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袖倚竹天寒哪里 翠袖佳人倚莫寒,雙禽踏破玉闌干的翻譯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翠袖倚竹天寒哪里,以及翠袖佳人倚莫寒,雙禽踏破玉闌干的翻譯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古詩倚修竹
原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解釋:天氣寒冷,羅袖顯得分外單薄,黃昏時分,獨自倚在修長的竹子上。
出處:唐代詩人杜甫的《佳人》。
關于古簫樂器的詩句
1. 帶有古代樂器的詩句詞
1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2猶有兩行閑淚,寶箏前。
3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4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5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6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
7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8自琢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
9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10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11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12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13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4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15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16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17牡丹紅豆艷春天,檀板朱絲錦色箋。
18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19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
20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
21笳一會兮琴一拍,心憤怨兮無人知。
22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23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
24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25鳳簫聲動, 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26駕言發魏都,南向望吹臺。 簫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
27簫聲咽, 秦娥夢斷秦樓月。
28溪邊倦客停蘭棹, 樓上何人品玉簫?
29故人何處? 玉簫明月空閑。
30絲桐合為琴,中有太古聲。
31何物使之然?羌笛與秦箏。
32小蓮初上琵琶弦。彈破碧云天。
33相逢不盡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34說與琵琶紅袖客。好將心事曲中傳。
35琵琶是誰制,長撥別離愁。
36放琵琶。挑燈羞看圍屏畫。
37暖玉琵琶寒月膚,一般如雪映羅襦。
38琵琶音最好,解說別離難。
39琵琶弦急對秋清,彈作關山久別情。
40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41善鼓云和瑟,常聞帝子靈。
42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43《琵琶行》
2. 含有蕭字的詩詞,這個蕭是指古時候的樂器
古代文人墨客對簫特別看重,詠簫的詩詞格賦更是舉不勝舉。有的借簫言賦,有的寄簫抒情,情景交融,簫音繚繞,美不勝收。下面集錄了部分有關簫的佳言妙句,共賞析:
一、采菱歌 鮑照
驚舲馳桂浦,息棹偃椒潭。
簫弄澄湘北,菱歌清漢南。
這首詩描寫了人們采菱時吹簫作歌的情景。
二、詠懷 阮籍
駕言發魏都,南向望吹臺。
簫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
戰士食糟糠,賢者處篙萊,
歌舞曲未終,秦兵已得末,
夾林非吾有,朱宮生塵埃,
軍敗華陽下,身竟為土灰。
吹臺在現今河南省開封市郊,戰國時是魏國首都,叫大梁,有古跡吹臺。詩句中“簫管有遺音,”則說明遠在戰國時期以前,簫就為人們所喜愛,所流傳,并建造吹臺。簫不但能單獨吹奏,合奏,還可為歌舞者伴奏。《詠懷》是一首古老的懷舊詩。
宋代詞人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吟道:
