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交爾汝忘形哪里 爾汝之交
大家好,關(guān)于論交爾汝忘形哪里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爾汝之交的相關(guān)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白居易詩《問劉十九》中劉十九指的是誰?
劉十九乃其堂兄劉禹銅,系洛陽一富商,與白居易常有應(yīng)酬。
《問劉十九》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此詩描寫詩人在一個風(fēng)雪飄飛的傍晚邀請朋友前來喝酒,共敘衷腸的情景。詩以如敘家常的語氣,樸素親切的語言,通過寫對把酒共飲的渴望,體現(xiàn)了朋友間誠懇親密的關(guān)系。全詩簡練含蓄,輕松灑脫,而詩句之間,意脈相通,一氣貫之。
《問劉十九》原文于下:
問劉十九
(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譯文
釀好了淡綠的米酒,燒旺了小小的火爐。天色將晚雪意漸濃,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擴(kuò)展資料:
詩歌首句描繪家酒的新熟淡綠和渾濁粗糙,極易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讓讀者猶如已經(jīng)看到了那芳香撲鼻,甘甜可口的米酒。次句“紅泥小火爐”,粗拙小巧的火爐樸素溫馨,爐火正燒得通紅,詩人圍爐而坐,熊熊火光照亮了暮色降臨的屋子,照亮了浮動著綠色泡沫的家酒。
“紅泥小火爐”對飲酒環(huán)境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氣氛的作用。酒已經(jīng)很誘人了,而爐火又增添了溫暖的情調(diào)。詩歌一、二兩句選用“家酒”和“小火爐”兩個極具生發(fā)性和暗示性的意象,容易喚起讀者對質(zhì)樸地道的農(nóng)村生活的情境聯(lián)想。
后面兩句:“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在這樣一個風(fēng)寒雪飛的冬天里,在這樣一個暮色蒼茫的空閑時刻,邀請老朋友來飲酒敘舊,更體現(xiàn)出詩人那種濃濃的情誼。“雪”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暢飲的闊大背景,寒風(fēng)瑟瑟,大雪飄飄,讓人感到冷徹肌膚的凄寒,越是如此,就越能反襯出火爐的熾熱和友情的珍貴。
“家酒”、“小火爐”和“暮雪”三個意象分割開來,孤立地看,索然寡味,神韻了無,但是當(dāng)這三個意象被白居易納入這首充滿詩意情境的整體組織結(jié)構(gòu)中時,讀者就會感受到一種不屬于單個意象而決定于整體組織的氣韻、境界和情味。
寒冬臘月,暮色蒼茫,風(fēng)雪大作,家酒新熟、爐火已生,只待朋友早點到來,三個意象連綴起來構(gòu)成一幅有聲有色、有形有態(tài)、有情有意的圖畫,其間流溢出友情的融融暖意和人性的陣陣芳香。
覽全詩,語淺情深,言短味長。白居易善于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詩情,用心去提煉生活中的詩意,用詩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暉,這正是此詩令讀者動情之處。《問劉十九》。詩從開門見山地點出酒的同時,就一層層地進(jìn)行渲染,但并不因為渲染,不再留有余味,相反地仍然極富有包蘊(yùn)。
讀了末句“能飲一杯無”,可以想象,劉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詩之后,一定會立刻命駕前往。于是,兩位朋友圍著火爐,“忘形到爾汝”地斟起新釀的酒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問劉十九
李白《將進(jìn)酒》全文
一、全文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jìn)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二、釋義
你難道看不見,那黃河之水那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你難道看不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悲嘆自己的衰老的白發(fā),年輕時的滿頭青絲如今已是雪白一片。人生得意之時就應(yīng)當(dāng)縱情歡樂,不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每個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黃金千兩(就算)一揮而盡,它也還是能夠再得來。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飲三百杯也不為多!岑夫子,丹丘生啊,請二位快點喝酒吧,舉起酒杯不要停下來。
讓我來為你們高歌一曲,請你們?yōu)槲覂A耳細(xì)聽: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只希望醉生夢死而不愿清醒。自古以來圣賢無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會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陳王曹植當(dāng)年宴設(shè)平樂觀的事跡你可知道,斗酒萬千也豪飲,讓賓主盡情歡樂。
主人呀,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只管買酒來讓我們一起痛飲。那些什么名貴的五花良馬,昂貴的千金狐裘,快叫侍兒拿去統(tǒng)統(tǒng)來換美酒,讓我們一起來消除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
三、作者
唐代李白
擴(kuò)展資料
一、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約作于開元二十四年(736)前后。黃錫珪《李太白編年詩集目錄》系于天寶十一載(752)。一般認(rèn)為這是李白天寶年間離京后,漫游梁、宋,與友人岑勛、元丹丘相會時所作。
