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容

郭震的詩全集在哪里 郭震的詩詞全集

幾許黑發2023-04-10 04:30詩詞34

大家好,關于郭震的詩全集在哪里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郭震的詩詞全集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關于描寫云的詩句大全

1、潭暮隨龍起,河秋壓雁聲。——唐·李商隱《詠云》

2、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3、好雨不雨風不風,徒倚穹蒼作巖險。——唐·齊己

4、興云感陰氣,疾足如見機。——唐·劉禹錫《觀云篇》

5、靈山蓄云彩,紛郁出清晨。——唐·陸暢

6、彩云驚歲晚,繚繞孤山頭。——散作五般色,凝為一段愁。——唐·李邕《詠云》

7、佇立增遠意,中峰見孤云。——唐·崔何《東峰亭各賦一物得嶺上云》

8、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9、大梁白云起,氛氳殊未歇。——唐·李嶠《云》

10、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杜牧《山行》

11、日際愁陰生,天涯暮云碧。——唐·許康佐《日暮碧云合》

12、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13、有形不累物,無跡去隨風。——唐皎然《南池雜詠五首·溪云》

14、盡日看云首不回,無心都大似無才。——可憐光彩一片玉,萬里晴天何處來?——唐·杜牧《云》

15、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16、渡江隨鳥影,擁樹隔猿吟。——莫隱高唐去,枯苗待作霖。——唐·杜牧《云》

17、漠漠沈沈向夕暉,蒼梧巫峽兩相依。——唐·徐夤《云》

18、晴曉初春日,高心望素云。——彩光浮玉輦,紫氣隱元君。——唐·陳師穆《立春日曉望三素云》

19、山靜云初吐,霏微觸石新。——唐·張復

20、日西遙望自歸處,盡掛九疑千萬峰。——唐·吳商浩《湘云》

21、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

22、靜即等閑藏草木,動時頃刻遍乾坤。——唐·幸夤遜《云》

23、杳靄祥云起,飄飏翠嶺新。——唐·李紳《山出云》

24、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25、深處臥來真隱逸,上頭行去是神仙。——唐·齊己《看云》

26、會作五般色,為祥覆紫宸。——唐·李中《云》

27、陰去為膏澤,晴來媚曉空。——唐·李中《春云》

28、翠樓含曉霧,蓮峰帶晚云。——唐·李世民《賦得含峰云》

29、瑞云千里映,祥輝四望新。——唐·于季子《詠云》

30、緩逐煙波起,如妒柳綿飄。——故臨飛閣度,欲入回陂銷。——唐·李商隱《齊梁晴云》

31、山頭觸石應常在,天際從龍自不歸。——唐·韓琮《云》

32、碧落從龍起,青山觸石來。——唐·李嶠《云》

33、白云升遠岫,搖曳入晴空。——唐·焦郁《白云向空盡》

34、春云春水兩溶溶,倚郭樓臺晚翠濃。——唐·韋莊《春云》

35、薄彩臨溪散,輕陰帶雨濃。(m.taiks.com)——唐·裴澄《春云》

36、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37、多謝好風吹起后,化為甘雨濟田苗。——唐·李中《夏云》

38、龍似瞿唐會,江依白帝深。——唐·杜甫《云》

39、南北各萬里,有云心更閑。——唐·于武陵《孤云》

40、虛虛復空空,瞬息天地中。——假合成此像,吾亦非吾躬。——唐·陸憑《詠浮云》

41、帝鄉白云起,飛蓋上天衢。——唐·董思恭《詠云》

42、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43、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44、云散天邊落照和,關關春樹鳥聲多。——唐·韋莊《云散》

45、聚散虛空去復還,野人閑處倚筇看。——不知身是無根物,蔽月遮星作萬端。——唐·郭震《云》

46、將比鷺鷥還恐屈,始思殘雪不如多。——清風相引去更遠,皎潔孤高奈爾何。——唐·貫休《孤云》

47、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48、閑云生葉不生根,常被重重蔽石門。——賴有風簾能掃蕩,滿山晴日照乾坤。——唐·施肩吾《諷山云》

49、千形萬象竟還空,映水藏山片復重。——唐·來鵠《云》

50、水底分明天上云,可憐形影似吾身。——唐·齊己《片云》

51、飄零盡日不歸去,點破清光萬里天。——唐·鄭準《云》

52、來依銀漢一千里,歸傍巫山十二峰。——唐·姚合《詠云》

53、南北東西似客身,遠峰高鳥自為鄰。——唐·吳融《云》

54、片云朝出岫,孤色迥難親。——唐·沈亞之《山出云》

關于酒泉的詩句大全

1. 有關于酒泉的詩句

2. 李白關于酒泉詩句

3. 關于酒泉的詩句

有關于酒泉的詩句 1. 描寫“酒泉”的詩句有哪些

1.唐李白《江夏贈韋南陵冰》

胡驕馬驚沙塵起, 胡雛飲馬天津水。君為張掖近酒泉, 我竄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寬, 夜郎遷客帶霜寒。西憶故人不可見, 東風吹夢到長安。

寧期此地忽相遇, 驚喜茫如墮煙霧。玉簫金管喧四筵, 苦心不得申長句。

昨日繡衣傾綠樽, 病如桃李竟何言。昔騎天子大宛馬, 今乘款段諸侯門。

賴遇南平豁方寸, 復兼夫子持清論。有似山開萬里云, 四望青天解人悶。

2.唐 王維《隴西行》

十里一走馬, 五里一揚鞭。都護軍書至, 匈奴圍酒泉。關山正飛雪, 烽火斷無煙。

3.唐 郭震《塞上》

塞外虜塵飛,頻年出武威。死生隨玉劍,辛苦向金微。

久戍人將老,長征馬不肥。仍聞酒泉郡,已合數重圍。

4.唐 岑參《贈酒泉韓太守》

太守有能政,遙聞如古人。俸錢盡供客,家計常清貧。

酒泉西望玉關道,千山萬磧皆白草。辭君走馬歸長安,憶君倏忽令人老。

5.宋 張先《定風波令/定風波》

浴殿詞臣亦議兵。禁中頗牧黨羌平。詔卷促歸難自緩。溪館。彩花千數酒泉情。

春草未青秋葉暮。一家行色萬家情。可恨黃鶯相識晚。望斷。湖邊亭上不聞聲。

2. 描寫酒泉的詩詞有哪些

胡驕馬驚沙塵起, 胡雛飲馬天津水。

君為張掖近酒泉, 我竄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寬, 夜郎遷客帶霜寒。

西憶故人不可見, 東風吹夢到長安。

寧期此地忽相遇, 驚喜茫如墮煙霧。

玉簫金管喧四筵, 苦心不得申長句。

昨日繡衣傾綠樽, 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騎天子大宛馬, 今乘款段諸侯門。

賴遇南平豁方寸, 復兼夫子持清論。

有似山開萬里云, 四望青天解人悶。

出處:江夏贈韋南陵冰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3. 有關酒泉的古詩詞

謁酒泉嫖姚手執帝王封,大敗單于此慶功。

賜酒當年惟少我,今來痛飲一瓢風。江夏贈韋南陵冰李白 胡驕馬驚沙塵起,zhidao 胡雛飲馬天津水。

君為張掖近酒泉, 我竄三巴九千里。天地再新法回令寬, 夜郎遷客帶霜寒。

西憶故人不可見, 東風吹夢到長安。寧期此地忽相遇, 驚喜茫如墮煙霧。

玉簫金管喧四筵, 苦心不得申長句。昨日繡衣傾綠樽, 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騎天子大宛馬, 今乘款段諸侯門。賴遇南平豁方答寸, 復兼夫子持清論。

