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王羲之磨墨的古詩有哪些 王羲之墨跡三種譯文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關(guān)于王羲之磨墨的古詩有哪些,以及王羲之墨跡三種譯文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贊美“王羲之書法”的詩句有哪些?
1、《詠史下·王羲之》
年代:?宋?作者:?陳普
不緣廓廟盡談空,安得狐貍嘯晉宮。王氏可人惟逸少,更容謝萬作三公。
2、《鵲橋仙·乘鸞著色》
年代:?宋?作者:?劉辰翁
乘鸞著色,疾蠅誤拂。不及羲之醉墨。偶然入手送東陽,便看取、薰時清適。?清風去暑,閑題當日。宰相紗籠誰識。封丘門外定何人,這一點、瞞他不得。
3、《題夏博士晉王羲之右軍像》
年代:?明?作者:?劉炳
上東門外胡雛嘯,萬里塵飛洛陽道。潛龍東渡晉中興,群馬南浮國重造。石城巃嵸昔所都,庶事草草嗟良圖。衣冠簡傲禮樂廢,朝廷放曠君臣疏。大令平生最超卓,早年門第居臺閣。內(nèi)史新除典要樞,右軍任重參帷幄。擅場翰墨出神奇,蔡衛(wèi)鐘張早得之。晝長燕寢森兵衛(wèi),日暖鵝群戲墨池。來禽青李囊盛寄,裹鲊《黃庭》醉后題。春風三月山陰曲,群彥流觴映修竹。一時簪冕屬高風,百年文藻懷芳?屬。流落斯文慨古今,后代宸聰復(fù)購尋。小字昭陵傳玉枕,數(shù)行定武抵千金。忽見畫圖雙眼失,采采豐神驚玉立。羽扇蕭疏晚日晴,烏紗仿佛秋塵襲。繁華如夢轉(zhuǎn)頭非,典午山河幾落暉。唯有鳳凰臺上月,春風依舊紫簫吹。
4、《送丘子正以能書入都并呈徐容齋閻靖軒盧道集》
年代:?宋?作者:?方回
君不見古來五關(guān)虎豹守,入仕艱難無不有。興能一札秋槐黃,芒鞋布裙天下走。攀援龍鱗萬萬手,咳唾驪珠萬萬口。蓬萊無路弱水隔,七上十上空白首。邂逅登名豈不偶,選坑沉淪十八九。光范三書徒爾忙,子公一紙焉所取。書生身體縱著翅,飛聲未辦廷臣右。還知氣至天地春,花者必花柳必柳。中庸末章八引詩,三詩首言士所為。衣錦尚絅潛雖伏,屋漏不高天聽卑。至隱至微至顯見,鬼神森列何中欺。斗間有氣射古劍,石上無根生瑞芝。快雨乍晴虹霓起,蟄蟲欲振雷霆馳。靜中根本動中發(fā),暗處精神明處知。禊帖昔秘永禪師,不過紙上王羲之。御史蕭翼百計取,公等乃有胸中奇。胸中奇者五色筆,可以補天可活國。宗彝作繪袞作火,可但能書梵王譯。此之所寶玉非石,求而不藏卞和泣。良賈韞匵什其襲,藏而不求價倍百。公等翰墨今第一,誰云識字不得力。借徑文藝以致身,勛名政要無心得。九萬里迅扶搖風,今日朝廷貞觀同。聯(lián)翩房杜肩王魏,試人常何草封事。
5、《題羲之觀鵝圖》
年滑稿李螞代:?明?作者:?岳正
洛陽天子身衣青,典午橫被清談傾。群公各抆新亭淚,諸王獨擅江東名。王家子弟誰如玉,郎君解坦東床腹。內(nèi)史由來是散階,右軍未必非雌伏。鞠花嗅罷倚高秋,眼中懷祖齊蜉蝣。癡兒翻據(jù)臺司榻,羽觴漫作蘭亭游。填膺豪氣弸莫信擾孝遏,時于行草露棱角。能雄百代翰墨場,龍?zhí)扉T虎臥閣。白鵝修頸西復(fù)東,瀟灑頗與吾意同。風情一點當時目,至今傳寫畫圖中。
關(guān)于“王羲之書法”:
王羲之書法被歷代書家公認為舉世無雙的“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公元303~361),東晉最杰出的書法家,字逸少,瑯邪臨沂人,居會稽山陰人,官至右軍將軍,所以人稱“王右軍”。
王羲之七歲開始學書,先后從師于出身書法世家的衛(wèi)夫人和叔父王廙 ,以后又博覽了秦漢篆隸大師淳古樸茂的精品,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冶于一爐,創(chuàng)造出“天質(zhì)自然,豐神蓋代”的行書,被后人譽為“書圣”。
晚年書法爐火純青,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蘭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關(guān)于墨硯的詩句
1. 寫出積累關(guān)于書法、墨、紙、硯的詩句
書法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試無路空崢嶸。
酒為旗鼓筆刀槊,勢從天落銀河傾。——陸游《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后》(胸中自有軍事謀略,想要試煉一番卻沒有門路,空懷豪情。
草書如同行軍打仗,書寫前喝酒,好似軍中的旗鼓以壯聲威,手中的筆好似戰(zhàn)士的刀槍,其氣勢如同銀河從天上傾瀉而下。)蘭亭繭紙入昭陵,世間遺跡猶龍騰。
