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卷的詩有哪些 翁卷古詩大全
大家好,關于翁卷的詩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翁卷古詩大全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詩人翁卷簡介
翁卷,字續古,一字靈舒,樂清(今屬浙江)人。工詩,為“永喜四靈”之一。曾領鄉薦(《四庫提要》作“嘗登淳佑癸卯鄉薦”,《樂清縣志》承此,而近人以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個甲子。衡諸翁卷生平,前者過早翁卷簡介,后者過盡,疑都不確),生平未仕。以詩游士大夫間。有《四巖集》,《葦碧軒集》。清光緒《樂清縣志》卷八有傳。 翁卷以其詩歌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一席之地,給后人留下一份難得的精神文化遺產,也為他自己在那個多事之秋的南宋獲得了一絲絲生存的精神慰藉。翁卷生活的時代,正是風靡一世的江西詩派已漸趨末流之時。江西詩派那種“以資書以為詩”、拼湊故典和生硬拗捩的作風,正是溫州翁卷等四位詩人所深為不滿的。翁卷他們從晚唐詩家入手,刻意求新,走賈島、姚合的“苦吟”之路,下工夫“因狹出奇”。這大約是翁卷等人及后《山雨》來的江湖陪消棚派在唐以后,自感才力薄弱而又欲有所建樹的詩人的共同想法,也是翁卷等 “永嘉四靈”的詩歌在當時詩壇被推重的一個原因。翁卷的詩多采取白描的手法,詩風顯得較為平易,簡約中有一份清淡的韻味,“貴精不求多,得意不戀事”正是他的創作準則和目標。翁卷生活在社會下層,熟悉民情風俗,因此他寫出的一些反映和關注現實的詩作,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會不合理現象,自然十分真切。
他的《東陽路旁蠶婦》詩,雖短短七言,卻把蠶婦的辛苦生活和她所承受的經濟壓力寫得入木三分: “兩鬢樵風一面塵,采桑桑上露沾身。相逢卻道空辛苦,抽得絲來還別人”。可以聯想起白居易的《賣炭翁》來,蠶婦和賣炭翁都是古代社會真正的勞動人民,幾千年封建社會,能為勞動人民而歌的詩人畢竟不多。他的山水詩,既繼承了晚唐細膩精致的風格,又蘊含有宋詩理性化特點,如《野望》: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閑上山來看野水,忽于水底見青山。 又如《山雨》:一夜滿林霜月白,亦無云氣亦無雷。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翁卷寫詩,有很大程度作為其自己陶冶性情的工具,他的很多作品主要是抒發個人的感受。《葦碧軒詩集》大部分為流連光景、吟詠田園生活、抒寫羈旅情思以及應酬唱和之作。樂清是海邊之地,宋代開始,圍塘筑田是農耕的主要事務。塘田不能種植谷物之前,葦草是最常見的植物,它并不高貴,是“布衣”族,只要有點土,就能隨意生長。詩人每天清晨一打開門窗,映入眼簾的便是葦蘆叢叢,依欄憑軒,誰說這不是人生美麗的光景?我想,也許《葦碧軒集》就是這樣得名而來的。有人說“永嘉四靈”的詩作社會意義不大,宮廷內外,朝廷上下,早已被北宋釀成的積弱積貧的苦酒所麻醉,缺乏深廣的內容和時代風云,但翁卷所處的時代, “秦時明月漢時關”也只是志士們苦吟的夢境,這一時期詩人能在戰亂后短暫的茍活中,吟唱出這個早已腐朽的朝代一縷縷生存氣息,是難能可貴的。
這固然是詩人生活經歷、思想情志和處世態度所致,同時也是社會環境使然。當光宗、寧宗朝,宋、金在軍事上處于相對穩定狀態,邊事稍息,統治集團更加茍安于現狀,再也無銳志恢復中原。士大夫沉湎詩酒,歌舞升平,像陸游那樣的金戈鐵馬、慷慨激昂的戰斗篇章在詩壇上幾乎銷聲匿跡。這種萎靡的社會風氣下,怎能產生雄勁剛健的詩詞?不過,翁卷對世事并沒有忘懷。他在宋、金對峙的江淮戰區做過幕僚,熟悉宋金用兵的情況,對宋小朝廷偏安江左,抱殘守缺,不圖恢復大業深感失望:“橋虧興兵又罷兵,策士恥無名。閑見秋風起,猶生萬里情。”這首詩他寫出了在“罷兵”的妥協政策下,不能建立功業、報國無門的無奈。 翁卷等“永嘉四靈”專攻五律。其詩多詠景物,寫野逸之趣,追求一種平淡簡遠的情調。注重字句的錘煉和對偶聲韻。如:“輕煙分近郭,積雪蓋遙山。”(《冬日登富覽亭》)。“一階春草生,幾片落花輕。”(《春日》)“梅花分地落,井氣隔簾生(《曉對》)”等等都是真切渾樸的秀句,為人傳誦。翁卷寫的山水田園詩,只有寥寥數筆,卻有傳神之功。翁卷有很多詩歌,可以繪成畫軸的,如同中國傳統的山水之畫,不僅有寫意,而且有留白之妙。南宋一位詩人充滿了對翁卷的仰慕之意。
