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dāng)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nèi)容

墨子的草鞋哪里去了閱讀答案 墨子在草叢放二技能

君既無情我便休2023-05-22 14:21歷史199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墨子的草鞋哪里去了閱讀答案,以及墨子在草叢放二技能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2009第八屆中學(xué)生古詩文閱讀大賽答案

2009第八屆中學(xué)生古詩文閱讀大賽初中閱讀70篇(31-40)

31.★★仲尼相魯

【原文】

仲尼相魯,景公患之。謂晏子①曰:“鄰國有圣人,敵國之憂也。今孔子相魯若何?”晏子對曰:“君其勿憂。彼魯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若(君)不如陰②重孔子,設(shè)以相齊。孔子強(qiáng)諫③而不聽,必驕魯而有齊,君勿納也。夫絕于魯,無主于齊,孔子困矣。”居期年,孔子去魯之齊,景公不納,故困于陳、蔡之間。

(選自《晏子春秋·外篇》)

【注釋】①晏子:晏嬰,為春秋時期齊國國相。②陰:假意。③強(qiáng)諫:竭力規(guī)勸。

【譯文】

孔子擔(dān)任魯國宰相,景公認(rèn)為這是齊國的憂患。對晏子說:“鄰國有圣人,就是敵對國家的憂患。現(xiàn)在孔子當(dāng)了魯國的宰相可怎么辦?”晏子回答說:“君主用不用憂愁。拿魯國的國君,是個昏庸軟弱的君主;孔子是德行才能出眾的宰相。國君不如暗地里表示欽慕孔子的才能,假說許他做齊國的宰相。孔子竭力勸諫而魯君不聽從,孔子一定會認(rèn)為魯君驕傲而來到齊國。國君不要接納他。這樣,他將自然和魯國斷絕關(guān)系,又不能被任用齊國。孔子就窘迫了。”過了一年,孔子離開魯國到齊國去,景公不接納,所以孔子被困在陳、蔡兩國之間。

【閱讀訓(xùn)練】

1. 解釋句中加點詞語

(1)憂 (2)若 (3)驕 (4)納

2.翻譯

(1)仲尼相魯,景公患之。

(2)居期年,孔子去魯之齊。

3.引文塑造了晏子_______的政治家的形象。

【參考答案】

1.(1)憂患 (2)你 (3)認(rèn)為……驕傲 (4)接納

3.足智多謀

32.★★饒州神童

【原文】

饒州自元豐①末朱天錫以神童得官,俚俗②爭慕之。小兒不問如何,粗③能念書,自五、六歲,即以次教之五經(jīng)④,以竹籃坐之木杪⑤,絕其視聽。教者預(yù)為價,終一經(jīng),償錢若干,晝夜苦之。中間此科⑥久廢,政和后稍復(fù),于是亦有偶中者。流俗因言饒州出神童。然兒非其質(zhì),苦之以至死者,蓋多于中也。

(選自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上)

【注釋】

①元豐:宋神宗年號。②俚俗:民間。③粗:大概。④五經(jīng):指儒家推崇的五本經(jīng)典著作。⑤杪(miǎo):樹梢。⑥此科:指專考幼童背誦經(jīng)書的“神童科”。

【譯文】

饒州從元豐末年時,有個叫朱天錫的小孩兒憑借神童得到了一個官位,民間的百姓都很羨慕他。小孩不論怎么樣,大概能念書時,從五、六殲枝歲,就分次教他們讀《五經(jīng)》,把竹籃吊在樹梢上讓他們坐在里面,斷絕他們與外界的交流(讓他們專心讀書)。教書的人預(yù)先就商量好價錢,教完一種經(jīng)書,就給他們一些錢,白天黑夜(讓這些小孩)苦讀。在這期間,神童科被廢除了好長時間,政治和諧后又重新逐漸恢復(fù),因此也有偶然考中的小孩。民間就流傳饒州出神童。然而許多小孩不是讀書的料,苦讀到死的孩子,比起考中的友族孩子要多得多。

【閱讀訓(xùn)練】

1. 解釋句中加點詞語

(1)慕 (2)絕 (3)終 (4)中

2.翻譯

(1)晝夜苦之。

(2)然兒非其質(zhì),苦之以至死者,蓋多于中也。

3.對于文中提到的培養(yǎng)神童的做法,你如何看待?

【參考答案】

1.(1)愛慕、羨慕 (2)斷、切斷、斷絕 (3)終了、完畢、結(jié)束(4)指考中做官

3.文中培養(yǎng)兒童的做法是揠苗助長,扼殺了兒童的天性,實在是危害極大。

33.★★燭鄒亡鳥

【原文】

景公好弋①,使?fàn)T鄒②主鳥而亡之。公怒,召吏殺之。晏子日: “燭鄒有罪三,請數(shù)③之以其罪而殺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數(shù)之公前,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是罪三也。數(shù)燭鄒罪已畢,請殺之。”公曰:“勿殺,寡人聞命矣。”

(選自《晏子春秋·外篇》)

【注釋】

①弋:用帶著繩子的箭射鳥。②燭鄒:齊國大夫。③數(shù):列好改弊舉。

【譯文】

齊景公喜歡射鳥,派燭鄒管養(yǎng)鳥卻讓鳥飛跑了。景公非常生氣,命令官吏要?dú)⒌魻T鄒。晏子說:“燭鄒有三條罪狀,請讓我列舉出他的罪狀之后再殺掉他。”景公說:“可以。”于是把燭鄒叫來在景公面前列舉他的罪過,晏子說:“燭鄒,你替我們的君主掌管養(yǎng)鳥卻讓鳥飛跑了,這是第一條罪狀;讓我們國君因為鳥的緣故殺人,這是第二條罪狀;讓諸侯聽到了這件事,認(rèn)為我們的國君重視鳥卻輕視人才,這是第三條罪狀。我已經(jīng)列舉完了燭鄒的罪狀,請景公殺掉他。”景公說:“不殺了,我已經(jīng)接受你的教育了。”

【閱讀訓(xùn)練】

1. 解釋句中加點詞語

(1)好 (2)主 (3)之 (4)聞

2.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 使?fàn)T鄒主鳥而亡之(死亡) B.于是召而數(shù)之公前(上前)

C.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為了) D.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因為)

3.翻譯

(1)使?fàn)T鄒主鳥而亡之。

(2)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 ,是罪三也。

4.簡述這篇文章的主旨。

【參考答案】

1.(1)愛好、喜歡 (2)掌管 (3)代“燭鄒的罪狀” (4)接受、聽從

2.D

4.揭露了統(tǒng)治者奢侈玩樂,為了一只鳥而要輕易殺人的殘忍,贊揚(yáng)了晏子巧言善諫的睿智。

34.★★東野稷敗馬

【原文】

東野稷以御見莊公,進(jìn)退中繩①,左右旋中規(guī)②。莊公以為文③弗過也,使之鉤百而反。顏闔(hé)遇之,入見曰:“稷之馬將敗。”公密④而不應(yīng)。少焉,果敗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馬力竭矣,而猶求焉,故曰敗。”

(選自《莊子·外篇·達(dá)生》)

【注釋】

①中(zhòng)繩:符合筆直得墨繩。中:符合。②規(guī):圓規(guī)。③文:“父”字之誤,前脫“造”字。造父,周穆王時御手。④密:同“默”,沉默。

【譯文】

東野稷憑駕駛馬車的技術(shù)向莊公自薦,(他駕駛馬車)前進(jìn)、后退時(車輪壓出的痕跡)都符合筆直的墨繩,左右拐彎(的車痕)都符合圓規(guī)劃出來的圓。莊公覺得造父都不會超過他的技藝,就讓他駕車連續(xù)轉(zhuǎn)一百圈再返回原地。顏闔碰見東野稷正在駕駛,就進(jìn)見莊公說道:“東野稷的馬將會翻倒的。”莊公沉默,沒有回答。不久,東野稷果然翻車了。莊公問顏闔說:“您怎么知道他會失敗?”(顏闔)說:“他的馬力氣用盡了,卻還強(qiáng)迫它奔跑,所以說會翻車的。”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1)御 (2)旋 (3)少 (4)竭

2.翻譯:

(1)公密而不應(yīng)。

(2)其馬力竭矣,而猶求焉,故曰敗。

3.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參考答案】

1.(1)駕車(的技藝) (2)轉(zhuǎn)動、轉(zhuǎn)彎 (3)一會兒 (4)用盡

3.任何事物都有一個極限,超過了這個極限必然會失敗。(凡事都有一個度。)

