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寫過哪些詩 韋應物的詩代表作品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韋應物寫過哪些詩,以及韋應物的詩代表作品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韋應物十首有名的詩
韋應物,京兆長安人,唐代著名詩人,是山水田園派詩人,他的水詩景致優(yōu)美,感受深細,清新自然而饒有生意。
1.盡日高齋無一事,芭蕉葉上獨題詩。
出自唐·韋應物《閑居寄諸弟》。詩句描寫春日無事、題詩蕉葉的文人情趣。
2.靜隨芳草去,閑逐野云歸。
出自唐·韋應物《晚步吟》。逐,追。詩句描寫遠看芳草、仰觀浮云的文人生活情趣。
3.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出自唐·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曹》。漠漠,此指雨霧濃重的樣子。帆來重,指船帆濕雨、船行遲緩。冥冥,昏暗的樣子。鳥去遲,鳥兒高飛,遠看似乎很慢。詩句描寫雨霧濕帆、船行緩慢,夜色蒼茫、歸鳥高飛的景象。“漠漠”與“冥冥”是以疊字修辭法寫景,前者寫水上雨霧迷茫之狀,后者狀暮靄沉沉之景。
4.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
出自唐·韋應物《寄李儋元錫》。去年花開的時候,你與我分別?,F(xiàn)在花又開了,已經(jīng)分別一年之久。這兩句詩詞,表達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5.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出自唐·韋應物《初發(fā)揚子寄元大校書》。人世間的事情,就像那波濤上的船只,怎么才能停得住呢?這兩句詩詞,是詩人對世事多變的感嘆。
6.心者稿敏同野鶴與塵遠,詩似冰壺見底清。
出自唐·韋應物首枝《贈王信御》。此言有超然物外的志向,才會寫出高潔清新風格的詩來。意在強調(diào)作品與人品的關系。
7.昨別今已春,鬢絲生幾縷。
出自唐·韋應物《長安遇馮著》。今已春,指又過了一年。此言歲月過去一年,白發(fā)就多添幾縷。以生機勃勃的春天反襯日益增添的白發(fā),益發(fā)顯出感傷衰老的主旨。
8.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出自唐·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詩句描寫分別十年后故人重逢的喜悅之情及對老境已至的感嘆。
9.揆材各有用,反性生苦辛。
出自唐·韋應物《任洛陽丞請告一首》。方鑿,指方形的榫眼。揆,度量、考察。性,指事物本性。方形的榫眼安不進圓形的榫頭,筆直的木料做不了車輪。使用木料要根據(jù)其各自的用途,違反其本性敬旅就得不到好結果。此以做木工活為喻,說明做事要根據(jù)事物的規(guī)律進行的道理。
10.持索捕風幾時得,將刀斫水幾時斷。
出自唐·韋應物《難言》。拿著繩索去捉風,何時才能抓到?拿著刀去砍水,什么時候才能砍斷。
韋應物的詩及簡介
公元759年,因為安史之亂爆發(fā),玄宗奔蜀,內(nèi)侍團解散簡乎,其中有一名侍衛(wèi),人生軌跡因此全然改變。
↓這個人叫韋應物↓
韋應物簡介
他出身望族,從15歲起開始做玄宗的內(nèi)侍,豪縱不羈,橫行鄉(xiāng)里,『身作里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提樗蒲局,暮竊東鄰姬』。
