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朱熹著作有哪些的詞條
大家好,關于朱熹著作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朱熹的代表作有哪些?
朱熹的代表作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注》、《通書解》《西銘解》、《參同契考異》等。
1、《四書章句集注》是集《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于一體的巨作,是一部儒家理學的名著,是封建社會最重要的經典著作,為宋代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四書章句集注》以“吵孫理”為中心,展現了“升肆鏈理”與儒家經典中的范疇體系的聯系,并以此界定了這個范疇體系中的重要范疇,如天、人、性、道、心等。
2、《楚辭集注》作于朱熹任潭州荊湖南路安撫使時(1193年)。楚辭又稱“楚詞”,是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賦體。
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并成為繼《詩經》以后,對我國文學具有深遠影響的一部詩歌總集。并且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楚辭注本繁多,其中“楚辭集注”是研究楚辭的最佳善本。
3、《四書或問》為宋朱熹撰,共三十九卷。朱熹事見《四書章句集注》條。朱熹既作《四書章句集注》,復以諸家之說紛雹沒紜,因設為問答,明所以去取之意,以成此書。此書有《大學》二卷,《中庸》三卷,《論語》二十卷,《孟子》十四卷,非成于一時。
4、《孟子集注》特色是既借助經典詮釋創新哲學體系,又盡量重視古注,追求本義;前者是對時代的呼應,后者是對經典的尊重。
由此在詮釋實踐中弱化了“本體”與“方法”的緊張,強化了“原意”與“用心”的統一,發展了中國特異于西方的詮釋傳統。在中國的經學詮釋史上,朱熹的《孟子集注》以注重義理闡發的創新性哲學詮釋而作為“宋學”的代表,受到追求經典本義的后代“漢學”詮釋家的批評與指責。
5、《資治通鑒》對三國史事,本據魏國紀年,朱熹改據蜀漢紀年,以宣揚正統觀念。其后,尹起莘等又為此書闡明義旨,清康熙帝更加上“御批”,使之進一步成為封建專制統治的思想工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朱熹
朱熹的主要作品
《楚辭集注》、《論語集注》、《通鑒綱目》、《宋名臣言行錄》、《家禮》等。
1、《楚辭集注》
《楚辭集注》作于朱熹任潭州荊湖南路安撫使時(1193年)。楚辭又稱“楚詞”,是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雀仿賦體。
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并成為繼《詩經》以后,對我國文學具有深遠影響的一部詩歌總集。
并且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楚辭注本繁多,其中“楚辭集注”是研究楚辭的最佳善本。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毛澤東贈送了一套《楚辭集注》給田中角榮。
2、《論語集注》
《論語集注》是儒家理學著作《四書章句集注》的一部分,是朱熹經過40多年的用心“理會”,并“逐字稱等”后才最終寫定的經典之作。
所包含的主要內容有:論語序說、學而第一、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長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鄉黨第十、先進第十一、顏淵第十二、子路第十三、憲問第十四、衛靈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陽貨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張第十九、堯曰第二十。
3、《通鑒綱目》
《通鑒綱目》,南宋朱熹撰著,五十九卷,序例一卷。熹與其門人趙師淵等,據司馬光《資治通鑒》、《舉要歷》和胡安國《舉要補遺》等書,本儒家綱常名教,簡化內容,編為綱目。
綱為提要,模仿《春秋》;目以敘事,模仿《左傳》,用意在于用 《春秋》筆法,“辨名分,正綱常”,以鞏固封建統治。
《資治通鑒》對三國史事,本據魏國紀年,朱熹改據蜀漢紀年,以宣揚正統觀念。其后,尹起莘等又為此書闡明義旨,清康熙帝更加上“御批”,使之進一步成為封建專制統治的思想工櫻歲純具。脊咐
4、《宋名臣言行錄》
共七十五卷,由南宋朱熹、李幼武撰寫,朱熹撰前集十卷,後集十四卷,李幼武撰續集、別集、外集五十一卷。該書匯編了散見於文集、傳記中的宋代重要人物的事跡,共收入北宋以及南宋人物二百二十五人。
5、《家禮》
《家禮》是南宋朱熹最有影響的禮學著作。《家禮》內容分為通禮、冠、昏、喪、祭五部分,都是根據當時社會習俗參考古今家禮而成,體現出朱熹因革損益、博采眾家的禮學思想特點。
書成之后,廣為刊刻。后世對《家禮》的爭議主要集中在真偽問題上,因《家禮》是朱熹一部未完之作,朱熹死后方現,而朱熹在文集中又極少提及,中間過程曲折,后人遂懷疑它為偽書。
現代學者主要從文集和語錄中找到朱熹作《家禮》的線索證據,基本已證明《家禮》非偽書。
本文主要把朱熹《家禮》放在朱熹家禮思想形成和發展的演變歷程中加以考察,通過對《家禮》思想內容的考察,來闡釋朱熹博采古今眾家的禮學特點,并結合晚年的禮學著作和語錄來探討其禮學思想的變化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朱熹
朱熹的代表作是什么?
