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故鄉(xiāng)是哪里 柳宗元住在哪里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柳宗元的故鄉(xiāng)是哪里,以及柳宗元住在哪里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柳宗元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稱“柳河?xùn)|”,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州”“柳愚溪”,漢族,祖籍河?xùn)|(今山西省永濟(jì)市運(yùn)城、苪城一帶)。 唐朝詩人、哲學(xué)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與韓愈共同倡導(dǎo)唐代古文運(yùn)動,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yīng)物并稱“王孟韋柳”。與唐朝的韓愈、宋朝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并稱為 “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代表作品:
《江雪》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詩如下: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dú)釣寒江雪。
【翻譯】
四周的山連綿起伏,空曠的,沒有了飛鳥的鳴叫和蹤影,所有穿梭在山內(nèi)外的小路上沒有了人的行蹤,只有在那寬廣平靜的江上,一個披著蓑戴著笠的老漁翁,一個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獨(dú)自垂釣。
《溪居》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詩如下:
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
閑依農(nóng)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翻譯】
很久來為公務(wù)所累,幸好被貶謫到南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閑靜無事,與農(nóng)人的菜圃為鄰,有的時候就像個山林中的隱士。早晨耕田,翻鋤帶著露水的野草,晚上撐船游玩回來,船觸到溪石發(fā)出聲響。獨(dú)來獨(dú)往,碰不到其他的人,眼望楚天一片碧綠,放聲高歌。
《漁翁》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詩如下: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翻譯】
傍晚,漁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曉,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煙消云散旭日初升,不見他的人影;聽得一聲木櫓聲響,忽見青山綠水。回身一看,他已駕舟行至天際中流;山巖頂上,只有無心白云相互追逐。
《小石潭記》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詩如下:
【原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倏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譯】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成林的竹子,就能聽到水聲,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環(huán)碰撞發(fā)出的聲音,(我)心里感到非常高興 。于是砍伐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走,看到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澈。整個潭底是一整塊石頭,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形成坻、嶼、嵁、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著、纏繞著、搖動著、連結(jié)著,參差不齊,隨風(fēng)飄蕩。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陽光直照到潭底,把魚的影子映在潭底的石頭上,魚影靜止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yuǎn)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和游覽的人互相嬉戲。
順著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流的岸勢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有的地方露出水面,有的地方被淹沒了,或現(xiàn)或隱。那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無法看到潭水的源頭。
我坐在小石潭的岸邊,四周竹子和樹木包圍著,靜悄悄得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深寂靜 得使人感到憂傷。由于這里的環(huán)境過于凄清,不能長久的停留,(我)于是記錄下這番情景便離開了。
