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詩屬于樂府詩集 哪些詩是樂府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哪些詩屬于樂府詩集,以及哪些詩是樂府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樂府詩代表作
樂府詩代表作:《江南》。
原文為: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樂府”,本是秦代以來朝廷設立的管理音樂的官署,負責制作樂譜,收集歌詞。后來,人們將樂府采集的詩篇稱為“樂府詩”。它的內容題材通常貼近百姓生活,語言大多通俗易懂,唱的是先民的心聲,表達的是最真切的情感。
《樂府詩集》
《樂府詩集》是漢朝、魏晉、南北朝民歌精華所在。內容十分豐富,反映社會生活面很廣,主要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謠,共5000多首。它搜集廣泛,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樂府原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民歌《木蘭詩》。
“樂府”,本是掌管音樂的機關名稱,最早設立于漢武帝時,南北朝也有樂府機關。其具體任務是制作樂譜,收集歌詞和訓練音樂人才。
歌詞來源有二種:一部分是文人專門作的,一部分是從中國民間收集的。后來,人們將樂府機關采集的詩篇稱為樂府,或稱樂府詩、樂府歌辭,于是樂府便由官府名稱變成了詩體名稱。
樂府詩有哪些?
問題一:有哪些樂府詩(經典的)? 步出夏門行 五章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臨觀異同,心意懷?豫,不知當復何從?
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
天氣肅清,繁霜霏霏。
雞晨鳴,鴻雁南飛,鷙鳥潛藏,熊羆窟棲。
錢停置,農收積場。
逆旅整設,以通賈商。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土不同
鄉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難。
錐不入地,??深奧。
水竭不流,冰堅可蹈。
士隱者貧,勇俠輕非。
心常嘆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
問題二:漢樂府的詩有那些 1、《十五從軍征》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望,淚落沾我衣。
2、《病婦行》
婦病連年累歲,傳呼丈人前一言。
當言未及得言,不知淚下一何翩翩。
“屬累君兩三孤子,莫我兒饑且寒,
有過慎莫笪笞,行當折搖,思復念之。”
亂曰:抱時無衣,襦復無里。
閉門塞牘,舍孤兒到市。
道逢親交,泣坐不能起。
從乞求與孤兒買餌,對交啼泣,
淚不可止。“我欲不傷悲不能已!”
探懷中錢持授交。入門見孤兒,
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
“行復爾耳,棄置勿復道。”
3、《戰城南》
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
為我謂烏:“且為客豪,野死諒不葬,
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
梟騎戰斗死,駑馬獨徘徊。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獲君何食?
愿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
臣朝行出攻,暮不夜歸。
4、《飲馬長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輾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5、《上邪》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6、《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
摧燒之,當風揚其灰。
從今以往,勿復相思!
相思與君絕,雞鳴狗吠,
兄嫂當知之。
妃呼!
秋風肅肅晨風,東方須臾高知之。
7、《上山采蘼蕪》
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
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
“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
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從門入,故人從合去。”
“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
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余,
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8、《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問題三:什么是樂府詩 漢代樂府詩定義 :兩漢所謂樂府指音樂機關。它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制成曲譜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間的歌辭入樂。《漢書 藝文志》記:“自孝武帝立樂府而采歌謠,于是有趙,代之謳,秦,楚之風,皆感于哀樂,緣事而發, 亦可以觀風俗, 知薄厚云”。漢武帝采詩, 除為考察民隱外, 亦在豐富樂府的樂章, 以供娛樂。 魏晉六朝時, 樂府乃由機關的名稱變為一種帶有音樂性的詩體的名稱。 繼《詩經》《楚辭》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叫做“樂府”,它曾大放異彩,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唐代指批判現實的諷刺詩。 宋元以后也稱詞,曲為樂府。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見政治得失。我國的采詩制度有著悠久的歷史,《夏書?胤征》已有采詩的記錄。流傳至今的《詩經》,當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頒布并為社會認可的標準選本。春秋以后,禮崩樂壞,征戰不休,采詩制度無法貫徹。到了秦代,統一時間短,百廢待興,雖然已有樂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沒有采詩之實。