菩薩蠻
暮江寒碧縈長路,路長縈碧寒江暮。
花塢夕陽斜,斜陽夕塢花。
客愁無勝集,集勝無愁客。告棗租
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菩薩蠻
晚紅飛盡春寒淺,淺寒春盡飛紅晚。
尊酒綠陰繁,繁陰綠酒尊。
老仙詩句好,好句詩仙老。
長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長。
南鄉子
落日照樓船,穩過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風月從今別一川。
離緒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氈。
明日回頭江樹遠,懷賢。
目斷晴空雁字連。
水調歌頭
富貴有余樂,貧賤不堪憂。
誰知天路幽險,倚伏互相酬。
請看東門黃犬,更聽華亭清唳,千古恨難收。
何似鴟夷子,散發弄扁舟。
鴟夷子,成霸業,有余謀。
致身千乘卿相,歸把釣漁鉤。
春晝五湖煙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盡悠悠。
永棄人間事,吾道付滄洲。
水調歌頭
雪月兩相映,水石互悲鳴。
不知巖上枯木,今夜若為情。
應見塵中膠擾,便道山間空曠,與么了平生。
與么平生了,◇水不流行。
起披衣,瞻碧漢,露華清。
寥寥千載,此事本分明。
若向乾坤識易,便信行藏無間,處處總圓成。
記取淵水冰語,莫錯定盤襪兆星。
水調歌頭
不見嚴夫子,寂寞富春山。
空余千丈危石,高插暮云端。
想象羊裘披了,一笑兩忘身世,來把釣魚竿。
不似林間翮,飛倦始知還。
中興主,功業就,鬢毛斑。
馳驅一世豪杰,相與濟時艱。
獨委狂奴心事,不羨癡兒鼎足,放去任疏頑。
爽氣動心斗,千古照林巒。
水調歌頭
長記與君別,丹鳳九重城。
歸來故里,愁思悵望渺難平。
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煙艇,一笑俯空明。
有酒徑須醉,無事莫關情。
尋梅去,疏竹外,一枝橫。
與君吟弄風月,端不負平生。
何處車塵不到,有個江天如許,爭肯換浮名。
只恐買山隱,卻要巖行鏈丹成。
水調歌頭
江水浸云影,鴻雁欲南飛。
攜壺結客,何處空翠渺煙霏。
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
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節,須酩酊,莫相違。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
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
與問牛山客,何必獨沾衣。
好事近
春色欲來時,先散滿天風雪。
坐使七閩松竹,變珠幢玉節。
中原佳氣郁蔥蔥,河山壯宮闕。
丞相功成千載,映黃流清澈。
西江月
睡處林風瑟瑟,覺來山月團團。
身心無累久輕安,況有清池涼館。
句穩翻嫌白俗,情高卻笑郊寒。
蘭膏元自少陵殘,好處金章不換。
西江月
堂下水浮新綠,門前樹長交枝。
晚涼快寫一篇詩,不說人間憂喜。
身老心閑益壯,形臞道勝還肥。
軟輸加璧未應遲,莫道前非今是。
朱熹的作品
朱熹(1130~1200)
中國南宋思想家。字元晦,號晦庵。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紹興十八年(1148)中進士,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慶元六年卒。嘉定二年(1209)詔賜遺表恩澤,謚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士。理宗寶慶三年(1227),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
