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古體詩文有哪些 經典古體詩詞
大家好,關于經典古體詩文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經典古體詩詞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古體詩包括什么?
作品原文:
晚秋風緊曉霜嚴,香陣飄飄透竹簾。
荒徑幽林甘冷落,肯于人世學趨炎。
注釋譯文:
夜晚蕭瑟的秋風不斷,早晨的白霜襲來一陣寒意,堅韌的菊花卻在此毅然綻放,陣陣芳香飄來透過竹簾,飄入我的房中,跟要飄滿這寒冷的晚秋。菊花叢生于荒蕪的小徑、幽靜的森林,甘愿獨自綻放在冷落的秋季,哪肯同塵世凡人學著“趨炎附勢”。
人物經歷:
登咸淳特科進士。父憂服滿,宋亡,決意不仕。
主要貢獻:
于宅后建慕菊樓,植菊百種,悉心觀察,繪成《百菊圖》。選錄時人詩、詞、章、表、序、記、箴、啟、札等,編成十冊,名《百寶集》。考訂陰陽五行。
古體詩是詩歌體裁。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和雜言詩等形式。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后,稱為近體詩,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古詩有哪些?
古詩在時間上說指1840年鴉片戰爭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以唐朝為界限,以前詩歌均為古體詩,其后,古體詩漸漸式微,逐漸消亡。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體詩,但唐代之后的詩歌不一定都算近體詩,具體在于格律聲韻之分。
古詩舉例
李白
(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被稱為詩仙 享年61歲 經典詩句: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行路難》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將進酒》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將進酒》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秋浦歌》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靜夜思》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怨情》
白居易
(772~846),漢族,字樂天,號香山居士 謚號“文” 享年74歲。 經典詩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賦得古原草送別》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憶江南》
元稹
(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洛陽人 經典詩句: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菊花》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遣悲懷三首》
杜甫
(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詩人,漢族,自號少陵野老 被稱為詩圣 享年58歲。 經典詩句: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春望》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江南逢李龜年》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絕句四首(其三)》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絕句二首(其一)》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其四)》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春夜喜雨》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 今夜州月夜,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月夜》
蘇軾
蘇東坡像
(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享年66歲。 經典詩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王之渙
(688─742),字季凌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孟浩然
(689~740) , 漢族。本名浩,字浩然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春曉》
王昌齡
(690-756)字少伯,漢族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
王維
(701-761),字摩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岑參
(cén cān) (約715—770)唐代詩人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柳宗元
(773—819),字子厚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
劉禹錫
(772-842)字夢得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陋室銘》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秋詞》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望洞庭》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竹枝詞》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浪淘沙》
賈島
(779~843) 唐代詩人 碌碌復碌碌,百年雙轉轂。志士終夜心,良馬白日足。 俱為不等閑,誰是知音目。眼中兩行淚,曾吊三獻玉。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此心曾與木蘭舟,直到天南潮水頭。 隔嶺篇章來華岳,出關書信過瀧流。 峰懸驛路殘云斷,海浸城根老樹秋。 一夕瘴煙風卷盡,月明初上浪西樓。
杜牧
(公元803-約852年)漢族,字牧之,號樊川居士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赤壁》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秋夕》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江南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山行》
李商隱
(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登樂游原》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無題》之一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無題》之一
歐陽修
(1007~1072年),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 著有《蝶戀花》。
楊萬里
(公元1127-1206年),字廷秀,自號誠齋野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陸游
(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唐婉
字蕙仙,生卒年月不詳。陸游之表妹,曾為陸游之妻,一代才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倚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辛棄疾
(1140-1207)享年67歲,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號稼軒。
李清照
(1084~約1155) 號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詞人
李賀
(790~816),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并稱唐代“三李”。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樓半開壁斜白。 玉輪軋露濕團光, 鸞佩相逢桂香陌。 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 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夢天》
龔自珍
(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暴卒于江蘇丹陽云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50首。
經典古詩詞名句有哪些
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下面是我整理的經典古詩詞名句有哪些,歡迎瀏覽。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周南·關雎)
2.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小雅·采薇)
3.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衛風·淇奧)
5.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詩經·王風·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詩經·鄭風·子衿)
7.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秦風·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詩經·衛風·碩人)
9.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詩經·衛風·碩人)
10.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詩經·鄘風·相鼠)
11.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小雅·車轄)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詩經·小雅)
14.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詩經·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1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大雅·蕩)
17.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大雅·抑)
18.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尚書)
19.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大禹謨)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國語·周語)
21.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22.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23.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左傳)
24.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左傳)
25.欲加之罪,何患辭。 (左傳)
26.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左傳)
27.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左傳)
28.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 (左傳)
29.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
30.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31.曲則全,枉則直。 (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35.將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36.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子)
3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
42.既來之,則安之。 (論語·季氏)
43.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 (論語·八佾)
45.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論語·述而)
4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顏淵)
48.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論語·子罕)
49.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述而)
5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衛靈公)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