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笛曲有哪些 鼓笛曲有哪些曲子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鼓笛曲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鼓笛曲有哪些曲子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魯西南鼓吹樂代表性曲目有哪些?
魯西南鼓吹樂主要集中在山東西南部的菏澤和濟寧地區,演奏形式有以嗩吶主奏、錫笛主奏、笛子主奏等多種形式,其中尤以嗩吶主奏的部分在全國有較大的影響,亦為山東鼓吹樂中最豐富、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號稱“嗩吶之鄉”。代表性曲目有《一枝花》《百鳥朝鳳》等。
笛子的代表曲目有什么?
笛子的代表曲目有《姑蘇行》、《春到湘江》、《喜相逢》、《鷓鴣飛》、《牧笛》等。
1、姑蘇行
《姑蘇行》采用昆曲音調,具有江南風味。樂曲典雅,表現了古城蘇州(古稱姑蘇)的秀麗風光和人們游覽時的愉悅心情。
2、春到湘江
《春到湘江》湖南特色濃郁。樂曲表現湘江兩岸秀美的春光和人們歡欣鼓舞、建設家園的豪情壯志。
3、喜相逢
《喜相逢》原為內蒙古一首民間樂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臺吸收為過場音樂,用來伴奏戲中角色入洞房、拂試灰塵等動作。改編后,表現一對情人惜別和重逢時的心情。
4、鷓鴣飛
《鷓鴣飛》原是湖南民間樂曲,也用于簫獨奏或絲竹樂合奏。樂曲通過對鷓鴣飛翔的形象描繪,表現了人們向往自由、追求光明的崇高愿望。
5、牧笛
《牧笛》作于1958年,表現了五十年代農村年輕人的美好生活,可稱之為《新小放牛》,清新、明快的引子將人們帶到新的農村生活。
笛子的十大名曲有哪些
閑暇時光,聽幾首笛子曲是一件很抒情的事情,下面我為大家介紹關于笛子的十大名曲,歡迎大家閱讀。
笛子的十大名曲有哪些
01. 姑蘇行
《姑蘇行》采用昆曲音調,具有江南風味。樂曲典雅,表現了古城蘇州(古稱姑蘇)的秀麗風光和人們游覽時的愉悅心情。寧靜的引子,是一幅晨霧依稀、樓臺亭閣、小橋流水誘人畫面。抒情的行板,使游人盡情的觀賞精巧秀麗的姑蘇園林。中段是熱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戲,情溢于外。接著再現主題,在壓縮的音調中,更感旋律婉轉動聽,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連忘返,令人尋味。此曲韻味深長,發揮了曲笛音色柔美,寬厚而圓潤的特征,再結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疊音、打音、顫音等技巧,使樂曲表現更加動人完美。
02. 春到湘江
《春到湘江》湖南特色濃郁。樂曲表現湘江兩岸秀美的春光和人們歡欣鼓舞、建設家園的豪情壯志。因子,廣闊而富于激情,展現出湘江碧波滾滾、煙霧繚繞的壯美景色。如歌的行板那輕盈的旋律,時而吟唱般低回,時而激揚高歌,甚為柔美動人;中段由羽調式轉同宮徵調式,意境清新。歡騰的快板,甚富湖南花鼓戲韻味,熱烈中隱有鼓點聲聲,又有深情交融,灑脫豪放,詼諧樂觀的神態躍然笛聲里。幾翻遞升的旋律,如翻似滾把情緒層層推向高潮。演奏宜使柔潤與激情交互輝映,以把深切的情誼富有神韻的呈現出來。吐音清秀通暢,干凈利索,并注意安排好吸氣點。各音區要變換自如,高音要富于共鳴感。
03. 喜相逢