生平 朱熹早年出入佛、道。31歲正式拜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為師,專心儒學,成為程顥、程頤之后儒學的重要人物。淳熙二年(1175),朱熹與呂祖謙、陸九淵等會于江西上饒鉛山鵝湖寺,是為著名的鵝湖之會,朱陸分歧由此更加明確。朱熹在“白鹿國學”的基礎上,建立白鹿洞書院,訂立《學規》,講學授徒,宣揚道學。在潭州(今湖南長沙)修復岳麓書院,講學以窮理致知、反躬踐實以及居敬為主旨。他繼承二程,又獨立發揮,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后人稱為程朱理學。朱熹在任地方官期間,力主抗金 ,恤民省賦,節用輕役,限制土地兼并和高利盤剝,并實行某些改革措施,也參加了鎮壓農民起義的活動。朱熹在從事教育期間,對于經學、史學、文學、佛學、道教以及自然科學,都有所涉及或有著述,著作廣博宏富。
哲學思想 理氣論 朱熹繼承周敦頤、二程,兼采釋、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哲學體系。這一體系的核心范疇是“理”,或稱“道”、“太極”。朱熹所謂的理,有幾方面互相聯系的含義:①理是先于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形而上者。②理是事物的規律。③理是倫理道德的基本準則。朱熹又稱理為太極,是天地萬物之理的總體,即總萬理的那個理一。“太極只是一個理字”。太極既包括萬物之理,萬物便可分別體現整個太極。這便是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每一個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為它存在的根據,每一個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分殊。氣是朱熹哲學體系中僅次于理的第二位的范疇。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狀、有跡的;它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它是鑄成萬物的質料。天下萬物都是理和質料相統一的產物。朱熹認為理和氣的關系有主有次。理生氣并寓于氣中,理為主,為先,是第一性的,氣為客,為后,是第二性。
動靜觀 朱熹主張理依氣而生物,并從氣展開了一分為二、動靜不息的生物運動,這便是一氣分做二氣,動的是陽,靜的是陰,又分做五氣(金、木、水、火、土),散為萬物。一分為二是從氣分化為物過程中的重要運動形態。朱熹認為由對立統一,而使事物變化無窮。他探討了事物的成因,把運動和靜止看成是一個無限連續的過程。時空的無限性又說明了動靜的無限性,動靜又是不可分的。這表現了朱熹思想的辯證法觀點。朱熹還認為動靜不但相對待、相排斥,并且相互統一。朱熹還論述了運動的相對穩定和顯著變動這兩種形態,他稱之為“變”與“化”。他認為漸化中滲透著頓變,頓變中滲透著漸化。漸化積累,達到頓變。
格物致知論 朱熹用《大學》“致知在格物”的命題,探討認識領域中的理論問題。在認識來源問題上,朱熹既講人生而有知的先驗論,也不否認見聞之知。他強調窮理離不得格物,即物才能窮其理。朱熹探討了知行關系。他認為知先行后,行重知輕。從知識來源上說,知在先;從社會效果上看,知輕行重。而且知行互發,“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
心性理欲論 在人性論上,朱熹發揮了張載和程頤的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的觀點,認為“天地之性”或“天命之性”是專指理言,有至善的、完美無缺的;“氣質之性”則以理與氣雜而言,有善有不善,兩者統一在人身上,缺一則“做人不得”。與“天命之性”和“氣質之性”有聯系的,還有“道心、人心”的理論。朱熹認為,“道心”出于天理或性命之正,本來便稟受得仁義禮智之心,發而為惻隱、羞惡、是物唯襪非、辭讓,則為善。“人心”出于形氣之私,是指饑食渴飲之類。如是,雖圣人亦不能無人心。不過圣人不以人心為主,而以道心為主。他認為“道心”與“人心”的關系既矛盾又聯結,“道心”需要通過“人心”來安頓,“道心”與“人心”還罩激有主從關系,“人心”須聽命于“道心”。朱熹從心性說出發,探討了天理人欲問題 。他以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張。朱熹承認人們正當的物質生活的欲望,反對佛教籠統地倡導無欲,他反對超過延續生存條件的物山慶質欲望。