晚年,他卻從一個富貴無賴子弟一變而為忠厚仁愛的長者,"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
這樣的拋物線人生,還真不是一般人能接得住的。
玄宗開元25年(737年)1歲
生于京兆。
玄宗開元28年(740年)4歲
張九齡卒,孟浩然卒。
玄宗天寶7年(748年)12歲
李益生。
玄宗天寶九年(750年)14歲
本年前后以門蔭補右千牛。
玄宗天寶十年(751年)15歲
成為唐玄宗的侍衛(wèi),同時入太學附讀。在此期間,他少年荒唐,并未認真讀書、做人。是年孟郊生。
玄宗天寶十一年(752年)16歲
正月玄宗從華清宮返京,10月又去華清宮,12月返京,韋應物作為玄宗侍衛(wèi)隨行。
玄宗天寶十二年(753年)17歲
護衛(wèi)玄宗來往華清宮。
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18歲
護衛(wèi)玄宗來往華清宮。
天寶十四年(755年)19歲
10月玄宗幸華清宮,11月安祿山在范陽造反,一個月后攻入東都。韋應物仍隨侍玄宗。
天寶十五年(756年)20歲
6月玄宗下詔親征韋應物簡介,7月太子李亨在靈武繼位,即為肅宗,尊玄宗為上皇天帝,改元至德。韋應物護從玄宗奔蜀。本年8月在京兆府昭應縣成婚,夫人元蘋16歲。
肅宗至德二年(757年)21歲
正月,安祿山被殺,9月,郭子儀收復兩京。10月,肅宗遣中使啖廷瑤入蜀奉迎玄宗。玄宗12月經(jīng)咸陽入京。是年韋應物一起還京。
肅宗乾元元年(758年)22歲
10月,玄宗幸華清宮,11月還京師。是年韋應物游太學。
肅宗乾元二年(759年)23歲
安史亂后玄宗的侍衛(wèi)撤銷,韋應物一度在太學讀書。
肅宗寶應元年(762年)26歲
4月,玄宗崩,13天后肅宗崩。李豫即位為代宗。韋應物失職流落,遷居武功寶意寺,從此痛改前非開始認真讀書,這是他從一個富貴無賴子弟一變而為忠厚仁愛儒者的轉(zhuǎn)折點,詩歌創(chuàng)作也從此開始。
代宗廣德元年(763年)27歲
本年秋冬間為洛陽丞。在乘船離開廣陵赴任洛陽的時候,韋應物對廣陵的好友元大校書非常懷念,于是寫下〖初發(fā)揚子寄元大校書〗——看詩就知道,韋應和元大的感情是非常的深了……
〖初發(fā)揚子寄元大校書〗
凄凄去親愛,泛泛入煙霧。歸棹洛陽人,殘鐘廣陵樹。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代宗廣德二年(764年)28歲
是年從京都到洛陽,途徑驪山作〖驪山行〗、〖經(jīng)函谷關〗等詩。
〖經(jīng)函谷關〗
洪河絕山根,單軌出其側。萬古為要樞,往來何時息。
秦皇既恃險,海內(nèi)被吞食。及嗣同覆顛,咽喉莫能塞。
炎靈詎西駕,婁子非經(jīng)國。徒欲扼諸侯,不知恢至德。
圣朝及天寶,豺虎起東北。下沉戰(zhàn)死魂,上結窮冤色。
古今雖共守,成敗良可識。藩屏無俊賢,金湯獨何力。
馳車一登眺,感慨中自惻。
代宗永泰元年(765年)29歲
仍為洛陽丞韋應物簡介,后為河南兵曹。永泰中因懲辦不法軍士被訟,后棄官攔中悉閑居洛陽。是年有〖登高望培塌洛城作〗。
〖登高望洛城作〗
高臺造云端,遐瞰周四垠。雄都定鼎地,勢據(jù)萬國尊。
河岳出云雨,土圭酌乾坤。舟通南越貢,城背北邙原。
帝宅夾清洛,丹霞捧朝暾。蔥蘢瑤臺榭,窈窕雙闕門。
十載構屯難,兵戈若云屯。膏腴滿榛蕪,比屋空毀垣。
圣主乃東眷,俾賢拯元元。熙熙居守化,泛泛太府恩。
至損當受益,苦寒必生溫。平明四城開,稍見市井喧。
坐感理亂跡,永懷經(jīng)濟言。吾生自不達,空鳥何翩翻。
天高水流遠,日晏城郭昏。裴回訖旦夕,聊用寫憂煩。
代宗大歷四年(769年)33歲
在洛陽任縣丞。是年前后有〖贈李儋〗、〖送洛陽韓丞東游〗、〖龍門游眺〗、〖游龍門香山泉〗、〖春中憶元二〗、〖金谷園歌〗、〖答李博士〗、〖贈王侍御〗、〖休暇日訪王侍御不遇〗等。