東風夜落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
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詞中描繪元夕之夜,到處火樹銀花,街上車水馬龍,人們吹著笙、管、笛、簫,載歌載舞,民間歡慶鬧元宵的熱鬧場面。
《白香詞譜箋》中收錄的宋代名詞人安達祖的詞中,有“人若梅嬌,正愁橫斷烏,夢繞溪橋。倚風融漢粉,坐月怨秦簫。”的詞句(選自《換巢鸞鳳》)。
史氏在《瑞鶴仙》中又吟:“自簫聲吹落云東,再數故園花信。”以簫聲喻示相思之情。
唐代詩人杜牧有詩曰: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此千古佳句膾炙人口,為后人傳誦。
低回委婉的簫音則更能表達人們的悲歡離合,分別時的凄楚,如泣如訴。
詩人李白在《憶秦娥》中吟出:
簫聲咽,
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
年年柳色,
灞陵傷別。
“簫聲咽”描寫傷別,寄托思情,可謂“簫聲輕,情義重”,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的難舍難分的傷別意境。然而,唐代詩人溫庭筠的《經舊游》中一句:“涼月殷勤碧玉簫。”又給我們以清爽淡雅之感。
煙花三月揚州城古跡頗多,有歷代文人留下墨寶,其中有詩曰:“何處玉簫天似水,瓊花一夜白如冰”。玉簫瓊花美不勝收。
3. 有關樂器的詩句
有關樂器的詩句:
1、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
2、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
3、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4、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涼州詞》
5、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簫。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6、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李商隱《錦瑟》
7、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白居易《長恨歌》
8、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 ——李益 《從軍北征》
4. 有關簫的詩詞
一、采菱歌 鮑照
驚舲馳桂浦,息棹偃椒潭。
簫弄澄湘北,菱歌清漢南。二、詠懷 阮籍
駕言發魏都,南向望吹臺。
簫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
戰士食糟糠,賢者處篙萊,
歌舞曲未終,秦兵已得末,
夾林非吾有,朱宮生塵埃,
軍敗華陽下,身竟為土灰。 宋代詞人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吟道:
東風夜落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
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唐代詩人杜牧有詩曰: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此千古佳句膾炙人口,為后人傳誦。 詩人李白在《憶秦娥》中吟出:
簫聲咽,
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
年年柳色,
灞陵傷別。 感懷 曾瑞
溪邊倦客停蘭棹,
樓上何人品玉簫?
哀聲幽怨滿江皋,
聲漸悄,
遣我悶無聊。
梅梢月 張弘范
西風落葉長安,
夕陽老雁關山。
今古別離最難。
故人何處?
玉簫明月空閑。 簫
宋 丁謂
莊籟知天理,虞韶見帝心。
輕清楊柳曲,和樂鳳凰音。
翼展編筠密,中虛鏤玉深。
吳門休鼓腹,仙侶好追尋。
簫
唐 張祜
清籟遠愔愔,秦樓夜思深。碧空人已去,滄海鳳難尋。
杳妙和云絕,依微向水沉。還將九成意,高閣佇芳音。
游山西村
宋 陸游
莫道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已亥雜詩
清 龔自珍
少年擊劍更吹簫,劍氣簫心一例消。
誰分蒼涼歸棹后,萬千哀樂聚今朝。
郊廟朝會歌辭方皇樂歌 宋 佚名
卓彼嘉壇,奠玉方澤。
百辟祗簫,八音純繹。
祀呈承明,柔祗感格。
欹湖
唐 王維
吹簫凌極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 秦樓月 (見中州樂府 )
元 趙秉文
簫聲苦。簫聲吹斷夷山雨。夷山雨。人空不見,吹臺歌舞。危亭目極傷平楚。斷霞落日懷千古。懷千古。一杯還酹,信陵墳土。
夜宿武夷宮
宋 彥修
巢松老鶴鳴丹井,籠月梅花搖素影。
竹敲白露幔亭寒,吟弄紫簫山月冷。
山月簫聲清且幽,幔亭不見昔人游。
我來欲此騰云霧,笑指三山十二樓。
宮詞
宋 張公庠
碧瓦鴛鴦勢欲飛,禁門深靜日遲遲。
玉簫吹遍新傳譜,坐看黃鸝數換枝。
上已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順伯、林景思游湖
宋 楊萬里
今年山路少人來,酒肆蕭然綺席埃。
政爾坐愁春寂寞,晝船簫鼓忽如雷。
禁苑
宋 晏殊
風回玉宇簫聲遠,日下瓊林佩影間。
待得年光遍天下,始教春色到人間。
上巳賜宴瓊林與二府諸公游水心憩于西軒
宋 晏殊