35.★★多言何益

【原文】

子禽問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蝦蟆、蛙黽①,日夜恒鳴,口干舌擗②,然而不聽。今觀晨雞,時夜③而鳴,天下振動。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

(選自《墨子·墨子后語》)

【注釋】

①蛙黽(méng):蛙。黽,蛙的一種。②擗:同“敝”,困,疲勞。③時夜:按時在黑夜結(jié)束的時候。

【譯文】

子禽問老師:“多說話有好處嗎?”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個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沒有人去聽它的。今晨看到那雄雞,在黎明按時啼叫,天下振動,(人們早早起身。)多說話有什么好處呢?只有在切合時機(jī)的情況下說話才有用”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1)言 (2)恒 (3)鳴 (4)益

2.翻譯

唯其言之時也。

3.選文運(yùn)用了_____和___說理方法,告訴我們________的道理。

【參考答案】

1.(1)說話 (2)持久 (3)啼叫 (4)好處

3.舉例 對比 說話應(yīng)切合時機(jī)

36.★★校人欺子產(chǎn)

【原文】

昔者有饋生魚于鄭子產(chǎn)①,子產(chǎn)使校人②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yǔ)③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子產(chǎn)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謂子產(chǎn)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④以非其道。

(選自《孟子·萬章上》)

【注釋】

①子產(chǎn),春秋時期鄭國著名的政治家。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③圉圉(yǔ),魚在水中疲弱而游不太靈活的樣子。 ④罔,欺騙。

【譯文】

從前有人送活魚給鄭國的子產(chǎn),子產(chǎn)命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魚養(yǎng)在池中。可是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魚做熟了,回來說:“剛開始放入池中,那些魚顯得疲弱而游得不太靈活的樣子,過了一會兒就靈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動看不見了。”子產(chǎn)說:“算是找到了應(yīng)該到的地方,找到了應(yīng)該到的地方啊!”

管理池沼的小吏出來就說:“誰說子產(chǎn)有智慧?我已經(jīng)把魚做熟了吃掉,他還說:“找到了應(yīng)該去的地方,找到了應(yīng)該去的地方”

所以對正人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法來欺騙他,但很難用不合情理的事情來欺騙他。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1)饋 (2)使 (3)少 (4)予

2.翻譯:

(1)昔者有饋生魚于鄭子產(chǎn).

(2)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

3.校人是怎樣欺騙子產(chǎn)的?用一句話概括。

4.校人把子產(chǎn)的話“得其所哉”重述了兩遍,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

1.(1)贈送 (2)叫,命 (3)一會兒 (4)我

3.校人明明把魚煮了,卻編了“剛開始放入池中,那些魚顯得疲弱而游得不太靈活的樣子,過了一會兒就靈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動看不見了”的謊話來欺騙子產(chǎn)。

4.把校人因騙過子產(chǎn)而頗為得意的語氣極為逼真地寫了出來。

37.★★陳述古辨盜

【原文】

陳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縣。富民失物,捕得數(shù)人,莫知的為①盜者。述古紿②曰:“某寺有一鐘,至靈,能辨盜。”使人迎置后閣祠之③。引囚立鐘前,諭曰:“不為盜者摸之無聲,為盜者則有聲。”述古自率同職④禱鐘甚肅,祭訖以帷⑤圍之。乃陰使人以墨涂鐘。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驗其手,皆有墨,一囚獨(dú)無墨,乃見真盜——恐鐘有聲,不敢摸者。訊之即服。

(選自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三》)

【注釋】

①的:確實,真正。②紿(dài):欺騙。③后閣:我國古代一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樓房,常作游息、遠(yuǎn)眺、供神佛或藏書藏物等用。祠:供奉。④同職:同事。舊社會指同在一部門作官的人。⑤帷(wéi):布幕。

【譯文】

陳述古密直,曾掌管建州浦城縣。有家富戶丟失了一些財物,(告到官府,)捉住了幾個人,但不知道誰是真正的小偷。陳述古就欺騙他們說:“某寺里有一口鐘,極其靈驗,它能把真正的盜賊辨認(rèn)出來。”于是,陳述古就派人把這口鐘迎到縣府衙門放到后閣供奉著。接著,他把囚犯們引來站在鐘的前面,當(dāng)面告訴他們說:“沒有做小偷的摸這鐘就沒有聲音,做了小偷的一摸就會發(fā)出聲音。”陳述古親自率領(lǐng)同事們向鐘禱告,態(tài)度非常嚴(yán)肅,祭祀完畢后用布幕把鐘圍起來。然后暗中派人用墨汁涂鐘。很長時間之后,帶著那些囚犯一個個地把手伸進(jìn)那布幕里去摸鐘。他們把手從布里伸出時,陳述古就檢驗他們的手,只見他們的手上都有墨跡,獨(dú)有一個人的手上沒有,于是真正的小偷顯露出來了——他是擔(dān)心摸了鐘會發(fā)出聲音,所以不敢摸的人。經(jīng)過審訊,這個人就承認(rèn)了。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1)知 (2)至 (3)盜 (4)陰

2.翻譯:

(1)使人迎置后閣祠之。

(2)乃陰使人以墨涂鐘。

3.陳述古智辯盜者,是因為他抓住了盜者_(dá)_______的心理。

【參考答案】

1.(1)主管 (2)極其 (3)暗中,暗地里 (4)小偷

3.做賊心虛

38.★★更渡一遭①

昔有人得一鱉,欲烹而食之,不忍當(dāng)②殺生之名,乃熾火③使釜水百沸,橫筱④為橋,與鱉約曰:“能渡此則活汝。”鱉知主人以計取之,勉力⑤爬沙⑥,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橋,甚善!更為渡一遭,我欲觀之。”

(選自岳珂《桯史》)

【注釋】

①更渡一遭,更:再,重復(fù)。一遭:一次。②當(dāng):擔(dān)當(dāng),承擔(dān)。③熾火:把爐火燒的很旺的意思。④筱:細(xì)竹子。⑤勉勵爬沙:勉勵:努力,盡力。⑥爬沙:螃蟹行走叫爬沙。

【文言知識】

動詞的使動用法。古漢語的使動用法就是謂語表示主語使賓語怎么樣的一種用法,它有兩個特點:一是謂語是陳述賓語的,二是受陳述的賓語是受主語支配的。文中的“能渡此則活汝”一句的“活”便是典型的使動用法,意為“使…活下去”。

【譯文】

從前有一個人得到一只甲魚,想要煮了吃掉它,但不能容忍擔(dān)當(dāng)殺生的名聲,于是把爐火燒得很旺,讓鍋里的水鼎沸,(在鍋上)橫架一根細(xì)竹子作為橋,與甲魚約定說:“你能夠渡過這橋,我就讓你活下去。”甲魚知道主人用計謀來奪取它,它就努力爬行,只能爬過一次。主人說:“你能渡過橋,太好了!再為(我)渡過一次,我想要觀賞它。”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1)得 (2)食 (3)名

2.翻譯:

(1)乃熾火使釜水百沸,橫筱為橋。

(2)能渡此則活汝。

3.鱉明知主人以計取之,卻還要勉力爬沙,是因為什么?

【參考答案】

1.(1)抓到 (2)吃 (3)名聲

3.它尚未識破主人言而無信、又裝腔作勢的真面目。

39.★★害群之馬

黃帝將見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適遇牧馬童子,問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黃帝曰:“異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為天下。”小童辭。黃帝又問。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奚④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⑤者而已矣。”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

(選自《莊子·徐無鬼》)

【注釋】

①大隗:傳說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涂:同“途”。④奚:何,什么。⑤害馬:本指損傷馬的自然本性。這里指危害馬群的劣馬,也即害群之馬。后凡足以損害同類或團(tuán)體的人都稱為害馬或害群之馬。

【譯文】

黃帝要去具茨山拜見大隗,恰好遇到一個放馬的孩子,黃帝就向他問路說:“你知道具茨山嗎?”小孩兒說:“是的。”黃帝又問:“你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嗎?”小孩兒說:“是的。”黃帝說:“這孩子真與眾不同啊!不只知道具茨山,還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請問如何治理天下呢?”小孩兒拒絕回答。黃帝又問,小孩兒才說道:“治理天下,和牧馬有什么不同呢?也不過是除掉害群之馬罷了。”黃帝(聽了后)拜了兩拜,又叩頭至地行了大禮,口稱“天師”而退去。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1)將 (2)然 (3)徒 (4)去

2.翻譯:

(1)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

(2)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

3.這則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要,打算 (2)是的 (3)只,僅僅 (4)除去,除掉

3.對有損國家、集體、人民利益的團(tuán)體或個人,要及早發(fā)現(xiàn)、及早處理。

40.★★李陵答蘇武書

自從初降①,以至今日,身之窮困,獨(dú)坐愁苦,終日無睹,但見異類,韋韝毳幕②以御風(fēng)雨,膻肉酪漿③以充饑渴,舉目言笑,誰與為歡?胡地玄冰④,邊土慘裂,但聞悲風(fēng)蕭條之聲。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側(cè)耳遠(yuǎn)聽,胡茄⑤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晨坐聽之,不覺淚下。嗟呼子卿⑥!陵獨(dú)何心,能不悲哉?

