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情鄉思知多少 芳情鄉思知多少,惱得山僧悔出家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芳情鄉思知多少,以及芳情鄉思知多少,惱得山僧悔出家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有關杭州靈隱寺的詩句
1. 關于杭州靈隱寺的詩句
關于杭州靈隱寺的詩句 1. 杭州靈隱寺詩句
靈隱寺(宋之問)
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題靈隱寺紅辛夷花戲酬光上人(白居易)
紫粉筆含尖火焰,紅胭脂染小蓮花。
芳情香思知多少,惱得山僧悔出家。
夏日登靈隱寺后峰(方干)
絕頂無煩暑,登臨三伏中。深蘿難透日,喬木更含風。
山疊云霞際,川傾世界東。那知茲夕興,不與古人同。
寄杭州靈隱寺宋震使君(貫休)
罷郡歸侵夏,仍聞靈隱居。僧房謝脁語,寺額葛洪書。
月樹獼猴睡,山池菡萏疏。吾皇愛清靜,莫便結吾廬。
早秋寄題天竺靈隱寺(賈島)
峰前峰后寺新秋,絕頂高窗見沃洲。人在定中聞蟋蟀,
鶴從棲處掛獼猴。山鐘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樓。
心憶懸帆身未遂,謝公此地昔年游。
灑泉子(潘閬)
長憶西山。靈隱寺前三竺后。
冷泉亭上幾行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時見攀高樹,長嘯一聲何處去。
別來幾向畫闌看。終是欠峰巒。
題靈隱寺山頂禪院(綦毋潛)
招提此山頂,下界不相聞。塔影掛清漢,鐘聲和白云。
觀空靜室掩,行道眾香焚。且駐西來駕,人天日未曛。
游靈隱寺得來詩復用前韻(蘇軾)
君不見,錢塘湖,錢王壯觀今已無。
屋堆黃金斗量珠,運盡不勞折簡呼。
四方宦游散其孥,宮闕留與閑人娛。
盛衰哀樂兩須臾,何用多憂心郁紆。
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孤。
喬松百丈蒼髯須,擾擾下笑柳與蒲。
高堂會食羅千夫,撞鐘擊鼓喧朝晡。
凝香方丈眠氍毹,絕勝絮被縫海圖。
清風時來驚睡余,遂超羲皇傲幾蘧。
歸時棲鴉正畢逋,孤煙落日不可摹。
立秋日禱雨宿靈隱寺同周徐二令(蘇軾)
百重堆案掣身閑,一葉秋聲對榻眠。
床下雪霜侵戶月,枕中琴筑落階泉。
崎嶇世味嘗應遍,寂寞山棲老漸便。
惟有憫農心尚在,起瞻云漢更茫然。
靈隱前一首贈唐林夫(一題聞林夫當徙靈隱寺(蘇軾)
靈隱前,天竺后,兩澗春淙一靈鷲。
不知水従何處來,跳波赴壑如奔雷。
無情有意兩莫測,肯向冷泉亭下相縈回。
我在錢塘六百日,山中暫來不暖席。
今君欲作靈隱居,葛衣草履隨僧蔬。
能與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書中書。
2. 關于靈隱寺的著名詩句
題靈隱寺紅辛夷花戲酬光上人(白居易)紫粉筆含尖火焰,紅胭脂染小蓮花。
芳情香思知多少,惱得山僧悔出家。夏日登靈隱寺后峰(方干)絕頂無煩暑,登臨三伏中。
深蘿難透日,喬木更含風。山疊云霞際,川傾世界東。
那知茲夕興,不與古人同。寄杭州靈隱寺宋震使君(貫休)罷郡歸侵夏,仍聞靈隱居。
僧房謝脁語,寺額葛洪書。月樹獼猴睡,山池菡萏疏。
吾皇愛清靜,莫便結吾廬。早秋寄題天竺靈隱寺(賈島)峰前峰后寺新秋,絕頂高窗見沃洲。
人在定中聞蟋蟀,鶴從棲處掛獼猴。山鐘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樓。
心憶懸帆身未遂,謝公此地昔年游。灑泉子(潘閬)長憶西山。
靈隱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幾行游。
