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慢詞有哪些 柳永的慢詞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關于柳永的慢詞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柳永的慢詞是什么意思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柳永最長的慢詞
柳永最長的慢詞是《戚氏》。
柳永一生也都在致力于詞的創作與革新,在擴大詞境、發展慢詞、豐富詞作表現手法上都有杰出貢獻。柳永創立的長調慢詞,音律諧協,句法活潑,平仄韻位錯落有致。
長調是詞配升調體式之一,指詞調中的長曲,一般詞字數在91字以上。慢詞是宋詞的主要體式之一,也是宋代詞人常用的曲調樣式之一,語調緩慢、凱指節奏舒緩。柳永晚年創立了一首長調慢詞,即《戚氏》,全詞共212個字,為詞史第二長詞,僅次于宋代吳文英《鶯啼序》。
柳永簡介盯賣配:
柳永這里有句話說:“凡有飲水處,皆能歌柳詞。”如果說李白和杜甫是唐詩的雙壁,那宋詞中流行第一人應該非柳永莫屬。柳永是宋詞代表詞人之一,同樣也是婉約派代表,留下許多千古名篇與千古名句,傳唱至今仍不減風騷。
柳永一生的軌跡在他的詞里都能窺見一二,白衣卿相的漂泊人生,才子佳人的話本故事,江南風景的旖旎美麗,在柳詞中可以拂去千年的塵埃,看見那一方宋人世界。柳永善“變舊聲作新聲”,此詞為其首創,詞寫羈旅情愁與身世之嘆,或作于柳永外放荊南困于驛館之際,反思一生行事,百感交集,可謂其一生縮影。
柳永的詞
【文章導讀】 像柳永大多數描寫羈旅行役的作品一樣,本詞也是借秋景抒寫離人之愁緒,但在手法上卻與《雨霖鈴》諸詞的低回婉轉不同,顯得蒼涼悲壯。 以下關于柳永的詞 ,希望你會喜歡。
【篇一】柳永——《八聲甘州》
對瀟瀟①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凄緊②,關河③冷落,殘照④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⑤,苒苒⑥物華休⑦。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⑧?
想佳人妝樓顒(yong)望,
誤幾回、天際識歸舟⑩?
爭知⑾我、倚闌干處,正恁⑿凝愁⒀!
注釋:
瀟瀟:雨聲急驟;
凄緊:形容秋風寒冷蕭瑟;
關河:親山扮中河流;
殘陽:夕陽;
是處紅衰翠減:是處:到處;紅衰翠減:花朵調零,綠葉枯萎。李商隱《贈荷槍實彈花》的“此荷此葉常相映,紅衰翠減愁煞人”句。
苒苒:漸漸地;
物華休:美好的景致已不復存在;
淹留:久留;
顒:抬頭;
天際識歸舟:謝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橋》詩:“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 誤回天際識歸舟指多少次將遠處來的船誤認作是丈夫的歸舟,極寫思情之深。
爭知:怎知;恁:如此,這樣。
凝愁:愁思凝結難解。
賞析:
柳永《樂章集》存詞二百余首,大多綺靡感人,雖主觀意識濃重卻亦道出常人常理常情,一個效命于詞的文人,仕途多不得志,那得名于詞、得罪于詞,是多么喜憂參半。仁宗一句“且去填詞”,不得不變姓名,望鳳闋是何等悲慘,而“奉旨填詞柳三變”的自我解嘲,又是何其曠達、何其無奈、何其悲壯。其“傳播四方”(《能改齋漫錄》)、“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葉夢得《避署錄話》)的廣為傳唱的歌曲,使柳永成為當時的流行歌壇的名人,也奠定了他在中國詞史上的地位——第一位專業詞人。
藝術屬于審美問題,所持標準惟美丑。就柳永作品而言,美該是極致。《八聲甘州》全詞97字、雙調、八韻。全詞如下: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如缺,殘照當渣缺辯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永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
【篇二】柳永——《雨霖鈴①》
寒蟬凄切,
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②
都門帳飲無緒,③
留戀處,④
蘭舟摧發。⑤
執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⑥
念去去千里煙波,⑦
暮靄沈沈楚天闊。⑧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
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⑨
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
更與何人說。⑩
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
鈴聲。為悼念楊貴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為詞調。又名《雨霖鈴慢》。上
下闋,一百零三字,仄韻。 ②驟雨:陣雨。 ③都門帳飲:在京都郊外搭起
帳幕設宴餞行。無緒;沒有情緒,無精打采。 ④留戀處:一作“方留亦處”。
⑤蘭舟:據《述異記》載,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后用作船的美稱。 ⑥凝噎:
悲痛氣塞,說不出話來。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復言之,表示行程之遠。
⑧暮靄:傍晚的`云氣。沈沈:深厚的樣子。楚天:南天。古時長江下游地區屬
楚國,故稱。 ⑨經年:一年又一年。 ⑩風情:男女戀情。
賞析:
柳永多作慢詞,長于鋪敘。此詞表現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上
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淚眼相對,執手告
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
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這與同樣表現離情別緒但出之以比興的唐五代小
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時柳詞不但都下傳唱,甚至遠及西夏,“凡有井水飲處,
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柳詞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這種明白曉暢、
情事俱顯的詞風不無關系。下片述懷,承“念”字而來,設想別后情景。劉熙
載《藝概》卷四:“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
那堪冷落清秋節。念宵酒酲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
‘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確實,“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為名句,
不僅在于虛中有實,虛景實寫,更因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
何處”,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楊
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造出一個凄清冷
落的懷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經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
與何人說”,回環往復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不盡愁思。
宋人論詞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詞一向被判為“俗曲”。此詞上片中的“執手相
看淚眼”等語,確實淺近俚俗,近于秦樓楚館之曲。但下片虛實相間,情景相
生,足以與其他著名的“雅詞”相比,因此堪稱俗不傷雅,雅不避俗。
【篇三】柳永——《浪淘沙》
【內容】:
夢覺、透窗風一線,寒燈吹息。
那堪酒醒,又聞空階,夜雨頻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負佳人、幾許盟言,便忍把、從前歡會,陡頓翻成憂戚。
愁極,再三追思,洞庭深處,幾度飲散歌闌,香暖鴛鴦被。
豈暫時疏散,費伊心力。
殢云尤雨,有萬般千種,相憐相惜。恰到如今,
天長漏永,無端自家疏隔。
知何時、卻擁秦云態?