顏公變法出新意,細筋入骨如秋鷹。——蘇軾《孫莘老求墨妙亭詩》(繭紙書寫的《蘭亭集序》真跡已埋入昭陵,人間還遺留下王羲之龍騰虎躍的字形。
顏真卿公改變書法創(chuàng)造新意,字體筋骨強健如秋日雄鷹。)墨何處一屏風,分明懷素蹤。
雖多塵色染,猶見墨痕濃。 ——韓偓《草書屏風》淚墨灑為書,將寄萬里親。
書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孟郊《歸信吟》紙我亦隨人投數(shù)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 明 · 文征明《拜年》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 明 · 文征明《拜年》肢嫌硯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唐 ·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 唐 · 杜荀鶴《題弟侄書堂》。
2. 關(guān)于硯臺的詩句
【名稱】墨梅
【年代】元朝
【作者】王冕
【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我家洗硯池⑵邊樹,
朵朵花開淡墨⑶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
只留清氣⑷滿乾坤⑸。
注:部分教材上:
原文: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意思相同。
注釋譯文
【注釋】
⑴墨梅:顏此饑顫色艷麗的梅花。
⑵洗硯池: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
⑶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那朵朵盛開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跡點化成的。
⑷清氣:清香的氣味。
⑸乾坤:天地。
【譯文】
我家洗硯池邊的梅花樹,
花開朵朵,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點染而成。
它不需要別人夸獎顏色是多么的好,
只要留下充滿天地的清香之氣。
作品中心
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清高,鄙視流俗的精神。
作品鑒賞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顏色艷麗的梅花。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tài)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開頭兩句“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
三、四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jié)。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并不嬌艷,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nèi)在氣質(zhì);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夸獎,只愿散發(fā)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于學得滿腹經(jīng)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愿巴結(jié)權(quán)貴,于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不求功勛的品格。
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這首詩中,一“淡”一“滿”盡顯個性,一方面,墨梅的豐姿與詩人傲岸的形象躍森敗然紙上;另一方面令人覺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仿佛撲面而來。從而使“詩格”、“畫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作者簡介
王冕