〖贈李儋〗
絲桐本異質(zhì),音響合自然。吾觀造化意,二物相因緣。
誤觸龍鳳嘯,靜聞寒夜泉。心神自安宅,煩慮頓可捐。
何因知久要,絲白漆亦堅。
〖送洛陽韓丞東游〗
仙鳥何飄飖,綠衣翠為襟。顧我差池羽,咬咬懷好音。
徘徊洛陽中,游戲清川潯。神交不在結,歡愛自中心。
駕言忽徂征,云路邈且深。朝游尚同啄,夕息當異林。
出餞宿東郊,列筵屬城陰。舉酒欲為樂,憂懷方沈沈。
〖春中憶元二〗
雨歇萬井春,柔條已含綠。徘徊洛陽陌,惆悵杜陵曲。
游絲正高下,啼鳥還斷續(xù)。有酒今不同,思君瑩如玉。
代宗大歷八年(773年)37歲
秋冬之間,南下江淮,準備到廣陵(今江蘇揚州)去謀事。在廣陵盤桓了八九個月,一事無成。
代宗大歷九年(774年)38歲
從淮海北歸,在淮水邊上遇見十年前在梁州江漢一帶有過交往的故人,感慨寫下〖淮上喜會梁川故人〗。后任京兆府功曹。是年還寫有〖贈崔員外〗、〖答長寧令楊轍〗、〖游溪〗、〖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淮上遇洛陽李主簿〗等。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
〖贈崔員外〗
一別十年事,相逢淮海濱。還思洛陽日,更話府中人。
且對清觴滿,寧知白發(fā)新。匆匆何處去,車馬冒風塵。
〖游溪〗
野水煙鶴唳,楚天云雨空。玩舟清景晚,垂釣綠蒲中。
落花飄旅衣,歸流澹清風。緣源不可極,遠樹但青蔥。
〖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
前舟已眇眇,欲渡誰相待?秋山起暮鐘,楚雨連滄海。
風波離思滿,宿昔容鬢改。獨鳥下東南,廣陵何處在?
〖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
夾水蒼山路向東,東南山豁大河通。
寒樹依微遠天外,夕陽明滅亂流中。
孤村幾歲臨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風。
為報洛橋游宦侶,扁舟不系與心同。
〖淮上遇洛陽李主簿〗
結茅臨古渡,臥見長淮流。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
寒山獨過雁,暮雨遠來舟。日夕逢歸客,那能忘歸游。
韋應物的詩
▲韋應物的詩
代宗大歷十年(775年)39歲
在京任京兆府功曹。是年有〖寄馮著〗、〖石鼓歌〗、〖采玉行〗等。
〖寄馮著〗
春雷起萌蟄,土壤日已疏。胡能遭盛明,才俊伏里閭。
偃仰遂真性,所求惟斗儲。披衣出茅屋,盥漱臨清渠。
吾道亦自適,退身保玄虛。幸無職事牽,且覽案上書。
親友各馳騖,誰當訪敝廬。思君在何夕,明月照廣除。
代宗大歷十一年(776年)40歲
任朝清郎。子韋慶復生。這年在長安遇到舊友馮著,寫下〖長安遇馮著〗,另外還寫有〖長安道〗、〖酒肆行〗、〖仙人祠〗等。
〖長安遇馮著〗
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問客何為來,采山因買斧。
冥冥花正開,飏飏燕新乳。昨別今已春,鬢絲生幾縷。
代宗大歷十二年(777年)41歲
在京兆府任功曹。是年秋末夫人卒。有〖傷逝〗、〖往富平傷懷〗、〖出還〗、〖送終〗、〖冬夜〗、〖除日〗等詩文。
〖傷逝〗
染白一為黑,焚木盡成灰。念我室中人,逝去亦不回。
結發(fā)二十載,賓敬如始來。提攜屬時屯,契闊憂患災。
柔素亮為表,禮章夙所該。仕公不及私,百事委令才。
一旦入閨門,四屋滿塵埃。斯人既已矣,觸物但傷摧。
單居移時節(jié),泣涕撫嬰孩。知妄謂當遣,臨感要難裁。
夢想忽如睹,驚起復徘徊。此心良無已,繞屋生蒿萊。
〖出還〗
昔出喜還家,今還獨傷意。入室掩無光,銜哀寫虛位。