二、賞析
在這首詩里,李白“借題發(fā)揮”,借酒消愁,感嘆人生易老,抒發(fā)了自己懷才不遇的心情。
這首詩十分形象的體現(xiàn)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熱情豪放,“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生得意須盡歡”。全詩氣勢豪邁,感情豪放,言語流暢,具有極強(qiáng)的感染力。李白詠酒的詩歌非常能體現(xiàn)他的個性,思想內(nèi)容深沉,藝術(shù)表現(xiàn)成熟。《將進(jìn)酒》即為代其表作。
詩歌發(fā)端就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fēng)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到海不復(fù)回”,潁陽去黃河不遠(yuǎn),登高縱目,故借以起興。黃河源遠(yuǎn)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
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說前二句為空間范疇的夸張,這二句則是時間范疇的夸張。悲嘆人生苦短,而又不直言,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fā)”,一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神態(tài)宛如畫出。
將人生由青春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之事,把原本就短暫的說得更為短暫,與前兩句把原本壯闊的說得更為壯闊,是“反向”的夸張。開篇“以河之水一去不復(fù)返喻人生易逝”,“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這個開端可謂悲感至極,卻又不墮纖弱,可以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shù)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人生得意須盡歡”,這似乎是宣揚(yáng)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xiàn)象而已。詩人于是用樂觀好強(qiáng)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鼓掌贊嘆的好句子。
“有用”而且“必”,非常的自信,簡直像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需要大寫的。于是,從貌似消極的現(xiàn)象中透露出了深藏其內(nèi)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積極的態(tài)度。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jìn)酒,杯莫停!”幾個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詩歌節(jié)奏富于變化, 而且使我們似乎聽到了詩人在席上頻頻地勸酒。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對手,不但“忘形到爾汝”,詩人甚至忘了是在寫詩,筆下之詩似乎還原為生活,他還要“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將進(jìn)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全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夸張手法不無關(guān)系,比如詩中屢用巨額數(shù)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xiàn)豪邁詩情。
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實深厚的內(nèi)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郁怒情緒。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zhuǎn)樂、轉(zhuǎn)狂放、轉(zhuǎn)憤激、再轉(zhuǎn)狂放、最后結(jié)穴于“萬古愁”,回應(yīng)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
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非鑱刻能學(xué),又非率爾可到。通篇以七言為主,而又以三、五言句“破”之,極參差錯綜之致。
詩句以散行為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馬,千金裘”),節(jié)奏疾徐盡變,奔放而不流易。《唐詩別裁》謂“讀李詩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遠(yuǎn)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此篇足以當(dāng)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將進(jìn)酒
歷史高手進(jìn)來
【閉門羹】拒絕客人進(jìn)門叫做讓客人吃閉門羹。出自唐·馮贄《云仙雜記》卷一:“下列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
【打秋風(fēng)】指假借各種名義向人家索取財物,或依仗與權(quán)勢有某種關(guān)系,招搖撞騙,收受賄賂。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賢仆夫》:“當(dāng)今北面官人,入則內(nèi)貴,出則使臣,到所在打風(fēng)打雨,你何不從之?”
