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故事 > 正文內容

顏真卿與哪些詩人相識 顏真卿與哪些詩人相識過

靜待花開2023-04-21 00:50故事53

今天給各位分享顏真卿與哪些詩人相識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顏真卿與哪些詩人相識過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歐陽詢和顏真卿是什么關系

歐陽詢和顏真卿是不同時期唐朝詩人。歐陽詢是唐朝,顏真卿是盛唐時期的詩人,楷書四大家,是對書法史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合李游稱,也稱四大楷書,分別指是:唐朝歐陽詢哪橡銷(歐體)、唐朝顏真卿(顏體)、唐朝柳公權(柳體)、元代如桐趙孟頫。

李白《將進酒》中岑夫子 原來是顏真卿《多寶塔感應碑文》的作者

前幾天回答了一個問題:李白的《將進酒》,詩歌里面寫的是與誰在喝酒?為什么他豪情萬丈?

前言

李白的將進酒中,寫了兩位好友的名字:岑夫子,丹丘生。大多數讀者都沉浸于詩仙營造的意境之中,可能不太在意這兩個人,其實李白的這兩位好友可不簡單。

我們先欣賞一下李白的這首《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腔乎君酌。五花馬,千鏈圓攔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岑夫子,大名叫叫做岑勛;丹丘生,全名叫做元丹丘。這兩位都是李白經常往來晏游的好友,在李白的詩歌中也常常見到這兩人的名字。

一、岑夫子,《多寶塔感應碑》的作者

岑夫子,大家感到熟悉是因為李白的《將進酒》。其實李白寫給這位好友的詩還有:《送岑征君歸鳴皋山》、《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鳴皋歌送岑徵君》。

例如《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

黃鶴東南來,寄書寫心曲 。倚松開其緘,憶我腸斷續。

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

征君,是對不受朝庭征辟的士人的稱呼,看來這位岑夫子是一位隱士。

學習書法的人都少不了臨顏真卿的《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文》,這篇文章的開頭寫道:

南陽岑勛撰。朝議郎判尚書武部員外郎瑯琊顏真卿書。朝散大夫檢校尚書都官郎中東海徐浩題額。

南陽岑勛,就是這個岑夫子。顏真卿寫的這幅書法作品,其文章作者就是李白的這個好友。

關于岑勛,歷史上的記載很少。李白在《送岑征君歸鳴皋山》中寫到:

岑公相門子,雅望歸安石。奕世皆夔龍,中臺竟三拆。

至人達機兆,高揖九州伯。奈何天地間,而作隱淪客.......

岑公相門子,相門之子岑勛,其父名叫岑仲休,武則天時期為潤州溧水令,睿宗時官至商州刺史。

岑勛的伯父岑羲是唐睿宗時期的宰相。岑羲的伯父是武則天時期的宰相岑長倩。岑羲的爺爺是唐太宗時期宰相岑文本。岑文本、岑長倩、岑羲所謂唐代一門三相 。

岑羲拜相以后 兄長岑獻擔任國子監司業,弟弟岑仲翔、岑仲休(岑勛)擔任州刺史,岑氏家族數十人官居要職。岑羲曾經擔心物極必反,但是并沒有收斂,結果因與太平公主圖謀叛亂被唐玄宗誅殺。

岑勛雖是相門之后,但是自己并沒有在朝中任職,估計是受到了岑羲的牽連,也許是看透了官場的險惡。

二、丹丘生

丹丘生,名叫元丹丘。

他是李白最重要的朋友之一,他是李白一起求仙隱居的道友。

元丹丘和李白二十歲左右時就認識了,他們曾一起在河南穎陽嵩山隱居。李白寫給元丹丘的是更多:有《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題元丹丘穎陽山居》《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聞丹丘子于城北營石門幽居因敘舊以寄之》《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居》等共十四首。

其中《題元丹丘潁陽山居》的詩序中有所介紹:

"丹丘家于潁陽,新卜別業。其地北倚馬嶺,連峰嵩丘,南瞻鹿臺,極目汝海,云巖映郁,有佳致焉。自從之游,故有此作。"

在《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中,也有詩序:

白久在廬、霍,元公近游嵩山,故交深情,出處無間,巖信頻及,許為主人,欣然適會本意。當冀長往不返,欲便舉家就之,兼書共游,因有此贈。

據說李白能夠結棚胡識玉真公主,很可能就是元丹丘引薦。李白還通過他結識了著名的道人胡紫陽。

三、李白的豪情

李白寫《將進酒》的時候,已經被賜金放還,在漫游梁、宋詩,與友人岑勛、元丹丘相會。

當年李白被召入長安,本以為能夠成就一番事業后:功成拂衣去,再去實現他的尋仙之夢。可惜理性與現實差距太大。唐玄宗從來就沒有把他當作一個治世的能臣來看待,也沒有給他施展的機會。

李白在在政治上被排擠,被打擊,便借飲酒來發發牢騷,排遣一下胸中的郁積。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這里其實有一些消極的成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這兩句豪氣沖云,但也是一種無奈的吶喊。

李白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理想,因此在安史之亂中,接受了永王李麟的征召,出山要建功立業: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二 》

可惜李白政治頭腦并不靈光,李麟被定性為叛亂,因此李白受牽連被發配到了夜郎,差一點老死夜郎。

結束語

李白的兩位好友,都是其江湖上的隱士或道友。李白求仕不成、求仙不得,借飲酒賦詩來舒緩心中的郁悶。

但是詩中卻表現了他的自信、孤高,以及那種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悲憤之氣卻以豪放之筆寫出,這是詩仙李白獨特的本事。

@老街味道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宋之問為這兩句詩害了劉希夷嗎?

觀唐習律56 大隱隱朝市 姚合為什么能在牛李黨爭中左右逢源

陜西與河南,哪個歷史上出的名人多?

當然是陜西了!陜西歷代名人

周秦時期

1崇侯虎:商代末期諸侯,崇國國君。封地在今西安西郊灃河西。與周文王同時期。曾對殷紂王進讒言使殷紂王將周文王囚禁于幽里。后被周滅。

2姬旦:既周公,武王之弟。因采邑在周,也就是今天的岐山縣,故稱周公。武王死后輔佐成王。制禮作樂,為西周制定官制和其他各種典章制度。

3姬發:既周武王,西周開國君主。周文王之子。滅殷商建西周。

4姬鮮:管叔姬鮮,周武王弟。為周初三監之一。初封于管,即現在的鄭州。改碧亂成王繼位后周公旦攝政。管叔不服,發動叛亂。周公東征殺管叔。

5伯禽:周公單張子。周公被封于魯,因輔佐成王,故由伯禽代為治理魯地。

6尹喜:周大夫。函谷關令。愛好天文星象之術。在終南山結草為樓,觀星望氣,其地遂得名為樓觀,既今樓觀臺。

7贏渠梁:既秦孝公,戰國時秦國國君。頒布法定的度量衡器,統一度量衡。

8贏駟:秦惠文王。孝公之子。繼位之初殺商鞅,但未能廢除商鞅之法。

9贏政:秦莊襄王之子。公元前247年十三歲時繼秦王位。后免呂不韋相國職,開始親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滅六國,于公元前221年統一全國并建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帝國,秦。

10蒙恬:秦名將。祖先為齊國人,祖 父,父親皆為秦將。秦統一后率30萬人北擊匈奴,筑長城,修直道。后胡亥與趙高矯詔殺扶蘇,并逼蒙恬自殺。相傳蒙恬發明了毛筆,但可能應為毛筆的改良者。