愿低幃昵枕,輕輕細說與,江鄉夜夜,數寒更思憶。
【作者】:
柳永(987?-1053?)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出身官宦之家,為人放蕩不羈,留連于秦樓楚館,終生潦倒。曾官至屯田員外郎,故又稱柳屯田。創作慢詞獨多,對宋代慢詞的發展頗有影響。擅長白描手法,鋪敘刻劃,情景交融,以俚語入詞,多吸收生活中的語言。其詞當時廣為流傳,影響頗大,在詞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樂章集》。
【注釋】:
嗟因循:感嘆自己意氣消沉,不振作。
陡頓:突然之意。
殢云尤雨:言貪戀男女歡情。
秦云:秦樓云雨。
【賞析】:
這首柳永創制的慢詞長篇共分三片。第一片寫主人公“夢覺”、“酒醒”、時的“憂戚”;第二片追憶往昔“有成般千種,相憐相惜”;第三片寫“如今”的相思,并設想將來相會時如何訴說現在的苦戀之情。由于詞的容量擴大,主人公錯綜復雜的心路歷程才能得到充公的刻畫,這又一次說明柳永慢詞的巨大表現力。
柳永,雨鈴霖的全文及注解
《雨霖鈴》①
宋 柳永
【原文】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②都門帳飲無緒,③留戀處,④蘭舟催發.⑤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⑥念去去、千里煙波,⑦暮靄沉沉楚天闊.⑧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⑨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⑩
【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為悼念楊貴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為詞調.又名《雨霖鈴慢》.上下闋,一百零三字,仄韻.
②驟雨:陣雨.
③都門帳飲:在京都郊外搭起帳幕設宴餞行.無緒;沒有情緒,無精打采.
④留戀處:一作“方留亦處”.
⑤蘭舟:據《述異記》載,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后用作船的美稱.
⑥凝噎:悲痛氣塞,說不出話來.即是“凝咽”.
⑦去去:分手后越來越遠.
⑧暮靄:傍晚的云氣.沉沉:深厚的樣子.楚天:南天.古時長江下游地區屬楚國,故稱.
⑨經年:經過一年或多年.
⑩風情:男女戀情.
【譯文】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樣地凄涼悲切,面對著和亭,正是傍晚時候,一陣急雨剛停住.在汴京城門外餞行的帳篷里喝著酒,沒有好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友棗發.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冷落凄涼的秋天,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就縱然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鑒賞】
柳永多作慢詞,長于鋪敘.此詞表現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上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這與同樣表現離情別緒但出之以比興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時柳詞不但都蘆告氏下傳唱,甚至遠及西夏,“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柳詞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這種明白曉暢、情事俱顯的詞風不無關系.下片述懷,承“念”字而來,設想別后情景.劉熙載《藝概》卷四:“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酲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確實,“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為名句,不僅在于虛中有實,虛景實寫,更因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處”,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楊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造出一個凄清冷落的懷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經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何人說”,回環往復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不盡愁思.
宋人論詞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詞一向被判為“俗曲”.此詞上片中的“執手相看淚眼”等語,確實淺近俚俗,近于秦樓楚館之曲.但下片虛實相間,情景相生,足以與其他著名的“雅詞”相比,因此堪稱俗不傷雅,雅不避俗.
柳 永·《雨霖鈴》評解及賞析
[編輯本段]
★評解
寒蟬凄切①,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②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
看淚眼,竟無語凝噎③.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
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④.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⑤,
更與何人說.
【作者簡介】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變,福建崇安人.他一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中進士.在北
宋著名詞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詞史上卻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
的作者,也是第一個大量寫作慢詞的詞人.他能自制新曲,音律諧婉.他的詞,鋪敘展
衍,不事雕飾.
在宋詞的發展中,有開疆拓土之功.他的詞通俗淺近,旖旎近情.深受人們的喜愛.
【注釋】
①凄切:凄涼急促.
②都門:指汴京. 帳飲:設帳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
④經年:年復一年.
⑤風情:風流情意.
【評解】
《雨霖鈴》被稱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本篇《雨霖鈴》是柳永的十大代陪散表作之一.柳永生卒年不詳,字耆卿,初名三變,排行第七,故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因他的一首《鶴沖天》中有“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以及“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等詞句.仁宗知道后認為柳永過于狂妄,不準錄取,而招致他屢試不第.一生窮困潦倒,仕途坎坷,以致頹廢放縱.晚年才考取進士,做過屯田員外郎一類的小官,世稱柳屯田.柳永是北宋時代大量制作慢詞的第一人.他通曉音律,熟悉舊調,并善于吸收民間語言,明白曉暢,流傳甚廣.“凡有井水飲處,既能歌柳詞”(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三).作品概括為三類:一是寫都市生活的繁華,二是男女情愛的苦痛,三是羈旅行役的悲傷.其作品往往把寫景、敘事、抒情融為一體,使慢詞發展成為與小令雙峰并峙的成熟的文學樣式.作品集《樂章集》.
《雨霖鈴》這首詞以冷落秋景為襯托,淋漓渲染了惜別的場景,進而推測別后的銘心刻骨的思念.層層鋪敘,情景交融,委婉多致.表現了柳詞“細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劉熙載〈〈藝概〉〉)但全詞情調過于纏綿,低沉傷感,有消極影響.
