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洛陽花的詩有哪些 洛陽賞花詩句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形容洛陽花的詩有哪些,以及洛陽賞花詩句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于洛陽花的詩句
鶯梭
【作者】劉克莊
【朝代】宋代
擲柳遷喬太有情,交交時作弄機聲。
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
譯文
注釋
春天,黃鶯飛鳴迅速,穿梭于園林之間,時而在柳樹上,時而在喬木上,似乎對林間的一切都有著深厚的情感。黃鶯的啼叫聲就像踏動織布機時發出的聲音一般。
洛陽三月,百花爭奇斗艷,競相開放,猶如錦繡。你看那些辛勤的黃鶯正忙碌于園林之中,正是它們,費了多么大的工夫,才織成如此壯麗迷人的春色啊!
關于洛陽美景的古詩句
1.關于洛陽風景的詩句
鶯梭
【作者】劉克莊 【朝代】宋代
擲柳遷喬太有情,交交時作弄機聲。
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
譯文 注釋
春天,黃鶯飛鳴迅速,穿梭于園林之間,時而在柳樹上,時而在喬木上,似乎對林間的一切都有著深厚的情感。黃鶯的啼叫聲就像踏動織布機時發出的聲音一般。
洛陽三月,百花爭奇斗艷,競相開放,猶如錦繡。你看那些辛勤的黃鶯正忙碌于園林之中,正是它們,費了多么大的工夫,才織成如此壯麗迷人的春色啊!
2.描寫“洛陽名勝、景色”的詩句
描寫“洛陽名勝、景色”的詩句有以下:
1、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唐 歐陽修
2. 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功夫織得成。唐·劉克莊《鶯梭》
3.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唐·張籍《秋思》
4.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5. 掛林風景異, 秋似洛陽春 。唐·王績《野望》
6. 花開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 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 劉禹錫
8.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唐 歐陽修
9. 當春天地爭奢華, 洛陽園苑尤紛拏。 唐 韓愈
10. 香車傾一顧, 驚動洛陽塵。唐·韓愈《李花二首》
11. 北邙山頭少閑土, 盡是洛陽人舊墓。 唐 王建
12. 洛陽城里春光好, 洛陽才子他鄉老。 唐 韋莊
13. 爭得大裘長萬丈, 與君都蓋洛陽城。 白居易
14.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朱敦儒(宋)
15.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唐 杜甫
16. 洛陽春日最繁花,紅綠蔭中十萬家。 宋 司馬光
17. 何人不愛洛陽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清 劉灝
18. 曾為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唐 歐陽修
3.描寫洛陽的的四句古詩詞
1、王維: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2、王維: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王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4、王維: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5、王維: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6、裴迪:送崔九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7、祖詠:終南望馀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8、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9、孟浩然: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10、李白: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11、李白:怨情
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12、杜甫: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13、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4、劉長卿:送靈澈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15、劉長卿:彈琴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16、劉長卿:送上人
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17、韋應物:秋夜寄邱員外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18、李端:聽箏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19、王建:新嫁娘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20、權德輿:玉臺體
昨夜裙帶解,今朝〔蟲喜〕子飛.
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
21、柳宗元: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2、元稹:行宮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23、白居易: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24、張祜:何滿子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25、李商隱:登樂游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26、賈島: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27、李頻:渡漢江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28、金昌緒: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30、西鄙人: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31、崔顥:長干行二首之一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32、崔顥:長干行二首之二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
