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的詩有哪些 荊軻歌的古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荊軻的詩有哪些,以及荊軻歌的古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于英雄荊軻的詩句(荊軻刺秦王中的著名詩句)
1.荊軻刺秦王中的著名詩句
著名詩句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
出處:《荊軻刺秦王》 選自《戰國策·燕刺》。
原文節選:
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
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
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主要內容:
1. 本文通過記敘荊軻刺秦王的始末,反映了戰國時期秦國與燕國的兼并與反兼并的斗爭。
2. 實際上也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強秦同其他諸侯國之間的矛盾斗爭。
3. 作者尤其著力刻畫了荊軻這一俠士形象,對這一形象作者持敬仰、歌頌的態度。
4. 他反抗強暴、有膽有識、大智大勇、視死如歸,是一個英雄形象。
2.贊美荊軻的句子有哪些
1、《詠荊軻》魏晉/陶淵明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發指危冠,猛氣沖長纓。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有后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2、《詠荊軻》唐代/柳宗元 燕秦不兩立,太子已為虞。
千金奉短計,匕首荊卿趨。窮年徇所欲,兵勢且見屠。
微言激幽憤,怒目辭燕都。朔風動易水,揮爵前長驅。
函首致宿怨,獻田開版圖。炯然耀電光,掌握罔正夫。
造端何其銳,臨事竟趑趄。長虹吐白日,倉卒反受誅。
按劍赫憑怒,風雷助號呼。慈父斷子首,狂走無容軀。
夷城芟七族,臺觀皆焚污。始期憂患弭,卒動災禍樞。
秦皇本詐力,事與桓公殊。奈何效曹子,實謂勇且愚。
世傳故多謬,太史征無且。3、《荊軻歌 》先秦/佚名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4、《劍客 》唐代/賈島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5、《俠客行》唐/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1、晉/陶淵明《詠荊軻》。本詩大概意思為 燕國太子喜歡收養門客,目的是對秦國報仇雪恨。
他到處招集有本領的人,這一年年底募得了荊卿。 君子重義氣為知己而死,荊軻仗劍就要辭別燕京。
白色駿馬在大路上鳴叫,眾人意氣激昂為他送行。 個個同仇敵愾怒發沖冠,勇猛之氣似要沖斷帽纓。
易水邊擺下盛大的別宴,在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 漸離擊筑筑聲慷慨悲壯,宋意唱歌歌聲響遏行云。
座席中吹過蕭蕭的哀風,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紋。 唱到商音聽者無不流淚,奏到羽音荊軻格外驚心。
他明知這一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將萬古長存。 登車而去何曾有所眷顧,飛車直馳那秦國的官廷。
勇往直前行程超過萬里,曲折行進所經何止千城。 翻完地圖忽地現出匕首,秦王一見不由膽顫心驚。
可惜呀!只可惜劍術欠佳,奇功偉績終于未能完成。 荊軻其人雖然早已死去,他的精神永遠激勵后人。
2、唐代/柳宗元《詠荊軻》本詩大概意思為 燕國秦國勢不兩立,燕太子丹為這塊心病十分憂慮。決定用樊於期腦袋作信物奉行刺秦王的短淺計謀,讓荊軻帶上匕首趕赴秦地。
整年里卑詞厚禮,奉養荊軻,恰逢人們將受屠戮,軍事形勢十分危急。微言大義激起樊氏深怨,獻出人頭,荊卿圓睜雙眼怒氣沖沖辭別燕國首都。
北風里一曲悲歌,易水送行場面壯烈,灑酒祭祀天地登車揮鞭長驅。把密封樊於期首級的匣子送給宿敵秦王,當面打開燕國的地圖割讓土地。
突然間閃閃電光,圖窮匕首見,可惜拿匕首的人不是行家,耳熱心悸。開始行事時銳氣何等鋒利,到緊要關頭他卻猶豫無計。
突然間似長虹橫貫太陽,匆忙中反而自遭誅殺。秦王拔劍而起,盛怒伐燕,號呼聲似風雷貫耳,秦軍向燕地進發。
燕王斬下太子丹頭顱討好秦國,仍被追伐得到處奔跑,沒有容身之舍。秦兵鏟平城邑除掉燕王親姻家族,燕國的官署宮觀都被燒毀踐踏。
開始行事時指望消除災禍,最終反而觸動了災禍的機匣。秦王的兼并靠的是詐力,與講信義的齊桓公大相徑差。
