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種類有哪些 唐詩種類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唐詩種類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唐詩種類有哪些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唐詩的種類有哪些
問題一:唐詩有哪些分類和種類 唐詩的分類
不同類別的詩歌在表情達意、節奏韻律等方面各有特點,按表達方式,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按格律,可分為古體詩、近體詩;按語言,可分為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按內容,可分為山水田園(山水)詩(寫者橋景詩)、詠物(言志)詩、邊塞(征戰)詩、詠懷詩、詠史(懷古)詩等。
①、山水田園詩:山水田園詩屬于寫景詩的范疇,側重于歌詠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園。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寫田園生活和山水風景,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山,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當然,李白、杜甫、蘇軾等也有大量描寫山水的佳作。
如王維的《山攜嫌亮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通過對山間清幽美景、山村淳樸民風、鄉間勤勞百姓的描述,詩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會境界,表達了對目前隱居生活的滿意之情,充分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
②、詠物詩:詠物詩的特點是托物言志。這類古詩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義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貴、楊花有飄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內蘊。鑒賞詠物詩,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更需要我們在讀解時用心體味。如于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就是在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邊塞詩:盛唐時期的邊塞詩,豪邁奔放、一往無前,代表人物如高適、岑參、王昌齡;而宋代的邊塞詩更多地表現出報國無門的憤懣壓抑以及歸家無望的哀傷,代表人物如范仲淹。邊塞詩歌的特點在于從不同角度展現時代的風貌,鑒賞時應首先把握時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蘊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如岑參的《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狈从呈厡⑼了加H的心曲,事情雖小,情意卻深。
④、詠懷詩:如果說寫景詩是借景來抒情的話,詠懷詩的特點就是即事抒懷。敘事抒懷,通過具體的事件的敘寫來抒寫胸臆,抒寫個人的恨別、懷遠、思鄉、離愁、感時等情懷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發而成詩,即為抒懷。鑒賞這類詩詞,首先要了解作者寫的是什么事,然后體味作者抒發了什么樣的情懷。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的形式和對眼前環境的敘寫--這就是\\\即事\\\,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這就是抒懷,后兩句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是進一步抒懷。
⑤、詠史詩:詩人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詠嘆,一般融進了詩人獨到的見識,以史詠懷,以史誦人......
問題二:古詩的類型有哪些 一、懷古詩
懷古詩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
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感慨個人遭遇,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年過半百,功業無成。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茍且偷生的不滿,抨擊社會現實。
也有的詠史懷古詩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歷史滄桑之感。
詠史懷古詩的鑒賞首先要弄清史實、典故,其次要體會意圖、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標志:
標題中有古跡、古人名,或辯寬在古跡、古人前冠以“詠”,或在古跡、古人后加“懷古”、“詠懷”等。
二、詠物詩
詠物詩的特點: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①以物象為題;②詠(題、贈、贊)+物象
三、寫景詩
南朝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
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這類詩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寫法上常常是白描、襯托。
4.山水田園詩得住題:
①歸隱田園,鐘情山水;②描繪山川美景,熱愛祖國河山;
③厭棄官場黑暗,抒發閑適情調,表達自己決不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