美學思想 在朱熹的哲學體系中包含有對美與藝術的理論。他認為美是給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的善的統一。基于美是外在形式的美和內在道德的善相統一的觀點,朱熹探討了文與質、文與道的問題。認為文與質、文與道和諧統一才是完美的。朱熹還多次談到樂的問題。他把樂與禮聯系起來,貫穿了他把樂納入禮以維護統治秩序的理學根本精神。朱熹對“文”、“道”關系的解決,在哲學思辨的深度上超過了前人。他對《詩經》與《楚辭》的研究,也經常表現出敏銳的審美洞察力。
影響 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中國封建時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學術思想,在中國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官方哲學,標志著封建社會意識形態的更趨完備。元朝皇慶二年(1313)復科舉,詔定以朱熹《四書集注》試士子,朱學定為科場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舉以朱熹等“傳注為宗”。朱學遂成為鞏固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強有力精神支柱。它強化了“三綱五常”,對后期封建社會的變革,起了一定的阻礙作用。朱熹的學術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響。朱熹的主要哲學著作有《四書集注》、《四書或問》、《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西銘解》、《周易本義》、《易學啟蒙》等。此外有《朱子語類》,是他與弟子們的問答錄。
朱熹的簡介以及作品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也是儒學的轉折點。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朱熹的簡介以及作品,一起來看看吧。
朱熹的個人簡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仲晦,號晦庵,別稱紫陽。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江西婺源(今屬江西上饒市)人,南宋時期的理學家和教育家。父親朱松是岳飛、秦檜同時人,曾得充福建政和縣尉小官,攜全家赴任,后調任尤溪縣尉。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于南劍州尤溪,降世不久,其父升任朝廷秘書省正字職,但因反對秦檜主和,被逐出朝廷。朱松回到福建建陽家中。朱熹隨父在建陽度過了他的童年。
僑寓建陽(今屬福建)。曾任秘閣修撰等職。主張抗金,并強調備戰。被主和派韓侂胄等目為“偽學”。平生廣注儒學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以至自然科學均有貢獻。在哲學上發展了二程(顥、頤)關于理氣關系的學說,集理學之大成,建立起客觀唯心主義的理學體系;世稱程朱學派。其學認為:理、氣不能相離,“天下未有無理之氣,亦未有無氣之理”。又斷言:“理在先,氣在后”;“有是理便有是氣,但理是本。”強調“天理”和“人欲”的對立,要求人們放棄“私欲”,服從“天理”。教學授徒五十馀年,認為“為學之道,莫先于窮理;窮理之要,必在于讀書;讀書之法,莫貴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則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朱文公文集》卷十四《甲寅行宮便殿奏札二》)。又提出對自然變化的科學見解,如關于陰陽二氣的宇宙演化說,如從高山上殘留的螺蚌殼論證地質變遷(原為海洋)說等。其學說在明清兩代被確立為儒學正宗,并影響至日本等國,如日本德川時代,“朱空銀子學”頗為流行。其博覽和慎思精神,對后世學者影響至深。所著有《四書章句集注》、《扒蘆周易本義》、《詩集傳》、《楚辭集注》,及后人所編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語類》等。
紹興十七年秋中舉人,次年春登進士,先后被授予左迪功郎、武學博士、朝奉郎、朝散郎 ,歷任泉州同安主簿、秘書省秘書郎、知南康軍、提舉江西常平茶鹽公事、直秘閣、薄提刑、江東提刑、秘閣修撰、江東轉運使、漳州知府、湖南轉運副使、潭州知府、湖南安撫、煥章閣待制兼侍講等職斗此宴。