咽云簫鼓傳聲沸,臨水樓臺倒影多。
吟繞曲欄無限思,緒風遲日滿煙波。
越僧一書記索賦二絕·松風閣
宋 薛嵎
何處笙簫起半空,滿山斜日動蛟龍。
老僧無語憑欄久,過盡白云千萬重。
5. 描寫古箏和蕭聲的古詩詞或句子
1、【描寫古箏的詩詞】: 斷虹落屏山,斜雁著行安。
釘鈴雙琢木,錯落千珠拌。愁龍啼玉海,夜燕語雕闌。
只應桓叔夏,重起為君彈。——楊維楨《鳴箏曲》秦箏吐絕調,玉柱揚清曲。
弦依高張斷,聲隨妙指續。徒聞音繞梁,寧知顏如玉。
——沈約:《詠箏》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李端:《聽箏》花臉云裘坐玉樓,十三弦里一時愁。
憑君向道休彈去,自盡江州司馬頭。——白居易《聽崔七妓人箏》蒙恬芳軌沒,游楚妙彈開,新曲帳中發,清音指下來。
鈿裝模六律,柱列配三才,莫聽西秦奏,箏箏有剩哀。——唐/李嶠:《箏》 2、【描寫簫聲的詩詞句子】: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辛棄疾《青玉案》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離別的笙簫。——徐志摩《再別康橋》。
6. 形容樂器的詩句
1,唐沈佺期《鳳簫曲》:“昔時贏女厭世紛,學吹鳳簫乘彩云,含情轉來向簫史,千載紅顏持贈君。”
2,唐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4,唐郎士元《聽鄰家吹笙》:“鳳吹笙如隔彩霞,不知墻外是誰家。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
5,唐白居易《箏》:“------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移愁來手底,送恨入弦中。”
6,唐李賀《李憑箜篌引》:“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7,唐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爭戰幾人回。”
8,宋劉過《聽阮》:“絳臘攢花夜氣聞,尊前更著許多情,卻將江上風濤平,來聽紗窗摘阮聲。”
9,《詩經》:“琴瑟友之,鐘鼓樂之。”
10,唐朱灣《詠拍板》:“赴節心常在,從繩道可觀,須知片木用,莫作散材看。”
琵琶: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唐·白居易《琵琶行》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唐·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三》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唐·李頎《古從軍行》古箏: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唐·李端《聽箏》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秋夜曲》王維 笛子:羌笛何須怨楊柳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瑟: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回。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胡笳: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
7. 關于樂器的詩句
1. 善鼓云和瑟,常聞帝子靈。
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538362. 駕言發魏都,南向望吹臺。簫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3.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4. 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5.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
6. 笳一會兮琴一拍,心憤怨兮無人知。7. 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
8. 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9.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10. 牡丹紅豆艷春天,檀板朱絲錦色箋。11.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12.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13.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4.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15. 溪邊倦客停蘭棹,樓上何人品玉簫?16.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17. 琵琶弦急對秋清,彈作關山久別情。18. 琵琶音最好,解說別離難。
19. 暖玉琵琶寒月膚,一般如雪映羅襦。20. 放琵琶。