同是長干人,生小不相識.
4.寫出關于洛陽的詩句
洛陽春日最繁花,紅綠蔭中十萬家。
誰道群花如錦繡,人將錦繡學群花。
這是司馬光《洛陽看花》一詩中的詩句。
關于洛陽牡丹牡丹曾有這樣一個傳說:牡丹花本來是長安多,有一年冬天,武則天寫下詔令:
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到次日凌晨,百花皆開,只有牡丹不放。武則天大怒,把它們貶植洛陽。誰知牡丹一到洛陽,居然競相怒放。武則天下令用火來燒,結果火雖燒焦了枝干,花卻更為奪目。
還有: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5.關于洛陽的古詩
【相和歌辭·董逃行】張籍 洛陽城頭火曈曈,亂兵燒我天子宮。
宮城南面有深山, 盡將老幼藏其間。重巖為屋橡為食,丁男夜行候消息。
聞道官軍猶掠人,舊里如今歸未得。 董逃行,漢家幾時重太平。
洛陽女兒行 年代:【唐】 作者:【王維】 體裁:【樂府】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
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檐向。 羅幃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瑣。 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 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6.描寫洛陽美景的句子
洛陽八大景 一,龍門山色:龍門又叫伊闕,位于洛陽市南。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有“洛陽四野山水之 勝,龍門首焉”的贊嘆,并于晚年居此號香山居士。今天這里除了有名聞遐邇的世界文 化遺產龍門石窟外,還有白園、香山寺等景點。
龍門,香山兩山對峙,伊河中流,形勢 雄渾而山水秀麗,仍為洛陽首屈一指的游覽勝地。 二,馬寺鐘聲:位于洛陽市東13公里的白馬寺始創于東漢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8年), 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有1900多年的歷史,號稱“釋源祖庭”。
昔日寺內鐘聲悠揚, 遠聞數十里,并于洛陽城內鐘樓之鐘共鳴,堪稱一奇。近年白馬寺鐘聲再起,已是辭舊 迎新為人民祈福禳災的極樂之音了。
三,金谷春晴:西晉權臣石崇于元康八年(公元296年)在洛陽金谷澗營建別墅,與當 時名士陸機,潘岳,左思等23人結為詩社,號金谷24友,并廣收天下奇花異石于園中, 名“金谷園”,為洛陽名園。今日名園早已無跡可尋,位置考證在洛陽市東北(魏晉洛 陽城西)。
洛陽火車站之金谷園只是托名,而非故址。 四,洛浦秋風:洛河之畔,自隋唐始就已桃李夾岸,楊柳成蔭,風光如畫,游人如織。
盛夏時節,漫步洛浦,涼風習習,似秋風撲面,暑氣頓消。白居易贊曰:“津橋東北斗 亭西,到此令人思詩迷,眉月晚步神女浦,臉波春傍竊娘堤;柳綠裊裊風繰出,草縷茸 茸雨剪齊,報道前驅少呼喝,恐驚黃燕不成啼”。
近年市政府在此修建的洛浦公園成為 市民游客休閑觀光的好去處。 五,天津曉月:今天的洛陽橋東有一孔舊橋,橋上有一座四角亭,亭中石碑有民國主席 楊森題字。
此橋既是隋唐之時天津橋之舊址,隋唐時期,洛河穿城而過,河上天津橋橫 臥,有天漢之象,北對皇城端門,南通龍門,未東都南北往來通衢。唐詩人劉希夷有詩 “天津橋下陽春水,天津橋上繁花子,馬聲回合青云外,人影動搖綠波中。”
現在新舊 洛陽二橋橫跨洛水之上,夜晚華燈燦爛,月光如波,成為今日洛陽的又一新景。 六,銅駝暮雨:洛陽老城東關大通巷,唐宋之時叫銅駝陌,明清時稱銅駝街,民國初改 稱銅駝巷。
唐宋之時這里桃李夾瀍河兩岸,人煙稠密,繁華無比。傍晚時分,暮色蒼茫 ,炊煙裊裊,猶如迷蒙煙雨,故時人美其名曰:“銅駝暮雨”。
七,平泉朝游:故址在洛陽市南25公里的梁家屯村,為唐代宰相李德裕所建的園林別墅 ,其間多藏海內珍奇,為唐代園林名勝,與石崇之金谷園并稱豪華。如今,平泉別墅早 已荒棄無存,只有平泉寺遺址供人憑吊。
八,邙山晚眺:邙山位于洛陽市北,又稱北山或北邙。唐時,邙山翠云峰上建有避暑宮 ,登臨南眺,洛陽全城、伊洛山川盡收眼底。
現在翠云峰上尚存上清宮為道教宮觀,亦 為洛陽游覽景點,上清宮森林公園的建立更將增添洛陽的美麗。
7.描寫洛陽美景的句子有哪些
描寫洛陽美景的句子如下:
1. 位于洛陽市東13公里的白馬寺始創于東漢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8年),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有1900多年的歷史,號稱“釋源祖庭”。昔日寺內鐘聲悠揚,遠聞數十里,并于洛陽城內鐘樓之鐘共鳴,堪稱一奇。近年白馬寺鐘聲再起,已是辭舊迎新為人民祈福禳災的極樂之音了。
2. 洛河之畔,自隋唐始就已桃李夾岸,楊柳成蔭,風光如畫,游人如織。盛夏時節,漫步洛浦,涼風習習,似秋風撲面,暑氣頓消。白居易贊曰:“津橋東北斗亭西,到此令人思詩迷,眉月晚步神女浦,臉波春傍竊娘堤;柳綠裊裊風繰出,草縷茸茸雨剪齊,報道前驅少呼喝,恐驚黃燕不成啼”。近年市政府在此修建的洛浦公園成為市民游客休閑觀光的好去處。
3. 洛陽老城東關大通巷,唐宋之時叫銅駝陌,明清時稱銅駝街,民國初改稱銅駝巷。唐宋之時這里桃李夾瀍河兩岸,人煙稠密,繁華無比。傍晚時分,暮色蒼茫,炊煙裊裊,猶如迷蒙煙雨,故時人美其名曰:“銅駝暮雨”。
4. 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功夫織得成。
5. 香車傾一顧, 驚動洛陽塵。
6. 北邙山頭少閑土, 盡是洛陽人舊墓。
7. 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8. 洛陽春日最繁花,紅綠蔭中十萬家。
9. 當春天地爭奢華, 洛陽園苑尤紛拏。
10. 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11.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12. 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功夫織得成。
13. 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
14. 悠悠遠行歸,經春涉長道。 幽冀桑始青,洛陽蠶欲老。
15. 陶令門前四五樹, 亞夫營里百千條。 何似東都正二月, 黃金枝映洛陽橋。
洛陽牡丹花的經典詩句
洛陽牡丹花的經典詩句
洛陽牡丹花的經典詩句,牡丹是百花之王,一般象征富貴典雅和吉祥高貴,而從古至今,有非常多的詩人為牡丹寫下很多的詩句,而有些詩句已經成了千古名句,下面是洛陽牡丹花的'經典詩句。
洛陽牡丹花的經典詩句1
觀江南牡丹
朝代:唐朝|作者:張蠙
北地花開南地風,寄根還與客心同。群芳盡怯千般態,
幾醉能消一番紅。舉世只將華勝實,真禪元喻色為空。
近年明主思王道,不許新栽滿六宮。
赴東都別牡丹
朝代:唐朝|作者:令狐楚
十年不見小庭花,紫萼臨開又別家。
上馬出門回首望,何時更得到京華。
北村吳園雨中賞牡丹主人留飲
