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雪堂在哪里 蘇東坡雪堂的由來
今天給各位分享蘇東坡雪堂在哪里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蘇東坡雪堂的由來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十)自我突破(3)
公元1170年,南宋孝宗乾道六年,此時蘇軾去世已經70年。大詩人陸游去四川任職路上,經停黃州,來到了臨皋亭,以及亭下的“雪堂”,這是當年蘇東坡建造的五間茅草房,房子落成之日,適逢大雪紛飛。有感于雪的品質,蘇東坡在草房內四壁畫上雪花,坐臥其間,四面觀望,滿目是雪,自以為這才是平生最為得意之所,于是,蘇東坡自題門額謂之“東坡雪堂”,東坡已經徹底適應了新的生活,他已經成為了真正的隱士。
陸游記述雪堂中間掛著一張蘇東坡像,身著紫袍,頭戴黑帽,手持藤杖,倚石而坐,自然而愜意。
元豐五年(1082年)的一天,蘇東坡出城,不知不覺來到了赤鼻磯這個地方,因發音相似,當地人常把念成三國時期那場大戰的“赤壁”。站在江邊遙望寬闊壯麗的江水,回想自己的經歷和古人相比,蘇東坡似有千言在胸中激蕩,久久不能平靜,禁不住大聲吟唱:
看古人,雄姿英發,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想今朝,仕路蹭蹬,壯懷莫酬,自笑多情,已生白發??墒?,在這美麗如畫的江山里,不管多少英雄豪杰,最終都隨著滾滾的長江,淹沒在歷史的長河里。沒有什么可悲傷的,人生不過是一場夢境而已,倒不如好好享受現在,對酒賞月,珍惜大自然給予的一切。這不是對命運的妥協,這是歷史與現狀,理想與實際經過尖銳的沖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種反映,一種選擇。這種感情跌宕,使我們感覺更加真實,這就是蘇東坡,這樣的態度成就了他的人生,也成就了這首千古絕唱——《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七月十六,初秋時節,月明星稀,蘇軾與朋友泛舟江上,夜游赤壁。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把酒言歡,詩酒賦興。此時,世間俗世已經與他們沒有任何關系,任由船只隨波逐流:
玩兒到高興處開始唱起歌來,歌詞寫的很美:
酒過三巡,游玩的朋友中有一個叫楊世昌的道士,迎風吹簫,其蕭聲嗚嗚然,令人聽后無限感傷。蘇軾問其蕭聲何故如此悲戚?楊世昌說:曾幾何時,多少英雄豪杰,橫槊賦詩的曹孟德,羽扇綸巾的周公瑾,如今都已成為歷史。感嘆時光短暫,我們如同蜉蝣置身于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顆粟米那樣渺小。羨慕長江沒有窮盡。想與仙人攜手遨游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但我知道這些不可能得到的,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托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p>
此時若是剛到黃州的蘇軾,一定會觸景生情,被這番話所影響而感嘆人生機遇的不平,那樣的話我覺得可能就與楊世昌兩人一起哭起來,也無心欣賞這夜晚美景,同時,也不會給我們留下一篇千古作品。慶幸的是,此時的蘇東坡早已對人生有了新的認知,而且前不久還在這里寫下“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詞句,聽到他朋友這樣的想法,他是這么回復的:
有時候我們費盡心機去爭取那些未必屬于我們的名利物質的東西,殊不知只有這江山清風和山間明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們看到了、聽到了,才是真正屬于我們自己的。
三個月后,他與朋友再次輾轉到此地,飲酒盡興。
兩次蘇軾都有作品留下,這便是著名的前后《赤壁賦》。
赤壁三詠鑄絕唱,兩賦一詞遺萬情。
對人生真諦的領悟,積極豁達的心態,蘇東坡寫下這三篇千古名作,更是給后人留下了一筆無價的精神財富。
東坡居士,他是署名的什么之一?
東坡居士是被貶黃州后的自號。署名少見。就是在著名的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詩帖》后面也沒有。書帖最常見的是落款: 軾 字。
東坡居士和游東坡的雪堂有什么不同
東坡居士是指蘇軾。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雪堂建成后于四壁繪雪,表明個人志趣高潔。然而“烏臺詩案”,使他心有余悸。文中不但表現了對出世入世的矛盾心情,就是對自筑雪堂,繪雪明志,有無必要,是禍是福,都表現出一種矛盾心理。文章用主客對答的方式,表現內心矛盾,與《赤壁賦》有異曲同工之妙。 蘇軾在黃州修葺臨皋亭的同時,筑雪堂,在臨皋亭東。堂成,適逢降雪,遂名雪堂。
蘇軾號什么居士?
蘇軾的號是:東坡居士。
蘇軾叫東坡居士的原因是蘇軾被流放到到黃州,“東坡”是當時黃州(今湖北黃岡)東門外遠處一塊山間坡地,原歸營兵屯墾,棄置日久成了瓦礫遍地的荒場。蘇軾就向官府申請了五十畝荒地,帶領全家耕種,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蘇軾管這塊地叫東坡,自號東坡居士。
宋詩《東坡》所寫的就是一塊普通的地,也就是蘇軾被貶黃州之后所盡力經營的一塊土地。當時蘇軾被貶此地,生活極為窘迫,老友馬正卿想辦法幫他申請了一塊土地,蘇軾就在這里躬耕,甚至還在這里蓋了一間起居室,名為“東坡雪堂”,而“東坡”之名也就開始流傳開來。
蘇東坡的評價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局限于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蘇軾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從文學史的范圍來說,蘇軾的意義主要是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進退自如,寵辱不驚。
由于蘇軾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處世態度用同一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當然,這種范式更適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時,它可以通向既堅持操守又全生養性的人生境界,這正是宋以后的歷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蘇東坡的故居到底在哪?
蘇軾的老家是眉山,按理說所謂故居應該是在老家,但是似乎沒有。
你說的那個海南和開封的都是他被貶之后的寓居的住所,應該不能算是故居吧。
蘇軾自己住過一段時間的比較著名的應該是黃州的雪堂,東坡的號也是從那里得來的。
不過現存的旅游景點的話,在儋州古城中和鎮是有的。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