同我一起游覽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作為隨從跟著來的人,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崔恕己,一個叫崔奉壹。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jīng)》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柳宗元。古詩全文如下: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
閑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
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
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
日出霧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翻譯】
汲來清涼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塵土。悠閑地捧起佛門貝葉經(jīng),信步走出東齋吟詠朗讀。佛經(jīng)真諦世人并無領(lǐng)悟,荒誕之事卻為人們追逐。佛儒精義原也可望暗合,但修養(yǎng)本性我何以精熟。道人禪院多么幽雅清靜,綠色鮮苔連接竹林深處。太陽出來照著晨霧余露,蒼翠松樹宛若沐后涂脂。清靜使我恬淡難以言說,悟出佛理內(nèi)心暢快滿足。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柳宗元。古詩全文如下: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fēng)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紋身地,猶是音書滯一鄉(xiāng)。
【翻譯】
從城上高樓遠(yuǎn)眺空曠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來。急風(fēng)胡亂地掀動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長滿薜荔的墻上。山上的樹重重遮住了遠(yuǎn)望的視線,江流曲折就像九轉(zhuǎn)的回腸。我們一起來到百越這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雖然處于一地音書卻阻滯難通。
《早梅》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柳宗元。其古詩全文如下:
早梅發(fā)高樹,迥映楚天碧。
朔風(fēng)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yuǎn)客。
【翻譯】
臘梅在高高的樹上早早地綻放,花朵兒映著碧藍(lán)的南國天空。夜晚北風(fēng)吹來縷縷清香,清晨嚴(yán)霜滋潤花朵潔白的華容。想將花兒贈給萬里外的親友,路途遙遠(yuǎn)重重山水阻隔。寒風(fēng)中花朵就要凋落,又能用什么來撫慰遠(yuǎn)客。
《初秋夜坐贈吳武陵》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柳宗元。其古詩全文如下:
稍稍雨侵竹,翻翻鵲驚叢。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風(fēng)。
積霧杳難極,滄波浩無窮。
相思豈云遠(yuǎn),即席莫與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
清商激西顥,泛滟凌長空。
自得本無作,天成諒非功。
希聲閟大樸,聾俗何由聰。
【翻譯】
蕭蕭的夜雨隨風(fēng)襲入竹林,驚恐的鴉鵲翻飛于林叢之中。思念的人兒被阻隔在河的對岸,整夜里刮著瑟瑟寒風(fēng)。濃濃云霧,茫然無際,蒼蒼瀟水,波濤洶洶。所思念的人兒怎說得上遙遠(yuǎn)?只可惜在座席上不能與他同膝共詠。這美人心中懷藏奇妙的樂曲,焦桐木上,緊繃的絲弦根根朱紅。清商曲調(diào)在秋空中飛揚(yáng)激蕩,猶如閃動的浮光映射到蒼穹。琴曲得自內(nèi)心真情而非做作,天然而成豈有半點(diǎn)人為的加工。但細(xì)微的心聲被封閉在心里,耳聾的俗人又從哪兒能知情聽懂。
《贈江華長老》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柳宗元。其古詩全文如下:
老僧道機(jī)熟,默語心皆寂。
去歲別舂陵,沿流此投跡。
室空無侍者,巾屨唯掛壁。
一飯不愿馀,跏趺便終夕。
風(fēng)窗疏竹響,露井寒松滴。
偶地即安居,滿庭芳草積。
【翻譯】
老和尚精通釋氏道義,整天默默不語而心神寧靜。據(jù)說是去年離開舂陵,沿著瀟水投奔零陵。居室簡陋沒有侍者,只有毛巾鞋子掛在壁屏。用餐時一粒飯都不肯剩存,飯后盤腿而坐直至太陽西沉。窗外風(fēng)吹稀疏的竹枝沙沙作響,井邊的老松上清露泠泠。適合的地方就是安居的場所,庭院青悠悠芳草芬馨。
《零陵贈李卿元侍御簡吳武陵》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柳宗元。其古詩全文如下:
理世固輕士,棄捐湘之湄。
陽光競四溟,敲石安所施。
鎩羽集枯干,低昂互鳴悲。
朔云吐風(fēng)寒,寂歷窮秋時。
君子尚容與,小人守競危。
慘凄日相視,離憂坐自滋。
尊酒聊可酌,放歌諒?fù)綖椤?/p>
惜無協(xié)律者,窈眇弦吾詩。
【翻譯】
太平世道當(dāng)然看不起學(xué)子才人,我們自然被拋棄流放到瀟湘邊上。仿若太陽的光芒已普照四海,像敲石閃出的火花就毫無用處一樣。我們像被摧殘了羽毛的鳥兒停在枯枝,高吟低唱相互應(yīng)和,聲聲悲傷。北方的黑云吹來了陣陣風(fēng)寒,在這深秋季節(jié)柳宗元簡介,一片空寂荒涼。處境兇險,君子們更注重從容閑逸,小人們只是畏縮自保,戰(zhàn)兢恐慌。悲凄時,我們天天相互探視,憂憤之情又因此而不斷滋長。斟飲幾杯酒,自己可以聊且忘憂,而縱情歌唱,那肯定別人決不會聽賞。只可惜,眼下你這位調(diào)音知己不在,不能把我們的詩歌美妙地彈唱。