【打死虎】比喻抨擊已失威勢的人。
【打頭風(fēng)】指逆風(fēng)。出自唐·白居易《小舫》詩:“黃柳影籠隨棹月,白蘋香起打頭風(fēng)。”
【打前站】行軍或集體出行時先派人到將要停留或到達(dá)的地點去辦理食宿等事務(wù)。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大王即刻到了,灑家是打前站的,你下馬飯完也未?”
【打擂臺】參加擺擂臺者的比武。比喻相互競賽。擂臺:比武而專設(shè)的臺子。出自元·高文秀《黑旋風(fēng)》第一折:“那泰安山神州廟,有一等打擂臺賭本事的,要與人廝打。”
【阿堵物】西晉的一些士族階層人士自命清高,恥于言錢,錢被稱為“阿堵物”。后人指為錢的別稱,有諷刺意義。出自《世說新語》,《世說新語》中記載:西晉的王衍是所謂的“品行高尚”的清談人士,據(jù)說他口里從不提到“錢”字。他老婆想試探王衍的虛實,趁王衍熟睡之時,叫仆人繞著王衍的床邊鋪上一大圈錢。王衍早晨醒來見到床邊的錢妨礙他行動。便叫來仆人說“舉卻阿堵物”。舉卻:拿開。
【敗家子】指任意揮霍家產(chǎn)的不成器的子弟或任意浪費(fèi)國家財物的人。
【半吊子】膚淺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說話隨便,舉止不沉穩(wěn)的人。
【半瓶醋】比喻對某一門知識只是一知半解卻好在人前賣弄的人。出自《古今雜劇·無名氏〈司馬相如題橋記〉》:“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讀幾句書,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絆腳石】絆腳的石頭,比喻阻礙前進(jìn)的東西。
【抱不平】遇見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幫助弱小的一方。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氣的我只有替平兒打抱不平。”
【唱反調(diào)】發(fā)表完全對立的言論;采取對立的舉措。
【長舌婦】好進(jìn)讒言的婦人。出自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4卷:“文錢小隙造奇冤:‘都是你這小天殺的,不學(xué)好,引這長舌婦開口。”
【步后塵】后塵:走路時揚(yáng)起的塵土。指跟在別人后面追隨模仿。出自明·屠隆《曇花記·討賊立功》:“副帥好當(dāng)前隊,老夫愿步后塵。”
【不旋踵】來不及轉(zhuǎn)身。比喻時間極短。也指不退卻。
【不二門】指平等而無差異之至道或獨(dú)一無二的門徑、方法。出自姚合《寄不疑上人》:“是法修行遍,方棲不二門。”
【不倒翁】形似老人的玩具,上輕下重,扳倒后自己能豎立起來。現(xiàn)多用于諷刺巧于保持自己地位的人。出自清·趙翼《陔余叢考》第三十三卷:“兒童嬉戲有不倒翁,糊紙作醉漢狀,虛其中而實其底,雖按捺旋轉(zhuǎn)不倒也。”
【不成器】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氣質(zhì)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沒有什么出息。有時也指不學(xué)好,自甘墮落。器:指人的度量、才干。出自《禮記·學(xué)記》:“玉不琢,不成器。”
【并頭蓮】并排地長在同一莖上的兩朵蓮花。比喻恩愛的夫妻。又作“并蒂蓮”。蒂:花或瓜果跟莖連接的部分。出自元·無名氏《連環(huán)計》第二折:“池畔分開并蒂蓮,可堪間阻又經(jīng)年。”
【表面光】表面上光潔,形容虛有其表。
【壁上觀】比喻坐觀勝負(fù)而不幫助任何一方。壁:營壘。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jì)》:“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出風(fēng)頭】表現(xiàn)自己,自鳴得意地顯示自己比別人行。出:顯露。