(1287~1359)元末著名畫家、詩人、書法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nóng)、放牛翁、會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陰野人、浮萍軒子、竹冠草人、梅叟、煮石道者、閑散大夫、老龍、老村、梅翁等。諸暨(今屬浙江)人。王冕以畫梅著稱,尤工墨梅。王冕詩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quán)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有《竹齋詩集》3卷,續(xù)集2卷。存世畫跡有《三君子圖》、《墨梅圖》。能治印,創(chuàng)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
3. 有誰知道筆,墨,紙,硯,的詩嗎
五律·筆、墨、紙、硯
類型: 詩風詞韻 作者:東方一鶴
其一(詠筆)
陋室三余共,無爭富貴貧。
幾分神骨秀,一尺耿懷身。
吐出花間語,飛來紙上春。
工書不論筆,筆卻擇高人。
其二(詠墨)
清香生翰逸,妙品出松煙。
書圣因其醉,花仙何以妍?
實虛浮五色,黑白韻千年。
盡墨人知否?多磨競古賢。
其三(詠紙)
倚案清風佇,微微露韻妍。
閑如云水面,靜似雪花眠。
厚重五千載,妖嬈幾萬年。
紅塵誰最美?素素一麻箋。
其四(詠硯)
尺寸方圓地,含煙自樂陶。
紙長毫徑短,人矮硯臺高。
若飲三江水,能承萬語豪。
我如得此物,不換紫羅袍。
4. 歌頌筆墨紙硯的詩句
文房四寶【五律】筆墨紙硯胡秉言
筆
翠竹化玉管,絕代四德全。
揮灑墨如意,蒼毫勁健歡。
輕描鳳漫舞,龍躍若驚天。
千古留佳作,神穎傳萬年。
墨
醇煙百煉久,萬杵臼中錘。
規(guī)矩方圓定,花鳥松鶴偎。
圭玄韻味足,砂麝聚青瑰。
存跡經(jīng)年遠,余香依舊揮。
紙
塑身薄如翼,潑墨弄丹青。
鴻雁報音信,詩詞誦韻精。
雅俗各品味,經(jīng)典萬年靈。
苦辣酸甜事,包容千古明。
硯
秉承亙古奇,妙手繪端莊。
百世玩石友,松腴掭潤香。
盤龍鬧墨海,野露和烏霜。
厚重蓄神蘊,深沉存雅堂。
5. 描寫硯的古詩詞
1、就硯旋研墨
宋
晏幾道
《思遠人·紅葉黃花秋意晚》
2、硯溫融凍墨
唐
白居易
《青氈帳二十韻》
3、印朱沾墨硯
唐
姚合
《武功縣中作三十首》
4、窮硯墨
金
段克己
《鷓鴣天·七字驪珠句法豪》
5、未暇開軒硯墨中
宋
蘇軾
《寄子由》
6、蒼硯有池殘墨在
宋
陸游
《九月十一日疾小間夜賦》
7、墨試小螺看斗硯
宋
陸游
《入梅》
8、古硯微凹聚墨多
宋
陸游
《書室明暖終日婆娑其間倦則扶杖至小園戲作長》
9、墨丸入硯細無聲
宋
陸游
《掩戶》
10、滌硯灘頭無漬墨
宋
陸游
《幽居述事》
11、洗硯魚吞墨
宋
魏野
《書逸人俞太中屋壁》
12、翻云為墨海為硯
宋
白玉蟾
《筆架山》
13、洗硯去殘墨
宋
蘇轍
《初發(fā)嘉州》
14、硯乾筆禿墨糊涂
宋
陳垓
《絕句》
15、落花滿硯慵磨墨
宋
方回
《春半久雨走筆五首》
16、墨云膠凍硯
宋
顧逢
《再過悟竹庭房》
17、磨墨見硯穿
宋
李復(fù)
《病目》
18、鐵硯三升墨
宋
劉克莊
《林貢士哀詩》
19、自滌硯磚閑試墨
宋
潘玙
《小窗》
20、未乾宮硯墨
宋
強至
《仁宗皇帝挽歌辭四首》
21、起來磨墨花盈硯
宋
項安世
《睡起》
22、硯潤浮殘墨
宋
許庚
《句》
23、吟硯誰濡墨
宋
薛嵎
《哭瓢飲陳子在》
24、磨墨傾硯滴
宋
張耒
《書初涼夜至將曉:{靈壽寺作}》
25、詩忙渴硯酒磨墨
宋
張镃
《戲題》
26、硯墨如仇冠
宋
趙立夫
《謝劉潛夫寄示詩卷》
27、墨暈生冰硯影寒
宋
趙汝績
《韓仲和墨竹》
28、墨花香入硯
宋
趙善信
《車略院書懷》
29、硯呵磨墨凍
宋
趙與東
《次韻方萬里寒甚送酒》
30、韋布當磨鐵硯墨
宋
鄭清之
《靜樂用元韻為勸學之什再和》
31、硯浴珍材躬試墨
宋
朱翌
《湘江亭別程干》
32、硯冰呵墨印開封
明
李東陽
《院中即事》
33、硯墨袞袞翻群鴉
明
宋濂
《次劉經(jīng)歷韻》
關(guān)于王羲之練字的詩句
1.王羲之練字勤奮想到的古詩
今聞東楚人,結(jié)網(wǎng)為書圃。 池墨潑飛云,紫毫揮廣宇。
風流與我逢,狂草競龍舞。 一舞醉三回,消愁極千古。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鴻洞昏王室。
梨園子弟散如煙,女樂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蕭瑟。
玳
2.贊美王羲之書法的詩句
《題夏博士晉王羲之右軍像》
年代: 明 作者: 劉炳
上東門外胡雛嘯,萬里塵飛洛陽道。
潛龍東渡晉中興,群馬南浮國重造。
石城巃嵸昔所都,庶事草草嗟良圖。
衣冠簡傲禮樂廢,朝廷放曠君臣疏。