詞以“傷離別”為主線,目錄清晰.開首三句道出時間、地點、景物.以凄清景色揭開了離別的序曲:清秋節令的“寒蟬”,襯托著“凄切”悲涼秋景.人將別、日已晚、雨乍停、蟬聲切.惜別的長亭,凄涼的深秋.壯士分別尚且悲傷,更何況這對一別可能成永訣的戀人呢?“都門”三句,寫離別時的心情.設宴帳中,本欲多“留戀”片刻,怎奈“蘭舟催發”,這樣的餞別酒,飲起來怎能不“無緒”?欲留不得,欲飲無緒,矛盾之極.“蘭舟”,相傳魯班刻木蘭樹為舟(見〈〈述異記〉〉),后用蘭舟作船的美稱.“執手”兩句,將惜別推向高潮.手拉著手面對依依惜別的戀人,淚眼對著淚眼,縱有千言萬語,因悲痛氣塞而一句也說不出來.這是分別時的情景.對照蘇東坡的悼亡妻的《江城子》中“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我們能更好地理解.以上三小節極盡了回環、頓挫、吞吐之能事.“念去去”兩句,則承上啟下,筆隨意轉,有如浩瀚長江,一瀉千里.千里煙波,楚天空闊,設想到別后的道路遙遠而漫長.就此一別,人各東西,對情人的思念有如楚地沉沉煙波,伴隨情人左右.
下片以“多情自古傷離別”起承上下文.人間最苦是情種,“離別”是導致“最苦”的直接原因.“更那堪”在“冷落清秋節”之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酒入愁腸愁更愁,詞人因“無緒”而飲的悶酒極易使人沉醉.設想一下,詞人追隨載著情人的蘭舟,沿著栽滿楊柳的汴河岸,一直追下去,直到殘月西沉,曉風漸起,才吹醒癡情的詞人.楊柳是古代最能代表惜別之物,故汴水兩岸廣栽楊柳.“楊柳岸,曉風殘月”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代表了柳詞通俗,以白描見長的風格.宋代俞文豹《吹劍錄》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歲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指蘇東坡的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這段話說明柳詞婉約纏綿,蘇詞豪放曠達兩種詞風.“此去經年----"由今夕推及經年,由眼前的“無語凝咽”設想到“暮藹沉沉楚天闊”,更推及“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一波三嘆,想象別后相思的苦況,更深一層.“凄、苦、慘、悲、痛、恨、愁”貫穿始終,令人不忍再讀.這首詞寫來極有層次、曲折回環,以千種風情襯盡了羈旅愁苦,人間別恨.真可謂想見難,別更難.
《雨霖鈴》抒寫柳永在汴京同戀人分手時的離愁別恨,藝術手法相當高.概而言之有一托物言情、廣用白描.如“寒蟬凄切”“驟雨初歇”“千里煙波、暮藹沉沉楚天闊”.本詞白描手法相當好.刻畫人物神態,如“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臨別時千言萬語,竟無從說起.幾筆勾勒,傳神地道出情人分手時那一剎那,內心世界相當豐富.再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托物言情,展現情思:捕捉了月西沉、天將曉的情景;楊柳岸使人聯想到折柳贈別的習俗,依依楊柳,綿綿別情.二、點綴渲染,恰到好處.劉熙載《藝概》中談到:詞有點(點綴)、有染(渲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兩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它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亦.此意乃是以畫法論詞,從中可看出柳詞中有畫,反復渲染.即精雕細刻,又大膽潑墨,前后照應,委婉自如.柳詞的點染技巧,確實達到很高的成就.柳詞對蘇軾、秦觀、周邦彥等名家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影響.但也應看到柳詞有的句子過于平俗,尚欠文雅.
★賞析
【賞析一】
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杰出代表.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后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序.《禮記?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蟬鳴.”可見時間大約在農歷七月.然而詞人并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秋季,暮色,驟雨寒蟬,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對長亭晚”一句,中間插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這三句景色的鋪寫,也為后兩句的“無緒”和“催發”,設下伏筆.“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他的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興致.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類銳!這里的“蘭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紆,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敵千鈞!詞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內心獨白.這里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讀去聲,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念”字后“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里修遠.“千里”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 ;既曰“千里”,又曰“闊”,一程遠似一程.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舍的別情.