四、戰爭詩
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發展到唐代,由于戰爭頻仍,統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于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
1.形式標志:題目中朵出現“塞”、“征”、“軍”等字眼;也有用樂府舊題的,如《涼州詞》、《少年行》、《關山月》、《從軍行》等;
2.基本主題:
建立功業的渴望;保家衛國的決心;山河淪喪的痛苦;久居邊關的鄉愁;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慘烈;報國無門的怨憤和歸家無望的哀痛。
3.分析重點:鑒賞邊塞詩要結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詩歌創作的具體時間,體味詩人在詩中寫的是什么,抒發的哪一類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邊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戰爭特征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詩和閨怨詩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征人思鄉,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傷春悲秋、日暮思歸),或托物傳情(月、雁、笛、柳),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
鑒賞這類詩要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確定情感類別;抓住意象,構建圖景;抓住關鍵詞語,體味藝術特點。
行旅詩:主要表現行旅之人旅途的艱辛、寂寞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閨怨詩:一是表現婦女對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鼓勵丈夫建功立業的情懷;二是表達對出門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女子的柔情別緒,憂愁傷感;三是表現宮中女子對自由被禁錮、遭人冷落的處境的怨恨,表達對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別詩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
問題三:唐詩的分類 ◎ 唐詩的體裁和類別
唐詩主要可分為律詩、絕句、古詩三大類。律詩、絕句、古詩 又各分為五言、七言。如在格律上區分,可分為古體和近體兩類。古體詩用字不講平仄,句數多寡無定(但須偶數句),押韻可通可轉,不受束縛自由地抒寫。
近體詩(包括絕句、律詩和排律)用字講平仄,句數有一定,講究用韻,講求對仗,有一定的規律。格律的基礎在字調的平仄;字調有平上去入四聲。上去入是仄聲。因格律很嚴,故稱律詩。
◎律詩:是四聯八句,
五言的稱為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言的稱為七言律詩,簡稱『七律』。
一、二句為『首聯』、『頭聯』或『起聯』,三、四句為『頷聯』或『前聯』,
五、六句為『頸聯』或『后聯』,七、八句為『尾聯』、『末聯』或『結聯』。
二、四、六、八句的末字同韻。頷聯、頸聯必須對仗。
◎排律:也稱『長律』。
它是一種超過八句的律詩,每首句數不限。每句用字平仄有一定,雙句末字須押韻。
◎對仗
按照規定,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
絕句的兩聯也是可對可不對。排律的首聯可對可不對,中間各聯都必須對仗,最后一聯不對,以便結束。
對仗的特點,是1.字數要相同。2.句法要相同(詞性要相對)。3.平仄要相反。
◎押韻:
1.開始的第一句與第二句可以連接用韻,其余都只限隔句用韻,亦即偶數句用韻。
2.律詩、排律限平聲韻,絕句以平聲韻為主,五言絕句則有采仄聲韻者。
3.一韻到底,不可換韻。
4.不可以有重復的韻腳。
5.絕句二、四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絕句亦有少數押仄聲韻的例子。
6.律詩中間四句必須兩兩成對,第一句起韻,二、四、六、八句 韻(首句不起韻,次句起韻的就算變格)。排律亦同,只有首尾兩聯可以不對,其余則排排對偶。
7.詩的平起、仄起以第一句第二個字為準。
◎唐詩的分期:唐代 (618 -- 907) 的詩主要可為四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初唐 (618 -- 712):
初唐是唐詩的醞釀形成時期,主要的詩人有初唐四杰(王勃、駱賓王、盧照鄰、楊炯)、沉縉?、宋謫?、 陳子昂。
2.盛唐 (712 -- 675):
盛唐時期是唐詩的黃金時代。當時優秀詩人如群星麗天,還出現兩位光耀千古的偉大詩人――李白和杜甫。除李、杜外,高適、岑參、王維、孟浩然也是杰出詩人。
3.中唐 (766 -- 835):
中唐的詩歌,不過是盛唐的延續。主要的詩人有韋應物、柳宗元、韓愈、孟郊、元稹、白居易。
4.晚唐 (836 -- 906):
晚唐時期是唐詩從盛轉入衰微的時代,多數的詩人以摹仿前人為能事,氣度不足,藝術成就不高。主要詩人有杜牧、李商隱、溫庭筠。
◎詩(詞)有所謂「詩眼」,《中國文學史初稿》說:「詩眼的所在,即在詩句中以一字為工巧的,如『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中的垂和涌字,便是詩眼。」凡是「詩眼」,用字都很高妙,它能使整句詩顯得氣勢非凡,韻味無窮。杜詩中這種情形的用字很多,如「身輕一鳥過」,這是句描寫一位驍將鞭馬向陣前飛馳而去的情形,「過」字不但用得輕快,而且表現出一種神氣活現的氣概。
◎重陽節的起源
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又名暮節、登高節、老人節、重九、茱萸、菊花節。它的命名由來是這樣的:古人將數字也分陰陽,而九為陽數。九月九日,月日并陽,所以稱為「重陽」。
◎ 重陽節的傳說
很久以前,汝南縣有個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著幾片地,安分守己的過日子。誰知......
