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的夏季古詩有哪些 楊萬里的古詩有哪些二年級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楊萬里的夏季古詩有哪些,以及楊萬里的古詩有哪些二年級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楊萬里初夏的詩
楊萬里初夏的詩:
初夏即事;[宋]楊萬里;旋作東陂已水聲,才經蘆指罩急雨恰新晴。提壺醒眼看人醉,布谷催農不自耕。一似老夫堪笑死,萬方口業拙謀生。嘲紅侮綠成何事,自古詩人沒十成。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江西吉陪鬧州人。南宋大詩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其歷任國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廣東提點刑獄,逗數吏部員外郎等。
在中國文學史上,與陸游、范成大、尤袤并稱“南宋四家”“中興四大詩人”。
夏季的詩句古詩
夏季的詩句:宋·楊萬里《曉余歲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蘇舜欽《夏意》、唐·賈龠《孟夏》、宋·楊萬里《小池》、、明·朱瞻基《夏景》。
1、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大不相同。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像與天相接,陽光下的荷花分外鮮艷嬌紅。
2、宋·蘇舜欽《夏意》
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譯文:幽深的小院中我躺在竹席上,渾身清涼,穿透簾子看見那石榴花開得正艷。中午時分濃密的樹陰隔斷了暑氣,午睡醒來,耳邊傳來一陣陣黃鶯的啼叫聲。
3、唐·賈龠《孟夏》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
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譯文:江南孟夏季節,慈竹長出密密麻麻的竹筍。出現了樓閣一樣的海市蜃樓,青昌數蛙的鳴聲好像管弦樂一般美妙。
4、宋·楊萬里《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譯文:泉眼悄然無聲是因舍不得細細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樹陰喜歡這晴天里柔和的風光。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5、明·朱瞻基《夏景》
景雨初過爽氣清,玉波蕩漾畫橋平耐毀首。
穿簾小燕雙雙好,泛水閑鷗個個輕。
譯文:夏天經過一場雨的洗禮,空氣清新,神清氣爽。微風吹過,湖面碧綠的水波漾起一圈圈的漣漪,小橋倒映在水中,景色美極了。
楊萬里描寫夏的詩句
1. 楊萬里關于夏的詩句
楊萬里關于夏的詩句 1.楊萬里的關于夏天的詩詞
《初夏睡起》【宋】楊萬里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銷埋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夏夜追涼》【宋】楊萬里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明月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只是風。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2.關于夏天的古詩和楊萬里的資料
夏夜嘆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
安得萬里風,飄飖吹我裳, 昊天出華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虛明見纖毫,羽蟲亦飛揚。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窮年守邊疆。
何由一洗濯,執熱互相望。 竟夕擊刁斗,喧聲連萬方。
青紫雖被體,不如早還鄉, 北城悲笳發,鸛鶴號且翔。況復煩促倦,激烈思時康。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注釋] 1.望湖樓:在杭州困顫西湖邊。 2.翻墨:像墨汁一樣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遮:遮蓋,掩蓋。 3.跳珠:形容雨點像珍珠一樣在船中跳動。
4.卷地風:風從地面卷起。 [解說] 這首詩描寫了夏日西湖上一場來去匆匆的暴雨。
第一句寫黑云翻滾,第二句寫大雨傾盆,后兩句寫雨過天晴。大自然變化多么迅速,詩人汪斗敗用筆又多么神奇。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注釋] 1.曉:早晨。 凈慈寺:全名“凈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為西湖南北山兩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秘書。 2. 四時:春夏秋冬四季。
在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 3.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無窮的碧綠。
4.別樣:特別,不一樣。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賞析] 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
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余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蓮葉無邊無際仿佛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
“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于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后實的效果,讀過之后,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號誠齋。紹興二十四年進士。
孝宗時官至太子侍讀。光宗召為秘書監。
工詩。為“南宋 四大家”之一。
初學“江西詩派”,后學王安石及晚唐詩,終自成一家。一生作詩二萬余首。
亦能文。有《誠齋集》。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四時田園雜興(晝出夜耕夜績麻)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注釋] 1. 雜興: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 2. 耘田:除草。
3. 績麻:把麻搓成線。 4. 各當家:各人都擔任一定的工作。
5. 未解:不懂。 6. 供:從事,參加。
[簡析] 《四時田園雜興》是詩人退居家鄉后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家詩,共六十首,描寫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這是其中的一首,描寫農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
