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車登古原是哪里 驅車登古原原是什么意思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驅車登古原是哪里,以及驅車登古原原是什么意思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中古原指什么
古原就是“樂游原”。
樂游原得名于漢代。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秦漢時代,曲江池一帶就以風景秀麗而負有盛名。漢宣帝時,這里被稱為樂游苑。一次,漢宣帝偕許皇后出游至此,迷戀于絢麗的風光,以至于“樂不思歸”。后來在此處建有樂游廟,樂游原就以廟得名。
樂游原是唐長安城的最高點,地勢高平軒敞,為登高覽勝最佳景地。 唐太平公主在此添造亭閣,營造了當時最大的私宅園林——太平公主莊 園。韓愈《游太平公主莊》詩云:公主當年欲占春,故將臺榭押城堙,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屬人。” 僅在樂游原上的一處園林,因太平公主謀反被沒收后,就分賜給了寧、申、歧、薛四王,足以想見當時 樂游原規模之大。后來四王又大加興造,遂成為以岡原為特點的自然風 景游覽勝地。
樂游原地勢高聳,登原遠眺,四望寬敞,京城之內,俯視 如掌。同時,它與南面的曲江芙蓉園和西南的大雁塔相距不遠,眺望如 在近前,景色十分宜人。因此,都人來此游賞者紹驛不絕。尤其是“每 三月上已、九月重陽,仕女游戲,就此拔楔登高·幄幕云布,車馬填塞。”李商隱去游玩的“古原”就是“樂游原”。
樂游原位于現在西安市東南二環外,是由于河流侵蝕而殘留在渭河三級階地上的梁狀高地。樂游原的南面有大雁塔、曲江池,原上有青龍寺遺址、唐升平閣,遺址內還建有空海紀念碑、紀念堂,種植著多株名貴櫻花,是人們春游踏青的好去處。
驅車登古原古原前一句及出處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出自唐代李商隱的《樂游原》。此詩當作于會昌四、五年(844、845)間,時義山去河陽退居太原,往來京師,過樂游原而作下此詩。
樂游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譯文
傍晚時分我心情不太好,獨自驅車登上了樂游原。
這夕陽晚景的確十分美好,只不過已是黃昏。
創作背景
樂游原是唐代游覽勝地,直至中晚唐之交,樂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處。同時因為地理位置高便于覽勝,文人墨客也經常來此做詩抒懷。唐代詩人們在樂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璣絕句,歷來為人所稱道,詩人李商隱便是其中之一。
李商隱所處的時代是國運將盡的晚唐,盡管他有抱負,但是無法施展,很不得志。李商隱二十五歲時由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绹推舉得中進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將女兒嫁給了他。因為王茂之是李黨的重要人物,李商隱從此陷入牛李黨爭不能自拔,在官場之中異常失意,這首《樂游原》正是他心境郁悶的真實寫照。
程夢星《李義山詩集箋注》:“此詩當作于會昌四、五年(844、845)間,時義山去河陽退居太原,往來京師,過樂游原而作是詩,蓋為武宗憂也。武宗英敏特達,略似漢宣,其任德裕為相,克澤潞,取太原,在唐季世可謂有為,故曰‘夕陽無限好’也。而內寵王才人,外筑望仙臺,封道士劉玄靜為學士,用其術以致身病不復自惜。識者知其不永,故義山憂之,以為‘近黃昏'也。”
作品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作者的傷感情緒。當詩人為排遣“意不適”的情懷而登上樂游原時,看到了一輪輝煌燦爛的黃昏斜陽,于是發乎感慨。
此詩前兩句“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點明登古原的時間和原因。“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適”指不悅。詩人心情憂郁,為了解悶,就駕著車子外出眺望風景,于是登上古原,即樂游原。自古詩人詞客,善感多思,而每當登高望遠,送目臨風,更易引動無窮的思緒:家國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錯綜交織,所悵萬千,殆難名狀。陳子昂一經登上幽州古臺,便發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嘆,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李商隱這次驅車登古原,卻不是為了去尋求感慨,而是為了排遣他此際的“向晚意不適”的情懷。
后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余暉映照,晚霞滿期天,山凝胭脂,氣象萬千。詩人將時代沒落之感,家國沉淪之痛,身世遲暮之悲,一起熔鑄于黃昏夕照下的景物畫面中。“無限好”是對夕陽下的景象熱烈贊美。然而“只是”二字,筆鋒一轉,轉到深深的哀傷之中。這是詩人無力挽留美好事物所發出深長的慨嘆。這兩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蘊涵了這樣一個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嬈,正是因為在接近黃昏之時才顯得無限美好。這近于格言式的慨嘆涵義十分深刻,有人認為夕陽是嗟老傷窮、殘光末路之感嘆;也有人認為此為詩人熱愛生命、執著人間而心光不滅,是積極的樂觀主義精神。其實這里不僅是對夕陽下的自然景象而發,也是對時代所發出的感嘆。詩人李商隱透過當時唐帝國的短暫繁榮,預見到社會的嚴重危機,而借此抒發一下內心的無奈感受。這兩句詩所蘊含的博大而精深的哲理意味,后世被廣泛引用,并且借用到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也引申、升華甚至反其意而為之,變消極為積極,化腐朽為神奇,產生全新的意義。因此它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思想價值。
此詩不用典,語言明白如話,毫無雕飾,節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是李詩中少有的,因此也是難能可貴的。
漢下白登道,驅車登古原
“漢下白登道”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詩作《關山月》,全詩內容:“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釋義為“巍巍天山,蒼茫云海,一輪明月傾瀉銀光一片。浩蕩長風,掠過幾萬里關山,來到戍邊將士駐守的邊關。漢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戰匈奴,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這些歷代征戰之地,很少看見有人慶幸生還。戍邊兵士仰望邊城,思歸家鄉愁眉苦顏。當此皓月之夜,高樓上望月懷夫的妻子,同樣也在頻頻哀嘆,遠方的親人啊,你幾時能卸甲洗塵歸來”。首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開頭的描繪都是為后面作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關山月”是樂府舊題。《樂府古題要解》:“‘關山月’,傷離別也。”李白的這首詩,在內容上繼承了古樂府,但又有極大的提高。
“驅車登古原 ”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作《樂游原》,全詩內容:“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釋義為“傍晚時心情不快,駕著車登上古原。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此詩贊美黃昏前的原野風光,表達自己的感受。前兩句點出登原游覽的原因:由于黃昏日暮心情不適,便驅車登上古原;后兩句極力贊嘆晚景之美:在夕陽余暉照耀下,涂抹上一層金色的世界。后兩句詩歷來膾炙人口,其意蘊非常豐富,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思想價值。全詩語言明白如話,毫無雕飾,節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希望可以幫助你,請采納。謝謝!