11扶蘇:秦始皇長子。因不同意焚書坑儒,被始皇派往蒙恬部去監軍。后被胡亥等人設計害死。葬于今綏德縣。

兩晉南北朝時期

1 杜預:西晉將領,學者。他認為忘戰必危,勤于講核檔武,又博學慧蠢多能。當時被稱為“杜武庫”。

2 僧肇:俗姓張,京兆人。既今西安。東晉佛學哲學家。鳩摩羅什弟子之一。

3 智猛:新豐人。既今臨潼區新豐鎮。后秦時期曾到天竺取經。

4 王子直:南北朝時西魏著名將領。任車騎將軍,平涼州叛亂。廢帝元年拜使持節大都督行瓜州事。

5 韋孝寬:南北朝時京兆杜陵人。今西安市東南。西魏及北周著名將領。

6 宇文沂:本為朔方人,后徒京兆。北周及隋著名將領。因隋文帝多疑罷其官,隨心懷不滿,圖謀反隋,事泄被殺。

7 王述:京兆霸城人。今西安市東郊。北周時任廣州刺史。隋開皇初,獻平陳之計,修造戰艦,為上流之師。后以行軍總管擊南寧,未至而卒。

兩漢時期

1 田何:西漢經學大使。孔子授[易],五傳至田何。始皇焚書,[易]賴田何口授,始得傳于后世。漢代[易]學宗師,漢初因年事已高,惠帝曾至其家授業。

2 宣曲任氏:長安宣曲人,西漢大富商。其祖原為秦督道糧倉的管理人員。秦亡時,人們爭搶金銀珠寶。只有任氏儲存大量糧食。后因此起家。但家風優良。

3 劉徹:西漢武帝,景帝之子。實行推恩制。分全國為十三州。禁止私人鑄錢,統一幣制,制五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五經博士。放棄和親政策,和匈奴之間連年作戰,擊潰匈奴主力。派張褰出使西域。興修水利。推行代田法。創建太學。為史上一代明君。

4 竇嬰:西漢大臣,文帝竇皇后從兄子。因與武帝丞相田汾爭地等原因被殺。

5 蘇建:西漢將軍,蘇武之父。建朔方。因與趙信共率部三千多騎與匈奴數萬騎相遇,激戰一天多,趙信投敵,蘇建逃回,按律當斬,武帝赦其死罪但貶為庶人。后又代郡太守,死于任所。

6 張湯:西漢杜縣{今西安東南}人。審理陳皇后巫蠱案和淮南王,衡山王謀反案,羅織株連,處死數萬人。建一武帝改革幣制,鑄五銖錢。后被迫自殺。死后家產不過五百金,且都是俸祿和皇帝賞賜所得,足見其廉潔。

隋時期

1 虞慶則:隋京兆人。隋代大臣。封魯國公,后任右武侯大將軍。討平嶺南人李賢反叛回程途中被誣謀反而被殺。

2 于仲文:北周至隋時期京兆人。北周及隋代大臣。著有[漢書刊繁]等書。

3 韋師:隋京兆杜陵人。隋代任吏部侍郎,山東河南十八州安撫大使。一生為官清廉。

4 史萬歲:京兆杜陵人。隋朝名將。突厥可汗入侵,但聞其名后不戰而退。史追擊百余里,殺敵數千。后因遭楊素妒嫉被誣陷而死。

5 張定和:萬年人,今西安東。隋朝著名將領。后從煬帝征伐吐谷渾,挺身登山,被亂箭射死。

6 宇文愷:原籍朔方夏州,今陜西靖邊人。主持修建宗廟,宮殿,陵墓,廣通渠等,并策劃修建隋新都大興城。后又奉命修建東都洛陽城。其設計理念對當時及后世周邊國家都城的設計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7 李密:京兆長安人。隋末瓦崗軍領袖。后投唐,公元618年被以謀反罪擊殺。

8 王世充:隋新豐縣,今臨潼區人。隋代將領。唐武德四年,兵敗降唐,后被仇人獨孤修德所殺。

唐時期1

1 李世民:公元559年生649年卒,公元626年至649年在位。唐高祖李淵次子。隋末,李源為太原留守,李世民勸其反隋。李淵稱帝將李世民封為秦王。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不久即皇帝位。為史上一代明君。

2 殷開山:京兆府,今戶縣人。唐初大將。從征王世充,病死于途中。

3 杜如晦:京兆杜陵人。史有[房謀杜斷]之美稱。世稱唐之賢相。貞觀四年病逝。

4 韋仁壽:京兆萬年人。為官廉潔能干。

5 長孫皇后:唐太宗皇后。長安人。遺命不厚葬不起山陵。與太宗合葬于今禮泉縣之昭陵。

6 姚思廉:京兆萬年人。唐代史學家。

7 法順:雍州萬年人。隋唐時僧人,俗姓杜,又稱“杜順和尚”。華嚴宗初祖。

8 顏師古:京兆萬年人。博覽群書,學識廣博,是著名的訓詁學家。

9 唐臨:長安人。歷任大理卿,刑部尚書等職。凡唐臨審理案件犯人無一有異議。

10 張儉:京兆新豐人。唐初為右衛郎將,代州都督,營州都督,后封皖城郡公。

11 李泰:唐太宗第四子。初封宜都王,徒封越旺,魏王。后因謀為太子,貶為順陽王。

12 閻立德:京兆萬年生人。唐代著名建筑學家兼工藝家。唐著名離宮別館基本均出自他手。在中國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