首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是說: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霸盘铩奔闯?。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這是男人們干的活。
“績麻”是指婦女們在白天干完別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線,再織成布。這句直接寫勞動場面。
次句“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即男女,全詩用老農的口氣,“兒女”也就是指年輕人?!爱敿摇敝改信疾坏瞄e,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于是“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
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卻頗有特色。結句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
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唯有蜻蜓蛺蝶飛。 【注釋】: ①麥花——麥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綠色,在江南蘇州一帶是農歷四五月間。
菜花——指油菜花。 鮮黃色,農歷四五月間落花結子,所以說“稀”。
②日長--夏至白晝最長?;h落——籬笆。
曲院風荷 【清】陳璨 六月荷花香滿湖, 紅衣綠扇映清波。 木蘭舟上如花女, 采得蓮房愛子多。
夏吟 【宋】戴石屏 乳鴨池塘水淺深, 熟梅天氣半晴陰。 東園載酒西園醉, 摘盡枇杷一樹金。
初夏絕句 【宋】陸游 紛紛紅紫已成塵, 布谷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盡, 始知身是太平人。
《水滸傳》中的一首 施耐庵 赤日炎炎似火燒, 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夫心內如湯煮, 公子王孫把扇搖。
3.關于描寫夏的詩句
描寫夏天的詩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____楊萬里《小池》
2、午夢扁舟花底。香滿兩湖煙水。____楊萬里《昭君怨·詠荷上雨》
3、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____王籍《入若耶溪》
4、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____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5、柳庭風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庭柳。____蘇軾《菩薩蠻·回文夏閨怨》
6、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____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____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8、清風明月無人管,并作南樓一味涼。____黃庭堅《鄂州南樓書事》
9、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____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 秋歸輞川莊作》
10、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____趙師秀《約客 / 有約》
11、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____范成大《喜晴》
12、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____高駢《山亭夏日》
13、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____陳文述《夏日雜詩》
14、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____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15、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____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
希望能幫助到你
4.關于夏天的古詩和楊萬里的資料
夏夜嘆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
安得萬里風,飄飖吹我裳, 昊天出華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虛明見纖毫,羽蟲亦飛揚。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窮年守邊疆。
何由一洗濯,執熱互相望。 竟夕擊刁斗,喧聲連萬方。
青紫雖被體,不如早還鄉, 北城悲笳發,鸛鶴號且翔。況復煩促倦,激烈思時康。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注釋] 1.望湖樓:在杭州西湖邊。 2.翻墨:像墨汁一樣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遮:遮蓋,掩蓋。 3.跳珠:形容雨點像珍珠一樣在船中跳動。
4.卷地風:風從地面卷起。 [解說] 這首詩描寫了夏日西湖上一場來去匆匆的暴雨。
第一句寫黑云翻滾,第二句寫大雨傾盆,后兩句寫雨過天晴。大自然變化多么迅速,詩人用筆又多么神奇。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注釋] 1.曉:早晨。 凈慈寺:全名“凈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為西湖南北山兩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秘書。 2. 四時:春夏秋冬四季。
在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 3.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無窮的碧綠。
4.別樣:特別,不一樣。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賞析] 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
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余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蓮葉無邊無際仿佛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