挑燈羞看圍屏畫。21. 琵琶是誰制,長撥別離愁。
22. 說與琵琶紅袖客。好將心事曲中傳。
23. 相逢不盡平生事,春思入琵琶。24. 小蓮初上琵琶弦。
彈破碧云天。25. 何物使之然?羌笛與秦箏。
26. 絲桐合為琴,中有太古聲。27. 故人何處?玉簫明月空閑。
28.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29.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30.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31.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32. 王子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
33.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34.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35.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36.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8. 找關于中國民族樂器的詩詞歌賦
鳳簫吟 韓縝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 鎖離愁連綿無際,來時陌上初熏。
繡幃人念遠,暗垂珠露,泣送征輪。 長行長在眼,更重重、遠水孤云。
但望極樓高,盡日目斷王孫。 消魂,池塘別后,曾行處、綠妒輕裙。
恁時攜素手,亂花飛絮里,緩步香茵。 朱顏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長新。
遍綠野、嬉游醉眼,莫負青春。 -------------------------------------------------------------------------------- 鳳凰臺上憶吹簫 李清照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 香冷金猊, 被翻紅浪, 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 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 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 這回去也, 千萬遍陽關, 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 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 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 從今又添, 一段新愁。 -------------------------------------------------------------------------------- 碧玉簫 關漢卿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 盼斷歸期,劃損短金篦。
一搦腰圍,寬褪素羅衣。 知他是甚病疾? 好教人沒理會。
揀口兒食,陡恁的無滋味! 醫,越恁的難調理。 -------------------------------------------------------------------------------- 傷友人悼吹簫妓 杜牧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 玉簫聲斷沒流年,滿目春愁隴樹煙。
艷質已隨云雨散,鳳樓空鎖月明天。 -------------------------------------------------------------------------------- 簫 李嶠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 虞舜調清管,王褒賦雅音。
參差橫鳳翼,搜索動人心。 □□□□□,□□□□□。
□□□□□,□□□□□。 -------------------------------------------------------------------------------- 鳳簫曲(一作古意) 沈佺期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 八月涼風動高閣,千金麗人卷綃幕。
已憐池上歇芳菲, 不念君恩坐搖落。世上榮華如轉蓬,朝隨阡陌暮云中。
飛燕侍寢昭陽殿,班姬飲恨長信宮。長信宮,昭陽殿, 春來歌舞妾自知,秋至簾櫳君不見。
昔時嬴女厭世紛, 學吹鳳簫乘彩云。含情轉睞向簫史,千載紅顏持贈君。
-------------------------------------------------------------------------------- 鳳凰臺上憶吹簫 晁補之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 千里相思,況無百里,何妨暮往朝還。又正是、梅初淡佇,禽未綿蠻。
陌上相逢緩轡,風細細、云日斑斑。新晴好,得意未妨,行盡青山。
應攜后房小妓,來為我,盈盈對舞花間。便拼了、松醪翠滿,蜜炬紅殘。
誰信輕鞍射虎,清世里、曾有人閑。都休說,簾外夜久春寒。
