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山在哪里 戴天山訪道士不遇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戴天山在哪里,以及戴天山訪道士不遇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的全詩意思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據研究李白的專家們考定,寫于唐代開元初年,當時詩人還不到二十歲。這首詩,在按年代順序編輯的李白詩集中,常被放在第一篇,似乎是詩人留傳下來的最早的一首。在這首五律中,詩人通過描述訪友未遇的一天中的所見所聞所纖陵感,抒發了對祖國山水的熱愛和對友人的真摯感情。
題目"訪戴天山道士不遇"中的"戴天山",因山勢高峻直插云天而得名,位于今天四川省江油縣,是李白青少年時生活的地方;"不遇",就是沒有見到的意思。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打開詩章,我們立即被那優美的音響和絢麗的色彩吸引住了,一下子就被帶進了詩的意境之中。這是一幅山鄉早行圖。原來,青年詩人李白很早就啟程趕路了,這時,大地還在黎明的晨曦中酣睡,四無人語,一片寂靜,只有潺潺流淌的溪水在不停地歌唱和偶爾從遠處傳來的幾聲汪汪的犬吠;在依稀可辨的山路上,詩人邁著輕捷的步子,走著,走著,不覺天已漸漸大亮了,只見路邊桃花那紅撲撲的臉上,掛著一顆顆明凈清亮的露珠,在燦爛的朝陽映照下,顯得格外鮮嫩濃艷,逗人喜愛。一個多么美妙的山鄉之晨啊--清新恬靜,生機盎然!
這里,"犬吠水聲中"是寫天亮之前的耳中所聞。這時,除了朦朧的路影而外,什么也看不見,所以,對環境的感受只能依靠聽覺了。
"桃花帶露濃"是寫天亮之后的目中所見。這時,人們對周圍環境的感受當然是以視覺為先。詩人左右一瞧,原來,一路走來,有桃花夾道相送。這里,詩人在明寫悅目賞心的視覺所見的同時,應該說,還暗寫了馨入肺腑的嗅覺所聞;因為既然路旁桃花盛開,想必沿途一定芳香撲鼻、花氣襲人了。
這一聯不僅交代了詩人出發的時間是能見度極低的黎明辰光,訪友的季節是桃花開放的陽春三月;而且初步地透露了詩人與道士之間友情的深厚,自然地表明了此刻趲程趕路心情的愉快。如此早行,固然可能與路程較遠有關,但更主要的恐怕還是訪友情切的原因吧。
詩人懷著高興而急切的心情,時而奮力攀登、翻山越嶺,時而腳底生風、大步流星。然而當他走進山里、快到道士住處的時候,面前卻呈現了出乎意料的景象:"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遠遠望去,林莽深處,麋鹿時時出現,歡蹦亂跳,追逐嬉戲;來到道士宅前溪邊,雖然日影水中倒映,時間已經中午,可是既不見道士出來迎接,也聽不到道士慣常的鐘聲。
這兩句就其相互關系看,屬因果句。"時見鹿"是果,"不聞鐘"是因;正因為"不聞鐘",所以才"時見鹿"。詩人先用視覺交代結果,后以聽覺追述原因,把這兩句先后倒置,不僅是為了照顧韻律,而且也是為了符合人們白天察知環境一般都是目在耳前的規律。
雖然這兩句所寫的景物不同--一句是說樹林深處時有麋鹿出現,一句是說中午時分不聞鐘聲傳來--但是都表達了同樣的意思,暗示道士不在家,盡管"樹深時見鹿"尚屬猜測,"溪午不聞鐘"已經坐實。我們知道,鹿是膽小怕人的動物,因此遠處"時見鹿",就意味著周圍不見人了。這就讓人不能不產生道士可能不在家的疑慮了,然而這畢竟是估計。詩人心里嘀咕著繼續前行,隨著道士住處的越來越近,疑慮終于被證實了。他來到門前院外,側耳細聽,毫無動靜,悄然無聲--道士確實外出了。