朝代:元朝|作者:仇遠
不謂村園見此花,嬌紅數朵眩晴霞。
可憐國色天香種,竟落田夫野老家。
略具杯盤供筍蕨,已拚杖屨污泥沙。
莫愁乳鹿銜春去,自有蓬蒿盡力遮。
和人牡丹
朝代:宋朝|作者:張詠
桃源分散恨無期,忽意江城見有時。
歌繞醉圍拋不得,幾人終夜起題詩。
遠公亭牡丹
朝代:唐朝|作者:李咸用
雁門禪客吟春亭,牡丹獨逞花中英。
雙成膩臉偎云屏,百般姿態因風生。
延年不敢歌傾城,朝云暮雨愁娉婷。
蕊繁蟻腳黏不行,甜迷蜂醉飛無聲。
廬山根腳含精靈,發妍吐秀叢君庭。
湓江太守多閑情,欄朱繞絳留輕盈。
潺潺綠醴當風傾,平頭奴子啾銀笙。
紅葩艷艷交童星,左文右武憐君榮,白銅鞮上慚清明。
牡丹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絕代只西子,眾芳惟牡丹。月中虛有桂,天上漫夸蘭。
夜濯金波滿,朝傾玉露殘。性應輕菡萏,根本是瑯玕。
奪目霞千片,凌風綺一端。稍宜經宿雨,偏覺耐春寒。
見說開元歲,初令植御欄。貴妃嬌欲比,侍女妒羞看。
巧類鴛機織,光攢麝月團。暫移公子第,還種杏花壇。
豪士傾囊買,貧儒假乘觀。葉藏梧際鳳,枝動鏡中鸞。
似笑賓初至,如愁酒欲闌。詩人忘芍藥,釋子愧栴檀。
酷烈宜名壽,姿容想姓潘。素光翻鷺羽,丹艷赩雞冠。
燕拂驚還語,蜂貪困未安。倘令紅臉笑,兼解翠眉攢。
少長呈連萼,驕矜寄合歡。息肩移九軌,無脛到千官。
日曜香房拆,風披蕊粉乾。好酬青玉案,稱貯碧冰盤。
璧要連城與,珠堪十斛判。更思初甲坼,那得異泥蟠。
騷詠應遺恨,農經只略刊。魯班雕不得,延壽筆將殫。
醉客同攀折,佳人惜犯干。始知來苑囿,全勝在林巒。
泥滓常澆灑,庭除又綽寬。若將桃李并,更覺效顰難。
牡丹
朝代:宋朝|作者:李龏
一年生意屬流塵,萬葉紅綃剪盡春。希逸近來成懶病,落時青帝合傷神。
牡丹詩二十首·其十一
朝代:清朝|作者:丘逢甲
汴京納土說錢王,陌上看花興未忘。留得家風忠孝在,相公裁表進姚黃。
柳梢青·賦牡丹
詞牌名:柳梢青|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姚魏名流。年年攬斷,雨恨風愁。解釋春光,剩須破費,酒令詩籌。
玉肌紅粉溫柔。更染盡、天香未休。今夜簪花,他年第一,玉殿東頭。
虛白堂前牡丹相傳云太傅手植在錢塘
朝代:唐朝|作者:羅隱
欲詢往事奈無言,六十年來托此根。香暖幾飄袁虎扇,
格高長對孔融樽。曾憂世亂陰難合,且喜春殘色上存。
莫背闌干便相笑,與君俱受主人恩。
洛陽牡丹花的經典詩句2
1、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王維《辛夷塢》
2、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劉禹錫《賞牡丹》
3、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劉禹錫《思黯南墅賞牡丹》
4、天下真花獨牡丹。——歐陽修《洛陽牡丹記》
5、一年春色摧殘盡,再覓姚黃魏紫看。——范成大《再賦簡養正詩》
6、篔筜竟長纖纖筍,躑躅閑開艷艷花。——韓愈《答張十一》
7、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王維《紅牡丹》
8、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只有兩枝殘。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白居易《惜牡丹》
9、簇蕊風頻壞,裁紅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別一年春。——元稹《牡丹》
10、閨中莫妒新妝婦,陌上面慚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門唯覺一庭香。——韋莊《白牡丹》
11、洛陽人慣見奇葩,桃李花開未當花。須是牡丹花盛發,滿城方始樂無涯。邵雍《洛陽春吟》
12、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糾紛。國色鮮明舒嫩臉,仙冠重疊剪紅云。范純仁《牡丹》
13、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王維《紅牡丹》
1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李白《清平調辭三首》
15、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劉禹錫《賞牡丹》
16、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
17、一叢深花色,十戶中人賦。——白居易《秦中吟·買花》
18、我愿暫求造化力,減卻牡丹嬌艷色。少回卿士愛花心,同似吾君憂稼穡。——白居易《牡丹芳》
19、絕代只西子,眾芳惟牡丹。——白居易《牡丹》
20、我案花品,此花第一。脫落群類,獨當春日。——舒元輿《牡丹賦》
21、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竟夸天下無雙艷,獨占人間第一香。——皮日休《牡丹》
22、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羅隱《牡丹花》
23、天下真花獨牡丹。——歐陽修《洛陽牡丹記》
24、牡丹花之艷,而無甘實;荔枝果之絕,而非名花。——《書荔枝譜后》
25、三月牡丹呈艷態,壯觀人間春世界。——杜安世《玉樓春》
26、桃李花開人不窺,花時須是牡丹時。——邵雍《洛陽春吟》
27、若占上春先秀發,千花百卉不成妍。——司馬光《和君貺老君廟姚黃牡丹》
28、棗花至小能成實,桑葉雖柔解吐絲。堪笑牡丹大如斗,不成一事只空枝。——王溥《詠牡丹》
29、天香夜染衣猶濕,國色朝酣酒未蘇。——辛棄疾《鷓鴣天·祝良顯家牡丹一本百朵》
30、一年春色摧殘盡,更覓姚黃魏紫看。——范成大《再賦簡養正》
洛陽牡丹花的經典詩句3
1、白牡丹
唐韋莊
閨中莫妒新妝婦,陌上須慚傅粉郎。
昨夜月明渾似水,入門唯覺一庭香。
2、賞牡丹
唐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
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3、牡丹
唐李山甫
邀勒春風不早開,眾芳飄后上樓臺。
數苞仙艷火中出,一片異香天上來。
4、牡丹
唐皮日休
落盡殘紅始吐芳,
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夸天下無雙艷,
獨立人間第一香。
5、清平調詞三首
唐·李白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花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窮恨,沉香亭北倚欄桿。
6、牡丹吟
北宋邵雍
牡丹花品冠群芳,況是期間更有王。
四色變而成百色,百般顏色百般香。
7、次韻楊司業牡丹
元吳澄
誰是舊時姚魏家,
喜從官舍得奇葩。
風前月下妖嬈態,
天上人間富貴花。
8、漫成七首之一
北宋張耒
江南梅花凌雪霜,
桃李開盡春無光。
誰知洛陽三月暮,
千金一朵買姚黃。
9、牡丹
唐徐凝
何人不愛牡丹花,
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
千嬌萬態破朝霞。
10、看花絕句
北宋司馬光
洛陽春日最繁華,
紅綠蔭中十萬家。
誰道群花如錦繡,
人將錦繡學群花。
描寫洛陽的唯美詩句有哪些?
寫洛陽的唯美詩句有:
1、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唐·王灣《次北固山下》(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希望北歸的大雁捎到洛陽去。)
2、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唐·劉克莊《鶯梭》(洛陽三月,百花爭奇斗艷,競相開放,猶如錦繡。費了多么大的工夫,才織成如此壯麗迷人的春色啊!)
3、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朋友啊,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4、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唐·張籍《秋思》(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身居洛陽城內的游子,不知家鄉的親人怎么樣了;寫封家書問候平安,要說的話太多了,又不知從何說起。)
5、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唐 歐陽修《洛陽牡丹圖》(洛陽這個地方很適宜種花,其中牡丹花尤為天下奇花。)
洛陽,古稱斟鄩、西亳、洛邑、雒陽、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下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
洛陽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晉等十三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3處,館藏文物40余萬件。
古詩詞洛陽看花
洛陽春日最繁花,紅綠蔭中十萬家。
誰道群花如錦繡,人將錦繡學群花。
這是司馬光《洛陽看花》一詩中的詩句。
關于洛陽牡丹牡丹曾有這樣一個傳說:牡丹花本來是長安多,有一年冬天,武則天寫下詔令:
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劉禹錫洛陽牡丹花詩句
1. 劉禹錫關于洛陽的詩句
劉禹錫關于洛陽的詩句 1. 說說古詩中關于“洛陽”的詩句
1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2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功夫織得成。唐·劉克莊《鶯梭》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唐·張籍《秋思》 4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5掛林風景異, 秋似洛陽春 。
唐·王績《野望》 6花開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 劉禹錫 8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唐 歐陽修 9當春天地爭奢華, 洛陽園苑尤紛拏。 唐 韓愈 10香車傾一顧, 驚動洛陽塵。
唐·韓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頭少閑土, 盡是洛陽人舊墓。 唐 王建 12洛陽城里春光好, 洛陽才子他鄉老。
唐 韋莊 13爭得大裘長萬丈, 與君都蓋洛陽城。 白居易 14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唐 杜甫 16洛陽春日最繁花,紅綠蔭中十萬家。 宋 司馬光 17何人不愛洛陽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清 劉灝 18曾為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唐 歐陽修 19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唐 李白 21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唐 歐陽修 22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余。 唐 王維 23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
那堪好風景, 獨上洛陽橋。 唐 李益 24鄭國游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唐 李頎 25洛陽吹別風, 龍門起斷煙。 唐 李賀 26俯視洛陽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后在三湘。 唐 賈至 28今我不樂思洛陽,身欲奮飛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語洛陽使, 為傳邊塞情。 唐 崔顥 30悠悠洛陽去, 此會在何年。
唐 陳子昂 31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
唐 李白 32漢有洛陽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陽城東西, 長作經時別。
昔去雪如花, 今來花似雪。 34洛陽名工見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吳均 35河中之水向東流, 洛陽女兒名莫愁。 晉 蕭衍 36既乏瑯邪政, 方憩洛陽社。
唐 謝珧 37悠悠遠行歸,經春涉長道。 幽冀桑始青,洛陽蠶欲老。
唐 崔顥 38洛陽三月梨花飛, 秦地行人春憶歸。 唐 崔顥 39傳聞合浦葉, 遠向洛陽飛。
唐 江左 40洛陽誰不死? 戡死聞長安。 唐 白居易 41陶令門前四五樹, 亞夫營里百千條。
何似東都正二月, 黃金枝映洛陽橋. 唐 白居易 42風起洛陽東, 香過洛陽西. 三國 曹鄴 43洛陽之興衰,天下治亂之喉也。 宋 李格非 44惶惶祖宗業, 永懷河洛間. 宋 陸游 45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
《周易》 46長安重游俠, 洛陽富財雄。 唐 盧照鄰 47欲問古今興廢事, 請君只看洛陽城! 宋 司馬光 48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
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 三國魏 曹植 50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為王者之里。
晉 左思 《三都賦》 51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 漢 司馬遷 52人間佳節惟寒食, 天下明園重洛陽。
宋 邵雍 53洛陽牡丹甲天下。 宋 54漢魏文章半洛陽。
漢魏 55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三國魏 曹植 56生在蘇杭,葬在北邙。
唐 57洛陽名園歌舞沉, 亂鴉啼破林幾深。 宋 58追本溯源,根在河洛。
59終童山東之英妙,賈生洛陽之才子。 晉 潘岳 60朝來渡口逢京使,說道煙塵近洛陽。