與子別后,益復(fù)無聊,上念老母,臨年被戮⑦;妻子無辜,并為鯨鯢⑧;身負(fù)國恩,為世所悲。于歸受榮,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禮義之鄉(xiāng),而入無知之俗,違棄君親之恩,長為蠻夷之域,傷已!

(節(jié)選自《古文觀止》)

【注釋】①自從初降:指李陵兵敗后投降匈奴。②韋韝(gōu)毳(cuì)幕:穿著皮制臂套、住著氈帳。③膻(shān)肉酪漿:吃著帶臊(sāo)味的肉、喝著乳漿。④玄冰:因冰層厚而顯黑色。⑤胡茄(jiā):胡笳,即一種樂器。⑥子卿:蘇武,字子卿。⑦戮(lù):殺。⑧鯨鯢(ní):喻為河中的魚一樣的殺害。

【文學(xué)常識】

話說“蘇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中國中西部陜西西安)人,是西漢盡忠守節(jié)的著名人物。父親蘇建,曾經(jīng)幾次跟隨名將衛(wèi)青北擊匈奴,后來做過代郡太守。在漢武帝天漢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他以中郎將之職奉命出使匈奴。由于匈奴的緱王謀劃劫持單于母親閼氏歸順漢朝,而漢朝的副使張勝牽涉在內(nèi),蘇武也受牽連。他在匈奴被扣留19年,最終回到漢朝。

【譯文】

自從投降匈奴,直到今天,身處窮困之中,獨(dú)自坐著憂愁痛苦,一天到晚看不到什么,只見到外族的人。他們穿著皮制臂套、住著氈帳,來抵御風(fēng)雨,吃著帶臊味的肉、喝著乳漿,來充饑解渴。抬眼想說說笑笑,誰能和我共同歡樂?邊地冰層發(fā)黑,土地凍裂得十分厲害,只聽見使人悲哀的北風(fēng)發(fā)出蕭條的聲響。寒秋九月,塞外草枯,夜里睡不著覺,側(cè)耳遠(yuǎn)聽,胡笳相互響著,牧馬悲叫,長吟悲嘯,野獸成群,邊地各種聲音四處響起。早晨坐著聽到這些聲音,不知不覺眼淚都流出來了。唉呀子卿!我李陵難道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心,我能不傷心嗎?

我和你分別以后,更加覺得無聊,想到上有我的母親,到了老年卻被殺;妻子兒女沒有罪過,也都被殺了。我自己辜負(fù)了國家的恩惠,被世上的人所哀憐。你回國得到榮耀,我留在匈奴遭受恥辱,這是命呀,叫人怎么辦啊!我生于奉行禮義的國家,而來到愚味無知的地方,背棄了君王、父母的恩情,長期生活在蠻夷國內(nèi),真叫人傷心啊!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1)降 (2)御 (3)舉 (4)與 (5)妻子 (6)負(fù)

2.翻譯:

(1)陵獨(dú)何心,能不悲哉?

(2)身出禮義之鄉(xiāng),而入無知之俗。

3、從李陵的“____”可看出,蘇武雖受盡折磨,但仍然堅守著節(jié)操沒有投降,體現(xiàn)了他 ______的精神。

【參考答案】

1.(1)投降 (2)防御,抵御 (3)抬起 (4)和 (5)妻子和兒子 (6)辜負(fù)

3.子歸受榮,我留受辱 堅韌不屈、至死不渝

2009第八屆中學(xué)生古詩文閱讀大賽初中閱讀70篇(11~22)2009-06-21 16:2611. ★齊人有好獵者

齊人有好獵者,曠日①持久而不得獸,入則羞對其家室,出則愧對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②于耕作。”獵者曰:“何為?”人不對。獵者自思,得無欲吾致力于耕作有獲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③耕。疾耕則家富,家富則市得良犬,于是獵獸之獲,常過人矣。非獨(dú)獵也,百事也盡然。

(選自《呂氏春秋》有改動)

【注釋】①曠日:荒廢時日。②致力:致:竭盡(精力)、集中(意志);集中力量從事(某項事業(yè))。③疾:急切從事。

【譯文】

齊國有個喜歡打獵的人,荒廢了許多時日,可什么野獸也沒獵到。回到家里,就感到對不起妻子和孩子,走出家門,就感到對不起朋友鄉(xiāng)鄰。他獵不到野獸的原因,是他的獵狗不好。(他)想要買一只好狗,(可是家里又十分貧困,買不起。)有個人對他說:“你應(yīng)該盡力耕田。”這個打獵的人說:“為什么?”那個人沒有回答他。他就自己想到,該不會是想要我努力耕田有了收獲之后就可以買到好狗了吧?于是,他回家后就辛勤耕田。辛勤耕田,家里就富裕起來。家里富裕起來,就(有錢)買到了好狗,于是他每次打獵的收獲,常常超過別人。不僅僅是打獵,許多事情都是這樣。

【閱讀訓(xùn)練】

1. 解釋句中加點詞語

(1)入 (2)家室 (3)宜 (4)疾耕

2.翻譯

(1)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2)得無欲吾致力于耕作有獲而后市良犬乎?

3.讀了這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參考答案】

1.(1)回家 (2)妻子孩子 (3)應(yīng)該 (4)努力耕田

3.人在遇到困難時,不可勉為其難,有時暫時后退是為了更好地前進(jìn)。(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蠻干,當(dāng)失敗時,應(yīng)該注重考慮成功的策略。)

12. ★何梅谷之妻

何梅谷,鄱陽人也。其妻垂老,好事佛,自旦至夕,必口念“觀音菩薩”千遍。何梅谷以儒學(xué)聞于時,止之則弗從,弗止又恐貽笑士人。進(jìn)退狼狽。一日,呼妻至再三,隨夜隨呼勿輟。妻怒曰:“何聒噪若是耶?”梅谷徐答曰:“僅呼半日,汝即我怒,觀音一日被爾呼百遍,安得不汝怒耶?”妻子頓悟,遂止。

(選自明·程文憲《中州野錄》)

【譯文】

何梅谷,是鄱陽人。他的妻子將要老了,喜歡拜佛念經(jīng),從早晨到黃昏,一定要嘴里念“觀音菩薩”上千遍。何梅谷憑著儒學(xué)好而在當(dāng)時出了名,(他想)阻止他的妻子做佛事,可是妻子不聽從,不阻止呢,他又怕給當(dāng)時的讀書人留下笑柄,(這樣使得他)進(jìn)退兩難。一天,他三翻兩次地喊他妻子的名字,一直到晚上也呼喊個不停。妻子生氣地說:“為什么這么吵鬧呢?”梅谷慢慢地回答說:“(我)才喊了你半天,你就對我生氣,觀音菩薩一天被你呼喊上百遍,怎么能對你不生氣呢?”妻子頓時明白了,于是停止做佛事。

【閱讀訓(xùn)練】

1. 解釋:

(1)垂 (2)夕 (3)止之則弗從 (4)貽

2.翻譯:

觀音一日被爾呼百遍,安得不汝怒耶?

3.何梅谷為何“進(jìn)退狼狽”?

