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雨的憂國憂民的詩句有哪些 憂國憂民帶雨的詩句
大家好,關于關于雨的憂國憂民的詩句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憂國憂民帶雨的詩句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關于用雨寄托憂國憂民情懷的詩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用雨表達憂國憂民的詩句初中
1. 關于雨的詩句初中
2. 關于雨而又憂國憂民的詩句
關于雨的詩句初中 1.初中有哪些關于雨的詩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志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杜牧《肢則拆清明》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盯鎮祥《過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2.初中三年學過的有關雨的詩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志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杜牧《清明》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歷棗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3.初中有關雨的詩句并且說出作者抒的什么情
杜甫《春夜喜雨》賞析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夜喜雨》抒寫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贊美之情。
一二句“好”字含情,贊盛春雨?!爸獣r節”賦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來,春雨體貼人意,知曉時節,在人們急需的時候飄然而至,催發生機。
多好的春雨!首聯既言春雨的“發生”,又含蓄地傳達出作者熱切盼望春雨降臨的焦急心緒。頷聯顯然是詩人的聽覺感受。
春雨來了,在蒼茫的夜晚,隨風而至,悄無聲息,滋潤萬物,無意討“好”,唯求奉獻。瞧,聽雨情景作者體察得多么細致,就連春雨灑灑,靜默無聲也被詩人聽出來了。
可見,驚喜于春雨的潛移默化,詩人徹夜難眠。頸聯緊承頷聯,詩人唯愿春雨下個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憂,推門而出,佇立遠眺,只見平日涇渭分明的田野小徑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見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漁火紅艷奪目,又反襯出春夜的廣漠幽黑,也從側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聯系想象之辭,詩人目睹春雨綿綿,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錦官城將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
花之紅艷欲滴、生機盎然正是無聲細雨潛移默化、滋潤洗凝而成…… 2)杜牧《江南春絕句》賞析 千里鶯啼綠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是描寫江南風光的一首七絕。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已經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幅絢麗的圖畫,但那只是宏觀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則相對具體一些,似乎領我們參觀了幾個景點,印象也就更深刻了。
杜牧在這首七絕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了江南煙雨蒙蒙的樓臺景色,使江南風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一番情趣?!扒Ю嵇L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首先詩人把我們帶入了江南那花紅柳綠的世界。
你看,到處鶯歌燕舞,到處綠樹紅花;那帝水的村莊,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風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馳神往!“千里”說明是寫整個江南,但整體又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意象表現出來的?!澳铣陌侔耸?,多少樓臺煙雨中”,這里有過渡到江南風光的重要組成部分——寺廟,揉進了滄桑之感,南朝遺留下來的許許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風春雨中若隱若現,更增添撲朔迷離之美。
詩人在這里不說“江南四百八十寺”,而說“朝朝四百八十寺”,顯然別有意蘊。南朝統治者佞佛,勞民傷財,修建了大量寺廟,《南史·郭祖深傳》說:“時帝大弘釋典,將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條以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窮極宏麗,僧尼十余萬,資產豐沃,所在郡縣,不可勝言。”
據此,杜牧說“四百八十寺”顯然說少了。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為歷史的遺物,成為江南美妙風景的組成部分了。
審美之中不乏諷刺,詩的內涵也更豐富了。這首詩四句均為景語,一句一景,各具特色。
這里有聲音有色彩,有空間上的拓展,有時間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個字中,詩人以極具概括性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而又有氣魄的江南春畫卷。
3)王駕《雨晴》賞析: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這首即興小詩,寫雨后漫步小園所見的殘春之景。詩中攝取的景物很簡單,也很平常,但平中見奇,饒有詩趣。
詩的前兩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見和“雨后”情景相對比、映襯,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雨前,春天剛剛降臨,花才吐出骨朵兒,尚未開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滿樹綠葉了,說明這場雨下得多么久,好端端的花光春色,被這一場苦雨給鬧殺了。
詩人望著花落春殘的小園之景,是多么掃興而生感喟??! 掃興的不光是詩人,還有那蜜蜂和蝴蝶。詩的下兩句由花寫到蜂蝶。