-------------------------------------------------------------------------------- 鳳凰臺上憶吹簫 晁補之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 才短宮慵,命奇人棄,年年故里來遠。記往歲、蓮塘送我,遠赴荊蠻。
莫道風情似舊,青鏡里、綠鬢新斑。佳人怪,把盞為我,微斂眉山。
從來嗣宗高韻,獨見賞,青云憂絕塵間。謾回首、平生醉語,一夢驚殘。
莫笑移花種柳,應備辦、投老同閑。縱枯槁,松檜奈得霜寒。
-------------------------------------------------------------------------------- 鳳簫吟/芳草 晁補之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 曉曈曨。雨和雨細,南園次第春融。
嶺梅猶妒雪,露桃云杏,已綻碧呈紅。一年春正好,助人狂、飛燕游蜂。
更吉夢良辰,對花忍負金鍾。香濃。
博山沈水,小樓清旦,佳氣蔥蔥。舊游應未改,武陵花似錦,笑語相逢。
蕊宮傳妙訣,小金丹、同換冰容。況共有、芝田舊約,歸去雙峰。
-------------------------------------------------------------------------------- 鳳凰臺憶吹簫/鳳凰臺上憶吹簫 權無染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 水國云鄉,冰魂雪魄,朝來新領春還。便未怕、天暄蜂蝶,笛轉羌蠻。
一樹垂云似畫,香暗暗、白淺紅班。東風外,清新雪月,瀟灑溪山。
應是飛瓊弄玉,天不管、年年謫向人間。占芳事,鉛華一洗,紅葉俱殘。
多少煙愁雨恨,空脈脈、意遠情閑。無人見,翠袖倚竹天寒。
鳳簫吟/芳草 王之道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 雨溟蒙。年年今日,農夫共卜新豐。
登高隨處好,銀瓶突兀,南峙對三公。真珠漙露菊,更芙蓉、照水勻紅。
但華發衰顏,不堪頻鑒青銅。相逢。
行藏休借問,且徘徊、目送飛鴻。十年湖海,千里云山,幾番殘照凄風。
蟹螯粗似臂,金英碎、琥珀香濃。請細讀離騷,為君一飲千鍾。
-------------------------------------------------------------------------------- 鳳凰臺上憶吹簫 曹勛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 碧玉煙塘,絳羅艷卉,朱清炎馭升晹。正應運、真人誕節,寶緒靈光。
海宇均頒湛露,環佩拱、北極稱觴。歡聲浹,三十六宮,齊奉披香。
芬芳。寶薰如靄,仙仗捧椒扉,秀繞嬪嬙。
上萬壽、雙鬟妙舞,一部絲簧。花滿蓬萊殿里,光照坐、尊俎生涼。
南山祝,常對化日舒長。 -------------------------------------------------------------------------------- 憶吹簫/鳳凰臺上憶吹簫 曹勛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 煩暑衣襟,乍涼院宇,梧桐吹下新秋。
望鵲羽、橋成上漢,綠霧初收。喜見西南月吐,簾盡卷、玉宇珠樓。
銀潢晚,應是絳河,已度牽牛。何妨翠煙深處,佳麗擁繒筵,斗巧嬉游。
是向夕、穿針競立,香靄飛浮。別有回廊影里,應鈿合、釵股空留。
江天曉,蕭蕭雨入潮頭。 -------------------------------------------------------------------------------- 鳳簫吟/芳草 曹勛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 列旗常。
中宵天凈,郊丘展采圓蒼。肇禋三歲禮,圣天子為民,致福穰穰。
凝旒親奠玉,粲珠聯、星斗垂芒。漸月轉燔柴,露重煙斷壇旁。
歡康。青霞催曉,六樂均調,響逐新陽。
輦回。
9. 關于"簫"的種類和古代名簫
簫
簫又名洞蕭,也是一件非常古老的樂器。它由竹子制成,直吹,上端有一吹孔,按音孔為前五后一。
簫,又名洞簫,吹奏樂器。這種單管豎吹的簫,早在漢代陶俑中已出現。其后的壁畫、石刻中多有所見。漢代以前,橫吹豎吹的單管樂器統稱為笛或篴,所稱簫者是排簫。唐宋時期的尺八、簫管和豎篴,則是明清時期以至現代簫的前身。為區別橫吹之笛,明代將豎吹之篴稱為簫。清《律呂正義后編》:“明時乃直曰簫,不復有豎篴。今簫長一尺八寸弱,從上口吹,有后出孔。笛橫吹,無后出孔。則今之簫乃古之笛,信矣。”
簫管前面有五個按音孔,后面有一個按音孔。除靠近兩端有兩處凹陷外,其余皆與現代竹簫相同。清代周亮工《閩小記》載:“德化瓷簫笛,色瑩白,式也精好,但累百枝無一二合調者;合則聲凄朗,遠在竹上”。可見燒造之不易。
現代簫用紫竹、黃枯竹或白竹制作,全長70-78厘米,管身內徑1.2—1.4厘米。上端留有竹節,下端和管內去節中空。上端邊沿開吹口,管身中部開六個按音孔,前面五個后面一個,后面下方開出音孔兩個,用以調音,其下開助音孔兩個,可美化音色、增大音量、拴系飄穗。不設膜孔。有的簫增至八個按音孔,并帶有銅插口,可微調音高。
常見的簫有紫竹洞簫、九節簫和黑漆九節簫。紫竹洞簫,管身較粗,節數不限,音色低沉宏亮,多用于獨奏或合奏;九節簫,管身上有九個節并刻各種圖案或文字雕飾,有的在下端鑲骨圈;黑漆九節簫,管身外涂黑漆。這兩種九節簫,發音淳厚、音色優美,多用于地方戲曲伴奏。
簫的定調不一。常見的為G調,可平吹和超吹,音域d1—e3。簫音色柔和、低音深沉,弱奏最具特色,善于表現樂句悠長、細膩、典雅的樂曲。適于獨奏、重奏,還用于江南絲竹、廣東音樂等器樂合奏及越劇伴奏。琴簫合奏也是常見的演奏形式之一.