【參考答案】

1.(1)將(2)黃昏 (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觀音菩薩”這件事。(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聽,不阻止她呢,又恐怕會讓讀書人見笑。

好悅讀課外文言文閱讀

1. 閱讀三篇課外文言文,并做好讀書筆記

孔子觀于周廟

孔子觀于周廟,有敧器焉。孔子問棚森于守廟者曰:“此謂何器也?”對曰:“此蓋為宥座之器。”孔子曰:“聞宥座器,滿則覆,虛則敧,中則正,有之乎?”對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試之,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敧。孔子喟然而嘆曰:模雹“嗚呼!惡有滿而不覆者哉!” (選自《荀子·宥坐》)

閱讀這個故事之后,我得到了兩點啟示:1. 做人要謙虛謹(jǐn)慎,不要狂妄自大,驕傲自滿。2. 我們要學(xué)習(xí)孔子的實踐精神,不能一味聽信傳言,要親自動手驗證。

謀攻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fù);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殆。(選自《孫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是孫子兵法最光輝的軍事思想,同時他提倡的謀略也是建立在了解敵我雙方力量的基礎(chǔ)上的,因此這個思想始終貫穿于《孫子兵法》之中。

文公伐原

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糧。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軍而去之。諜出曰:“原不過一二日矣!”軍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門,而原請降。(選自《國語》)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以誠信立天下,不講誠信就辦不成事,講誠信就會使想辦的事情水到渠成。

2. 求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三篇(附答案)

(一) 文侯與虞人期獵

文侯與虞人①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②之。魏于是乎始強(qiáng)。

【注釋】 ① 掌管山澤苑囿打獵的官。 ② 罷:通“疲”。

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4分)

①天又雨,公將焉之?

譯:

②雖樂,鏈碼畝豈可不一會期哉!

譯:

2.請簡要說說你從這則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啟示。

(一) 文侯與虞人期獵 答案

1. ①天又下著雨,您準(zhǔn)備到哪里去呢? (句中的“雨”、“公”、“焉”、“之”都能正確翻譯)

②雖然現(xiàn)在很快樂,怎么可以不堅守約定的(打獵)時間呢? (句中的“雖(雖然)”、“豈”、“一(專一、堅守)”、“期”。)

2.做人要誠信 守時 等

(二)齊宣王使人吹竽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1.解釋加點的詞: ①處士請為王吹竽:為 ②宣王說之:之

2.譯下邊句子

①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譯文

②湣王立,好一一聽之。 譯文

3.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這個故事:

(二)齊宣王使人吹竽 答案

1.①、給。 ② 通“悅”,喜歡。2.①齊宣王命令藝人吹奏竽,一定要讓三百人一起吹奏。②齊湣王繼位為王,喜歡一個一個地聽藝人吹竽。3.濫竽充數(shù)。

(三)鄒孟軻母(節(jié)選)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游為墓間之事,踴躍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為賈人⑴炫賣⑵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復(fù)徙舍學(xué)宮之旁。其嬉游乃設(shè)俎豆⑶,揖讓進(jìn)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xué)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⑷。

注:(1)賈人,商人。(2)炫賣,叫賣。(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禮器。(4)漸化,逐漸濡染。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乃去,舍市傍 (2)及孟子長

2.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句子:

復(fù)徙舍學(xué)宮之旁。 譯文:

3. 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則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然后談?wù)勥@個故事給你的啟示。

內(nèi)容:

啟示:

答案

1.①離開 ②等到,至。

2.再一次把家遷到一所學(xué)堂旁邊。

3. ①敘述了孟母三遷的故事。 ②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guān)重要。

3. 課外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

一、楚人學(xué)舟 楚①人有習(xí)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師之是聽。

于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shù)。遂遮謝舟師,椎③鼓徑進(jìn),亟犯④大險,乃四顧膽落,墜槳失柁⑤。

【注釋】①楚:古國名。②折:調(diào)頭。

旋:轉(zhuǎn)彎。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戰(zhàn),前進(jìn)時以擊鼓為號。④亟:突然。

犯:碰到。⑤柁:同“舵”。

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其始折旋疾徐( ) (2)乃四顧膽落( ) 1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

(1)遂以為盡操舟之術(shù)。___________ (2)椎鼓徑進(jìn)…… ____________ 13.本文告訴人們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魯人徙越 讀下列這則文言文,回答14~16題 魯人身善織屨①,妻善織縞②,而欲徙于越。

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fā)。以子之所長,游于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注釋】①屨:麻鞋。

②縞:白絹,周人用縞做帽子。③履:鞋,這里用作動詞,指穿鞋。

④跣:赤腳。 14.解釋句中加點字的含義。

(1)或謂之曰 (2)以子之長 15.翻譯劃線句。 屨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fā)。

16.這篇短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三、農(nóng)夫毆宦 嘗有農(nóng)夫以驢負(fù)柴至城賣,遇宦者(太監(jiān))稱“宮市”取之;才與絹數(shù)尺,又就索“門戶”(指“門戶”稅),仍邀(強(qiáng)要)以驢送至內(nèi)。農(nóng)夫涕泣,以所得絹付之;不肯受,曰:“須汝驢送柴至內(nèi)。”

農(nóng)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與汝,不取直而歸,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毆宦者。

1.解釋文中加點詞: (1)才與絹數(shù)尺 (2)農(nóng)夫涕泣 (3)不取直而歸 (4)遂毆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以”與“仍邀以驢送至內(nèi)”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為學(xué)之難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3.把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賣柴農(nóng)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 四、敝帚自珍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里話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

注釋:①傅毅、班固均為東漢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②[超]班超。

班固之弟,東漢名將。③[自休](冗長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④[自見]即見自,表現(xiàn)自己的長處。⑤[體]體裁⑥[里語]俗語,民間諺語。

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字: (1)自古而然( ) (2)而固小之( ) (3)鮮能備善( ) (4)斯不自見之患也( ) 2.選出與“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中加點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項:( ) A、武仲以能屬文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蓋亦以精力自致者 D、策之不以其道 3.文中分析“文人相輕”的原因是什么? 五、樊重樹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種梓漆,時人嗤之。然積以歲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來求假焉。引種植之不可已出。

諺曰:“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此之謂也。

注解:樊重:人名。梓漆:梓樹和漆樹。

1.解釋句中的加點詞: (1)向之笑者 (2)咸來求假焉 (3)然積以歲月 2.下列句中的“之”與“時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悵恨久之 B、何陋之有 C、親戚畔之 D、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句子。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

4.“此之謂也”說的是什么道理?對你有何啟示? 道理: 啟示: 六、齊人有好獵者 齊人有好獵者,曠日持久而不得獸,入則羞對其家室。出則愧對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獵者曰:“何為?”人不對。

獵者自思,得無欲吾致力于耕作有獲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則家富,家富則市得良犬,于是獵獸之獲,常過人矣。

非獨(dú)獵也,百事也盡然。 1.解釋下列各句中的帶點詞。

(1) 入則羞對其家室 (2) 其所以不得之故 (3) 君宜致力于耕作 (4) 于是退而疾耕 2.和“曠日持久而不得獸”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于是退而疾耕 B、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C、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 D、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 3.將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得無欲吾致力于耕作有獲而后市良犬乎? 4.讀了這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七、張良受書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會。” 五日雞鳴,良往。

父又先在,復(fù)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復(fù)早來!”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dāng)如是。”

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jì)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

遂去。無他言。

不復(fù)見。 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異之,常習(xí)讀誦之。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1)遂去,無他言 (2)與老人期 (3)喜曰:“當(dāng)如是” (4)良因異之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常習(xí)誦讀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4. 課外文言文閱讀練習(xí)

打撈鐵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鐵牛八維之,一牛且數(shù)萬斤。

治平中,水暴漲絕梁,牽牛,沒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quán)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轉(zhuǎn)運(yùn)使張燾以聞,賜之紫衣。 注釋:1浮梁:浮橋。

2維:系,連結(jié)。3治平:北宋英宗趙曙的年號。

4真定:卻今天河北正定。5權(quán)衡:秤錘秤桿。

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1)一牛且數(shù)萬斤。

(2)募能出之者。 (3)徐去其土。

(4)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 2、翻譯:用大木為權(quán)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 3、試說明懷丙和尚是怎樣把鐵牛從河中打撈出來的? 答案 1、且:幾乎,重達(dá)。

募:招募。 徐:慢慢的。

實:裝滿,充實。 2、用大的木材做成秤錘秤桿的形狀鉤住鐵牛,慢慢的去掉船里的土,船浮上來,鐵牛也被拉出來了。

3、懷丙和尚先用兩艘大船裝滿了土,放到鐵牛兩邊,系住鐵牛,然后用一根大木頭做成秤錘秤桿的形狀,保持兩船對鐵牛的拉力平衡,然后慢慢的去掉兩艘船中的土,依靠水的浮力,慢慢把鐵牛拉出來。中考課外文言文專題練習(xí) (一)師曠問學(xué)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xué),恐已暮矣。”

師曠曰:“何不秉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xué),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xué),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釋:1秉燭:點燭。

當(dāng)時的燭,只是火把,還不是后來的蠟燭。2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

1、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①問于師曠: 。

②安敢戲君乎: 。 ③如日出之陽: 。

④臣聞之: 。 2、將下列文言文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譯句: 。 3、晉平公想學(xué)習(xí),卻又“恐已暮矣”,他所說的“暮”指什么?他為什么有這樣的擔(dān)心? 。