三伏似清秋。白猿時見攀高樹,長嘯一聲何處去。
別來幾向畫闌看。終是欠峰巒。
題靈隱寺山頂禪院(綦毋潛)招提此山頂,下界不相聞。塔影掛清漢,鐘聲和白云。
觀空靜室掩,行道眾香焚。且駐西來駕,人天日未曛。
3. 關于“靈隱寺”的詩句有哪些
1、靈隱寺(宋之問)
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2、題靈隱寺紅辛夷花戲酬光上人(白居易)
紫粉筆含尖火焰,紅胭脂染小蓮花。
芳情香思知多少,惱得山僧悔出家。
3、夏日登靈隱寺后峰(方干)
絕頂無煩暑,登臨三伏中。深蘿難透日,喬木更含風。
山疊云霞際,川傾世界東。那知茲夕興,不與古人同。
4、寄杭州靈隱寺宋震使君(貫休)
罷郡歸侵夏,仍聞靈隱居。僧房謝脁語,寺額葛洪書。
月樹獼猴睡,山池菡萏疏。吾皇愛清靜,莫便結吾廬。
5、早秋寄題天竺靈隱寺(賈島)
峰前峰后寺新秋,絕頂高窗見沃洲。人在定中聞蟋蟀,
鶴從棲處掛獼猴。山鐘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樓。
心憶懸帆身未遂,謝公此地昔年游。
4. 描寫“靈隱寺”的詩句有哪些
1. 靈隱寺月夜
清代:厲鶚
夜寒香界白,澗曲寺門通。
月在眾峰頂,泉流亂葉中。
一燈群動息,孤磬四天空。
歸路畏逢虎,況聞巖下風。
2. 靈隱寺
唐代:宋之問
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3. 題靈隱寺山頂禪院
唐代:綦毋潛
招提此山頂,下界不相聞。塔影掛清漢,鐘聲和白云。
觀空靜室掩,行道眾香焚。且駐西來駕,人天日未曛。
4. 早秋寄題天竺靈隱寺
唐代:賈島
峰前峰后寺新秋,絕頂高窗見沃洲。人在定中聞蟋蟀,
鶴從棲處掛獼猴。山鐘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樓。
心憶懸帆身未遂,謝公此地昔年游。
5. 夏日登靈隱寺后峰
唐代:方干
絕頂無煩暑,登臨三伏中。深蘿難透日,喬木更含風。
山疊云霞際,川傾世界東。那知茲夕興,不與古人同。
6. 寄杭州靈隱寺宋震使君
唐代:貫休
罷郡歸侵夏,仍聞靈隱居。僧房謝脁語,寺額葛洪書。
月樹獼猴睡,山池菡萏疏。吾皇愛清靜,莫便結吾廬。
7. 宿天竺寺,寄靈隱寺僧
唐代:張籍
夜向靈溪息此身,風泉竹露凈衣塵。
月明石上堪同宿,那作山南山北人。
8. 題靈隱寺紅辛夷花,戲酬光上人
唐代:白居易
紫粉筆含尖火焰,紅胭脂染小蓮花。
芳情鄉思知多少,惱得山僧悔出家。
9. 題靈隱寺皖公院
唐代:鄭巢
山寒葉滿衣,孤鶴偶清羸。已在云房老,休為內殿期。
嵐昏聲磬早,果熟喚猿遲。未得終高論,明朝更別離。
10. 秋夜宿靈隱寺師上人
唐代:張祜
月色荒城外,江聲野寺中。貧知交道薄,老信釋門空。
露葉凋階蘚,風枝戛井桐。不妨無酒夜,閑話值生公。
11. 題杭州靈隱寺
唐代:張祜
峰巒開一掌,朱檻幾環延。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樓下月,十里郭中煙。后塔聳亭后,前山橫閣前。
溪沙涵水靜,澗石點苔鮮。好是呼猿久,西巖深響連。
12. 題靈隱寺師一上人十韻
唐代:張祜
八十空門子,深山土木骸。片衣閑自衲,單食老長齋。
道性終能遣,人情少不乖。樔枸居上院,薜荔俯層階。
洗缽前臨水,窺門外有柴。朗吟揮竹拂,高楫曳芒鞋。
迸筍斜穿塢,飛泉下噴崖。種花忻土潤,撥石慮沙埋。
舊往師招隱,初臨我詠懷。何當緣興玩,更為表新牌。
13. 酒泉子·長憶西山
宋代:潘閬
長憶西山,靈隱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舊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時見攀高樹,長嘯一聲何處去?別來幾向畫圖看,終是欠峰巒!