此曲原為內蒙古一首民間樂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臺吸收為過場音樂,用來伴奏戲中角色入洞房、拂試灰塵等動作。改編后,表現一對情人惜別和重逢時的心情。[一]以散板的形式開始,加之緩慢的速度和滑音等技巧的運用,表現親人依依惜別時難舍難分的心情。[二]表現久別重逢的喜悅。[三]表現返回家鄉時歡欣雀躍的情緒。[四]氣氛更為熱烈,描繪出全家團聚時的歡樂情景。
04. 牧笛
《牧笛》作于1958年。是劉森根據劉熾為雙人舞《牧笛》寫的舞蹈音樂改編的。表現了五十年代農村年輕人的美好生活,可稱之為《新小放牛》。清新、明快的引子將人們帶到新的農村生活。第一小段小快板表現了男女青年在放牧嬉戲時的快樂心情。第二段慢般優美、動人,抒發的年輕人對生活的熱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戀人的熱愛。第三段稍快的小快板是第一段小快板旋律的再現和發展。《牧笛》屬于北派吐、垛、花、滑的演奏風格,但又與和常見的北派民間演奏風格不同。從技巧上說,樂曲的演奏能隨情所至,充分的、恰當的運用了氣息控制,深刻的表達了人們的思想感情。
05. 小放牛
06. 牧民新歌
《牧民新歌》是以內蒙民歌音調為素材,70年代由簡廣易創作的一首笛子獨奏曲。樂曲的引子,描繪了寬廣遼闊的大草原,藍天白云下,牛羊成群……短暫的離調,使動人的引子又增添了迷人的動力。第一段抒情的慢板,內蒙民歌風味的曲調,傾吐了牧民對黨、對新生活的熱愛。第二段在羽調旋律上,再配上活躍的.節奏型,描繪出牧民騎著駿馬奔馳的歡樂情景。接著進入第三段,節奏放寬,旋律舒展,表達牧民們對社會主義的衷情歌頌。第四、五段音樂情緒更加高潮,運用了花舌、吐音、飛指等技巧,形象的模擬駿馬的嘶鳴聲。最后,在強烈的節奏音型襯脫下,旋律更加急驟,進一步的渲染了一望無邊的草原上人歡馬叫的熱烈氣氛,在高潮中結束了全曲。
07. 鷓鴣飛
這是江南笛曲的主要代表曲目之一。原是湖南民間樂曲,也用于簫獨奏或絲竹樂合奏。后經笛子演奏家陸春齡改編,注入了江南絲竹的風格,使樂曲更加清麗動人。樂曲通過對鷓鴣飛翔的形象描繪,表現了人們向往自由、追求光明的崇高愿望。樂曲分慢板、中板兩個部分。慢板部分是原民間樂曲的放慢加花,演奏家充分發揮曲笛渾厚抒情的特長,通過氣息的控制、變化,運用音色、音量得收放變化以及滑音。輕音、打音、疊音等手法,使音樂悠揚委婉、明澈、圓潤。中板部分是前奏的變奏,音樂活撥流麗,表現鷓鴣展翅高飛的情景。
08. 黃鶯亮翅
此曲取材于山西梆子曲牌《大救駕》改編。樂曲描繪黃鶯在晴朗天空自由飛翔的意境。全曲分四段,加尾聲。第一段:旭日東升,大地一片清新,一切生物蘇醒了,這是一幅美麗的圖畫,笛音要求清亮而悠揚。第二段:黃鶯醒來,在樹林的枝頭跳來跳去,亮翅高唱,好象向大自然宣布:一天的自由幸福的生活又開始了。第三、四段:描寫黃鶯在蔚藍的天空中,展望著美麗的大自然盡情地飛翔,盡情地歌唱。尾聲:用徐緩的速度與遼闊而優美的笛音結束全曲。
09. 五梆子
這是一首北方梆笛的代表傳統樂曲,是著名笛子演奏家馮子存根據一首北方民間曲牌改編而成的。原曲是"二人臺"鐘的一首過場曲牌,名"碰梆子"。曲調明快、歡悅、樂觀向上,主題共六句,微調式,格局落音逐級下行,分別為3,2,1,6,5,5。全曲共四段,為變奏體結構。笛一段呈示主題,速度較慢,旋律明晰,富于歌唱性。用滑音、剁音、花舌音等技巧潤飾旋律,質樸明快。第一變奏用剁音、花舌音等技巧裝飾旋律,詼諧風趣。第二變奏速度稍快,用吐音的節奏性貫穿全曲,音樂變得輕快、熱情。第三變奏速度更快,即興發揮更大,多次花"花舌"(顫舌音),是音樂更加熱烈,推向高潮。
10. 揚鞭摧馬運糧忙
樂曲描寫豐收以后農民駕著滿載糧食的大車,喜洋洋地向國家交售公糧的情景。
其它還有: 《農家樂》、《粵海歡歌》、《幽蘭逢春》、《延邊之春》、《慶豐收》、《苗嶺的早晨》等等,都是笛界的不朽佳作!