上片正面話別,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極言時當冷落凄涼的秋季,離情更甚于常時.“清秋節”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成為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況味,遙想不久之后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這句景語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 ,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說,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而后面這兩個警句,也將失去光彩.“此去經年”四句,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后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煩惱.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遙應上片“ 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以問句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此詞之所以膾灸人口,是因為它在藝術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記載說,以此詞的纏綿悱惻、深沉婉約,“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這種格調的形成,有賴于意境的營造.詞人善于把傳統的情景交融的手法運用到慢詞中,把離情別緒的感受,通過具有畫面性的境界表現出來,意與境會,構成一種詩意美的境界,繪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全詞雖為直寫,但敘事清楚,寫景工致,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的自然風景畫面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膾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賞析二】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詞壇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南宋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記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即為證明.在不勝枚舉的柳詞中,《雨霖鈴》是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后人有“曉風殘月柳三變,滴粉揉酥左與言”的謔語.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少年時到汴京應試,由于擅長詞曲,熟悉了許多歌妓,并替她們填詞作曲,表現了一種浪子作風.當時有人在仁宗面前舉薦他,仁宗只批了四個字說:“且去填詞”.柳永在受了打擊之后,別無出路,就只好以開玩笑的態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在汴京、蘇州、杭州等都市過著一種流浪生活.由于失意無聊,流連坊曲,在樂工和歌妓們的鼓舞之下,這位精通音律的詞人,才創作出大量適合歌唱的新樂府(慢詞),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
自古以來,表現男女離別之情的詩詞曲賦層出不窮,而獨有柳永的慢詞《雨霖鈴》經久不衰,傳誦至今,這確實有很值得研究.探其中緣由,固然與作者坎坷的身世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我認為,《雨霖鈴》的成功還在于其獨到的表現手法:層次分明,語意明確,鋪敘景物,傾吐心情,絕少掩飾;善于用“點染”法,反復涂抹,渲染效果.下面就《雨霖鈴》作一粗淺分析:
這首寫離情的詞,可謂淋漓盡致,備足無余.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層次特別清楚,語言簡潔明了.先寫離別之埃 卦詮蠢棧肪常淮渦蠢氡鶚焙潁 卦諉櫳辭樘 輝儺幢鷙笙胂螅卦誑袒 睦懟H 霾憒危 悴閔釗耄 硬煌 忝嬪閑淳±肭楸鸚鰨 商疚 壑埂?br
詞的起頭三句點明時間、地點、景物,事件是與自己心愛的人餞別.晚上,陣雨才停,知了發出凄切的鳴叫,長亭送別,叫人如何能夠忍受這離別的痛苦!這蟬鳴助添悲涼,而一開始即道出“凄切”,為這首詞定了調子.這一層展開了一個凄涼的氛圍.“都門”兩句,極寫餞別時的心情,委婉曲折.兩情依依,難舍難分之際,客船卻不斷催促.心理矛盾,欲飲無緒,欲留不得.由此可窺見留戀之情深.“執手”兩句,再加深涂抹,在“執手”、“相看”、“無語”中更使人傷心失魄.這一層極寫留戀之情.以上兩層極盡回環、頓挫、吞吐之能事,足以使人為之嗚咽.“念去去”以后,則大氣包舉,一瀉千里,似江流出峽,直馳平川,詞亦直抒胸懷.以“念”這一領字帶起,表明是設想別后的道路遼遠,“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靄,遼闊的天空,全是寫景,實際上全含的是情,襯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見無期,景無邊而情無限.換頭以情起,嘆息從古到今離別之可哀,“傷離別”點明這首詞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句又將推進一層,更何況我正在冷落清秋的時節呢,這是多么難以忍受啊!這是把江淹《別賦》中“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和宋玉悲秋的情思兩者結合起來,提煉出這兩句.把古人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詞句中,更賦予以新的意義.“今宵”二句,又進一步推想別后的凄涼,然而景物清麗真切,真象別者酒醒后在船中之所見.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采薇》)也是寫離別的.離別的人一看到楊柳,就會想起離別時依依不舍的場面,就會浮現出贈柳昔別的情景,心中就會涌起一縷縷離愁.“楊柳岸”三字明寫眼前景而暗寫別時情,顯得含蓄而有余味.幾如身歷其境,忘其是設想了.“此去”二句,再推想別后長久的寂寞,虛度美好年華.“便縱有”兩句,再從上兩句的遭遇,深入下去,嘆后會難期,風情無人訴說,藝術地把離別之情推向高潮.以上第三層真是“余恨無窮,余味不盡”(唐圭璋《唐宋詞簡釋》).
這首詞寫將別、臨別以及別后的種種設想,以白描的手法鋪敘景物,傾吐心情,層次分明,語意明確,絕少掩飾假借之處.尤其是把別后的情景描寫得比真的還真,又以景視之,使人不覺得是虛構的,足見柳永的藝術手法之高妙.所以有人稱其“微妙則耐思,而景中有情.……‘楊柳岸曉風殘月’,所以膾炙人口也.”(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又有人認為“‘千里煙波’,惜別之情已騁;‘千種風情’,相期之愿又賒.真所謂善傳神者.”(李攀龍《草堂詩余雋》)這都道出這首詞的妙處的.但我覺得劉熙載在《藝概》中的“點染”之說,更是值得稱述的.他認為:
詞有點染,耆卿《雨霖鈴》“念去去”三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三句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否則警句亦成死灰矣.