怎能仿效勇士曹沫劫齊桓公的故事呢,實在叫做有勇無謀又愚有加。世間流傳的史事本來就多有謬誤,太史公已從秦侍醫夏無且那里早有嘆嗟。
3、《荊軻歌 》先秦/佚名,全文大概意思為:風蕭蕭地響把易水岸邊吹得很冷,壯士荊軻去了就再也不回來了。刺殺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龍宮一樣危險啊,但是我們的英雄英勇的氣概,連仰天吐氣都能形成白虹.史書上說,高漸離擊筑,荊軻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唱得太悲壯了,以至于聽者嗔目,發盡上指。
一段唱畢,只聽見荊軻仰頭長嘆一聲,天空中居然出現一道七彩虹。高漸離趁勢變了一個調,樂音顯得更為激昂,荊軻繼而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太子丹最后被徹底地感動了,跪在地上向荊軻敬了一杯酒。4、《劍客》唐/賈島 十年辛苦勞作,磨出一把利劍,劍刃寒光閃爍,只是未試鋒芒。
如今取出,給您一看,誰有不平之事,不妨如實告我。5、《俠客行》唐/李白全文大概意思:趙國的俠客帽上隨便點綴著胡纓,吳鉤寶劍如霜雪一樣明亮。
銀鞍與白馬相互輝映,飛奔起來如颯颯流星。十步之內,穩殺一人,千里關隘,不可留行。
完事以后,拂衣而去,不露一點聲,深藏身名。有時空閑,步過信陵郡,來點酒飲,脫劍橫在膝前。
與朱亥一起大塊吃肉,與侯嬴一道大碗喝酒。三杯下肚,一諾千金,義氣重于五岳。
酒后眼花耳熱,意氣勃勃勁生,氣吞虹霓。朱亥揮金槌殺大將竊兵符救趙,使邯鄲軍民大為震驚。
朱亥與侯嬴真千秋萬古二壯士,聲名煊赫大梁城。身為俠客縱死俠骨也留香,不愧為一世英豪。
誰能學。
3.關于貶荊軻刺秦王的詩
詠史詩 阮瑀
燕丹善勇士。荊軻為上賓。圖盡擢匕首。長驅西入秦。
素車駕白馬。相送易水津。漸離擊筑歌。悲聲感路人。
舉坐同咨嗟。嘆氣若青云。
擬詠懷詩 二六
蕭條亭障遠。凄慘風塵多。關門臨白狄。城影入黃河。
秋風別蘇武。寒水送荊軻。誰言氣蓋世。晨起帳中歌。
春坊正字劍子歌 李賀
先輩匣中三尺水,曾入吳潭斬龍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練帶平鋪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鵜淬花白鷴尾。
直是荊軻一片心,莫教照見春坊字。
挼絲團金懸簏敕,神光欲截藍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驚,嗷嗷鬼母秋郊哭。
雜興 王昌齡
握中銅匕首,紛銼楚山鐵。
義士頻報仇,殺人不曾缺。
可悲燕丹事,終被狼虎滅。
一舉無兩全,荊軻遂為血。
誠知匹夫勇,何取萬人杰。
無道吞諸侯,坐見九州裂。
史 李嶠
馬記天官設,班圖地里新。善談方亹亹,青簡見彬彬。
方朔初聞漢,荊軻昔向秦。正辭堪載筆,終冀作良臣。
三不為篇 海順
我欲偃文修武,身死名存。斫石通道,祈井流泉。
君肝在內,我身處邊。荊軻拔劍,毛遂捧盤。不為則已,
為則不然。將恐兩虎共斗,勢不俱全。永□今好,
長絕來怨。是以返跡荒徑,息影柴門。
我欲刺股錐刃,懸頭屋梁。書臨雪彩,牒映螢光。
一朝鵬舉,萬里鸞翔。縱任才辯,游說君王。高車反邑,
衣錦還鄉。將恐鳥殘以羽,蘭折由芳。籠餐詎貴,
鉤餌難嘗。是以高巢林藪,深穴池塘。
我欲炫才鬻德,入市趨朝。四眾瞻仰,三槐附交。
標形引勢,身達名超。箱盈綺服,廚富甘肴。諷揚弦管,
詠美歌謠。將恐塵棲弱草,露宿危條。無過日旦,
靡越風朝。是以還傷樂淺,非惟苦遙。
奉酬圣從侍制 王安石
班行想望歲空多,知有龍門未敢過。
和近圣人師展季,勇為君子盜荊軻。
三刀舊協庭闈夢,五腨今傳里巷歌。
復道諫書嘗滿篋,不唯詩句似陰何。
4.陶淵明贊美荊軻的詩是什么
陶淵明《詠荊軻》 燕丹善養士,⑵志在報強嬴。
⑶ 招集百夫良,⑷歲暮得荊卿。⑸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驥鳴廣陌,⑹慷慨送我行。
雄發指危冠,猛氣充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筑,⑺宋意唱高聲。⑻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⑼ 心知去不歸,且有后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⑽ 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⑾豪主正怔營。⑿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 2 陶淵明《詠荊軻》 【譯文】 燕國太子喜歡收養門客,目的是對秦國報仇雪恨。
他到處招集有本領的人,這一年年底募得了荊卿。 君子重義氣為自己而死,荊軻仗劍就要辭別燕京。
白色駿馬在大路上鳴叫,眾人意氣激昂為他送行。 個個同仇敵愾怒發沖冠,勇猛之氣似要沖斷帽纓。