大令平生最超卓,早年門第居臺閣。
內(nèi)史新除典要樞,右軍任重參帷幄。
擅場翰墨出神奇,蔡衛(wèi)鐘張早得之。
晝長燕寢森兵衛(wèi),日暖鵝群戲墨池。
來禽青李囊盛寄,裹鲊黃庭醉后題。
春風三月山陰曲,群彥流觴映修竹。
一時簪冕屬高風,百年文藻懷芳?昌斗屬。
流落斯文慨古今,后代宸聰復(fù)購尋。
小字昭陵傳玉枕,數(shù)行定武抵千金。
忽見畫圖雙眼失,采采豐神驚玉立。
羽扇蕭疏晚日晴,烏紗仿佛秋塵襲。
繁華如夢轉(zhuǎn)改鏈頭非,典午山河幾落暉。
唯有鳳凰臺上月,春風依舊紫簫吹。
3.描寫王羲之書法的名句
擅長楷書、行書和草書,他的字端秀清新,“飄若浮云,矯若驚龍”。
綜合歷代書評,王羲之的書體得之神功、千變?nèi)f化、自成一家、登峰造極的,就是楷書、行書和草書(今草)。
王羲之的楷書‘俱變古形’,對今體楷書的定型做出了積極貢獻。
王羲之的用筆,一改鐘書的隸筆起止,在起筆處有挫衄的按筆動作,多以方筆入
紙;而收筆處不著意折筆重按,而是輕提回帶;在運筆速度上是緩前急后;在筆畫形
態(tài)上求其勻整遒緊,勢如列陣。經(jīng)過這樣的改造,楷書字體在王羲之手里,筆畫之間
的配置關(guān)系基本確立,結(jié)體變橫張為縱展,規(guī)整勁健,雍容爾雅,儀態(tài)大方。
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經(jīng)過這一鼎革,王羲之將楷書引入了端莊而生動的‘今體’
階段。而這個變化的最后完成,是在法度森嚴的唐朝。
王羲之的行書,早期行書《姨母帖》,尚殘留隸書那種橫平豎直的書寫習慣,用筆起伏、
頓按的幅度不大,很少映帶。書寫速度較為平緩,近于勻速,風格古拙質(zhì)樸,不脫鐘
繇法度。王羲之后期的行書作品,風格大變,面貌一新。代表作品有:《蘭亭序》、
《喪亂帖》、《孔侍中帖》、《游目帖》、《快雪時晴帖》、《寒切帖》、《遠宦帖》、
《上虞帖》等。這些作品,筆畫體態(tài)都有生動的欹側(cè)之勢,‘縱復(fù)不端正者,爽爽有
一種風氣’(梁袁昂《古今書評》)。這種欹側(cè)之勢,在結(jié)構(gòu)上遒媚緊斂,勢巧形密,
蘊藏著一種行而突止、蓄而待發(fā)的‘勢’和‘態(tài)’,即所謂‘龍?zhí)扉T,虎臥鳳闕’。
字與字之間有起承轉(zhuǎn)合的映帶,似斷若連,如‘煙霏露結(jié)’。這類風格的行書,在王
羲之作品中占有很大比例,是他行書風格的主調(diào)。
王羲之的新體行書中鋒、側(cè)鋒互用,每字即見,運筆速度較為迅疾,有振迅遒勁
的風神。由于筆勢連貫,筆畫之間的呼應(yīng)關(guān)系更加緊密,點畫的態(tài)勢也隨之耐殲?zāi)グl(fā)生相應(yīng)
的變化,例如捺腳,不再是重按后平出,而多作長點狀的反捺。王羲之將草書筆法引
入行書,從而使行書體勢具備了欹側(cè)遒媚的風格。他的《蘭亭帖》,筆法變化豐富,
筆力勁健,速度勻暢,形態(tài)纖適度、自然含蓄,結(jié)體沖和安祥,不激不厲。《喪亂
帖》則筆速較快,跳躍捭闔,行中帶草,單字相接,感情激蕩,筆畫勁落。此二帖是
王羲之新體行書的代表作,成為行書的‘法典’,為后人所遵循。
王羲之在草書方面的建樹,并不是舊體的章草,而是新興的今草。后人肯定的、
崇拜的,就是他增損古法、裁成一體、變古制今的今草。
王羲之的今草書,是在揚棄張芝章草書的過程中生成的。與張芝的章草相比,王
羲之的今草使轉(zhuǎn)靈動,點畫放縱,筆勢流暢遒逸。雖然王羲之筆勢的連屬飛移多體現(xiàn)
在一字之內(nèi),但其所呈現(xiàn)的,是神采上的貫通,而非形式上的連屬,即是唐太宗所謂
的‘狀若斷而還連’。這樣,章草書體字字獨立的形態(tài)與今草書體流暢縱逸的筆勢,
這看似不協(xié)調(diào)的兩端,在王羲之的今草書中得到了融匯貫通,別出新貌。
在用筆和結(jié)構(gòu)的變化上,都達到了極致。用筆以方折為主,斬
釘截鐵,干凈簡捷,從容不迫。‘一畫之間,變起伏于峰杪;一點之內(nèi),殊衄挫于毫
芒’(唐孫過庭《書譜》)。點畫的‘形’與‘勢’,有偃有仰,有正有斜,或長或短,
或方或圓,近乎絕技,自然天成。
《十七帖》是王羲之今草書的代表作品。《十七帖》是稱情疾書的尺牘。尺牘既是一種文體,又是一種形式,是魏晉以來文人書法的主要載體。北齊顏之推說:‘真草書跡,微須留意。江南諺云:“尺牘書疏,千里面目也。”’(《顏氏家訓·雜藝篇》)北宋文學家歐陽修說:‘余嘗喜覽魏晉以來筆墨遺跡,而想前人之高致也!所謂法帖者,其事率皆吊哀候病,敘睽離,通訊問,施于家人朋友之間,不過數(shù)行而已。蓋其初非用意,而逸筆余興,淋漓揮灑,或妍或丑,百態(tài)橫生,披卷發(fā)函,燦然在目,使驟見驚絕,徐而視之,其意態(tài)如無窮盡,使后世得之,以為奇觀,而想見其為人也!’