《古東門行》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柳宗元。其古詩全文如下:
漢家三十六將軍,東方雷動橫陣云。
雞鳴函谷客如霧,貌同心異不可數(shù)。
赤丸夜語飛電光,徼巡司隸眠如羊。
當(dāng)街一叱百吏走,馮敬胸中函匕首。
兇徒側(cè)耳潛愜心,悍臣破膽皆杜口。
魏王臥內(nèi)藏兵符,子西掩袂真無辜。
羌胡轂下一朝起,敵國舟中非所擬。
安陵誰辨削礪功,韓國詎明深井里。
絕胭斷骨那下補(bǔ),萬金寵贈不如土。
【翻譯】
亞夫平叛,天兵發(fā)威;橫掃千里,所向披靡。雞鳴狗盜,雕蟲小技;如蟻門客,貌合神離。少年刺客,殺人無忌;官兵捕快,喪失警惕。歹徒一吼,護(hù)衛(wèi)逃逸;可憐馮敬,遇刺歸西。兇手得逞,獰笑竊喜;文武噤聲,驚若木雞。魏王救趙,虛情假意;子西被害,可痛可惜。相如諷喻,車軾防斷;吳起勸諫,修德第一。袁盎枉死,真兇難辨;聶政行俠,深井認(rèn)尸。忠良殉國,人頭落地;厚葬猶可,寵贈予誰。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柳宗元。其古詩全文如下:
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
【翻譯】
海邊的尖尖的山峰如同劍鋒,在這悲秋的季節(jié),處處都感到它在刺痛我的愁苦的心腸。倘若能夠把自己的愁腸和身子割成千億份,撒落在峰頭上眺望故鄉(xiāng)。
《詔追赴都回寄零陵親故》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柳宗元。其古詩全文如下:
每憶纖鱗游尺澤,翻愁弱羽上丹霄。
岸傍古堠應(yīng)無數(shù),次第行看別路遙。
【翻譯】
常想起小魚在水池里浮游,又擔(dān)心翅膀太嫩難上云霄。乘船赴京,傍岸的土堡已是無數(shù),一程一程,回看零陵親故卻越加遠(yuǎn)遙。
《汨羅遇風(fēng)》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柳宗元。其古詩全文如下:
南來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門自有期。
為報春風(fēng)汨羅道,莫將波浪枉明時。
【翻譯】
我從南方歸來不必再象屈原那樣為報國無門而悲傷自憐,眼看著就能回到長安回到朝堂。在這春風(fēng)中行進(jìn)在汨羅江邊的路上,回想起先賢,激勵著自己要有所作為,不要辜負(fù)了這開明的時代。
《離觴不醉至驛卻寄相送諸公》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柳宗元。其古詩全文如下:
無限居人送獨(dú)醒,可憐寂寞到長亭。
荊州不遇高陽侶,一夜春寒滿下廳。
【翻譯】
許多故舊相送一個不合時宜的人,忍受別離的苦痛寂寂寞寞到了長亭。貶謫南荒從未遇到酈食其那樣的朋友,長夜難眠,春寒料峭充滿下廳。
《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柳宗元。其古詩全文如下:
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
伏波故道風(fēng)煙在,翁仲遺墟草樹平。
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將文字占時名。
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
【翻譯】
永州十年艱辛,憔悴枯槁進(jìn)京;長安三旬未盡,奉旨謫守邊庭。踏上漢時故道,追思馬援將軍;昔日石人何在,空余荒草野徑。你我無心攀附,奸佞誹謗忠臣;詩文竟致橫禍,勸君封筆隱名。今日生離死別,對泣默然無聲;何須臨河取水,淚灑便可濯纓。
《別舍弟宗一》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柳宗元。其古詩全文如下:
零落殘紅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桂嶺瘴來云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
【翻譯】
生離死別人間事,殘魂孤影倍傷神;柳江河畔雙垂淚,兄弟涕泣依依情。奸黨弄權(quán)離京都,六千里外暫棲身;投荒百越十二載,面容憔悴窮余生。桂嶺瘴氣山林起,烏云低垂百疫行;欣聞洞庭****好,水天浩淼伴前程。聚會惟賴南柯夢,相思愿眠不醒枕;神游依稀荊門現(xiàn),云煙繚繞恍若真。
《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柳宗元。其古詩全文如下:
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
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xué)荊州利木奴。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shí)見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yǎng)老夫。
【翻譯】
我親自種植黃柑二百株,春天到來時枝葉青翠,城西北隅一派碧綠。我象屈原一樣喜愛這天生的美樹。不學(xué)李衡那樣把柑樹當(dāng)作木奴來謀利。多少年才能聞到它那象噴雪船開放出來的白色的花香?又是誰人來摘下那看去象垂珠般的果實(shí)呢?如果讓我等到柑樹成林的時候,它的果實(shí)滋味還能夠供養(yǎng)我這個老人的。
《游朝陽巖遂登西亭二十韻》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柳宗元。其古詩全文如下:
謫棄殊隱淪,登陟非遠(yuǎn)郊。所懷緩伊郁,詎欲肩夷巢。
高巖瞰清江,幽窟潛神蛟。開曠延陽景,回薄攢林梢。
西亭構(gòu)其巔,反宇臨呀庨。背瞻星辰興,下見云雨交。
惜非吾鄉(xiāng)土,得以蔭菁茆。羈貫去江介,世仕尚函崤。
故墅即灃川,數(shù)畝均肥磽。臺館葺荒丘,池塘疏沉坳。