驅車登古原古原古詩
登樂游原
唐代?·?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隱所處的時代是國運將盡的晚唐,盡管他有抱負,但是無法施展,很不得志。這首詩就反映了他的傷感情緒。
前兩句“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是說:傍晚時分我心情悒郁,駕著車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適”指不悅。詩人心情憂郁,為了解悶,就駕著車子外出眺望風景。“古原”就是樂游原,在長安城南,地勢較高,是唐代的游覽勝地。這兩句,點明登古原的時間和原因。后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說:夕陽下的景色無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黃昏。“無限好”是對夕陽下的景象熱烈贊美。然而“只是”二字,筆鋒一轉,轉到深深的哀傷之中。這是詩人無力挽留美好事物所發出深長的慨嘆。這兩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嘆涵義是十分深的,它不僅對夕陽下的自然景象而發,也是對自己,對時代所發出的感嘆。其中也富有愛惜光陰的積極意義
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的作者是?
一、《樂游原》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二、《樂游原》翻譯
臨近傍晚時分,覺得心情不太舒暢;
駕車登上樂游原,心想把煩惱遣散.
看見夕陽無限美好,一片金光燦爛;
只是將近黃昏,美好時光終究短暫.
二、樂游原
樂游原:在長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長安城內地勢最高地。漢宣帝立樂游廟,又名樂游苑、樂游原。登上它可望長安城。 樂游原在秦代屬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漢初年。《漢書·宣帝紀》載,“神爵三年,起樂游苑”。也就是說,樂游原本名“樂游苑”,漢宣帝第一個皇后許氏產后死去葬于此,因“苑”與“原”諧音,樂游苑即被傳為“樂游原”。對此《關中記》有記載:“宣帝許后葬長安縣樂游里,立廟于曲江池北,曰樂游廟,因苑(《長安志》誤作葬字)為名。” 據葛洪《西京雜記》載,“樂游原自生玫瑰樹,樹下多苜蓿”,又“風在其間,長肅蕭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為“懷風”,時人也謂之“光風”或稱“連枝草”。可見,玫瑰和苜蓿都是樂游原上有特色的花卉和植物。直至中晚唐之交,樂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處。同時因為地理位置高便于覽勝,文人墨客也經常來此做詩抒懷。唐代詩人們在樂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璣絕句,歷來為人所稱道,詩人李商隱便是其中之一。
三、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晚唐著名詩人,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滎陽市)。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卷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縣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四、《樂游原》中心思想
這首詩是作者贊美黃昏前的原野風光和表現自己的感受.詩人李商隱透過當時唐帝國的繁榮,預見到社會的嚴重危機.而“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兩句詩也表示:人到晚年,過往的良辰美景早已遠去,不禁嘆息光陰易逝,青春不再.這是遲暮者對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偉大與不可超越,而借此抒發一下內心的無奈感受.
“夕陽無限好”出自哪里
分類: 文化/藝術 文學 小說
解析:
五絕·登樂游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注釋】 :
1、意不適:心情不舒暢。
2、古原:即樂游原,是長安附近的名勝,在今陜西省長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韻譯】:
臨近傍晚時分,覺得心情不太舒暢;
駕車登上樂游原,心想把煩惱遣散。
看見夕陽無限美好,一片金光燦爛;
只是將近黃昏,美好時光終究短暫。
【評析】:
這是一首登高望遠,即景抒情的詩。首二句寫驅車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適”。后二句寫登上古原觸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種享受和滿足。“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二句,素來人們多解為“晚景雖好,可惜不能久留。”今人周汝昌認為:
“只是”二句,“正是詩人的一腔熱愛生活,執著人間,堅持理想而心光不滅的一種深情苦志。”這種看法,雖有新意,卻不合詩人的身世,也不合詩人當時的情緒。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