diào)和唐朝前期經(jīng)濟(jì)文化走向繁榮、封建社會上升發(fā)展的時代精神是一致的。 樸素?zé)o華是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色,也正是它的好處。

從齊梁到初唐,浮華艷麗的詩風(fēng)一直占據(jù)著詩壇的統(tǒng)治地位。王勃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人扭轉(zhuǎn)了齊梁詩風(fēng),為詩歌創(chuàng)作開創(chuàng)了新的風(fēng)氣。

王、楊、盧、駱,“以文章名天下”,稱“初唐四杰”,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杜甫在《戲為六絕句》里說:“王楊盧駱當(dāng)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倍鸥φf那些嗤笑“四杰”的人只能“身與名俱滅”,而“四杰”卻像萬古長流的江河,他們的美名永遠(yuǎn)不會泯滅。

杜甫對“四杰”的推崇是一點也不過分的。就拿王勃這首詩來說吧,并不堆砌辭藻和。

3. 金山的古詩5首

贈從弟① 【漢】劉楨 亭亭山上松,② 瑟瑟谷中風(fēng)。

③ 風(fēng)聲一何盛, 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 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④ 松柏本有性。 【作者】 ?- 217,字公干,東平(今山東省東平縣)人,劉詩風(fēng)格勁挺,不重雕飾。

曹丕曾稱贊他的五言詩“妙絕時人”,但作品流傳很少,僅存十五首。 【注釋】 ①劉楨有《贈從弟》詩三首,都用比興。

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為喻,勉勵 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 ②亭亭:高貌。

③瑟瑟: 風(fēng)聲。 ④罹:遭受。

凝寒:嚴(yán)寒。 【品評】 這是一首詠物詩。

詩人緊緊扣住松柏經(jīng)寒不衰、枝干堅勁的特征來描寫, 寫出了松柏的凜然正氣,成功地通過詠松柏來表現(xiàn)自已對高風(fēng)亮節(jié)的贊美和 追求。全詩格調(diào)勁健,語言質(zhì)實,具有清剛之氣。

象詩中“風(fēng)聲一何盛,松 枝一何勁”,以句式的重復(fù)來突出狂風(fēng)與勁松的對抗,語調(diào)緊促有力,詩情 震蕩,正顯示了此詩以氣勝的特色。全詩章法渾成,承轉(zhuǎn)自然。

尤其是結(jié)尾 二句,以虛詞設(shè)問,牽出全篇主旨,可謂收束得法,神完氣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賞析 離愁別緒,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一種主題。

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離,再會難期,就連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這些送別或留別的詩里,難免染上凄涼、傷感的色彩。

江淹《別賦》所謂“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在古代確乎是這樣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論,古人寫的別詩,也有明朗樂觀之作。

初唐詩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這樣的一首好詩。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

14歲時應(yīng)舉及第,當(dāng)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貶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參軍,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職還是丟掉了。

他的父親受他牽累,貶為交趾令。他渡海省親,不幸溺水而死。

年僅25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長安的時候?qū)懙摹?/p>

“少府”,是唐代對縣尉的通稱。這位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給他這首詩。

“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遍_頭兩句分別點出送別的地點和行人的去向。

“城闕”,指京城長安,闕是宮門兩邊的望樓?!叭亍?,泛指長安附近。

項羽破秦后,把秦國原來的地盤分為雍、塞、翟三國,封秦朝的三個降將為王,稱為“三秦”?!俺顷I輔三秦”,是說京城長安周圍有三秦夾輔著。

“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從灌縣到犍為這一段有白華津、萬里津等五個渡口,稱“五津”。

長安是詩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宮闕,氣象雄偉,歷歷在目。杜少府離開這里,自然是戀戀不舍。

而將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風(fēng)煙渺渺,極目望去不免產(chǎn)生幾分惆悵。這兩句通過一近一遠(yuǎn)兩處景物的對照,襯托出行者、送行者雙方依依惜別的感情。

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縣尉這樣一個小官,長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個很不得志的知識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

當(dāng)他們走出都城,遠(yuǎn)望五津的時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會溝通在一起?!芭c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這兩句詩把兩人之間感情的共鳴寫了出來。

這兩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離鄉(xiāng)遠(yuǎn)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長安,去和留雖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別之意卻是一樣的啊!這兩句表現(xiàn)的感情很真摯,態(tài)度很誠懇,一種體貼關(guān)注的語氣,從字里行間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是很動人的。 五六句忽然將筆鋒一轉(zhuǎn),轉(zhuǎn)而去寬慰那即將遠(yuǎn)行的友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意思是說:我們分手之后,雖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傷。海內(nèi)有知心的朋友,即使遠(yuǎn)隔天涯,也像是近鄰一樣。

最后兩句就此再推進(jìn)一層說:“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币馑际?,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離別而悲傷,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樣地別淚沾巾。

以上四句是從曹植的《贈白馬王彪》脫化出來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離時寫道:“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又說:“憂思成疾 ,無乃兒女仁!”但王勃的詩更凝練、更鮮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長期以來膾炙人口的詩篇,特別是“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至今還常被人們引用。

這首詩寫得樂觀開朗,沒有一般贈別詩常有的那種哀傷和悱惻。我想,這正是它受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

它的情調(diào)和唐朝前期經(jīng)濟(jì)文化走向繁榮、封建社會上升發(fā)展的時代精神是一致的。 樸素?zé)o華是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色,也正是它的好處。

從齊梁到初唐,浮華艷麗的詩風(fēng)一直占據(jù)著詩壇的統(tǒng)治地位。王勃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人扭轉(zhuǎn)了齊梁詩風(fēng),為詩歌創(chuàng)作開創(chuàng)了新的風(fēng)氣。