劉熙載的這段評論,實際上是以畫法論詞,看出在柳詞中的加深描繪,反復涂抹的技巧.既精微入里,而又大膽潑墨.也就是柳詞中抒情與寫景在章法和修辭的巧妙運用,可謂詞中有畫.而其中抒情,尤寄寓哲理.所謂“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清秋離別,多情那堪?感情極為沉痛,而染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更是傷心而又凄涼,情景妙合無痕,這一別后之情景,又是加“念去去”三句之點化而得,前后照應,委婉自如.柳詞在點染方面的技巧運用,確是達到很高的成就的,在這首詞里最為突出.(段秉武)
浪淘沙慢·夢覺透窗風一線原文|翻譯|賞析_原文作者簡介
浪淘沙慢·夢覺透窗風一線
[作者] 柳永 ? [朝代] 宋代
夢覺透窗風一畢空線,寒燈吹息。那堪酒醒,又聞空階,夜雨頻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負佳人、幾許盟言,便忍把、從前歡會,陡頓翻成憂戚。愁極,再三追思,洞房深處,幾度飲散歌闌,香暖鴛鴦被。豈暫時疏散,費手衫瞎伊心力。殫云尤雨,有萬般千種,相憐相惜。恰到如今,天長漏永,無端自家疏隔。知何時、卻擁秦云態?原低幃昵枕,輕輕細說與,江鄉夜夜,數寒更思憶。
標簽: 寫風 詞 景色
《浪淘沙慢·夢覺透窗風一線》譯文
一覺醒來時,一縷寒風透過窗欞吹進房中,把孤燈吹熄。酒醒后的凄涼本已難耐,又聽見屋外臺階上的落雨點點滴滴。可嘆我遷延漂泊,孑然一身,淪落天涯。如今想起來,真是辜負了佳人的一片真情,多少山盟海誓竟成空言,又怎能忍心把從前的兩情歡愉,陡然間變成眼下這孤獨憂戚。
愁悶之極!反復地回憶,想當初那洞房深處,多少次暢飲歡歌,雙雙游嬉于鴛鴦被底。那時節我盡心奉承,生怕耗費她一點氣力。萬種柔情,千般親昵,我二人纏綿無盡,兩情相依相惜。
看如今,漫漫長夜漏壺永滴,就這樣兩地相思隔絕千里。我真是自尋離愁,卻讓你牽腸掛肚徒悲凄。不知要等到哪日,你我重擁鴛鴦被,共度歡情,如膠似漆。到那塌昌時,愿帷幕低垂玉枕親昵。我會輕輕細說告訴你,在這偏遠的寒江水鄉,我夜夜難眠,數著寒更把你思念,把你惦記。
《浪淘沙慢·夢覺透窗風一線》注釋
① 因循:不振作之意。
② 陡頓:突然。
③ 殫(dān)云尤雨:指男女貪戀歡情。殫,困擾,糾纏。
④ 秦云:秦樓云雨。形容男歡女愛。
⑤昵:親近,親昵。
《浪淘沙慢·夢覺透窗風一線》賞析
這是創制的慢詞的一個范例。原《浪淘沙》詞,為28字或54字型,而柳永這首慢詞,則為135字之長篇。此詞分三片。第一片寫夜半酒醒時的悲戚,第二片追思以往之情事,第三片寫眼前相思之情。對主人公的心理及思想活動,都給予了充分的體現。
《浪淘沙慢·夢覺透窗風一線》作者柳永簡介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創始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鳳棲梧》等。
柳永的其它作品
○ 雨霖鈴·寒蟬凄切
○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 望海潮·東南形勝
○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 鶴沖天·黃金榜上
○ 柳永更多作品
柳永的詞10首附賞析
一、《鬻海歌》
作者:宋代柳永
1、原文
鬻海之民何所營?婦無蠶織夫無耕。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鬻就汝輸征。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島嶼。
風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鹵。
鹵濃鹽淡未得閑,采樵深入無窮山。
豹蹤虎跡不敢避,朝陽出去夕陽還。
船載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熱。
晨燒暮爍堆積高,才得波濤變成雪。
自從潴鹵至飛霜,無非假貸充糇糧。
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緡往往十緡償。
周而復始無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驅妻逐子課工程,雖作人形俱菜色。
鬻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貧?
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廣皇仁到海濱。
甲兵凈洗征輸輟,君有余財罷鹽鐵。
太平相業爾惟鹽,化作夏商周時節。
2、翻譯
海邊的鹽民靠什么謀生?女不養蠶織布,男不耕種田地。
衣食來源又不足,攜中耐靠的是用牢盆熬鹽來交納賦稅。
每年的春季和夏季,海潮漲滿海濱,潮水退了之后,搜刮含鹽的泥土,堆積得大培咐如島嶼。
鹽泥經過風吹日曬,增加了鹽味,然后在上面灌上海水,淋出鹽鹵。
淋成的鹽鹵比海水含鹽度大得多,但與鹽相比,還淡得多。所以鹽民不敢停閑,需要入深山打柴。
明知深山有虎豹也不敢回避。照樣日出而去,日夕而還。
船載肩扛,無暇休息。柴投入巨灶,炎炎發熱。
從早晨燒到晚上,使海水變成雪白的鹽,堆積成高高的鹽垛。
從聚集成鹽鹵到熬制咸鹽期間,因無鹽可賣,無非靠借貸維持生活。
待鹽熬成低價賣給官府得到的錢,首先要還債,借一緡往往要還十緡。
刮泥、淋鹵、打柴、熬鹽,這樣周而復始,沒有休息。賦稅還未交齊,私債又催逼不止。
為完成制鹽任務,驅趕妻子勞動,使他們徒具人形,面黃饑瘦。
煮海的鹽民何等辛苦!怎樣使國家富裕而人民又不貧窮?
本朝沒有一事辦得不失當,但愿皇帝的仁愛廣及到海濱鹽民。
消除戰爭,停止鹽民納稅。國家無戰爭,就可減少開支,國君就有了余錢,就有能力罷免鹽鐵賦稅。
太平盛世,宰相作用如調味的鹽一樣,可以輔佐國君,使國家再現夏商周的盛世。
3、賞析
此詩開頭四句領起全詩,以“鬻海”為業而不事耕織的鹽民引出鹽民煮鹽的艱辛;接著二十句寫鹽民在官租私租逼迫下過著的苦難生活,先是寫勞動環境的惡劣,再寫勞動過程的漫,加之服徭役的痛苦與官租私租的重重剝削;
最后八句是詩人的政治見解,寓諷諫之意。全詩結構謹嚴,層次井然,不同的藝術手法恰適應了不同內容的需要,卒章顯志則體現了曲終奏雅的諷諫之意,讀起來似奏章卻不失詩味。
二、《蝶戀花·佇倚危樓風辯春細細》
作者:宋代柳永
1、原文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2、翻譯
我佇立在高樓上,細細春風迎面吹來,極目遠望,不盡的愁思,黯黯然彌漫天際。夕陽斜照,草色蒙蒙,誰能理解我默默憑倚欄桿的心意?
