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上的故御道在哪里 泰山古道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泰山上的故御道在哪里,以及泰山古道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泰山上山路線怎樣?
泰山有著數千年的人文景觀,被譽為天下第一山,有五岳之首美譽。
如果你平常經常在運動,建議還是紅門上山,這條道也是歷朝皇帝登山通道,又稱泰山御道,為千百年來登山主道。沿途自然景觀雄奇秀美,古跡眾多,傳統文化韻味濃郁。到中天門大約需2個半小時。如體力不支,可徒步到達中天門后,換乘索道到南天門。
如果準備從中天門登山,可以坐車到天外村,然后坐景區大巴到中天門,但不建議這樣爬,因為泰山許多摩崖石刻,人文歷史都在紅門這一段。
我們計劃是全程徒步,周五晚杭州出發坐綠皮火車到泰山,睡一覺到泰安是早上9點16分,出站坐K3公交去紅門,票價2元,問了下出租車打表價格是20元左右,到紅門買了點水就開始登山。到一天門算正式登山了。一天門-孔子登臨處-紅門-碑陵-天宮洞-萬仙樓-蟲二-斗母宮-三官廟-歇馬崖-元君殿-步天橋-到中天門是中午12點半。
到中天門算是登山了一半,后續更難的臺階還等著我們,我們補充了些能量繼續上山。斬云劍-云歩橋-飛來石-朝陽洞-對松亭-十八盤-龍門-升仙坊-南天門。到南天門是下午3點,剛好花時5小時。南天門上去就是天街,天街上賓館很多,只要不是節假日山上住宿還是挺寬裕的。沒有預定賓館的可以多比較幾家,我6月中旬過去的,無星級的標間要400多。
如果準備夜爬泰山的,可以晚上10點上山,到山頂休息會剛好可以看日出,泰山山頂比較冷,天街這里有棉大衣出租,租金50/件。
泰山路線圖和景點詳細
路線途徑:岱廟——岱宗坊——紅門宮——萬仙樓——斗母宮——經石峪——壺天閣——回馬嶺——中天門——快活三里——云步橋——五大夫松——十八盤——唐摩崖——五岳獨尊——玉皇頂——拱北石。
此登山線路以【岱廟】為起點 ,是泰山上人文和自然景觀最集中的經典登山線路,也是泰山的精華所在,全程9.5公里,盤道7000多節,山腳至山頂之間幾乎沒有平路。
歷朝皇帝封禪皆為此處登山,本線路也被稱為泰山御道。途中樹木郁郁蔥蔥,階梯盤旋而上,山峰奇秀俊美,人文古跡眾多,古樸寺廟8處、碑碣200多塊、摩崖刻石300多處,可以充分體驗傳統文化的韻味。
歷史地位: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東岳、泰岳。遠古時始稱火山、太山,“大”在甲骨文與金文中均見其形,讀音為“太”。且“太山'意為“大山”,先秦古文中,“大”、“太”通用。
春秋戰國時,由于同音字的引申和同義字的演變,“太”與“泰”、“代”與“岱”“岱”與“岳”也互相變通了,這樣相繼出現了“泰山”、“岱山”、“岱宗”、“岱岳”等專用名稱。
誰有關于東御道的資料?
