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歌為什么要切割(現代詩歌為什么要切割作者)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現代詩歌為什么要切割,以及現代詩歌為什么要切割作者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現代詩,最重要的幾個要素有哪些?怎樣才能寫好現代詩?高手求解!!!跪求!!!
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真。感情真,意境真。搞一些空虛華麗的辭藻,那叫文字游戲,哄小女孩裝個樣子大概有點用,整天掛在嘴邊自我感覺良好地扮小丑很有用。
好多人會給你強調技巧,我只能說那些人無一例外的愚昧。做文學,也許所有藝術,很容易走到華而不實的誤區,望樓主能時刻慎重再慎重吧。
怎么能寫好?如果寫作目的不純,就談不上好。情真意切之下,簡單的語言就變成了文學,就是這樣了。多練不重要,重要的是多想,多體會生活中的各種感覺。
我想說一句我個人覺得很重要的話,所有藝術包括詩歌,出自作者內心,進入讀者內心。這里面有一個過程,叫做共鳴。
現在我刻意分段,把上一句話單獨留出去。共鳴的基礎在于大家都是同一種生物,因此對于同樣的信號比如語言會產生相似的反應,而因為大家的性格經歷等不同,這種反應有各有一定的區別。因此作詩歌不該太主觀認為讀者能體會,不能太苛求字面。
最后再說一段,什么是藝術。藝術是大家總體認為很美好的東西,帶有一定主觀性,根據不同欣賞能力和愛好,帶有一定偏見。但是這其實不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是,它有一個很局限的定義,它是“人”欣賞的,不過它的范圍不需要更大了。心要虔誠,多思索人情,就是了。
最后,共鳴。
現代詩歌為什么要分行
一行,一行有自己的含義。并不是把散文的句子斷開就是詩句。
寫現代詩要注意些什么?
1. 斷句與分行
分行同時承擔著詩語的使命,無限制的強行撕開語法的分行和無端制造非必要性的詩行的作法不采取,好的斷句分行可以加強閱讀效果,提高詩句的感染度,使閱讀更加流暢。
2.?修辭的運用
與古詩相比,雖都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靈的映現,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3. 語言。
詩歌的語言要求用最簡潔的詞句傳達盡可能豐富的內容,這就使詩歌語言形成了凝練、含蓄、跳躍性強的特點。?
4. 意象的使用
意象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
意象的運用,講究不求形似,而求神似。即不求客觀、外形的逼真準確,而求內在神韻的暗合的默契。
5. 注意細節
詩歌不同于小說和散文,無法對事物作出全面的描述,因此,詩人要善于觀察和把握,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點,以點蓋面。
擴展資料:
現代詩特點:
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經營重于修辭運用,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現代詩的主流是自由體新詩。自由體新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物,形式上采用白話,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內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現新思想。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_現代詩
寫現代詩歌要注意什么?,舉例說明
紅袖現代詩歌創作要注意克服五種危險傾向
紅袖的現代詩歌創作的道路上,有許多歌吟者在路上:“第三代”及其更早一代的詩人們在言說;60后、70后、80后等在邊走邊唱;“下半身詩派”、“垃圾派”、“荒誕 派”、“智性詩歌”、“反飾現實主義”、“幻象寫作”等等在漫游……一部由形態各異的聲音構成的巨大交響樂,響徹了詩歌的晨光之路!21世紀最好的詩人、流派及其作品必然誕生在否定上世紀“知識分子寫作”并與其取向決裂和對上世紀“民間寫作”進一步揚棄、拓展的新時代民間之中。然而,有人認為當前現代詩歌的創作進行曲中存有的5類危險的走調傾向,必須引起大家的重視:
