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浪淘盡是哪里的詞 大江東去浪淘盡是哪首詩里的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大江東去浪淘盡是哪里的詞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大江東去浪淘盡是哪首詩里的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大江東去,浪淘盡是《楚辭》還是元曲?
“大江東去,浪淘盡”出自《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詞。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是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此詞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場的憑吊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同時表現了作者關注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曾被譽為“古今絕唱”。
于詩文諷喻新法,為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而被貶,心中有無盡的憂愁無從述說,于是四處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緒。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此處壯麗的風景使作者感觸良多,更是讓作者在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感嘆時光易逝,因寫下此詞。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二十八載東坡語:“黃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傳云曹公敗處所謂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敗歸,由華容道,路多泥濘,使老弱先行踐之而過,曰:“劉備智過人而見事遲,華容夾道皆蒹葭,若使縱火,吾無遺類矣。”今赤壁少西對岸即華容鎮,庶幾是也。然岳州復有華容縣,竟不知孰是?今日李委秀才來,因以小舟載酒,飲于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數弄。風起水涌,大魚皆出,山上有棲鶻,亦驚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譯文
大江之水滾滾不斷向東流去,淘盡了那些千古風流的人物。在那久遠古戰場的西邊地方,說是三國周瑜破曹軍的赤壁。四面石亂山高兩岸懸崖如云,驚濤駭浪猛烈地拍打著對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麗如圖又如畫,一時間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當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喬剛剛嫁給了他作為妻子,英姿雄健風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執著羽扇頭上著著綸巾,從容瀟灑地在說笑閑談之間,八十萬曹軍如灰飛煙滅一樣。如今我身臨古戰場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懷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鬢發斑白。人生如同一場朦朧的夢似的,舉起酒杯奠祭這萬古的明月。
賞析
清代詞論家徐軌謂東坡詞“自有橫槊氣概,固是英雄本色”(《詞苑叢談》卷三)。在《東坡樂府》中,最具有這種英雄氣格的代表作,首推這篇被譽為“千古絕唱”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是蘇軾游賞黃岡城外的赤壁(鼻)磯時寫下的,是北宋詞壇上最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此詞上闋,先即地寫景,為英雄人物出場鋪墊。開篇從滾滾東流的長江著筆,隨即用“浪淘盡”,把傾注不盡的大江與名高累世的歷史人物聯系起來,布置了一個極為廣闊而悠久的空間時間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洶涌奔騰,又使人想見風流人物的卓犖氣概,更可體味到作者兀立江岸憑吊勝地才人所誘發的起伏激蕩的心潮,氣魄極大,筆力非凡。接著“故壘”兩句,點出這里是傳說中的古代赤壁戰場。在蘇軾寫此詞的八百七十多年前,東吳名將周瑜曾在長江南岸,指揮了以弱勝強的赤壁之戰。關于當年的戰場的具體地點,向來眾說紛紜,東坡在此不過是聊借懷古以抒感,讀者不必刻舟求劍。“人道是”,下字極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詞題,又是為下闋緬懷公瑾預伏一筆。以下“亂石”三句,集中描寫赤壁雄奇壯闊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亂地高插云霄,洶涌的駭浪猛烈地搏擊著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這種從不同角度而又訴諸于不同感覺的濃墨健筆的生動描寫,一掃平庸萎靡的氣氛,把讀者頓時帶進一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奇險境界,使人心胸為之開擴,精神為之振奮。煞拍二句,總束上文,帶起下片。“江山如畫”,這明白精切、脫口而出的贊美,應是作者和讀者從以上藝術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偉畫卷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結論。“地靈人杰”,錦繡山河,必然產生、哺育和吸引無數出色的英雄,三國正是人才輩出的時代:橫槊賦詩的曹操,馳馬射虎的孫權,隆中定策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的周公瑾……真可說是“一時多少豪杰!”
上片重在寫景,將時間與空間的距離緊縮集中到三國時代的風云人物身上。但蘇軾在眾多的三國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強敵的周瑜,故下片由“遙想”領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將領周瑜的形象。作者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挑選足以表現人物個性的素材,經過藝術集中、提煉和加工,從幾個方面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據史載,建安三年東吳孫策親自迎請二十四歲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職銜,并同他一齊攻取皖城。周瑜娶小喬,正在皖城戰役勝利之時,而后十年他才指揮了有名的赤壁之戰。此處把十年間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寫赤壁之戰前,忽插入“小喬初嫁了”這一生活細節,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見出周瑜的豐姿瀟灑、韶華似錦、年輕有為,足以令人艷羨。同時也使人聯想到:贏得這次抗曹戰爭的勝利,乃是使東吳據有江東、發展勝利形勢的保證,否則難免出現如杜牧《赤壁》詩中所寫的“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嚴重后果。這可使人意識到這次戰爭的重要意義。“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是從肖像儀態上描寫周瑜束裝儒雅,風度翩翩。綸巾,青絲帶頭巾,“葛巾毛扇”,是三國以來儒將常有的打扮,著力刻畫其儀容裝束,正反映出作為指揮官的周瑜臨戰瀟灑從容,說明他對這次戰爭早已成竹在胸、穩操勝券。“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抓住了火攻水戰的特點,精切地概括了整個戰爭的勝利場景。據《三國志》引《江表傳》,當時周瑜指揮吳軍用輕便戰艦,裝滿燥荻枯柴,浸以魚油,詐稱請降,駛向曹軍,一時間“火烈風猛,往船如箭,飛埃絕爛,燒盡北船。”詞中只用“灰飛煙滅”四字,就將曹軍的慘敗情景形容殆盡。可以想見,在滾滾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異不凡的青年將軍周瑜,談笑自若地指揮水軍,抗御橫江而來不可一世的強敵,使對方的萬艘舳艫,頓時化為灰燼,這是何等的氣勢。蘇軾如此向慕周瑜,是因為他覺察到北宋國力的軟弱和遼夏軍事政權的嚴重威脅,他時刻關心邊庭戰事,有著一腔報國疆場的熱忱。面對邊疆危機的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非常渴望有如三國那樣稱雄一時的豪杰人物,來扭轉這很不景氣的現狀。這正是作者所以要緬懷赤壁之戰,并精心塑造導演這一戰爭活劇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契機。