朱熹的主要作品
其著作有《周易本義》、《啟蒙》、《蓍卦考誤》、《詩集傳》、《大學中庸章句》、《四書或問》、《論語集注》、《孟子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西銘解》、《楚辭集注辨正》、《韓文考異》、《參同契考異》、《中庸輯略》、《孝經刊誤》、《小學書》、《通鑒綱目》、《宋名臣言行錄》、《家禮》、《近思錄》、《河南程氏遺書》、《伊洛淵源錄》等。此外,還有《文集》一百卷,《續集》十一卷,《別集》十卷,閡人輯錄的《朱子語類》一百四十卷。其易學思想主要集中在《周易本義》、《易學啟蒙》、《朱子語類》等書中。[1] 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博學多識,著述豐富,對中國思想文化有極大的影響。《朱子全書》共27巨冊,共約1436萬字,23604頁。是一個多產作家。
其主要詩集有?鷓鴣天宋 ? 朱熹
脫卻儒冠著羽衣。青山綠水浩然歸。看成鼎內真龍虎,管甚人間閑與非。生羽翼,上煙霏。回頭祗見冢累累。未尋跨鳳吹簫侶,且伴孤云獨鶴飛。
.鷓鴣天 宋 ? 朱熹
已分江湖寄此生。長蓑短笠任陰晴。鳴橈細雨滄洲遠,系舸斜陽畫閣明。奇絕處,未忘情。幾時還得去尋盟。江妃定許捐雙佩,漁父何勞笑獨醒。
春日 宋 ?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泛舟 宋 ? 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觀書有感 宋 ?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謂有源頭活水來。
好事近宋 ? 朱熹
春色欲來時,先散滿天風雪。坐使七閩松竹,變珠幢玉節。中原佳氣郁蔥蔥,河山壯宮闋。丞相功成千載,映黃流清徹。
.浣溪沙 宋 ? 朱熹
壓架年來雪作堆。珍叢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卻恐陰晴無定度,從教紅白一時開。多情蜂蝶早飛來。
? .九曲棹歌 宋 ? 朱熹
一曲溪邊上釣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橋一斷無消息,萬壑千巖鎖翠煙。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臨水為誰容。
道人不作陽臺夢,興入前山翠幾重。
..滿江紅 宋 ? 朱熹
秀野詩翁,念故山、十年乖隔。聊命駕、朱門舊隱,綠槐新陌。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開瑤席。更流傳、麗藻借江天,留春色。過里社、將兒侄。談往事,悲陳跡。喜尊前現在,鏡中如昔。兩鬢全期煙樹綠,方瞳好映寒潭碧。但一年、一度一歸來,歡何極。
念奴嬌 宋 ? 朱熹
臨風一笑,問群芳誰是,真香純白。獨立無朋,算只有、姑射山頭仙客。絕艷誰憐,真心自保,邈與塵緣隔。天然殊勝,不關風露冰雪。應笑俗李粗桃,無言翻引得,狂蜂輕蝶。爭似黃昏閑弄影,清淺一溪霜月。畫角吹殘,瑤臺夢斷,直下成休歇。綠陰青子,莫教容易波折。
.菩薩蠻 宋 ? 朱熹
暮江寒碧縈長路。路長縈碧寒江暮。花塢夕陽斜。斜陽夕塢花。客愁無勝集。集勝無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菩薩蠻 宋 ? 朱熹
晚紅飛盡春寒淺。淺寒春盡飛紅晚。尊酒綠陰繁。繁陰綠酒尊。老仙詩句好。好句詩仙老。長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長。
水調歌頭宋 ? 朱熹
長記與君別,丹鳳九重城。歸來故里,愁思悵望渺難平。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煙艇,一笑俯空明。有酒徑須醉,無事莫關情。尋梅去,疏竹外,一枝橫。與君吟弄風月,端不負平生。何處車塵不到,有個江天如許,爭肯換浮名。只恐買山隱,卻要煉丹成。
水調歌頭 宋 ? 朱熹
富貴有馀樂,貧賤不堪憂。誰知天路幽險,倚伏互相酬。請看東門黃犬,更聽華亭清唳,千古恨難收。何似鴟夷子,散發弄扁舟。鴟夷子,成霸業,有馀謀。致身千乘卿相,歸把釣漁鉤。春畫五湖煙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盡悠悠。永棄人間事,吾道付滄洲。