會有圭組戀,遂貽山林嘲。薄軀信無庸,瑣屑劇斗筲。
囚居固其宜,厚羞久已包。庭除植蓬艾,隙牖懸蟏蛸。
所賴山川客,扁舟枉長梢。挹流敵清觴,掇野代嘉肴。
適道有高言,取樂非弦匏。逍遙屏幽昧,淡薄辭喧呶。
晨雞不余欺,風(fēng)雨聞嘐嘐。再期永日閑,提挈移中庖。
【翻譯】
遭貶被棄可不同于隱逸,只在近郊登山散心。不敢與伯夷、巢父比肩,只求能緩解心中的郁悶。高高的朝陽巖俯瞰清江,幽深的洞窟神龍深潛。朝陽才照過開闊的巖口,又躍過了巖頂?shù)臉淞种崱N魍そㄔ趲r洞頂端,突起的屋檐伸向藍(lán)天。抬頭已看見星辰升起,亭下可看見云騰雨歡??上н@不是我的故鄉(xiāng),廣袤的原野香草彌漫。兒時曾去過長江邊上,歷來求仕都只在中原我的故鄉(xiāng)就在灃水邊,家宅附近有數(shù)畝良田。山丘上建有亭臺館舍,池塘與深澤碧水相連。只因戀著仕途的官職,于是招來山林的嘲諷。微薄的我確實(shí)沒有用,瑣屑的俗事看得太重。囚居異地固然是活該,蒙受的羞辱早已包容。我在庭院里種了蓬艾,窄小的窗戶懸著蟏蛸。幸有山水客屈就來訪,駕一葉扁舟搖著長梢。舀一瓢清流勝過美酒,采摘些野菜可代佳肴。志趣相一致言談高妙,互相娛樂也無需弦匏。逍遙的生活驅(qū)走了晦氣,淡薄的心境隔斷了喧囂。報曉的公雞不會欺騙我,風(fēng)雨中聽見了雞鳴嘐嘐。我希望還會有更多閑暇,攜家廚再來此游樂逍遙。
《南澗中題》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柳宗元。其古詩全文如下:
秋氣集南澗,獨(dú)游亭午時。
回風(fēng)一蕭瑟,林影久參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羈禽響幽谷,寒藻舞淪漪。
去國魂已遠(yuǎn),懷人淚空垂。
孤生易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誰為后來者,當(dāng)與此心期。
【翻譯】
深秋的寒氣聚集在南澗,中午時分我獨(dú)自游覽。回環(huán)的秋風(fēng)在澗中響起,碧樹的影子如吹洞簫似的搖晃。初來這里就像別有感觸,稍入深澗覺似忘了疲散。在幽深的山谷響起像被系住的鳥兒叫聲,澗中的寒藻在漣漪中回蕩。夢里總是魂游那已離開了的京城,懷念故人的淚水徒有悲傷。孤獨(dú)的生活容易傷感,迷失道路才感到少有適合歸宿的地方。究竟為什么我會如此消沉,內(nèi)心的苦悶彷徨自有自己知道原因(作者因?yàn)橹С中抡?,被貶于此,回朝無望)。將來有誰遷謫到永州,也會和我似的“吟詩愁肺肝”。
《游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柳宗元。其古詩全文如下:
志適不期貴,道存豈偷生。
久忘上封事,復(fù)笑升天行。
竄逐宦湘浦,搖心劇懸旌。
始驚陷世議,終欲逃天刑。
歲月殺憂栗,慵疏寡將迎。
追游疑所愛,且復(fù)舒吾情。
石角恣幽步,長烏遂遐征。
磴回茂樹斷,景晏寒川明。
曠望少行人,時聞田鸛鳴。
風(fēng)篁冒水遠(yuǎn),霜稻侵山平。
稍與人事閑,益知身世輕。
為農(nóng)信可樂,居寵真虛榮。
喬木馀故國,愿言果丹誠。
四支反田畝,釋志東皋耕。
【翻譯】
只期達(dá)到明道志,不求富貴怕偷生。今久淡忘曾上奏,更笑求仙學(xué)道人。才貶永州司馬時,食宿不安心擔(dān)驚。先怕橫遭世人議,后恐帝王賜死刑。擔(dān)心今隨歲月去,閑散無事少應(yīng)承。暢游山水本所愛,排遣郁悶舒我情。幽靜石角信步至,遠(yuǎn)村長烏得空行。茂林遮斷石磴路,穿林突現(xiàn)平川明。遠(yuǎn)望但見行人少,時聞田鸛三兩聲。風(fēng)吹竹低遠(yuǎn)水現(xiàn),傲霜稻海與山平。參與人間俗世事,更知小我身世輕。為農(nóng)確有真歡樂,居官滿篇虛榮心。朝中不乏棟梁材,但愿為國獻(xiàn)忠誠。我欲棄官歸田園,躬耕東皋慰平生。
《雨后曉行獨(dú)至愚溪北池》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柳宗元。其古詩全文如下:
宿云散洲渚,曉日明村塢。
高樹臨清池,風(fēng)驚夜來雨。
予心適無事,偶此成賓主。
【翻譯】
昨夜的落云閑散地飄浮在水中的小洲,初升的太陽照亮了山村的茅廬。清清的池塘邊高樹挺立,微風(fēng)吹落了夜雨帶來的滿樹珍珠。我的心中正好平靜無事,與美景相對恰如賓客與主人相處。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柳宗元。其古詩全文如下:
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
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
石泉遠(yuǎn)逾響,山鳥時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
【翻譯】
夜半醒來聽到了濃重的露珠滴落聲,打開門來面對愚溪西邊依稀的菜園。一輪清冷的月亮正在東邊的嶺上升起,清越的聲音是水流沖刷著稀疏的竹根。泉水從巖石上飛瀉而下越遠(yuǎn)越覺響亮,山中的鳥兒不時地叫一聲實(shí)在驚人心魂。我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到天亮,心中寂寞到這般還有什么話可言。
《夏晝偶作》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柳宗元。其古詩全文如下:
南州溽暑醉如酒,隱幾熟眠開北牖。
日午獨(dú)覺無馀聲柳宗元簡介,山童隔竹敲茶臼。
【翻譯】
永州的夏天又濕又熱,困得使人像醉漢打盹,推開北窗,憑案酣睡長精神。中午醒來,只覺得大地死一般的寂靜,隔著竹林,惟有山童搗制新茶時敲擊茶臼的聲音。
《雨晴至江渡》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柳宗元。其古詩全文如下:
江雨初晴思遠(yuǎn)步,日 *** 向愚溪渡。
渡頭水落村徑成,撩亂浮槎在高樹。
【翻譯】
雨后初晴想到遠(yuǎn)處的江邊散步,日落西山獨(dú)自走向愚溪渡口。只見洪水消退,村旁的小路重現(xiàn),漂浮的木筏散亂,有的高掛在樹的枝頭。
詩人柳宗元簡介什么意思?近義詞和反義詞是什么?英文翻譯是什么?