問題四:詩的分類有哪些? 詩的分類有古代詩和現代詩兩大類
其中古代詩包括詩、詞、曲三種形供。
而現代詩基本分為:
現實主義 唯美主義 象征主義 新浪漫主義 意象主義
未來主義 表現主義 超現實主義 后現代主義 具體主義這十大流派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O(∩_∩)O~
唐詩的分類
◎
唐詩的體裁和類別
唐詩主要可分為律詩、絕句、古詩三大類。律詩、絕句、古詩
又各分為五言、七言。如在格律上區分,可分為古體和近體兩類。古體詩用字不講平仄,句數多寡無定(但須偶數句),押韻可通可轉,不受束縛自由地抒寫。
近體詩(包括絕句、律詩和排律)用字講平仄,句數有一定,講究用韻,講求對仗,有一定的規律。格律的基礎在字調的平仄;字調有平上去入四聲。上去入是仄聲。因格律很嚴,故稱律詩。
◎律詩:是四聯八句,
五言的稱為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言的稱為七言律詩,簡稱『七律』。
一、二句為『首聯』、『頭聯』或『起聯』,三、四句為『頷聯』或『前聯』,
五、六句為『頸聯』或『后聯』,七、八句為『尾聯』、『末聯』或『結聯』。
二、四、六、八句的末字同韻。頷聯、頸聯必須對仗。
◎排律:也稱『長律』。
它是一種超過八句的律詩,每首句數不限。每句用字平仄有一定,雙句末字須押韻。
◎對仗
按照規定,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
絕句的兩聯也是可對可不對。排律的首聯可對可不對,中間各聯都必須對仗,最后一聯不對,以便結束。
對仗的特點,是1.字數要相同。2.句法要相同(詞性要相對)。3.平仄要相反。
◎押韻:
1.開始的第一句與第二句可以連接用韻,其余都只限隔句用韻,亦即偶數句用韻。
2.律詩、排律限平聲韻,絕句以平聲韻為主,五言絕句則有采仄聲韻者。
3.一韻到底,不可換韻。
4.不可以有重復的韻腳。
5.絕句二、四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絕句亦有少數押仄聲韻的例子。
6.律詩中間四句必須兩兩成對,第一句起韻,二、四、六、八句
韻(首句不起韻,次句起韻的就算變格)。排律亦同,只有首尾兩聯可以不對,其余則排排對偶。
7.詩的平起、仄起以第一句第二個字為準。
◎唐詩的分期:唐代
(618
--
907)
的詩主要可為四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初唐
(618
--
712):
初唐是唐詩的醞釀形成時期,主要的詩人有初唐四杰(王勃、駱賓王、盧照鄰、楊炯)、沉佺期、宋之問、
陳子昂。
2.盛唐
(712
--
675):
盛唐時期是唐詩的黃金時做源代。當時優秀詩人如群星麗天,還出現兩位光耀千古的偉大詩人——李白和杜甫。除李、杜外,高適、岑參、純世態王維、孟浩然也是杰出詩人。
3.中唐
(766
--
835):
中唐的詩歌,不過是盛唐的延續。主要的詩人有韋應物、柳宗元、韓愈、孟郊、元稹、白居易。
4.晚唐
(836
--
906):
晚唐時期是唐詩從盛轉入衰微的時代,多數的詩人以摹仿前人為能事,氣度不足,藝術成就不高。主要詩人有杜牧、李商隱、溫庭筠。
◎詩返羨(詞)有所謂「詩眼」,《中國文學史初稿》說:「詩眼的所在,即在詩句中以一字為工巧的,如『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中的垂和涌字,便是詩眼。」凡是「詩眼」,用字都很高妙,它能使整句詩顯得氣勢非凡,韻味無窮。杜詩中這種情形的用字很多,如「身輕一鳥過」,這是句描寫一位驍將鞭馬向陣前飛馳而去的情形,「過」字不但用得輕快,而且表現出一種神氣活現的氣概。
唐詩分為那幾種 ?
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詩、田園
詩、懷古詩、思鄉詩、愛國詩、詠物詩....