本想盡情放縱喝個一醉方休。當在歌聲中舉起酒杯時,才感到勉強求樂反而毫無興味。我日漸消瘦也不覺得懊悔,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3、賞析
此詞上片寫登高望遠所引起的無盡離愁,以迷離的景物描寫渲染出凄楚悲涼的氣氛;下片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最后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愿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憔悴。
全詞巧妙地把飄泊異鄉的落魄感受,同懷戀意中人的纏綿情思融為一體,表現了主人公堅毅的性格與執著的態度,成功地刻畫了一個志誠男子的形象。
三、《少年游·長安古道馬遲遲》
作者:宋代柳永
1、原文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云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2、翻譯
我騎馬在長安古道緩慢前行,秋蟬在高高的柳樹上不住鳴。夕陽在高外的遠方漸漸沉落,曠野荒原之上秋天之風習習,極目四望曠闊天空幕帳四垂。
時光逝去永遠不會再次回來,舊日的期望和約定何處去尋?尋歡作樂的興致早已經淡漠,那些一起喝酒的朋友也散去,再也不像少年之時狂放不羈。
3、賞析
此詞寫深秋時節在長安路上的所見所思,上闋從秋天景象寫起,而悲慨盡在言外;下闋則以“歸云”為喻象,寫一切期望之落空,最后三句以悲嘆作者之落拓無成作結。全詞情景相生,虛實互應,堪稱是作者悲苦一生的高度概括和真實寫照。
四、《望海潮·東南形勝》
作者:宋代柳永
1、原文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2、翻譯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風景優美,是三吳的都會。這里自古以來就十分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梁,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樓閣高高低低,大約有十萬戶人家。
高聳入云的大樹環繞著錢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樣白的浪花,寬廣的江面一望無涯。市場上陳列著琳瑯滿目的珠玉珍寶,家家戶戶都存滿了綾羅綢緞,爭相比奢華。
里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秋天桂花飄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歡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劃船采菱唱歌,釣魚的老翁、采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
千名騎兵簇擁著巡察歸來的長官。在微醺中聽著簫鼓管弦,吟詩作詞,贊賞著美麗的水色山光。他日把這美好的景致描繪出來,回京升官時向朝中的人們夸耀。
3、賞析
主要描寫杭州的富庶與美麗。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下片寫西湖,展現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
全詞以點帶面,明暗交叉,鋪敘曉暢,形容得體,一反柳永慣常的風格,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鋪敘展現了杭州的繁榮、壯麗景象。此詞慢聲長調和所抒之情起伏相應,音律協調,情致婉轉,是柳永的一首傳世佳作。
五、《甘草子·秋暮》
作者:宋代柳永
1、原文
秋暮,亂灑衰荷,顆顆真珠雨。雨過月華生,冷徹鴛鴦浦。
池上憑闌愁無侶,奈此個、單棲情緒!卻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言語。
2、翻譯
凄涼晚秋,零亂雨滴灑殘荷,雨珠瑩瑩,顆顆似珍珠。雨過后,寒月當空,鴛鴦浦一片清冷。 池上倚闌,愁悶悶無人相伴,怎么打發、這孤苦情緒!傍金籠,戲逗鸚鵡,教它念、情郎言語。
秋天的一個傍晚,大雨瓢潑.亂打著池塘衰敗的荷花,顆顆雨珠如珍珠般晶瑩。雨過風停,明月升空.鴛鴦浦空寂冷徹。
她獨自憑欄凝望,憂愁無侶而獨宿。孤眠冷清煎熬著她的心。她站在鳥籠旁逗弄鸚鵡,向它訴說著對郎君的無限思念。
3、賞析
此詞寫閨情。這首詞主人公為一女子,詞作先寫她秋暮時分池邊觀雨感受到的孤單凄冷,之后借對室內鸚鵡“念粉郞言語”的描寫含蓄表達思念之情。
上片重在一“亂”一“冷”:雨亂心亦亂,天冷心亦冷,看似寫景而情在其中。下片突出一個“單”字,獨自憑欄,其孤單自明。
妙在單棲無奈,只好與鸚鵡私語,獲得一種短暫的自欺式的自慰。柳永以擅長鋪敘見稱,而此小詞亦佳。
六、《定風波·自春來慘綠愁紅》
作者:宋代柳永
1、原文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云亸,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2、翻譯
自入春以來見那紅花綠葉全帶著愁苦,每件事都讓我心煩意亂。太陽已升到了花樹梢頭,黃鶯已在柳條間鳴啼穿梭,我還在錦被里躺著。腰身消瘦了,秀發低垂散亂,整天無精打采,懶得把胭脂抹。真無奈,可恨那薄情郎一去之后,從不把書信捎。
早知如此,后悔當初沒有把他的寶馬鎖起來。真該把他留在書房里,只讓他與彩箋毛筆為伍,讓他吟詩作功課。就這樣,他與我日日緊相隨,不分開。我手拿著針線與他相倚相挨。我們要快快活活長廝守,免得使青春年少的光陰虛度,苦苦等待。
3、賞析
此詞為代言體,以思婦的口吻訴說內心的痛苦,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歌妓們的深憐痛惜之情。上闕寫剛起床的思婦,重以景襯情,描寫人物的外表現;
下闕表現思婦的心理,深入到理想情趣,寫內心的悔恨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詞語言明白淺顯,直寫歌妓們的閨房生活,沖破了當時蘊藉典雅的詞風,成為柳詞中“俚詞”的代表作。
七、《鶴沖天·黃金榜上》
作者:宋代柳永
1、原文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游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2、翻譯
在金字題名的榜上,我只不過是偶然失去取得狀元的機會。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時代,君王也會一時錯失賢能之才,我今后該怎么辦呢?