王、楊、盧、駱,“以文章名天下”,稱“初唐四杰”,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杜甫在《戲為六絕句》里說:“王楊盧駱當(dāng)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倍鸥φf那些嗤笑“四杰”的人只能“身與名俱滅”,而“四杰”卻像萬古長流的江河,他們的美名永遠(yuǎn)不會泯滅。

杜甫對“四杰”的推崇是一點也不過分的。就拿王勃這首詩來說吧,并不堆砌辭藻和。

4. 關(guān)于鎮(zhèn)江金山的詩歌

1、水調(diào)歌頭·金山觀月宋代:張孝祥江山自雄麗,風(fēng)露與高寒。

寄聲月姊,借我玉鑒此中看。幽壑魚龍悲嘯,倒影星辰搖動,海氣夜漫漫。

涌起白銀闕,危駐紫金山。 表獨立,飛霞佩,切云冠。

漱冰濯雪,眇視萬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處,聞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還。

揮手從此去,翳鳳更驂鸞。譯文:山河是如此的雄偉壯麗,露珠滾滾,微風(fēng)輕拂,頓感微微寒意。

寄聲月亮,能否借我鏡子讓我看清這月下美景。那深谷中的魚龍凄戚長鳴久久不絕,倒映在水面上的星辰也隨著微波搖動,海面上水霧彌漫黑夜漫長。

遠(yuǎn)遠(yuǎn)望去,月光下那紫金山上的建筑猶如銀闕晶宮。以飛霞為玉佩,頭戴高冠,遺世獨立俯視這人間大地。

月光如冰雪般潔白,照耀的大地明亮透澈,那萬里之外的景物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回首遙望那海上三神山,仿佛群仙都在對我笑,邀我與他們同游。

乘著那鸞鳥駕駛由鳳羽為車蓋的馬車,揮揮手揚長而去。2、金山寺宋代:梅堯臣吳客獨來后,楚橈歸夕曛。

山形無地接,寺界與波分。巢鶻寧窺物,馴鷗自作群。

老僧忘歲月,石上看江云。譯文:我從吳地獨自前來,船槳在落日的余暉中歸來向楚地。

山巒與大地渾然一體,佛寺與江波相望。海鶻只觀望卻不取近山之物,鷗鳥像被馴服一樣自然成群。

寺中老僧遺忘了歲月,只是在山石看著江上的浮云。3、金山晚眺宋代:秦觀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氣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應(yīng)燈火是漁船。譯文:西津江口,一鉤初月天上懸;江中水氣,迷迷蒙蒙上接天。

清江水,白沙灘,模糊一片難分辨,只有點點燈火,分明是漁船。4、游金山寺宋代:蘇軾我家江水初發(fā)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聞道潮頭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

試登絕頂望鄉(xiāng)國,江南江北青山多。羈愁畏晚尋歸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風(fēng)萬頃靴文細(xì),斷霞半空魚尾赤。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

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譯文:我的家鄉(xiāng)地處長江初始發(fā)生之源頭,為官出游卻隨江水滾滾飄然東入海。