說東御道就要先說東名堂,漢明堂故址是泰山著名的古遺址之一,又叫謝過城。據《左傳》記載,公元前500年,在泰山腳下,魯定公和齊景公舉行了一場轟動一時的夾谷會盟。孔子以禮服人,迫使齊景公在此向魯定公謝過并取消了宴會,還派人把鄆(在今東平境內)、灌(今汶陽境內)、龜陰(今泰安舊縣以北)等地歸還魯國。
漢武帝東封泰山時,必經謝過城,在此先行封土之禮。文武百官、隨從人員及幾十萬大軍駐扎于此恭候待命。漢武帝感到周圍地勢開闊,山環水繞,頗有龍虎之勢就想建明堂,苦于不知。這時濟南人公玉帶獻皇帝明堂圖一幅。于是,漢武帝就依照此圖建立了漢明堂。《史記·封禪書》中記載:“初,天子封泰山,泰山東北址古時有明堂處,處險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曉其制度。濟南人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圖。明堂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水環宮垣,為復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命曰昆侖。天子從之入,以拜祠上帝焉。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帶圖。”
漢武帝先后8次登泰山,其中5次除在岱頂舉行封禮外,山下祭祖、祀天神的大典都是在漢明堂舉行的。繼而是東漢光武帝、章帝、安帝接踵來此,或封禪,或巡狩。古人認為明堂可上通天象,下統萬物,天子在此既可聽察天下,又可宣明政教,是體現天人合一的神圣之地。
如今,漢明堂故址僅剩下一個突兀于平地之上的石崖。漢武帝劉徹東封泰山時諫撤,筑為圓形高臺。遺址東西長180米,南北寬80米,高17.6米,瓦礫遍地,且有紅燒土及灰坑,曾出土周代至漢代的遺物,多是些泥質灰陶和夾砂灰皮陶,有周代的飾粗繩紋尖足鬲、侈口寬沿灰陶盆、高足平盤豆,有漢代的布紋瓦等。高臺之東是改道后的明堂河,西側有明堂泉,以石砌筑為池,清澈甘冽,為名泉之一。
漢明堂重建工作始于2000年,占地17324平方米,風格為漢代建筑,建筑氣勢宏偉,古色古香,讓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皇宮。
漢明堂建筑結構由東膳房、書畫院、仿漢樂舞演藝大廳博物館、茶藝館及漢明堂碑林五部分組成。室外園林綠化面積600余平方米,園中荷塘月色、池邊垂柳依依、亭臺樓榭、小橋流水。東膳房的食文化,西茶苑的茶文化,書畫院的古文化,無不體現出漢明堂特有的文化內涵。
園中靚麗的孔雀、異地的鴕鳥、嬉戲的紅魚,更為博大浩瀚的漢明堂增添了活潑靈氣。讓人在品味歷史的同時,不失雅趣。
“山東省首屆文化產業博覽會入庫項目之一”、“2006年山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優秀產業項目”、“泰山周邊最具特色的仿古建筑群”……這一個個榮譽是對漢明堂的肯定,更顯現出全國乃至世界對泰山文化的認知、融合與褒獎。岸人云:“新漢明堂,故地而建,北臨碧霞湖,古色古香,精巧別致,氣勢宏偉,大漢遺風。儒以治世、道以治身、佛以治心。泰山,奇峰百疊,天人感應,精神不息,高山仰止。”
2007年6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首批旅游文化示范地發布及中國文化之旅推廣大會”上,漢明堂與蘇州古典園林、大理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區、西安大唐芙蓉園等30個全國著名旅游景觀共同入選全國首批旅游文化示范地。
現在的東御道始于泰山東麓的上梨園村,位于漢明堂的西北方向。
東出泰安,沿泰明路北行數公里,從一不寬的路口拐向西,一座牌坊赫然聳立,上書“泰山東御道”五個大字。
過牌坊繼續西行,路兩側是漫山的果園,掩映在其中的是數十家各色農家飯店。所謂的東御道,是泰山山脈一個比較開闊的溪谷。自泰山東南麓上梨園村起,途經柴草河,沿大直溝路,可從山后到達中天門,全長6公里。這里是泰山登山路線中比較古老的一條,其“明堂落日”與“半山腰玉”、“云海日出”、“碧霞佛光”等并稱泰山八大奇觀。
山里各色農家飯店,店名無不與“御道”有關——“御道山莊”、“御道炒雞店”等等,一間間草舍錯落有致地掩映在綠竹叢中。有的農家飯店還搭建了簡單的娛樂設施,比如秋千、搖椅、吊籃,很吸引孩子們和年輕人。
從直溝水庫大壩往上走,經過大概兩個小時的行程,就可到達中天門。
關于泰山上的故御道在哪里和泰山古道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