唐 白居易 61洛陽訪才子,江岑作流人。 唐 孟浩然 62驅車策駑馬,游戲宛與洛。
洛中何郁郁,冠帶自相索。《古詩十九首之三》 63洛陽三月飛胡沙,洛陽城中人怨嗟. 唐 李白 64華林滿芳景,洛京遍陽春. 唐 李世民 65鼓吹威夷狄,旌軒溢洛陽. 唐 李隆基 66南渡洛陽津,西望十二樓。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 唐 王昌齡 67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唐 許敬宗 68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唐 張九齡 69京洛皇居,芳禊春馀. 唐 崔智賢 70銘開武巖側,圖薦洛川中. 唐 武則天 71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韓愈 72今到白氏詩句出,無人不詠洛陽秋。 唐 徐凝 73記得歸詩章,花多屬洛陽. 唐 白居易 74洛陽芳樹映天津,灞岸垂楊窣地新. 唐 李隆基 75洛京千里近,離緒亦紛紛. 唐 武元衡 76行看洛陽陌,光景麗天中. 唐 張九齡 77東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會公卿. 唐 蘇颋 78緣憂武昌柳, 遂憶洛陽花。
唐 李商隱 79回首洛陽花石盡,煙渺黍離之地,更不復、新亭墮淚. 宋 文及翁 80人間何曾識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宋 楊萬里 81千嬌百媚看不夠,魂牽三月洛陽花。
唐 木蘭花 82古來利與名,俱在洛陽城。 唐 于鄴。
2. 描寫洛陽的詩句多寫幾個
1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2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功夫織得成.唐·劉克莊《鶯梭》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唐·張籍《秋思》 4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5掛林風景異, 秋似洛陽春 .唐·王績《野望》 6花開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 劉禹錫 8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唐 歐陽修 9當春天地爭奢華, 洛陽園苑尤紛拏. 唐 韓愈 10香車傾一顧, 驚動洛陽塵.唐·韓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頭少閑土, 盡是洛陽人舊墓. 唐 王建 12洛陽城里春光好, 洛陽才子他鄉老. 唐 韋莊 13爭得大裘長萬丈, 與君都蓋洛陽城. 白居易 14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唐 杜甫 16洛陽春日最繁花,紅綠蔭中十萬家. 宋 司馬光 17何人不愛洛陽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清 劉灝 18曾為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唐 歐陽修 19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唐 李白 21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唐 歐陽修 22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余. 唐 王維 23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那堪好風景, 獨上洛陽橋. 唐 李益 24鄭國游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唐 李頎 25洛陽吹別風, 龍門起斷煙. 唐 李賀 26俯視洛陽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后在三湘. 唐 賈至 28今我不樂思洛陽,身欲奮飛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語洛陽使, 為傳邊塞情. 唐 崔顥 30悠悠洛陽去, 此會在何年. 唐 陳子昂 31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 唐 李白 32漢有洛陽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陽城東西, 長作經時別. 昔去雪如花, 今來花似雪. 34洛陽名工見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吳均 35河中之水向東流, 洛陽女兒名莫愁. 晉 蕭衍 36既乏瑯邪政, 方憩洛陽社. 唐 謝珧 37悠悠遠行歸,經春涉長道. 幽冀桑始青,洛陽蠶欲老. 唐 崔顥 38洛陽三月梨花飛, 秦地行人春憶歸. 唐 崔顥 39傳聞合浦葉, 遠向洛陽飛. 唐 江左 40洛陽誰不死? 戡死聞長安. 唐 白居易 41陶令門前四五樹, 亞夫營里百千條. 何似東都正二月, 黃金枝映洛陽橋. 唐 白居易 42風起洛陽東, 香過洛陽西. 三國 曹鄴 43洛陽之興衰,天下治亂之喉也. 宋 李格非 44惶惶祖宗業, 永懷河洛間. 宋 陸游 45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 《周易》 46長安重游俠, 洛陽富財雄. 唐 盧照鄰 47欲問古今興廢事, 請君只看洛陽城! 宋 司馬光 48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 三國魏 曹植 50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為王者之里. 晉 左思 《三都賦》 51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 漢 司馬遷 52人間佳節惟寒食, 天下明園重洛陽. 宋 邵雍 53洛陽牡丹甲天下. 宋 54漢魏文章半洛陽. 漢魏 55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三國魏 曹植 56生在蘇杭,葬在北邙. 唐 57洛陽名園歌舞沉, 亂鴉啼破林幾深. 宋 58追本溯源,根在河洛. 59終童山東之英妙,賈生洛陽之才子. 晉 潘岳 60朝來渡口逢京使,說道煙塵近洛陽. 唐 白居易 61洛陽訪才子,江岑作流人. 唐 孟浩然 62驅車策駑馬,游戲宛與洛. 洛中何郁郁,冠帶自相索.《古詩十九首之三》 63洛陽三月飛胡沙,洛陽城中人怨嗟. 唐 李白 64華林滿芳景,洛京遍陽春. 唐 李世民 65鼓吹威夷狄,旌軒溢洛陽. 唐 李隆基 66南渡洛陽津,西望十二樓.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 唐 王昌齡 67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唐 許敬宗 68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唐 張九齡 69京洛皇居,芳禊春馀. 唐 崔智賢 70銘開武巖側,圖薦洛川中. 唐 武則天 71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唐 韓愈 72今到白氏詩句出,無人不詠洛陽秋. 唐 徐凝 73記得歸詩章,花多屬洛陽. 唐 白居易 74洛陽芳樹映天津,灞岸垂楊窣地新. 唐 李隆基 75洛京千里近,離緒亦紛紛. 唐 武元衡 76行看洛陽陌,光景麗天中. 唐 張九齡 77東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會公卿. 唐 蘇颋 78緣憂武昌柳, 遂憶洛陽花. 唐 李商隱 79回首洛陽花石盡,煙渺黍離之地,更不復、新亭墮淚. 宋 文及翁 80人間何曾識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宋 楊萬里 81千嬌百媚看不夠,魂牽三月洛陽花. 唐 木蘭花 82古來利與名,俱在洛陽城. 唐 于鄴記得采納啊。