【杯中物】杯子中的東西,指酒。出自晉·陶潛《責(zé)子》詩:“天運(yùn)茍如此,且進(jìn)杯中物。”
【吃白食】白吃別人的飯,光吃飯不工作,吃東西不付錢,也指不務(wù)正業(yè)專靠訛詐為生。
【丑八怪】相貌丑陋的人。
【出鋒頭】表現(xiàn)自己,自鳴得意地顯示自己比別人行。又作“出風(fēng)頭”。出:顯露。出自宋·沈遼《云巢編》:“壯心欲馳步輒跚,試出鋒頭官已瘝。”
【初生犢】剛出生的小牛,比喻單純或勇猛的青年人。同“初生之犢”。
【杵臼交】指不計貧賤的交誼。出自《后漢書·吳佑傳》:“公沙穆來游太學(xué),無資糧,乃變服客傭,為佑賃舂。佑與語大驚,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
【吹鼓手】舊時婚喪禮儀中吹打樂器的人,比喻專為別人捧場的人。
【吹牛皮】說大話,閑聊天。
【醋壇子】裝醋的壇子,指在男女關(guān)系上嫉妒心很強(qiáng)的人。
【催命鬼】催人早死的人,比喻人催促別人很緊很急。
【打邊鼓】指從旁鼓吹、協(xié)助。
【打埋伏】比喻隱藏物資、人力或隱瞞問題。也指事先隱藏起來,待時行動。
【打圓場】調(diào)解糾紛,從中說和,使幾方面都能接受,從而使僵局緩和下來。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一回:“虧得和尚打圓場,好容易才把那女人勸下的,所以同了他來。”
【大手筆】指偉大的著作或大行動。《晉書·王珣傳》:“此當(dāng)有大手筆事。”
【單相思】男女之間只有單方面的愛戀思慕。也比喻雙方中只有一方有愿望或熱情。出自明·高濂《玉簪記·村郎鬧會》:“只見些花落東風(fēng)點綠苔,佩環(huán)聲,歸仙宅,單相思今空害。”
【膽小鬼】膽量小的人。
【刀筆吏】指代辦文書的小吏。刀筆:古時在竹簡上用刀削改字。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蕭相國世家》:“蕭相國何于秦時為刀筆吏,錄錄未有奇節(jié)。”
【稻粱謀】比喻人謀求衣食。謀:謀求。禽鳥尋找食物。出自唐·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詩:“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
【東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出自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東方騎】指女子的如意郎君。也泛指身份煊赫者。出自唐·褚亮《燭花》詩:“言是東方騎,來尋南陌車。”
【東家丘】孔子的西鄰不知孔子的學(xué)問,稱孔子為“東家丘”。指對人缺乏認(rèn)識,缺乏了解。丘:孔丘。出自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邴原傳》:“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謂以鄭為東家丘者也。”
【蠹書蟲】蛀書的蟲子。比喻讀死書的人。出自唐·韓愈《雜詩》:“豈殊蠹書蟲,生死文字間。”
【多面手】指擅長多種技藝的人。
【奪錦才】形容才華超群,后來居上。奪錦:奪錦袍。爭奪錦袍的才華。出自《新唐書·宋之問傳》:“之問俄傾獻(xiàn),后覽之嗟賞,更奪錦袍以賜。”
【兒皇帝】五代時期石敬瑭勾結(jié)契丹建立后晉,對契丹主自稱兒皇帝。后泛指投靠外國,建立傀儡政權(quán)的統(tǒng)治者。出自《新五代史·四夷附錄第一》:“學(xué)士以先君之命為書以賜國君,其書常曰:‘報兒皇帝云。’”
【爾汝交】彼此以爾和汝相稱,表示親昵,不分彼此的交情。爾汝:你。出自元·辛文房《唐才子傳·鮑溶》:“與李端公益少同袍,為爾汝交。”
【耳報神】指暗中通風(fēng)報信的人。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1回:“這又是誰的耳報神這么快?”
