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中鷙與鳥的不群體現在哪里 離騷鷙鳥比喻什么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離騷中鷙與鳥的不群體現在哪里,以及離騷鷙鳥比喻什么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離騷中詩人自比猛禽的句子?
離騷中詩人自比猛禽的句子是: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鷙鳥意思巖春是兇猛的鳥。
此句翻譯為:
鷙鳥不與燕雀之類的巖棗汪小鳥一起居住,自古就是這樣的粗仔。
用來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不與庸俗之輩同流合污。
離騷中寫花草和鷙鳥的作用
具體來看,《離騷》中涉及鳥的詩句如下:
鷙鳥:“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鳳:“駟玉虬以乘鷖兮,溘埃風余上征”;“鸞皇為余先戒兮,雷師告余以未具”;“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鳳皇既受詒兮,恐高辛之先我”;“鳳皇翼其承旂兮,高翱翔之翼翼。”
鴆:“吾令鴆為媒兮,鴆告余以不好。”
鳩:“雄鳩鳴其逝兮,余猶惡其佻巧。”
鵜鴂:“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
因最后一句中的“鵜鴂”僅用于指代時令,無明顯的象征意義。其他各句中的鳥大體可判臘分為兩類:善鳥和惡禽。
善鳥之鷙鳥。王逸注曰:“鷙,執也。謂能執服眾鳥,鷹鹯之類也,以喻中正。”又曰:“鷙鳥執志剛厲,特處不群,以言忠正之士,亦執分守節,不隨俗人……比干、伯夷是也。”洪興祖補注稱之為“擊鳥也”。與屈原時代相近的文獻對鷙鳥的記載比較集中:《慎子·外篇》:“鷙鳥之擊也,卑飛斂翼;猛獸之搏也,弭耳俯伏。”《孫子·兵勢第五》:“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于毀折者,節也。”《尉繚子》:“鷙鳥逐雀,有襲人之懷、入人之室者。”《文子》:“日月不并岀,狐不二雄,神龍不匹,猛獸不群,鷙鳥不雙。”《呂氏春秋·決勝》:“若鷙鳥之擊也,搏攫則殪,中木則碎。”鷙鳥是一種善擊打的肉食猛禽,大凡猛獸猛禽多喜單獨行動,故生發出一種剛毅不屈、特立獨行的孤高精神。這里屈原寫“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一方面是要借鷙鳥不群的高潔品格表明自己絕不向惡勢力妥協、絕不同異道的小人相安共處的鮮明態度,另一方面更是用鷙鳥的勇猛表明自己敢于戰斗、一往無前的精神。“鷙鳥”意象的選取出人意料而又合情合理,為我們展喚喚現了一位毫不妥協、毫不畏懼的戰士形象,他把自己公然置于邪惡的對立面,怒形于色,誓將戰斗進行到底,絕不退讓道義的一寸土地。
善鳥之鳳。文中出現的“鷖”“鸞皇”“鳳鳥”“鳳皇”,注釋家大多把它們歸于鳳鳥之屬。關于“鷖”,王逸在注解時提到《山海經》中的一段記載:“北海之內有蛇山者,蛇水岀焉,東入于海。有五采之鳥,飛蔽一鄉,名曰翳鳥。”他指出,鷖,一作翳,鷖鳥或翳鳥是鳳皇的別名,因此這種五彩之鳥也屬于鳳類。洪興祖補注在王逸此說的基礎上進一步補引和闡釋。而對“鷖”最早的記載當出自《詩經·大雅·鳧鷖》 ,從詩中起興的“鳧鷖在涇”“鳧鷖在沙”“鳧鷖在渚”“鳧鷖在潨”等句,可知此處的鷖是一種水鳥,毛《傳》便稱“鳧,水鳥也;鷖,鳧屬”。而在記載漢字古意的《說文》中,鷖也被釋為“鳧屬”。姜亮夫在《楚辭通故》中推測,以“鷖”為鳳類“大約亦為江漢一代之民間傳說,屈子以入文也”,其說可從。《離騷》“駟玉虬以乘鷖兮”,“玉虬”乃龍類神物,“麟鳳龜龍,謂之四靈”,則此處的“鷖”要與玉虬相配,屬于鳳類應當沒有疑問。
而“鸞皇”“鳳鳥”“鳳皇”之為鳳類,歷來并無爭議。鳳作為傳說中最高等的神鳥,其寓意之美好不言自明。而這些鳳鳥之類的出現,全都伴隨著屈原三次飛行的瑰麗奇遇,無論是第一次飛行時作為導引、前驅(“駟玉虬以乘鷖兮”“鸞皇為余先戒兮”“吾令鳳鳥飛騰兮”),第二次飛行時作為媒使(“鳳皇既受詒兮”),還是第三次飛行時作為尾隨伴行者(“鳳皇翼其承旂兮”),鳳之追隨屈原,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結果,它們既是德和沖凱行高尚的忠臣賢士的象征,也是屈原自身美好品格的代表。