13 閻立本:京兆高陵生人。閻立德之弟。主持修訂多種醫書,對中國醫藥學有相當影響。

14 窺基:京兆長安人。唐右金吾衛將軍尉遲敬宗之子,開國將軍鄂國公尉遲敬德之侄。唐代高僧,師從于玄奘法師。為法相宗創始人之一。窺基舍利塔在今長安縣興教寺。

15 韋待價:京兆萬年人。官至蘭州刺史。多次同吐蕃作戰,升任涼州都督。

16 李賢:唐高宗子,武則天所生。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立為太子。后被武則天流放巴州,被迫自殺。

17 周興:長安人。唐酷吏。后被來俊臣所逼流放于嶺南,路上被仇家所殺。

18 李昭德:京兆長安人。官拜鳳閣侍郎。因來俊臣誣告下獄,后來俊臣也被下獄,兩人同天被殺。

19 來俊臣:唐雍州萬年人。酷吏。后被武則天所殺。

20 懷素:京兆府人。律宗三派東塔宗創始人。

21 王孝杰:京兆新豐人。為唐時大將,后戰死于討伐契丹之作戰中。

22 李重潤:中宗李顯長子。因有人誣告其余其妹永泰公主及妹婿武延基議論張易之兄弟與武則天之事,被武則天棒殺。

23 韋安石:京兆萬年人。因不茍言笑吏民皆敬畏。官至尚書右仆射。后被太常卿姜皎所陷害,憂郁而死。

24 韋皇后:長安人。唐中宗李顯皇后。中宗復位后,聽信上官婉兒誘勸預效法武則天之所作所為。后被李隆基所殺。

25 法藏:原籍西域康居,后隨祖父遷來長安。華嚴宗實際創始人,被尊為三祖。

26 太平公主;唐高宗李治之女,武則天所生。初嫁薛紹,后嫁武攸暨。

27 韓思復:京兆長安人。任吏部侍郎,襄州刺史。一生為官清廉。

28 韋景駿:京兆萬年人。任房州刺史。

29 李隆基:又稱唐明皇。睿宗之子。他統治時期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鼎盛時期。后因安史之亂,返回長安后被肅宗遷居于西內太極宮最終抑郁而死。

30 韓休:京兆長安人。任禮部侍郎虢洲刺史。

31 李尚隱:原籍趙郡,徒京兆萬年。曾任桂州都督,廣州都督,五府經略史。

32 韓朝宗:京兆長安人。任荊州長史,高平太守。

33 王昌齡:京兆人。唐時詩人。

34 韓干:京兆藍田人。盛唐時著名畫家。被譽為畫馬神手。

35 張萱:京兆人。盛唐時畫家。現存世的{唐后行從圖}是他的作品。其{搗練圖}現存于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唐時期2

1 韋述:京兆杜陵人。唐代史學家。并著有[高宗實錄][御史臺記][兩京新記]等二百余卷

2 于休烈:京兆高陵人。擅寫文章,開元初進士及第。后升至工部尚書。卒年八十一歲。

3 懷素:原籍長沙,徒京兆。俗姓錢。擅草書,以“狂草”出名。今西安碑林藏有懷素草書名碑[千字文]及[東陵圣母帖]

4 顏真卿:京兆萬年人。開元進士。曾任監察御史,次史,刑部尚書等職。為官剛直不阿,直言敢諫。后官至太子太師封魯國公。唐德宗時李西列叛亂,他奉命前去勸諭李西列,后被李殺害。顏真卿以書法聞名。存世碑刻有[顏氏家廟碑][顏勤禮碑]行書有[爭坐位帖]書跡有[自書告身][祭侄季明文稿]等。