聽說此地大潮打起浪頭足足一丈高,即使天寒地凍還有沙痕印跡之存在。中泠泉畔南面巨大石山名號稱盤陀,自古以來出沒水中追隨浪濤和江波。

嘗試登上絕高山頂遙望萬里外家園,無論江南江北看看都是青山格外多。羈旅在外鄉(xiāng)愁只恐難尋回家之歸舟,山上圣僧苦苦挽留欣賞山中之落日。

微微風(fēng)里波濤萬頃陣陣蕩漾起細(xì)鱗,半天晚霞空中恰似排排魚尾血樣紅。正當(dāng)此時江中月亮剛剛還在初升起,二更時辰月兒下山天空一片深漆黑。

靜靜長江江心好似有著一炬火大明,飛騰火焰照得山中棲息鳥兒紛紛驚。惆悵失然歸臥僧舍心中也莫能辨識,不是鬼魂不是生人究竟何處之事物。

江山彌幻而今如此為何還不回家園,江神莫非責(zé)怪我的脾性警示太頑固。感謝江神我得提醒但是實在不得已,家中如有田地不回寧如奔逝之江水。

5、大風(fēng)留金山兩日宋代:蘇軾塔上一鈴獨自語,明日顛風(fēng)當(dāng)斷渡。朝來白浪打蒼崖,倒射軒窗作飛雨。

龍驤萬斛不敢過,漁舟一葉従掀舞。細(xì)思城市有底忙,卻笑蛟龍為誰怒。

無事久留童仆怪,此風(fēng)聊得妻孥懺。潛山道人獨何事,半夜不眠聽粥鼓。

譯文:塔上的一個鈴鐺在自言自語:“明天有狂風(fēng)不能渡過江南去?!痹绯匡L(fēng)吹白浪拍擊著青色山崖,又從山崖倒射船窗化作點點飛雨。

高大寬闊的樓船不敢航行,一葉小小的漁舟卻任隨風(fēng)浪翻舞。細(xì)思量奔往湖州又有何事可忙?倒暗笑蛟龍掀起怒濤為了什么緣故。

無事久留童仆就會責(zé)怪,這場大風(fēng)使妻兒同意我在此地暫住。潛山道人獨自在做些什么,半夜不睡靜靜地傾聽寺中的木魚梆鼓。

關(guān)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詩句

1. 關(guān)于河北平山金山銀山詩句

2. 楚辭中關(guān)于金山銀山的詩句

關(guān)于河北平山金山銀山詩句 1.金山銀山哪首詩詞中有

1、生查子·題京口郡治塵表亭

宋代:辛棄疾

悠悠萬世功,矻矻當(dāng)年苦。魚自入深淵,人自居平土。

紅日又西沉,白浪長東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譯文

大禹治水的功績留傳萬古,當(dāng)年他奔波勞碌多么辛苦!他使魚兒乖乖地游進(jìn)深淵,人們安安穩(wěn)穩(wěn)地定居在平土。

一輪紅日又向西天沉沉下墜,江中的白浪卻永遠(yuǎn)向東流去。我并非眺望金山,而是在緬懷大禹。

2、宿甘露寺僧舍

宋代:曾公亮

枕中云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譯文

床枕上彌漫著云氣,使我恍若睡在千峰之上;陣陣松濤從萬壑傳來,似乎就在我床底下轟響。

我忍不住想去看那如山般高高涌過的波浪,一打開窗戶,滾滾長江仿佛撲進(jìn)了我的窗欄。

3、浣溪沙·半夜銀山上積蘇

宋代:蘇軾

半夜銀山上積蘇,朝來九陌帶隨車。濤江煙渚一時無。

空腹有詩衣有結(jié),濕薪如桂米如珠。凍吟誰伴捻髭須。

譯文

深夜下起鵝毛大雪,野草叢上覆滿白雪,猶如一座座銀山,早晨看到田野里雨雪交加,昔日大江里奔涌的波濤和沙渚上彌漫的水煙,這時間都沒有了,變成了白茫茫的冰天雪地,

饑餓的肚子里只有詩詞,衣服上編織成結(jié),潮濕的柴火像桂木一樣寶貴,一粒粒的米就像一顆顆珍珠一樣珍貴,誰能和我在寒天里捻著胡須吟詠詩句?

4、減字木蘭花·銀箏旋品

宋代:蘇軾

銀箏旋品。不用纏頭千尺錦。妙思如泉。一洗閑愁十五年。

為公少止。起舞屬公公莫起。風(fēng)里銀山。擺撼魚龍我自閑。

譯文

隨即欣賞彈用銀裝飾的箏。不用大量的財物賞賜演奏者;不用花費而欣賞美好的演奏。美妙的才思象泉水涌出,滔滔不絕。洗掉了我十五年的閑愁。

為了讓您稍作停留。您不要起身走了,請您起舞。我是會像蓬萊仙島三神山里的魚龍在風(fēng)里擺撼舞蹈的。

5、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

宋代:黃庭堅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出瞿塘滟滪關(guān)。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

滿川風(fēng)雨獨憑欄,綰結(jié)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當(dāng)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

譯文

投送邊荒經(jīng)歷萬死兩鬢斑斑,如今活著走出瞿塘峽滟滪關(guān)。

還未到江南先自一笑,站在岳陽樓上對著君山。

滿江的風(fēng)雨獨自倚靠欄桿,挽成湘夫人的十二髻鬟。

可惜我不能面對湖水,只在銀山堆里看君山。

2.金山銀山哪首詩詞中有

1、生查子·題京口郡治塵表亭宋代:辛棄疾悠悠萬世功,矻矻當(dāng)年苦。

魚自入深淵,人自居平土。紅日又西沉,白浪長東去。

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譯文大禹治水的功績留傳萬古,當(dāng)年他奔波勞碌多么辛苦!他使魚兒乖乖地游進(jìn)深淵,人們安安穩(wěn)穩(wěn)地定居在平土。

一輪紅日又向西天沉沉下墜,江中的白浪卻永遠(yuǎn)向東流去。我并非眺望金山,而是在緬懷大禹。

2、宿甘露寺僧舍宋代:曾公亮枕中云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譯文床枕上彌漫著云氣,使我恍若睡在千峰之上;陣陣松濤從萬壑傳來,似乎就在我床底下轟響。我忍不住想去看那如山般高高涌過的波浪,一打開窗戶,滾滾長江仿佛撲進(jìn)了我的窗欄。

3、浣溪沙·半夜銀山上積蘇宋代:蘇軾半夜銀山上積蘇,朝來九陌帶隨車。濤江煙渚一時無。

空腹有詩衣有結(jié),濕薪如桂米如珠。凍吟誰伴捻髭須。

譯文深夜下起鵝毛大雪,野草叢上覆滿白雪,猶如一座座銀山,早晨看到田野里雨雪交加,昔日大江里奔涌的波濤和沙渚上彌漫的水煙,這時間都沒有了,變成了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饑餓的肚子里只有詩詞,衣服上編織成結(jié),潮濕的柴火像桂木一樣寶貴,一粒粒的米就像一顆顆珍珠一樣珍貴,誰能和我在寒天里捻著胡須吟詠詩句?4、減字木蘭花·銀箏旋品宋代:蘇軾銀箏旋品。不用纏頭千尺錦。

妙思如泉。一洗閑愁十五年。

為公少止。起舞屬公公莫起。

風(fēng)里銀山。擺撼魚龍我自閑。

譯文隨即欣賞彈用銀裝飾的箏。不用大量的財物賞賜演奏者;不用花費而欣賞美好的演奏。

美妙的才思象泉水涌出,滔滔不絕。洗掉了我十五年的閑愁。

為了讓您稍作停留。您不要起身走了,請您起舞。

我是會像蓬萊仙島三神山里的魚龍在風(fēng)里擺撼舞蹈的。5、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宋代:黃庭堅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出瞿塘滟滪關(guān)。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滿川風(fēng)雨獨憑欄,綰結(jié)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當(dāng)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譯文投送邊荒經(jīng)歷萬死兩鬢斑斑,如今活著走出瞿塘峽滟滪關(guān)。