凄凄動幽幔,寂寂驚寒吹。 *** 復何知,時來庭下戲。
咨嗟日復老,錯莫身如寄。家人勸我餐,對案空垂淚。
〖冬夜〗
杳杳日云夕,郁結誰為開。單衾自不暖,霜霰已皚皚。
晚歲淪夙志,驚鴻感深哀。深哀當何為,桃李忽凋摧。
幃帳徒自設,冥寞豈復來。平生雖恩重,遷去托窮埃。
抱此女曹恨,顧非高世才。振衣中夜起,河漢尚裴回。
〖除日〗
思懷耿如昨,季月已云暮。忽驚年復新,獨恨人成故。
冰池始泮綠,梅援還飄素。淑景方轉(zhuǎn)延,朝朝自難度。
代宗大歷十三年(778年)42歲
本年秋為鄠縣令。是年有多首悼念亡妻的詩作〖對芳樹〗、〖月夜〗、〖嘆楊花〗、〖夏日〗、〖端居感懷〗、〖悲紈扇〗、〖秋夜二首〗、〖感夢〗等。另有詩作〖夜聞獨鳥啼〗、〖子規(guī)啼〗、〖送榆次林明府〗、〖雨夜宿清都觀〗等。
〖對芳樹〗
迢迢芳園樹,列映清池曲。對此傷人心,還如故時綠。
風條灑馀靄,露葉承新旭。佳人不再攀,下有往來躅。
〖月夜〗
皓月流春城,華露積芳草。
坐念綺窗空,翻傷清景好。
清景終若斯,傷多人自老。
〖嘆楊花〗
空蒙不自定,況值暄風度。舊賞逐流年,新愁忽盈素。
才縈下苑曲,稍滿東城路。人意有悲歡,時芳獨如故。
〖夏日〗
已謂心苦傷,如何日方永。無人不晝寢,獨坐山中靜。
悟澹將遣慮,學空庶遺境。積俗易為侵,愁來復難整。
〖悲紈扇〗
非關秋節(jié)至,詎是恩情改。
掩嚬人已無,委篋涼空在。
何言永不發(fā),暗使銷光彩。
〖感夢〗
歲月轉(zhuǎn)蕪漫,形影長寂寥。仿佛覯微夢,感嘆起中宵。
綿思靄流月,驚魂颯回飆。誰念茲夕永,坐令顏鬢凋。
〖子規(guī)啼〗
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規(guī)啼一聲。
鄰家孀婦抱兒泣,我獨展轉(zhuǎn)何時明。
韋應物的詩
▲韋應物的詩
代宗大歷十四年(779年)43歲
六月自鄠縣令轉(zhuǎn)為櫟陽縣令,七月以疾辭官。是年寫有〖對雪贈徐秀才〗、〖西郊燕集〗、〖乘月過西郊渡〗、〖東郊〗、〖有所思〗等詩作。
〖對雪贈徐秀才〗
靡靡寒欲收,靄靄陰還結。晨起望南端,千林散春雪。
妍光屬瑤階,亂緒陵新節(jié)。無為掩扉臥,獨守袁生轍。
〖東郊〗
吏舍跼終年,出郊曠清曙。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
依叢適自憩,緣澗還復去。微雨靄芳原,春鳩鳴何處。
樂幽心屢止,遵事跡猶遽。終罷斯結廬,慕陶真可庶。
〖有所思〗
借問江上柳,青青為誰春??沼巫蛉盏?,不見昨日人。
繚繞萬家井,往來車馬塵。莫道無相識,要非心所親。
德宗建中元年(780年)44歲
在長安閑居。是年有〖閑居贈友〗、〖精舍納涼〗、〖答端〗、〖觀澧水漲〗、〖夏景園廬〗、〖獨游西齋寄崔主簿〗、〖秋郊作〗、〖答崔都水〗等詩作。
〖精舍納涼〗
山景寂已晦,野寺變蒼蒼。夕風吹高殿,露葉散林光。
清鐘始戒夜,幽禽尚歸翔。誰復掩扉臥,不詠南軒涼。
〖答端〗
郊園夏雨歇,閑院綠陰生。職事方無效,幽賞獨違情。
物色坐如見,離抱悵多盈。況感夕涼氣,聞此亂蟬鳴。
〖夏景園廬〗
群木晝陰靜,北窗涼氣多。閑居逾時節(jié),夏云已嵯峨。
搴葉愛繁綠,緣澗弄驚波。豈為論夙志,對此青山阿。
〖獨游西齋寄崔主簿〗
同心忽已別,昨事方成昔。幽徑還獨尋,綠苔見行跡。
秋齋正蕭散,煙水易昏夕。憂來結幾重,非君不可釋。
〖秋郊作〗
清露澄境遠,旭日照林初。一望秋山凈,蕭條形跡疏。
登原忻時稼,采菊行故墟。方愿沮溺耦,淡泊守田廬。
〖答崔都水〗
深夜竹亭雪,孤燈案上書。不遇無為化,誰復得閑居。
德宗建中二年(781年)45歲
四月,遷尚書比部員外郎。是年有〖幽居〗、〖答柳州韓司戶郎中〗、〖種瓜〗、〖晚出澧上贈崔都水〗、〖寄令狐侍郎〗、〖相逢行〗、〖送蘇評事〗、〖夏冰歌〗等詩作。
〖幽居〗