(《集古錄跋尾》)《十七帖》正是這樣一種堪稱法帖的尺牘。通篇不假修飾,結(jié)構(gòu)在疾書的情狀下隨勢生發(fā),隨機變化。技法與才情,理性與感性,自然地融為一體。
王羲之書法體系對后世的巨大影響。
4.描寫王羲之書法的句子
筆酣墨飽:筆墨運用得很暢快,很充分。
多形容書法、詩文酣暢渾厚。筆走龍蛇:筆下龍蛇騰躍。
形容書法筆勢雄健灑脫。也代指揮毫寫字。
初寫黃庭:黃庭:道家經(jīng)典《黃庭經(jīng)》,晉人有《黃庭經(jīng)》小楷書帖。舊時評論書法有“初寫黃庭,恰到好處”的成語。
后用來比喻作事恰到好處。附錄:描寫書法好的句子40句請您借鑒:1. 筆酣墨飽:筆墨運用得很暢快,很充分。
多形容書法、詩文酣暢渾厚。筆走龍蛇:筆下龍蛇騰躍。
形容書法筆勢雄健灑脫。也代指揮毫寫字。
2. 行云流水,落筆如云煙。3. 一筆而下,觀之若脫韁駿馬騰空而來絕塵而去;又如蛟龍飛天流轉(zhuǎn)騰挪,來自空無,又歸于虛曠,這近乎癲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沖動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靈氣。
4. 書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堅毅,果敢和進取,也蘊涵了老莊的虛淡,散遠和沉靜閑適,還往往以一種不求豐富變化,在運筆中省去塵世浮華以求空遠真味的意味。5. 觀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筆跡流水行云。
6. 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畫微瘦,若霜林無葉,瀑水進飛。7. 群鴻戲海,舞鶴游天(梁武帝蕭衍評王羲之)8. 飄若浮云,矯若驚龍。
鐵書銀鉤,冠絕古今。9. 懷素如壯士撥劍,神采動人,而回旋進退,莫不中節(jié)。
10. 舉筆信手涂抹幾下,一幅騰飛的巨龍即躍然紙上。他所畫之龍,栩栩如生,雄奇魁偉而變化多端。
陳容畫龍往往不畫整條,或畫龍首,或畫龍爪,忽隱忽現(xiàn),似聞其聲,如見其形,且潑墨成云,噴水化霧,神妙無比,人稱“所翁龍”(陳容號所翁)。11. 字形正倚交錯,大大小小,開開合合,線條粗細變化明顯,跌宕有致。
最末一行寫歪了,歪得簡直要傾倒,但這樣的傾斜并不生硬,反倒更見自由,體現(xiàn)出他的任情恣性的一面,自成格調(diào)。陳容取勢險峻,他結(jié)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輕,有“來如雷霆收震怒”之美。
他行筆迅捷,用筆有力,發(fā)力沉重。12. 樸實無華而兼納乾坤。
13. 老師的字,是成年累月的象征,一筆筆鏗鏘有力。14. 張揚跋扈,絲毫不受束縛,甚至整行一筆而下,有如神仙般的縱逸,來去無蹤。
15. 老師的字,如花瓣般,香氣遠播,越發(fā)清芬。16. 龍蛇競走、磨穿鐵硯。
17. 其色,其形,其濃淡枯濕,其斷連輾轉(zhuǎn),粗細藏露皆變數(shù)無窮,氣象萬千。18. 筆勢雄奇,姿態(tài)橫生,出于無心,是其手心兩忘,具有了最為生氣灌注的特點。
19. 古墨輕磨滿幾香,硯池新浴燦生光、或勁鍵或婉轉(zhuǎn),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矯健勇猛的壯士,或如春風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風入關(guān)深沉冷峻。20. 如壯士拔劍,神彩動人。
21. 曼卿之筆,顏筋柳骨22. 鸞翔鳳翥:翥:高高地飛起。比喻書法筆勢飛動的姿態(tài)。
23. 鸞飄鳳泊:鸞: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原來形容書法瀟灑,毫無拘束。
也比喻進修生夫妻離散。24. 龍蛇飛動:形容書法筆勢的勁健生動。
蘇軾《西江月·平山堂》詞:“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25. 龍飛鳳舞:如龍飛騰,似鳳飛舞。
原形容氣勢奔放雄壯。現(xiàn)多形容書法筆勢活潑,形容靈活熟練地書寫,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龍鳳造型藝術(shù)。
26. 舉例發(fā)凡:左丘明為《春秋》作傳,把《春秋》書法歸納為若干類例,加以概括的說明。后因稱分類舉例以說明一書的體例為“舉例發(fā)凡”。
參“發(fā)凡起例”。力透紙背:原指書法遒勁有力,現(xiàn)也用來形容詩文生動,深刻有力。
27. 劍拔弩張:劍從鞘里拔出來了,弓也張開了。形容形勢緊張,一觸即發(fā)。
后也比喻書法雄健,有氣勢。28. 春蚓秋蛇:比喻書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跡那樣彎曲。
29. 初寫黃庭:黃庭:道家經(jīng)典《黃庭經(jīng)》,晉人有《黃庭經(jīng)》小楷書帖。舊時評論書法有“初寫黃庭,恰到好處”的成語。
后用來比喻作事恰到好處。30. 美女簪花:形容書法或詩文風格的娟秀多姿。
31. 入木三分:原形容書法筆力強勁(相傳晉·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墨汁滲入木板有三分深),現(xiàn)多形容分析、描寫、議論的深刻有力。近似的詞力透紙背,形容書法根偉貼切。
32. 揮毫落紙如云煙33. 唐·李白《草書歌行》:“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旭驚電。”34. 獻之雖有父風,殊非新巧。
觀其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35. 入木三分36. 王羲之對真書、草、行諸體書法造詣都很深。
他的真書勢形巧密,開辟了一種新的境界;他的草長濃纖折衷;他的行書遒媚勁健。人們稱他的字“飄若浮云,矯若驚龍”;“龍?zhí)扉T,虎臥凰閣”。
37. 信手涂鴉:信:聽憑,隨意;信筆:隨便書寫;涂鴉:比喻字寫得很拙劣,隨便亂涂亂畫。后來用“涂鴉”或“信筆涂鴉”形容書法拙劣或胡亂寫作。
也有人自稱信手涂鴉,以示謙虛的。38. 信筆涂鴉:信筆:隨便書寫。
涂鴉:比喻字寫得很拙劣,隨便亂畫。后用“信筆涂鴉”、“涂鴉”形容書法拙劣或胡亂寫作。
39. 鐵畫銀鉤:畫:筆畫;鉤:鉤勒。形容書法又剛勁又漂亮。
40. 筆走龍蛇,鐵劃銀鉤。
5.關(guān)于練字成果的詩句有哪些
1.宋 汪洙 《神童詩》
自才平志氣高,別懷寶劍我筆刀。