水調歌頭 宋 ? 朱熹
江水浸云影,鴻雁欲南飛。攜壺結客,何處空翠渺煙霏。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酬佳節,須酩酊,莫相違。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與問牛山客,何必獨沾衣。
.題榴花 宋 ? 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蒼苔落絳英。
..西江月 宋 ? 朱熹
睡處林風瑟瑟,覺來山月團團。身心無累久輕安。況有清池涼館。句穩翻嫌白俗,情高卻笑郊寒。蘭膏元自少陵殘。好處金章不換。
西江月 宋 ? 朱熹
堂下水浮新綠,門前樹長交枝。晚涼快寫一篇詩。不說人間憂喜。身老心閑益壯,形癯道勝還肥。軟輪加璧未應遲。莫道前非今是。
憶秦娥 宋 ? 朱熹
梅花發。寒梢掛著瑤臺月。瑤臺月。和羹心事,履霜時節。野橋流水聲嗚咽。行人立馬空愁絕。空愁絕。為誰凝佇,為誰攀折。
憶秦娥 宋 ? 朱熹
云垂幕。陰風慘淡天花落。天花落。千林瓊玖,一空鸞鶴。征車渺渺穿華薄。路迷迷路增離索。增離索。剡溪山水,碧湘樓閣。
.鷓鴣天 宋 ? 朱熹
暮雨朝云不自憐。放教春漲綠浮天。祗令畫閣臨無地,宿昔新詩滿系船。青鳥外,白鷗前。幾生香火舊因緣。酒闌山月移雕檻,歌罷江風拂玳筵。
朱熹的名言
1、憶秦娥梅花發,寒梢掛著瑤臺月。瑤臺月,和羹心事,履霜時節。野橋流水聲嗚咽,行人立馬空愁絕。空愁絕,為誰凝佇,為誰攀折。
2、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朱熹語錄
3、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宋朱熹中庸集注)
4、涵養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養為首,致和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語錄
5、自修則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6、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
7、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語錄
8、西江月堂下水浮新綠,門前樹長交枝。晚涼快寫一篇詩,不說人間憂喜。身老心閑益壯,形臞道勝還肥。軟輸加璧未應遲,莫道前非今是。
9、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10、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過者,益友也;其謅媚輕薄,傲慢褻狎,導人為惡者,損友也。
11、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
12、菩薩蠻晚紅飛盡春寒淺,淺寒春盡飛紅晚。尊酒綠陰繁,繁陰綠酒尊。老仙詩句好,好句詩仙老。長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長。
13、為學之道,莫先于窮理;窮理之要,必先于讀書。
14、朋友,以義合者。
15、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宋朱熹讀書之要)——朱熹名句
16、水調歌頭不見嚴夫子,寂寞富春山。空余千丈危石,高插暮云端。想象羊裘披了,一笑兩忘身世,來把釣魚竿。不似林間翮,飛倦始知還。中興主,功業就,鬢毛斑。馳驅一世豪杰,相與濟時艱。獨委狂奴心事,不羨癡兒鼎足,放去任疏頑。爽氣動心斗,千古照林巒。
17、青玉案雪消春水東風猛。簾半卷猶嫌冷。怪是春來常不醒。楊柳堤邊,杏花村里,醉了重相請。而今白發羞垂領。靜里時將舊游省。記得孤山山畔景。一灣流水,半痕新月,畫作梅花影。
18、思索,譬如穿井不懈,便得清水轉自:
19、百學須先立志
關于朱熹著作有哪些和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