這位詩人是臺州黃巖的戴復古,他喜歡翁卷的詩,但一直無緣見面。有一天,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里,竟然在湖南與翁卷陌路相逢。他寫的《湘中遇翁靈舒》: 永嘉四靈“天臺山與雁蕩鄰,只隔中間一片云。一片云邊不相識,三千里外卻逢君”。把相見恨晚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翁卷的一生,蘆則為了詩歌,為了生存游走四方,在溫州、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都有他追尋的足跡。劉克莊批評“四靈”說:“永嘉詩人極力馳驟,才望見賈島、姚合之藩而已”(《瓜圃集序》),而對翁卷卻另有評價,他在《贈翁卷》中說:“非止擅唐風,尤于選體工。有時千載事,只在一聯中。”今存翁卷集中只有極少數古體詩,如《思遠客》、《送劉幾道》、《山中采藥》、《酬友人》等,酷肖《文選》中的漢魏五言詩,但缺乏個人特色。更多的還是近體詩。七絕中有幾首頗為靈秀,如《野望》:“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閑上山來看野火,忽于水底見青山。”《鄉村四月》一首更為人所熟知:“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頗有清新淡遠的意趣。翁卷的生卒時間,有關資料均無記載。翁卷是樂清人,康熙《溫州府志》記載:“翁卷,一字靈舒,樂清柳川人。詩名《西巖集》,一名《葦碧軒集》。
” 翁卷有兩個弟弟,翁卷是老大,二弟叫永年,很多人認為永年是長兄。翁卷的三弟叫翁仿,可能早年夭折。翁卷有兩個兒子,分別叫翁井和翁雋。翁卷考功名只參加了一次就不考了。他的父親只是一個小官,維持生計也較困難。王十朋生活的年代大約比翁卷早五十年左右,可以說是與翁卷的祖父同代。王十朋能考取狀元,家庭和他自己都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翁卷自然沒有這樣的家境,也沒有王十朋的百年機緣。翁卷紀念館葉適為翁卷寫過詩集序,翁卷專注畢生的精力而不悔,卻是為了把詩寫好。但詩即使寫得最好,也不能以此謀生或求取封建功名。翁卷為了寫詩以至于把自己的頭發都寫白了一大半,更不用說衣食住行了。這樣看來,翁卷能夠養家糊口的本領,也只有賴以為文了。他一生落拓江湖,曾在越帥和江淮邊帥幕中供過職,據說他只活了六十多歲。翁卷住在樂清的時間并不多。從他的詩歌中,依稀能找到他的一點點行蹤。他一生為了詩歌也為了生存游走四方,在溫州市郊、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生活過。翁卷在江西撫州也住過一段時間。趙汝的《南宋群賢小集》中,有一首詩《翁靈舒客臨川經從訪之不遇聞過村居》。詩人翁卷隱居在一個深山村里,在那里搭了三四間小茅屋,種了些高粱和樹木,安心自閑地寫詩。
樂清埭頭的翁氏宗族,每到清明,或族祭,都要到祖先的墓前燒香叩頭。翁卷二弟永年的墓在埭頭。埭頭翁卷的后裔們說,已找到翁卷的墓,說在其二弟永年墓的隔溪對面山腳。但那僅是一堆隆起的黃土,上面長滿了青草。這么有名的詩人,在他自己的身后,不會不留下點滴文字,可現在連一塊墓碑也找不到,自然無法斷定這是翁卷之墓。綠遍山原①白滿川②,子規③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④ 蠶桑⑤又插田。1、山原——山陵和原野。2、白滿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著天光。川,平地。3、子規——杜鵑鳥. 鄉村四月4、了--結束 5、蠶桑--種桑養蠶。一條小河流淌在碧綠的山間,細雨微風中杜鵑在歡快地歌唱。鄉村四月里人們是多么忙碌, 才侍弄完蠶桑又開始了插田。鄉村四月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后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前呼后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綠的,原野是綠的,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禾苗,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一個綠色主宰的世界。在綠色的原野上河渠縱橫交錯,一道道洋溢著,流淌著,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滿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