5 韓晃:京兆長安人。歷任吏部外侍郎,鎮海軍節度使,后封晉國公。好古琴,喜書法。作品流傳至今的有[文苑圖][五牛圖]今存于故宮博物院。

6 第五琦:京兆長安人。著名理財家。封扶風郡公。

7 韋皋:京兆萬年人。任隴州刺史,奉義軍節度使,南康郡王,檢校太尉。多次擊敗吐蕃,使西南少數民族多數內附。

8 惠果:京兆萬年人。唐代名僧。后常住青龍寺,向來唐求法的僧侶授密宗教義,日本僧人空海在此學成后歸國創立了日本真言宗。

9 杜黃裳:京兆萬年人。唐名臣。封河中節度使。曾勸憲宗整頓綱紀,削平藩鎮。

10 程異:京兆長安人。一生為官清廉,死后家無余錢。

11 韋丹:京兆萬年人。顏真卿外孫。任容州刺史。造福一方。死后老幼思之不忘,皇帝刻石記功。

12 薛濤:京兆長安人。唐代著名女詩人。

13 杜牧:京兆萬年人。唐代著名詩人。歷任黃州,池州,湖州,睦洲等地刺史。與李商隱齊名,合稱“小李杜”。

14 韋正貫:京兆萬年人。任太子校書郎,調華原尉。一生為官清廉。

15 魚玄機:京兆長安人。唐代著名女詩人。

16 韋莊:京兆杜陵人。唐末文學家。寫[秦婦吟]長達1366字,是現存唐代最長的一首七言古詩。但其筆跡傳世少見。

17 杜光庭:京兆長安人。唐末五代時期道士。晚年隱居青城山。今存世著作有二十余種。

18 衛賢:京兆人。五代南唐著名畫家。有[雪宮圖][蜀道圖][盤車水墨圖]等傳于世。今藏于故宮博物院的[高士圖]和上海博物館的[閘口盤車圖卷]也均出自他手,為稀世珍寶。

宋元明清時期[1840年前]

1 杜漢徽:京兆長安人。宋初名將。善騎射。后晉,后漢,后周時期戍守邊州,屢破遼兵。任天長軍使,雄武軍使。后因病而卒。

2 王意見:京兆萬年人。宋代詩人。任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刑部尚書等官職。七十九歲無疾而終。

3 李成:京兆長安人。宋初畫家。先世為唐宗室。[宣和畫譜]推他的山水畫為古今第一。

4 許道寧:京兆長安人。五代,宋初畫家。今存世作品有[松山行旅圖][秋山蕭寺圖]。

5 劉謙:京兆長安人。宋史學家兼詩人。曾任榮州刺史,后奉詔修撰[五代史]著有詩集一卷。

6 楊礪:京兆戶縣人。官至翰林學士。但一生清苦。死后真宗冒雨致祭。

7 李建中:京兆人。宋代大書法家。后居蜀地官至太府寺。自稱崖夫民伯。

8 史序:京兆長安人。宋代天文學家。任翰林院主簿,監丞。

9 種世衡:京兆長安人。宋朝名將。開清澗縣城。深得當地軍民愛戴,死后軍民畫像苦祭。

10 石蒼書:京兆人。宋代書法家。曾任承事郎等官職。

11 薛紹彭:京兆長安人。宋代書法家。今西安市周至縣樓觀臺藏有薛紹彭題詩石刻。

12 呂大鈞:京兆藍田[今西安市藍田縣五里頭村人]人。北宋學者。著有[鄉約][四書注][成德集]等書。

13 趙瞻:鳳翔周至[今西安市周至縣]人。任侍御史等官職。著有[春秋論][奏議][文集][西山別錄]等書。

14 呂大防:京兆藍田[今西安市藍田縣五里頭村]人。任鹽鐵判官,太長博士,后官至宰相。

15 呂大忠:京兆藍田[今西安市藍田縣五里頭村]人。任縣令,知州,河北轉運判官,陜西轉運副使等職。任陜西轉運副使之職時,將[石臺孝經][開成石經]以及當時長安一代遭受破壞的歷代石碑細心收集。移置到府學北邊[今陜西碑林博物館]地址。并選擇干燥堅固地基穩固排放,且修建了房屋,廊亭,安排了放置次序,使得這些珍貴文物得以保存至今。為今之碑林博物館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其功流芳千古。