簫的音量不大,強弱幅度也不大。其音色圓潤、柔和、恬靜、甘美。它經常與古琴、琵琶、二胡等樂器結合,演奏意境比較淡雅、渺遠的音樂。在樂隊中,簫經常被當作獨奏樂器使用,演奏寧靜的音樂段落。
簫,也稱為洞簫,是中國古老的氣鳴樂器。早在幾千年前,簫就在中國民間流傳了。關于它的來歷,要從排簫說起。排簫在幾千年前剛形成的時候,它就被稱為簫。后來人們在吹排簫的過程中,發現在一支管子上開出距離不等的孔,也能吹出高低不同的聲音,于是簫逐漸由多管組成的排簫,演變為單管數孔的洞簫。
今天的簫在漢代就有了,但當時被稱為”羌笛”,羌笛原為居住在四川、甘肅一帶的羌族人民的樂器,公元前1世紀時流傳到黃河流域,經過發展,逐漸演變成六孔,和今天的簫非常相似。
簫的構造比較簡單,形狀和笛子非常相像。它一般用紫竹、黃枯竹或者白竹制作,管身比笛子稍長一點,頂端用竹節封口,封口的邊緣上開有一個吹孔,管身正面還有五個音孔,背面靠上的部位還有一個音孔,另外,管身下端的背部還有三到四個出音孔和助音孔,用來調整音準,美化音色和增大音量。
簫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區發音深沉,弱奏時很有特色;中音區音色圓潤、優美。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但它的靈活程度遠不如笛子,不宜表現快捷花哨的內容,只適合于吹奏悠長細膩、恬靜抒情的曲調,多用來表現大自然的美景和抒發人物的內心情感。簫的表現力很豐富,它可以用于獨奏、重奏和合奏,還用于江南絲竹、福建南音、廣東音樂等民間器樂樂種里,另外它還用于一些地方戲曲的伴奏。
簫的品種很多,常見的有紫竹洞簫、玉屏簫、九節簫等許多種。
權無染《鳳凰臺憶吹簫》詠梅花詩賞析
《梅花·鳳凰臺憶吹簫》詠梅花詩鑒賞
權無染
水國云鄉,冰魂雪魄,朝來新領春還。便未怕、天暄蜂蝶,笛轉羌彎。一樹垂云似畫,香暗暗,白淺紅斑。東風外,清新雪月,瀟灑溪山。應是飛瓊弄玉,天不管、年年謫向人間。占芳事,鉛華一洗,紅葉俱殘。多少煙愁雨恨,空脈脈、意遠情閑。無人見,翠袖倚竹天寒。
作者權無染生平未詳,詞作所留無幾,《全宋詞》只收詞五首,全都是詠梅的,可見是個酷愛梅花的人。
這首詠梅詞很有特點,它不對個體梅花作具體形象的描述,而是寫群體形象。
上片寫梅花生長的環境與其高潔的品格。“水國云鄉,冰魂雪魄,朝來新領春還”三句是說梅花生活在江南這水國云鄉之中,她具有潔白無暇的高貴品質,具有冰雪般的靈魂。近日來梅花開放,她給人間帶來了春意,仿佛又把春姑娘領回來了。“朝來”按字面講是“今天早晨以來”的意思,但這里只不過是說梅花在近日開放,不必過于拘泥。“便未怕、天暄蜂蝶,笛轉羌彎”三句贊美梅花迎春、報春而又不爭春、不怨春的氣度。實際旨在說明梅花“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的品性,她不怕在溫暖的春光里,百花齊放蜂飛蝶忙的景象淹沒了她的美貌,也不怕羌笛因為春天的歸去而奏出的哀怨婉轉的樂曲。