2.唐 杜甫《寄李太白二十韻》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3.唐 耿湋 《詠宣州筆》
落紙驚風起,搖空見露濃。
4.明 李贄《續(xù)焚書》
平生懶著書,書成亦快余。
5.宋 邵定《山中》
眉頭無一事,筆下有千年。
練字小故事:王羲之小的時候,練字十分刻苦。據(jù)說他練字用壞的毛筆,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們叫它“筆山”。他家的旁邊有一個小水池,他常在這水池里洗毛筆各硯臺,后來小水池的水都變黑了,人們就把這個水池叫做“墨池”。長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寫得相當好了,還是堅持每天練字。有一天,他聚精會神地在書房練字,連吃飯都忘了。丫環(huán)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催著他吃,他好象沒有聽見一樣還是埋頭寫字。丫環(huán)沒有辦法,只好去告訴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環(huán)來到書房的時候,看見王羲之正拿著一個沾滿墨汁的饃饃往嘴里送,弄得滿嘴烏黑。她們?nèi)滩蛔⌒Τ隽寺暋T瓉恚豸酥叧赃吘氉值臅r候,眼睛還看著字,錯把墨汁當成蒜泥蘸了。夫人心疼地對王羲之說:“你要保重身體呀!你的字寫得很好了,為什么還要這樣苦練呢?”羲之抬起頭,回答說:“我的字雖然寫得不錯,可那都是學習前人的寫法。我要有自己的寫法,自成一體,那就非下苦功夫不可。”
6.描寫王羲之書法的句子
筆酣墨飽:筆墨運用得很暢快,很充分。
多形容書法、詩文酣暢渾厚。筆走龍蛇:筆下龍蛇騰躍。
形容書法筆勢雄健灑脫。也代指揮毫寫字。
初寫黃庭:黃庭:道家經(jīng)典《黃庭經(jīng)》,晉人有《黃庭經(jīng)》小楷書帖。舊時評論書法有“初寫黃庭,恰到好處”的成語。
后用來比喻作事恰到好處。 郭世平書法創(chuàng)作演。
視頻來自:優(yōu)酷附錄:描寫書法好的句子40句請您借鑒: 1. 筆酣墨飽:筆墨運用得很暢快,很充分。多形容書法、詩文酣暢渾厚。
筆走龍蛇:筆下龍蛇騰躍。形容書法筆勢雄健灑脫。
也代指揮毫寫字。 2. 行云流水,落筆如云煙。
3. 一筆而下,觀之若脫韁駿馬騰空而來絕塵而去;又如蛟龍飛天流轉(zhuǎn)騰挪,來自空無,又歸于虛曠,這近乎癲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沖動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靈氣。 4. 書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堅毅,果敢和進取,也蘊涵了老莊的虛淡,散遠和沉靜閑適,還往往以一種不求豐富變化,在運筆中省去塵世浮華以求空遠真味的意味。
5. 觀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筆跡流水行云。 6. 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畫微瘦,若霜林無葉,瀑水進飛。
7. 群鴻戲海,舞鶴游天(梁武帝蕭衍評王羲之) 8. 飄若浮云,矯若驚龍。鐵書銀鉤,冠絕古今。
9. 懷素如壯士撥劍,神采動人,而回旋進退,莫不中節(jié)。 10. 舉筆信手涂抹幾下,一幅騰飛的巨龍即躍然紙上。
他所畫之龍,栩栩如生,雄奇魁偉而變化多端。陳容畫龍往往不畫整條,或畫龍首,或畫龍爪,忽隱忽現(xiàn),似聞其聲,如見其形,且潑墨成云,噴水化霧,神妙無比,人稱“所翁龍”(陳容號所翁)。
11. 字形正倚交錯,大大小小,開開合合,線條粗細變化明顯,跌宕有致。最末一行寫歪了,歪得簡直要傾倒,但這樣的傾斜并不生硬,反倒更見自由,體現(xiàn)出他的任情恣性的一面,自成格調(diào)。
陳容取勢險峻,他結(jié)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輕,有“來如雷霆收震怒”之美。他行筆迅捷,用筆有力,發(fā)力沉重。
12. 樸實無華而兼納乾坤。 13. 老師的字,是成年累月的象征,一筆筆鏗鏘有力。
14. 張揚跋扈,絲毫不受束縛,甚至整行一筆而下,有如神仙般的縱逸,來去無蹤。 15. 老師的字,如花瓣般,香氣遠播,越發(fā)清芬。
16. 龍蛇競走、磨穿鐵硯。 17. 其色,其形,其濃淡枯濕,其斷連輾轉(zhuǎn),粗細藏露皆變數(shù)無窮,氣象萬千。
18. 筆勢雄奇,姿態(tài)橫生,出于無心,是其手心兩忘,具有了最為生氣灌注的特點。 19. 古墨輕磨滿幾香,硯池新浴燦生光、或勁鍵或婉轉(zhuǎn),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矯健勇猛的壯士,或如春風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風入關(guān)深沉冷峻。
20. 如壯士拔劍,神彩動人。 21. 曼卿之筆,顏筋柳骨 22. 鸞翔鳳翥:翥:高高地飛起。
比喻書法筆勢飛動的姿態(tài)。 23. 鸞飄鳳泊:鸞: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
原來形容書法瀟灑,毫無拘束。也比喻進修生夫妻離散。
24. 龍蛇飛動:形容書法筆勢的勁健生動。蘇軾《西江月·平山堂》詞:“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25. 龍飛鳳舞:如龍飛騰,似鳳飛舞。原形容氣勢奔放雄壯。
現(xiàn)多形容書法筆勢活潑,形容靈活熟練地書寫,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龍鳳造型藝術(shù)。 26. 舉例發(fā)凡:左丘明為《春秋》作傳,把《春秋》書法歸納為若干類例,加以概括的說明。
后因稱分類舉例以說明一書的體例為“舉例發(fā)凡”。參“發(fā)凡起例”。
力透紙背:原指書法遒勁有力,現(xiàn)也用來形容詩文生動,深刻有力。 27. 劍拔弩張:劍從鞘里拔出來了,弓也張開了。
形容形勢緊張,一觸即發(fā)。后也比喻書法雄健,有氣勢。
28. 春蚓秋蛇:比喻書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跡那樣彎曲。 29. 初寫黃庭:黃庭:道家經(jīng)典《黃庭經(jīng)》,晉人有《黃庭經(jīng)》小楷書帖。
舊時評論書法有“初寫黃庭,恰到好處”的成語。后用來比喻作事恰到好處。