需要指出的是,"樹深時見漏檔鹿"一句,除了暗示道士可能不在家而外,還從側面寫出了道士為人的高雅--因為,傳說鹿是仙人的坐騎,漢樂府《長歌行》中就有"仙人騎白鹿"的句子,詩人后來的游仙詩中也有這種說法;所以,鹿經常出沒的地方,自然就不是一般俗人居住的場所了--從而反映了詩人對道友的敬重。
看來,這一趟白跑了!不過,可能道士只是暫時外出,不久就回,也未可知。因此,何不一旁等待片刻,且作休息。單人獨處舍外,酷愛自然的詩人,這時似乎忘卻了急欲見友的心情,興味濃烈地察看起道士住處的環境來了:"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只見宅前院后,野竹遍生,蔥蘢茂密,蓬勃上長,竟沖破了繚繞山腰的青色的云氣;遠處,山色蒼碧,一縷清泉像白練似地從峰頂倒掛下來--這是一個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p>
這里,詩人寫"野竹"竟能"分青靄",不是說竹子長得其高無比,而是說它生長的地方很高;由此可見道士居處地勢的聳拔,因而視野開闊,連遠處飛瀉而下的山泉也歷歷在目。茂密修長的野竹與云霧相接,本來是一幅靜景;然而"野竹毀搜戚分青靄",由于詩人用了這一個"分"字,就有了動的意味了,它使人聯想到山風徐來,移動的云霧不斷地從野竹梢頭飄過的情景。青翠的山峰之上,一線泉水,凌空飛注,本來是一幅動景;然而"飛泉掛碧峰",由于詩人用了這一個"掛"字,就又由動化靜了,它使人想見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的垂直落下的情狀。道士選擇這樣的地方居住,自然說明他很喜歡這里的景色;詩人這樣譜寫入詩,也正說明他很欣賞這里的風光:兩人情趣如此相投,可見他們審美觀的一致。
這里有一個問題:詩人拜訪道士,就這首詩來看,已經不是初次登門;既然以前來過,為什么對道士住宅周圍的景色還像初來乍到一樣覺得新鮮有趣而大書特書呢?這是因為,以前來訪,有主人熱情迎接,隨時陪伴左右,坐而論道,暢敘情懷,可能沒有對環境風光細致地觀看,只有一個粗略的印象;這次不巧撞鎖,踟躇門外,細加體察,才仿佛有了新的發現,好像對朋友又有了新的了解。因此,記述這次訪問,這一點又怎能不寫入詩篇呢?
盡管這里的優美景色使詩人忘情和陶醉,然而欣賞風光畢竟不是此行的目的,所以,當他一想到友人不在,久候未歸,心情便又黯然了:"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山野地方,人跡稀少,向誰去打聽道士的去向呢?詩人萬般無奈,悵然若失,只能倚松長嘆,心中的愁苦是不難想象的。
專程訪友,不期未遇,誰人不愁?然而,這里又有一個問題:這個"不遇"之愁,為什么詩人沒有寫在來到之初,而要寫在飽覽了環境美景之后呢?這是因為:第一,初到伊始,發現訪友撲空固然也不免掃興,但這還不是當時最主要的精神活動,那時最主要的精神活動是感到驚詫和覺得意外;而且,在詩人的心目中,當時還存在道士可能馬上回來的一線希望。第二,如果說詩人訪友是為了向對方訴說衷腸,與對方交流思想,那么,通過觀察環境有了新的發現,對朋友更加了解了,就一定有更多的話急欲一吐了,而這時道友偏偏遲遲不歸,這怎能不叫人愈加焦急煩惱呢?第三,詩人剛剛來的時候,已經中午時分,后來又觀賞了一番風光,自然就是下午了;從黎明到現在,已經好幾個時辰了,加之又走了大半天山路,身體疲勞,饑腸轆轆,此時愁情當然就非初到之時可比了。第四,由于"無人知所去",既不知道士前往何處,更不知他何時歸來,那么,詩人是應該繼續倚松等待,還是即早返回、改日再訪,就更是舉棋難定了;而這,又怎能不讓人犯愁呢?可見,最后把"愁"點出,不單單是尾聯破題、卒章顯志的結構所要求的;更主要的,這是詩人感情發展的必然結果,因而筆飽墨濃,酣暢淋漓,極其自然。