易水邊擺下盛大的別宴,在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 漸離擊筑筑聲慷慨悲壯,宋意唱歌歌聲響遏行云。
座席中吹過蕭蕭的衰風,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紋。 唱到商音聽者無不流淚,奏到羽音荊軻格外驚心。
他明知這一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將萬古長存。 登車而去何曾有所眷顧,飛車直馳那秦國的官廷。
勇往直前行程超過萬里,曲折行進所經何止千城。 翻完地圖忽地現出匕首,秦王一見不由膽顫心驚。
可惜呀!只可惜劍術欠佳,奇功偉績終于未能完成。 荊軻其人雖然早已死去,他的精神永遠激勵后人。
【注釋】 ⑴本篇詠史,歌頌荊軻的俠義,惋惜他的失敗。荊軻為燕太子丹復讎,以匕首逼秦王,不成被殺。
事跡見《史記·剌客列傳》。 ⑵燕丹:戰國燕王喜太子名丹。
⑶強嬴:指秦國。秦為嬴姓。
⑷百夫良:能匹敵百人的良士。春秋時秦國子車氏的三子,國人稱之為三良,《詩經·黃鳥》稱之為“百夫之特”。
⑸荊卿:即荊軻,燕國人謂之荊卿。 ⑹素驥:白馬。
《史記》說荊軻從燕出發時燕太子丹及賓客著白衣冠(喪服)相送易水上。作者本此翻創為白馬送行。
⑺漸離:人名,姓高。筑:樂器名,似箏,十三弦,頸細而曲。
⑻宋意:燕國的勇士。 ⑼商、羽:各為五音之一。
⑽蓋:車篷。飛蓋:似謂車行如飛,極言其迅速。
一說“飛”字形容其高,就是“飛閣”、“飛檐”的飛。 ⑾圖窮:荊軻獻秦王督亢地圖,中藏匕首。
秦王展圖,圖窮而匕首現。荊軻取匕首刺秦王。
“事”,即指行刺。 ⑿豪主:指秦王。
怔營:惶懼。 【品評】 本篇大約作于晉宋易代之后。
詩人以極大的熱情歌詠荊軻刺秦王的壯舉,在對奇功不建的惋惜中,將自己對黑暗政治的憤慨之情,赫然托出。寫得筆墨淋漓,慷慨悲壯,在以平淡著稱的陶詩中另具特色。
詩歌按照事件的經過,描寫了出京、飲餞、登程、搏擊幾個場面,尤其著力于人物動作的刻畫,塑造了一個大義凜然的除暴英雄形象。比如,“提劍出燕京”,寫出了荊軻仗劍行俠的英姿;“雄發指危冠,猛氣充長纓”,更以夸張的筆法寫出荊軻義憤填膺、熱血沸騰的神態。
而“登車何時顧”四句,排比而下,一氣貫注,更寫出了荊軻義無反顧、直蹈秦邦的勇猛氣概。詩中雖沒有正面寫刺秦王的場面,但從“豪主正怔營”一句,可以想見荊軻拔刀行刺之時那股令風云變色的虎威。
這首詩還通過環境氣氛的渲染來烘托荊軻的精神面貌。最典型的是易水飲餞的場景。
在蕭殺的秋風中、滔滔的易水上,回蕩著激越悲壯的樂聲,“悲筑”、“高聲”、“哀風”、“寒波”相互激發,極其強烈地表達出“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英雄主題。朱熹說:“陶淵明詩,人皆說是平淡,據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覺耳。
其露出本相者,是《詠荊軻》一篇。”這是頗具眼力的。
5.關于刺客的詩句
春秋戰國門荊軻
周曇(唐)
反刃相酬是匹夫,安知突騎駕群胡。
有心為報懷權略,可在於期與地圖。
詠荊軻
陶淵明(魏晉)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發指危冠,猛氣沖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澹澹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后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歿,千載有馀情。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
6.關于英雄人物的詩或詩句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入石陵中 盧綸塞下曲 從 軍 行 (選一) ★ 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 塞 (選一) ★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少 年 行 (選一) 唐·王 維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 唐·岑 參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
和張仆射塞下曲 ★ 唐·盧 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少 年 行 (選一)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成陽,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 夏 日 絕 句 ★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牡 丹 宋·陳與義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示 兒 ★ 宋·陸 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南 安 軍 ★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