16 呂大臨:京兆藍田[今西安市藍田縣五里頭村]人。北宋學者。曾任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著有[禮記解][程門問答][易章][論語解][孟子講儀][考古圖]等書。所著[考古圖]為我國最早的較為系統的古器物圖錄。

17 種師道:京兆長安人。北宋末年名將。官至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保靜軍節度使,京畿兩河宣撫使,統領各路勤王兵。宋軍兵威始振。金兵聞其名而退兵。

18 成宗道:京兆長安人。宋代名畫家。工畫人物,兼擅長刻石。

19 揚恭懿:京兆高陵人。元代學者。元世祖曾派耶律郎申敬來召,以疾辭。后又數次召用,皆不赴。為元代關學復起的重要人物。

20 紅字李二:京兆人。失卻原名,以藝名稱世。元雜劇家,秦腔藝人。與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馬致遠合作編寫雜居[開壇闡教黃粱夢][岳陽樓]等劇。

21 王真:陜西咸寧[今西安市]人。明代大將。因屢戰有功,被提升為都指揮使。后在對敵作戰中身受重傷但仍殺敵數十人,環顧左右說:“我義不死于敵手”。遂自殺。后成祖繼位,追封金鄉侯。

22 王通:陜西咸寧[今西安市]人。明代大將軍。金鄉侯王真之子。任武義伯加太子太保。

23 李錦:陜西咸寧[今西安市]人。明代學者。當時關中許多學者均出自他門下。

24 雍泰:陜西咸寧[今西安市]人。官至戶部尚書。一生為官剛正清廉。

25 呂楠:高陵人。理學家。歷任翰林院修撰,吏部考功郎中,太常少卿,禮部右侍郎。畢生著述甚豐,有[四書因向][周易說翼][尚書說要][毛詩說序][春秋說志][禮問內篇外篇][史館獻納][南省奏稿][詩樂圖譜][史約][高陵志][解州志][涇野文集]等。

26 王九思:陜西咸寧[今西安市]人。明代著名學者。傳世刻印書籍有[呂氏春秋][國語][左傳][六子全書][太白山人集][玉坡奏議]等。為明代陜西私人刻書中的一位著名人物。

27 馮從吾:西安府長安[今西安市]人。明代著名學者。歷任尚寶卿,副都御史,工部尚書,創立關中書院。著有[元儒考略][馮子節要][關學編][古文集選]等書。

28 梁化鳳:長安[今西安市長安縣]人。清代將領。順治三年武進士。因戰功卓越,升江南提督,封三等男。

29 張勇:陜西洋縣人后徒居長安。清朝將領。歷任云南提督,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升太子太師一等候。死后贈太師。

30 趙宏印:陜西神木人。清朝將領。因戰功卓越授左都督,在蘇州十二年,盜賊斂跡,官民安寧。死后,郡人祀于名宦寺。

古人練字故事:顏真卿、柳公權、王羲之、鐘繇

顏真卿,唐代著名政治家、書法家。顏真卿創立“顏體”楷書,為4大書法家之首。

為了學習書法,顏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學習,后來又拜在張旭門下。張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書法家,各種字體都會寫,尤其擅長草書。顏真卿希望在這位名師的指點下,很快學到寫字的竅門,從而一舉成名。但拜師以后,張旭卻沒有透露半點書法秘訣。他只是給顏真卿介紹(]了一些名家字帖,簡單地指點一下字貼的特點,讓顏真卿臨殲帶摹。有的時候,他帶著顏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趕集、看戲,回家后又讓顏真卿練字,或看他揮毫疾書。

轉眼幾個月過去了,顏真卿得不到老師的書法秘訣,心里很著急,他決定直接向老師提出要求。

一天,顏真卿壯著膽子,紅著臉說:“學生有一事相求,請老師傳授書法秘訣。”

張旭回答說:“學習書法,一要‘工學’,即勤學苦練;二要‘領悟’,即從自然萬象中接受啟發。這些我不是多次告訴過你了嗎?”