漢承秦制,經濟凋敝,樂府機關也只能習常肄舊,無所增更,勉強維持而已。經過六七十年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國力變得大為雄厚,乃擴大樂府的規模,采詩夜誦。到東漢,采詩成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廣求民瘼,觀納風謠”,和帝則派遣使者“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采風謠”。此種風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襲。蕭梁時,社會上已經把“樂府”從官署的名稱轉變而為詩體。劉勰《文心雕龍》于《明詩》之外,另有《樂府》專章。昭明《文選》、徐陵《玉臺新詠》也都開辟了《樂府》專欄。其中既有文人詩歌,又有民間歌詩,亦即凡是合過樂能夠歌唱的歌詩,統統稱為“樂府”。在這兩類詩歌中,民間歌詩是精華所在,并且文人歌詩還是在民間歌詩的甘露滋潤下萌發并壯大起來的,所以我們對民間歌詩應給以高度重視。 北朝于戰亂間隙所奉行的采詩制度,與兩漢一脈相承。保存在郭茂倩《樂府詩集?梁鼓角橫吹曲》中的北朝樂府民歌,有的是用漢語創作,有的則為譯文,雖然只有六七十首,卻內容深刻,題材廣泛,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富有與南方大相異趣的粗獷豪放的氣概,呈現出另外一種風情民俗的畫卷。由于北方各族統治者長期混戰,反映戰爭的題材就要多些,有描寫戰爭和徭役帶給人民苦難的,有歌頌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別是《木蘭詩》,滿懷 *** 地贊美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是個傳奇人物,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譽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漢魏六朝樂府是中國文學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直接影響了我國詩壇的面貌。它不僅開拓出了五言詩的新領域,而且對七言詩、歌行體以至律絕,都起了橋梁的作用。
問題四:什么是樂府詩 樂府詩起源于漢武帝時期,樂府最初是掌管搜集、整理民間歌謠、民間文學的 *** 部門,后來經歷代演變,使樂府詩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稱樂府詩。
問題五:樂府詩有哪些 1)對戰爭的控訴:
十五從軍征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望,淚落沾我衣。
戰城南
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為我謂烏:“且為客豪,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葦冥冥。梟騎戰斗死,駑馬獨徘徊。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獲君何食?愿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朝行出攻,暮不夜歸。
對苦難生活的描繪
病婦行
婦病連年累歲,傳呼丈人前一言。 當言未及得言,不知淚下一何翩翩。 “屬累君兩三孤子,莫我兒饑且寒, 有過慎莫笪笞,行當折搖,思復念之。” 亂曰:抱時無衣,襦復無里。 閉門塞牘,舍孤兒到市。 道逢親交,泣坐不能起。 從乞求與孤兒買餌,對交啼泣, 淚不可止。“我欲不傷悲不能已!” 探懷中錢持授交。入門見孤兒, 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 “行復爾耳,棄置勿復道。”
孤兒行
孤兒生,孤子遇生,命獨當苦。父母在時,乘堅車,駕駟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賈。南到九江,東到齊與魯。臘月來歸,不敢自言苦。頭多蟣虱,面目多塵土。大兄言辦飯,大嫂言視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兒淚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來歸。手為錯,足下無菲。愴愴履霜,中多蒺藜。拔斷蒺藜腸肉中,愴欲悲。淚下渫渫,清涕累累。冬無復襦,夏無單衣。居生不樂,不如早去,下從地下黃泉。春氣動,草萌芽。三月蠶桑,六月收瓜。將是瓜車,來到還家,瓜車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愿還我蒂,兄與嫂嚴。獨且急歸,當興校計。亂曰:里中一何,愿欲寄尺書,將與地下父母,兄嫂難與久居。 清?宋長白《柳亭詩話》說:“病婦、孤兒行二首,雖參錯不齊,而情與境會,口語心計之狀,活現筆端,每讀一過,覺有悲風刺人毛骨。后賢遇此種題,雖竭力描摹,讀之正如嚼蠟,淚亦不能為之墮,心亦不能為之哀也。”
思念的痛楚
悲歌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思念故鄉,郁郁累累。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
古歌
秋風蕭蕭愁殺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誰不懷憂?令我白頭。胡地多飆風,樹木何修修。離家日趨遠,衣帶日趨緩。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 飲馬長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輾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愛情與生命的體味
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妃呼!秋風肅肅晨風,東方須臾高知之。
上山采蘼蕪
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 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 “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 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從門入,故人從去。” “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 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余, ......