出嶺誰同出?歸鄉如此歸!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 饑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搜話子侄 元·虞 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飄泊棲遲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夢覺聽啼鵑。
題鄭所南蘭 元·倪 瓚 秋風蘭蕙化為茅!南國凄涼氣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
望 闕 臺 明·戚繼光 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鑾。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馬 上 作 ★ 明·戚繼光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榆 河 曉 發 明·謝 榛 朝暉開眾山,遙見居庸關。 云出三邊外,風生萬馬間。
征塵何日靜,古戍幾人閑。 忽憶棄繻者,空慚旅鬢斑。
渡 易 水 明·陳子龍 并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
海 上 (選一) 清·顧炎武 日入空山海氣侵,秋光千里自登臨。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蒼生痛哭深。
水涌神山來白鳥,云浮仙闕見黃金。 此中何處無人世,只恐難酬壯士心。
出師討滿夷自瓜州至金陵 清·鄭成功 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一萬氣吞吳。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秣 陵 清·屈大均 牛首開天闕,龍崗抱帝宮。
六朝春草里,萬井落花中。 訪舊烏衣少,聽歌玉樹空。
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 漫 感 清·龔自珍 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
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 己 亥 雜 詩 (選一) ★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詠荊軻 (東晉 陶淵明)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發指危冠,猛氣沖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后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 滿江紅(岳飛寫的) 詞·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參考資料:平時積累。
荊軻刺秦王的詩歌叫什么?
《易水歌》
〔戰國〕荊軻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探虎穴兮入蛟宮,
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解析:
風蕭蕭地響把易水岸邊吹的很冷,壯士去了就再也不回來了,刺秦就像是到虎穴到龍宮一樣危險啊,但是我們的英雄英勇的氣概,連仰天吐氣都能形成白虹。史書上說,高漸離擊筑,荊軻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唱得太悲壯了,以至于聽者嗔目,發盡上指。
一段唱畢,只聽見荊軻仰頭長嘆一聲,天空中居然出現一道七彩虹。高漸離趁勢變了一個調,樂音顯得更為激昂,荊軻繼而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太子丹被徹底地感動了,跪在地上向荊軻敬了一杯酒。
有關于荊軻刺秦的詩句
1.荊軻刺秦王中的著名詩句
著名詩句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
出處:《荊軻刺秦王》 選自《戰國策·燕刺》。
原文節選:
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