舉目望去,綠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籠罩在淡淡的煙霧之中。那是霧嗎?煙嗎?不,那是如煙似霧的蒙蒙細雨,不時有幾聲布谷鳥的呼喚從遠遠近近的樹上、空中傳來。詩的前兩句描寫初夏時節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廣闊的,筆觸是細膩的;色調是鮮明的,意境是朦朧的;靜動結合,有色有聲。“子規聲里雨如煙”,如煙似霧的細雨好像是被子規的鳴叫喚來的,尤其富有境界感。“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后兩句歌詠江南初夏的繁忙農事。采桑養蠶和插稻秧,是關系著衣和食的兩大農事,現在正是忙季,家家戶戶都在忙碌不停。對詩的末句不可看得過實,以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蠶,有人運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蠶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蠶桑,有人則只忙于其中的一項,少不得有人還要做其他活計。“才了蠶桑又插田”,不過是化繁為簡,勾畫鄉村四月農家的忙碌氣氛。至于不正面直說人們太忙,卻說閑人很少,那是故意說得委婉一些,舒緩一些,為的是在人們一片繁忙緊張之中保持一種從容恬靜的氣度,而這從容恬靜與前兩名景物描寫的水彩畫式的朦朧色調是和諧統一的。《寶冠寺》山多猿鳥群,永日絕囂氛。一澗水流出,幾房僧共聞。拄筇黏落趺,拂石動寒云。誰昔來營此,尋碑看記文。
《泊舟龍游》未得橋開鎖,去船難自由。渚禽飛入竹,山葉下隨流。忽見秋風喜,還成早歲愁。臥聞舟子說,明日到衢州。《陳西老母氏挽詞》八十余年壽,孀居備苦辛。成家無別物,有子作詩人。遠客移書吊,新墳得佛鄰。秋堂掛遺像,癯若在時身。《酬杜子野》千葩開欲休,獨客思悠悠。江水能相隔,春風不共游。數篇詩未答,一幅信重收。多少懷君意,鶯聲高樹頭。《初晴道中》初晴殘濕在,眾樹碧光鮮。幽鷺窺泉立,閑童跨犢眠。依山知有寺,過水恨無船。石路是誰作,姓名巖上鐫。《處州蒼嶺》步步躡飛云,初疑夢里身。村雞數聲遠,山舍幾家鄰。不雨溪長急,非春樹亦新。自從開此嶺,便有客行人。《春日和劉明遠》不奈滴檐聲,風囘昨夜晴。一階春草碧,幾片落花輕。知分貧堪樂,無營夢亦清。看君話幽隱,如我愿逃名。《春雪》疑是梨花發,滿園驚乍看。不能為臘瑞,空自作春寒。遠遁營巢鵲,深埋吐葉蘭。從教艷陽曬,流去作波瀾。《悼雪庵禪師》悟了無生妙翁卷簡介,歸空若故鄉。竹房三尺像,石榻一爐香。壞衲猶懸樹,新松忽過墻。僧中留不得,幾日為凄涼。《道上人房老梅》孤高不受埃,老怪昔誰栽。仙魄乘槎去,龍身帶雪來。數枝寒照水,一點凈沾苔。頭白狂詩客,花時屢往囘。《冬日登富覽亭》未委海潮水,往來何不閑。輕煙分近郭,積雪蓋遙山。漁舸汀鴻外,僧廊島樹間。晚寒難獨立,吟竟小詩還。《冬日過道上人舊房》已知超眾相,假質任成灰。房是他僧住,門無舊客來。冰乾半池水,花落一根梅。猶是疑行腳,何年見卻囘。
翁卷最著名的十首詩
翁卷最著名的十首詩是《鄉村四月》,《山雨》,《野望》,《即事》,《哭徐山民》,《秋懷》,《偶題》,《春日和劉明遠》,《春雪》,《寄張直翁》。
1、《鄉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芹灶沒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2、《山雨》一夜滿林星月白,且無云氣亦無雷。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嫌納落雨來。
3、《野望》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閑上山來看野水,忽于水底見青山。
4、《即事》省飲不成醉,牢愁將奈何。晚煙云半雜,春雪雨相和。巷濕人行少,空寒雁叫多。憑欄思無極,懷古謾悲歌。