問題六:漢樂府詩有什么 【漢樂府詩集】
1、《猛虎行》
魏晉?陸機
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
惡木豈無枝?志士多苦心。
整駕肅時命,杖策將遠尋。
饑食猛虎窟,寒棲野雀林。
日歸功未建,時往歲載陰。
崇云臨岸駭,鳴條隨風吟。
靜言幽谷底,長嘯高山岑。
急弦無懦響,亮節難為音。
人生誠未易,曷云開此衿?
眷我耿介懷,俯仰愧古今。
2、《猛虎行》
唐代?李白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腸斷非關隴頭水,淚下不為雍門琴。
旌旗繽紛兩河道,戰鼓驚山欲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馬翻銜洛陽草。
一輸一失關下兵,朝降夕叛幽薊城。
巨鰲未斬海水動,魚龍奔走安得寧。
頗似楚漢時,翻覆無定止。
朝過博浪沙,暮入淮陰市。
張良未遇韓信貧,劉項存亡在兩臣。
暫到下邳受兵略,來投漂母作主人。
賢哲棲棲古如此,今時亦棄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龍鱗,竄身南國避胡塵。
寶書長劍掛高閣,金鞍駿馬散故人。
昨日方為宣城客,掣鈴交通二千石。
有時六博快壯心,繞床三匝呼一擲。
楚人每道張旭奇,心藏風云世莫知。
三吳邦伯多顧盼,四海雄俠皆相推。
蕭曹曾作沛中吏,攀龍附鳳當有時。
溧陽酒樓三月春,楊花漠漠愁殺人。
胡人綠眼吹玉笛,吳歌白飛梁塵。
丈夫相見且為樂,槌牛撾鼓會眾賓。
我從此去釣東海,得魚笑寄情相親。
3、《對酒行》
唐代?李白
松子棲金華,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電,倏忽變光彩。
天地無凋換,容顏有遷改。
對酒不肯飲,含情欲誰待。
4、《短歌行》
魏晉?陸機
置酒高堂,悲歌臨觴。
人壽幾何,逝如朝霜。
時無重至,華不再陽。
蘋以春暉,蘭以秋芳。
來日苦短,去日苦長。
今我不樂,蟋蟀在房。
樂以會興,悲以別章。
豈曰無感,憂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
短歌可詠,長夜無荒。
漢樂府的詩有那些
有《戰城南》、《十五從軍征》、《飲馬長城窟行》、《江南》、《上邪》等。
一、《戰城南》
《戰城南》系樂府舊題,屬漢代《鐃歌十八曲》之一,是一首民歌。這首民歌是為在戰場上的陣亡將士而作。
詩中描寫了戰爭的殘酷,道出人民只是戰爭犧牲品的社會現實,表達了人民反對并詛咒戰爭的意愿。此詩以死者告語烏鴉、駑馬哀鳴的奇思妙想抒發作者的悲愴之情,極富浪漫主義精神。
1、原文
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
為我謂烏:且為客豪!
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聲激激,蒲葦冥冥;
梟騎戰斗死,駑馬徘徊鳴。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獲君何食?愿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
2、譯文
城南城北都有戰事,有許多人戰死在野外,尸體不埋葬烏鴉來啄食。
請為我對烏鴉說:“在吃我們外鄉的戰士之前請為我們悲鳴幾聲!
戰死在野外沒人會為我們埋葬,這些尸體哪能從你們口中逃掉呢?”
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著,茂密的蒲葦草顯得更加蔥郁。
善戰的駿馬都在戰斗中犧牲,只有劣馬還在戰場上徘徊哀鳴。
在橋梁上筑直了營壘工事,那南北兩岸的人民將如何交往?
無人收獲莊稼你們吃什么?就是想成為忠臣保衛國家都無法實現啊!