有似山開萬里云, 四望青天解人悶。隴西行王維 十里一走馬, 五里一揚鞭。

都護軍書至, 匈奴圍酒泉。關山正飛雪, 烽火斷無煙。

4. 贊美“酒泉”的詩句有哪些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詩人: 岑參 朝代: 唐代 體裁: 無酒泉太守能劍舞,高堂置酒夜擊鼓。

胡笳一曲斷人腸,座上相看淚如雨。《過酒泉,憶杜陵別業》詩人: 岑參 朝代: 唐代 體裁: 無昨夜宿祁連,今朝過酒泉。

黃沙西際海,白草北連天。愁里難消日,歸期尚隔年。

陽關萬里夢,知處杜陵田。《贈酒泉韓太守》詩人: 岑參 朝代: 唐代 體裁: 雜言太守有能政,遙聞如古人。

俸錢盡供客,家計常清貧。酒泉西望玉關道,千山萬磧皆白草。

辭君走馬歸長安,憶君倏忽令人老。《酒泉子》詩人: 晏殊 朝代: 宋代 體裁: 詞三月暖風,開卻好花無限了,當年叢下落紛紛。

最愁人。長安多少利名身。

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辭花下醉芳茵。且留春。

《酒泉子》詩人: 韋莊 朝代: 唐代 體裁: 詞月落星沉,樓上美人春睡。綠云傾,金枕膩,畫屏深。

子規啼破相思夢,曙色東方才動。柳煙輕,花露重,思難任。

《酒泉子》詩人: 王灼 朝代: 宋代 體裁: 詞錦水花林,前度劉郎行樂處,當時桃李臥莓苔。又重來。

今年菊蕊為君開。賴有詩情渾似舊,西風斜日上高臺。

醉千回。《酒泉子》詩人: 王寂 朝代: 元代 體裁: 詞禊飲連宵。

簾卷曉風香鴨噴,兒孫羅拜捧金荷。沸笙歌。

赤霜袍軟髻嵯峨。名在仙班應不老,人間歲月盡飛梭。

柰君和。《酒泉子》詩人: 曹勛 朝代: 宋代 體裁: 詞愛景催暄。

初向晴梢舒玉點,修筠靄靄隔嬋娟。更清妍。

東風欲到冷霜天。常記孤山殘雪路,一枝流水小橋邊。

臥疏煙。《酒泉子》詩人: 管鑒 朝代: 宋代 體裁: 詞春色十分。

付與海棠枝上滿。清尊我亦十分傾。

未忘情。陽春一曲喚愁醒。

可惜無人歌此曲,須君別院惱春酲。繞梁聲。

《酒泉子》詩人: 晏殊 朝代: 宋代 體裁: 詞春色初來,遍拆紅芳千萬樹,流鶯粉蝶斗翻飛。戀香枝。

勸君莫惜縷金衣。把酒看花須強飲,明朝后日漸離披。

惜芳時。

5. 描寫酒泉的詩詞有哪些

胡驕馬驚沙塵起, 胡雛飲馬天津水。

君為張掖近酒泉, 我竄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寬, 夜郎遷客帶霜寒。

西憶故人不可見, 東風吹夢到長安。 寧期此地忽相遇, 驚喜茫如墮煙霧。

玉簫金管喧四筵, 苦心不得申長句。 昨日繡衣傾綠樽, 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騎天子大宛馬, 今乘款段諸侯門。 賴遇南平豁方寸, 復兼夫子持清論。

有似山開萬里云, 四望青天解人悶。 出處:江夏贈韋南陵冰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6. 嘉峪關 古詩詞

莫道河西焦苦地,風掣旌旗:《從軍行七首其四》) 馬上望祁連。

卜算子。絲綢古道旅人稀。

聞山海古榆關,鐵馬金戈氣勢存,變幻熊羆,沙棗花開香滿庭,長煙落照立云頭。 高樓當此夜.詠嘉峪關 關山南北共爭雄.陳棐《祁連山》) 七古。

契利請盟金匕酒。 由來征戰地,黃花潑香競野疇.嘉峪關秋望 邊塞暮雨催霜秋! 破陣子。

萬里城垣遠接天.詠嘉峪關 胡楊已老葉仍青,古月豈如今月明,煙火相望萬里間,吶聲陣陣欣聞,策馬揮鞭第一墩。 嘆賞一磚泥。

種柳千叢欺大漠。 浪淘沙.嘉峪關吟(二首) 一 秋登嘉峪關 天高云談遠 仰視古關隘 猶聆壯士面 俯拾殘箭鏃 頓覺體生寒 伊吾古天地 思緒悵茫然 二 茫茫戈壁緲緲天 遙想遷客淚不干 嘆服先賢投筆志 駝鈴聲里夕陽圓 七律。

夢上昆侖尋隱士。 天地靜觀奇布陣.嘉峪關 雪舞凍云低,將軍歸臥玉門關,奇峰高插天,嘆息未應閑。

長風幾萬里, 樓角懸星斗,孤城遙望玉門關,吹度玉門關,思歸多苦顏。 懸壁縱伸山脈里,云壓繚垣雪壓峰,今日行經眼界寬。

七絕。 最是烽堠經世面,樓臺處處阻云行。

戍客望邊邑,邊陲鎖鑰雄渾,千尋絕壁渡應難 青海長云暗雪山。 云沈老上妖氛斷, 垣上飛云走, 一片孤城萬仞山.嘉峪關 百丈偉雄關。

戰鼓咚咚又擊,凝素無青云。 古風,胡窺青海灣描寫嘉峪關的詩詞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

(明。 秋夜月如鉤, 春風不度玉門關,不見有人還。

漢下白登道。(王昌齡, 風雪長相守,再論禪機。

輕蹄重轍痕.游嘉峪關 萬里長城西起,雪照回中探騎閑。 鋼花更比春花艷, 沙場壯士魂,蒼茫云海間。

飛檐重閣比天齊。 昔日狼煙不再看,絕無刁斗至闐顏,馳峰萬里揖長城。

鐵馬冰河聞柝斗。 塞上 胡宿 漢家神箭定天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怨鎖雙扉鳴漠風。 黃昏宿燕歸來晚,遠望安西;萬頃洪濤觀不盡。

西走接嘉峪。 五餌已行王道勝。

《出塞》--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 牧笛東風柳。

李白關于酒泉詩句 1. 李白詩吟酒泉的一首詩

月下獨酌四首

作者:李白

原文: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后各分散。(另版本“相”為“同”)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圣,復道濁如賢。

賢圣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三月咸陽城,千花晝如錦。

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

窮通與修短,造化夙所稟。

一樽齊死生,萬事固難審。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

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雖少,酒傾愁不來。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開。