既然沒有得到好的機遇,為什么不隨心所欲地游樂呢!何必為功名患得患失?做一個風流才子為歌姬譜寫詞章,即使身著白衣,也不亞于公卿將相。
在歌姬居住的街巷里,有擺放著丹青畫屏的繡房。幸運的是那里住著我的意中人,值得我細細地追求尋訪。與她們依偎,享受這風流的生活,才是我平生最大的歡樂。青春不過是片刻時間,我寧愿把功名,換成手中淺淺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轉的歌唱。
3、賞析
詞的上片敘述了詞人落第后的失意不滿和恃才傲物,下片敘寫了詞人放浪形骸、出入風月場中的生活。
全詞表現了詞人恃才傲物、狂放不羈的個性與懷才不第的牢騷和感慨。此詞的特點是率直,無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語言質樸。
八、《戚氏·晚秋天》
作者:宋代柳永
1、原文
晚秋天,一霎微雨灑庭軒。檻菊蕭疏,井梧零亂,惹殘煙。凄然,望江關,飛云黯淡夕陽間。當時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遠道迢遞,行人凄楚,倦聽隴水潺湲。正蟬吟敗葉,蛩響衰草,相應喧喧。
孤館,度日如年。風露漸變,悄悄至更闌。長天凈,絳河清淺,皓月嬋娟。思綿綿。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未名未祿,綺陌紅樓,往往經歲遷延。
帝里風光好,當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別來迅景如梭,舊游似夢,煙水程何限。念名利,憔悴長縈絆。追往事、空慘愁顏。漏箭移,稍覺輕寒。漸嗚咽,畫角數聲殘。對閑窗畔,停燈向曉,抱影無眠。
2、翻譯
時值深秋,短促的細雨飄灑在院落庭中。欄邊的秋菊已謝,天井旁的梧桐也已然凋殘。被似霧的殘煙籠罩。多么凄然的景象,遠望江河關山,黯然的晚霞在落日余暉里浮動。
想當年,多愁善感的宋玉看到這晚秋是多么悲涼,曾經臨水登山。千萬里路途艱險,行路者是那么的凄慘哀楚,特別厭惡聽到隴水潺潺的水聲。這個時候,正在落葉中哀鳴的秋蟬和枯草中不停鳴叫的蟋蟀,此起彼伏地相互喧鬧著。
在驛館里形影單只,度日如年。秋風和露水都開始變得寒冷,在深夜時刻,胸中愁苦更甚。浩瀚的蒼穹萬里無云,清淺的銀河中一輪皓月明亮。
綿綿相思,長夜里對著如此的景色不堪忍受,掐指細算,回憶往昔。那時功名未就,卻在歌樓妓院等游樂之所出入,一年年時光耗費。
美景無限的京城,讓我想起了年少時光,每天只想著尋歡作樂。況且那時還有很多狂怪的朋友相伴,遇到對酒當歌的場景就流連忘返。
然而別離后,時光如梭,那些曾經的玩樂尋歡情景就好似夢境,前方一片煙霧渺茫。什么時候才能到岸?都是那些功名利祿害的我如此憔悴,將我羈絆。
追憶過去,空留下殘容愁顏。滴漏的箭頭輕移,寒意微微,畫角的嗚咽之聲從遠方徐徐飄來,余音裊裊。靜對著窗戶,把青燈熄滅等候黎明,形影單只徹夜難眠。
3、賞析
這首詞以時間為序,從黃昏、深夜到清曉,將秋天的遠景與近景、詞人的往事與舊情以及客居驛館的幽思遐想漸次序入,詞境紛陳而錯綜有序。
九、《玉蝴蝶·望處雨收云斷》
作者:宋代柳永
1、原文
望處雨收云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里,立盡斜陽。
2、翻譯
我悄悄地倚欄凝望,雨已停歇,云已散去,目送著秋色消逝于天邊。秋天的傍晚,景色蕭瑟凄涼,真讓人興發宋玉悲秋之嘆。
輕風拂過水面,白蘋花漸漸衰殘,涼月使露水凝住,梧桐樹也禁不住月夜寒露的侵襲,葉子已片片枯黃。此情此景,不由人寂寞感傷。我的故朋舊友,不知你們都在何方?眼前所見只有一望無際的秋水,煙霧迷茫。
文人的雅集,縱情的歡宴,如今仍歷歷在目,令人難忘。離別后辜負了多少風月時光,斗轉星移,都只為你我相距遙遠,天各一方。海是如此之遙,山是如此之遙,相逢相會不知何處何年?
讓人感到凄苦彷徨。想那雙雙飛去的燕子,難以靠它給故友傳音送信;企盼故友歸來,遙指天際蒼茫,辨識歸來航船,誰知過盡千帆皆不是,也是枉自空等企望。我默默佇立,黯然相望,只見斜陽已盡,孤雁哀鳴聲仍在天際飄蕩。
3、賞析
此詞上闋開頭“望處”二字統攝全篇。憑闌遠望,但見秋景蕭疏,花老,梧葉黃,煙水茫茫,故人不見,悲秋傷離之感充盈心頭。
下闋回憶昔日文期酒會、相聚之樂,慨嘆今日相隔遙遠,消息難通。最后“黯相望,斷鴻聲里,立盡斜陽”,回應開頭“望處”。
全詞以抒情為主,把寫景和敘事、憶舊和懷人、羈旅和離別、時間和空間,融匯為一個渾然的藝術整體,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十、《黃鶯兒·園林晴晝春誰主》
作者:宋代柳永
1、原文
園林晴晝春誰主。暖律潛催,幽谷暄和,黃鸝翩翩,乍遷芳樹。觀露濕縷金衣,葉映如簧語。曉來枝上綿蠻,似把芳心深意低訴。
無據。乍出暖煙來,又趁游蜂去。恣狂蹤跡,兩兩相呼,終朝霧吟風舞。當上苑柳秾時,別館花深處。此際海燕偏饒,都把韶光與。
2、翻譯
晴麗之晝,誰主園林之春呢?春天陽氣暗催草木萌發,蔥郁的深谷也變得那樣暖和。清晨,黃鶯在林間翩翩飛舞,露水打濕的它們金黃色的毛羽,綠葉掩映中傳來了它們悅耳的鳴聲,綿綿蠻蠻如有情,低低地訴說著芳心深意。
無緣無故地,黃鶯出巢飛動的時候,清晨的霧靄尚未消散,又追逐隨同游蜂而去。它們行蹤放浪,兩兩相呼應,整日霧里唱風里舞。當上林苑柳樹蔥郁茂盛時,在別館花深的地方,這期間燕子特別多,都把美好時光白白流失。
3、賞析
此詞看似詠物,實是抒懷。上片開頭以極簡約的筆墨對春景作了全景式的描繪,寫盡了流鶯嬌姿;下片仍寫流鶯風流倜儻、逍遙自在的情狀,表現出柳永的自負和自信。全詞寫得清新自然而又含蓄蘊藉,在柳永詞中別具一格。
柳永的浪淘沙慢,幾度飲散歌闕,散讀什么?飲散是什么意思?