詩人柳宗元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漢族,唐朝河?xùn)|(今山西運(yùn)城)人,杰出詩人、哲學(xué)家、儒學(xué)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jīng)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xùn)|集》。因?yàn)樗呛訓(xùn)|人,人稱柳河?xùn)|,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yùn)動的領(lǐng)導(dǎo)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柳宗元作品集]相關(guān)詩詞 小石潭記 [作者] 柳宗元 ? [朝代] 唐代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江雪 [作者] 柳宗元 ? [朝代] 唐代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dú)釣寒江雪。
捕蛇者說 [作者] 柳宗元 ? [朝代] 唐代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fēng)、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y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dāng)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shù)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于蒞事者,更若役,復(fù)若賦,則如何?”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fù)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zhuǎn)徙,餓渴而頓踣。觸風(fēng)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即徙爾,而吾以捕蛇獨(dú)存。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jǐn)食之,時而獻(xiàn)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
漁翁 [作者] 柳宗元 ? [朝代] 唐代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黔之驢 [作者] 柳宗元 ? [朝代] 唐代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yuǎn)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xí)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⒁蛳玻嬛唬骸凹贾勾硕?!”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小石城山記 [作者] 柳宗元 ? [朝代] 唐代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dāng)其垠。其上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huán)之可上,望甚遠(yuǎn),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shù)偃仰,類智者所施設(shè)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儻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dú)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作者] 柳宗元 ? [朝代] 唐代
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
早梅 [作者] 柳宗元 ? [朝代] 唐代
早梅發(fā)高樹,迥映楚天碧。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yuǎn)客。
讀書 [作者] 柳宗元 ? [朝代] 唐代
幽沉謝世事,俯默窺唐虞。上下觀古今,起伏千萬途。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縹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瘴疴擾靈府,日與往昔殊。臨文乍了了,徹卷兀若無。竟夕誰與言,但與竹素俱。倦極便倒臥,熟寐乃一蘇。欠伸展肢體,吟詠心自愉。得意適其適,非愿為世儒。道盡即閉口,蕭散捐囚拘。巧者為我拙,智者為我愚。書史足自悅,安用勤與劬。貴爾六尺軀,勿為名所驅(qū)。