辭粟臥首陽,屢空饑顏回。

當代不樂飲,虛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

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

2. 有關酒泉的古詩詞

匈奴圍酒泉。 關山正飛雪。

謁酒泉

嫖姚手執帝王封,大敗單于此慶功。

賜酒當年惟少我,今來痛飲一瓢風。

江夏贈韋南陵冰

李白

胡驕馬驚沙塵起, 胡雛飲馬天津水。

君為張掖近酒泉, 我竄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寬, 夜郎遷客帶霜寒。

西憶故人不可見, 東風吹夢到長安。

寧期此地忽相遇, 驚喜茫如墮煙霧。

玉簫金管喧四筵, 苦心不得申長句。

昨日繡衣傾綠樽, 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騎天子大宛馬, 今乘款段諸侯門。

賴遇南平豁方寸, 復兼夫子持清論。

有似山開萬里云, 四望青天解人悶。

隴西行

王維

十里一走馬, 五里一揚鞭。

都護軍書至, 匈奴圍酒泉。

關山正飛雪, 烽火斷無煙。

天若不愛酒 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 地應無酒泉

3. 描寫酒泉的詩詞有哪些

胡驕馬驚沙塵起, 胡雛飲馬天津水。

君為張掖近酒泉, 我竄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寬, 夜郎遷客帶霜寒。

西憶故人不可見, 東風吹夢到長安。

寧期此地忽相遇, 驚喜茫如墮煙霧。

玉簫金管喧四筵, 苦心不得申長句。

昨日繡衣傾綠樽, 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騎天子大宛馬, 今乘款段諸侯門。

賴遇南平豁方寸, 復兼夫子持清論。

有似山開萬里云, 四望青天解人悶。

出處:江夏贈韋南陵冰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4. 有關酒泉的古詩詞

謁酒泉嫖姚手執帝王封,大敗單于此慶功。

賜酒當年惟少我,今來痛飲一瓢風。江夏贈韋南陵冰李白 胡驕馬驚沙塵起,zhidao 胡雛飲馬天津水。

君為張掖近酒泉, 我竄三巴九千里。天地再新法回令寬, 夜郎遷客帶霜寒。

西憶故人不可見, 東風吹夢到長安。寧期此地忽相遇, 驚喜茫如墮煙霧。

玉簫金管喧四筵, 苦心不得申長句。昨日繡衣傾綠樽, 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騎天子大宛馬, 今乘款段諸侯門。賴遇南平豁方答寸, 復兼夫子持清論。

有似山開萬里云, 四望青天解人悶。隴西行王維 十里一走馬, 五里一揚鞭。

都護軍書至, 匈奴圍酒泉。關山正飛雪, 烽火斷無煙。

關于酒泉的詩句 1. 描寫酒泉的詩句

江夏贈韋南陵冰

李白

胡驕馬驚沙塵起, 胡雛飲馬天津水。

君為張掖近酒泉, 我竄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寬, 夜郎遷客帶霜寒。

西憶故人不可見, 東風吹夢到長安。

寧期此地忽相遇, 驚喜茫如墮煙霧。

玉簫金管喧四筵, 苦心不得申長句。

昨日繡衣傾綠樽, 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騎天子大宛馬, 今乘款段諸侯門。

賴遇南平豁方寸, 復兼夫子持清論。

有似山開萬里云, 四望青天解人悶。

隴西行

王維

十里一走馬, 五里一揚鞭。

都護軍書至, 匈奴圍酒泉。

關山正飛雪, 烽火斷無煙。

《寄王質夫》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憶始識君時,愛君世緣薄。

我亦吏王畿,不為名利著。

春尋仙游洞,秋上云居閣。

樓觀水潺潺,龍潭花漠漠。

吟詩石上坐,引酒泉邊酌。

因話出處心,心期老巖壑。

忽從風雨別,遂被簪纓縛。

君作出山云,我為入籠鶴。

籠深鶴殘悴,山遠云飄泊。

去處雖不同,同負平生約。

今來各何在?老去隨所托。

我守巴南城,君佐征西幕。

年顏漸衰颯,生計仍蕭索。

方含去國愁,且羨從軍樂。

舊游疑是夢,往事思如昨。

相憶春又深,故山花正落。

《江夏贈韋南陵冰》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胡驕馬驚沙塵起,胡雛飲馬天津水。

君為張掖近酒泉,我竄三色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寬,夜郎遷客帶霜寒。

西憶故人不可見,東風吹夢到長安。

寧期此地忽相遇,驚喜茫如墮煙霧。

玉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長句。

昨日繡衣傾綠尊,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騎天子大宛馬,今乘款段諸侯門。

賴遇南平豁方寸,復兼夫子持清論。

有似山開萬里云,四望青天解人悶。

人悶還心悶,苦辛長苦辛。

愁來飲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陽春。

山公醉后能騎馬,別是風流賢主人。

頭陀云月多僧氣,山水何曾稱人意。

不然鳴笳按鼓戲滄流,呼取江南女兒歌棹謳。

我且為君槌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

赤壁爭雄如夢里,且須歌舞寬離憂。

《塞上》

年代: 唐 作者: 郭震

塞外虜塵飛,頻年出武威。死生隨玉劍,辛苦向金微。

久戍人將老,長征馬不肥。仍聞酒泉郡,已合數重圍。

《贈酒泉韓太守》

年代: 唐 作者: 岑參

太守有能政,遙聞如古人。俸錢盡供客,家計常清貧。

酒泉西望玉關道,千山萬磧皆白草。辭君走馬歸長安,

憶君倏忽令人老。

《贈康老人洽》

年代: 唐 作者: 戴叔倫

酒泉布衣舊才子,少小知名帝城里。一篇飛入九重門,

樂府喧喧聞至尊。宮中美人皆唱得,七貴因之盡相識。

南鄰北里日經過,處處淹留樂事多。不脫弊裘輕錦綺,

長吟佳句掩笙歌。賢王貴主於我厚,駿馬蒼頭如己有。

暗將心事隔風塵,盡擲年光逐杯酒。青門幾度見春歸,

折柳尋花送落暉。杜陵往往逢秋暮,望月臨風攀古樹。

繁霜入鬢何足論,舊國連天不知處。爾來倏忽五十年,

卻憶當時思眇然。多識故侯悲宿草,曾看流水沒桑田。

百人會中一身在,被褐飲瓢終不改。陌頭車馬共營營,

不解如君任此生。

《定風波令/定風波》

年代: 宋 作者: 張先

浴殿詞臣亦議兵。禁中頗牧黨羌平。詔卷促歸難自緩。溪館。彩花千數酒泉情。

春草未青秋葉暮。一家行色萬家情。可恨黃鶯相識晚。望斷。湖邊亭上不聞聲。

2. 描寫酒泉的詩詞有哪些

胡驕馬驚沙塵起, 胡雛飲馬天津水。

君為張掖近酒泉, 我竄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寬, 夜郎遷客帶霜寒。

西憶故人不可見, 東風吹夢到長安。

寧期此地忽相遇, 驚喜茫如墮煙霧。

玉簫金管喧四筵, 苦心不得申長句。

昨日繡衣傾綠樽, 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騎天子大宛馬, 今乘款段諸侯門。

賴遇南平豁方寸, 復兼夫子持清論。

有似山開萬里云, 四望青天解人悶。

出處:江夏贈韋南陵冰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3. 贊美“酒泉”的詩句有哪些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詩人: 岑參 朝代: 唐代 體裁: 無酒泉太守能劍舞,高堂置酒夜擊鼓。