5、《哭徐山民》已是窮辯派侵骨,何期早喪身。分明上天意,磨折苦吟人。花色連晴晝,鶯聲在近鄰。誰憐三尺像,猶帶瘦精神。
6、《秋懷》不管秋天陰復晴,秋懷何處不凄清。江城幾夜無佳月,亦有新詩對雨成。
7、《偶題》綠樹何稠疊,清風稍羨余。枕縈云片片,簾透雨疎疎。修筧通泉壑,殘碑出野鋤。丘陵知幾變,耕稼學陶漁。
8、《春日和劉明遠》不奈滴檐聲,風囘昨夜晴。一階春草碧,幾片落花輕。知分貧堪樂,無營夢亦清。看君話幽隱,如我愿逃名。
9、《春雪》疑是梨花發,滿園驚乍看。不能為臘瑞,空自作春寒。遠遁營巢鵲,深埋吐葉蘭。從教艷陽曬,流去作波瀾。
10、《寄張直翁》若向筠州去,惟消一日寬。又無他事阻,自欲訪君難。露下秋山潔,鴻飛楚水寒。近詩凡幾首,專傳寫來看。
關于翁卷的詩句有哪些
1. 翁卷寫江南水鄉的詩句有哪些
《鄉村四月》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寫人,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蠶桑又是插秧,突出跡汪了“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計在于春”的啟示。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圖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酬杜子野》
千葩開欲休,獨客思悠悠。江水能相隔,春風不共游。
數篇詩未答,一幅信重收。多少懷君意,鶯聲高樹頭。
《初晴道中》
初晴殘濕在,眾樹碧光鮮。幽鷺窺泉立,閑童跨犢眠。
依山知有寺,過水恨無船。石路是誰作,姓名巖上鐫。
《處州蒼嶺》
步步躡飛云,初疑夢里身。村雞數聲遠,山舍幾家鄰。
不雨溪長急,非春樹亦新。自從開此嶺,便有客行人。
《春日和劉明遠》
不奈滴檐聲,風囘昨夜晴。一階春草碧,幾片落花輕。
知分貧堪樂,無營夢亦清。看君話幽隱,如我愿逃名。
《春雪》
疑是梨花發,滿園驚乍看。不能為臘瑞,空自作春寒。
遠遁營巢鵲,深埋吐葉蘭。從教艷陽曬,流去作波瀾。
《悼雪庵禪師》
悟了無生妙,歸空若故鄉。竹房三尺像,石榻一爐香。
壞衲猶懸樹,新松忽過墻。僧中留不得,幾日為凄涼。
《道上人房老梅》
孤高不受埃,老怪昔誰栽。仙魄乘槎去,龍身帶雪來。
數枝寒照水,一點凈沾苔。頭白狂詩客,花時屢往囘。
《冬日登富覽亭》
未委海潮水,往來何不閑。輕煙分近郭,積雪蓋遙山。
漁舸汀鴻外,僧廊島樹間。晚寒難獨立,吟竟小詩還。
《冬日過道上人舊房》
已知超眾相,假質任成灰。房是他僧住,門無舊客來。
冰乾半池水,花落一根梅。猶是疑行腳,何年見卻囘。
2. 翁卷描寫農村的詩句
宋朝翁卷的《鄉村四月》以白描手法展示了一幅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
綠遍山原白滿州,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前兩句詩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后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前呼后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此詩純用口語,明白如話。描寫江南滾正農村初夏的田園風光,富有詩情畫意。綠意漫山、水光映天、子規聲聲、煙雨迷蒙,在這樣的環境中勞動似乎也多了幾分愜意,而詩人此時的心情是愉悅的。像這樣描寫水鄉的詩句還有(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后二句是《野望》中前二句。
3. 誰有翁卷的古詩
翁卷,字靈舒,一字續古,永嘉(今浙江溫州)人(據說是樂清七里港排巖頭人)。登南宋淳熙十年(1183)鄉薦,出未仕。 “永嘉四靈”之一,詩學晚唐,耽苦吟,多佳句。著有《葦碧軒詩集》。
鄉村四月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簡析]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后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前呼后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
野望