“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于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后實的效果,讀過之后,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號誠齋。紹興二十四年進士。
孝宗時官至太子侍讀。光宗召為秘書監。
工詩。為“南宋 四大家”之一。
初學“江西詩派”,后學王安石及晚唐詩,終自成一家。一生作詩二萬余首。
亦能文。有《誠齋集》。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四時田園雜興(晝出夜耕夜績麻)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注釋] 1. 雜興: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 2. 耘田:除草。
3. 績麻:把麻搓成線。 4. 各當家:各人都擔任一定的工作。
5. 未解:不懂。 6. 供:從事,參加。
[簡析] 《四時田園雜興》是詩人退居家鄉后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家詩,共六十首,描寫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這是其中的一首,描寫農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
首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是說: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耘田”即除草。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這是男人們干的活。
“績麻”是指婦女們在白天干完別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線,再織成布。這句直接寫勞動場面。
次句“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即男女,全詩用老農的口氣,“兒女”也就是指年輕人?!爱敿摇敝改信疾坏瞄e,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于是“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
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卻頗有特色。結句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
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唯有蜻蜓蛺蝶飛。 【注釋】: ①麥花——麥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綠色,在江南蘇州一帶是農歷四五月間。
菜花——指油菜花。 鮮黃色,農歷四五月間落花結子,所以說“稀”。
②日長--夏至白晝最長?;h落——籬笆。
曲院風荷 【清】陳璨 六月荷花香滿湖, 紅衣綠扇映清波。 木蘭舟上如花女, 采得蓮房愛子多。
夏吟 【宋】戴石屏 乳鴨池塘水淺深, 熟梅天氣半晴陰。 東園載酒西園醉, 摘盡枇杷一樹金。
初夏絕句 【宋】陸游 紛紛紅紫已成塵, 布谷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盡, 始知身是太平人。
《水滸傳》中的一首 施耐庵 赤日炎炎似火燒, 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夫心內如湯煮, 公子王孫把扇搖。
夏天的古詩詞: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原文翻譯及賞析
【 #詩詞鑒賞# 導語】在中國,夏季從立夏開始,到立秋結束;中國的一些地區則為夏至至9月份。日本通常將6月、7月、8月定為夏季。在北敗棚談半球一些地區則稱夏至至秋分為夏季。在南半球,一般將12月、1月和2月定為夏季。下面是 為大家帶來的:夏天的古詩詞: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原文翻譯及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代:楊萬和碰里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譯文
梅子味道很酸,吃過之后,余酸還殘留在牙齒之間;芭蕉初長,而綠陰映襯到紗窗上。春去夏來,日長人倦,午睡后起來,情緒無聊,閑著無事觀看兒童戲捉空中飄飛的柳絮。
注釋
梅子:一種味道極酸的果實。軟齒牙:一作濺齒牙,指梅子的酸味滲透牙察碰齒。
芭蕉分綠:芭蕉的綠色映照在紗窗上。與窗紗:《四部備要》本《誠齋集》作“上窗紗”,此據《楊萬里選集》。與,給予的意思。
無情思:沒有情緒,指無所適從,不知做什么好。思,意,情緒。
捉柳花:戲捉空中飛舞的柳絮。柳花,即柳絮。
賞析
這首詩寫芭蕉分綠,柳花戲舞,詩人情懷也同有景物一樣清新閑適,童趣橫生。兒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無限童心,在風中與孩童們捉迷藏。不時有笑聲漾起,詩人該是從睡夢中被它叫醒的。首二句點明初夏季節,后二句表明夏日晝長,百無聊賴之意。這首詩選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來表現初夏這一時令特點。詩人閑居鄉村,初夏午睡后,悠閑地看著兒童撲捉戲玩空中飄飛的柳絮,心情舒暢。詩中用“軟”字,表現出他的閑散的意態;“分”字也很傳神,意蘊深厚而不粘滯;尤其是“閑”字,不僅淋漓盡致地把詩人心中那份恬靜閑適和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表現出來,而且非常巧妙地呼應了詩題。
楊萬里描寫夏天荷花的詩
宋代楊萬里描寫夏天荷花的詩為《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二首》。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二首·其一》原文:
出得西湖月尚殘, 荷花蕩里柳行間。
紅香世界清涼國, 行了南山卻北山。
譯文:
清晨走出西湖時天上還掛著殘月,我陪友人穿過荷塘,走在楊柳依依的小道上。
在這樣的紅花遍地、清涼陰陰的世界里,我們走過了南山,又繞到北山。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二首·其二》原文: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
六月里的西子湖啊,到底特殊,秀麗的風光和其他時節迥然不同。
碧綠的蓮葉連接天際,浩渺無盡,紅日與荷花相映,色彩分外鮮艷嬌紅。
擴展資料: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二首》此組詩當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林子方舉進士后,曾擔任直閣秘書,楊萬里是他的上級兼好友。塵遲簡此時林子方派褲赴福州任職,楊萬里清晨從旦指杭州西湖附近的凈慈寺送別送林子方,經過西湖邊時寫下這組詩。
兩首詩通過描寫六月西湖的美麗景色,曲折地表達對友人林子方的眷戀之情。其中第二首廣為傳誦。其首二句以“畢竟”二字領起,一氣而下,既協調了平仄,又強調了內心在瞬間掠過的獨特感受。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