4、師曠的回答,說明他將“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為什么要這樣理解? 。 5、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么? 。

(二)顏回好學(xué) 回年二十九,發(fā)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

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xué)?”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注釋:1回:顏回,又稱顏淵。2慟(tòng):哀痛之至。

3門人益親:學(xué)生更加親近。4遷:轉(zhuǎn)移。

5貳:重復(fù)。 1、本文選自《史記》。

《史記》是我國古代著名史學(xué)家和文學(xué)家 用畢生精力寫成的我國第一部 體通史,魯迅稱它為“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發(fā)盡白,蚤死 (2) 今也則亡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門人益親( ) (2)弟子孰為好學(xué)( ) (3)不貳過( ) 4、翻譯下面的句子。

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 。

6、根據(jù)積累,再舉幾個名人好學(xué)的實例。 (三)螳螂捕蛇 張姓者,偶行溪谷,聞崖上有聲甚厲。

尋途登覘,見巨蛇圍如碗,擺撲叢樹中,以尾擊樹,樹枝崩折。反側(cè)傾跌之狀,似有物捉制之。

然審視殊無所見,大疑。漸近臨之,則一螳螂據(jù)頂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視額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釋:1覘(chān):探看。2圍:此處指蛇的身圍。

3殊:極、很,完全。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點的“之”與例句中加點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輟耕之壟上 B、受任于敗軍之際 C、悍吏之來吾鄉(xiāng) D、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1) 以剌刀攫其首 攫: (2) 蛇竟死 竟: 3、翻譯下面句子。

然審視殊無所見。 。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分析錯誤一項是( ) A、螳螂最后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長攻敵之短。 B、蛇被小小的螳螂擊殺的根本原因是以尾擊樹不重戰(zhàn)術(shù)。

C、姓張的是本文的線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見所聞為線索。 D、本文步步設(shè)疑,環(huán)環(huán)相扣,文雖短但情節(jié)卻緊張曲折。

(四)景公令出裘發(fā)粟與饑寒 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cè)陛。

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

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fā)粟以與饑寒者。

注釋: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動詞。

2陛:宮殿的臺階。3聞命:聽到辭命。

聞,聽;命,辭命。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

(1)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 ) (2)立有間(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cè)陛。

( ) 2、翻譯 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

。 3、景公為什么聽了晏子的一番話,“乃令出裘發(fā)粟以與饑寒者”? (五)勉諭兒輩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飲食衣服,若思得之艱難,不敢輕易費(fèi)用。酒肉一餐,可辦粗飯幾日;紗絹一匹,可辦粗衣幾件。

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則子子孫孫常享溫飽矣。 注釋:1費(fèi)用:花費(fèi)錢財。

2紗絹:一種細(xì)薄的絲織品。3饞:這里是饑餓的意思。

1、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1) 可辦粗飯幾日 (2) 何必圖好吃好著 (3) 莫待無時思有時 2、翻譯: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 。

3、由儉入奢。

5. 七年級課外文言文滿分閱讀答案4王充市肆博覽

王充①少孤,鄉(xiāng)里稱孝.后到京師②,受業(yè)太學(xué),師事扶風(fēng)班彪③.好博覽而不守章句④.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⑤,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日久,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后歸鄉(xiāng)里,屏居教授.注釋①王充,字仲任,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縣)人,東漢著名唯物主義學(xué)者.生于東漢光武帝建武三年(27),約卒于東漢和帝永元九年(97?).年青時到都城洛陽求學(xué),拜班彪為師.后來回鄉(xiāng)教書,曾任過功曹、治中等小官,晚年閉門潛心著書,終于完成了不朽之作——《論衡徙焉:遷居到這里.②京師:首都.東漢的首都是洛陽.③班彪:漢代著名學(xué)者,史學(xué)家,班固的父親.《漢書》是他草創(chuàng)的.④章句:逐章逐句的疏通理解.⑤市肆:書鋪.翻譯王充小時候就失去了父親,因孝順在鄉(xiāng)里被稱贊.后來到京師,在太學(xué)求學(xué),扶風(fēng)人班彪(漢代著名史學(xué)家)做了他的老師.王充喜歡廣泛的閱讀書籍而且不摘章守句.由于家里窮,沒有書可讀,他常在洛陽的書鋪上游走,看人家賣的書,看過一次后就能記住并背誦,于是,(不久)就廣泛地通曉了眾多流派的各家學(xué)說.王充后來回到鄉(xiāng)里,隱居從事教學(xué).。

6. 【怎樣才能做好語文課外閱讀

對于文言文,我們首先應(yīng)掌握好課內(nèi)的知識.(比如:“固”的古文中通常有哪些意思)這樣弄清楚了,在課外遇到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從這些意思中選一個最合適的放入原文中,使其通順.多做一些積累,(包括課外的)才可以在考試時運(yùn)用的得心應(yīng)手.PS:平時要背······對于現(xiàn)代文,一定要學(xué)會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明確文章主旨(或中心論點).最好能與作者感同身受,體會清楚文章的情感.說明文或議論文,要總結(jié)方法,按照一定的答題模式套用,在文章中要找清楚答案(答案基本上多少都會在文章中有).。

7. 求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練習(xí)十篇(附答案)

一、畫皆以人重 子嘗謂詩文書畫皆以人重,蘇、黃遺墨流傳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豈不工書,后人糞土視之,一錢不直。

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書,獨(dú)其人之賢者傳遂遠(yuǎn),使顏魯公③書雖不工,后世見者必寶之,非獨(dú)書也。詩文之屬莫不皆然。

注釋:①兼金:價值等于平常金子幾倍的好金子。 ②章、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長書法。

③顏魯公:即顏真卿。封魯國郡公,人稱“顏魯公”。

工書法,自創(chuàng)一體,對后世影響很大,人稱“顏體”。 閱讀訓(xùn)練 l、下列句中加點“然”與其他三句中加點“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若聽茶聲然 B. 詩文之屬莫不皆然 C.雜然相許 D.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①一錢不直:_ ②后世見者必寶之:_ 3、翻譯下面句子。 ①后人糞土視之 譯文: ②古之人率皆能書,獨(dú)其人之賢者傳遂遠(yuǎn) 譯文: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作者認(rèn)為詩歌、文章、書法、繪畫是否受人重視都與人的品格有關(guān)。

B.作者認(rèn)為蘇軾、黃庭堅的書法繪畫作品流傳下來不只是因為他們技藝高。 C.作者認(rèn)為章 、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書法的人。

D.作者認(rèn)為顏真卿的書法其實不好,后世喜歡的原因是顏真卿的品德好。 5.填空。

①“蘇、黃”中的“蘇”指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蘇東坡。他的詞《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千古傳唱,其最后兩句“ ”表達(dá)了作者對親人的懷念和祝愿。

②永叔,即 ,北宋文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參考答案 1、B(這樣),……的樣子; 2、① 值 ②把……當(dāng)寶貝,珍愛、喜愛; 3、①后來(世)的人們都把他們的書法看作糞土 ②古代的人大都會書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 的人(的書法)才能流傳得久遠(yuǎn); 4、D; \ 5、①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②歐陽修 二、以學(xué)自損,不如無學(xué) 夫?qū)W者,所以求益①耳。

見人讀數(shù)十卷書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長者,輕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仇敵,惡之如鴟(chī)梟(xiāo)。

如此以學(xué)自損,不如無學(xué)也。 (選自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注釋:①求益:求得長進(jìn)。

②凌忽:凌,欺侮;忽,輕視。③同列:同輩。

④疾之;怨恨他。 ⑤鴟梟:兩種惡鳥,這是古人的看法。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①所以求益耳 ②人疾之如仇敵 2、指出下列句子屬何種句式。

人疾之如人仇敵,惡之如鴟梟。( )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學(xué)自損,不如無學(xué)也”中“此”指代的內(nèi)容。

4、短文告誡人們的一個道理是 ◆參考答案 1、①用來…… ②痛恨; 2、狀語后置; 3、讀數(shù)十卷書,便自高自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 4、學(xué)習(xí)要永不滿足,做人要謙虛,切忌傲氣。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憤苦讀,或夜昏怠①,輒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給,啖④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

乃至被讒⑤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常自誦曰:“士當(dāng)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 (選自宋·歐陽修《資政殿學(xué)士戶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銘并序》 注釋: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輒:往往,每每。③沃;澆。

