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九歌的詩有哪些 九歌寫作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寫九歌的詩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九歌寫作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九歌有哪些篇目
九歌共十一篇:《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
《東皇太一》指天神;《云中君》指云神;《湘君》《湘夫人》指湘水之神;《大司命》主管壽夭之神;《少司命》主管子嗣之神;《東君》:太陽神;《河伯》指黃河之神;《山鬼》指山神;《國殤》指祭祀為國捐軀的將士;《禮魂》是送神曲。
九歌是《楚辭》的篇名,原為傳說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楚辭》的《九歌》,是戰國楚人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
擴展資料
創作時間
從《國殤》的情調看,應該是悼念在丹淅之戰中陣亡的將士的歌辭,具體時間是在懷王十七年(公元前312)鬧塌寬,丹淅之戰之后,藍田之戰之前。
《九歌》與屈原液亮其它作品的幽憤風格不同,而寫得清新凄艷,幽渺情深。顯然衫缺是因為利用了民間的素材,融入了民歌的情調,這樣比起他其它的作品,風格有些獨特。
名稱由來
關于“九歌”名稱的來歷,王逸認為是屈原仿南楚的民間祭歌創作的。朱熹認為是屈原對南楚祭歌修改加工,“更定其詞”。胡適則認為《九歌》乃古代“湘江民族的宗教歌舞”,“與屈原傳說絕無關系”。今人多取朱說。
“九歌”名稱,來源甚古。《尚書》、《左傳》、《山海經》、《離騷》、《天問》各書所說到的“九歌”內容雖有種種演化,但可證“九歌”乃是傳說中很古的樂章。
至于屈原用它作為篇名,似乎不會跟遠古“九歌”的章數有關,也不一定跟古代“九歌”的曲調相同。可能是取其“娛神”這一點,再結合《離騷》所說的“康娛”、“樂”的意思,基本上屬于新歌襲舊名的類型。
《九歌》是以娛神為目的的祭歌,它所塑造的藝術形象,表面上是超人間的神,實質上是現實中人的神化,在人物感情的刻畫和環境氣氛的描述上,既活潑優美,又莊重典雅,充滿著濃厚的生活氣息。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九歌
求屈原九歌全文
九歌
【作者】屈原?【朝代】先秦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帶汪困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白話釋義: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戰車交錯啊刀劍相砍殺。旗幟蔽日啊敵人如烏云,飛箭交墜啊士卒勇爭先。犯我陣地啊踐踏我隊伍,左驂死去啊右驂被刀傷。埋住兩輪啊絆住四匹馬,手拿玉槌啊敲打響戰鼓。天昏地暗啊威嚴神靈怒,殘酷殺盡啊尸首棄原野。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復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遙遠。佩帶長劍啊挾著強弓弩,首身分離啊壯心不改變。實在勇敢啊富有戰斗力,始終剛強啊沒人能侵犯。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為鬼中英雄!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九歌》是屈原根據江南民間祭祀的樂歌,經過加工創作而成的。標題是襲用古題,據《離騷》:“啟《九辨》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天問》:“啟棘賓商,《九辨》《九歌》”,都說在夏代就有《九歌》。
從《國殤》的情調看,應該是悼念在丹淅之戰中陣亡的將士的歌辭,具體時間是在懷王十七年(公元前312),丹淅之戰之后,藍田之戰之前。《九歌》與屈原其它作品的幽憤風格不同,而寫得清新凄艷,幽渺情深。顯然是因為利用了民間的素材,融入了民歌的情調,這樣比起他其它的作品,風格陵歷有些獨特。
文章賞析:
是夏人的盛樂,或許只郊祭上帝時方能使用。啟曾奏此樂以享上帝,即所謂鈞臺之享。正如一般原始社會的音樂,這樂舞的內容頗為猥褻。只因原始生活中,宗教與性愛頗不易分,所以雖猥褻而仍不妨為享神的樂。也許就在那次郊天的大宴享中,啟與太康父子之間,為著有仍二女(即“五子之母”)起了沖突。事態擴大到一種程度,太康竟領著弟弟們造起反來,結果敵人——夷羿乘虛而入,把有夏滅了。(關于此事,另有考證。)啟享天神,本是啟請客。
傳說把啟請客弄成啟被請,于是乃有啟上天作客的故事。這大概是因為所謂“啟賓天蠢念”的“賓”字,(《天問》“啟棘賓商”即賓天,《大荒西經》“開上三嬪于天”,嬪賓同。)本有“請客”與“作客”二義,而造成的結果。請客既變成作客,享天所用的樂便變為天上的樂,而奏樂享客也就變為作客偷樂了。傳說的錯亂大概只在這一點上,其余部分說啟因《九歌》而亡國,卻頗合事實。
關于九歌的詩句
1. 九歌中著名的詩句
1、青云農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
戰國·屈原《九歌·東君》。白霓(ni泥):白虹。
矢:箭。玉狼:星名,古人認為天狼星是主戰爭、侵掠的惡星。
這兩句大意是:您以青云為上衣啊以白霓為下裳.舉起那長箭啊射落天狼。《東君》是札贊太陽神的樂歌,因為太陽給人類帶來溫暖、光明,因此詩人想象太陽神穿著青云衣、白霓裳.舉起神箭去射那引起戰爭和災禍的天狼,為人類除害、造福。