3. 說說古詩中關于“洛陽”的詩句
1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2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功夫織得成。唐·劉克莊《鶯梭》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唐·張籍《秋思》 4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5掛林風景異, 秋似洛陽春 。
唐·王績《野望》 6花開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 劉禹錫 8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唐 歐陽修 9當春天地爭奢華, 洛陽園苑尤紛拏。 唐 韓愈 10香車傾一顧, 驚動洛陽塵。
唐·韓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頭少閑土, 盡是洛陽人舊墓。 唐 王建 12洛陽城里春光好, 洛陽才子他鄉老。
唐 韋。
4. 說說古詩中關于“洛陽”的詩句
1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2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功夫織得成。唐·劉克莊《鶯梭》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唐·張籍《秋思》 4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5掛林風景異, 秋似洛陽春 。
唐·王績《野望》 6花開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 劉禹錫 8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唐 歐陽修 9當春天地爭奢華, 洛陽園苑尤紛拏。 唐 韓愈 10香車傾一顧, 驚動洛陽塵。
唐·韓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頭少閑土, 盡是洛陽人舊墓。 唐 王建 12洛陽城里春光好, 洛陽才子他鄉老。
唐 韋。
5. 說說古詩中關于“洛陽”的詩句
1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2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功夫織得成。唐·劉克莊《鶯梭》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唐·張籍《秋思》 4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5掛林風景異, 秋似洛陽春 。
唐·王績《野望》 6花開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 劉禹錫 8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唐 歐陽修 9當春天地爭奢華, 洛陽園苑尤紛拏。 唐 韓愈 10香車傾一顧, 驚動洛陽塵。
唐·韓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頭少閑土, 盡是洛陽人舊墓。 唐 王建 12洛陽城里春光好, 洛陽才子他鄉老。
唐 韋。
6. 說說古詩中關于“洛陽”的詩句
1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2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功夫織得成。唐·劉克莊《鶯梭》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唐·張籍《秋思》 4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5掛林風景異, 秋似洛陽春 。
唐·王績《野望》 6花開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 劉禹錫 8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唐 歐陽修 9當春天地爭奢華, 洛陽園苑尤紛拏。 唐 韓愈 10香車傾一顧, 驚動洛陽塵。
唐·韓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頭少閑土, 盡是洛陽人舊墓。 唐 王建 12洛陽城里春光好, 洛陽才子他鄉老。
唐 韋。
7. 關于洛陽的詩句,或句子中帶洛陽的字
1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2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功夫織得成。唐·劉克莊《鶯梭》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唐·張籍《秋思》 4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5掛林風景異, 秋似洛陽春 。
唐·王績《野望》 6花開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 劉禹錫 8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唐 歐陽修 9當春天地爭奢華, 洛陽園苑尤紛拏。 唐 韓愈 10香車傾一顧, 驚動洛陽塵。
唐·韓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頭少閑土, 盡是洛陽人舊墓。 唐 王建 12洛陽城里春光好, 洛陽才子他鄉老。
唐 韋莊 13爭得大裘長萬丈, 與君都蓋洛陽城。 白居易 14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唐 杜甫 16洛陽春日最繁花,紅綠蔭中十萬家。 宋 司馬光 17何人不愛洛陽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清 劉灝 18曾為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唐 歐陽修 19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唐 李白 21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唐 歐陽修 22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余。 唐 王維 23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