飲酒 [作者] 柳宗元 ? [朝代] 唐代
今夕少愉樂,起坐開清尊。舉觴酹先酒,為我驅(qū)憂煩。須臾心自殊,頓覺天地暄。連山變幽晦,綠水函晏溫。藹藹南郭門,樹木一何繁。清陰可自庇,竟夕聞佳言。盡醉無復(fù)辭,偃臥有芳蓀。彼哉晉楚富,此道未必存。
請問柳宗元是哪里的人?他的故鄉(xiāng)在哪里?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xùn)|(今山西省永濟(jì)市西文學(xué)村柳家巷),后遷長安(今陜西西安)。與韓愈共同倡導(dǎo)唐代古文運(yùn)動,并稱韓柳。因?yàn)樗呛訓(xùn)|人,終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稱柳河?xùn)|或柳柳州。
關(guān)于南岳衡山的詩句
1. 關(guān)于“南岳衡山”的詩詞都有哪些
1、《望衡山》
唐代:劉禹錫
東南倚蓋卑,維岳資柱石。前當(dāng)祝融居,上拂朱鳥翮。
青冥結(jié)精氣,磅礴宣地脈。還聞膚寸陰,能致彌天澤。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tuán)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
2、《過衡山見新花開卻寄弟》
唐代:柳宗元
故國名園久別離,今朝楚樹發(fā)南枝。
晴天歸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時。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xùn)|(今山西運(yùn)城)人,杰出詩人、哲學(xué)家、儒學(xué)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jīng)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xùn)|集》。
3、《贈衡山麋明府》
唐代:曹松
為縣瀟湘水,門前樹配苔。晚吟公籍少,春醉積林開。
滌硯松香起,擎茶岳影來。任官當(dāng)此境,更莫夢天臺。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不詳。
4、《與諸公送陳郎將歸衡陽》
唐代:李白
衡山蒼蒼入紫冥,下看南極老人星。
回飆吹散五峰雪, 往往飛花落洞庭。
氣清岳秀有如此,郎將一家拖金紫。
門前食客亂浮云,世人皆比孟嘗君。
江上送行無白璧, 臨歧惆悵若為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yù)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
5、《慈恩寺上座院》
唐代:賈島
未委衡山色,何如對塔峰。曩宵曾宿此,今夕值秋濃。
羽族棲煙竹,寒流帶月鐘。井甘源起異,泉涌漬苔封。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
2. 描寫衡山的詩句(名句)
送道士薛季昌還山 唐明皇 洞府修真客,衡陽念舊居。
將成金闕要,愿奉玉清書。 云路三天近,松溪萬籟虛。
猶期傳秘訣,來往候仙輿。 注:唐明皇(685-762)即唐玄宗李隆基 送曲山人之衡州 唐/司空曙 白石先生眉發(fā)光,已分紺雪飲瓊漿。
衣巾半染煙霞?xì)?,語笑兼和藥草香。 茅洞玉聲流暗水,衡山碧色映朝陽。
千年城郭如相問,華表峨峨有夜霜。 注:司空曙,唐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
寄贈衡州楊使君 唐/李益 湘竹斑斑湘水春, 衡陽太守虎符新。 朝來笑向歸鴻道, 早晚南飛見主人。
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 唐/柳宗元 臨蒸且莫嘆炎方,為報秋來雁幾行。 林邑東回山似戟,羊可南下水如湯。
兼葭浙瀝含秋霧,桔柚玲瓏透夕陽。 非是白頻洲畔客,還將遠(yuǎn)意問瀟湘。
賦秋鴻進(jìn)劉衡州 宋/梅堯臣 秋鴻整羽翮,去就自因?qū)Α?往春南方來,遂止天泉池。
天泉水清此,鴛鴦日追隨。 蒲藻豈不樂,江湖信所宜。
今朝風(fēng)色便,暫向衡陽歸。 洞庭蓬葉下,瀟湘先客飛。
渚有蘭杜美,心無稻粱畀。 罾繳勿爾念,鷹隼寧爾規(guī)。
煙波千萬里,足以資盤嬉。 峰前想回日,青冥生路岐。
3. 描寫南岳的詩句有哪些
南岳也就是衡山,關(guān)于衡山的詩句如下:1、《衡山》宋代:黃庭堅原文:萬丈融峰插紫霄,路當(dāng)窮處架仙橋。
上觀碧落星辰近,下視紅塵世界遙。原文:萬丈的高峰直插云霄,在沒有路的地方架起橋梁。
向上看可以近距離看星辰,向下看紅塵世界又是這么遙遠(yuǎn)。2、《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宋代:柴元彪原文:歷井捫參上祝融,半空煙靄數(shù)聲鐘。
地連云漢九千丈,天柱東南七十重。譯文:離參、井兩星宿非常近,半空中全是煙靄,聽見數(shù)聲鐘聲。