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
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主要內容:
1. 本文通過記敘荊軻刺秦王的始末,反映了戰國時期秦國與燕國的兼并與反兼并的斗爭。
2. 實際上也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強秦同其他諸侯國之間的矛盾斗爭。
3. 作者尤其著力刻畫了荊軻這一俠士形象,對這一形象作者持敬仰、歌頌的態度。
4. 他反抗強暴、有膽有識、大智大勇、視死如歸,是一個英雄形象。
2.誰有有關荊軻刺秦王的古詩
詠史詩 阮瑀
燕丹善勇士。荊軻為上賓。圖盡擢匕首。長驅西入秦。
素車駕白馬。相送易水津。漸離擊筑歌。悲聲感路人。
舉坐同咨嗟。嘆氣若青云。
擬詠懷詩 二六
蕭條亭障遠。凄慘風塵多。關門臨白狄。城影入黃河。
秋風別蘇武。寒水送荊軻。誰言氣蓋世。晨起帳中歌。
春坊正字劍子歌 李賀
先輩匣中三尺水,曾入吳潭斬龍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練帶平鋪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鵜淬花白鷴尾。
直是荊軻一片心,莫教照見春坊字。
挼絲團金懸簏敕,神光欲截藍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驚,嗷嗷鬼母秋郊哭。
雜興 王昌齡
握中銅匕首,紛銼楚山鐵。
義士頻報仇,殺人不曾缺。
可悲燕丹事,終被狼虎滅。
一舉無兩全,荊軻遂為血。
誠知匹夫勇,何取萬人杰。
無道吞諸侯,坐見九州裂。
史 李嶠
馬記天官設,班圖地里新。善談方亹亹,青簡見彬彬。
方朔初聞漢,荊軻昔向秦。正辭堪載筆,終冀作良臣。
三不為篇 海順
我欲偃文修武,身死名存。斫石通道,祈井流泉。
君肝在內,我身處邊。荊軻拔劍,毛遂捧盤。不為則已,
為則不然。將恐兩虎共斗,勢不俱全。永□今好,
長絕來怨。是以返跡荒徑,息影柴門。
我欲刺股錐刃,懸頭屋梁。書臨雪彩,牒映螢光。
一朝鵬舉,萬里鸞翔。縱任才辯,游說君王。高車反邑,
衣錦還鄉。將恐鳥殘以羽,蘭折由芳。籠餐詎貴,
鉤餌難嘗。是以高巢林藪,深穴池塘。
我欲炫才鬻德,入市趨朝。四眾瞻仰,三槐附交。
標形引勢,身達名超。箱盈綺服,廚富甘肴。諷揚弦管,
詠美歌謠。將恐塵棲弱草,露宿危條。無過日旦,
靡越風朝。是以還傷樂淺,非惟苦遙。
奉酬圣從侍制 王安石
班行想望歲空多,知有龍門未敢過。
和近圣人師展季,勇為君子盜荊軻。
三刀舊協庭闈夢,五腨今傳里巷歌。
復道諫書嘗滿篋,不唯詩句似陰何。
3.關于荊柯刺秦的詩詞名句
唐·駱賓王《于易水送人》
此地別燕丹,
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
今日水猶寒。
詠荊軻
作者:【陶淵明】
[名句]其人雖已沒 千載有余情
[原文]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蠃,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雄發指危冠,猛氣沖長纓;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有后世名。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借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
〔析賞〕此詩是詠贊荊軻俠義行誼,很為他的刺殺秦王失敗惋惜-然其人雖已死,千百年后,卻仍流傳著他那慷慨悲壯的豪情。
戰國時代末期燕國的義士荊軻(?--公元前227年)的《易水歌》。歌曰: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探虎穴兮 入蛟宮, 仰天呼氣兮 成白虹。
詠荊軻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內容:
燕秦不兩立,太子已為虞。千金奉短計,匕首荊卿趨。 窮年徇所欲,兵勢且見屠。微言激幽憤,怒目辭燕都。 朔風動易水,揮爵前長驅。函首致宿怨,獻田開版圖。 炯然耀電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銳,臨事竟趑趄。 長虹吐白日,倉卒反受誅。按劍赫憑怒,風雷助號呼。 慈父斷子首,狂走無容軀。夷城芟七族,臺觀皆焚污。 始期憂患弭,卒動災禍樞。秦皇本詐力,事與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實謂勇且愚。世傳故多謬,太史征無且。