胡笳一曲斷人腸,座上相看淚如雨。《過酒泉,憶杜陵別業》詩人: 岑參 朝代: 唐代 體裁: 無昨夜宿祁連,今朝過酒泉。

黃沙西際海,白草北連天。愁里難消日,歸期尚隔年。

陽關萬里夢,知處杜陵田。《贈酒泉韓太守》詩人: 岑參 朝代: 唐代 體裁: 雜言太守有能政,遙聞如古人。

俸錢盡供客,家計常清貧。酒泉西望玉關道,千山萬磧皆白草。

辭君走馬歸長安,憶君倏忽令人老。《酒泉子》詩人: 晏殊 朝代: 宋代 體裁: 詞三月暖風,開卻好花無限了,當年叢下落紛紛。

最愁人。長安多少利名身。

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辭花下醉芳茵。且留春。

《酒泉子》詩人: 韋莊 朝代: 唐代 體裁: 詞月落星沉,樓上美人春睡。綠云傾,金枕膩,畫屏深。

子規啼破相思夢,曙色東方才動。柳煙輕,花露重,思難任。

《酒泉子》詩人: 王灼 朝代: 宋代 體裁: 詞錦水花林,前度劉郎行樂處,當時桃李臥莓苔。又重來。

今年菊蕊為君開。賴有詩情渾似舊,西風斜日上高臺。

醉千回。《酒泉子》詩人: 王寂 朝代: 元代 體裁: 詞禊飲連宵。

簾卷曉風香鴨噴,兒孫羅拜捧金荷。沸笙歌。

赤霜袍軟髻嵯峨。名在仙班應不老,人間歲月盡飛梭。

柰君和。《酒泉子》詩人: 曹勛 朝代: 宋代 體裁: 詞愛景催暄。

初向晴梢舒玉點,修筠靄靄隔嬋娟。更清妍。

東風欲到冷霜天。常記孤山殘雪路,一枝流水小橋邊。

臥疏煙。《酒泉子》詩人: 管鑒 朝代: 宋代 體裁: 詞春色十分。

付與海棠枝上滿。清尊我亦十分傾。

未忘情。陽春一曲喚愁醒。

可惜無人歌此曲,須君別院惱春酲。繞梁聲。

《酒泉子》詩人: 晏殊 朝代: 宋代 體裁: 詞春色初來,遍拆紅芳千萬樹,流鶯粉蝶斗翻飛。戀香枝。

勸君莫惜縷金衣。把酒看花須強飲,明朝后日漸離披。

惜芳時。

4. 描寫酒泉的詩詞有哪些

胡驕馬驚沙塵起, 胡雛飲馬天津水。

君為張掖近酒泉, 我竄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寬, 夜郎遷客帶霜寒。

西憶故人不可見, 東風吹夢到長安。 寧期此地忽相遇, 驚喜茫如墮煙霧。

玉簫金管喧四筵, 苦心不得申長句。 昨日繡衣傾綠樽, 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騎天子大宛馬, 今乘款段諸侯門。 賴遇南平豁方寸, 復兼夫子持清論。

有似山開萬里云, 四望青天解人悶。 出處:江夏贈韋南陵冰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5. 描寫酒泉的古詩有題目有詩人有朝代

江夏贈韋南陵冰

李白

胡驕馬驚沙塵起, 胡雛飲馬天津水。

君為張掖近酒泉, 我竄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寬, 夜郎遷客帶霜寒。

西憶故人不可見, 東風吹夢到長安。

寧期此地忽相遇, 驚喜茫如墮煙霧。

玉簫金管喧四筵, 苦心不得申長句。

昨日繡衣傾綠樽, 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騎天子大宛馬, 今乘款段諸侯門。

賴遇南平豁方寸, 復兼夫子持清論。

有似山開萬里云, 四望青天解人悶。

隴西行

王維

十里一走馬, 五里一揚鞭。

都護軍書至, 匈奴圍酒泉。

關山正飛雪, 烽火斷無煙。

請解釋一下唐代郭震的“春風滿目還惆悵,半欲離披半未開”兩句詩!

艷拂衣襟蕊拂杯,

繞枝閑共蝶徘徊。

春風滿目還惆悵,

半欲離披半未開。

譯:

嬌艷的身軀拂過衣襟拂過酒杯,悠閑地環繞枝條與蝶共舞。

滿眼春光里我還有一絲惆悵,只為一半未開時一半已凋落。

品:

春光中,此花正開,彼花已凋落,人們心中交織不同的情感。生命中也總是這樣的過程,此處是生命誕生的喜悅,彼處卻有生命消亡的悲傷。

郭元振詳細資料大全

郭元振 (656年-713年),名 震 ,字 元振 ,以字行,魏州貴鄉(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人,本貫太原陽曲,唐朝名將、宰相。

郭元振出身進士,授通泉縣尉,后得到武則天的贊賞,被任命為右武衛鎧曹參軍,又進獻離間計,使得吐蕃發生內亂。在擔任涼州都督期間,郭元振加強邊防,拓展疆域,大興屯田,使涼州地區得以安定、發展,更兼任安西大都護。后來,郭元振因反對朝廷引吐蕃兵攻打娑葛,得罪宰相宗楚客,被誣“有異圖”,險遭陷害。

唐睿宗繼位后,郭元振入朝,歷任太仆卿、吏部尚書,又加封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進爵館陶縣男。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郭元振再次拜相,并輔助唐玄宗誅殺太平公主,兼任御史大夫,進封代國公。不久,唐玄宗在驪山講武,郭元振因軍容不整之罪,被流放新州,后在赴任饒州司馬途中,抑郁病逝。

基本介紹

中文名 :郭震 別名 :郭元振 國籍 :中國(武周、唐朝)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魏州貴鄉(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 出生日期 :顯慶元年(656年) 逝世日期 :開元元年(713年)十二月 職業 :大臣 畢業院校 :太學 主要成就 :離間吐蕃君臣,使其內亂