還未到江南先自一笑,站在岳陽樓上對著君山。滿江的風(fēng)雨獨自倚靠欄桿,挽成湘夫人的十二髻鬟。

可惜我不能面對湖水,只在銀山堆里看君山。

楚辭中關(guān)于金山銀山的詩句 1. 金山銀山哪首詩詞中有

1、生查子·題京口郡治塵表亭

宋代:辛棄疾

悠悠萬世功,矻矻當(dāng)年苦。魚自入深淵,人自居平土。

紅日又西沉,白浪長東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譯文

大禹治水的功績留傳萬古,當(dāng)年他奔波勞碌多么辛苦!他使魚兒乖乖地游進(jìn)深淵,人們安安穩(wěn)穩(wěn)地定居在平土。

一輪紅日又向西天沉沉下墜,江中的白浪卻永遠(yuǎn)向東流去。我并非眺望金山,而是在緬懷大禹。

2、宿甘露寺僧舍

宋代:曾公亮

枕中云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譯文

床枕上彌漫著云氣,使我恍若睡在千峰之上;陣陣松濤從萬壑傳來,似乎就在我床底下轟響。

我忍不住想去看那如山般高高涌過的波浪,一打開窗戶,滾滾長江仿佛撲進(jìn)了我的窗欄。

3、浣溪沙·半夜銀山上積蘇

宋代:蘇軾

半夜銀山上積蘇,朝來九陌帶隨車。濤江煙渚一時無。

空腹有詩衣有結(jié),濕薪如桂米如珠。凍吟誰伴捻髭須。

譯文

深夜下起鵝毛大雪,野草叢上覆滿白雪,猶如一座座銀山,早晨看到田野里雨雪交加,昔日大江里奔涌的波濤和沙渚上彌漫的水煙,這時間都沒有了,變成了白茫茫的冰天雪地,

饑餓的肚子里只有詩詞,衣服上編織成結(jié),潮濕的柴火像桂木一樣寶貴,一粒粒的米就像一顆顆珍珠一樣珍貴,誰能和我在寒天里捻著胡須吟詠詩句?

4、減字木蘭花·銀箏旋品

宋代:蘇軾

銀箏旋品。不用纏頭千尺錦。妙思如泉。一洗閑愁十五年。

為公少止。起舞屬公公莫起。風(fēng)里銀山。擺撼魚龍我自閑。

譯文

隨即欣賞彈用銀裝飾的箏。不用大量的財物賞賜演奏者;不用花費而欣賞美好的演奏。美妙的才思象泉水涌出,滔滔不絕。洗掉了我十五年的閑愁。

為了讓您稍作停留。您不要起身走了,請您起舞。我是會像蓬萊仙島三神山里的魚龍在風(fēng)里擺撼舞蹈的。

5、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

宋代:黃庭堅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出瞿塘滟滪關(guān)。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

滿川風(fēng)雨獨憑欄,綰結(jié)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當(dāng)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

譯文

投送邊荒經(jīng)歷萬死兩鬢斑斑,如今活著走出瞿塘峽滟滪關(guān)。

還未到江南先自一笑,站在岳陽樓上對著君山。

滿江的風(fēng)雨獨自倚靠欄桿,挽成湘夫人的十二髻鬟。

可惜我不能面對湖水,只在銀山堆里看君山。

2. 金山銀山哪首詩詞中有

1、生查子·題京口郡治塵表亭宋代:辛棄疾悠悠萬世功,矻矻當(dāng)年苦。

魚自入深淵,人自居平土。紅日又西沉,白浪長東去。

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譯文大禹治水的功績留傳萬古,當(dāng)年他奔波勞碌多么辛苦!他使魚兒乖乖地游進(jìn)深淵,人們安安穩(wěn)穩(wěn)地定居在平土。

一輪紅日又向西天沉沉下墜,江中的白浪卻永遠(yuǎn)向東流去。我并非眺望金山,而是在緬懷大禹。

2、宿甘露寺僧舍宋代:曾公亮枕中云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譯文床枕上彌漫著云氣,使我恍若睡在千峰之上;陣陣松濤從萬壑傳來,似乎就在我床底下轟響。我忍不住想去看那如山般高高涌過的波浪,一打開窗戶,滾滾長江仿佛撲進(jìn)了我的窗欄。

3、浣溪沙·半夜銀山上積蘇宋代:蘇軾半夜銀山上積蘇,朝來九陌帶隨車。濤江煙渚一時無。

空腹有詩衣有結(jié),濕薪如桂米如珠。凍吟誰伴捻髭須。

譯文深夜下起鵝毛大雪,野草叢上覆滿白雪,猶如一座座銀山,早晨看到田野里雨雪交加,昔日大江里奔涌的波濤和沙渚上彌漫的水煙,這時間都沒有了,變成了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饑餓的肚子里只有詩詞,衣服上編織成結(jié),潮濕的柴火像桂木一樣寶貴,一粒粒的米就像一顆顆珍珠一樣珍貴,誰能和我在寒天里捻著胡須吟詠詩句?4、減字木蘭花·銀箏旋品宋代:蘇軾銀箏旋品。不用纏頭千尺錦。

妙思如泉。一洗閑愁十五年。

為公少止。起舞屬公公莫起。

風(fēng)里銀山。擺撼魚龍我自閑。

譯文隨即欣賞彈用銀裝飾的箏。不用大量的財物賞賜演奏者;不用花費而欣賞美好的演奏。

美妙的才思象泉水涌出,滔滔不絕。洗掉了我十五年的閑愁。

為了讓您稍作停留。您不要起身走了,請您起舞。

我是會像蓬萊仙島三神山里的魚龍在風(fēng)里擺撼舞蹈的。5、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宋代:黃庭堅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出瞿塘滟滪關(guān)。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滿川風(fēng)雨獨憑欄,綰結(jié)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當(dāng)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譯文投送邊荒經(jīng)歷萬死兩鬢斑斑,如今活著走出瞿塘峽滟滪關(guān)。