其一,性變態者的意淫尖叫。即一些詩人動輒把語言的符碼當成性器官或意淫工具,在打破舊的道德禁錮、張揚人欲的同時反使詩文本感染了獸性病毒而淪為畸形的雞、鴨怪胎;
其二,缺鈣癥患者的散軟廢話。即很多前口語詩和前純詩的模仿者,以末流散文語態,直錄鎖碎庸常生活細節,使文本變成了個人隱私和時代表象的膚淺冗雜拙劣的流水帳,很多人見了什么都要流數行“感動”的口水,缺乏詩歌應有的基本體驗性,更談不上有什么思想性,與生活垃圾無異,招致業外人士的嘲諷。
其三,惡俗者的低級趣味臟話。即部分不能辯證地處理審丑和審美對立統一關系的寫作者,弄臟了語符,使文本散發出一種人為的惡濁氣、爛餿氣、霉變味而破壞了詩性語境。
其四,妖道式的迷亂囈語。即少數號稱“先鋒的”寫作者從“神”搖身一變成為“妖道”,把語符當成魔術道具制造出一些幻亂虛玄、劣質造作的文本自欺欺人。如那些“枯柴派詩歌”。
其五,婢女式的諂媚俏語。即披著詩人的外衣折腰乞憐者,要么以小資面孔媚俗媚時,要么以偽君子面孔添富貴權勢的殘汁剩湯并替其涂脂抹粉,無視社會真相和人的現實精神處境,把詩人應有的良知和責任賤賣典當,等等。
“詩如其人”,“詩是其人”,我們倡導詩人與詩在內涵、外延上要合為一體,即詩人在詩中用語碼肯定的、弘揚的、贊頌的、批判的、鞭笞的、否定的,詩人也要在俗世中用實際行動去踐行,從而使詩成為詩人的行動準則,使詩人的俗世德行成為詩的有機組成部分,使生存理念能轉化為詩性現實,從而使人的詩性本質在特定個體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完成,讓詩中、紙上、網上的詩人成為名付其實的生活中的詩人。讓我們的詩文本和日常德行相互激發,達到真誠而不虛偽、縱情而不壓抑、超邁而不低俗、清明而不酸腐、博大而不狹隘、高潔而不卑瑣的人、詩一體的境界,讓詩和我(們)一道邁進自由、幸福、愉悅、美好、完滿的生命狀態……
很多現代詩歌不像古詩一樣,為什么句式不是一句為一行?
“古詩的好在于他有格式,格式不是限制,就像車一定要開在指定路線的賽道里一樣,才會有觀眾看,你撒開花了到處亂開,這不就是交通現狀嗎?很多現代詩歌不像古詩一樣,為什么句式不是一句為一行?
這就是為什么發展到現在詩歌越來越淪落。因為它已經不是詩,但詩人還以為自己在寫詩。”
這是韓寒的原話,其中提到了格式的問題。現代詩因為沒有創作格式,讀者也沒有評判的標準,所以對于什么是詩什么是詩人難以界定。而古詩詞有嚴密的格律要求,與樂曲聯系得緊密而直接。并且它還跟表達方式緊密相關,平庸的人就算是熟悉了格式也很難寫出佳作。
回顧新詩的歷史,或者說中國現代文學的歷史——五四文學革命在創作實踐上便是以新詩的創作為突破口,而新詩運動則是從詩形式上的解放入手的。即胡適提出的:推翻詞調曲譜的種種束縛;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長短。
有什么題目,做什么詩;詩該怎么做,就怎么做。后來胡適又將他提出的主張概括為:作詩如作文。而韓寒雖沒有意識到源頭是胡適,但他的那些觀點卻都指向了“作詩如作文”這個當年新詩創作之初的關鍵詞上。
“作詩如作文”這句話是非常關鍵的一句話,為什么現代詩能產生以及如今現代詩為什么變成這樣,核心其實都在這句話里。胡適所說的詩即是現代詩,而文即是散文化。再看如今,許多的所謂詩和散文除了格式上一行一段以及不用標點之外,很難看出區別。
胡適先生大概怎么也想不到,他為了現代文學沖出舊時代的樊籠制定的綱領卻在百年后的現代社會卻得了如此大的實踐。
想學習寫詩詞,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有朋友提問:想寫好詩詞,要練哪些基本功?
要是在一年前剛來這里的時候,有人這么問,我就會一五一十地幫你分析詩詞組成、近體詩古體詩劃分、詞牌的格式、近體詩的平仄格律、詩詞意象選擇、靈感如何捕捉,寫一個幾千上萬字的文章來答復你。
不過這些事情我都已經做過了,可以去翻以前的文章,或者我的專欄,都是有關于古詩的問題回答和格律詩入門教程。
答題重復自己,不但寫得沒意思,也會被系統判定為重復回答,甚至都不推薦。勞心費力,結果別人看不到,那還不如不寫。
那么今天為什么又回答這個問題呢,因為這個問題里面有個小小的悖論可以討論。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說這個事情。
“想寫好詩詞,要練哪些基本功?”這個問題的問題在哪?