這里當(dāng)”洗”講。④啖;吃、⑤讒:說人壞話。

閱讀訓(xùn)練 1、給下面句中加點字注音并釋義。 ①啖粥而讀 音: 義: ②輒以水沃面 音: 義: ③食不給 音: 義: ④乃至被讒受貶 音: 義: 2.“每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確譯句是( )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zé)任。

B.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yīng)盡的責(zé)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應(yīng)盡的任務(wù)。

D、每天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yīng)盡的責(zé)任。 3、將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4、這段文字的層次已在文中劃出,請簡要?dú)w納層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參考答案 1、①dan吃; ②wo洗 ③ji供應(yīng) ④chan說別人壞話; 2、B; 3、①有時夜里疲憊困倦,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 ②妻子的孩子的衣食僅僅自足罷了; 4、①年少家貧而胸有大志 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讒降職 ③刻苦自勵而心憂天下; 5、揭示主題 四、司馬光好學(xué) 司馬溫公①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xí),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dú)下帷②絕編③,迨④能倍⑤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yuǎn),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

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注釋:①司馬溫公:司馬光死后被封以溫國公稱號,故稱司馬溫公。

②下帷:原指漢代董仲舒下帷講學(xué),三年不看窗外這件事。這里借此指讀書專心。

③絕編:原指孔子讀《易經(jīng)》時,反復(fù)翻閱,多次將穿簡冊的牛皮繩子翻斷這件事。這里指讀書刻苦。

④迨:等到。 ⑤倍:同“背”,背誦。

閱讀訓(xùn)練 l.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患記問不苦人 ( ) ②迨能倍誦乃止 ( ) ③迨能倍誦乃止 ( ) ④詠其文 ( ) 2、與“迨能倍誦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子墨子九距之 B.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C.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cè)目 。

8. 【課外文言文閱讀(12分)草書大王張丞相好書而不工

小題1:(1)喜愛(歡);(2)叫、讓;(3)迷惑(迷惑的樣子)(迷惑而無所得);(4)拿,持。

(4分,每題1分)小題1:(1)這是什么字(呢)?(2分);(2)(張)丞相(仔仔細(xì)細(xì)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認(rèn)識。(2分)小題1:文中只有二人——張丞相及侄兒,因侄兒并沒有什么不對。

且該責(zé)備的原因文中已列出,自然易答。答案:該責(zé)怪的人是張丞相。

(2分)原因:①自己書寫不好,還驕傲自滿,不聽勸告,不改正錯誤。②自己字跡潦草,還埋怨侄兒不早點問。

(原因?qū)憿倩颌诙伎傻梅郑?分 小題1:學(xué)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更要培養(yǎng)課內(nèi)向課外遷移的能力,達(dá)到學(xué)以致用,能準(zhǔn)確地理解課外文言文的重點字詞。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

注意對句子中關(guān)鍵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diào)整。小題1:學(xué)生通過感知文本內(nèi)容,繼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題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學(xué)會從原文中找出依據(jù)來進(jìn)行分析。

第6單元文言文對比閱讀理解答案

1. 八年級語文第六單元古文整理

八年級上冊:14、《桃花源記》 一、詞語解釋 緣溪行沿著落英繽紛落花 甚異之詫異豁然開朗開闊的樣子 儼然整齊的樣子阡陌交通交錯相通 黃發(fā)垂髫老人小孩怡然喜悅的樣子 具答之詳盡咸來問訊都 率妻子邑 *** 子兒女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 不復(fù)出焉再無論魏晉更不必說 延至其家邀請?zhí)幪幹局鳂?biāo)記 欣然前往高興的樣子無問津者渡口 二、翻譯 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芳香的野草鮮艷美麗,落花到處都是。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老人小孩都充滿喜悅之情。 4、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帶領(lǐng)妻子兒女及鄉(xiāng)鄰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5、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這個人詳細(xì)的介紹了自已所聽到脊殲的事。

6、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了。”這里的人告訴他說:“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7、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尋找以前做的標(biāo)記,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沒找不到路。

8、后遂無問津者。此后就再也沒有探訪的人了。

9、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狗叫的聲音。 10、男女衣著,悉如外人男女穿戴,完全與桃花源外的人一樣。

1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他們)問起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

三、課文分析本文虛構(gòu)了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世外桃源,借助這個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民風(fēng)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爭,和平安定。

但作者描寫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會,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四、回答下列問題:答案 1、寫出描寫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語句(用原文)1、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寫出描寫挑花源中人們和平勞動、幸福生活的語句(用原文)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并怡然自樂。 3、寫出本文中出現(xiàn)的三個成語3、豁然開朗、世外挑源、怡然自樂、(無人問津) 4、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 4、甚異之 5、文中描寫挑花源人精神狀態(tài)的句子是(用原文)5、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6、描寫桃花源生活環(huán)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7、表現(xiàn) “村人”熱情待客的句子有?便邀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

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現(xiàn)“村人”都來關(guān)心漁人的句子是?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9、“村人”來桃花源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10、“村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原因?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八年級上冊:6、陋室銘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名:出名 靈:成為靈異的水 2、斯是陋室斯:這 3、惟吾德馨德馨:美好的品德 4、無絲竹之亂耳絲竹:這里指奏樂的聲音。亂:使……亂。

5、無案牘之勞形案牘:官府的文書。勞形:使身體勞累。

6、何陋之有?何:什么。 二、譯句 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1、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主人卻有美好的德行。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3、談笑的是淵博的學(xué)者,往來沒有知識淺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4、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問題 1、統(tǒng)領(lǐng)全文的一句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點睛之筆是哪句?穗野游何陋之有。 3、本文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志趣(情懷)?表達(dá)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志趣。

4、表現(xiàn)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語句的是什么?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5、表現(xiàn)主人生活環(huán)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八年級上冊:7、愛蓮說 一、指出加點詞的意義答案 1、可愛者甚蕃蕃:多。 2、濯清漣而不妖。

濯:洗。妖:美麗而不端莊。

3、不蔓不枝。蔓:長枝蔓。

枝:長枝節(jié)。 4、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

褻:親近而不莊重。 5、菊之愛,陶后猜銷鮮有聞。

鮮:少。 6、宜乎眾矣。

宜:應(yīng)當(dāng)。 二、譯句 1、予獨(dú)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1、我唯獨(dú)喜愛蓮從污泥中長出卻沒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

2、蓮,花之君子者也。2、蓮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愛,陶后鮮有聞。3、對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

4、蓮之愛,同予者何人?4、像我一樣喜歡蓮花的還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愛,宜乎眾矣。5、喜愛牡丹的人當(dāng)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問題 1、文中最概括蓮花高貴品質(zhì)的語句是什么?蓮,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予他怎樣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他不愿與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潔風(fēng)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本文通過對“蓮”的美好形象和高潔品質(zhì)的描寫,表達(dá)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tài)的鄙棄和厭惡以及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 八年級上冊:9、大道之行也 一、解釋。

2. 找 人教版 語文 八下 第6單元(文言文) 試題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

(1) 潭中魚可百許頭________________ (2)悄愴幽邃________________

(3)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__ (4)隸而從者_(dá)_______________

(5) 青樹翠蔓________________ (6) 潭中魚可百許頭_________________

(7)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 (8)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

(9) 明滅可見__________________ (10) 乃記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

(11)百廢具興__________________ (12)屬予作文以記之__________________

(13)薄暮冥冥__________________ (14)把酒臨風(fēng)__________________

(15)增其舊制________ (16)百廢具興________

(17)長煙一空__________________ (18) 然則北通巫峽________

(19春和景明______________(20鎮(zhèn)岳陽樓之大觀也_____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 皆若空游無所依。

(2)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3)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4)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6)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7)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8)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

(9)微斯人,吾誰與歸?

(10)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3簡答

(1)“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八個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圍,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2) 作者前后感情截然不同,是否矛盾?

(3) 如何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4)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或異二者之為 “異”各指什么?

