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寫的詩有哪些 張旭寫的詩有哪些詩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張旭寫的詩有哪些,以及張旭寫的詩有哪些詩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張旭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張旭的作品流傳至今的有狂草《古詩四帖》、千字文殘字《肚痛帖》,楷書《尚書省郎官石記序》。《肚痛帖》刻于西安碑林僧彥修書碑的最下段,因此也被人稱之為高閑書。在他的書中說:“忽肚痛不能夠忍受,不知是由于冷熱所致,便服用了大黃湯,冷熱都有益處。作何打算,不如臨床。”用筆提、按、頓、挫均十分分明,遒逸變化多端。《古詩四帖》是用五色的筆墨所寫的,書謝靈運與庾信詩,現今收藏在遼寧博物館。《宣和書譜》常陂誤以為是謝靈運所書。此帖顯示出其獨特的大家風范。此外,看古詩四帖其行書的法度,尤如從空中擲下,流暢俊逸,是除了天才大家之外而不能為之。
張旭的代表作有哪些?
《古詩四帖》
張旭書法功力深厚,并以精能之至的筆法和豪放不羈的性情,開創了狂草書風格的典范。張旭以獨特的狂草書體,在名貴的"五色箋"上,縱情揮寫了南北朝時期兩位文豪謝靈運與庾信的古詩共4首(見圖,局部)。作品落筆力頂千鈞,傾勢而下,行筆婉轉自如,有急有緩地蕩漾在舒暢的韻律中。他的字奔放豪逸,筆畫連綿不斷,有著飛檐走壁之險。草書之美其實就在于信手即來,一氣呵成,給人以痛快淋漓之感。收藏這幅作品的是遼寧省博物館。
張旭書《古詩四帖》
《草書心經》
張旭的《草書心經》 最早見于《碑刻拔萃》,其《唐草心經》碑目下寫明張旭,此前碑林中有 明成化年間知府孫仁從百塔寺移來的《草書心經》,《關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對這兩種草書"心經"都錄,其"心經、肚痛帖、千文斷碑"條下注"均張旭草書,無年月",并稱"右三石均在西安碑林"。張旭的《草書心經》最晚見于民國三年(1914年)《碑林碑目表》,但此后便下落不明了。
張旭心經
《肚痛帖》
《肚痛帖》:單刻帖。無款。此帖用筆頓挫使轉,剛柔相濟,千變萬化,神采飄逸。全帖僅30字,寫來洋洋灑灑一氣貫之,氣韻生成 。明王世貞跋云:"張長史《肚痛帖》及《千字文》數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測。"
郎官石柱記
全名《尚書省郎官石柱記序》,唐人陳九言撰,張旭正書。《郎官石柱記》是傳世最為可靠的張旭真跡,原石久佚,傳世僅王世貞舊藏"宋拓孤本",現藏日本。歷來評價甚高。此石宋時已有刻本。字體取歐陽詢、虞世南筆法,端莊嚴謹,不失規矩,展現出楷書的精妙。《宣和書譜》中評說:"其名本以顛草,而至于小楷行草又不減草字之妙,其草字雖然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無一點畫不該規矩者。"此序楷勢精勁凝重,法度森嚴,雍容閑雅兼而有之,是張旭存世的重要楷書作品。
關于張旭的詩句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 張旭《山行留客》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 張旭《桃花溪》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 張旭《桃花溪》
山光物態弄春輝,莫為輕陰便擬歸。 —— 張旭《山行留客》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