關于靈隱寺的詩句就這么多了。
5. 西湖靈隱寺 詩句
《西湖泛舟入靈隱寺》原文
水天相映淡浟溶,隔水青山無數重。
白鳥背人秋自遠,蒼煙和樹晚來濃。
桐廬道次七里瀨,彭蠡湖間五老峰。輟棹遲回比未得,上方精舍動疏鐘。
《西湖泛舟入靈隱寺》作者簡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復,漢族,浙江大里黃賢村人(一說杭州錢塘)。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后,曾漫游江淮間,后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
6. 寫靈隱寺的詩句
靈隱寺(宋之問)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題靈隱寺紅辛夷花戲酬光上人(白居易)紫粉筆含尖火焰,紅胭脂染小蓮花。芳情香思知多少,惱得山僧悔出家。
夏日登靈隱寺后峰(方干)絕頂無煩暑,登臨三伏中。深蘿難透日,喬木更含風。
山疊云霞際,川傾世界東。那知茲夕興,不與古人同。
寄杭州靈隱寺宋震使君(貫休)罷郡歸侵夏,仍聞靈隱居。僧房謝脁語,寺額葛洪書。
月樹獼猴睡,山池菡萏疏。吾皇愛清靜,莫便結吾廬。
早秋寄題天竺靈隱寺(賈島)峰前峰后寺新秋,絕頂高窗見沃洲。人在定中聞蟋蟀,鶴從棲處掛獼猴。
山鐘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樓。心憶懸帆身未遂,謝公此地昔年游。
灑泉子(潘閬)長憶西山。靈隱寺前三竺后。
冷泉亭上幾行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時見攀高樹,長嘯一聲何處去。別來幾向畫闌看。
終是欠峰巒。題靈隱寺山頂禪院(綦毋潛)招提此山頂,下界不相聞。
塔影掛清漢,鐘聲和白云。觀空靜室掩,行道眾香焚。
且駐西來駕,人天日未曛。游靈隱寺得來詩復用前韻(蘇軾)君不見,錢塘湖,錢王壯觀今已無。
屋堆黃金斗量珠,運盡不勞折簡呼。四方宦游散其孥,宮闕留與閑人娛。
盛衰哀樂兩須臾,何用多憂心郁紆。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孤。
喬松百丈蒼髯須,擾擾下笑柳與蒲。高堂會食羅千夫,撞鐘擊鼓喧朝晡。
凝香方丈眠氍毹,絕勝絮被縫海圖。清風時來驚睡余,遂超羲皇傲幾蘧。
歸時棲鴉正畢逋,孤煙落日不可摹。立秋日禱雨宿靈隱寺同周徐二令(蘇軾)百重堆案掣身閑,一葉秋聲對榻眠。
床下雪霜侵戶月,枕中琴筑落階泉。崎嶇世味嘗應遍,寂寞山棲老漸便。
惟有憫農心尚在,起瞻云漢更茫然。靈隱前一首贈唐林夫(一題聞林夫當徙靈隱寺(蘇軾)靈隱前,天竺后,兩澗春淙一靈鷲。
不知水従何處來,跳波赴壑如奔雷。無情有意兩莫測,肯向冷泉亭下相縈回。
我在錢塘六百日,山中暫來不暖席。今君欲作靈隱居,葛衣草履隨僧蔬。
能與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書中書。題靈隱寺紅辛夷花戲酬光上人(白居易)紫粉筆含尖火焰,紅胭脂染小蓮花。
芳情香思知多少,惱得山僧悔出家。
邊疆將士思鄉情懷的詩句
1. 邊疆關于思鄉的詩句
邊疆關于思鄉的詩句 1.關于邊塞思鄉的詩句
1、《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2、《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立國自有疆。
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3、《塞下曲》
唐·杜甫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4、《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5、《塞下曲》
唐·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
莫學游俠兒,矜夸紫騮好。
2.描寫邊塞思鄉的詩句
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古 從 軍 行
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萄入漢家.