30. 美女簪花:形容書法或詩文風格的娟秀多姿。 31. 入木三分:原形容書法筆力強勁(相傳晉·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墨汁滲入木板有三分深),現(xiàn)多形容分析、描寫、議論的深刻有力。
近似的詞力透紙背,形容書法根偉貼切。 32. 揮毫落紙如云煙 33. 唐·李白《草書歌行》:“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旭驚電。”
34. 獻之雖有父風,殊非新巧。觀其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
35. 入木三分 36. 王羲之對真書、草、行諸體書法造詣都很深。他的真書勢形巧密,開辟了一種新的境界;他的草長濃纖折衷;他的行書遒媚勁健。
人們稱他的字“飄若浮云,矯若驚龍”;“龍?zhí)扉T,虎臥凰閣”。 37. 信手涂鴉:信:聽憑,隨意;信筆:隨便書寫;涂鴉:比喻字寫得很拙劣,隨便亂涂亂畫。
后來用“涂鴉”或“信筆涂鴉”形容書法拙劣或胡亂寫作。也有人自稱信手涂鴉,以示謙虛的。
38. 信筆涂鴉:信筆:隨便書寫。涂鴉:比喻字寫得很拙劣,隨便亂畫。
后用“信筆涂鴉”、“涂鴉”形容書法拙劣或胡亂寫作。 39. 鐵畫銀鉤:畫:筆畫;鉤:鉤勒。
形容書法又剛勁又漂亮。 40. 筆走龍蛇,鐵劃銀鉤。
描寫王羲之書法的詩句
1. 關(guān)于春的詩句王羲之
關(guān)于春的詩句王羲之 1. 關(guān)于王羲之的古詩
1. 《詠史下·王羲之》
年代: 宋 作者: 陳普
不緣廓廟盡談空,安得狐貍嘯晉宮。
王氏可人惟逸少,更容謝萬作三公。
2. 《王羲之》
年代: 宋 作者: 徐鈞
人物風流世所推,操持議論每清奇。
自量才位難牟弟,故乞馀年請代之。
3.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學書初學衛(wèi)夫人,但恨無過王右軍。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
4. 題王叔明《巖居高士圖》
年代:元 作者:倪瓚
臨池學書王右軍,澄懷觀道宗少文。
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5. 《題夏博士晉王羲之右軍像》
年代: 明 作者: 劉炳
上東門外胡雛嘯,萬里塵飛洛陽道。
潛龍東渡晉中興,群馬南浮國重造。
石城巃嵸昔所都,庶事草草嗟良圖。
衣冠簡傲禮樂廢,朝廷放曠君臣疏。
大令平生最超卓,早年門第居臺閣。
內(nèi)史新除典要樞,右軍任重參帷幄。
擅場翰墨出神奇,蔡衛(wèi)鐘張早得之。
晝長燕寢森兵衛(wèi),日暖鵝群戲墨池。
來禽青李囊盛寄,裹鲊《黃庭》醉后題。
春風三月山陰曲,群彥流觴映修竹。
一時簪冕屬高風,百年文藻懷芳?屬。
流落斯文慨古今,后代宸聰復(fù)購尋。
小字昭陵傳玉枕,數(shù)行定武抵千金。
忽見畫圖雙眼失,采采豐神驚玉立。
羽扇蕭疏晚日晴,烏紗仿佛秋塵襲。
繁華如夢轉(zhuǎn)頭非,典午山河幾落模乎暉。
唯有鳳凰臺上月,春風依舊紫簫吹。
2. 王羲之 比較有名的詩句
蘭亭序集字詩詞:
一、故地騁游
老人興會豈無因?故地騁游春日臨。
天外浪生清朗宇,嶺間風激映虛林。
幽蘭茂放大山靜,曲水帶流修竹陰。
一詠一觴情以足,由然樂矣盛時今。
二、老少群游
春初老少集臨流,列水崇山取次游。
信足所之當有盡,浪形畢至或無由。
仰天俯地感懷寄,攬竹品蘭情趣幽。
相與其隨雖暫短,為群左右樂同修。
三、蘭亭盛況
癸丑蘭亭盛況興,群賢畢至感懷生。
形骸放浪欣娛趣,觴詠臨流暢敘情。
慨世悲時察今古,嗟長痛短悟殤彭。
雖無絲竹管弦樂,修禊山陰惠氣清。
四、崇仰蘭亭
崇仰蘭亭亦有年,臨之若遇古時賢。
趣當流水和觴詠,樂引春風契管弦。
靜室相隨能永日,茂林同禊可終天。
快然興致也無倦,雖老至今情未遷。
五、懷古之游
嘗于昔歲作游觀,寄跡會稽春水間。
懷古悼賢臨嶺峻,品觴坐詠俯流湍。
后人及此期娛目,知者視之為樂山。
盛事當年殊可攬,竹陰林茂有幽蘭。
3. 關(guān)漏碼升于王羲之詩詞
【其一】
代謝鱗次,忽焉以周。
欣此暮春,和氣載柔。
詠彼舞雩,異世同流。
迤攜齊契,散懷一丘。
【其二】
悠悠大象運,輪轉(zhuǎn)無停際。
陶化非吾因,去來非吾制。
宗統(tǒng)竟安在,即順理自泰。
有心未能悟,適足纏利返老害。
未若任所遇,逍遙良辰會。
【其三】
三春啟群品,寄暢在所因。
仰望碧天際,俯磐綠水濱。
寥朗無厓觀,寓目理自陳。
大矣造化功,萬殊莫不均。
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
【其四】
猗與二三子,莫匪齊所托。
造真探玄根,涉世若過客。
前識非所期,虛室是我宅。
遠想千載外,何必謝曩昔。
相與無相與,形骸自脫落。
【其五】
鑒明去塵垢,止則鄙吝生。
體之固未易,三觴解天刑。
方寸無停主,矜伐將自平。
雖無絲與竹,玄泉有清聲。
雖無嘯與歌,詠言有馀馨。
取樂在一朝,寄之齊千齡。
【其六】
合散固其常,修短定無始。
造新不暫停,一往不再起。
於今為神奇,信宿同塵滓。
誰能無此慨,散之在推理。
言立同不朽,河清非所俟。
4. 贊美王羲之書法的詩句
《題夏博士晉王羲之右軍像》
年代: 明 作者: 劉炳
上東門外胡雛嘯,萬里塵飛洛陽道。
潛龍東渡晉中興,群馬南浮國重造。
石城巃嵸昔所都,庶事草草嗟良圖。
衣冠簡傲禮樂廢,朝廷放曠君臣疏。
大令平生最超卓,早年門第居臺閣。
內(nèi)史新除典要樞,右軍任重參帷幄。
擅場翰墨出神奇,蔡衛(wèi)鐘張早得之。
晝長燕寢森兵衛(wèi),日暖鵝群戲墨池。
來禽青李囊盛寄,裹鲊黃庭醉后題。
春風三月山陰曲,群彥流觴映修竹。
一時簪冕屬高風,百年文藻懷芳?屬。
流落斯文慨古今,后代宸聰復(fù)購尋。
小字昭陵傳玉枕,數(shù)行定武抵千金。
忽見畫圖雙眼失,采采豐神驚玉立。
羽扇蕭疏晚日晴,烏紗仿佛秋塵襲。
繁華如夢轉(zhuǎn)頭非,典午山河幾落暉。
唯有鳳凰臺上月,春風依舊紫簫吹。
5. 關(guān)于春的詩句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葉紹翁【游園不值】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絕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惠崇〈春江曉景〉》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杜甫《春夜喜雨》春來——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王安石《元日》春雨——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春風——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光——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春寂——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yīng)物《滁州西澗》春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6. 關(guān)于“春”的詩句