鞏固涼州防務,拓展疆域 代表作品 :《郭元振集》二十卷、《寶劍篇》 官職 :涼州都督、安西大都護、兵部尚書 爵位 :館陶縣男→代國公 人物生平,早期事跡,離間吐蕃,治理涼州,都護安西,擔任宰相,抑郁而終,人物評價,總評,歷代評價,軼事典故,樂于接濟,牽線得妻,后世地位,家庭成員,個人作品,文學形象,史籍記載,郭震行狀, 人物生平 早期事跡 咸亨四年(673年),年僅十八歲的郭元振考中進士,被任命為通泉縣(今四川射洪)縣尉。在任內,郭元振常做些違法之事,甚至鑄造私錢、掠賣人口,百姓對他非常厭惡并深以為苦。至少到長壽二年(693年)為止,郭元振還在通泉縣任上。 后來,武周皇帝武則天得知此事,將郭元振召入京城,準備將他治罪,卻在與他交談之后,發現他才華橫溢,便索要他的文章。郭元振便把自己所作的《寶劍篇》呈上,武則天大加贊賞,讓學士李嶠等人進行傳閱,并任命他為右武衛鎧曹參軍,后又進封奉宸監丞。 離間吐蕃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吐蕃請和,武則天命郭元振出使吐蕃。吐蕃大將論欽陵要求武周撤去安西四鎮的守軍,并求取十姓突厥之地。郭元振道:“安西四鎮、十姓突厥與吐蕃是不同民族,現在請撤朝廷守軍,難道不是有兼并的打算嗎?”論欽陵道:“吐蕃如果貪求土地,想成為中原的邊禍,則會東侵甘州(今甘肅張掖)、涼州(今甘肅武威),怎會謀利于萬里之外呢!”于是派遣使者隨郭元振入朝提出上述請求。 當時,朝廷對此猶豫不決。郭元振上奏道:“論欽陵要求罷兵割地,這是利害的關鍵,確實不應輕易作出決定。現在如果直接拒絕他,肯定會招致很深的邊患。四鎮的利益距離我們很遠,但是甘州、涼州的受害離我們很近,不可不慎重考慮。應當用計策拖延時間,使他和好的希望未斷絕就好了。那四鎮、十姓,吐蕃是很想得到的,而青海、吐谷渾也是國家的要地。我么不如答復:‘四鎮、十姓之地,本來對中原沒有什么用處,所以派兵戍守,是想安定撫慰西域,分散吐蕃的軍力,使吐蕃不能全力東侵。現在如果吐蕃無東侵的打算,就應當歸還我吐谷渾各部及青海故地,而西突厥五俟斤部也應當歸還吐蕃’。這樣便足以堵住論欽陵的嘴,而且也未與他斷絕關系。如果論欽陵稍有違背,則是他無理在先。而且四鎮、十姓誠懇歸附已久,現在如果不考察他們的向背、事情的利害,就遠遠地拋棄他們,恐怕要使各國傷心,不是控制四夷的良策。”武則天聽后,同意了他的建議。 郭元振又道:“吐蕃百姓為徭役和兵役所苦,早就愿意與我們和好;只有論欽陵圖統兵專制的私利,不想歸附。如果我們每年都派去表示和好的使者,而論欽陵常不從命,則吐蕃百姓對論欽陵的怨恨就會日益加深,盼望得到國家的恩惠就會日甚一日,他要想大規模動員他的百姓,肯定就困難了。這也是逐漸離間的辦法,可以使他們上下猜疑,禍亂從內部產生。”武則天深表贊同。 后來,吐蕃君臣果然相互猜忌。圣歷二年(699年),吐蕃內亂,論欽陵被誅殺,其弟贊婆率部降周。武則天聞訊后,命郭元振與河源軍大使夫蒙令卿率騎兵前往迎接。 治理涼州 久視元年(700年),吐蕃大將曲莽布支入寇涼州,被涼州都督唐休璟擊退。郭元振也因參與軍機,被封為主客郎中。 長安元年(701年),郭元振升任涼州都督、隴右諸軍州大使。當時,涼州南北不過四百多里,突厥、吐蕃常來侵擾,涼州軍民深以為苦。郭元振到任后,在南部邊境的硤口修筑和戎城(今甘肅古浪),在北部邊境的沙漠中設定白亭軍(今甘肅民勤東北),控制了涼州的交通要道,將涼州邊境拓展了一千五百里。從此,突厥、吐蕃的兵馬再也無法到州城侵擾。 郭元振又讓甘州刺史李漢通實行屯田政策,充分利用當地的河流土地從事農業生產。此前,涼州地區的谷子每斛高達數千錢,而屯田后,一匹細絹就可以換到數十斛糧,積存的軍糧可供數十年之用。 郭元振擅長安撫、統治百姓,在涼州任職的五年中,深受當地各族百姓敬仰,并且法令嚴正,軍紀嚴明,使得治下牛羊遍野,路不拾遺。 都護安西 神龍二年(706年),郭元振改任左驍衛將軍、檢校安西大都護。后來,突騎施首領烏質勒部落強盛,表示愿意與唐朝通和,郭元振便到突騎施牙帳商議軍事事宜。當時,天降大雪,郭元振立于帳外,與烏質勒會談。大雪愈積愈厚,郭元振足不移地,而烏質勒因年老體弱,不耐嚴寒,會談結束后竟被凍死。烏質勒的兒子娑葛認為是郭元振設計害死父親,打算率兵襲擊唐軍。副使御史中丞解琬聞訊,勸郭元振連夜逃走。郭元振道:“我以誠心對待他們,又有什么可以懷疑和害怕的呢!再說我們都在他們的勢力范圍之內,就算是想逃走,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次日,郭元振身穿素服前往吊唁,半路上遇到娑葛的士兵。敵軍沒料到郭元振會來,也不敢輕舉妄動,忙說是來迎接他的。郭元振走進帳中,吊唁贈禮,哭得非常悲傷,并留下幫助料理喪事。娑葛被郭元振的誠意打動,向唐朝派去使者,進獻良馬五千、駱駝二百、牛羊十余萬。不久,朝廷任命郭元振為金山道行軍大總管。 景龍二年(708年),娑葛與阿史那闕啜忠節不和,多次發生沖突。闕啜忠節由于兵少將微,逐漸不敵。郭元振遂奏請將闕啜忠節召入京師宿衛,將其部落遷徙到瓜州(今甘肅安西東南鎖陽城)、沙州(今甘肅敦煌西)一帶。闕啜忠節率部東撤,在播仙城(今新疆且末西南)與唐朝西域經略使、右威衛將軍周以悌相遇。周以悌勸他不要入朝,賄賂宰相宗楚客、紀處訥,聯合安西軍與吐蕃軍共擊娑葛,并求冊阿史那獻為可汗,以招撫突厥十姓人馬,這樣既能報娑葛相欺之仇,又可以保住對部落的控制,勝于入朝受制于人。闕啜忠節深以為然,便率軍攻陷于闐坎城,并遣使厚賄宗楚客、紀處訥。 郭元振聽到這個訊息后,當即上疏,極力勸阻,并認真分析了當前的形勢,指出如果將吐蕃引入西域,會引發安西四鎮的危機,同時認為闕啜忠節所求立的阿史那獻同阿史那元慶、阿史那斛瑟羅一樣,都無過人之才。但是,朝廷沒有接受他的建議。 不久,朝廷派御史中丞馮嘉賓持節安撫闕啜忠節,侍御史呂守素處理四鎮事務,任命牛師獎為安西副都護,統領甘州、涼州兵馬,聯合吐蕃一起進擊娑葛。娑葛的使者娑臘此時正在長安,聞訊后立即趕回,通報娑葛。娑葛大怒,發動四路兵馬,分別攻打安西、撥換(今新疆阿克蘇)、焉耆、疏勒。 由于娑葛兵勢甚盛,郭元振屯兵疏勒,設柵于疏勒赤河(今克孜勒河)河口,不敢出擊。娑葛趁闕啜忠節迎接馮嘉賓時,派兵偷襲,生擒闕啜忠節,殺死馮嘉賓。不久,呂守素、牛師獎先后遇害。娑葛乘勝攻陷安西,斷絕四鎮之路。 宗楚客又奏請以周以悌為安西大都護,征召郭元振入朝,并冊封阿史那獻為西突厥十姓可汗,派軍進駐焉耆,討伐娑葛。娑葛寫信給郭元振道:“我與漢人本來沒有矛盾,只是與闕啜忠節有仇。但是宗尚書接受闕啜忠節的賄賂,毫無道理地想發兵攻破我的部落,并且馮中丞和牛都護相繼率軍而來,我又豈能坐以待斃!我聽說阿史那獻也將來到此地,他的到來只會使安西四鎮沖突增多,恐怕今后難以有安寧的日子好過。請您看著怎么解決吧。” 郭元振便將娑葛的信呈給唐中宗。宗楚客大怒,奏稱郭元振有不臣之心,征他入朝,準備治罪。郭元振派兒子郭鴻走小路將實際情況向唐中宗一一奏明,請求留在西域穩定局勢,不敢返回朝中。不久,周以悌被流放白州(今廣西博白),唐中宗再次任命郭元振為安西大都護,下詔赦免娑葛的罪行,并冊立為十四姓可汗。 擔任宰相 景云元年(710年),宗楚客等人在政變中被殺,唐睿宗繼位,郭元振被征拜為太仆卿,加銀青光祿大夫。郭元振離任時,安西各部落的酋長有的甚至劃破臉面、痛哭相送。剛剛行到玉門關,離涼州還有八百里時,涼州百姓就已經準備好壺漿歡迎。 景云二年(711年),郭元振被任命為同中書門下三品,接替宋璟出任吏部尚書。不久,郭元振又改任兵部尚書,封館陶縣男。同年冬,郭元振與韋安石、張說被罷去相位。 先天元年(712年),唐睿宗退位,唐玄宗繼位,郭元振出任朔方軍大總管,修筑豐安(今寧夏中衛西)、定遠城(今寧夏平羅南),使戍守軍隊得以有屯駐之所。先天二年(713年),郭元振以兵部尚書之職再次擔任同中書門下三品。 同年七月,唐玄宗誅殺太平公主,郭元振親自率兵保護太上皇唐睿宗,在中書省宿衛十四夜,因功進封代國公。不久,郭元振兼任御史大夫,出為朔方大總管,防備突厥。 抑郁而終 先天二年(713年)十月,唐玄宗在驪山舉行軍演,并親自擂鼓。郭元振突然出班奏事,打亂了軍演。唐玄宗見軍容不整,非常生氣,命人將郭元振立即斬首。劉幽求、張說勸諫道:“郭元振立過大功,即便犯了重罪,也應當予以寬恕。”唐玄宗便赦免了郭元振的死罪,將他流放到新州(今廣東新興)。 不久后,唐玄宗念及郭元振昔日功勞,在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受尊號時專門特赦郭元振,起復他為饒州(今江西鄱陽)司馬。郭元振遭此挫折,心情抑郁,在赴任途中病逝,終年五十八歲。 開元十年(722年),郭元振被追贈為太子少保。 人物評價 總評 郭元振守邊多年,無顯赫武功,以建設、安撫見長,故能“克致隆平”,“安遠定邊”。他“武緯文經”,以誠信對待邊疆少數民族,因而深得他們的愛戴,能化干戈為玉帛,不戰而屈突厥、吐蕃之兵,這就是所謂的“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了。此等邊將,對于保持邊疆穩定、維護國家統一,具有重要作用。 歷代評價