從 軍 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關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塞下曲六首(選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望 薊 門
祖 詠
燕臺一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前出塞九首(其一)
杜 甫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軍 城 早 秋
嚴 武
昨夜秋風入漢關,
朔云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
莫遣沙場匹馬還.
夜上受降城聞笛
塞 下 曲(其二)
盧 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征 人 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
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
萬里黃河繞黑山.
雁門太守行
李 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隴 西 行
陳 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春閨夢里人.
己 亥 歲
曹 松
澤國江山入戰圖,
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
一將功成萬骨枯.
3.描寫思鄉或邊塞風光的詩句
思鄉詩句
見雁思鄉信,聞猿積淚痕。
——唐代 岑參 【巴南舟中夜市】 (渡口欲黃昏,歸人爭流喧。近鐘清野寺,遠火點江村。見雁思鄉信,聞猿積淚痕。孤舟萬里外,秋月不堪論。)
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巾。
——唐 白居易 【客中守歲(在柳家莊)】 (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巾。始知為客苦,不及在家貧。畏老偏驚節,防愁預惡春。故園今夜里,應念未歸人。)
人生豈得長無謂,懷古思鄉共白頭。
——唐 李商隱 【無題】 (萬里風波一葉舟,憶歸初罷更夷猶。碧江地沒元相引,黃鶴沙邊亦少留。益德冤魂終報主,阿童高義鎮橫秋。人生豈得長無謂,懷古思鄉共白頭。)
塞花飄客淚,邊柳掛鄉愁。
——唐 岑參 【武威春暮,聞宇文判官西使還,已到晉昌】 (岸雨過城頭,黃鸝上戍樓。塞花飄客淚,邊柳掛鄉愁。白發悲明鏡,青春換敝裘。君從萬里使,聞已到瓜州。)
芳情鄉思知多少,惱得山僧悔出家。
——唐 白居易 【題靈隱寺紅辛夷花,戲酬光上人】 (紫粉筆含尖火焰,紅胭脂染小蓮花。芳情鄉思知多少,惱得山僧悔出家。)
夜雨滴鄉思,秋風從別情。
——唐 杜牧 【送友人】 (十載名兼利,人皆與命爭。青春留不住,白發自然生。夜雨滴鄉思,秋風從別情。都門五十里,馳馬逐雞聲。)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唐 柳宗元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客舍并州數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唐 劉皂 【旅次朔方(一作賈島詩)】 (客舍并州數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又渡桑干水,卻望并州似故鄉。)
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唐 殷堯藩 【同州端午】 (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莫怪行人頻悵望,杜鵑不是故鄉花。
——唐 司空圖 【漫書五首】 (溪邊隨事有桑麻,盡日山程十數家。莫怪行人頻悵望,杜鵑不是故鄉花。)
故鄉云水地,歸夢不宜秋。
——唐 李商隱 【滯雨】 (滯雨長安夜,殘燈獨客愁。故鄉云水地,歸夢不宜秋。)
春江風水連天闊,歸夢悠揚何處尋。
——唐 權德輿 【斗子灘】 (斗子灘頭夜已深,月華偏照此時心。春江風水連天闊,歸夢悠揚何處尋。)
邊塞詩句
唐 王昌齡 【相和歌辭·從軍行】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更吹橫笛關山月,誰解金閨萬里愁。
王昌齡 【相和歌辭·從軍行】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彈不盡,高高秋月下長城。
王昌齡 【相和歌辭·從軍行】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雁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 【出塞二首】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 【出塞二首】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城頭鐵鼓聲猶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唐 盧綸 【和張仆射塞下曲】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盧綸 【和張仆射塞下曲】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唐 高適 【營州歌】 營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高適 【雜曲歌辭·薊門行五首】 邊城十一月,雨雪亂霏霏。元戎號令嚴,人馬亦輕肥。羌胡無盡日,征戰幾人歸。
高適 【雜曲歌辭·薊門行五首】 茫茫長城外,日沒更煙塵。胡騎雖憑陵,漢兵不顧身。古樹滿空塞,黃云愁殺人。
4.關于思鄉的詩句
01.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李白 02.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 03. 日幕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孟浩然 04.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 05.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王勃 06.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07.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 08.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王維 09.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 ——柳宗元 10.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李商隱 11.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 12. 不知何處吹蘆菅,一夜征人盡望鄉。