還未到江南先自一笑,站在岳陽樓上對著君山。滿江的風(fēng)雨獨自倚靠欄桿,挽成湘夫人的十二髻鬟。

可惜我不能面對湖水,只在銀山堆里看君山。

3. 關(guān)于金山的詩句

登鎮(zhèn)江金山 潮平水闊兩岸齊,雄風(fēng)霧列遠(yuǎn)山迷。

登臨金山添豪氣,江天盡攬入畫題。訪鎮(zhèn)江金山江天禪寺留玉閣 文 / 曲槐 好個八風(fēng)吹不動, 禪師一紙寺中來。

禿頭無坐鋒芒露, 留玉閣前步步回。題潤州金山寺 (唐)張 祜 一宿金山寺,超然離世群。

僧歸夜船月,龍出曉堂云。樹色中流見,鐘聲兩岸聞。

翻思在朝市,終日醉醺醺。 [說明] 張祜,字承吉,唐代詩人,一生未做過官,人稱張?zhí)幨俊?/p>

他初離姑蘇,后至長安。為元稹所貶抑,逐至淮南。

最后隱居曲阿(今江蘇丹陽),卒于宣宗大中年間。杜牧曾贈詩說:“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p>

這首五律描寫了獨立江心的金山寺的景貌,僧徒歸山和游覽借宿的生活,清新灑脫,流暢自然。特別是五、六兩句明白如話而又十分工切。

題金山寺 (唐)孫 魴 山載江心寺,魚龍是四鄰。樓臺懸倒影,鐘磬隔囂塵。

過櫓妨僧定,驚濤濺佛身。誰言題詠處,流響更無人? [說明] 孫魴,字伯魚,唐南昌人。

《題金山寺》有意識地與張祜同題之作比一高低。前六句描寫了金山寺的雄偉景象,末兩句顯示了作者的自負(fù)。

送識上人游金山登送陀巖 (宋)范仲淹 空半簇樓臺,紅塵安在哉?山分江色破,潮帶海聲來。煙景諸鄰斷,天光四望開。

疑師得仙去,白日望蓬萊。 [說明] 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

北宋名臣,文學(xué)家。這首詩氣派闊大,尤其是“山分江色破,潮帶海聲來”兩句,氣勢雄渾。

上人為和尚的尊稱。識是僧名中的一個字。

金山晚眺 (宋)秦 觀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氣昏昏上接天。清渚白沙茫不辨,只應(yīng)燈火是漁船。

[說明] 秦觀(1049—1100),北宋文學(xué)家,江蘇高郵人。與黃庭堅、張耒、晁補(bǔ)之同為蘇門四學(xué)士。

這首詩四句四景,合成一幅金山晚眺的優(yōu)美圖景,十分清麗。 瓜洲夜泊 (清)鄭 燮 葦花如雪隔樓臺,咫尺金山霧不開。

慘淡秋燈漁舍遠(yuǎn),朦朧夜話客船偎。風(fēng)吹隱隱荒雞唱,江動洶洶北斗回。

吳楚咽喉橫鐵甕,數(shù)聲清角五更哀。 [說明] 鄭燮(1693—1765),清書畫家、文學(xué)家,字克柔,號板橋,“揚州八怪”之一。

曾居住鎮(zhèn)江金、焦二山讀書作畫。此詩寫的是夜泊瓜洲情景。

詩情畫意,歷歷如在目前。次北固山下 (唐)王 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fēng)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去?歸雁洛陽邊。 [說明] 王灣,唐洛陽人,先天進(jìn)士,官洛陽尉。

作者客游在外,經(jīng)過北固山下時作此詩,通過寫景抒發(fā)了新春思鄉(xiāng)之情,此詩在當(dāng)時很有名。 采桑子--潤洲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 (宋)蘇軾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

尊酒相逢,樂事回頭一笑空。停杯且聽琵琶語,細(xì)捻輕攏。

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 [說明] 這首詞是作者寫多景樓宴會遇友的情景。

寫得情景交融,揮灑自如。上闋連用四個“多”字,語如貫珠;下闋聽琵琶助興,有人面桃花之趣。

北固(清)張玉書 古檜祠堂久寂寥,凈名遺筑倚山椒。檻前碑版留三國,樹杪江聲咽六朝。

草復(fù)大堤春試馬,雨余多景暮歸樵。可憐萬井炊煙里,鵝鸛軍聲響麗譙。

[說明] 張玉書(1642—1711),江蘇丹徒人,其故宅在今鎮(zhèn)江市南門大街張家巷內(nèi)。順治進(jìn)士。

康熙時為相二十多年,世稱京江相國。詩中寫北固山的荒涼景象,遺跡模糊,寒潮嗚咽,萬戶炊煙,五夜更聲都足以引人遐思。

題鶴林寺壁 (唐)李 涉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qiáng)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說明] 李涉,字清溪,洛陽人。唐憲宗時,曾貶官峽州司倉參軍,文宗太和中,任太學(xué)博士,后因故流放康州。

這首詩寫作者為官不得志,終日如醉如夢,忽覺春光已盡,勉強(qiáng)登山游覽,可惜花事闌珊,無春可尋。偶然經(jīng)過竹院,與山僧閑談,感到在紛擾社會中,暫得半日清閑,心情也很娛悅。

夢溪 (清)戴守梧 溪水潺潺入鄭湖,花如覆錦滿平蕪。夢中山水縈情處,沈括風(fēng)流絕世無。

[說明] 戴守梧,字桐蓀,清同治時人,丹徒縣廩生。資敏學(xué)博,年少即成《禹貢注》。

二十多歲即去世,有《陳篋集》。此詩是其《京口竹枝詞》中的一首。

前兩句寫景,后兩句寫情。寫得情景并佳,恰到好處。

4. 楚辭中的所有詩句

原收楚人屈原、宋玉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的辭賦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離騷 九歌 天問 九章 遠(yuǎn)游 卜居 漁父 九辯 招魂 大招 惜誓 招隱士 七諫 哀時命 九懷 九嘆 九思

九歌: 東皇太一 東君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河伯 山鬼 國殤 禮魂

九章: 惜誦 涉江 哀郢 抽思 懷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頌 悲回風(fēng)