這兩句以擬人化的手法和神奇的想象,表達了屈原對光明時憧憬和對邪惡的厭憎。后世人們常引用“舉長矢兮射天狼”或化用其意,表達對入侵之敵的痛恨,如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2、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 九歌名言語錄戰國·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莫:這里是“沒有比…更”的意思。本句大意是:世上最令人悲傷的莫過于活生生地別離。
這句可用于形容夫妻或情侶問痛苦分別時的情景,且多用于別后難以再見的情況。3、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戰國·屈原《九歌·國殤》。旌(jing晶):古代用羽毛裝飾的旗子,此泛指戰旗。
若云:紛若云集。矢交墜:取方流矢交加,在陣地上紛紛墜落。
這兩句大意是:(戰場上)戰旗遮天蔽日啊,敵人來如云涌;流矢紛紛墜落啊,戰士們爭先殺敵。這兩句把激戰的場面寫得驚心動魄。
把愛國戰士冒著槍林矢雨爭先殺敵的勇敢精神寫得宛然可見。《國殤》不愧為用詩寫戰爭場面的典范,是中國文學史上不朽的名篇。
寫古代征戰場面可以借鑒。4、操吳戈兮被犀甲。
車錯轂兮短兵接。戰國·屈原《九歌·國殤》。
操:持。吳戈:吳國所制的戈,以精良著稱。
戈,平頭戟(ji濟)。被:同“披”。
犀(xi西)甲:以犀牛皮制作的鎧甲。車錯轂(gu古):敵我戰車的輪軸交錯在一起。
這兩句大意是:(楚國的戰士們)手持精良的兵器啊,身披犀皮鎧甲,(敵我雙方的)戰車已交錯在一起啊,短兵相接展開一場浴血的廝殺。《國殤》是一篇追悼陣亡將士的悲壯的祭歌。
~兩句描寫楚國戰士與敵人車轂變錯,短兵相接,浴血廝殺,奮力拼搏的激戰場面,宛如一幅悲壯的古戰場激戰圖,可借以描寫古代征戰的場面,歌頌將士英勇奮戰的精神。5、雷填填兮雨冥冥。
戰國·屈原《九歌·山鬼》。填填:形容聲音巨大。
冥冥:昏暗。本句大意是:雷聲隆隆震耳啊,雨下得地暗天昏。
~寫深山雷鳴電閃、風狂雨急的凄厲景象。填填、冥冥這些形容詞現在還在使用。
6、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 九歌好句摘抄戰國·屈原《九歌·湘夫人》。
裊裊(niǎo鳥):形容微風輕輕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用如動詞,泛起波浪。木葉:樹葉。
這兩句大意是:陣陣秋風啊輕輕地吹拂,洞庭湖蕩起層層微波啊,黃葉兒片片飄落。這兩句看似純粹寫景,但在這凄清的景色中,卻總讓人覺得隱隱透露出一種綿邈的情思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2633638,淡淡的哀愁。
可引用描寫洞庭秋色,也可學習、運用這種以景托情或借景言情森局的手法。
2. 屈原的《九歌.少司命》所有詩句
九歌·少司命
秋蘭兮麋蕪,⑴
羅生兮堂下。
綠葉兮素華,⑵
芳菲菲兮襲予。⑶
夫人自有兮美子,⑷
蓀何以兮愁苦?⑸
秋蘭兮青青,⑹
綠葉兮紫莖。
滿堂兮美人,⑺
忽獨與余兮目成。⑻
入不言兮出不辭,
乘回風早春扒兮載云旗。
悲莫悲兮生別離,
樂莫樂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帶,
儵而來兮忽而逝。⑼
夕宿兮帝郊,
君誰須兮云之際?⑽
與女沐兮咸池,⑾
晞女發兮陽之阿。⑿
望美人兮未來,⒀
臨風怳兮浩歌。⒁
孔蓋兮翠旍,⒂
登九天兮撫彗星。⒃
竦長劍兮擁幼艾,⒄
蓀獨宜兮為民正。⒅
3. 初九歌一九到九九的詩歌
各地九九歌
九九歌(北京)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九九歌(長沙)
初九二九,相逢不出手(手插在袖筒或口袋里);
三九二十七,檐前倒掛筆(冰柱);
四九三十六,行人路途宿(回家過春節)陸昌;
五九四十五,窮漢階前舞(贊春、送財神);
六九五十四,枯椏枝發嫩刺;
七九六十三,行人路上脫衣裳;
八九七十二,麻拐子(青蛙)田中嗝;
九九八十一,脫去蓑衣戴斗笠。
九九歌(河北)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凌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飯地里吃。(棗強縣)
五九半,凌消散。
春打六九頭,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擔。
八九不犁地,不過三五日,九盡楊花開。(新河縣)
一九二九,啞門(形容張嘴)叫狗(形容打嗝兒);
三九四九,凍破碌碡;
五九六九,開門大走;
七九河開河不開,八九雁來雁準來;
九九河重凍,米面撐破翁。(尉縣)
一九二九,相喚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籬頭吹 篥。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家家推鹽虎。
六九五十四,口中哂暖氣。
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擔(單)。
八九七十二,貓狗尋陰地。
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
九九歌(湖南):
冬至是頭九,兩手藏袖口;
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
三九二十七,見火親如蜜;
四九三十六,關住房門把爐守;