【耳邊風(fēng)】在耳邊吹過的風(fēng)。比喻聽了不放在心上的話。又作“耳旁風(fēng)”。出自唐·杜荀鶴《贈題兜率寺閑上人院》詩:“百歲有涯頭上雪,萬般無染耳邊風(fēng)。”
【二把刀】稱對某項工作知識不足、技術(shù)不高的人。
【二百五】指傻頭傻腦,不很懂事而又倔強(qiáng)莽撞的人。
【二而一】一演化為二,二合成為一。指同一事物可以演化為對立的兩種現(xiàn)象,對立的兩種現(xiàn)象可以找到同一根源。
【二桿子】指人的脾氣莽撞、火爆。
【二流子】不務(wù)正業(yè)游手好閑的人。
【二五耦】比喻狼狽為 。耦:兩人耕地。出自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莊公二十八年》:“二五耦。”
【方便門】佛教語,指引人入教的門徑,后指給人便利的門路。方便:便利。出自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漳州羅漢桂琛和尚》:“所以諸佛慈悲,見汝不奈何,開方便門,示真實相。”
【方寸地】原指很小的地方,借指心。出自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第六卷:“俗語云:‘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指心而言也。”
【放冷箭】乘人不備,放箭傷人。比喻暗中傷人。冷箭:暗箭。出自元·高文秀《黑旋風(fēng)》第一折:“你們休放冷箭,報復(fù)去,道有孔目孫榮特地拜見哥哥來。”
【風(fēng)木嘆】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養(yǎng)。指喪父母的悲傷。風(fēng)木:同“風(fēng)樹”。出自宋·陸游《焚黃》:“早歲已形風(fēng)木嘆,余生永廢《蓼莪》詩。”
【風(fēng)樹悲】指喪父母的悲傷。出自唐·白居易《贈友》詩:“庶使孝子心,皆無風(fēng)樹悲。”
【斧鑿痕】原指用斧頭、鑿子在木石上加工留下的痕跡。多用來比喻詩文字畫等造作,不自然。斧:斧頭;鑿:鑿子;痕:痕跡。出自唐·韓愈《調(diào)張籍》:“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航。”
【附驥尾】附著在千里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別人而成名。常作謙詞。出自漢·王褒《四子講德論》:“附驥尾則涉千里,攀鴻翮則翔四海。”
【干瞪眼】干著急而沒有辦法。
【刮地皮】比喻貪官污吏千方百計地搜刮人民的財產(chǎn)。出自《新唐書·程日華傳》:“馬瘠士饑死,刺史不棄毫發(fā)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
【鬼畫符】好像鬼畫的咒語,胡亂涂抹。比喻潦草難認(rèn)的字跡。也比喻烏七八糟不知再搞什么。出自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萬古文章有坦途,縱橫誰似玉川盧?真書不入今人眼,兒輩從教鬼畫符。”
【和事老】多指不講原則,不問是非而一味勸使雙方和解之人。也指對任何事情都漠不關(guān)心的人。和事:平息事件或爭端。調(diào)停爭端的人。出自《新唐書·宗楚客傳》:“中宗不能窮也,詔琬與楚客,處訥約兄弟兩解之,故世謂帝為‘和事天子’。”
【鴻門宴】指不懷好意的宴請或加害客人的宴會。鴻門:地名,今陜西臨潼東北。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jì)》:“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
【集大成】融會各方面的優(yōu)點及成就,以達(dá)到完備的程度。出自《孟子·萬章下》:“孔子,圣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
【佳弟子】指德才超群的晚輩。佳:好,優(yōu)。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yù)下》:“汝是我佳弟子,當(dāng)不減阮主簿。”
【家天下】指帝王把國家政權(quán)據(jù)為己有,世代相襲。《禮記·禮運(yùn)》:“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
【賤骨頭】指不自尊、不知羞恥或不知好歹的人。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9回:“人太生嬌俏了,可知心就嫉妒。鳳丫頭倒好意待他,他倒這樣爭鋒吃醋的。可是個賤骨頭。”
【解人頤】笑掉人的下巴頦兒。形容人開懷大笑。解:脫掉。出自《漢書·匡衡傳》:“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
【解語花】比喻勝似花朵般美麗的女子。出自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解語花》:“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shù)枝盛開,帝與貴戚宴賞焉。左右皆嘆羨久之,帝指貴妃示于左右曰:‘爭如我解語花?’”