1、繪春
①春風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唐·王之渙《涼州詞》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宋·王安石《元日》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唐·李白《春思》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唐僧志安《絕句》
②春雨
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船撐出綠蔭來——宋· 徐俯《春游湖》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唐·杜甫《春夜喜雨》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唐韋應(yīng)物《滁州西澗》
③春色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宋·王安石《春夜》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唐·杜甫《登樓》
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唐王駕《春晴》
④春水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⑤春景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⑥春物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唐·王維《相思》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唐·李商隱《無題》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唐·杜甫《贈衛(wèi)八處士》
⑦其他帶“春”字的詩句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宋·張栻《立春偶成》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游子吟》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唐·李白《月下獨酌》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唐·孟浩然《春曉》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唐·劉長卿《餞別五十一南渡》
7. 關(guān)于春的詩句
1、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詩經(jīng)·小雅·出車》
2、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 《史記·秦始皇本紀》
3、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4、陽春白日風在香 。 晉 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5、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 晉 樂府古辭《盂珠》
6、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 南朝宋 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7、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 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
8、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南朝梁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9、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 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10、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蘋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11、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 賀知章
12、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13、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14、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陽》
15、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16、東風隨春歸,發(fā)我枝上花 。 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
8. 關(guān)于春的詩句及賞析
《江南春絕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shù)問夜如何?
END,本文到此結(jié)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guān)注本站哦!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