笛子獨奏十大名曲
笛子獨奏十大名曲有《牧民新歌》、《揚鞭催馬運糧忙》、《喜相逢》、《姑蘇行》、《鷓鴣飛》、《春到湘江》、《牧笛》、《帕米爾的春天》、《秋湖月夜》、《三五七》。
1、《牧民新歌》
笛子領域要論那首樂曲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如果說《牧民新歌》是第二,那么沒有任何一首笛子獨奏曲是第一。《牧民新歌》是以內蒙民歌音調為素材,由簡廣易、王志偉創作的。
2、《揚鞭催馬運糧忙》
《揚鞭催馬運糧忙》是魏顯忠創作于1969年10月的一首笛子獨奏曲。該曲根據東北民間音樂風格創作,是新派笛子的代表樂曲之一。
3、《喜相逢》
《喜相逢》原為內蒙古一首民間樂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臺等吸收為戲曲情節中的過場音樂曲牌,用來伴奏戲中角色入洞房、拂試灰塵等動作,改編后,表現一對情人惜別和重逢時的心情。
4、《姑蘇行》
《姑蘇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謂于1962年創作的一首笛子名曲,是一首由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受的竹笛經典名曲。曲名為游覽蘇州(古稱姑蘇)之意,全曲表現了古城蘇州的秀麗風光和人們游覽時的愉悅心情。
5、《鷓鴣飛》
《鷓鴣飛》原是湖南民間樂曲,也用于簫獨奏或絲竹樂合奏,后經笛子演奏家陸春齡改編并演奏而流傳于海內外,同時也成為了南派笛子風格的代表名曲。
6、《春到湘江》
《春到湘江》湖南特色濃郁。樂曲表現湘江兩岸秀美的春光和人們歡欣鼓舞、建設家園的豪情壯志。因子,廣闊而富于激情,展現出湘江碧波滾滾、煙霧繚繞的壯美景色。
7、《牧笛》
《牧笛》作于1958年。是劉森根據劉熾為雙人舞《牧笛》寫的舞蹈音樂改編的。表現了五十年代農村年輕人的美好生活,可稱之為《新小放牛》。樂曲清新、明快的引子將人們帶到新的農村生活。
8、《帕米爾的春天》
《帕米爾的春天》由李大同先生,以塔吉克族民歌為素材,吸取同名歌曲主題而創作。樂曲描繪了帕米爾高原壯麗多姿的風光,表達了塔吉克族人民純樸豪放的性格,以及生活在社會主義祖國懷抱中的幸福和喜悅心情。
9、《秋湖月夜》
《秋湖月夜》由俞遜發與彭正元創作于1981年,在1983年全國第三屆音樂作品(民族器樂)評獎中獲一等獎,1992年榮獲“世界華人經典作品”。
10、《三五七》
《三五七》是趙松庭1957年根據浙江婺劇亂彈唱腔改編而成的同名笛子獨奏曲,曲名出自曲牌《憶江南》的詞格,即白居易的《憶江南》。因為《憶江南》的前幾句詞格是三、五、七個字,所以曲名叫作《三五七》。
關于鼓笛曲有哪些和鼓笛曲有哪些曲子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