【金不換】即使用金子來也不換,形容極為可貴。
【九回腸】形容回環(huán)往復(fù)的憂思。回腸:形容內(nèi)心焦慮不安。出自梁簡文帝《應(yīng)令》:“望邦畿兮千里曠,悲遙夜兮九回腸。”
【卷地皮】把地皮都卷走了。比喻官吏的殘酷搜刮。出自唐·盧仝《蕭宅二三子贈答詩(客謝井)》:“揚(yáng)州惡百姓,疑我卷地皮。”
【卷鋪蓋】收拾行李離去。比喻被解雇或辭去職務(wù),離開原來工作地點。
【苦肉計】故意傷害自己的肉體以騙取敵方信任的計策。出自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一折:“虧殺那苦肉計黃蓋添糧草。”
【寬心丸】寬慰別人的話。
【兩面光】兩個面都光滑。比喻兩方面都不得罪,兩邊做好人。
【遼東豕】比喻知識淺薄,少見多怪。出自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朱浮傳》:“往時遼東有豕,生子白頭,異而獻(xiàn)之,行至河?xùn)|,見群豕皆白,懷慚而還。若以子之功論于朝廷,則為遼東豕也。”
【吝嗇鬼】吝嗇的或過度節(jié)儉的人。
【亂彈琴】比喻胡扯或胡鬧。
【捋虎須】比喻觸犯有權(quán)勢的人或冒著很大的風(fēng)險。捋:撫摩。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太公道:‘好卻甚好,只是不要捋虎須。’”
【落湯雞】比喻落水或渾身濕透的人。出自明·天然智叟《石頭點》第六回:“止子小船身一旺,立勿定,落湯雞子浴風(fēng)波。”
【馬后炮】象棋術(shù)語。比喻不及時的舉動。出自元·無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今日軍師升帳,大哥須要計較此事,不要做了馬后炮,弄的遲了。”
【馬前卒】舊時在馬前吆喝開路的兵卒差役。現(xiàn)在比喻為人奔走效力的人。出自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一為馬前卒,鞭背生蟲蛆。”
【滿堂紅】比喻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績或到處都很興旺。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紅紙牌兒在當(dāng)中,點著幾對滿堂紅。”
【滿天飛】形容到處都是。亦作“滿空飛”。出自宋·張元《詠雪》:“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空飛。”
【冒失鬼】言語、舉動魯莽、輕率的人。出自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就算我是個冒失鬼,鬧了個煙霧塵天,一概不管,甩手走了,你們想想,難道炕上那個黃布包袱我就含含糊糊的丟下不成?”