4.荊軻刺秦王名言名句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釋義】:風蕭蕭地響把易水岸邊吹得很冷,壯士荊軻去了就再也不回來了。刺殺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龍宮一樣危險啊,但是我們的英雄英勇的氣概,連仰天吐氣都能形成白虹。
【出處】:《荊軻刺秦王》出自兩漢的劉向編制的《戰國策·燕策三》,記述了戰國時期荊軻刺秦王這一悲壯的歷史故事,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政治情況,表現了荊軻重義輕生、反抗暴秦、勇于犧牲的精神。文章通過一系列情節和人物對話、行動、表情、神態等表現人物性格,塑造了英雄荊軻的形象。
5.荊軻刺秦前所說的詩句是什么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噓氣成白虹。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出自《史記·刺客列傳》里:當年燕太子丹在易水河邊送別荊軻去刺秦王,太子丹和賓客以及荊軻的幾個朋友,全體穿戴起白衣白帽,一同相送。
直送到易水旁邊,今河北易縣附近,揮淚訣別;高漸離擊筑,荊軻合著音樂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悲壯的歌聲激起了送行者無比悲憤慷慨的心情。荊軻唱著,頭也不回地走了。
給后人留下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詩句。 戰國策·荊軻刺秦王里也有記載。
6.有關荊軻刺秦王的詩詞
詠史詩 阮瑀 燕丹善勇士。
荊軻為上賓。圖盡擢匕首。
長驅西入秦。素車駕白馬。
相送易水津。漸離擊筑歌。
悲聲感路人。舉坐同咨嗟。
嘆氣若青云。 擬詠懷詩 二六 蕭條亭障遠。
凄慘風塵多。關門臨白狄。
城影入黃河。秋風別蘇武。
寒水送荊軻。誰言氣蓋世。
晨起帳中歌。春坊正字劍子歌 李賀 先輩匣中三尺水,曾入吳潭斬龍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練帶平鋪吹不起。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鵜淬花白鷴尾。
直是荊軻一片心,莫教照見春坊字。挼絲團金懸簏敕,神光欲截藍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驚,嗷嗷鬼母秋郊哭。雜興 王昌齡 握中銅匕首,紛銼楚山鐵。
義士頻報仇,殺人不曾缺。可悲燕丹事,終被狼虎滅。
一舉無兩全,荊軻遂為血。誠知匹夫勇,何取萬人杰。
無道吞諸侯,坐見九州裂。史 李嶠 馬記天官設,班圖地里新。
善談方亹亹,青簡見彬彬。方朔初聞漢,荊軻昔向秦。
正辭堪載筆,終冀作良臣。三不為篇 海順 我欲偃文修武,身死名存。
斫石通道,祈井流泉。君肝在內,我身處邊。
荊軻拔劍,毛遂捧盤。不為則已,為則不然。
將恐兩虎共斗,勢不俱全。永□今好,長絕來怨。
是以返跡荒徑,息影柴門。我欲刺股錐刃,懸頭屋梁。
書臨雪彩,牒映螢光。一朝鵬舉,萬里鸞翔。
縱任才辯,游說君王。高車反邑,衣錦還鄉。
將恐鳥殘以羽,蘭折由芳。籠餐詎貴,鉤餌難嘗。
是以高巢林藪,深穴池塘。我欲炫才鬻德,入市趨朝。
四眾瞻仰,三槐附交。標形引勢,身達名超。
箱盈綺服,廚富甘肴。諷揚弦管,詠美歌謠。
將恐塵棲弱草,露宿危條。無過日旦,靡越風朝。
是以還傷樂淺,非惟苦遙。奉酬圣從侍制 王安石 班行想望歲空多,知有龍門未敢過。
和近圣人師展季,勇為君子盜荊軻。三刀舊協庭闈夢,五腨今傳里巷歌。
復道諫書嘗滿篋,不唯詩句似陰何。
關于“荊軻”的古詩有哪些?
《荊軻》徐鈞(宋代)
獨憾荊卿劍術疏,虎狼到手不能除。何如博浪揮椎者,遠擊猶能中副車。
朱邦憲(明代)《荊軻》
匕首無功壯士丑,函封可惜將軍首。秦庭一死謝田光,社稷何曾計存否。
不知秦王環柱時,舞陽在前何所為。當時太子不早遣,待客俱來應未知。
張耒(宋代)《荊軻》
燕丹計盡問田生,易水悲歌壯士行。嗟爾有心雖苦拙,區區兩死一無成。
荊軻,讀音[jīng kē]
人物簡介:
荊軻(?-前227年),中國戰國末年著名刺客。也稱慶卿、荊卿、慶軻。受燕太子丹之托入刺秦王嬴政,失敗被殺。荊軻其人典故被收錄在司馬遷《史記·卷八十六 ·刺客列傳 ·第二十六》之中,“圖窮匕見”的典故即來自此。
生平介紹:
荊軻,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結交名人。至燕國后,由田光介紹,被燕國太子丹拜為上卿。當時,秦軍來滅亡韓國,趙國兵臨燕國南境,燕太子丹十分恐懼,決定派他去秦國,以進獻燕國督亢(今河北涿縣、定興、新城、固安一帶)地圖和秦逃將樊于期人頭晉見秦王贏政。秦王命令在咸陽舉行隆重接見儀式。獻圖時,圖窮而匕首見,他行刺秦王不中,被當場殺死。
詩詞:
1.《渡易水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2.《春秋戰國門荊軻 》?
作者:周曇?年代:唐
反刃相酬是匹夫,安知突騎駕群胡。
有心為報懷權略,可在于期與地圖。
3.《丙午十月十三夜夢過一大冢傍人為余言此荊軻》?