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
閑上山來看野水,忽于山底見青山。
附
“四靈詩人”是指南宋后期生長在浙江永嘉的四個詩人:徐照,字靈暉;徐璣,號靈淵;趙師秀,號靈秀;翁卷,字靈舒。因為這四個詩人的字、號中都有一個“靈”字,所以稱為“四靈”,也稱“永嘉四靈”。他們在思想方面,漠視功名富貴,安于貧賤,以陶淵明為師。他們的詩歌在內容方面著重表現大自然的秀麗景色和朋友之間的真摯情誼,藝術上追慕晚唐隱逸詩風,崇尚平淡自然的風格,語言精煉,以白描為主要表現手法。
4. 有翁卷的詩一首嗎
翁卷
翁卷,字續古,一字靈舒,樂請(今屬浙江)人。工詩,為“永嘉四靈姿備仔”之一。曾領鄉薦(《四庫提要》作“嘗登淳佑癸卯鄉薦”,《樂清縣志》承此,而近人以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個甲子。衡諸翁卷生平,前者過早,后者過遲,疑都不確),生平未仕,以詩游士大夫間。有《西巖筑》,《葦碧軒集》。清光緒《樂清縣志》卷八有傳。
翁卷詩,以明潘是仁輯刻《宋元四十三家集?葦碧軒詩集》四卷本為底本,校以清顧修讀畫齋刊《南宋群賢小集》本(簡稱顧本)并酌采顧本校記(簡稱顧校)、影印巾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西巖集》(簡稱西巖集),編為第一卷;《西巖集》多出底本之詩及《詩淵》等書中所錄詩,編為第二卷。
5. 鄉村四月(古詩)宋代翁卷
古詩詞三首之一:鄉村四月(宋 翁卷),鄉村四月詩詞內容、作者簡介、詩詞大意.古詩詞三首: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詩詞都是描寫鄉村田園生活的.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23課,人民教育出版社.鄉村四月(宋 翁卷)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鄉村四月》作者簡介:翁卷,南宋詩人,字續古,一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翁卷一生沒有做官,與趙師秀、徐照、俆璣合稱“永嘉四靈”.他的詩大多講究技巧,詩風清苦. “鄉村四月”的意思是:江南農村四月,即初夏時節的景象. 《鄉村四月》詩詞大意:山坡田野間樹木蔥郁(綠)、水光映天(白),滿目亮白.杜鵑聲聲啼叫,天空中煙雨蒙蒙.四月到了,農民都開始忙起了農活,村里沒有一個人閑著,鄉下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他們剛剛結束了種桑養蠶的事情又馬上要開始插秧了./link?url=YLpyNv8CUsUkSxKDG-MStO6CYCJCMiPsYQXTqwkDhmH8br355LSSFssnZYav603_。
宋代詩人翁卷的古詩
《思遠客》 涉夏思已深,感秋念愈迫。
思念皆為誰,為彼遠行客。
客行曷辰休,悵望朝復夕。
出門虛有待,命駕焉所適。
邈邈阻前歡,悠悠抱今戚。
中庭一株橘,嘉實轉金碧。
爰意花開時,花邊語離析。
惜此不忍餐,留之候君摘。
擬君君未來,囘腸更如折。
何當乘夢時,儻遂徽容覿。
山中采藥
巖崖產靈藥,等閑人顧稀。
采掇獲所愿,躋登倦忘歸。
沃葉帶露滋,深根涵土肌。
妍光媚幽笈,芳氣盈我衣。
濯以清澗泉,曝之太陽暉。
制治擬如法,服食從所宜。
除疴養天和,仙方豈吾欺,
協彼古修意,庶用延將衰。
將衰償得延,萬事焉足為。 回答者: 蝴蝶布丁 | 四級 | 2011-5-11 21:01
翁卷的古詩如下:
《贈翁卷》、《思遠客》、《送劉幾道》、《山中采藥》、
《酬友人》、《野望》、《鄉村四月》
著有作品
著有《西巖集》1卷,有《南宋群賢小集》本;《葦碧軒集》,有《永嘉詩人祠堂叢刻》本。二集互有出入。 回答者: 小倩兒七七 | 八級 | 2011-5-11 21:02
翁卷 南宋詩人。字續古,一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生卒年不詳。布衣終身。在"永嘉四靈"中年事最高。
他的山水詩,既繼承了晚唐細膩精致的風格,又蘊含有宋詩理性化特點,如《野望》:
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
閑上山來看野水,忽于水底見青山。
又如《山雨》:
一夜滿林霜月白,亦無云氣亦無雷。
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