【每事問】每件事都要詢問。指凡事都要作進(jìn)一步的調(diào)查。出自春秋·魯·孔丘《論語·八佾》:“子入太廟,每事問。”
【門外漢】指外行人。出自《五燈會元·天竺證悟法師》:“師舉東坡宿東林偈……曰:祗如他道,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凈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這個消息?庵曰:是門外漢耳。”
【悶葫蘆】比喻很難猜透而令人納悶的話或事情。出自元·紀(jì)君祥《趙氏孤兒》第四折:“好著我沉吟半晌無分訴,這畫的是徯幸殺我也悶葫蘆”。
【迷魂湯】比喻迷惑人的語言或行為。出自《全元散曲·點絳唇·贈妓》:“使了些巧心機(jī),那里有真情實意。迷魂湯滋味美,紙湯瓶熱火猥。”
【迷魂陣】比喻使人迷惑而上當(dāng)?shù)娜μ住⒂嬛\。出自元·無名氏《云窗夢》第二折:“三停刀砍不斷黃桑棍,九稍炮不破迷魂陣。”
【綿里針】棉絮里面藏著針。形容柔中有剛。也比喻外貌和善,內(nèi)心刻毒。綿:絲棉。出自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四折:“笑你個風(fēng)魔的翰林,無處問佳音,向簡帖兒上計稟。得了個紙條兒恁般綿里針,若見玉天仙怎生軟廝禁?俺那小姐忘恩,赤緊的僂人負(fù)心。”
【莫逆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莫:沒有;逆:抵觸;交:交往,友誼。
【莫須有】原意是也許有吧。后指憑空捏造。出自《宋史·岳飛傳》:“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鳥獸散】形容成群的人象鳥獸逃散一樣紛亂地散去(多形容敵人潰逃)。出自東漢·班固《漢書·李陵傳》:“今無兵復(fù)戰(zhàn),天明坐受縛矣;各鳥獸散,猶有得脫報天子者。”
【鳥獸行】像禽獸一樣的行為。指 。出自《周禮·夏官·大司馬》:“外內(nèi)亂,鳥獸行,則滅亡。”
【牛馬走】本義指在皇帝駕前像牛馬一樣跑前跑后的人。也泛指供驅(qū)使奔走的人。出自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太史公牛馬走。”
【牛眠地】迷信者指所謂有利于后代升官發(fā)財?shù)膲灥亍3鲎浴稌x書·周光傳》:“陶侃微時,丁艱,將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夫,謂曰:‘前岡見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極人臣矣。’”
【跑龍?zhí)住吭笐蚯心弥熳幼霰涞慕巧蟊扔髟谌耸窒伦鰺o關(guān)緊要的事。
【蓬間雀】生活在蓬草間的小鳥。比喻目光短淺,沒有志向的人。蓬:飛蓬;野草;雀:小鳥。出自《莊子·逍遙游》:“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fù)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shù)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
【霹靂手】指斷案敏捷的人。出自《舊唐書·裴漼傳》:“崇義大驚,謝曰:‘公何忍藏鋒以成鄙夫之過!’由是大知名,號為‘霹靂手’。”
【飄飄然】由于迷戀某人或懷有極大的驕傲自大情緒而感到輕飄飄。形容得意。出自唐·李復(fù)言《續(xù)玄怪錄·裴湛》:“神清氣爽,飄飄然有凌云之意。”
【破天荒】指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的事。出自宋·孫光憲《北夢瑣言》第四卷:“唐荊州衣冠藪澤,每歲解送舉人,多不成名,號日天荒解。劉蛻舍人以荊解及第,號為‘破天荒’。”
【七返丹】傳說中的一種丹藥,有增功保健的功效。出自東方玉《七步驚龍》第四章:“‘七返丹’功參造化,練氣之士,得此一粒,可抵二十年勤修之功,即普通人服之,亦可明目輕身,得享遐齡。”
【麒麟閣】漢代閣名,供奉功臣。指卓越的功勛或最高的榮譽(yù)。出自唐·杜甫《投贈哥舒開府翰》詩:“今代麒麟閣,何人第一功。”
【麒麒楦】指裝扮成麒麒的驢子。形容徒有其表的人。麒麒:傳說中的一種代表吉祥的神獸;楦:楦頭,楦鞭子用的木制模型,這里指驢子。出自唐·張鷟《朝野僉載》:“唐楊炯每呼朝士為麒麒楦。”