懷念那些忠誠衛國的好戰士,那些忠良將士實在令人懷念:
天剛亮他們就忙著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卻未能一同回來。
二、《十五從軍征》
《十五從軍征》出自《樂府詩集·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此詩描繪了一位在外征戰的老兵返鄉途中與到家之后的種種場景,暴露了古代社會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對于勞動人民的殘酷奴役和對于人性的損害,具有一定的史詩意義。
詩境被一種怨愁情緒所彌漫,基調極為悲涼。全詩敘事自然流暢,語言樸實真切,具有漢樂府民歌的特點。
1、原文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2、譯文
剛滿十五歲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歲才回來。
路遇一個鄉下的鄰居,問:“我家里還有什么人?”
“你看你家那個地方,現在已是松樹柏樹林中的一片墳墓。”
走到家門前看見野兔從狗洞進出,野雞在屋梁上飛來飛去。
院子里長著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環繞著井臺。
用搗掉殼的野谷來做飯,摘下葵葉來煮湯。
湯和飯一會兒都做好了,卻不知送給誰吃。
走出大門向著東方張望,老淚縱橫,灑落在征衣上。
三、《飲馬長城窟行》
《飲馬長城窟行》是一首漢代的樂府詩,最早見于南朝梁蕭統所作的《昭明文選》。該詩描寫了一個獨居的思婦夢想見到她遠行的丈夫,而遠方客人送來丈夫的書信。
其意僅是“加餐飯,長相憶”六字而已,體現了女主人公從痛苦絕望到驚喜激動再到失望平靜的心情,表達了與丈夫別離的女主人公在家中“獨守”的悲苦和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該詩化虛為實,通過描繪實境(藝術創造中的實境),使所要表達的真摯而深厚的思想感情,從中形象而生動地顯示出來。
1、原文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其中意何如?
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2、譯文
河邊春草青青,連綿不絕伸向遠方,令我思念遠行在外的丈夫。
遠在外鄉的丈夫不能終日思念,但在夢里很快就能見到他。
夢里見他在我的身旁,一覺醒來發覺他仍在他鄉。
他鄉各有不同的地區,丈夫在他鄉漂泊不能見到。
桑樹枯萎知道天風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同鄉的游子各自回家親愛,有誰肯向我告訴我丈夫的訊息?
有位客人從遠方來到,送給我裝有絹帛書信的鯉魚形狀的木盒。
呼喚童仆打開木盒,其中有尺把長的用素帛寫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讀丈夫用素帛寫的信,信中究竟說了些什么?
書信的前一部分是說要增加飯量保重身體,書信的后一部分是說經常想念。
四、《江南》
《江南》為漢代民歌,漢樂府作品。詩中大量運用重復的句式和字眼,表現了古代民歌樸素明朗的風格。詩歌描繪了江南采蓮的熱鬧歡樂場面,從穿來穿去、欣然戲樂的游魚中,我們似乎也聽到了采蓮人的歡笑。
1、原文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2、譯文
江南又到了適宜采蓮的季節了,蓮葉浮出水面,挨挨擠擠,重重疊疊,迎風招展。
在茂密如蓋的荷葉下面,歡快的魚兒在不停的嬉戲玩耍。
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又忽然游到了那兒,說不清究竟是在東邊,還是在西邊,還是在南邊,還是在北邊。
五、《上邪》
《上邪》是產生于漢代的一首樂府民歌。這是一首情歌,是女主人公忠貞愛情的自誓之詞。此詩自“山無陵”一句以下連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來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愛情,充滿了磐石般堅定的信念和火焰般熾熱的激情。
全詩準確地表達了熱戀中人特有的絕對化心理,新穎潑辣,深情奇想,氣勢豪放,感人肺腑,被譽為“短章中神品”。
1、原文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2、譯文
上天呀!