詩詞鑒賞
《鄉村四月》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注釋
1、子規——杜鵑鳥. 鄉村四月
2、了--結束 3、白滿川--指碧租稻田里的水色映著天光。川,平地。 4、蠶桑--種桑養蠶。 5、山原——山陵和原野。
譯文
一條小河流淌在碧綠的山間, 細雨微風中杜鵑在歡快地歌唱。 鄉村四月里人們是多么忙碌, 才侍弄完蠶桑又開始了插田。
賞析
鄉村四月 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后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前呼后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綠的,原野是綠的,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禾苗,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一個綠色主宰的世界。在綠色的原野上河渠縱橫交錯,一道道洋溢著,流淌著,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滿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舉目望去,綠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籠罩在淡淡的煙霧之中。那是霧嗎?煙嗎?不,那是如煙似霧的蒙蒙細雨,不時有幾聲布谷鳥的呼喚從遠遠近近的樹上、空中傳來。詩的前兩句描寫初夏時節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廣闊的,筆觸是細膩的;色調是鮮明的,意境是朦朧的;靜動結合,有色有聲。“子規聲里雨如煙”,如煙似霧的細雨好像是裂伏被子規的鳴叫喚來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后兩句歌詠江南初夏的繁忙農事。采桑養蠶和插稻秧,是關系著衣和食的兩大農事,現在正是忙季,家家戶戶都在忙碌不停。對詩的末句不可看得過實,以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蠶,有人運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蠶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蠶桑,有人則只忙于其中的一項,少不得有人還要做其他活計。“才了蠶桑又插田”,不過是化繁為簡,勾畫鄉村四月農家的忙碌氣氛。至于不正面直說人們太忙,卻說閑人很少,那是故意說得委婉一些,舒緩一些,為的是在人們一片繁忙緊張之中保持一種從容恬靜的氣度,而這從容恬靜與前兩名景物描寫的水彩畫式的朦朧色調是和諧統一的。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回答者: 奶茶店的憂傷 | 二級 | 2011-5-11 21:04
鄉村四月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注釋
1、子規——杜鵑鳥. 鄉村四月
2、了--結束 3、白滿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著天光。川,平地。 4、蠶桑--種桑養蠶。 5、山原——山陵和原野。
譯文
一條小肆慧攜河流淌在碧綠的山間, 細雨微風中杜鵑在歡快地歌唱。 鄉村四月里人們是多么忙碌, 才侍弄完蠶桑又開始了插田。
賞析
鄉村四月 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后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前呼后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綠的,原野是綠的,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禾苗,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一個綠色主宰的世界。