七諫: 初放 沈江 怨世 怨思 自悲 哀命 謬諫

九懷: 匡機(jī) 通路 危俊 昭世 尊嘉 蓄英 思忠 陶壅 株昭

九嘆: 逢紛 離世 怨思 遠(yuǎn)逝 惜賢 憂苦 愍命 思古 遠(yuǎn)游

九思: 逢尤 怨上 疾世 憫上 遭厄 悼亂 傷時 哀歲 守志

描寫金山銀山的詩句

1. 關(guān)于金山銀山的詩句(金山銀山哪首詩詞中有)

關(guān)于金山銀山的詩句(金山銀山哪首詩詞中有) 1.金山銀山哪首詩詞中有

1、生查子·題京口郡治塵表亭

宋代:辛棄疾

悠悠萬世功,矻矻當(dāng)年苦。魚自入深淵,人自居平土。

紅日又西沉,白浪長東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譯文

大禹治水的功績留傳萬古,當(dāng)年他奔波勞碌多么辛苦!他使魚兒乖乖地游進(jìn)深淵,人們安安穩(wěn)穩(wěn)地定居在平土。

一輪紅日又向西天沉沉下墜,江中的白浪卻永遠(yuǎn)向東流去。我并非眺望金山,而是在緬懷大禹。

2、宿甘露寺僧舍

宋代:曾公亮

枕中云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譯文

床枕上彌漫著云氣,使我恍若睡在千峰之上;陣陣松濤從萬壑傳來,似乎就在我床底下轟響。

我忍不住想去看那如山般高高涌過的波浪,一打開窗戶,滾滾長江仿佛撲進(jìn)了我的窗欄。

3、浣溪沙·半夜銀山上積蘇

宋代:蘇軾

半夜銀山上積蘇,朝來九陌帶隨車。濤江煙渚一時無。

空腹有詩衣有結(jié),濕薪如桂米如珠。凍吟誰伴捻髭須。

譯文

深夜下起鵝毛大雪,野草叢上覆滿白雪,猶如一座座銀山,早晨看到田野里雨雪交加,昔日大江里奔涌的波濤和沙渚上彌漫的水煙,這時間都沒有了,變成了白茫茫的冰天雪地,

饑餓的肚子里只有詩詞,衣服上編織成結(jié),潮濕的柴火像桂木一樣寶貴,一粒粒的米就像一顆顆珍珠一樣珍貴,誰能和我在寒天里捻著胡須吟詠詩句?

4、減字木蘭花·銀箏旋品

宋代:蘇軾

銀箏旋品。不用纏頭千尺錦。妙思如泉。一洗閑愁十五年。

為公少止。起舞屬公公莫起。風(fēng)里銀山。擺撼魚龍我自閑。

譯文

隨即欣賞彈用銀裝飾的箏。不用大量的財物賞賜演奏者;不用花費而欣賞美好的演奏。美妙的才思象泉水涌出,滔滔不絕。洗掉了我十五年的閑愁。

為了讓您稍作停留。您不要起身走了,請您起舞。我是會像蓬萊仙島三神山里的魚龍在風(fēng)里擺撼舞蹈的。

5、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

宋代:黃庭堅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出瞿塘滟滪關(guān)。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

滿川風(fēng)雨獨憑欄,綰結(jié)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當(dāng)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

譯文

投送邊荒經(jīng)歷萬死兩鬢斑斑,如今活著走出瞿塘峽滟滪關(guān)。

還未到江南先自一笑,站在岳陽樓上對著君山。

滿江的風(fēng)雨獨自倚靠欄桿,挽成湘夫人的十二髻鬟。

可惜我不能面對湖水,只在銀山堆里看君山。

2.關(guān)于金山的詩句

登鎮(zhèn)江金山 潮平水闊兩岸齊,雄風(fēng)霧列遠(yuǎn)山迷。

登臨金山添豪氣,江天盡攬入畫題。 訪鎮(zhèn)江金山江天禪寺留玉閣 文 / 曲槐 好個八風(fēng)吹不動, 禪師一紙寺中來。

禿頭無坐鋒芒露, 留玉閣前步步回。 題潤州金山寺 (唐)張 祜 一宿金山寺,超然離世群。

僧歸夜船月,龍出曉堂云。樹色中流見,鐘聲兩岸聞。

翻思在朝市,終日醉醺醺。 [說明] 張祜,字承吉,唐代詩人,一生未做過官,人稱張?zhí)幨俊?/p>

他初離姑蘇,后至長安。為元稹所貶抑,逐至淮南。

最后隱居曲阿(今江蘇丹陽),卒于宣宗大中年間。杜牧曾贈詩說:“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p>

這首五律描寫了獨立江心的金山寺的景貌,僧徒歸山和游覽借宿的生活,清新灑脫,流暢自然。特別是五、六兩句明白如話而又十分工切。

題金山寺 (唐)孫 魴 山載江心寺,魚龍是四鄰。樓臺懸倒影,鐘磬隔囂塵。

過櫓妨僧定,驚濤濺佛身。誰言題詠處,流響更無人? [說明] 孫魴,字伯魚,唐南昌人。

《題金山寺》有意識地與張祜同題之作比一高低。前六句描寫了金山寺的雄偉景象,末兩句顯示了作者的自負(fù)。

送識上人游金山登送陀巖 (宋)范仲淹 空半簇樓臺,紅塵安在哉?山分江色破,潮帶海聲來。煙景諸鄰斷,天光四望開。

疑師得仙去,白日望蓬萊。 [說明] 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

北宋名臣,文學(xué)家。這首詩氣派闊大,尤其是“山分江色破,潮帶海聲來”兩句,氣勢雄渾。

上人為和尚的尊稱。識是僧名中的一個字。

金山晚眺 (宋)秦 觀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氣昏昏上接天。清渚白沙茫不辨,只應(yīng)燈火是漁船。