地下與相隔九千丈,在東南方向還有七十重山。3、《望衡山》唐代:劉禹錫原文:東南倚蓋卑,維岳資柱石。
前當(dāng)祝融居,上拂朱鳥翮。 譯文:東南方向依著高山,是南岳的柱石。
以前是祝融居住的地方,天上有朱鳥在展翅。4、《題衡山縣驛》宋代:李曾伯原文:平生足始涉南方,邸舍稀疏驛路長。
尚隔三州才嶺峰,更行幾日是瀟湘。譯文:這一生第一次踏足南方,房屋稀疏道路非常遙遠(yuǎn)。
還隔了三州才到嶺峰,還需要多久才能到瀟湘。5、《步入衡山》宋代:范成大原文:應(yīng)有人家往隔溪,綠陰亭午但聞雞。
松根當(dāng)路龍筋瘦,竹筍漫山鳳尾齊。譯文:應(yīng)該有人家往在溪邊上,在中午綠陰亭里聽到雞叫聲。
松根橫在路上好像龍筋一樣,竹筍漫山遍野地生長。
4. 有關(guān)南岳衡山的詩詞
《過衡山見新花開卻寄弟》
唐代:柳宗元
故國名園久別離,今朝楚樹發(fā)南枝。
晴天歸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時。
譯文:
故鄉(xiāng)的名園我們已經(jīng)離別很久了,今天我在衡山上看到楚地的樹木南邊的枝頭已經(jīng)開花。晴朗的天空中,回故鄉(xiāng)的道路上希望你趕快追上來,現(xiàn)在也正好時值回雁峰前的大雁回歸北方之際。
擴(kuò)展資料:
此詩洋溢著一種枯木逢春般的喜悅、期望之情。十載謫居,終于等到了還京的詔命,雖然還不知道將有何新的任命,但總算有了希望,因而欣喜之情躍然紙上。“故國名園久別離,今朝楚樹發(fā)南枝?!贝硕湓娙藦难矍昂馍矫窐淠现π麻_的花,自然回想久別的長安家園。
以楚樹新花象征人生有了新的機(jī)遇、新的希望。柳宗元的故鄉(xiāng)有數(shù)畝良田,山丘上建有亭臺館舍,池塘與深澤碧水相連,這美好的家園引起了游子的思念。更何況那是他施展才華、實(shí)現(xiàn)理想和抱負(fù)的地方。
以上將蘊(yùn)藏已久的思?xì)w情緒,借早春新花開放表露出來,郁積的愁悶,仿佛豁然開朗?!扒缣鞖w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時”。衡山有回雁峰,傳說雁到此即不再南飛,春至又返回。這里運(yùn)用了回雁峰的故事,實(shí)指北歸的鴻雁。在這難得的晴朗春日,我恰好和那些雁群相隨北歸。
敦促弟弟也快點(diǎn)啟程,由于心情好,就覺得天氣也好,路也好,而且恰逢大雁北歸,多好的兆頭。末句以眼前景e68a84e8a2ade79fa5e9819331333431356566物作結(jié),雁能傳送書信,更點(diǎn)出“寄”弟之意,可謂余音裊裊,情緒開朗,表現(xiàn)了歸途中心情的急切和喜悅,也體現(xiàn)了在貶永期間與之相依為命的兄弟情深。
全詩即景生情,溫馨脈脈,相邀相約,盡在物物之中。京都名園,令人神往;春和景明,楚樹南枝;晴天歸梓,載欣載奔;南雁北返,峰前成陣。這一派朝氣蓬勃的景象,是心靈的洞察,是寄意的心旌。羨雁陣比翼相逐,恨故國返而不得。深婉蘊(yùn)藉,期待有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過衡山見新花開卻寄弟
5. 有關(guān)南岳衡山的詩詞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環(huán)鎮(zhèn)嵩當(dāng)中?;鹁S①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專其雄。
噴云泄霧藏半腹,雖有絕頂誰能窮。我來正逢秋雨節(jié),陰氣晦味無清風(fēng)。
潛心默禱若有應(yīng),豈非正直能感通。須臾靜掃眾峰出,仰見突兀撐青空。
紫蓋連延接天柱,石廩騰擲堆祝融。森然魄動下馬拜,松柏一徑趨靈宮。
粉墻丹柱動光彩,鬼物圖畫填青紅。升階傴僂薦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廟內(nèi)老人識神意,睢盱②偵伺能鞠躬。手持杯蛟③導(dǎo)我擲,云此最吉余難同④。
竄逐蠻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長終。侯王將相望久絕,神縱欲福難為功。
夜投佛寺上高閣,星月掩映云曈昽。猿鳴鐘動不知曙,杲杲⑤寒日生于東。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
韓愈
6. 描寫衡山的詩句(名句)
送道士薛季昌還山 唐明皇 洞府修真客,衡陽念舊居。
將成金闕要,愿奉玉清書。 云路三天近,松溪萬籟虛。
猶期傳秘訣,來往候仙輿。 注:唐明皇(685-762)即唐玄宗李隆基 送曲山人之衡州 唐/司空曙 白石先生眉發(fā)光,已分紺雪飲瓊漿。
衣巾半染煙霞?xì)?,語笑兼和藥草香。 茅洞玉聲流暗水,衡山碧色映朝陽。
千年城郭如相問,華表峨峨有夜霜。 注:司空曙,唐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
寄贈衡州楊使君 唐/李益 湘竹斑斑湘水春, 衡陽太守虎符新。 朝來笑向歸鴻道, 早晚南飛見主人。
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 唐/柳宗元 臨蒸且莫嘆炎方,為報秋來雁幾行。 林邑東回山似戟,羊可南下水如湯。