——李益 1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14. 悠悠兮離別,無因兮敘懷。
——徐淑 15. 本知人心不似樹,何意人別似花離。 ——蕭子顯 16.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李商隱 17.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李白 18. 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晏殊 19. 別后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 ——歐陽修 20.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周紫芝 21. 惆悵曉鶯殘月,相別。
從此隔音塵。 ——韋莊 22.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柳永 23.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柳永 24. 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瀠瀠。
——張先 25.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歐陽修 26. 迢遞路回清野,人語漸無聞,空帶愁歸。
——周邦彥 27.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李清照 28.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 29. 馬上離魂衣上淚,真自個、供憔悴。 ——程垓 30.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吳文英 31. 今夜雨,定應化作相思樹。 ——劉基 32. 離人無語消魂,細雨斜風掩門。
——楊慎 33.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李清照 34. 因思人事苦索繞,離愁別恨,無限何時了? ——柳永 35.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 36.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蘇軾 37.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白居易 38.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王建 39.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白 40.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 41.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甬 42.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 43.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 44.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王昌齡 45. 這次弟,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 46.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 47.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 48.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李煜 49.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范仲淹 50.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李煜 51.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范仲淹 52. 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53.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懷。
——白居易 54.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 55. 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
56. 一葉浮萍歸大海,為人何處不相逢! 57.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58. 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
59.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 60.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歐陽修 61. 同來玩月人何處?風景依然似去年。 ——趙嘏 62.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5.十句關于思鄉的詩句
1、《鄉思》
宋·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2、《京師得家書》
明·袁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3、《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戴叔倫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4、《聞雁》
唐·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5、《雜詩》
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6、《除夜作》
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7、《歸家》
唐·杜牧
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
8、《題大庾嶺北驛》
唐·宋之問
陰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9、《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0、《月夜億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雁一秋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
6.《逢入京使》中突出表現詩人遠涉邊疆的思鄉懷親之情的詩句到底是哪