那堪好風景, 獨上洛陽橋。 唐 李益 24鄭國游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唐 李頎 25洛陽吹別風, 龍門起斷煙。 唐 李賀 26俯視洛陽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后在三湘。 唐 賈至 28今我不樂思洛陽,身欲奮飛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語洛陽使, 為傳邊塞情。 唐 崔顥 30悠悠洛陽去, 此會在何年。
唐 陳子昂 31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
唐 李白 32漢有洛陽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陽城東西, 長作經時別。
昔去雪如花, 今來花似雪。 34洛陽名工見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吳均 35河中之水向東流, 洛陽女兒名莫愁。 晉 蕭衍 36既乏瑯邪政, 方憩洛陽社。
唐 謝珧 37悠悠遠行歸,經春涉長道。 幽冀桑始青,洛陽蠶欲老。
唐 崔顥 38洛陽三月梨花飛, 秦地行人春憶歸。 唐 崔顥 39傳聞合浦葉, 遠向洛陽飛。
唐 江左 40洛陽誰不死? 戡死聞長安。 唐 白居易 41陶令門前四五樹, 亞夫營里百千條。
何似東都正二月, 黃金枝映洛陽橋. 唐 白居易 42風起洛陽東, 香過洛陽西. 三國 曹鄴 43洛陽之興衰,天下治亂之喉也。 宋 李格非 44惶惶祖宗業, 永懷河洛間. 宋 陸游 45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
《周易》 46長安重游俠, 洛陽富財雄。 唐 盧照鄰 47欲問古今興廢事, 請君只看洛陽城! 宋 司馬光 48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
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 三國魏 曹植 50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為王者之里。
晉 左思 《三都賦》 51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 漢 司馬遷 52人間佳節惟寒食, 天下明園重洛陽。
宋 邵雍 53洛陽牡丹甲天下。 宋 54漢魏文章半洛陽。
漢魏 55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三國魏 曹植 56生在蘇杭,葬在北邙。
唐 57洛陽名園歌舞沉, 亂鴉啼破林幾深。 宋 58追本溯源,根在河洛。
59終童山東之英妙,賈生洛陽之才子。 晉 潘岳 60朝來渡口逢京使,說道煙塵近洛陽。
唐 白居易 61洛陽訪才子,江岑作流人。 唐 孟浩然 62驅車策駑馬,游戲宛與洛。
洛中何郁郁,冠帶自相索。《古詩十九首之三》 63洛陽三月飛胡沙,洛陽城中人怨嗟. 唐 李白 64華林滿芳景,洛京遍陽春. 唐 李世民 65鼓吹威夷狄,旌軒溢洛陽. 唐 李隆基 66南渡洛陽津,西望十二樓。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 唐 王昌齡 67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唐 許敬宗 68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唐 張九齡 69京洛皇居,芳禊春馀. 唐 崔智賢 70銘開武巖側,圖薦洛川中. 唐 武則天 71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韓愈 72今到白氏詩句出,無人不詠洛陽秋。 唐 徐凝 73記得歸詩章,花多屬洛陽. 唐 白居易 74洛陽芳樹映天津,灞岸垂楊窣地新. 唐 李隆基 75洛京千里近,離緒亦紛紛. 唐 武元衡 76行看洛陽陌,光景麗天中. 唐 張九齡 77東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會公卿. 唐 蘇颋 78緣憂武昌柳, 遂憶洛陽花。
唐 李商隱 79回首洛陽花石盡,煙渺黍離之地,更不復、新亭墮淚. 宋 文及翁 80人間何曾識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宋 楊萬里 81千嬌百媚看不夠,魂牽三月洛陽花。
唐 木蘭花。
8. 關于洛陽的古詩
1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2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功夫織得成。唐·劉克莊《鶯梭》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唐·張籍《秋思》 4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5掛林風景異, 秋似洛陽春 。
唐·王績《野望》 6花開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 劉禹錫 8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唐 歐陽修 9當春天地爭奢華, 洛陽園苑尤紛拏。 唐 韓愈 10香車傾一顧, 驚動洛陽塵。
唐·韓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頭少閑土, 盡是洛陽人舊墓。 唐 王建 12洛陽城里春光好, 洛陽才子他鄉老。
唐 韋莊 13爭得大裘長萬丈, 與君都蓋洛陽城。 白居易 14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唐 杜甫 16洛陽春日最繁花,紅綠蔭中十萬家。 宋 司馬光 17何人不愛洛陽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清 劉灝 18曾為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唐 歐陽修 19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唐 李白 21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唐 歐陽修 22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余。 唐 王維 23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