[說明] 秦觀(1049—1100),北宋文學(xué)家,江蘇高郵人。與黃庭堅、張耒、晁補(bǔ)之同為蘇門四學(xué)士。

這首詩四句四景,合成一幅金山晚眺的優(yōu)美圖景,十分清麗。 瓜洲夜泊 (清)鄭 燮 葦花如雪隔樓臺,咫尺金山霧不開。

慘淡秋燈漁舍遠(yuǎn),朦朧夜話客船偎。風(fēng)吹隱隱荒雞唱,江動洶洶北斗回。

吳楚咽喉橫鐵甕,數(shù)聲清角五更哀。 [說明] 鄭燮(1693—1765),清書畫家、文學(xué)家,字克柔,號板橋,“揚州八怪”之一。

曾居住鎮(zhèn)江金、焦二山讀書作畫。此詩寫的是夜泊瓜洲情景。

詩情畫意,歷歷如在目前。 次北固山下 (唐)王 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fēng)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去?歸雁洛陽邊。 [說明] 王灣,唐洛陽人,先天進(jìn)士,官洛陽尉。

作者客游在外,經(jīng)過北固山下時作此詩,通過寫景抒發(fā)了新春思鄉(xiāng)之情,此詩在當(dāng)時很有名。 采桑子--潤洲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 (宋)蘇軾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

尊酒相逢,樂事回頭一笑空。停杯且聽琵琶語,細(xì)捻輕攏。

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 [說明] 這首詞是作者寫多景樓宴會遇友的情景。

寫得情景交融,揮灑自如。上闋連用四個“多”字,語如貫珠;下闋聽琵琶助興,有人面桃花之趣。

北固 (清)張玉書 古檜祠堂久寂寥,凈名遺筑倚山椒。檻前碑版留三國,樹杪江聲咽六朝。

草復(fù)大堤春試馬,雨余多景暮歸樵??蓱z萬井炊煙里,鵝鸛軍聲響麗譙。

[說明] 張玉書(1642—1711),江蘇丹徒人,其故宅在今鎮(zhèn)江市南門大街張家巷內(nèi)。順治進(jìn)士。

康熙時為相二十多年,世稱京江相國。詩中寫北固山的荒涼景象,遺跡模糊,寒潮嗚咽,萬戶炊煙,五夜更聲都足以引人遐思。

題鶴林寺壁 (唐)李 涉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qiáng)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說明] 李涉,字清溪,洛陽人。唐憲宗時,曾貶官峽州司倉參軍,文宗太和中,任太學(xué)博士,后因故流放康州。

這首詩寫作者為官不得志,終日如醉如夢,忽覺春光已盡,勉強(qiáng)登山游覽,可惜花事闌珊,無春可尋。偶然經(jīng)過竹院,與山僧閑談,感到在紛擾社會中,暫得半日清閑,心情也很娛悅。

夢溪 (清)戴守梧 溪水潺潺入鄭湖,花如覆錦滿平蕪。夢中山水縈情處,沈括風(fēng)流絕世無。

[說明] 戴守梧,字桐蓀,清同治時人,丹徒縣廩生。資敏學(xué)博,年少即成《禹貢注》。

二十多歲即去世,有《陳篋集》。此詩是其《京口竹枝詞》中的一首。

前兩句寫景,后兩句寫情。寫得情景并佳,恰到好處。

3.金山的古詩5首

贈從弟① 【漢】劉楨 亭亭山上松,② 瑟瑟谷中風(fēng)。

③ 風(fēng)聲一何盛, 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 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④ 松柏本有性。 【作者】 ?- 217,字公干,東平(今山東省東平縣)人,劉詩風(fēng)格勁挺,不重雕飾。

曹丕曾稱贊他的五言詩“妙絕時人”,但作品流傳很少,僅存十五首。 【注釋】 ①劉楨有《贈從弟》詩三首,都用比興。

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為喻,勉勵 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 ②亭亭:高貌。

③瑟瑟: 風(fēng)聲。 ④罹:遭受。

凝寒:嚴(yán)寒。 【品評】 這是一首詠物詩。

詩人緊緊扣住松柏經(jīng)寒不衰、枝干堅勁的特征來描寫, 寫出了松柏的凜然正氣,成功地通過詠松柏來表現(xiàn)自已對高風(fēng)亮節(jié)的贊美和 追求。全詩格調(diào)勁健,語言質(zhì)實,具有清剛之氣。

象詩中“風(fēng)聲一何盛,松 枝一何勁”,以句式的重復(fù)來突出狂風(fēng)與勁松的對抗,語調(diào)緊促有力,詩情 震蕩,正顯示了此詩以氣勝的特色。全詩章法渾成,承轉(zhuǎn)自然。

尤其是結(jié)尾 二句,以虛詞設(shè)問,牽出全篇主旨,可謂收束得法,神完氣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賞析 離愁別緒,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一種主題。

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離,再會難期,就連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這些送別或留別的詩里,難免染上凄涼、傷感的色彩。

江淹《別賦》所謂“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在古代確乎是這樣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論,古人寫的別詩,也有明朗樂觀之作。

初唐詩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這樣的一首好詩。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

14歲時應(yīng)舉及第,當(dāng)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貶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參軍,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職還是丟掉了。

他的父親受他牽累,貶為交趾令。他渡海省親,不幸溺水而死。

年僅25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長安的時候?qū)懙摹?/p>

“少府”,是唐代對縣尉的通稱。這位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給他這首詩。

“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遍_頭兩句分別點出送別的地點和行人的去向。

“城闕”,指京城長安,闕是宮門兩邊的望樓?!叭亍保褐搁L安附近。

項羽破秦后,把秦國原來的地盤分為雍、塞、翟三國,封秦朝的三個降將為王,稱為“三秦”?!俺顷I輔三秦”,是說京城長安周圍有三秦夾輔著。

“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從灌縣到犍為這一段有白華津、萬里津等五個渡口,稱“五津”。