顏真卿聽了,以為老師不愿傳授秘訣,又向前1步,施禮懇求道:“老師說的‘工學’,‘領悟’,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現在最需要的是老師行筆落墨的絕技秘方,請老師指教。”

張旭還是耐著性子開導顏真卿:“我是見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察筆法之意,見公孫大娘舞劍而得落筆神韻,除了苦練就是觀察自然,別的沒什么訣竅。”

故事,最后嚴肅地說:“學習書法要說有什么‘秘訣’的話,那就是勤學苦練。要記住,不下苦功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

老師的教誨,使顏真卿大受啟發,他真正明白了為學之道。從此,他扎扎實實勤學苦練,潛心鉆研,從生活中領悟運筆神韻,進步很快,終成為一位大書法家,為4大書法家之首。

柳公權,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唐代著名書法家、詩人。柳公權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并稱“楷書4大家”。

有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伙伴舉行“書會”。這時,1個賣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寫的幾個字“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夸”,覺得這孩子太驕傲了,便皺皺眉頭,說:“這字寫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樣,軟塌塌的,沒筋沒骨,還值得在人前夸嗎?”小公權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說:“不敢,不敢,我是1個粗人,寫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腳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華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權起了個五更,獨自去了華京城。一進華京城,他就看見一棵大槐樹下圍了許多人。他擠進人群,只見1個沒胡雙臂的黑瘦老頭赤著雙腳,坐在地上,左腳壓紙,右腳夾筆,正在揮灑自如地寫對聯,筆下的字跡似群馬奔騰、龍飛鳳舞,博得圍觀的人們陣陣喝彩。小公權“撲通”一聲跪在老人面前,說:“我愿意拜您為師,請您告訴我寫字的秘訣……”老人慌忙用腳拉起小公權說:“我是個孤苦的人,生來沒手,只得靠腳巧混生活,怎么能為人師表呢?”小公權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鋪了一張紙,用右腳寫了幾個字: “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 柳公權把老人的話牢記在心,從此發奮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衣肘補了一層又一層。經過苦練,柳公權終于成為我國著名書法家。

王羲之,東改鍵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

王羲之大約五六歲的時候,就拜衛夫人為老師學習書法。他的書法進步很快,7歲的時候,便以寫字而在當地小有名氣了,很得前輩的喜愛和夸獎。王羲之在11歲的時候,就讀了大人才能讀懂的《筆說》。他按照《筆說》中所講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寫呀,練呀,簡直都入了迷。過了一段時間,看看自己寫的字,與以前寫的比較,果然有些變化。

一天他的老師衛夫人看了后吃了一驚,對人說:“這孩子一定是看到書法秘訣了,我發現他近來的字,已達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這樣發展下去,這孩子將來在書法方面的成就一定會淹沒我的名聲的。”王羲之并沒有因老師稱贊而沾沾自喜,驕傲自滿,他臨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有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抬,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致志地看帖、寫字。飯都涼了,書氏殲蘆童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王羲之的媽媽來勸他吃飯。媽媽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手里正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里送呢,弄得滿嘴烏黑。原來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里也在想這個字怎么寫才好,結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媽媽看到這情景,憋不住放聲笑了起來。王羲之(]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聽到媽媽的笑聲他還說:“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堅持數十年如一日,勤學苦練,臨帖不輟,練就了很扎實的功夫,這為他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鋪平了道路。

鐘繇(151-230年),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一作許昌人。三國曹魏時大臣,杰出的書法家。他的書法“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唐張懷《書斷》),開創了由隸入楷的新體,對我國書法的發展貢獻很大,當時的名將曹操也曾向他討教過書法。

鐘繇從小聰明好學,十一、二歲時,曾不辭辛勞跟著書法前輩劉德升(字君嗣)到山東南部的抱犢山臨摹秦漢摩崖石刻。他白天與人閑談時,也常用物畫地練字長達數丈;晚上睡在床上,還是不停地用指在被子上比劃,三年后終于書法大進。三國鼎立后,鐘繇與韋誕、曹喜、邯鄲淳等書法家共事曹操。