古詩分類-古體詩-樂府-律詩-絕句
《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把詩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樂府一類;古詩、律詩、絕句又各分為五言、七言。這是一種分法。沈德潛所編的《唐詩別裁》的分類稍有不同:他不把樂府獨立起來,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長律一類。宋郭知達所編的杜甫詩集就只簡單地分為古詩和近體詩兩類。從格律上看,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字數上看,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唐代以后,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只分為五言、七言兩類。
古體和近體
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在唐人看來,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謂依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唐初開始形成的、在字數、聲韻、對仗方面都有嚴格規定的一種格律詩,就是我們所說的近體詩。近體詩是同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詩人仍有寫古體詩的。 我們可以說。凡不受近體格律的束縛的,都是古體詩。 古體詩分為四言古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 近體詩分為絕句、律詩。
樂府詩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的官署名稱,后來成為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采集和創作的樂歌,簡稱樂府。魏晉和唐 代以及其后詩人擬樂府寫的詩歌雖含并不入樂,也稱樂府或擬樂府。例如《敕勒歌》《木蘭拍襲詩》《孔雀東南飛》《夢游天姥吟留別》都是樂府詩。樂府產生於漢代,本來是配音樂的,所以稱為“樂府”或“樂府詩”。這種樂府詩稱為“曲”、“辭”、“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擬這種詩體而寫成的古體詩,也叫“樂府”,但是已經不再配音樂了。由於隋唐時代逐漸形成了新音樂,后來又產生了配新音樂的歌詞,叫做“詞”。詞大概產生於盛唐。在樂府衰微之后,詞產生之前的一個過渡時期,配新樂曲的歌辭即采用近體詩。像王維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調》,都是近體詩的形式。
近體詩
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 律詩和絕句的區別主要在于句數上。絕句共有四句,律詩共有八句。
律詩共有八談賀跡句,一、二兩句為首聯,三、四兩句為頷聯,五、六兩句為頸聯、七、八兩句為尾聯。
絕句又叫"截句"。絕句可對仗,也可不對仗,但是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則必須對仗,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詩稱為排律。
唐詩的風格有哪幾種?
唐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中國詩歌壇上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唐詩究竟有哪幾種類型呢?能回答出來的族猜卻很少。我們總結以下幾種:
一、山水詩,主要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自然美。
唐代以王維為代表的山水詩派,在中國詩歌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山水詩派的創作及其藝術精神,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中國詩歌的特質。
二、詠物詩,看似表面上是寫物,實際上往往寄托詩人的情懷與思想。
賀知章,李商隱,等等。
三模改、田園詩,主要是寫田園風光或勞動場景、農家的生活。
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
四、懷古詩,一般不僅敘古事而融入詩人的感受與評論,有時則是借古諷今,曲折旦穗判的反映出詩人自己對現實的關注。
杜甫,劉禹錫為代表人物
五、送別詩,一般表面詩人或友人離情別緒或是留戀或安慰、囑咐、惆悵、期望、傷懷的心境等等。
李白,王昌齡,王勃等等。
六、行旅詩,主要是表現行旅生涯詩人的旅程寂寞,艱辛以及對故鄉與親人的思念之情。
韋應物使其代表人物
七、邊塞詩,一般是表現思婦征人的憂怨與擔心,熏染邊塞苦寒的邊境,壯寫士兵的艱辛生活與保家衛國的高度熱情與英雄的氣概,抒發了詩人的同情之感,另有表現邊塞生活的孤苦孤寂,反映出當時社會的弊端等等。這些分類主要是按照詩的取材范圍來分的,當然唐詩的分類還有其他的,重要是這幾種。
盛唐是邊塞詩創作的鼎盛時期,涌現了著名的邊塞詩派,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王維,高之《燕歌行》、岑參《白雪歌》、 《走馬川行》等七言 長篇歌行代表了盛唐邊塞詩的美學風格,即:雄渾、磅礴、豪放、浪漫、悲壯、瑰麗。除此之外,盛唐大詩人李白、杜甫都寫過邊塞詩,這些邊塞詩成為他們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關山月》、《塞下曲》六首、《戰城南》、《北風行》……,杜甫的《兵車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詩人也有邊塞詩的名篇傳世,如王昌齡有《出塞》、《從軍行》,王之渙有《出塞》,王翰有《涼州詞》。盛唐詩成為邊塞詩創作的頂點。此后中晚唐并沒有出現邊塞詩的大家,但題材有所擴展。
關于唐詩種類有哪些和唐詩種類有哪些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