作者:陸游?年代:宋
采藥游名山,物外富真賞。
秋關策蹇驢,雪峽蕩孤槳。
還鄉忽十載,高興寄遐想。
夢行河潼間,初日照仙掌。
坡陀荊棘冢,狐兔伏蓁莽。
悲歌易水寒,千古見精爽。
國讎久不復,驚覺泚吾顙。
何時真過茲,薄酹神所饗。
4.《荊軻》
作者:張耒?年代:宋
燕丹計盡問田生,易水悲歌壯士行。
嗟爾有心雖苦拙,區區兩死一無成。
5.《雜詠一百首·荊軻》
作者:劉克莊 年代:宋
把袖謀幾售,開圖計忽窮。
空貴千古恨,不中祖龍胸。
6.《和陶詠荊軻》
作者:蘇軾?年代:宋
秦如馬后牛,呂氏非復嬴。
天欲厚其毒,假手李客卿。
功成志自滿,積惡如陵京。
滅身會有時,徐觀可安行。
沙丘一狼狽,笑落冠與纓。
太子不少忍,顧非萬人英。
魏韓裂智伯,肘足本無聲。
胡為棄成謀,托國此狂生。
荊軻不足說,田子老可驚。
燕趙多奇士,惜哉亦虛名。
殺父囚其母,此豈容天庭。
亡秦只三戶,況我數十城。
漸離雖不傷,陛戟加周營。
至今天下人,愍燕欲其成。
廢書一太息,可見千古情。
7.《詠荊軻》
作者:陶淵明
年代:魏晉
類別:記人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發指危冠,猛氣沖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后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馀情。
8.《詠荊軻》
作者:柳宗元?年代:唐 體裁:五古
燕秦不兩立,太子已為虞。千金奉短計,匕首荊卿趨。
窮年徇所欲,兵勢且見屠。微言激幽憤,怒目辭燕都。
朔風動易水,揮爵前長驅。函首致宿怨,獻田開版圖。
炯然耀電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銳,臨事竟趑趄。
長虹吐白日,倉卒反受誅。按劍赫憑怒,風雷助號呼。
慈父斷子首,狂走無容軀。夷城芟七族,臺觀皆焚污。
始期憂患弭,卒動災禍樞。秦皇本詐力,事與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實謂勇且愚。世傳故多謬,太史征無且。
9.《過荊軻冢四絕句》
作者:晁說之 年代:宋
貫日白虹可奈何,書生容易笑荊軻。
美新伾黨臨遺冢,慚愧絕無狐兔過。
10.《讀荊軻傳》
作者:高斯得 年代:宋
夜讀荊軻傳,掩卷喟然嘆。
結交天下士,賢哉太子丹。
報秦一片心,秋蓮孤劍寒。
介紹田先生,得結荊卿歡。
太子一語疑,先生甘自殘。
荊卿欲藉手,臨事敢開口。
走見樊于期,愿借將軍首。
將軍搤攬言,念此固已久。
得復平竹仇,性命何足有。
四雄英烈風,精誠凌白虹。
函關初未入,氣已吞祖龍。
其事雖不就,簡牘光無窮。
奈何今之人,蹙縮如寒蟲。
11.《已亥雜詩129》
作者:龔自珍 年代:清
陶潛詩喜說荊軻,想見停云發浩歌。
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俠骨恐無多。
12.《雜興》
作者:王昌齡?年代:唐 體裁:五古
握中銅匕首,紛銼楚山鐵。
義士頻報仇,殺人不曾缺。
可悲燕丹事,終被狼虎滅。
一舉無兩全,荊軻遂為血。
誠知匹夫勇,何取萬人杰。
無道吞諸侯,坐見九州裂。
13.《送正仲都官知睦州》
作者:梅堯臣?年代:宋
每嗟相逢少,常苦離別多。
行行復壯壯,往往起悲歌。
古來易水上,義士有荊軻。
捐軀思報恩,飲恨歌奈何。
況彼兒女懷,牽纏如蔓蘿。
是以世間人,鬢發易番番。
喜君得郡章,東歸隨春波。
灘上嚴子祠,系船聊經過。
其人當漢興,富貴不可羅。
足加天子腹,傲去鈞于河。
冬披破羊裘,夏披破草蓑。
心中子宇宙,尤哂獻玉和。
我慚賤丈夫,豈異戴面儺,
未免為鬼笑,誰知懼揮訶。
安得如君行,收跡已蹉砣。
空將閑歲月,塵埃浪銷磨。
正同三峽賈,盡力向盤渦。
14.《劍客行》
作者:陸游 年代:宋
我友劍俠非常人,袖中青蛇生細鱗。
騰空頃刻已千里,手決風云驚鬼神。
荊軻專諸何足數,正晝入燕誅逆虜。
一身獨報萬國讎,歸告昌陵淚如雨。
15.《奉酬圣從侍制》
作者:王安石 年代:宋
班行想望歲空多,知有龍門未敢過。
和近圣人師展季,勇為君子盜荊軻。
三刀舊協庭闈夢,五腨今傳里巷歌。
復道諫書嘗滿篋,不唯詩句似陰何。
16.《春坊正字劍子歌》
作者:李賀?年代:唐 體裁:樂府
先輩匣中三尺水,曾入吳潭斬龍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練帶平鋪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鵜淬花白鷴尾。
直是荊軻一片心,莫教照見春坊字。
挼絲團金懸簏敕,神光欲截藍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驚,嗷嗷鬼母秋郊哭。
17.《史》
作者:李嶠 年代:唐 體裁:五律
馬記天官設,班圖地里新。善談方亹亹,青簡見彬彬。