貴賤雖異等,出門皆有營。獨無外物牽,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鳥雀繞舍鳴。
時與道人偶,或隨樵者行。自當安蹇劣,誰謂薄世榮。
〖種瓜〗
率性方鹵莽,理生尤自疏。今年學種瓜,園圃多荒蕪。
眾草同雨露,新苗獨翳如。直以春窘迫,過時不得鋤。
田家笑枉費,日夕轉(zhuǎn)空虛。信非吾儕事,且讀古人書。
〖相逢行〗
二十登漢朝,英聲邁今古。適從東方來,又欲謁明主。
猶酣新豐酒,尚帶灞陵雨。邂逅兩相逢,別來間寒暑。
寧知白日晚,暫向花間語。忽聞長樂鐘,走馬東西去。
〖夏冰歌〗
出自玄泉杳杳之深井,汲在朱明赫赫之炎辰。
九天含露未銷鑠,閶闔初開賜貴人。
碎如墜瓊方截璐,粉壁生寒象筵布。
玉壺紈扇亦玲瓏,座有麗人色俱素。
咫尺炎涼變四時,出門焦灼君詎知。
肥羊甘醴心悶悶,飲此瑩然何所思。
當念闌干鑿者苦,臘月深井汗如雨。
德宗建中三年(782年)46歲
仍任尚書比部員外郎。
是年有〖送常侍御卻使西蕃〗、〖送郗詹事〗、〖貴 *** 〗、〖話舊〗、〖逢楊開府〗、〖寄大梁諸友〗、〖秋夜一絕〗、〖樓中月夜〗、〖答重陽〗、〖滁城對雪〗等。
〖送常侍御卻使西蕃〗
歸奏圣朝行萬里,卻銜天詔報蕃臣。
本是諸生守文墨,今將匹馬靜煙塵。
旅宿關河逢暮雨,春耕亭障識遺民。
此去多應收故地,寧辭沙塞往來頻。
〖秋夜一絕〗
高閣漸凝露,涼葉稍飄闈。憶在南宮直,夜長鐘漏稀。
〖樓中月夜〗
端令倚懸檻,長望抱沉憂。寧知故園月,今夕在茲樓。
衰蓮送馀馥,華露湛新秋。坐見蒼林變,清輝愴已休。
〖滁城對雪〗
晨起滿闈雪,憶朝閶闔時。
玉座分曙早,金爐上煙遲。
飄散云臺下,凌亂桂樹姿。
廁跡鴛鷺末,蹈舞豐年期。
今朝覆山郡,寂寞復何為。
德宗建中四年(783年)47歲
春夏領滁州刺史,秋天到任,抵滁州后不久他寫了〖聞雁〗,又常常思念與諸弟棲游長安的情景,寫下〖新秋夜寄諸弟〗。在滁州時,韋應物常獨步郊外,滁州西澗便是他常光顧的地方,他十分喜愛西澗清幽的景色,〖滁州西澗〗大約便寫于本年。是年還有〖對春雪〗、〖游西山〗、〖移海榴〗、〖送王卿〗等詩作。
〖新秋夜寄諸弟〗
兩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高梧一葉下,空齋歸思多。
方用憂人瘼,況自抱微痾。無將別來近,顏鬢已蹉跎。
〖聞雁〗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茨锨镉暌?,高齋聞雁來。
〖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對春雪〗
蕭屑杉松聲,寂寥寒夜慮。州貧人吏稀,雪滿山城曙。
春塘看幽谷,棲禽愁未去。開闈正亂流,寧辨花枝處。
〖游西山〗
時事方擾擾,幽賞獨悠悠。弄泉朝涉澗,采石夜歸州。
揮翰題蒼峭,下馬歷嵌丘。所愛唯山水,到此即淹留。
〖移海榴〗
葉有苦寒色,山中霜霰多。雖此蒙陽景,移根意如何。
〖送王卿〗
別酌春林啼鳥稀,雙旌背日晚風吹。
卻憶回來花已盡,東郊立馬望城池。
韋應物的詩
▲韋應物的詩
德宗興元元年(784年)48歲
仍在滁州刺史任上,看到春耕時節(jié)田家辛勤勞苦的場景,觸景生情,寫下〖觀田家〗詩。冬罷任。
上一年韋應物離開長安到滁州時,好友李儋、元錫曾托人問候。于是這年春天,韋應物寫了〖寄李儋元錫〗寄贈以答。是年還寫有〖花徑〗、〖寄諸弟〗、〖登樓〗、〖寄別李儋〗等?!技娜飞街械朗俊綉撘矊懹诔萑紊希蠹s是783或784年秋。
〖觀田家〗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guī)兹臻e,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寄李儋元錫〗
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花徑〗