絕對是后兩句,因為它感情真摯而強烈,相關信息如下:
【原作】
逢入京使——[唐]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注釋】
故園:長安,指作者在京城長安的家。
漫漫:漫長,遙遠。
雙袖龍鐘淚不干:以袖拭淚,雙袖沾濕而淚不止。龍鐘,淋漓貌,這里是沾濕的意思。
憑:托,拜托。
君:指入京使者。
【古詩今譯】
東望故鄉路途遙遠,兩支袖子都已經擦濕了,淚水依然止不住。今日途中有幸與您相遇,本想修封家書卻無紙筆,只好托你捎個口信,代我回家報個平安。
【賞析】
岑參(715-770),唐代詩人。遷居江陵(今屬湖北江陵縣)人,先祖世居河南棘陽(今河南新野縣東北)。出身于官僚貴族家庭,天寶三年(744)進士,天寶八年(749)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中掌書記。天寶十三年(754)封常清任安西節度使,岑參攝監察御史,充安西、北庭節度判官。肅宗在鳳翔時,任右補闕,后出為虢州(今河南靈寶縣南)長史。五十五歲左右升為嘉州(今四川省樂山縣)刺史,罷官后客死成都旅舍。
岑參曾兩度出賽任職,對戎馬生活有著深刻的體驗,對邊塞異域的風光有著細致的觀察,所以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邊塞詩佳作。他的邊塞詩,表達了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反映了戰士的英勇而又艱苦的征戰生活,描繪了邊塞的綺麗風光。岑參的詩繼承并發揚了漢樂府的傳統,擅長于七言歌行體的創作。他的詩想象豐富,色彩辯分,情感熱烈,氣勢磅礴,且有奇峭的藝術魅力、獨特的藝術風格。有《岑嘉州集》,存詩三百六十首。
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是在天寶八年,也就是公元七百四十九年,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入朝,岑參被奏請為右威衛錄事參軍,到節度使幕掌書記。本篇即作于此次赴邊疆的中途。寫的是旅途中遇見回長安的使者所引起的思鄉之情。
“故園東望路漫漫”,寫的是眼前的實際感受。詩人已經離開“故園”多日,正行進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東邊的家鄉長安城當然是漫漫長路,思念之情不免襲上心頭,鄉愁難收。“故園”,指的是在長安的家。“東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
“雙袖龍鐘淚不干”,意思是說思鄉之淚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兩支袖子都擦濕了,可眼淚就是止不住。這句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表現思念親人之情,也為下文寫捎書回家“報平安”做了一個很高的鋪墊。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兩句是寫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回家報平安又苦于沒有紙筆的情形,完全是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走馬相逢,沒有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就請你給我捎個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此時,心情是復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如同隨口而出,特別是后兩句寫馬上相逢的情景,充滿了濃郁邊塞生活氣息,鏡頭集中清晰,如影視特寫一般,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清新明快,余味深長。
芳情鄉思知多少,惱得山僧悔出家是什么生肖
出自,題靈隱寺紅辛夷花,戲酬光上人。白居易,唐。
紫粉筆含尖火焰,紅胭脂染小蓮花。芳情鄉思知多少,惱得山僧悔出家。
大意是說,辛夷花紫色的花苞,如同毛筆的筆尖,像一團火焰,燃燒在樹梢間,美麗的花朵,像胭脂色的蓮花,綻放在枝頭。此情此景,想必也勾起了你的思鄉之情吧,是不是很懊惱,后悔當初,為什么要告別家鄉,出家至此呢。
唐穆宗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上書論河北軍事,不被采用,請求到外地任職。7月,被任命為杭州刺史,10月到任,兩年以后,轉任蘇州刺史。這首詩,就是在此期間,與杭州靈隱寺主持,好友光上人,同游時所作。
《全唐詩》卷四百四十三(5)
卷443_41 【小歲日對酒吟錢湖州所寄詩】白居易
獨酌無多興,閑吟有所思。一杯新歲酒,兩句故人詩。
楊柳初黃日,髭須半白時。蹉跎春氣味,彼此老心知。
卷443_42 【錢唐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卷443_43 【題靈隱寺紅辛夷花,戲酬光上人】白居易
紫粉筆含尖火焰,紅胭脂染小蓮花。
芳情鄉思知多少,惱得山僧悔出家。
卷443_44 【重向火】白居易
火銷灰復死,疏棄已經旬。豈是人情薄,其如天氣春。
風寒忽再起,手冷重相親。卻就紅爐坐,心如逢故人。
卷443_45 【候仙亭同諸客醉作】白居易
謝安山下空攜妓,柳惲洲邊只賦詩。
爭及湖亭今日會,嘲花詠水贈蛾眉。
卷443_46 【城上】白居易
城上冬冬鼓,朝衙復晚衙。為君慵不出,落盡繞城花。
卷443_47 【早行林下】白居易
披衣未冠櫛,晨起入前林。宿露殘花氣,朝光新葉陰。
傍松人跡少,隔竹鳥聲深。閑倚小橋立,傾頭時一吟。
卷443_48 【送李校書趁寒食歸義興山居】白居易
大見騰騰詩酒客,不憂生計似君稀。
到舍將何作寒食,滿船唯載樹陰歸。
卷443_49 【題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諸僧眾】白居易
山榴花似結紅巾,容艷新妍占斷春。色相故關行道地,
香塵擬觸坐禪人。瞿曇弟子君知否,恐是天魔女化身。
卷443_50 【獨行】白居易
暗誦黃庭經在口,閑攜青竹杖隨身。
晚花新筍堪為伴,獨入林行不要人。
卷443_51 【二月五日花下作】白居易
二月五日花如雪,五十二人頭似霜。聞有酒時須笑樂,
不關身事莫思量。羲和趁日沉西海,鬼伯驅人葬北邙。
只有且來花下醉,從人笑道老顛狂。
卷443_52 【戲題木蘭花】白居易
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艷風吹膩粉開。
怪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
卷443_53 【清明日觀妓舞聽客詩】白居易
看舞顏如玉,聽詩韻似金。綺羅從許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風老,無嫌酒盞深。辭花送寒食,并在此時心。
卷443_54 【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白居易
柳湖松島蓮花寺,晚動歸橈出道場。盧橘子低山雨重,
棕櫚葉戰水風涼。煙波澹蕩搖空碧,樓殿參差倚夕陽。
到岸請君回首望,蓬萊宮在海中央。
卷443_55 【湖中自照】白居易
重重照影看容鬢,不見朱顏見白絲。
失卻少年無處覓,泥他湖水欲何為。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