原文
浪淘沙慢·夢覺
夢覺透窗風一線,寒燈吹息。那堪酒醒,又聞空階,夜雨頻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負佳人、幾許盟言,更忍把、從前歡會,陡頓翻成憂戚。
愁極。再三追思,洞房深處,幾度飲散歌闌。香暖鴛鴦被,豈暫時疏散,費伊心力。殢云尤雨,有萬般千種,相憐相惜。
恰到如今、天長漏永,無端自家疏隔。知何時、卻擁秦云態,愿低幃昵枕,輕輕細說與,江鄉夜夜,數寒更思憶。[1]
作者
柳永[2]
(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宋仁宗朝景祐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與柳永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風婉約,詞作甚豐,創作慢詞獨多,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詞人。發展了鋪敘手法,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詞作流傳極廣,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之說。生平亦有詩作,惜傳世不多。有《樂章集》。[3]
注釋
①浪淘沙慢:柳永創調。
②因循:遲延拖拉,漫不經心。
③陡頓:突然。
④殢云尤雨:貪戀男女歡情。殢(tì):戀昵。尤:相娛、相戀之意。
⑤秦云:秦樓云雨,指男女歡愛。
⑥低幃:放下幃帳。昵:親近。
⑦幾許盟言:多少山盟海誓的話。
⑧漏永:夜深。
⑨疏隔:疏遠阻隔。
⑩數(shuò):多次。
翻譯
一覺醒來,夜風透過一條線,從窗欞吹入,將昨夜那燈盞吹滅。我無法忍受酒后的失落,聽夜雨滴在空寂的臺階,聲聲作響。我感嘆命運艱難,長久在天涯漂泊。辜負了佳人,多少山盟情意,竟忍心反從前的幽會歡娛,突然間變成了憂愁與悲戚。
悲愁已極,再三追憶當年,在洞房幽深之地,多少宴飲散,歌舞歇,共眼在芳香溫暖的鴛鴦被里。豈知暫時離散,便勞她耗盡心力。歡會纏綿,云情雨意,有萬種柔愛,千種親昵,互相憐愛互相痛惜。
心想到了如今,天長夜久相思苦,無奈都是自家游宦鬧得情侶隔離。不知何時再相聚,重諧泰樓云雨歡情意?但愿低垂幃帳,枕前親昵,輕輕地細細說與她,江畔鄉間夜夜孤凄,數著寒夜的更聲將她思憶。
賞析
這首詞,衍之為一百三十五字之長篇巨制,共三片。第一片寫主人公夜半酒醒時的憂戚情思;第二片追思以往相憐相借之情事;第三片寫眼下的相思情景。體制擴大,容量增加,主人公全部心理狀態及情思活動過程,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現。這是柳永創制慢詞的一個范例。
詞作從“夢覺”寫起,說窗風吹息寒燈,夜雨頻滴空階,可知并非天亮覺醒,而是夜半酒醒。其間,于“燈”之上著一“寒”字,于“階”之上著一“空”字,將當時所見、所聞之客觀物景,染上了主人公主觀情感色彩,體現了空睜碰主人公凄涼孤寂之心理狀態。而“那堪”、“又”,又及“頻”,層層遞進,又便得主人公當時的心境,倍覺凄涼孤寂。早族接著,主人公直接發出感嘆:“嗟因循、久作天涯客”。這是造成凄涼孤寂心境的根源。因為久作天涯客,辜負了當時和佳人的山盟海誓,從前的歡會情景,在這個夜里一下子都變成了憂愁與凄戚。至此,主人公心中之情思,似乎已經吐盡。
詞作第二片,由第一片之“憂戚”導入,說“愁極”,十分自然地轉入對于往事的“追思”。所思佳人,由“飲散歌闋”句來看,可知是一位待宴歌妓。從“再三”、“幾度”句中可以體會出來,兩人之互相愛戀,已經有了相當長的時期,由此可見,主人公夜半酒醒時為什么這樣的憂戚。
第三片由回憶過去的相歡相愛回到眼下“天長漏永”,通夜不眠的現實當中來。“無端自家疏隔”,悔恨當初不該出游,這疏隔乃自家造成,然而內心卻甚感委曲。因此,主人公又設想兩人相聚之時,他就要低垂的幃幕下,玉枕上,輕輕地向她詳細述說他,一個人在此是如何地夜夜數著寒更,默默地思念著她。至此,主人公的情思活動已進入高潮,但作者的筆立刻煞住,就此結束全詞。
從謀篇布局上看,第一、二片,花開兩枝,分別述說現與過去的情事;至第三片,既由過去回到現,又從現想到將來,設想將來如何回憶現,使情感活動向前推斗談進一層。全詞三片,從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多層次、多姿態地展現主人公的心理狀態和情思活動,具有一定的立體感。
以上資料來自百度知道
此中“幾度飲散歌闌”的“散”為四聲,做分散之意。
關于柳永的慢詞有哪些和柳永的慢詞是什么意思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