山花夾徑幽,古甃生苔澀。胡床理事馀,玉琴承露濕。
朝與詩人賞,夜攜禪客入。自是塵外蹤,無令吏趨急。
〖寄諸弟〗
歲暮兵戈亂京國,帛書間道訪存亡。
還信忽從天上落,唯知彼此淚千行。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德宗貞元元年(785年)49歲
春夏閑居滁州西澗,秋加朝散大夫,遷江州刺史。是年有〖示全真元?!?、〖野居〗、〖西塞山〗等詩。
〖西塞山〗
勢從千里奔,直入江中斷。嵐橫秋塞雄,地束驚流滿。
德宗貞元二年(786年)50歲
在江州刺史任?!己臣木熤T弟〗可能就寫于此年,當時韋應物一人在江州,遇上了寒食節(jié),孤獨思鄉(xiāng)之情無法排解。是年還寫有〖夏夜憶盧嵩〗、〖酬盧嵩秋夜見寄〗等。
〖寒食寄京師諸弟〗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夏夜憶盧嵩〗
靄靄高館暮,開軒滌煩襟。不知湘雨來,瀟灑在幽林。
炎月得涼夜,芳樽誰與斟。故人南北居,累月間徽音。
人生無閑日,歡會當在今。反側候天旦,層城苦沉沉。
德宗貞元三年(787年)51歲
本年賜封扶風縣男,食邑300戶。入京為左司郎中。是年有〖思春〗、〖送王校書〗、〖贈盧嵩〗等。
〖送王校書〗
同宿高齋換時節(jié),共看移石復裁杉。
送君江浦已惆悵,更上西樓看遠帆。
德宗貞元四年(788年)52歲
在左司郎中任上。是年有〖送馮著受李廣州署為録事〗、〖對韓少尹所贈硯有懷〗、〖答馮魯秀才〗等。
〖對韓少尹所贈硯有懷〗
故人謫遐遠,留硯寵斯文。白水浮香墨,清池滿夏云。
念離心已永,感物思徒紛。未有桂陽使,裁書一報君。
德宗貞元五年(789年)53歲
七月,任蘇州刺史。是年有〖閶門懷古〗、〖夏至避暑北池〗、〖九日〗、〖贈舊識〗、〖答令狐侍郎〗、〖軍中冬雁〗等。
〖閶門懷古〗
獨鳥下高樹,遙知吳苑園。
凄涼千古事,日暮倚閶門。
〖九日〗
今朝把酒復惆悵,憶在杜陵田舍時。
明年九日知何處,世難還家未有期。
〖贈舊識〗
少年游太學,負氣蔑諸生。
蹉跎三十載,今日海隅行。
德宗貞元六年(790年)54歲
本年春仍在蘇州任上,后來刺史任滿,韋應物沒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貧如洗,居然無川資回京候選,于是寄居于蘇州無定寺。
韋應物在蘇州任期留有大量詩作,是年有〖西亭〗、〖曉坐西齋〗、〖游靈巖寺〗、〖游開元精舍〗、〖擬古詩十二首〗、〖雜體五首〗、〖寒食〗、〖秋夜〗、〖七夕〗、〖感事〗、〖悲故交〗、〖詠春雪〗、〖對殘燈〗、〖暮相思〗、〖述園鹿〗、〖送崔叔清游越〗等詩詞。
〖西亭〗
亭宇麗朝景,簾牖散暄風。小山初構石,珍樹正然紅。
弱藤已扶樹,幽蘭欲成叢。芳心幸如此,佳人時不同。
〖曉坐西齋〗
冬冬城鼓動,稍稍林鴉去。柳意不勝春,巖光已知曙。
寢齋有單祶,靈藥為朝茹。盥漱忻景清,焚香澄神慮。
公門自常事,道心寧易處。
〖游靈巖寺〗
始入松路永,獨忻山寺幽。不知臨絕檻,乃見西江流。
吳岫分煙景,楚甸散林丘。方悟關塞眇,重軫故園愁。
聞鐘戒歸騎,憩澗惜良游。地疏泉谷狹,春深草木稠。
茲焉賞未極,清景期杪秋。
〖游開元精舍〗
夏衣始輕體,游步愛僧居。果園新雨后,香臺照日初。
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馀。符竹方為累,形跡一來疏。
〖寒食〗
晴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彩繩拂花去,輕球度閣來。
長歌送落日,緩吹逐殘杯。非關無燭罷,良為羈思催。
〖七夕〗
人世拘形跡,別去間山川。豈意靈仙偶,相望亦彌年。
夕衣清露濕,晨駕秋風前。臨歡定不住,當為何所牽。
〖對殘燈〗