她只是默默地奉獻,以自己“凌寒獨自開”的風姿為人類奏響春將來臨的第一個音符而又不要任何的報償,這是多么令人贊佩啊!“一樹垂云似畫,香暗暗,白淺紅班”三句從總體上描摹梅花的色與味。看吧,遠遠望去,一樹樹的梅花象垂著的云朵一般,香氣飄向四方,在那白色的花群中還有一些紅色的蓓蕾和剛剛綻開的淺紅色的花朵點綴其間,斑斑點點,分外妖嬈。“東風外,清新雪月,瀟灑溪山”總收上文,再現梅花生活的清幽環境,伴隨著瑟瑟東風的是雪光和月色,整個宇宙顯得是那么靜謐、和諧、清新和高雅,整個溪谷和山嶺是那么曠遠和瀟灑。梅花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這里便是梅的家。
下片起句便用典故,意義很深刻,須層層剖析方可領悟。“應是飛瓊弄玉,天不管,年年謫向人間”。作者馳騁想象,緊扣梅花的形態下筆,用兩位傳說中的仙女來比喻梅花,更巧妙的是這兩位仙女的名字又都是美玉,而梅花晶瑩光澤的質地又有些象玉,所以只是用瓊和玉兩字來比喻梅花就已經很奇妙了,而飛瓊、弄玉又是音樂修養極高的兩個著名仙女,把梅花的神韻比擬成過這兩位仙女則是更深一層的意義。不只如此,“飛瓊”與“弄玉”又同本詞詞牌的名稱相關,作者用此典也含有緊扣詞牌題名的用意。“飛瓊”是許飛瓊,《漢武內傳》載:“王母乃命侍女許飛瓊鼓震靈之簧”,又《本事詩》說:“許渾嘗夢登山,人曰‘此昆侖也’。既入,見數人飲酒,賦詩云:曉入瑤臺露氣清,座中唯有許飛瓊。塵心未斷俗緣在,十里下山空月明。他日,復夢至其處,飛瓊曰:‘子何故顯余姓名于人間?”即改為天風吹下步虛,聲日.善。”于此可知飛瓊本是西王母手下的一個鼓奏“震靈之簧”的樂女,后來因為許渾的緣故又化為天風吹向人間。弄玉出自《列仙傳》,據說她是春秋時期秦穆公的女兒,最善于吹簫,秦穆公把她嫁給一位吹簫高手簫史,并為他們建造一座鳳臺讓她居住。這對夫婦經常吹簫合奏,音樂效果達到了至臻至美無以復加的程度。數年后,弄玉乘鳳,蕭史乘龍雙雙升天而去。弄玉在鳳臺上吹簫而成仙,這與本詞牌“鳳凰臺憶吹簫”是何等吻合,這大概不會是純粹的偶合。詞人在這里用這兩位仙女名字中的玉字來暗擬梅花的晶瑩剔透,又用其高潔來比喻梅花的仙骨玉肌,同時也暗合詞牌之意,確是一舉三得之筆,意蘊深遠。“占芳事,鉛華一洗,紅葉俱殘”三句寫梅花凋落時的情景。“鉛華”是搽臉的白粉,這里代指白色的梅花。梅花占盡了芳事,已開始凋殘,白色的花瓣已飄然而去,如同被洗過一樣蕩然無存,那紅色的花片亦都紛紛零落。應當指出,本詞所寫乃梅花的群體形象,所以紅白并舉,這句詞又暗應上片的“白淺紅斑”四字。梅花的芳景已逝,引起了人們尤其是那些多愁善感的女性的傷懷,于是下文出現了人物形象。“多少煙愁雨恨,空脈脈,意遠情閑”三句表面在寫殘梅的意態,亦也理解為在傳寫一位女子失落迷惘的愁情。她看到梅花凋落的景象,不免有些悵然若失,多少煙雨般隱約難言的憂愁怨恨襲上心頭,她含情脈脈,情意是那樣的幽遠閑適,繾綣纏綿。于是她在那寂寞無人的地方,冒著凜烈的寒風,獨自倚竹而立,聯想翩翩。這位佳人在想什么?是憧憬想往,還是怨艾憂傷? 詞中沒有道破。然而細品全詞情調,她當是在憂怨哀傷,而這種情感也許正是由于梅花的凋零而引起的,或許這正是殘梅神韻的象征。言盡而意未終,引人深思。