然而,眼前的政治現實和詞人被貶黃州的坎坷處境,卻同他振興王朝的祈望和有志報國的壯懷大相抵悟,所以當詞人一旦從“神游故國”跌入現實,就不免思緒深沉、頓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發出自笑多情、光陰虛擲的嘆惋了。仕路蹭蹬,壯懷莫酬,使詞人過早地自感蒼老,這同年華方盛即卓有建樹的周瑜適成對照。然而人生短暫,不必讓種種“閑愁”縈回于心,還不如放眼大江、舉酒賞月。“一尊還酹江月”,玩味著這言近意遠的詩句,一位襟懷超曠、識度明達、善于自解自慰的詩人,仿佛就浮現在讀者眼前。詞的收尾,感情激流忽作一跌宕,猶如在高原闊野中奔涌的江水,偶遇坎谷,略作回旋,隨即繼續流向曠遠的前方。這是歷史與現狀,理想與實際經過尖銳的沖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種反映,這種感情跌宕,更使讀者感到真實,從某種意義上說,更能引起讀者的思考。
這首詞從總的方面來看,氣象磅礴,格調雄渾,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通篇大筆揮灑,卻也襯以諧婉之句,英俊將軍與妙齡美人相映生輝,昂奮豪情與感慨超曠的思緒迭相遞轉,做到了莊中含諧,直中有曲。特別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氣魄和藝術力量塑造了一個英氣勃發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報國、壯懷難酬的感慨,為用詞體表達重大的社會題材,開拓了新的道路,產生了重大影響。據俞文豹《吹劍錄》記載,當時有人認為此詞須關西大漢手持銅琵琶、鐵綽板進行演唱,雖然他們囿于傳統觀念,對東坡詞新風不免微帶譏消,但也從另一方面說明,這首詞的出現,對于仍然盛行纏綿悱惻之調的北宋詞壇,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誰的詩作啊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是宋代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全詞如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liǎo),雄姿英(yīng)發。羽扇綸(guān)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huā)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lèi)江月。
此詞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場的憑吊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未就、老大無成的憂憤之情,表現了作者關注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曾被譽為“古今絕唱”。
大江東去浪淘盡全詩作者是誰
01
“大江東去浪淘盡”出自于《念奴嬌·赤壁懷古》,全詩作者是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宋代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穿空 一作:崩云)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檣櫓 一作:強虜)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間;尊 同:樽)
02
譯文
大江之水滾滾不斷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岸邊亂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萬堆白雪。
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涌現出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小喬剛剛嫁給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風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就把強敵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
如今我身臨古戰場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懷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鬢發斑白。
人生猶如一場夢,且灑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03
注釋
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黃州赤壁,一名“赤鼻磯”,在今湖北黃岡西。而三國古戰場的赤壁,文化界認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縣西北。
大江:指長江。
淘:沖洗,沖刷。
風流人物:指杰出的歷史名人。
故壘:過去遺留下來的營壘。
周郎:指三國時吳國名將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為中郎將,掌管東吳重兵,吳中皆呼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雪:比喻浪花。
遙想:形容想得很遠;回憶。
小喬初嫁了(liǎo):《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載,周瑜從孫策攻皖,“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喬,本作“橋”。其時距赤壁之戰已經十年,此處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儻風流。
雄姿英發(fā):謂周瑜體貌不凡,言談卓絕。英發,談吐不凡,見識卓越。
羽扇綸(guān)巾:古代儒將的便裝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綸巾,青絲制成的頭巾。
檣櫓(qiánglǔ):這里代指曹操的水軍戰船。檣,掛帆的桅桿。櫓,一種搖船的槳。“檣櫓”一作“強虜”,又作“檣虜”,又作“狂虜”。
故國神游:“神游故國”的倒文。故國:這里指舊地,當年的赤壁戰場。
神游:于想象、夢境中游歷。
“多情”二句:“應笑我多情,華發早生”的倒文。
華發(fà):花白的頭發。
一尊還(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澆在地上祭奠。這里指灑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同“樽”,酒杯。
強虜:強大之敵,指曹軍。虜:對敵人的蔑稱。
04
思想感情
本篇詩詞抒發了詞人對昔日英雄人物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詞人對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夢”,抑郁沉挫地表達了詞人對懷才不遇的無限感慨。“一尊還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詞余音裊裊的尾聲。
“大江東去浪淘盡”出自何處?
一、出自《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擴展知識:
1、原詞欣賞: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2、作品簡介:《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是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此詞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場的憑吊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同時表現了作者關注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曾被譽為“古今絕唱”。
3、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于常州。追謚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于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后世產生巨大影響。有《東坡七集》《東坡詞》等。
關于大江東去浪淘盡是哪里的詞和大江東去浪淘盡是哪首詩里的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