3、理解性默寫

1.滕子京政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修岳陽樓的盛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人之述備矣”與________________形成照應(yīng)。

4.時間上寫洞庭湖美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空間上寫洞庭湖美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花鳥草魚落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虛寫景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正反兩方面寫古仁人的內(nèi)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安得廣廈千萬間,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寫

飲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己亥雜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文言文詞語解釋,句子翻譯,還有簡答

25 小石潭記 柳宗元一、詞語解釋1。

水尤清冽 尤:格外。2。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道:道路。見:出現(xiàn)。

3。 為坻,為嶼,為嵁 坻:水中高地。

嶼:小島。 嵁:不平的巖石。

4。 潭中魚可百許頭 可:大約。

5。 佁然不動 佁然:呆呆的樣子。

6。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

居:停留。7。

隸而從者 隸:跟從。 8。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9。

下見小潭 下:在下面。10。

日光下澈 下:往下。11。

皆若空游無所依 空:在空中。12。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斗:像北斗星一樣。蛇:像蛇那樣。

13。 其岸勢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

14。 似與游者相樂 樂:逗樂。

15。 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凄:使-----凄涼。

寒:使-----寒冷。16。

記之而去 去:離開。二、句子翻譯。

1。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竹林,就能 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huán)相互碰撞的聲音, 心里很是高興。 2。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 走便可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

3。 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 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fēng)飄動。 4。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象在空中游動,沒有什 么依靠似的。

陽光直射潭底,把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動5。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順著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樣曲 折,又象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xiàn),都看得清楚。6。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勢象犬牙般交錯參差,無法看到水的源頭。

7。 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著,靜悄悄的沒 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凄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8。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由于這地方過于冷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于是就把 當(dāng)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三、問答題1。 課文按什么順序?qū)懀?游覽順序。

2。 課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點? 幽靜。

3。 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涼。

悲哀深沉。5。

本文通過寫景,把感情寓于景中。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從不同角度描繪小石潭的石、水魚、樹,著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fā)了自己有寂寞處境中的悲涼、凄愴的情感。

5.文中的“對比”和“烘托” 點撥:①為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把“怡然不動”和“俶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tài)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顯出魚的活潑。 ②作者用反襯的手法寫魚在潭中歷歷可數(shù),使人感到像是“空”“無”,尤使水清之狀具有實感。

26、岳陽樓記 范仲淹一、詞語解釋1)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謫:封建官員降職或遠(yuǎn)調(diào)2) 越明年 越:到了3)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乃:于是。 制:規(guī)模。

4)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于:在;其:它的。5) 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我;以:來。

6) 予觀夫巴陵勝狀 夫:那。勝狀:勝景。

7) 銜遠(yuǎn)山,吞長江 銜:銜接。 8) 橫無際涯,朝暉夕陰 涯:邊。

暉:日光。9)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大觀:雄偉景象。

10) 前人之述備矣 述:描述。備:詳盡11)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然則:既然這樣,那么……。

極:盡。12) 遷客騷人 遷客:降職遠(yuǎn)調(diào)的人;騷人:詩人。

13) 霪雨霏霏 霪雨:連綿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14) 連月不開 開:放晴。國:京城。

15) 薄暮冥冥;去國懷鄉(xiāng) 薄:迫近。 去:離開。

16) 春和景明;沙鷗翔集 景:日光。集:棲止。

17) 岸芷汀蘭;此樂何極 芷: 小草;汀:小洲。極:窮盡。

18) 寵辱偕忘 寵:榮耀。偕:一起。

19) 把酒臨風(fēng) 把:持。 20)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21) 或異兩者之為 或:或許。

為:指兩種心情。22) 廟堂:在朝廷上做官。

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23)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24) 微斯人(登斯樓也),吾誰與歸 微:沒有;斯:這。歸:歸依。

25) 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26) 不以物喜 以:因為。

心曠神怡 怡:愉快。 二、句子翻譯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2)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這洞庭湖上。 3)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被降職外調(diào)的官員和不得志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4)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登上這座樓,就會產(chǎn)生被貶離開京城,懷念家鄉(xiāng),擔(dān)心遭到誹謗和諷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盡是蕭條的景象,必將感慨橫生而十分悲傷的了。5)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快,一切榮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風(fēng)吹拂中舉杯痛飲,高興到了極點。 6)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兩者之為,何哉? 我曾經(jīng)探究過古。

4. 八年級下語文文言文復(fù)習(xí)題集(第六單元

2009年八年級下語文文言文復(fù)習(xí)題集 第六單元-第七單元 20、《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 一、朗讀并背誦這篇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鄒忌的妻、妾、客人是怎樣評價鄒忌與徐公之美?鄒忌從中悟出了一個什么道理? 2、鄒忌是怎樣分析“王之蔽”的?從中可以看出鄒忌的諷諫藝術(shù)有什么特點? 二、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1、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

形貌: 2、朝服衣冠,窺鏡. 窺: 3、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地方: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面: 三、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語句的大意。(4分)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譯文: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22、《細(xì)柳營》----司馬遷 一、閱讀課文,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亞夫不愧為“真將軍”。 二課文講的是周亞夫?qū)④娂?xì)柳的故事,為什么還要寫劉禮軍霸上、徐厲軍棘門?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三、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 大: 2、已而之細(xì)柳軍,軍士吏披甲,銳兵刃,彀弓駑,持滿。銳: 3、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

改容: 3、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虜: 四、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 ②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22、《古文二則》---司馬光 一、呂蒙原本是一介武夫,而魯肅是吳國的有名的謀士,但后來魯肅為何愿意跟他“結(jié)友”? 二、據(jù)歷史記載,祖逖率軍北伐,收復(fù)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結(jié)合課文,談?wù)勀男┑胤奖憩F(xiàn)了他作為一代名將的膽識? 三、課文中有些詞句已濃縮為成語,試著把他們寫出來,并造一個句子。 成語: 四、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1、蒙辭以軍中多務(wù)。務(wù): 2、但當(dāng)涉獵,見忘事耳。

涉獵: 3、中夜聞雞鳴,蹴琨覺。覺: 4、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將: 五、本文雖短,但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刻畫了鮮明的人物性格。請各用一兩個短語來概括他們的性格特點。

孫權(quán): 呂蒙: 魯肅: 23、《公輸》-----墨子 一、閱讀課文,說說墨子是怎樣成功地阻止楚國攻打宋國的。 二、墨子見楚王的一段議論雄辯有力,簡要分析一下它是怎樣說服楚王的? 三、翻譯句子。

1、宋何罪之有? 2、互不見我于王? 3、必為有切疾矣。 4、雖然,公輸盤為我造云梯,必取宋。

24、詩詞五首 一、朗讀課文,簡要回答問題。 1、《采薇》和《十五從軍征》寫的都是久經(jīng)征戰(zhàn)的士兵還鄉(xiāng)的感受,他們的表現(xiàn)方法有什么不同? 2、《清平樂·村居》描繪了的田園生活畫面?表述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朝天子·詠喇叭》辛辣地諷刺封建統(tǒng)治者,作者運(yùn)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 二、解釋詞語 . 1、…載…載…: 2、始: 3、漫漫: 4、罷: 第七單元 25、《桃花源記》---陶淵明 一、默讀課文,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武陵人一路上見到的景色忽然桃花源中的景象,還可以試著把你想象的畫面畫出來。

二、后世把“世外桃源”作為理想社會的代名詞,細(xì)讀課文,說說作者心目中的這個理想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三、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交通: 2、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問訊: 3、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絕境: 間隔: 4、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無論: 26、《岳陽樓記》---范仲淹 一、“遷客騷人”登上岳陽樓,因天氣的陰晴變化,“覽物之情”也有所不同。作者又有怎樣的“覽物之情”?它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志向? 二、把課文“嗟夫!……噫!微斯人,吾誰與歸?”翻譯成一段話。

三課文填空。 ②《岳陽樓記》中表達(dá)作者礦達(dá)胸襟的句子是 , 。

表達(dá)作者遠(yuǎn)大的政治抱負(fù)的句子是 , 。 3、課文第三、四自然段具體表現(xiàn)了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請結(jié)合這兩段內(nèi)容,分別以“悲”和“喜”為首字,寫一組不少于五言的對偶句。悲 ,喜 。

4、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達(dá)了對友人滕子京的勸勉,結(jié)尾作者發(fā)出了“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慨嘆。就全文來看,這句話有何言外之意? 答: 5.第四段寫景的順序,從時間上看是: ;從空間上看是: 。

6.文中用“ ”一句描寫微波蕩漾的月光;用“ ”一句描寫無風(fēng)時水中的月影。 7領(lǐng)導(dǎo)干部要實踐“三個代表”,其中重要一點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做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所說的“ , ”。

8.岳陽樓有一名聯(lián):“四面河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范仲淹有一與“憂樂”相應(yīng)的名句是“ , ”。 9.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矛盾嗎?為什么? 10、這篇散文中有些句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了成語,請將這些成語寫在下面。

(至少3個)( 答: 27、《醉翁亭記》---歐陽修 二、作者很擅長描寫景物,是根據(jù)課文填空,并體會作者是怎樣變換角度來描寫。 1、由遠(yuǎn)及近,從 到 。