"愁倚兩三松",這一句除了其中的"兩三松"對道士的住處環境又順便補寫了一筆而外,再一次以象征的手法暗寫道士品格的堅毅,更主要的,使詩人訪友不遇之愁形象化了,讓我們從他一會兒憑著這一棵樹翹首尋望,一會兒又靠著另一棵樹唉聲埋怨的焦躁不安和急切難耐的形狀中,想見其內心活動的劇烈和胸中愁情的濃重。如果說,詩人單用"愁"來描寫自己的心情還嫌概括而抽象的話,那么用"愁倚兩三松"來描寫就顯得生動而具體了。因為前者只能讓人在心里體會,后者還可讓人于目中看見。
到這里,主題已經揭示無遺,詩篇也就自然結束。
人們常說:"文如看山不喜平。"詩也一樣。這首五律,雖然只有短短八句四十個字,卻寫得時起時伏,饒有情趣。"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歡愉之情,又風吹云散;"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不覺又意外地得到了慰藉;"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終于又陷入無限惆悵之中。詩情的發展,既出乎讀者意料之外,但又在詩歌情理之中。滿懷熱望進山訪友,誰知道士外出不在;轉而一想,詩題明明寫著"不遇",相左本是意料中事。既然不遇,接下來就該寫如何失望和掃興了,可是詩人又興味盎然地欣賞起環境美景來了;然而如上所析,確又不無道理。正當讀者十分愜意地流連風光的時候,不料"愁"字又猝然亮出……詩人運用的是欲抑先揚的手法,為了襯托訪友不遇情緒的惆悵,首先盡情渲染出發訪友興致的高昂;正因為有早行歡暢情緒的遙相對照,所以格外顯出候友不歸的感情沮喪。然而由揚而抑,感情又不是直線下降,這中間不僅有轉折和過渡,而且還有暫時的回升。因此,詩篇波瀾曲折,十分引人入勝。
江油旅游景點哪里好玩
我給你推薦:四川李白故里江油市
今年十一黃金周 李白故里成亮點
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的李白故里江油市,作為去往“人間天堂”九寨黃龍的必經之地,每年接待數百萬的國內國際游客。今年十一黃金周,來自成都,重慶的自駕車游客,將會再次讓李白文化旅游發揚光大!同時,前賣茄培年舉行的“2006李白國際文化節,旅游發展大會”大大提高了江油市的知名度,吸引了國內外眾多游客。而今年江油市的各大景區在傳統活動的基礎上,還將適時增加家庭比賽、家庭組合漂流等項目,部分景區還在晚上的鍋莊篝火晚會上,加入了家庭趣味賽納世等節目。
玩點一:李白故里風景名勝區(國家AA級風景區)(正在創建國家4A級風景區)
李白故里位于江油市區南15公里青蓮場(舊彰明縣治)。是唐代詩人李白的故鄉。包括青蓮場李白故里、太白碑林、市區李白紀念館、太白公園、海燈武館及太白洞等景點。是以唐代大詩人、“詩仙”李白的故居為主的人文景觀長廊。
玩點二: 竇團山(國家AAAA級風景區,國家地質公園)