問題在于如果你是想寫好詩詞了,那么你就不要問基本功了。如果你還在糾結詩詞基本功的問題,那你離寫好詩詞還十萬八千里。
對古詩詞而言,現代人以為很難的平仄格律,絕句、律詩、排律、押韻、對仗、起承轉合、偷春對、蜂腰對、鯉魚翻波,對句拗救,這些看起來很復雜艱澀的格律知識——其實都只是基本功。
想學好古詩詞,這些功夫一個都不能落下。
當然,你也可以一個都不學。因為這些都是古詩詞以及近體格律詩才需要關注的東西,我們寫詩詞,并不只是限定在格律詩詞上,所以你要說這些東西是基本功吧,確實如此,但是不學的話,也可以寫出詩詞來。
只不過此“詩詞”不是彼“詩詞”,這里就是指現代詩和現代歌詞了,自然是不需要古詩詞知識的。
所以這個問題啊,還得兩看。如果是古詩詞,那么基礎知識自然是格律知識,因為規則明顯,即便是古詩中不需要平仄格律的古體詩,同樣講究韻格和平仄起伏,只是不套用平仄公式而已。
如果是寫現代詩,那么基礎自然不是格律,因為現代詩是最痛恨格律的,它之所以命名為“現代詩”,其實就是為了和古詩做出切割,而且由于起源于現代白話,所以在基礎上就和古詩詞的文言文載體不同。
詩是什么?詩是韻文。首先講韻,既然現代詩不講“韻”,那么它的中心就在于“文”。
因此,寫好現代詩詞的基礎就是語文。
同理,寫好古代詩詞的基礎就是文言文。
所有語文知識,哪怕是標點符號的應用都是詩詞文學最底層的基石。如果你從小學到大學的語文都是高分,那么你就已經具有了現代詩的基礎知識,甚至也具備了古詩詞的基礎知識。
至于寫好,屬于個人精進問題,并不是基礎能夠解決的。古詩詞的詩風路數,現代詩的情感爆發,都帶有一定的個人特質,而且在詩詞無法謀取利益的當代,我們學習這些東西完全就憑借自身的興趣在支撐。
撐下去,就能學好。覺得不如考個消防證書,那就指定學不好。
所以詩詞學得好不好,其實和我們的興趣關系更大。從小到大打好的語文基礎,無非也就是激活我們對詩詞的興趣。實際上在跨入詩詞這個門檻之前,我們都已經打好了基礎(語文不及格的沒什么指望)。我們要做的是在中學語文之上的精進,這個精進,是在大學繼續進修,作為專業,還是全憑個人愛好,自學成才,都是沒有問題的。
詩歌這個文學殿堂,從來是敞開懷抱的。雖然現代詩詞拉低了進入的門檻,但是同樣有自身的特色。而且正因為現代詩的低門檻,我們才能大言不慚地說中學語文就是詩詞的基礎。
打好基礎——激活興趣——專心鉆研——寫好作品,這就是個良性循環。當然,并不是學理科的人就不能寫詩,基礎是一樣的,門檻也是一樣的,隨時歡迎任何人往里面跨進。
不過幾乎可以百分百地說,中學語文成績不好,沒有打好中文基礎的人,就算到了后來,對詩詞的熱情比任何人都要高,他想寫好詩詞的難度也同樣比別人要高。
詩詞是文藝作品,在相同的文字基礎水平之上,就不是付出和回報對等的東西了,不能再以計算來衡量。
但是不好好學習,基礎沒打好,就連興趣和要求回報的機會都沒有了。
再總結一下,對大概念的“詩詞”來說,中學語文就是我們要學好的基礎。
至于古詩詞還是現代詩詞,那都是打好基礎的后話,變數太多——這也就是所謂的“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對于詩詞這個行當來說,語文老師就是領你們進門的師傅。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