有一次,鐘繇在韋誕家中看到一卷蔡邕的書法理論著作《九勢八字訣》,非常愛慕,要求韋誕借給他拿到家中看看。但韋誕出于對《九勢八字訣》的珍寶,只同意他在家翻閱,不肯讓他攜寶出門。后來韋誕死了,知情者暗地掘開他的墳墓,得到了這卷墨寶《九勢八字訣》。鐘繇便用重金將它買下,終日拿在手中,連大小便時也披覽。有幾次他去廁所,因揣摩間架入迷,半天沒有出來,急得有人到處尋找。鐘繇一生活了七十九歲,他臨終前曾捧著《九勢八字訣》諄諄囑咐兒子鐘會(字士季)說:“吾精思三十余載。行車未嘗忘此,常讀他書未能終,惟學其字,每見萬類,悉書象之。若止息一處,則畫其地,周廣數步;若在寢息,則畫其被,皆為之穿。”(唐蔡希綜《法書論》)這段話,可說是他一生學書經驗的總結。

顏真卿與哪些詩人相識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顏真卿與哪些詩人相識過、顏真卿與哪些詩人相識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www.pinswag.com/ask/33036.html

分享給朋友:

“顏真卿與哪些詩人相識 顏真卿與哪些詩人相識過” 的相關文章

杜甫作的詩有哪些(杜甫作的詩有什么)

杜甫作的詩有哪些(杜甫作的詩有什么)

很多朋友對于杜甫作的詩有哪些和杜甫作的詩有什么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杜甫的古詩有哪些大全 杜甫的古詩有比較多,接近300首,下面提供15首供你參考。1、《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2、《江畔獨步尋花》黃四...

唐朝太廟在哪里(唐朝太廟在哪里建的)

唐朝太廟在哪里(唐朝太廟在哪里建的)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唐朝太廟在哪里,以及唐朝太廟在哪里建的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唐朝的京城在哪里? 唐朝的京城在今天的陜西西安。長安城始建于隋開皇二年,因隋文帝楊堅在北周曾封為大興公,故命名為大興。西周、秦、西漢、新莽、...

關于灞橋的古詩有哪些 關于灞橋的古詩有哪些詩

關于灞橋的古詩有哪些 關于灞橋的古詩有哪些詩

大家好,關于關于灞橋的古詩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關于灞橋的古詩有哪些詩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關于灞橋送別的詩句 1.關于“灞橋折柳相送”的詩有哪些 1. 《春夜洛城聞笛 / 春夜洛陽...

李白寫悲歌行是多少歲 李白寫了幾歲

李白寫悲歌行是多少歲 李白寫了幾歲

大家好,關于李白寫悲歌行是多少歲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李白寫了幾歲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悲歌行》古詩賞析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

行路難其二多少字 行路難其一有多少字

行路難其二多少字 行路難其一有多少字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行路難其二多少字,以及行路難其一有多少字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行路難全詩有多少字?怎么理解? 1、全文:《行路難》唐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閑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人間多少事堪愁 人間難得幾回愁

人間多少事堪愁 人間難得幾回愁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人間多少事堪愁,以及人間難得幾回愁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與科舉考試落榜的詩句 1. 關于科舉考試落榜的詩句 2. 有關于落榜的詩句 關于科舉考試落榜的詩句 1.關于科舉考試的詩...

一日看盡長安花是長安哪里 一日看盡長安花的長安在哪里

一日看盡長安花是長安哪里 一日看盡長安花的長安在哪里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一日看盡長安花是長安哪里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一日看盡長安花的長安在哪里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一日看盡長安花出自哪里 “一日看盡長安花”上一句是春風得意馬蹄疾,出自唐朝孟郊的《登科后》。1、原文登科后...

行路難其二多少字 行路難多少字

行路難其二多少字 行路難多少字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行路難其二多少字,以及行路難多少字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白《行路難》共有多少字? 行 路 難 李 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

小學與馬相關的詩句有哪些,描寫馬的詩句有哪些小學

小學與馬相關的詩句有哪些,描寫馬的詩句有哪些小學

今天給各位分享小學與馬相關的詩句有哪些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描寫馬的詩句有哪些小學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小學關于馬的詩句 1.小學帶馬的詩句 你好!!! 1.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2. 竹馬踉...

春望是古體詩嗎,春望的詩體是什么

春望是古體詩嗎,春望的詩體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春望是古體詩嗎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春望的詩體是什么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古詩《春望》是什么類型詩 古詩《春望》是五言律詩。全篇共八句,每句五個字,有仄起、平起兩種基本形式,中間兩聯須作對仗。代表作品...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