位于江油市武都,是以奇、險、幽聞名遐邇。李白少年時登此山,留下“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的千古佳句。竇團山有三奇:一奇是飛天藏,規模宏大,工藝精巧,歷史悠久,為國內同類文物之首,云巖寺也因此獲全國重點文物殊榮;二奇是橫馳兩峰間鐵索橋,歷時近三百年,且爍爍有光,被列為巴蜀之謎;三奇是生長在懸崖上的白發松,汲天地之靈氣,歷時五百余年仍生機盎然。竇團山之險為三座山峰均似刀砍斧削,雄峙山頂,直插蘭天白云之中,被譽為全國最大的礫崖叢。三峰只有一峰可拾級而上,其余兩峰均以鐵索為徑。鐵索上常有兩位身懷絕技者為游人表演,其驚險令人驚呼失色。竇團山之幽在后山可領略神韻,當你步入叢林中,幽深的小徑,使心境也頓時清悠起來。現在竇圌山風景區新開辟了高山滑翔運動、彩彈射擊對抗游戲、巖壁上的芭蕾——攀巖、滑草、悠玻球、高爾夫練球場,網球場等,眾多參與性項目的建成,已使竇圌山建中唯成一個集運動休閑、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綜合型景區。
玩點三:江油白龍宮
白龍宮位于綿陽江油市市區(李白故里)以西十六公里的周邊山區中,是新開發的集溶洞、漂流和山中湖泊于一體的大自然...經過幾年的不斷開發,二00一年五月起,正式推出十六公里的大眾化漂流旅游項目。參加此漂流,有驚無險,其樂無窮.
玩點四:佛爺洞(國家AAA級風景區)
佛爺洞位于李白故里-四川省江油市城西北十四公里處, 是神迷的川西北最大的喀斯特溶洞。此處上接匡山(又名戴天山); 下連李白讀書臺;東臨觀霧、團嶺;西依瑩華、乾元。 它是通往九寨溝風景區的必經之地。洞周山環水繞,古木繆翠,風光奇絕。 民國二十三年,人們在通天暗河內發現了一尊三米多高的石刻如來佛像, 故此洞名曰:佛爺洞。 整個旅游區域以佛爺洞為主,其余的七仙洞、牛角洞、西方境等正逐步開發。 佛爺洞由三廳、兩廊、一河構成,全長三千余米,洞內景點六十多個。
還有太白碑林、老君山(夏天去老君山挺不錯的,里面很涼快)、觀霧山(這個要冬天去才有看頭)
品味江油特色小吃:
馬路灣肥腸館,馬路灣趙干鍋,森林雨特色火鍋店,九嶺的太安魚,世外天特色川菜館 ,山珍寶店!
希望以上建議有助于解決親的問題,謝謝。
戴天山在哪里
戴天山在四川昌隆縣北五十里轎此。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是唐代大詩人行差李白早年在戴天山讀書時所作的五律。此詩主要寫作者上戴檔團皮天山的所聞所見,描繪了一幅色彩鮮明的訪問道士不遇圖,通篇著意于寫景,真實自然,生動形象地再現了道士好明世外桃源的優美生活境界。
全詩風格清麗,充滿著年輕人的朝氣與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此詩是李白二十歲以前的作品。根據清代黃錫珪《李太白年譜》,李白在十八、九歲時,曾隱居在大匡山(即詩題中的戴天山)大明寺中讀書,這首詩蓋是時所作。
戴天山又稱什么?
匡山(又名戴天山);下連李白讀書臺;東臨觀霧、團嶺;西依瑩華、乾元,它是通往九寨風景區的必經之地。洞四周山環水繞,古木蒼翠,風光奇絕。民國二十三年,人們在通天清河邊發現了一蹲三米多高的石刻如來佛像,故此洞名曰佛爺洞。
整個旅游區域以佛爺洞為主,其余的七仙洞、牛角洞、西方境等正逐步開發。佛爺洞由三廳、兩廊、一河構成,全長三千余米,或禪洞內景點六十多個。
戴天山在哪里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戴天山訪道士不遇、戴天山在哪里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