方朔初聞漢,荊軻昔向秦。正辭堪載筆,終冀作良臣。
18.《詠史詩》
作者:阮瑀?年代:魏晉
燕丹善勇士。荊軻為上賓。
圖盡擢匕首。長驅西入秦。
素車駕白馬。相送易水津。
漸離擊筑歌。悲聲感路人。
舉坐同咨嗟。嘆氣若青云。
19.《詠史》
作者:左思?年代:魏晉 類別:懷古
荊軻飲燕市,酒酣氣益震。
哀歌和漸離,謂若傍無人。
雖無壯士節,與世亦殊倫。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陳。
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
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
20.《雜興》
作者:王昌齡 年代:唐 體裁:五古
握中銅匕首,紛銼楚山鐵。
義士頻報仇,殺人不曾缺。
可悲燕丹事,終被狼虎滅。
一舉無兩全,荊軻遂為血。
誠知匹夫勇,何取萬人杰。
無道吞諸侯,坐見九州裂。
21.《易水送別》
作者:駱賓王?年代:唐 體裁:五絕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22.《易水懷古》
作者:賈島?年代:唐 體裁:五古
荊卿重虛死,節烈書前史。我嘆方寸心,誰論一時事。
至今易水橋,寒風兮蕭蕭。易水流得盡,荊卿名不消。
23.《詠荊軻》
作者:汪元量?年代:宋
蘆葦蕭森古渡頭,征鞍卸卻上孤舟。
煙籠古木猿啼夜,月印平沙雁叫秋。
砧杵遠聞添客淚,鼓鼙才動起人愁。
當年擊筑悲歌處,一片寒光凝不流。
24.《詠史詩·易水》
作者:胡曾?年代:唐 類別:懷古
一旦秦皇馬角生,燕丹歸北送荊卿。
行人欲識無窮恨,聽取東流易水聲。
有關荊軻的詩詞
《過荊軻冢四絕句》
年代: 宋 作者: 晁說之
過華逾河勢北傾,何人來此葬荊卿。千金匕首安知在,易水寒來尚有情。
《詠荊軻》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發指危冠,猛氣沖長纓。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有后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馀情。
《詠荊軻》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燕秦不兩立,太子已為虞。千金奉短計,匕首荊卿趨。
窮年徇所欲,兵勢且見屠。微言激幽憤,怒目辭燕都。
朔風動易水,揮爵前長驅。函首致宿怨,獻田開版圖。
炯然耀電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銳,臨事竟趑趄。
長虹吐白日,倉卒反受誅。按劍赫憑怒,風雷助號呼。
慈父斷子首,狂走無容軀。夷城芟七族,臺觀皆焚污。
始期憂患弭,卒動災禍樞。秦皇本詐力,事與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實謂勇且愚。世傳故多謬,太史征無且。
《春秋戰國門荊軻》
年代: 唐 作者: 周曇
反刃相酬是匹夫,安知突騎駕群胡。有心為報懷權略,可在於期與地圖。
《讀荊軻傳》
年代: 宋 作者: 高斯得
夜讀荊軻傳,掩卷喟然嘆。結交天下士,賢哉太子丹。
報秦一片心,秋蓮孤劍寒。介紹田先生,得結荊卿歡。
太子一語疑,先生甘自殘。荊卿欲藉手,臨事敢開口。
走見樊於期,愿借將軍首。將軍搤擥言,念此固已久。
得復平竹仇,性命何足有。四雄英烈風,精誠凌白虹。
函關初未入,氣已吞祖龍。其事雖不就,簡牘光無窮。
奈何今之人,蹙縮如寒蟲。
《雜詠一百首·荊軻》
年代: 宋 作者: 劉克莊
把袖謀幾售,開圖計忽窮。空貴千古恨,不中祖龍胸。
《和陶詠荊軻》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秦如馬後牛,呂氏非復嬴。天欲厚其毒,假手李客卿。
功成志自滿,積惡如陵京。滅身會有時,徐觀可安行。
沙丘一狼狽,笑落冠與纓。太子不少忍,顧非萬人英。
魏韓裂智伯,肘足本無聲。胡為棄成謀,托國此狂生。
荊軻不足說,田子老可驚。燕趙多奇士,惜哉亦虛名。
殺父囚其母,此豈容天庭。亡秦只三戶,況我數十城。
漸離雖不傷,陛戟加周營。至今天下人,愍燕欲其成。
廢書一太息,可見千古情。
《荊軻》
年代: 宋 作者: 徐鈞
獨憾荊卿劍術疏,虎狼到手不能除。何如博浪揮椎者,遠擊猶能中副車。
《荊軻》
年代: 宋 作者: 張耒
燕丹計盡問田生,易水悲歌壯士行。嗟爾有心雖苦拙,區區兩死一無成。
《荊軻》
年代: 明 作者: 朱邦憲
匕首無功壯士丑,函封可惜將軍首。秦庭一死謝田光,社稷何曾計存否。
不知秦王環柱時,舞陽在前何所為。當時太子不早遣,待客俱來應未知。
關于荊軻的詩有哪些和荊軻歌的古詩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