2、朝暮之景,從 到 。 3、四時之景,從 到 。

4、由外而內(nèi),從 到 。 5、夕照全景,從 到 。

四、解釋加點的字詞。 1翼然: 2、雜然: 3、頹然: ④晦 ⑤傴僂 五、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②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六、理解填空。 ①奠定全文抒情基調(diào)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

5.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練習(xí)卷答案

1、寫出下面詞語的近義詞。

(2分)譏諷( 嘲諷 ) 感慨( 感嘆 )2、“桃花始盛開”是怎樣的景象?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展開想象。(2分)這句話是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

意思是說四月的時候人們生活的地方百花已經(jīng)凋謝的長不多了,但是這山上的寺廟里的桃花才剛剛盛開。2、文中“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中的“一失”指的是沈括覺得白居易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自相矛盾。

。(2分)3、沈括是怎樣發(fā)現(xiàn)自己錯怪了大詩人白居易的呢?請用“—”劃出來。

(2分)4、這個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fā)?(3分)答:勤奮學(xué)習(xí)各種知識,才能寫好文章,不能僅憑自己的主觀想象來做出判斷。 人在判斷一件事情對與錯時,要先自己進(jìn)行考察,不要盲目判斷,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二、閱讀(二)(14分)一字之師晚唐詩人鄭谷,( 不但 )詩寫得好,( 而且 )為人謙遜,所以人們樂于向他請教。

“一字之師”說的就是他與詩僧齊已的故事。某年冬天,齊已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fā),創(chuàng)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里早開的梅花。

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寫好后,他覺得非常滿意。

鄭谷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后,十分贊賞,但他認(rèn)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于是,他經(jīng)過反復(fù)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他對齊已說:花開枝頭,總有時間先后,只是人們不覺察,才誤以為數(shù)枝同時開放。從詩題《早梅》來說,‘?dāng)?shù)枝梅’已不為早,不如改為‘一枝開’。”

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shù)字改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dāng)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

1、為短文加個小標(biāo)題寫在橫線上。(2分)2、在( )里填上恰當(dāng)?shù)年P(guān)聯(lián)詞。

(2分) 3、用“—”畫出鄭谷改字的理由。(2分)4、把“數(shù)枝”改為“一枝”好在哪里呢?結(jié)合你的理解談?wù)勀愕目捶ā?/p>

(3分)一枝”緊扣詩題,更能突出梅之“早”,顯出梅不同尋常。5、你認(rèn)為鄭谷和齊已分別是怎么樣的人呢?(2分)鄭谷:善于思考,為人謙遜,耿直。

齊已:虛心,善于聽取他人意見。6、在修改作文中你有沒有因一兩個字而傷腦筋呢?你認(rèn)為有這樣的必要嗎?(3分)答:有。

有必要。有時修改作文一兩字,能使表達(dá)更加精煉、傳神,也可培養(yǎng)我們的鑒賞能力和理論水平。

只有經(jīng)過認(rèn)真的修改,才能寫出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第三部分:習(xí)作積累與運(yùn)用(35分)一、小練筆。

(5分)走過《輕叩詩歌的大門》這個綜合學(xué)習(xí)活動,請你談?wù)勗诖舜位顒又械氖斋@,還可以談?wù)劥舜位顒拥牟蛔愫透倪M(jìn)的建議。(50字以上)這種全面的學(xué)習(xí)活動。

通過全面學(xué)習(xí),廣泛閱讀詩歌,不僅擴(kuò)大自己的知識面,但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刻的詩歌文化的祖國,欣賞內(nèi)在美和情感的詩,理解詩歌的意義,真正受益的交易。學(xué)習(xí)寫詩,我們也嘗試寫一些孩子般的充滿經(jīng)文的感受時,“詩人”的感覺。

我們的詩,雖然有一個不足的地方,但字里行間都充滿了孩子般的使自己感到驚訝。 “二、筆下生花。

(30分)我們搜集閱讀了許多詩歌,想想他們是怎樣把自己的感受用詩歌表達(dá)出來的,然后讓我們也試著用一首詩來寫寫生活。(望能大膽想象,寫出自己的情感) 大 海 睡 著 了 風(fēng)兒不鬧了, 浪兒不笑了。

深夜里, 大海睡覺了。 她抱著明月, 她背著星星。

那輕輕的潮聲啊, 是它睡熟的鼾聲。

END,本文到此結(jié)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guān)注本站哦!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本文鏈接:http://www.pinswag.com/ask/35737.html

“墨子的草鞋哪里去了閱讀答案 墨子在草叢放二技能” 的相關(guān)文章

春江曲是哪個朝代的(春江曲的意思)

春江曲是哪個朝代的(春江曲的意思)

春江水沉沉,上有雙竹林。竹葉壞水色,郎亦壞人 雜曲歌辭·春江曲【作者】郭元振 【朝代】唐江水春沉沉,上有雙竹林。竹葉壞水色,郎亦壞人心。 晚春春水鴛鴦美詩六首:春江沉沉春水滿,鴛鴦睡美不畏人 晚春春水鴛鴦美詩六首:江南三月春水長,船頭驚起雙鴛鴦 先秦時代即有鴛鴦的文字記錄,詩經(jīng)有”鴛鴦于飛”,這是周...

燭之武退秦師多少字說退秦師(燭之武退秦師在退前加一個字)

燭之武退秦師多少字說退秦師(燭之武退秦師在退前加一個字)

大家好,關(guān)于燭之武退秦師多少字說退秦師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燭之武退秦師在退前加一個字的相關(guān)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及翻譯 《燭之武退秦師》是春秋時期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左丘明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

王安石哪個朝代的(王安石哪個朝代的政治家)

王安石哪個朝代的(王安石哪個朝代的政治家)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guān)于王安石哪個朝代的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王安石哪個朝代的政治家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王安石是哪個朝代的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

辛棄疾活了多少歲(辛棄疾活了幾歲)

辛棄疾活了多少歲(辛棄疾活了幾歲)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辛棄疾活了多少歲,以及辛棄疾活了幾歲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辛棄疾活了多大,寫過什么?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jì)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

莊心研被多少人睡了(莊心研多大了)

莊心研被多少人睡了(莊心研多大了)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guān)于莊心研被多少人睡了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莊心研多大了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莊心妍的個人資料 莊心妍(Ada),中國大陸華語流行女歌手、唱作人,致力音樂旗下藝人,1993年1月31日出生于廣東汕...

背風(fēng)斜矗如何(背斜 向斜)

背風(fēng)斜矗如何(背斜 向斜)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背風(fēng)斜矗如何,以及背斜 向斜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矗怎么讀 矗chù 中文解釋 - 英文翻譯 矗的中文解釋以下結(jié)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部首筆畫部首:目 部外筆畫:19 總筆畫:24五筆86:FH...

邊貢酒多少錢(邊貢酒45度多少錢)

邊貢酒多少錢(邊貢酒45度多少錢)

很多朋友對于邊貢酒多少錢和邊貢酒45度多少錢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賒店貢酒紅色濃香型六瓶裝多少錢一箱 賒店貢酒紅瓶的價位在170元左右!賒店特貢是黃瓶的,價位在220左右。白云邊999陳釀貢酒多少錢? 白邊999陳釀貢酒,這個價錢并不是很貴的,他們...

春風(fēng)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往事指什么)

春風(fēng)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往事指什么)

今天給各位分享春風(fēng)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往事指什么進(jìn)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guān)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是什么意思 這句詞的意思是:這年的時光什么時候才能了結(jié),往事知道有多少!原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

?t多少畫(t幾畫怎么寫)

?t多少畫(t幾畫怎么寫)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t多少畫,以及t幾畫怎么寫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t的筆畫是多少呢? 小寫的t,先寫豎彎鉤,再寫橫,大寫的T,先寫一橫,再寫一斜豎。具體寫法如下圖所示:簡介:T,t 是拉丁字母中的第20個字母。今日的...

雨霖鈴多少字?jǐn)?shù)(雨霖鈴有多少字)

雨霖鈴多少字?jǐn)?shù)(雨霖鈴有多少字)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動炅剽彾嗌僮謹(jǐn)?shù),以及雨霖鈴有多少字對應(yīng)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雨霖鈴多少字 雨霖鈴,上段50個字,下段52個字,全詞共102個字。但是,古人都算作了103個字,不知是何故?有沒有總共二十九個字的詞牌名? 一、沒有總共二十九字的詞牌名二、詞牌名的內(nèi)容字?jǐn)?shù):...

發(fā)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fā)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