李旦:元振正直齊于宋璟,政理逾于姚崇,其英謀宏亮過之矣。 李隆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郭元振,偉材生代,宏量鎮時。經綸文章,今之王佐;出入將相,古之人杰。 張說:公少負氣縱橫,遣意磊落,作尉巴蜀,不修名檢,及登朝受任,屢使遐方,霜明烈心,玉立貞節。言行忠正,居取儉約,飭體雜于皇王,致君期于堯舜。公務之暇,手不釋卷,雖子弟家人,未嘗見其喜怒。前后上事切諫得失十數道,俱焚其藁草,不以語人,故朝廷莫知也。 劉肅:郭元振、薛訥、李適之等,咸以立功邊陲,入參鈞軸。 杜牧:① 郭代公元振,亦進士也,鎮涼州僅十五年,北卻突厥,西走吐蕃,制地一萬里,握兵三十萬,武氏惕息不敢移唐社稷。② 周有齊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恭、虞詡、段颎,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晉有羊祜、杜公元凱,梁有韋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韋孝寬,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勣、裴行儉、郭元振。如此人者,當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秘長遠,策先定于內,功后成于外。 劉昫:郭代公、張燕公解逢掖而登將壇,驅貔虎之師,斷獯戎之臂,暨居衡軸,克致隆平,可謂武緯文經,惟申與甫而已。 歐陽修:① 元振雖少雄邁,及貴,居處乃儉約,手不置書,人莫見其喜慍。建宅宣陽里,未嘗一至諸院廄。自朝還,對親欣欣,退就室,儼如也。② 元振功顯節完,一跌未復,世恨其蚤歿云。 張預:孫子曰:“智者必雜于利害。”元振請不罷四鎮兵。又曰:“親而離之。”元振間吐蕃而誅欽陵。又曰:“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元振置和戎、白亭二城,而虜不得近涼州是也。 陳元靚:文武兼任,締系唐室。拔自儒官,顯提戎律。承祖周教,洞孫吳術。西土底寧,功庸奚匹。 陳子龍:自漢以后,文武漸分,然猶有虞詡、諸葛亮、周瑜、陸遜、司馬懿、羊祜、杜預、溫嶠、謝玄、韋睿、崔浩、李靖、裴行儉、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韓琦、李綱、虞允文之徒奮策儒素建功閫外,為時宗臣。彼豈必有摶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過深明古今之事,能決機宜之便耳。

軼事典故 樂于接濟 郭元振十六歲時在太學讀書,家中給他送來四十萬錢。這時,有一個穿著喪服的人到他門前請求救濟,并稱:“我祖宗五代都沒有安葬,希望您能接濟我,讓我能夠辦理喪事。”郭元振聽后,也不問他姓名,就把家中寄來的錢全部給了他,沒有絲毫吝惜之色。 牽線得妻 野史記載郭元振年輕時相貌俊美,多才多藝,宰相張嘉貞欲納為女婿,但他有五個女兒,難分高下,不知選誰是好,于是讓五女各持絲線,在帳幔前讓郭元振任意牽取,牽走的就是許配給他,郭元振牽了一根紅線,結果是張嘉貞第三女,郭元振就娶她為妻。后人雖指出此故事不足取信,但“牽紅線”這一說法就是從這兒來的。 后世地位 唐大歷十四年(779年),唐代宗評定前代功臣,郭元振與李孝恭、尉遲敬德等十四位凌煙閣功臣同列第二等二十四人之內。 唐建中元年(780年),郭元振與裴寂、劉文靜等三十四人被定為功臣上等。 唐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并為他們設廟享奠,其中就包括“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代國公郭元振”。 唐大中二年(848年),唐宣宗擇取功臣三十七人,將他們的畫像掛在凌煙閣,郭元振名列其中。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郭元振。 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郭元振亦位列其中。 家庭成員

父親:郭愛,以濟州刺史之職致仕。 妻子:不詳 妾室:薛瑤(新羅貴族薛承沖之女) 兒子:郭鴻

個人作品 郭元振著有文集二十卷(或二十二卷),《定遠安邊策》三卷,《安邦策》一卷,《九諫書》一卷。 《全唐文》收錄其奏疏五篇:《劾趙彥昭韋嗣立韋安石奏》、《論去四鎮兵疏》、《離間欽陵疏》、《論闕啜忠節疏》、《上安置降吐谷渾狀》 《全唐詩》收錄其詩作23首:《古劍篇》(寶劍篇)、《塞上》、《寄劉校書》、《同徐員外除太子舍人寓直之作》、《春江曲》、《王昭君三首》、《子夜四時歌六首》、《二月樂游詩》、《十月樂游詩》、《螢》、《蛩》、《云》、《野井》、《米囊花》、《惜花》、《蓮花》 文學形象 在唐代傳奇小說集《玄怪錄》中,有一篇《郭代公》,講述郭元振解救民間少女,殺死豬妖的故事。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九十七·列傳第四十七》 《新唐書·卷一百二十二·列傳第四十七》 《資治通鑒·卷二百五·唐紀二十一》 《資治通鑒·卷二百七·唐紀二十三》 《資治通鑒·卷二百八·唐紀二十四》 《資治通鑒·卷二百九·唐紀二十五》 《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唐紀二十六》 《欽定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三·兵部尚書代國公贈少保郭公行狀》