惡禽之鴆。《說文》“鴆”條下云“毒鳥也”。王逸曰:“鴆,運日也。羽有毒可殺人。”洪興祖引《廣志》云:“其鳥大如鸮,紫綠色,有毒,食蛇蝮,雄名運日,雌名陰諧,以其毛歷飲卮,則殺人。”《山海經》郭璞注亦云:“鴆大如雕,紫綠色,長頸赤喙,食蝮蛇之頭,雄名運日,雌名陰諧也。”自春秋戰國以來,鴆始終與“毒”緊密相連。鴆在生物層面的毒性使它在被人格化時也帶有了負面色彩。“鴆告余以不好”,體現了“其性讒賊,不可信用”的特征。可見,鴆是現實中君王身邊嫉賢妒能的惡人的寫照,不但不會為忠賢之士做媒,反而進讒言,制造障礙。
惡禽之鳩。洪興祖補注:“《說文》:鳩,鶻鸼也。《爾雅》云:鶌鳩,鶻鸼。注云:似山鵲而小,短尾,青黑色,多聲。《月令》鳴鳩拂其羽。即此也。”古代對多種鳥都以鳩名之。此處的鳩,按洪興祖的說法,等同于“鶻鸼”“鶌鳩”“鳴鳩”。鳩本事不大、飛不高,卻又多聲善鳴,這些特征在它被人格化之后就演變為巧言令色、輕浮無信的性格特點,如王逸所說“其性輕佻巧利,多語言而無要實”。因此,屈原在鴆不可用之后復使鳩為媒往聘忠賢,卻“又惡其輕巧而不信”,導致求女再次失敗。如果說前面的鴆是“謠諑謂余以善淫”的惡人,鳩則是搬弄口舌、挑撥是非的小人,二者同樣可惡。
鳥意象獨特性的成因
綜合來看以上幾種鳥意象,可以發現它們都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和象征性質。屈原將善惡美丑等人格特征直接賦予鳥類,鷙鳥之獨立勇猛、鳳之美麗高貴、鴆之陰險讒佞、鳩之巧言令色,使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具體形象作出政治和道德的評判。《離騷》中鳥意象的獨特性,來源于楚文化的浪漫主義,是屈原將浪漫主義形式與個體感情內核相結合的結果。
在離騷中,屈原以自古以來雄鷹就不與燕雀同群和什么舉例,表達了道不同不相為謀?
在《離騷》中,屈原以雄鷹自喻,以“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感嘆雄鷹自古以來就不可能與那些燕雀同群。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意思是:雄鷹不與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來就是這般。
鷙鳥:指猛禽。
不群:指不與眾鳥同群。
前世:古代。
用“鷙鳥不合群”來比喻高潔的人不合于世俗,表示自己生性品行高潔,注定如鷙鳥不容于世。
這句話出自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的詩作《離騷》。屈原用這句話表示自己為堅持正義而九死不悔,決心堅守自己修潔的美德和高尚的情操。
屈原《離騷》節選: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虧燃,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租冊譯文】
雄鷹不與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來就是這般。
方和圓怎能夠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寧愿委曲心志壓抑情感,寧把斥責咒弊空宏罵統統承擔。
保持清白節操死于直道,這本為古代圣賢所稱贊!
后悔當初不曾看清前途,遲疑了一陣我又將回頭。
調轉我的車走回原路啊,趁著迷途未遠趕快罷休。
離騷高中課文節選賞析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什么修辭手法
新課標的必修2的節選《離騷》。 “怨靈修之浩攔枯蕩兮, 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拿楚懷王比喻成靈修,“娥眉”自比,“眾女巧衡寬”比喻奸佞之臣。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鷙”自比,顯示自己的孝亮特立獨行,與眾不同;“鳥”指群臣眾小,進讒誣陷之流。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芰荷”“芙蓉”比喻自己的高潔志向。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