在綠色的原野上河渠縱橫交錯,一道道洋溢著,流淌著,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滿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舉目望去,綠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籠罩在淡淡的煙霧之中。那是霧嗎?煙嗎?不,那是如煙似霧的蒙蒙細雨,不時有幾聲布谷鳥的呼喚從遠遠近近的樹上、空中傳來。詩的前兩句描寫初夏時節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廣闊的,筆觸是細膩的;色調是鮮明的,意境是朦朧的;靜動結合,有色有聲。“子規聲里雨如煙”,如煙似霧的細雨好像是被子規的鳴叫喚來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后兩句歌詠江南初夏的繁忙農事。采桑養蠶和插稻秧,是關系著衣和食的兩大農事,現在正是忙季,家家戶戶都在忙碌不停。對詩的末句不可看得過實,以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蠶,有人運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蠶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蠶桑,有人則只忙于其中的一項,少不得有人還要做其他活計。“才了蠶桑又插田”,不過是化繁為簡,勾畫鄉村四月農家的忙碌氣氛。至于不正面直說人們太忙,卻說閑人很少,那是故意說得委婉一些,舒緩一些,為的是在人們一片繁忙緊張之中保持一種從容恬靜的氣度,而這從容恬靜與前兩名景物描寫的水彩畫式的朦朧色調是和諧統一的。 《寶冠寺》 山多猿鳥群,永日絕囂氛。一澗水流出,幾房僧共聞。 拄筇黏落趺,拂石動寒云。誰昔來營此,尋碑看記文。 《泊舟龍游》 未得橋開鎖,去船難自由。渚禽飛入竹,山葉下隨流。 忽見秋風喜,還成早歲愁。臥聞舟子說,明日到衢州。 《陳西老母氏挽詞》 八十余年壽,孀居備苦辛。成家無別物,有子作詩人。 遠客移書吊,新墳得佛鄰。秋堂掛遺像,癯若在時身。 《酬杜子野》 千葩開欲休,獨客思悠悠。江水能相隔,春風不共游。 數篇詩未答,一幅信重收。多少懷君意,鶯聲高樹頭。 《初晴道中》 初晴殘濕在,眾樹碧光鮮。幽鷺窺泉立,閑童跨犢眠。 依山知有寺,過水恨無船。石路是誰作,姓名巖上鐫。 《處州蒼嶺》 步步躡飛云,初疑夢里身。村雞數聲遠,山舍幾家鄰。 不雨溪長急,非春樹亦新。自從開此嶺,便有客行人。 《春日和劉明遠》 不奈滴檐聲,風囘昨夜晴。一階春草碧,幾片落花輕。 知分貧堪樂,無營夢亦清。看君話幽隱,如我愿逃名。 《春雪》 疑是梨花發,滿園驚乍看。不能為臘瑞,空自作春寒。 遠遁營巢鵲,深埋吐葉蘭。從教艷陽曬,流去作波瀾。 《悼雪庵禪師》 悟了無生妙,歸空若故鄉。竹房三尺像,石榻一爐香。 壞衲猶懸樹,新松忽過墻。僧中留不得,幾日為凄涼。 《道上人房老梅》 孤高不受埃,老怪昔誰栽。仙魄乘槎去,龍身帶雪來。 數枝寒照水,一點凈沾苔。頭白狂詩客,花時屢往囘。 《冬日登富覽亭》 未委海潮水,往來何不閑。輕煙分近郭,積雪蓋遙山。 漁舸汀鴻外,僧廊島樹間。晚寒難獨立,吟竟小詩還。 《冬日過道上人舊房》 已知超眾相,假質任成灰。房是他僧住,門無舊客來。 冰乾半池水,花落一根梅。猶是疑行腳,何年見卻囘。
“翁卷”寫的古詩有哪些?
1、《鮑使君閑居》
[ 宋 ] 翁卷
吟樓影在湖波上,吟景長從望處生。
疊石擬成幽嶂色,種松移得遠灘聲。
多諳經品曾因病,卻著荷衣欲避名。
聞說近來心更靜,案頭惟有一琴橫。
2、《題林遂之真意亭》
[ 宋 ] 翁卷
結亭納虛豁,崔嵬進南山。
南山有佳致,白云多往還。
繁英粲秋籬,幽芳復相關。
濁醪對之飲,超引神慮閑。
至樂豈外求,妙象非言間。
妙哉靖節風,千載君能攀。
3、《送陳嘉父為彭澤主簿》
[ 宋 ] 翁卷
昔時陶令彈琴縣,今日君為主簿官。
地勝不嫌清俸薄,政公還得眾人歡。
江分九脈潮常到,岳沓千峰夏亦寒。
閑客欲游游未得,畫成圖軸乞予看。
4、《送趙嗣勛》核和
[ 宋 ] 翁卷
休思孤嶼峰,且祥歲往看吳中。
一片太湖改宴盯色,遠涵秋氣空。
藕塘南北棹,蘆港去來鴻。
入幕多僚屬,惟君事不同。
5、《送周子靜桂陽教官》
[ 宋 ] 翁卷
魁名人共說,直節世間聞。
遠地今崇學,諸生久待君。
三湘鴻不到,五嶺路初分。
閑日登臨作,應題贈屈文。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