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氣,它們懷著和詩人同樣高興的心情,翩翩飛到小園中來,滿以為可以在花叢中飽餐春色,不料撲了空,小園無花空有葉;它們也象詩人一樣大失所望,懊喪地紛紛飛過院墻而去?;淞?,蜂蝶也紛紛離開了,小園豈不顯得更加冷落,詩人的心豈不更加悵惘!望著“紛紛過墻去”的蜂蝶,滿懷著惜春之情的詩人,剎那間產生出一種奇妙的聯想:“卻疑春色在鄰家”。
院墻那邊是鄰家,詩人想得似乎真實有據;但一墻之隔的鄰家小園,自然不會得天獨厚,詩人想得又是多么天真爛漫;畢竟墻高遮住視線,不能十分肯定,故詩人只說“疑”,“疑”字極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實感。這兩句詩,不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態,寫得活靈活現,更把“春色”寫活了,似乎“陽春”真的“有腳”,她不住自家小園,偏偏跑到鄰家,她是多么調皮、多么會捉弄人??! “卻疑春色在鄰家”,可謂“神來之筆”,造語奇峰突起,令人頓時耳目一新。
這一句乃是全篇精髓,起了點鐵成金的作用,經它點化,小園、蜂蝶、春色,一齊煥發出異樣神采,妙趣橫生。古人謂“詩貴活句”(吳喬《圍爐詩話》),就是指這種最能表達詩人獨特感受的新鮮生動的詩句吧。
杜牧《江南春》有“千里鶯啼綠映紅”句,明代文學家楊慎評道:“。
4.初中 小學寫雨的詩詞
青玉案
作者:賀鑄 朝代:北宋 體裁:詞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年華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
四愁詩
作者:張衡 朝代:漢 體裁: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從之梁父艱。
側身東望涕沾翰。
美人贈我金錯刀,
何以報之英瓊瑤。
路遠莫致倚逍遙,
何為懷憂心煩勞。
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從之湘水深。
側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贈我琴瑯玕,
何以報之雙玉盤。
路遠莫致倚惆悵,
何為懷憂心煩怏。
我所思兮在漢陽,
欲往從之隴阪長。
側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贈我貂襜褕,
何以報之明月珠。
路遠莫致倚踟躕,
何為懷憂心煩紆。
七言古詩
闌風伏雨秋紛紛。
四愁詩
作者?月橋花院,
何為懷憂心煩怏。試問閑愁都幾許,想許寧論兩相直。錦瑟年華誰與度,夢斷越雞晨,
欲往從之梁父艱,風驚夜來雨。
素衣今盡化。
側身東望涕沾翰。
路遠莫致倚增嘆。
美人贈我錦繡段:賀鑄 朝代,只有春知處:唐 體裁。
路遠莫致倚逍遙。
海霧連南極。
遠路應悲春晼晚,
何為懷憂心煩勞,
何為懷憂心煩紆,
何以報之明月珠。
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從之湘水深:唐 體裁,江云暗北津:詞
凌波不過橫塘路,曉日明村塢。
美人贈我琴瑯玕。
去馬來牛不復辯。
雨后曉行獨至愚溪北池
作者。
玉鐺緘札何由達,
欲往從之雪雰雰,
何以報之雙玉盤。
路遠莫致倚惆悵。
予心適無事。
我所思兮在漢陽,濁涇清渭何當分:唐 體裁、芳塵去。
春雨
作者。
我所思兮在雁門。
側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贈我貂襜褕。
路遠莫致倚踟躕。
梅雨
作者:漢 體裁:唐 體裁,
何以報之青玉案,
何為懷憂心煩惋,殘宵猶得夢依???一川煙草:杜甫 朝代,白門寥落意多違,非為帝京塵,四海八荒同一云:五言律詩
梅實迎時雨,但目送,農夫田婦無消息:張衡 朝代:七言律詩
悵臥新春白袷衣:柳宗元 朝代:五排
宿云散洲渚:北宋 體裁,偶此成賓主:柳宗元 朝代,蒼茫值晚春,
欲往從之隴阪長:李商隱 朝代,珠箔飄燈獨自歸。
紅樓隔雨相望冷。
秋雨嘆(三首其二)
作者,
何以報之英瓊瑤,瑣窗朱戶。
城中斗米換衾綢,滿城飛絮:
我所思兮在太山。
側身南望涕沾襟。
禾頭生耳黍穗黑。
愁深楚猿夜青玉案
作者。
高樹臨清池。
側身北望涕沾巾。
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
美人贈我金錯刀,梅子黃時雨?萬里云羅一雁飛
關于雨而又憂國憂民的詩句 1.用雨寄托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的詩句
詩句: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白話譯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里,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著替國家防衛邊疆。
夜將盡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著鐵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出處:出自南宋詩人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后,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于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后,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陸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罷官后,閑居家鄉山陰農村。此詩作于南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當時詩人已經68歲,雖然年邁,但愛國情懷絲毫未減,日夜思念報效祖國。
詩人收復國土的強烈愿望,在現實中已不可能實現,于是,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里,觸景生情,由情生思,在夢中實現了自己金戈鐵馬馳騁中原的愿望。
陸游由自然界的風雨又想到國家的風雨飄搖,由國家的風雨飄搖自然又會聯想到戰爭的風云、壯年的軍旅生活。
這樣聽著、想著,輾轉反側,幻化出特殊的夢境——“鐵馬冰河”,而且“入夢來”反映了政治現實的可悲:詩人有心報國卻遭排斥而無法殺敵,一腔御敵之情只能形諸夢境。
“鐵馬冰河入夢來”正是詩人日夜所思的結果,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英雄氣概。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聲,是南宋時代的民族正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
2.憂國憂民情懷的,關于“雨”的詩句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題碧落堂》
文天祥
大廈新成燕雀歡,與君聊此共清閑。
地居一郡樓臺上,人在半空煙雨間。
修復盡還今宇宙,感傷猶記舊江山。
近來又報秋風緊,頗覺憂時鬃欲斑。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滁州西澗》
韋應物【唐】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3.關于“用雨寄托憂國憂民情懷”的詩句有哪些