獨照碧窗久,欲隨寒燼滅。幽人將遽眠,解帶翻成結。
〖送崔叔清游越〗
忘茲適越意,愛我郡齋幽。野情豈好謁,詩興一相留。
遠水帶寒樹,閶門望去舟。方伯憐文士,無為成滯游。
德宗貞元七年(791年)55歲
卒于蘇州官舍。后運回長安,十一月歸葬少陵原祖塋。是年有〖送秦系赴潤州〗、〖送鄭端公弟移院常州〗、〖酬張協(xié)律〗、〖答故人見諭〗、〖贈米嘉榮〗、〖寓居永定精舍〗、〖永定寺喜辟強夜至〗等。
〖送秦系赴潤州〗
近作新婚鑷白髯,長懷舊卷映藍衫。
更欲攜君虎丘寺,不知方伯望征帆。
〖寓居永定精舍〗
政拙忻罷守,閑居初理生。家貧何由往,夢想在京城。
野寺霜露月,農(nóng)興羈旅情。聊租二頃田,方課子弟耕。
眼暗文字廢,身閑道心精。即與人群遠,豈謂是非嬰。
〖永定寺喜辟強夜至〗
子有新歲慶,獨此苦寒歸。夜叩竹林寺,山行雪滿衣。
深爐正燃火,空齋共掩扉。還將一尊對,無言百事違。
韋應物出身唐朝望族——京兆韋氏逍遙公房。
逍遙公房出自北周名士韋夐,韋夐博學多才,數(shù)次謝絕入朝做官,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北周明帝于是賜號封他為『逍遙公』,其子孫在唐因號『逍遙公房』,在唐代有三人先后拜登相位。
出身于這等富貴之家的韋應物,基本就是一個紈褲子弟。
他作惡,橫行,無賴,輕薄,二十六歲才開始發(fā)憤讀書——然而,立志讀書脫胎換骨后的他卻留下了這樣的句子: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
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
他也寫詞。
『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就是他寫的。
〖河漢〗也是他寫的。
河漢,河漢,曉掛秋城漫漫。愁人起望相思,塞北江南別離。離別,離別,河漢雖同路絕。
安史之亂啊,就是那道河漢分界線。他與少年的自己離別,從此再也回不去。秋深冬暮、流落江南之時,是否,他曾有片刻回憶起當年那輕裘肥馬又少不更事的錦衣少年?
我們來自古中國,講述難以忘懷的中式古典之美。詩詞,花草,器物,人物,故事,歲時。庸常日子因此歡喜。我們一直在此,期望久別的你,歸來與我們重逢。
韋應物有哪些詩?
韋應物的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最大。其詩多寫山水田園,清麗閑淡,和平之中時露幽憤之情。反映民間疾苦的詩,頗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藝術成就較高的詩人。
代表作有《觀田家》。此外,他還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憤之作。部分詩篇思想消極,孤寂低沉。韋詩各體俱長,七言歌行音調(diào)流美,“才麗之外,頗近興諷”(白居易虧世《與元九書》)。五律一氣流轉(zhuǎn) ,情文相生,耐人尋味。五、七絕清韻秀朗,《滁州西澗》的“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句,寫景如畫,為后世稱許。韋詩以五古成就最高,風格沖淡閑遠,語言簡潔樸素。但亦有秾麗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學陶淵明為主,但在山水寫景等方面,受謝靈運、謝朓的影響。此外,他偶亦作小詞。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
秋夜寄邱員外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答李瀚
林中觀易罷, 溪上對鷗閑.