長安是詩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宮闕,氣象雄偉,歷歷在目。杜少府離開這里,自然是戀戀不舍。

而將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風(fēng)煙渺渺,極目望去不免產(chǎn)生幾分惆悵。這兩句通過一近一遠(yuǎn)兩處景物的對照,襯托出行者、送行者雙方依依惜別的感情。

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縣尉這樣一個小官,長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個很不得志的知識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

當(dāng)他們走出都城,遠(yuǎn)望五津的時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會溝通在一起?!芭c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這兩句詩把兩人之間感情的共鳴寫了出來。

這兩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離鄉(xiāng)遠(yuǎn)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長安,去和留雖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別之意卻是一樣的啊!這兩句表現(xiàn)的感情很真摯,態(tài)度很誠懇,一種體貼關(guān)注的語氣,從字里行間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是很動人的。 五六句忽然將筆鋒一轉(zhuǎn),轉(zhuǎn)而去寬慰那即將遠(yuǎn)行的友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p>

意思是說:我們分手之后,雖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傷。海內(nèi)有知心的朋友,即使遠(yuǎn)隔天涯,也像是近鄰一樣。

最后兩句就此再推進(jìn)一層說:“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币馑际牵灰诜质值尼飞弦螂x別而悲傷,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樣地別淚沾巾。

以上四句是從曹植的《贈白馬王彪》脫化出來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離時寫道:“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p>

又說:“憂思成疾 ,無乃兒女仁!”但王勃的詩更凝練、更鮮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長期以來膾炙人口的詩篇,特別是“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至今還常被人們引用。

這首詩寫得樂觀開朗,沒有一般贈別詩常有的那種哀傷和悱惻。我想,這正是它受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

它的情調(diào)和唐朝前期經(jīng)濟(jì)文化走向繁榮、封建社會上升發(fā)展的時代精神是一致的。 樸素?zé)o華是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色,也正是它的好處。

從齊梁到初唐,浮華艷麗的詩風(fēng)一直占據(jù)著詩壇的統(tǒng)治地位。王勃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人扭轉(zhuǎn)了齊梁詩風(fēng),為詩歌創(chuàng)作開創(chuàng)了新的風(fēng)氣。

王、楊、盧、駱,“以文章名天下”,稱“初唐四杰”,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杜甫在《戲為六絕句》里說:“王楊盧駱當(dāng)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倍鸥φf那些嗤笑“四杰”的人只能“身與名俱滅”,而“四杰”卻像萬古長流的江河,他們的美名永遠(yuǎn)不會泯滅。

杜甫對“四杰”的推崇是一點也不過分的。就拿王勃這首詩來說吧,并不堆砌辭藻和。

4.關(guān)于金山寺的詩詞

金山寺

朝代:宋代

作者:梅堯臣

吳客獨來后,楚橈歸夕曛。

山形無地接,寺界與波分。

巢鶻寧窺物,馴鷗自作群。

老僧忘歲月,石上看江云。

金山寺

朝代:唐代

作者:竇庠

一點青螺白浪中,全依水府與天通。

晴江萬里云飛盡,鰲背參差日氣紅。

金山寺

朝代:唐代

作者:齊己

山帶金名遠(yuǎn),樓臺壓翠層。魚龍光照像,風(fēng)浪影搖燈。

檻外揚州樹,船通建業(yè)僧。塵埃何所到,青石坐如冰。

題金山寺

作者:許棠

四面波濤匝,中樓日月鄰。上窮如出世,下瞷忽驚神。

剎礙長空鳥,船通外國人。房房皆疊石,風(fēng)掃永無塵。

游金山寺

詩人:蘇軾

我家江水初發(fā)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聞道潮頭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

試登絕頂望鄉(xiāng)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羈愁畏晚尋歸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風(fēng)萬頃靴文細(xì),斷霞半空魚尾赤。

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

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

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

蟾宮曲·題金山寺

山水相輝,樓臺相映,天與安排。

詩句就云山動色,酒杯傾天地忘懷。

醉眼睜開,遙望蓬萊,一半煙遮,一半云埋。

《夜泊瓜州》是哪個詩人寫的?

北宋大詩人王安石的筆下。當(dāng)時,王安石接到朝廷的旨令,離開定居的南京,北上進(jìn)京,第二次出任宰相,在路上才寫下了《夜泊瓜洲》這首詩。全詩是: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推薦于 2018-12-08

查看全部3個回答

花火【全國運營中】招募入口_已有48526人加入花火團(tuán)隊

值得一看的花火相關(guān)信息推薦

花火2020運營中,對接總部導(dǎo)師團(tuán)隊實力團(tuán)隊,實力導(dǎo)師!火熱招募對接中,2020互聯(lián)網(wǎng)風(fēng)口項目,加入花火總部團(tuán)隊,給你一個實現(xiàn)夢想的機(jī)會,讓我們共創(chuàng)未來!

lzd45.nbchwh.shop廣告

— 你看完啦,以下內(nèi)容更有趣 —

《泊船瓜洲》詩人是在哪寫的?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fā)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么近,中間隔一條江水。由此詩人聯(lián)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層山了,也不遠(yuǎn)了。次句“鐘山只隔數(shù)層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jīng)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dá)春風(fēng)的到來,卻沒表現(xiàn)春天到來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jié)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jìn)一步表現(xiàn)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 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xiāng)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tuán)聚的愿望。其實,在字里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qiáng)烈欲望。 由此,時間為王安石謫居家鄉(xiāng)之際,時值春天,地點是鎮(zhèn)江南部.

好了,文章到此結(jié)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本文鏈接:http://www.pinswag.com/ask/4093.html

發(fā)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fā)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