那堪好風景, 獨上洛陽橋。 唐 李益 24鄭國游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唐 李頎 25洛陽吹別風, 龍門起斷煙。 唐 李賀 26俯視洛陽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后在三湘。 唐 賈至 28今我不樂思洛陽,身欲奮飛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語洛陽使, 為傳邊塞情。 唐 崔顥 30悠悠洛陽去, 此會在何年。
唐 陳子昂 參考/p/582254494。
9. 描寫洛陽的詩句多寫幾個 謝謝
1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2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功夫織得成。唐·劉克莊《鶯梭》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唐·張籍《秋思》 4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5掛林風景異, 秋似洛陽春 。
唐·王績《野望》 6花開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 劉禹錫 8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唐 歐陽修 9當春天地爭奢華, 洛陽園苑尤紛拏。 唐 韓愈 10香車傾一顧, 驚動洛陽塵。
唐·韓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頭少閑土, 盡是洛陽人舊墓。 唐 王建 12洛陽城里春光好, 洛陽才子他鄉老。
唐 韋莊 13爭得大裘長萬丈, 與君都蓋洛陽城。 白居易 14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唐 杜甫 16洛陽春日最繁花,紅綠蔭中十萬家。 宋 司馬光 17何人不愛洛陽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清 劉灝 18曾為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唐 歐陽修 19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唐 李白 21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唐 歐陽修 22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余。 唐 王維 23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
那堪好風景, 獨上洛陽橋。 唐 李益 24鄭國游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唐 李頎 25洛陽吹別風, 龍門起斷煙。 唐 李賀 26俯視洛陽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后在三湘。 唐 賈至 28今我不樂思洛陽,身欲奮飛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語洛陽使, 為傳邊塞情。 唐 崔顥 30悠悠洛陽去, 此會在何年。
唐 陳子昂 31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
唐 李白 32漢有洛陽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陽城東西, 長作經時別。
昔去雪如花, 今來花似雪。 34洛陽名工見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吳均 35河中之水向東流, 洛陽女兒名莫愁。 晉 蕭衍 36既乏瑯邪政, 方憩洛陽社。
唐 謝珧 37悠悠遠行歸,經春涉長道。 幽冀桑始青,洛陽蠶欲老。
唐 崔顥 38洛陽三月梨花飛, 秦地行人春憶歸。 唐 崔顥 39傳聞合浦葉, 遠向洛陽飛。
唐 江左 40洛陽誰不死? 戡死聞長安。 唐 白居易 41陶令門前四五樹, 亞夫營里百千條。
何似東都正二月, 黃金枝映洛陽橋. 唐 白居易 42風起洛陽東, 香過洛陽西. 三國 曹鄴 43洛陽之興衰,天下治亂之喉也。 宋 李格非 44惶惶祖宗業, 永懷河洛間. 宋 陸游 45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
《周易》 46長安重游俠, 洛陽富財雄。 唐 盧照鄰 47欲問古今興廢事, 請君只看洛陽城! 宋 司馬光 48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
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 三國魏 曹植 50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為王者之里。
晉 左思 《三都賦》 51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 漢 司馬遷 52人間佳節惟寒食, 天下明園重洛陽。
宋 邵雍 53洛陽牡丹甲天下。 宋 54漢魏文章半洛陽。
漢魏 55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三國魏 曹植 56生在蘇杭,葬在北邙。
唐 57洛陽名園歌舞沉, 亂鴉啼破林幾深。 宋 58追本溯源,根在河洛。
59終童山東之英妙,賈生洛陽之才子。 晉 潘岳 60朝來渡口逢京使,說道煙塵近洛陽。
唐 白居易 61洛陽訪才子,江岑作流人。 唐 孟浩然 62驅車策駑馬,游戲宛與洛。
洛中何郁郁,冠帶自相索。《古詩十九首之三》 63洛陽三月飛胡沙,洛陽城中人怨嗟. 唐 李白 64華林滿芳景,洛京遍陽春. 唐 李世民 65鼓吹威夷狄,旌軒溢洛陽. 唐 李隆基 66南渡洛陽津,西望十二樓。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 唐 王昌齡 67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唐 許敬宗 68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唐 張九齡 69京洛皇居,芳禊春馀. 唐 崔智賢 70銘開武巖側,圖薦洛川中. 唐 武則天 71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韓愈 72今到白氏詩句出,無人不詠洛陽秋。 唐 徐凝 73記得歸詩章,花多屬洛陽. 唐 白居易 74洛陽芳樹映天津,灞岸垂楊窣地新. 唐 李隆基 75洛京千里近,離緒亦紛紛. 唐 武元衡 76行看洛陽陌,光景麗天中. 唐 張九齡 77東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會公卿. 唐 蘇颋 78緣憂武昌柳, 遂憶洛陽花。
唐 李商隱 79回首洛陽花石盡,煙渺黍離之地,更不復、新亭墮淚. 宋 文及翁 80人間何曾識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宋 楊萬里 81千嬌百媚看不夠,魂牽三月洛陽花。
唐 木蘭花 82古來利與名,俱在洛陽城。 唐 于鄴。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