郭震行狀 兵部尚書代國公贈少保郭公行狀 張說 公名震,字元振,本太原陽曲人也。大父任相州湯陰令,因居于魏。公少倜儻,廓落有大志,儀觀雄杰,身長七尺,美須髯。十六入太學,與薛稷、趙彥昭同業。時有家仆至,寄錢四百千以為學糧,忽有一人, 缞服叩門云:“五世未葬,棺柩各在一方,今欲齊舉大事,苦乏資用。聞君家信至,頗能相濟否?”不問姓名,以車載去,一無所留,深為趙、薛所誚。公怡然曰:“濟彼大事,亦何誚焉?” 十八擢進士第,其年判入高等,時輩皆以校書正字為榮,公獨請外官,授梓州通泉尉,至縣,落拓不拘小節,嘗鑄錢,掠良人財,以濟四方,海內同聲合氣,有至千萬者。則天聞其名,驛征引見,語至夜,甚奇之。問蜀川之跡,對而不隱,令錄舊文,乃上《古劍歌》,其詞曰:“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良工煅煉凡幾日,鑄得寶劍名龍泉。龍泉顏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嘆奇絕。琉璃玉匣吐蓮花,錯鏤金環生明月。正逢天下無風塵,幸且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綠龜鱗。非直結交游俠子,亦曾親近英雄人。那知中路遭棄捐,零落漂淪古獄邊。雖則沈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沖天。”則天覽而佳之,令寫數十本,遍賜學士李嶠、閻朝隱等。遂授右武衛胄曹右控鶴內供奉,尋遷奉宸監丞。 屬吐蕃請和親,令報命至境上,與贊普相見,宣國威命。責其翻覆,長揖不拜,瞋目視之,贊普曰:“漢使多矣,無如公之誠信。”遠近疆界,立談悉定,因遺金數十斤而還,公悉以進上,奏言:“揣彼上下之情,人倦其隸役久矣,咸愿早和,大將論欽陵不爭四鎮,獨不欲耳。但國家每歲不絕其使,而欽陵常不稟命自然,彼蕃之人,怨欽陵日深,望國恩日甚。設欲廣舉兵徒,難矣,斯乃反間之微旨也,必可使其上下俱懷猜阻矣。”則天甚然之。無何,吐蕃君臣果相疑貳,遂誅欽陵,弟替婆及其兄子莽布支并來降,公聲名籍甚。授御史,加朝散大夫,遷主客郎中。 吐蕃與突厥連和,大入西河,破數十城,圍逼涼州,節度出城戰沒,蹂禾稼斗米萬錢。則天方御洛城門酺宴,涼州使至,因輟樂,拜公為涼州都督兼隴右諸軍大使,調秦中五萬人,號二十萬,以赴河西。公至涼州,吐蕃素聞威名,相謂曰:“我贊普猶懼,吾輩何可敵乎?”相率而去,公收合余眾,繕修城壁,施法令,屯田一年而復,公之功也。公以涼州西拒吐蕃,北有突厥,久示其弱,未揚天威,因征隴右兵馬一百二十萬,號二百萬集于湟州,營幕千里,舉烽號令。時宗楚客為相,素與公不協,令人告變,則天惶懼,計無所出。狄仁杰、魏元忠、韋安石、李嶠、宋璟、姚崇、趙彥昭、韋嗣立、張說二十五人抗表請保,如公有異國,并請身死籍沒,則天由是稍安。兵既大集,人又知教,分兵十道齊進,過青海,幾至贊普牙帳。贊普屈膝請和,獻馬三千匹,金三萬斤,牛羊不可勝數。公大張軍威,受其蕃禮而還。既伏西戎,震威北狄,突厥獻馬二千匹,所獲涼州人士,皆放歸塞上。從此方鎮肅清,蕃落畏慕,令行禁止,道不拾遺,凡所規模制作,率為后法。河西隴右十余處,置生祠堂,立碑頌德,閻立均等為其文。 尋有詔許入朝,公素無第宅,寄居友人之舍,候鼓入朝。忽有人馬前送狀,開緘前人已去,狀中惟有物數,而無姓名,便于樹下獲騾馬二十余匹,帛三千匹。公曰:“豈非太學請葬之士乎?”因以買宅居止,薛稷、趙彥昭聞之,皆嗟嘆良久。景龍年中,宗楚客、韋處訥等潛結朋黨,憎功害能,授公驍騎大將軍兼安西大都護四鎮經略使金山道大總管。時烏質勒久恃眾倨傲,不屈朝廷,縱兵遠掠,道路不通。公以眾寡不敵,難以力制,因率麾下數十騎,逕入部落。烏質勒大出兵衛出迎,望見公威容端毅,風鬣若神,不覺屈膝,因而下拜。公宣國威命,抗聲與語,自朝至暮,雪深尺余,竟不移足,質勒頻拜伏。語畢歸帳,相去二十余里,質勒久立雪中,倉卒疾發,是夜暴卒。其嗣子娑葛集諸將曰:“漢使殺我君父,今須復仇。”大舉兵眾將追殺。公聞質勒死,遲明,素服來吊,道路相逢,兵圍數匝。娑葛見公忽來,未之敢逼,但言衛護漢使。公至其帳下,大哭流涕,因撫定其嗣,蕃人大喜。留數十日,助其葬事,娑葛獻馬三千匹,牛羊十余萬,移居千里,西域無事,道路肅清。諸蕃聞之,遣使歸降者十余國。時人語之曰:“郭元振詭殺烏質勒。”知娑葛與闕啜有釁,奏請移于瓜州,制從之。會中書令宗楚客受金,遂寢其事,公具以狀聞。楚客恃勢囑請,召公將陷之,公不從,又奏請斬楚客,清蕃落。時韋庶人竊弄國權,中宗竟不之省也。 初,安西南有毒河源,遠在蔥嶺西北河岸百步,人畜踏之者輒死。公威振西域,所向無不從者,因驗念圖經。知其源,率兵三萬人,歷于闐、康居、大食等十余國。所過之國,令供資糧,仍署其國王為左右總管,率兵前進。北至蔥嶺,牙帳前十二國王兵百余萬。其河源上有大樹,高千余尺,垂陰數頃,大軍至日,有黃龍繞樹,以口吐毒氣而拒官軍,三軍悉睹焉。公手書操檄文,令左拾遺張宣抗聲讀之畢,黃龍解樹而下,公率諸軍誅之,數日方倒,聚而焚焉。河源且絕,數十里內悉為良田,在安西十余年,四鎮寧靜。韋庶人知政,屢征不至,因下偽詔,令侍御史呂守素、中丞馮家賓相繼巡邊,欲將害之。未及,皆為娑葛等諸蕃劫殺之。 睿宗即位,征拜太仆卿,敕至之日,舉家進發。安西士庶,諸蕃酋長,號哭數百里,或剺面截耳,抗表請留,因紿之而后即路。其至玉門關也。去涼州八百里,河西諸州百姓蕃部落,聞公之至,貧者攜壺漿,富者設供帳,聯綿七百里不絕。公旌節下玉門關,百姓望之,宛轉叫呼,聲動巖谷,自朝至暮,傳呼至涼州。涼州城中男女在衢路,并歌舞出城,咸言我父至矣,通夜城門不受禁制。都督司馬逸客聞之。謂公近矣,陳兵出迎,會候騎至,云始入玉門關,都督嗟嘆良久,且狀聞。至京,同中書門下三品,加銀青光祿大夫,遷兵部尚書,封館陶縣男,依舊知政事。尋轉吏部尚書,知選舉。囑請不行,大收草澤,睿宗屢下詔褒美。后默啜大寇邊,拜刑部尚書,充朔方道行軍大總管,筑豐安、定遠等城,以拒賊路。尋加金紫光祿大夫,再遷兵部尚書知政事,仍舊元帥。 會太平公主、竇懷貞潛結兇黨,謀廢皇帝,睿宗猶豫不決,諸相皆阿諛順旨,惟公廷爭不受詔。及舉兵誅竇懷貞等,宮城大亂,睿宗步出肅章門觀變,諸相皆竄外省,公獨登奉天門樓躬侍。睿宗聞東宮兵至,將欲投于樓下,公親扶圣躬,敦勸乃止。及上即位,宿中書十四日,獨知政事。因下詔曰:“大臣立事,夷險不易;良相升朝,安危所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上柱國、館陶縣開國伯元振,偉才生代,宏量匡時,經綸文武,今之王佐;出入將相,古之人杰。夙侍帷扆,疇咨廟堂,思致堯、舜,以期管、樂。朕往在儲闈,洎登寶位,每觀其仗義感激,愿制兇邪,立誠慷慨,密陳宏益:爾其至矣,朕實嘉之。頃者梟獍興謀,干戈作釁,太上皇帝既命朕除討,元振又馳奉宸極,始則赍予為弼,終則寧朕問安,可謂格于皇天,貫于白日。元惡既翦,庶物惟新,昌言是圖,朕豈忘舊?宜開井邑,永誓山河,可進封代國公。賜實封四百戶,物一千段,子五品官。” 尋兼御史大夫、天下行軍大元帥。是歲,大征兵眾,閱武驪山,兵一百萬,號三百萬,并奉公節度。是日三令之后,上將親鼓,公慮有大變,因略行禮。上大怒,引坐纛下,紫微令張說犯鱗而諫,上乃曰:“元振有保護之功,宜舍軍法流新州。”未至,屬開元元年冊尊號,赦曰:“元振往立大功,保護于朕,頃因閱武,頗失軍容,責情放逐,將收后效。可饒州司馬。”未至,卒于道,時年五十八。有集二十二卷。文章有逸氣,為世所重。 公少負氣縱橫,遣意磊落,作尉巴蜀,不修名檢,及登朝受任,屢使遐方,霜明烈心,玉立貞節。言行忠正,居取儉約,飭體雜于皇王,致君期于堯舜。公務之暇,手不釋卷,雖子弟家人,未嘗見其喜怒。前后上事切諫得失十數道,俱焚其藁草,不以語人,故朝廷莫知也。睿宗嘗曰:“元振正直齊于宋璟,政理逾于姚崇,其英謀宏亮過之矣。”舊于宣陽里居二十余年,不至諸院馬廄。每朝回,對二親言笑,歸室儼如也,不問家事。與狄仁杰、朱敬則、魏元忠、李嶠、韋安石、趙彥昭、韋嗣立、薛稷、張說等為忘言之友。 事父母以孝聞,父愛,授濟州刺史,后以為相,奏請解職,授銀青光祿大夫濟州刺史致仕。公歿后,二親猶在,自我唐受命,宰臣有二親者,惟公而已。 題解: 本文為唐代郭元振行狀,選自《張燕公集》卷六,《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三亦錄有本文。作者張說,唐代幽州范陽人。作者張說,字道濟,一字說之。原籍范陽(今北京一帶),世居河東(今山西永濟),其后徙家洛陽。唐代文學家,詩人,政治家。玄宗朝官至宰相,封燕國公。兩《唐書》有傳。 郭震,字元振,以字行,魏州貴鄉人。祖籍為太原陽曲人。郭元振早年舉進士,授通泉尉。累官至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館陶縣男,進代國公。因事觸怒玄宗,貶官流新州。未幾,再起用為饒州司馬,在赴任途中去世。本文開頭即言明其祖籍,“本太原陽曲人也”,則其祖先本是太原陽曲人,后來到了他的祖父(所謂“大父”)因官至相州湯陰縣令,方才徙居魏州貴鄉。《舊唐書》、《新唐書》皆有傳記。 作者張說與郭元振屬同朝為官,本文后來被收錄入《張燕公集》,撰寫時間在唐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以后不久,比《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要早問世300多年。既然張與郭元振同朝為官,元振死后,張又為其撰寫形狀,屬于當朝人記述當代事之性質,因而要比晚出300年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有關郭元振之記載可靠很多。