【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請求退職。乞:求,討。出自東漢·班固《漢書·趙充國傳》:“充國乞骸骨,賜安車駟馬。”
【泣鬼神】
使鬼神為之哭泣。比喻詩文感人至深。出自唐·杜甫《寄李太白二十韻》詩:“落筆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
【墻外漢】指非局中之人,不屬于某專業(yè)或不專于某門知識或藝術(shù)的人。出自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慕容垂歌辭》:“我身分自當(dāng),枉殺墻外漢。”
【墻有耳】比喻秘密易于外泄。同“隔墻有耳”。語出《詩·小雅·小弁》:“君子無易由言,耳屬于垣。”《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墻有耳,伏寇在側(cè)。墻有耳者,微謀外泄之謂也。”
【敲邊鼓】比喻從旁幫腔、攛掇或助勢。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34回:“這話須得你老哥自己去找他,我們旁人只能敲敲邊鼓。”
【敲門磚】敲門的磚石,門敲開后就被拋棄。比喻騙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出自宋·曾敏行《獨(dú)醒雜志》卷五:“一日,沖元自窗外往來,東坡問:‘何為?’沖元曰:‘綏來。’東坡曰:‘可謂奉大福以來綏。’蓋沖元登科時賦句也。沖元曰:‘敲門瓦礫,公尚記憶耶!’”
【敲竹杠】比喻利用別人的弱點或以某種口實為借口來索取財物。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17回:“兄弟敲竹杠,也算會敲的了,難道這里頭還有竹杠不成?”
【翹辮子】清代男人也梳辮子,劊子手殺人時要把辮子提起,翹辮子指殺頭。借指死亡。
【翹尾巴】比喻驕傲或自鳴得意。翹:向上昂起。
【清一色】原指打麻將時由一種花色組成的一副牌。后比喻全部由同一種成分構(gòu)成。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十九回:“而且他〔佘小觀〕賭品甚高,輸?shù)迷蕉嘈脑蕉ǎ樕仙裆z毫不動。又歡喜做‘清一色’。所以同賭的人更拿他當(dāng)財神看待。”
【窮折騰】翻來覆去地做某事,沒有任何效果。
【孺子牛】兒童游戲時牽著走的由大人扮成的牛。比喻甘愿為人民大眾服務(wù)的人。孺子:兒童。
【煞風(fēng)景】比喻在大家高興的時候,突然出現(xiàn)使人掃興的事物。同“殺風(fēng)景”。出自宋·樓鑰《次韻沈使君懷浮岡梅花》詩:“毋庸高牙煞風(fēng)景,為著佳句增孤妍。”
【守財奴】
有錢而非常吝嗇的人。又作“守財虜”“守錢虜”。出自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十五回:“擱不住這班人都做了守財奴,年年只有入款,他卻死摟著不放出來,不要把天下的錢,??剿?頤礎(chǔ)!?/SPAN
【替罪羊】古代猶太教祭禮是替人承擔(dān)罪過的羊。比喻代人受過。
【忘形交】不拘身分、形跡的知心朋友。出自《新唐書·孟郊傳》:“孟郊者,字東野,湖州武康人。少隱嵩山,性介,少諧合。愈一見,為忘形交。”
【忘年交】即不拘年歲行輩產(chǎn)差異而結(jié)交的朋友。同“忘年之好”。出自《南史·何遜傳》:“遜字仲言,八歲能賦詩,弱冠,州舉秀才。南鄉(xiāng)范云見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jié)忘年交。”
【五里霧】比喻模糊恍惚、不明 的境界。出自《后漢書·張楷傳》:“性好道術(shù),能作五里霧。”
【眼中釘】比喻心中最厭惡、最痛恨的人。出自《新五代史·趙在禮傳》:“在禮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罷去,宋人喜而相謂曰:‘眼中拔釘,豈不樂哉?’”
《成語大全》目錄
在線成語故事
關(guān)于論交爾汝忘形哪里和爾汝之交的介紹到此就結(jié)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guān)注本站。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