本詞的用典極為貼切自然。“飛瓊”“弄玉”兩個典故的運用加強了詞的表達效果,意深味濃。結句“翠袖倚竹天寒”則是化用杜甫《佳人》詩中最后兩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語意,不但字面工整凝煉,在思想內涵上也十分妥貼準確。
天寒翠袖薄,日幕倚修竹,出自那首詩
佳人
杜甫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幕倚修竹。
【詩文解釋】
有位舉世無雙的美人,隱居在空曠的山谷中。她說自己是高門府第的女子,飄零淪落到與草木相依。過去關中一帶遭遇戰亂,家里的兄弟全被亂軍殺戮。官居高位又有什么用?自己的尸骨都無法收埋。世俗人情都厭惡衰敗的人家,萬事就像隨風而轉的燭火。丈夫是個輕薄子弟,拋棄了我又娶了個美麗如玉的新人。合歡花尚且知道朝開夜合,鴛鴦鳥成雙成對從不獨宿。丈夫只看見新人歡笑,哪里聽得到舊人哭泣?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渾濁了。讓侍女典賣珠寶維持生計,牽把青蘿修補茅屋。摘下來的花不愿插在頭上,喜歡采折滿把的柏枝。天氣寒冷,羅袖顯得分外單薄,黃昏時分,獨自倚在修長的竹子上。
【詞語解釋】
絕代:冠絕當代,舉世無雙。
幽居:靜處閨室,恬淡自守。
零落:飄零淪落。
依草木:住在山林中。
喪亂:死亡和禍亂,指遭逢安史之亂。
官高:指娘家官階高。
骨肉:指遭難的兄弟。
轉燭:燭火隨風轉動,比喻世事變化無常。
夫婿:丈夫。
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
合昏:夜合花,葉子朝開夜合。
鴛鴦:水鳥,雌雄成對,日夜形影不離。
舊人:佳人自稱。
賣珠:因生活窮困而賣珠寶。
牽蘿:拾取樹藤類枝條。也是寫佳人的清貧。
采柏:采摘柏樹葉。
動:往往。
修竹:長長的綠葉。
【詩文賞析】
本首詩作于乾元二年秋季,安史之亂發生后的第五年。在此之前,杜甫被迫辭掉華州司功參軍職務,為生計所迫,攜帶妻子,翻山來到邊遠的秦州。杜甫對大唐朝廷,竭忠盡力,丹心耿耿,最后卻落得棄官漂泊的窘境。即便是在關山難越、饑寒交迫的情況下,仍始終不忘國家民族的命運。這樣的不平際遇,這樣的高風亮節,和詩中女主人公是很相象的。因此,本詩既反映客觀存在的社會問題,又體現了詩人的主觀寄托。詩中人物悲慘的命運與高尚的情操形成了強烈的對照,既讓人同情,又令人敬佩。詩人用「賦」的手法描寫佳人悲苦的生活,同時用「筆興」贊美了她高潔的品格。
全詩含蓄蘊藉,耐人尋味,感人肺腑,強烈地引起讀者的共鳴,可謂佳作。
翠袖倚竹天寒哪里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翠袖佳人倚莫寒,雙禽踏破玉闌干的翻譯、翠袖倚竹天寒哪里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