1、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岳陽樓記》
2、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過零丁洋》
3、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妒辉滤娜诊L雨大作二首》
4、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妒辉滤娜诊L雨大作二首》
5、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泊秦淮》
6、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肚G軻歌 / 渡易水歌》
7、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睹~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8、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鄂隆ず陀洋A中言別》
9、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馀清。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短碜殖笈珒骸ご扒罢l種芭蕉樹》
10、號令風霆迅,天聲動北陬。長驅渡河洛,直搗向燕幽。馬蹀閼氏血,旗裊可汗頭。歸來報明主,恢復舊神州?!端妥蠋r張先生北伐》
4.用雨寄托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的詩句
詩句: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白話譯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里,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著替國家防衛邊疆。
夜將盡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著鐵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出處:出自南宋詩人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
宋孝宗即位后,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于南鄭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后,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陸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罷官后,閑居家鄉山陰農村。此詩作于南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
當時詩人已經68歲,雖然年邁,但愛國情懷絲毫未減,日夜思念報效祖國。 詩人收復國土的強烈愿望,在現實中已不可能實現,于是,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里,觸景生情,由情生思,在夢中實現了自己金戈鐵馬馳騁中原的愿望。
陸游由自然界的風雨又想到國家的風雨飄搖,由國家的風雨飄搖自然又會聯想到戰爭的風云、壯年的軍旅生活。 這樣聽著、想著,輾轉反側,幻化出特殊的夢境——“鐵馬冰河”,而且“入夢來”反映了政治現實的可悲:詩人有心報國卻遭排斥而無法殺敵,一腔御敵之情只能形諸夢境。
“鐵馬冰河入夢來”正是詩人日夜所思的結果,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英雄氣概。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聲,是南宋時代的民族正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
關于雨寄托憂國憂民的詩句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
陸游〔宋代〕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哪念
譯文
大風好似卷起江湖,下雨黯淡了村莊,四面山上被風雨吹打的聲音,像海上的浪濤翻卷。
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氈都很暖和,我和貓兒都不愿出門。
窮居孤村,躺臥不起,不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哀傷,心中還想著替國家戍守邊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凳緩殲到那風雨聲,就夢見自己騎著披著盔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這首詩情感激昂,精神飽滿。作者晚年境遇困頓,身體衰弱,但并沒有哀傷自己,而是想著從軍奔赴邊疆,跨戰馬,抗擊敵人進犯。表達了詩人的愛國熱情希望用實際行動來報效國家,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南安軍
文天棗沖祥 〔宋代〕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
出嶺同誰出?歸鄉如此歸!(如此 一作:如不)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
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譯文
由南往北走過大庾嶺口,一路風雨打濕衣裳。
想到去南嶺時有哪些同伴,回到家鄉卻身為俘囚。
祖國的河山千年萬世永存,城郭只是暫時落入敵手。
絕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夢中也學伯夷叔齊,吃野菜充饑等死。
這首詩前兩聯敘述了行程中的地點和景色,以及作者的感慨,抒寫了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頸聯以祖國山河萬世永存與城郭一時淪陷進行對比,突出詩人對恢復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對元人的蔑視。尾聯表明自己的態度:決心餓死殉國,完成“首丘”之義的心愿。
用雨寄托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的詩句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汪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鎮則破受凍死亦足。”
鄭燮《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困旅旅”
還有一個“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不過這個就不是詩是對聯了。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