兼葭浙瀝含秋霧,桔柚玲瓏透夕陽。 非是白頻洲畔客,還將遠(yuǎn)意問瀟湘。
賦秋鴻進(jìn)劉衡州 宋/梅堯臣 秋鴻整羽翮,去就自因?qū)Α?往春南方來,遂止天泉池。
天泉水清此,鴛鴦日追隨。 蒲藻豈不樂,江湖信所宜。
今朝風(fēng)色便,暫向衡陽歸。 洞庭蓬葉下,瀟湘先客飛。
渚有蘭杜美,心無稻粱畀。 罾繳勿爾念,鷹隼寧爾規(guī)。
煙波千萬里,足以資盤嬉。 峰前想回日,青冥生路岐。
7. 古代描寫南岳衡山的雄偉壯闊的詩句及詩人
送道士薛季昌還山唐明皇洞府修真客,衡陽念舊居。
將成金闕要,愿奉玉清書。云路三天近,松溪萬籟虛。
猶期傳秘訣,來往候仙輿。注:唐明皇(685-762)即唐玄宗李隆基送曲山人之衡州唐/司空曙白石先生眉發(fā)光,已分紺雪飲瓊漿。
衣巾半染煙霞?xì)猓Z笑兼和藥草香。茅洞玉聲流暗水,衡山碧色映朝陽。
千年城郭如相問,華表峨峨有夜霜。注:司空曙,唐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
寄贈衡州楊使君唐/李益湘竹斑斑湘水春,衡陽太守虎符新。朝來笑向歸鴻道,早晚南飛見主人。
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唐/柳宗元臨蒸且莫嘆炎方,為報秋來雁幾行。林邑東回山似戟,羊可南下水如湯。
兼葭浙瀝含秋霧,桔柚玲瓏透夕陽。非是白頻洲畔客,還將遠(yuǎn)意問瀟湘。
賦秋鴻進(jìn)劉衡州宋/梅堯臣秋鴻整羽翮,去就自因?qū)ΑM耗戏絹?,遂止天泉池?/p>
天泉水清此,鴛鴦日追隨。蒲藻豈不樂,江湖信所宜。
今朝風(fēng)色便,暫向衡陽歸。洞庭蓬葉下,瀟湘先客飛。
渚有蘭杜美,心無稻粱畀。罾繳勿爾念,鷹隼寧爾規(guī)。
煙波千萬里,足以資盤嬉。峰前想回日,青冥生路岐。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韓愈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環(huán)鎮(zhèn)嵩當(dāng)中。火維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專其雄。
噴云泄霧藏半腹,雖有絕頂誰能窮?我來正逢秋雨節(jié),陰氣晦昧無清風(fēng)。潛心默禱若有應(yīng),豈非正直能感通?須臾靜掃眾峰出,仰見突兀撐青空。
紫蓋連延接天柱,石廩騰擲堆祝融。森然魄動下馬拜,松柏一徑趨靈宮。
粉墻丹柱動光彩,鬼物圖畫填青紅。升階傴僂薦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廟令老人識神意,睢盱偵伺能鞠躬。手持杯珓導(dǎo)我擲,云此最吉余難同。
竄逐蠻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長終。侯王將相望久絕,神縱欲福難為功。
夜投佛寺上高閣,星月掩映云膧朧。猿鳴鐘動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東。
望衡山- - 劉禹錫東南倚蓋卑,維岳資柱石。前當(dāng)祝融居,上拂朱鳥翮。
青冥結(jié)精氣,磅礴宣地脈。還聞膚寸陰,能致彌天澤。
步入衡山范成大應(yīng)有人家住隔溪,綠蔭亭午但聞雞。松根當(dāng)路龍筋瘦,竹筍漫山鳳尾齊。
墨染深云猶似瘴,絲來小雨不成泥。更無騎吹喧相逐,散誕閑身信馬蹄。
漁家傲 秋思范仲淹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劉禹錫 【望衡山】東南倚蓋卑,維岳資柱石。前當(dāng)祝融居,上拂朱鳥翮。
青冥結(jié)精氣,磅礴宣地脈。還聞膚寸陰,能致彌天澤。
柳宗元【過衡山見新花開卻寄弟】故國名園久別離,今朝楚樹發(fā)南枝。晴天歸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時。
杜甫 【朱鳳行】君不見瀟湘之山衡山高,山巔朱鳳聲嗷嗷。側(cè)身長顧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勞。
下愍百鳥在羅網(wǎng),黃雀最小猶難逃。愿分竹實(shí)及螻蟻,盡使鴟梟相怒號。
賈島【慈恩寺上座院】未委衡山色,何如對塔峰。曩宵曾宿此,今夕值秋濃。
羽族棲煙竹,寒流帶月鐘。井甘源起異,泉涌漬苔封。
陳與義【衡岳道中】宋詩城中望衡山,浮云作飛蓋。朅來巖谷游,卻在浮云外。
戴復(fù)古 【沁園春(送姚雪篷之貶所)】宋詞訪衡山之頂,雪鴻渺渺,湘江之上,梅竹娟娟。寄語波臣,傳言鷗鷺,穩(wěn)護(hù)渠儂書畫船。
我還記得有一些明清詩人的,都忘了。我是夢見自己在衡山生活過,就去找來看的,哈哈。
END,本文到此結(jié)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guān)注本站哦!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和對其真實(shí)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shí)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