五九四事務,開門尋暖處。
六九五十四,楊柳樹上發青絳;
七九六十三,行人脫衣衫;
八九七十二,柳絮滿地飛;
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
九九歌(江蘇常武)
頭九二九相逢不出手,
三九四九凍得索索抖,
五九四十五窮漢街上舞,
六九五十四蚊蠅叫吱吱,
七九六十三行人著衣單,
八九七十二赤腳踩爛泥,
九九八十一花開添綠葉。
屈原寫的九歌
屈原寫的九歌·國殤: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九歌·國殤》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創作的一首詩,是《九歌》中的一篇。這是正拆追悼楚櫻旦國陣亡士卒的挽詩。此詩分為兩節,第一節描寫在一場短兵相接的戰斗中,楚國將士奮死抗敵的壯烈場面;第二節頌悼楚國將士為國捐軀的高尚志節,歌頌了他們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
全詩生動地描寫了戰況的激烈和將士們奮勇爭先的氣概,對雪洗國恥寄予熱望,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的高尚感情。詩篇情感真摯熾烈,節奏鮮明急促,抒寫開張揚厲,傳達出一種凜然悲壯、亢直陽剛之美,在楚辭體作品中獨樹一幟。
創作背景
屈原生活在楚懷王和楚頃襄王時代。當時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在戰國七雄中后來居上,擴張勢頭咄咄逼人,楚國成為其攻城略地的主要對象之一。
但楚懷王卻放棄了合縱聯齊的正確方針,一再輕信秦國的空頭許諾,與秦交好,當秦國的諾言終成畫餅時,秦楚交惡便不可避免。自楚懷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起,楚國曾經和秦國發生多次戰爭,都是秦勝脊清擾而楚敗。
屈原的九歌古詩
九歌
先秦:屈原
東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
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
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
陳竽瑟兮浩倡;
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
五音紛兮繁會察正,君欣欣兮樂康。
云中君
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
靈連蜷兮既留,爛昭昭兮未央;
謇將憺兮壽宮,與日月兮齊光;
龍駕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靈皇皇兮既降,猋遠舉兮云中;
覽冀洲兮有余,橫四海兮焉窮;
思夫君兮太息,極勞心兮忡忡;
湘君
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
駕飛龍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綢,蓀橈兮蘭旌;
望涔陽兮極浦,橫大江兮揚靈;
揚靈兮未極,女嬋媛兮為余太息;
橫流涕兮潺湲,隱思君兮陫側;
桂棹兮蘭枻,斵冰兮積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亮爛媒勞,恩不甚兮輕絕;
石瀨兮淺淺,飛龍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長,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閑;
朝騁騖兮江皋,夕弭節兮北渚;
鳥次兮屋上,水周兮堂敗鍵悔下;
捐余玦兮江中,遺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
時不可兮再得,聊逍遙兮容與。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登白薠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
鳥何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蘋 通:蘋)
沅有茝兮醴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
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
聞佳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
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
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藥房;
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
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
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
九嶷繽兮并迎,靈之來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
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