關于黃山詩句古詩

沁園春·憶黃山

三十六座山峰,三十六條溪水,常年鎖住凄清的秋天。相對應的孤峰高聳入云,云霧煙氣競相表現其秀麗之處;瀑布從懸崖峭壁上爭相直流而下。洞穴里仙家的桃花和靈芝草,雪過天晴初春正月便進山游玩了。

曾經親眼所見的,是白云溪瀉入白龍潭,其勢洶涌澎湃,如海潮翻滾。

當年的黃帝和浮丘,那玉枕和玉床尚且還在?從天都峰的月夜之中,遙聞有弦歌之聲;當翠微寺霜天拂曉之際,我翹首仰盼渴望看見山中蜃樓。

提煉丹砂的石穴雖長紅,但是丹爐早已冷卻,又怎能得到靈丹妙藥、早日修煉成仙呢?有誰會知道呢,只有去問源頭的白鹿和水畔的青牛了。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www.pinswag.com/ask/31562.html

分享給朋友:

“郭震的詩全集在哪里 郭震的詩詞全集” 的相關文章

李白的古風有多少首(李白最長的一首詩全文古風)

李白的古風有多少首(李白最長的一首詩全文古風)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李白的古風有多少首,以及李白最長的一首詩全文古風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白的古詩有幾首 現在出版的李白詩詞全集收納李白的詩有1010首。李白全集:古詩59首;樂府詩149首;古近體詩:772首;補遺詩...

李白的詩多少錢(李白的詩值多少錢)

李白的詩多少錢(李白的詩值多少錢)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李白的詩多少錢,以及李白的詩值多少錢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的真跡《上陽臺帖》值多少錢? 上陽臺帖在民國拍出了二十萬大洋的高價。我們都知道,我國的大唐時期,不僅僅在軍政方面達到了數千年從...

描寫秋天古詩詞有哪些(描寫秋天古詩的有哪些)

描寫秋天古詩詞有哪些(描寫秋天古詩的有哪些)

很多朋友對于描寫秋天古詩詞有哪些和描寫秋天古詩的有哪些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有哪些描寫秋天的古詩詞? 《描寫秋天的古詩》 天凈沙(白樸)燕歌行二首·其一(曹丕)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岑參)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秋興八首(杜甫)月(杜甫)齊安郡中偶題...

形容夏天山水的詩句有哪些(形容夏天山水的詩句有哪些三年級)

形容夏天山水的詩句有哪些(形容夏天山水的詩句有哪些三年級)

很多朋友對于形容夏天山水的詩句有哪些和形容夏天山水的詩句有哪些三年級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夏天的山水詩詞名句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漢族傳統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認為,詩較為適合“言志”,而詞則更為適合“抒...

關于鳥的詩句還有哪些(鳥的詩句有哪些?)

關于鳥的詩句還有哪些(鳥的詩句有哪些?)

今天給各位分享關于鳥的詩句還有哪些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鳥的詩句有哪些?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描寫鳥的詩句有哪些 1、絕句 唐代: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2、畫眉鳥 宋代:歐陽修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李白寫過哪些寫山的古詩詞(李白寫山的古詩有哪些)

李白寫過哪些寫山的古詩詞(李白寫山的古詩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李白寫過哪些寫山的古詩詞,以及李白寫山的古詩有哪些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于李白寫的山水的詩句 1.李白寫山水的詩 1、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2、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

李白關于春天柳樹的詩句有哪些(李白關于春天柳樹的詩句有哪些二年級)

李白關于春天柳樹的詩句有哪些(李白關于春天柳樹的詩句有哪些二年級)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李白關于春天柳樹的詩句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李白關于春天柳樹的詩句有哪些二年級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春天關于春天柳樹的詩句古詩句 1.關于描寫春天的詩句,并帶有柳樹 1、《詠柳》——【唐】...

古人寫友情的詩句有哪些(寫關于友情的古詩句有哪些)

古人寫友情的詩句有哪些(寫關于友情的古詩句有哪些)

很多朋友對于古人寫友情的詩句有哪些和寫關于友情的古詩句有哪些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古人描寫友誼的詩句 1.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顧貞觀《金縷曲二首》2.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黃庭堅《寄黃幾復》3.雨中黃葉樹,燈下...

哪些詩歌描寫西陵峽(描寫春天的現代詩歌有哪些)

哪些詩歌描寫西陵峽(描寫春天的現代詩歌有哪些)

大家好,關于哪些詩歌描寫西陵峽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描寫春天的現代詩歌有哪些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歌詠三峽的經典詩句有哪些 1. 關于歌詠三峽的詩句 關于歌詠三峽的詩句 1....

李白悲在哪里(李白悲哀的詩)

李白悲在哪里(李白悲哀的詩)

很多朋友對于李白悲在哪里和李白悲哀的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李白的墓在哪里 啊? 李白墓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東南郊10多公里的青山,周圍有姑溪河與青山河環繞。唐肅宗上元三年(762年),李白因貧病交加,投靠族權當涂縣令李陽冰。同年11月病逝,終...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