楚俗饒詞客, 何人最往還.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
初發(fā)揚子寄元大校書
凄凄去親愛,泛泛入煙霧。
歸棹洛陽人,殘鐘廣陵樹。
今朝為此別,何處還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長安遇馮著
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
問客何為來,采山因買斧。
冥冥花正開,飏飏燕新乳。
昨別今已春,鬢絲生幾縷。
夕次盱眙縣
落帆逗淮鎮(zhèn),停舫臨孤驛。
浩浩風起波,冥冥日沈銷悄肢夕。
人歸山郭暗,雁下蘆洲白。
獨夜憶秦關,聽鐘未眠客。
寺居獨夜寄崔主簿
幽人寂無寐,木葉紛紛落。
寒雨暗深更,流螢渡高閣。
坐使青燈曉,還傷夏衣薄。
寧知歲方晏,離居更蕭索。
東郊
吏舍局終年,出郊曠清曙。
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
依叢適自憩,緣澗還復去。
微雨靄芳原,春鳩鳴何處?
樂幽心屢止,遵事跡猶遽。
終罷斯結廬,慕陶真可庶。
賦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寄李儋元錫
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兵衛(wèi)森畫戟,宴寢凝清香。
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
煩疴近消散,嘉賓復滿堂。
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
理會是非遣,性達形跡忘。
鮮肥屬時禁,蔬果幸見嘗。
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歡體自輕,意欲凌風翔。
吳中盛文史,群彥今汪洋。
方知大蕃地,豈曰財賦強。
送楊氏女
永日方戚戚,出行復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輕舟。
爾輩苦無恃,撫念益慈柔。
幼為長所育,兩別泣不休。
對此結中腸,義往難復留!
自小闕內(nèi)訓,事姑貽我憂。
賴茲托令門,仁恤庶無尤。
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
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
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
居閑始自遣,臨感忽難收。
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
調(diào)嘯詞 二首
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邊草無窮日暮。
河漢,河漢,曉掛秋城漫漫。
運消 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別離。
離別,離別,河漢雖同路絕。
長安道
漢家宮殿含云煙,兩宮十里相連延。晨霞出沒弄丹闕,
春雨依微自甘泉。春雨依微春尚早,長安貴游愛芳草。
寶馬橫來下建章,香車卻轉(zhuǎn)避馳道。貴游誰最貴,
衛(wèi)霍世難比。何能蒙主恩,幸遇邊塵起。
歸來甲第拱皇居,朱門峨峨臨九衢。
中有流蘇合歡之寶帳,一百二十鳳凰羅列含明珠。
下有錦鋪翠被之粲爛,博山吐香五云散。
麗人綺閣情飄飖,頭上鴛釵雙翠翹。低鬟曳袖回春雪,
聚黛一聲愁碧霄。山珍海錯棄藩籬,烹犢炰羔如折葵。
既請列侯封部曲,還將金印授廬兒。歡榮若此何所苦,
但苦白日西南馳。
行路難
荊山之白玉兮,良工雕琢雙環(huán)連,月蝕中央鏡心穿。
故人贈妾初相結,恩在環(huán)中尋不絕。人情厚薄苦須臾,
昔似連環(huán)今似玦。連環(huán)可碎不可離,如何物在人自移。
上客勿遽歡,聽妾歌路難。旁人見環(huán)環(huán)可憐。
不知中有長恨端。
韋應物寫了哪幾首詩?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韋待價曾孫,出身京兆韋氏逍遙公房。今傳有10卷本《慧沒攔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 ? ? ? ? ? ? ? ? ? ? ? ? ? ? ? ?
1、《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唐 韋應物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
這首詩描寫詩人在淮上(今江蘇淮陰一帶)喜遇梁州故人的情況和感慨。詩題曰“喜會”故人,詩中表現(xiàn)的卻是“此日相逢思舊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樣一種悲喜交集的感情。
2、《寄李儋元錫》
唐 韋應物
去年花里逢君別,今前胡日花開又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此詩描述了詩人與友人分別之后的思念。感情細膩動人,章法嚴密,對仗工整,用語婉轉(zhuǎn)。
3、《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 韋應物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此詩題目叫“寄全椒山中道士”。既然是“寄”,自然會吐露對山中道士的憶念之情。
4、《淮上遇洛陽李主簿》
唐 韋應物
結茅臨古渡,臥見長淮流。
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
寒山獨過雁,暮雨遠來舟。
日夕逢歸客,那能忘歸游!
詩詩中所突出的,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與感受,而將詩人主觀的感受融化在客體之中。
5、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察大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此詩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jīng)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
6、簡盧陟
唐?韋應物
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
澗樹含朝雨,山鳥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天涯孤旅中的所感所想,表達出詩人在人生旅途中歲月蹉跎知音難覓的苦悶,最后只好瓢濁酒,自慰平生。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