我渴望與你相知相惜,長存此心永不褪減。
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見,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
除非凜凜寒冬雷聲翻滾,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紛飛。
除非天地相交聚合連接,我才敢將對你的情意拋棄決絕!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樂府詩
樂府詩有哪些
保存樂府詩最完備的總集是宋人郭茂倩的《樂府詩集》,輯錄了從不盡可靠的陶唐氏之作到五代的歌謠與樂府共計100卷,又將自漢到唐的樂府詩分為12類:
1、郊廟歌辭。帝王祭祀天地、神祗、祖先所用的樂章,多為祝頌贊美之語,如《郊祀歌》、《安世房中歌》。
2、燕射歌辭。統治者宴會時所用的樂章。
3、鼓吹曲辭。主要指用鼓、鐃、簫、笳等樂器合奏的軍樂,是武帝吸收的北狄西戎等民族的新聲,如《鐃歌》。
4、橫吹曲辭。用鼓、角在馬上吹奏的軍樂。武帝時從西域傳入,協律都尉李延年更造新曲28解(樂曲一章稱一解)。
5、相和歌辭。是美妙的民間歌謠。相和,是一種演唱方式,有“絲竹更相和”與“人聲相和”兩意。
6、清商曲辭。聲調比較清越,故名,源出相和三調(平調、清調、琴調)。
7、舞曲歌辭。分雅舞和雜舞。雅舞為郊廟、朝饗所用舞樂,雜舞為宴會所用舞樂。最初多起于民間,后來傳入宮廷。
8、琴曲歌辭。與古琴曲調相配合的樂歌,有五曲、九引、十二操,《樂府詩集》所收琴曲歌辭,上起唐虞,下迄隋唐,多為后世偽作,尤其題為上古所作諸篇更不可信。
9、雜曲歌辭。《樂府詩集》說:“《雜曲》者,歷代有之。或心志之所存,或情思之所感;或宴游歡樂之所發,或憂愁憤怨之所興;或敘離別悲傷之所懷,或言征戰行役之所苦;或緣于佛老,或出自‘夷虜’:兼收備載,故總謂之《雜曲》。”
10、近代曲辭。樂府自唐以后演變為一般的詩詞而衰歇,唐、宋人所指樂府中的《近代曲》,實即隋、唐間的《雜曲》。《樂府詩集》說:“《近代曲》者,亦《雜曲》也。以其出于隋、唐間,故謂之《近代曲》也。”后人或主張于樂府分類中刪去《近代曲》一類,并入《雜曲》。
11、雜歌謠辭。為徒歌、謠、讖、諺語。
12、新樂府辭。是唐代的新歌,辭擬樂府而未配樂,或寓意古題,刺美人事,或即事名篇,無復依傍
例如:
悲歌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
思念故鄉,郁郁累累。
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
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
上邪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日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哀景寫哀情 謀篇有特色——漢樂府《十五從軍征》鑒賞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
《樂府詩集》總共收集了哪十二類?
《樂府詩集》,樂府詩總集,南宋郭茂倩編,共100卷,是收羅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總集。樂府原意是掌管音樂的官署。漢魏、兩晉的中央政府常常設有音樂機關,制定樂譜,采寫歌辭,訓練樂工。后來凡由樂府機關采寫、配樂并演唱的歌辭就稱樂府詩,也叫樂府。
樂府詩來源有二:一是從民間觀風采集而來的歌謠;二是文人依曲譜創作的作品。《樂府詩集》收錄了漢代到唐五代的歷代樂府詩,以及漢以前的古歌謠。分為12類:(1)郊廟歌辭12卷;(2)燕射歌辭3卷;(3)鼓吹曲辭5卷;(4)橫吹曲辭5卷;(5)相和歌辭18卷;(6)清商曲辭8卷;(7)舞曲歌辭5卷;(8)琴曲歌辭4卷;(9)雜曲歌辭18卷;(10)近代曲辭4卷;(11)雜歌謠辭7卷;(12)新樂府11卷。每一類又分若干小類。
《樂府詩集》所收集的詩歌,大多是優秀的民歌和文人因樂府舊題創作的詩歌。特別是漢樂府民歌,“感于哀樂,緣事而發”,廣泛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現實苦難和思想感情,如《陌上桑》、《東門行》、《戰城南》、《孔雀東南飛》等,具有高度的現實主義精神,其藝術成就、表現方法、語言形象等都成為中國詩歌藝術的楷模和淵源。
全書各類有總序,每一曲有題解,對各種曲調及歌辭的起源和發展,做了考訂,“征引浩博,援據精審,宋以來考樂府者,無能出其范圍”(《四庫全書總目》)。每一題以古辭居前,歷代仿作依次列后,對研究樂府詩的源流和發展有極大的參考價值。現有宋《四部備要》本、《四部叢刊》影印本、1955年文學古籍刊行社據宋本出版的影印本。1979年中華書局重加校勘整理,標點重印,書后附有作者索引和篇名索引。
具體的范文模板
鏈接:
?提取碼:?pbwn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