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浮世如何注釋 點絳唇全詩詞
大家好,關于點絳唇浮世如何注釋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點絳唇全詩詞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姜夔《點絳唇》原文及賞析
導語:姜夔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下面我給大家分享姜夔《點絳唇》原文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學習。
原文
丁未冬①,過吳松②作。
燕雁③無心,太湖④西畔隨云去。數峰清苦,商略⑤黃昏雨。
第四橋⑥邊,擬共天隨⑦住。今何許⑧?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注釋
①丁未: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
②吳松:即今吳縣,屬江蘇省。
③燕雁:指北方幽燕一帶的鴻雁。
④太湖:江蘇南境的大湖泊。
⑤商略:商量、醞釀。
⑥第四橋:即吳松城外的甘泉橋。
⑦天隨:唐代陸龜蒙,自號天隨子。
⑧何許:何處,何時。
譯文
大雁和小燕似乎無心賞景,從太湖西畔隨著飄忽不定的.流云向天邊飛去。只留下幾座孤峰,默然中又仿佛在互相低語:黃昏時將下大雨。
本打算留在甘泉橋畔,與唐人陸龜蒙相伴同住。但如今又怎么樣呢?憑欄懷古,只看見殘敗的楊柳上下飄舞。
賞析
此詞為作者自湖州往蘇州,道經吳松所作。乃小令中之名篇。雖只41字,卻深刻地傳出了姜夔“過吳松”時“憑欄懷古”的心情。上片寫景。“燕雁”、“數峰”,不僅寫景狀物出色,且用擬人化手法,使靜物飛動,向為讀者稱贊。下片因地懷古。“殘柳參差舞”,使無情物,著有情色,道出了無限滄桑之感。全詞委婉含蓄,引人遐想。
《點絳唇》譯文注釋
《點絳唇》最是一回眸間,有無盡嬌羞、無盡可人之態。倚門偷覷,眼波流動,心理微妙卻要借梅子的清香去掩飾,女兒家的心思比這青青梅子還要耐人尋味。一個動作,少女情態已是纖毫畢現。
原文:
新月娟娟,夜寒江靜山銜斗。
起來搔首,梅影橫窗瘦。
好個霜天,閑卻傳杯手。
君知否?亂鴉啼后,歸興濃于酒。
注釋
①山銜斗:北斗星閃現在山間:
②“閑卻”句:與末句相應。言無意飲酒。
譯文
一輪圓月明媚新秀,秋夜寒、江流靜、遠山銜著北斗。夜不成寐起來徘徊搔首。窗間橫斜著梅花疏影,那么清瘦。好一個涼秋月夜的霜天!卻無心飲酒,閑置了傳杯把盞手。君知否?聽到歸巢的烏鴉紛亂的啼叫后,使我歸家意興濃郁似酒。
賞析
冬夜,天上一彎新月,地下江靜無聲,山頭北斗橫斜。詞人睡不著,看著映在窗紙上的梅樹的.影子,且搔首且靜思。霜天何以好?好在接到調令,再用不出席官場的宴會、傳杯應酬了。好在不用理會小人們的謠言中傷,就權當它亂鴉聒噪一陣罷了。好在赴任之前,可以歸家探視親人了。
上片首兩句寫景,勾出一幅新月江山圖:一彎秀媚的新月,被群星簇擁,山頂與星斗相連;月光照耀下,江流澄靜,聽不到波聲。這兩句是作者中夜起來遙望所見,倒置前,寫的是靜的環境。他本來就心事重重,床上不能成眠,于是披衣而起,想有所排遣。“搔首”是思考問題時習慣的動作,此處這兩個字形象地寫出他情緒不平靜。結句“梅影橫窗瘦”,靜中見動,要月影西斜才看得出梅影橫窗。“瘦”字刻畫出梅花的豐姿。
下片轉向抒情。嚴冬的打霜天氣,本來正是飲酒驅寒的好時光,可是卻沒有飲酒的興致。“傳杯”是傳遞酒杯而飲以助酒興,多是宴會中進行,不是獨飲或對飲。此處“閑卻傳杯會了。聯系詞人身世,可知此時他正被迫遷調,官場失意時。末二句,作者”歸興“之萌生是由于”亂鴉啼后“,并且這番思歸的意念比霜天思酒之興還濃,可見他已非常厭倦宦海生涯。鴉前冠以”亂“,足見鴉之多,聒噪之甚。
簡評
此詞上片著重寫景。寒夜新月,山銜北斗,搔首悵望,梅影橫窗。下片著重寫人。“歸夢濃于酒”,含蓄蘊藉,耐人尋思。全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景物與人融為一體。
作者一度頗感仕途艱險,機鋒四伏,因而渴望退隱歸家,樂守田園,此詞即表達了這種思想情感。作者詞中通過對景物的刻畫,委婉地寫出他心中的苦悶,表現手法極為含蓄。
《仙呂 點絳唇》注釋
《【仙呂】點絳唇》
年代: 元 作者: 白樸
金鳳釵分,玉京人去,秋瀟灑。晚來閑暇,針線收拾罷。
【幺篇】獨倚危樓,十二珠簾掛,風簫颯。雨晴云乍,極目山如畫。
【混江龍】斷人腸處,天邊殘照水邊霞。枯荷宿鷺,遠樹棲鴉。敗葉紛紛擁砌石,修竹珊珊掃窗紗。黃昏近,愁生砧杵,怨入琵琶。
【穿窗月】憶疏狂阻隔天涯,怎知人埋冤他。吟鞭裊青驄馬,莫吃秦樓酒,謝家茶,不思量執手臨歧話。
【寄生草】憑闌久,歸繡幃,下危樓強把金蓮撒。深沉院宇朱扉亞,立蒼苔冷透凌波襪。數歸期空畫短瓊簪,揾啼痕頻溫香羅帕。
【元和令】自從絕雁書,幾度結龜卦。翠眉長是鎖離愁,玉容憔悴煞。自元宵等待過重陽,甚猶然不到家。
【上馬嬌煞】歡會少,煩惱多,心緒亂如麻。偶然行至東籬下,自嗟自呀,冷清清和月對黃花。
【仙呂】點絳唇注釋:
【冷清清】、幽靜或凄涼、寂寞。宋蔣捷《梅花引》詞:“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閑影,冷清清,憶舊游。”元曾瑞《集賢賓·宮詞》套曲:“香消燭滅冷清清,唯嫦娥與人無世情。”明高明《琵琶記·南浦囑別》:“眼巴巴望著關山遠,冷清清倚定門兒盼。”《紅樓夢》第四三回:“焙茗道:‘這是出北門的大道;出去了冷清清,沒有什么玩的。’寳玉聽說,點頭道:‘正要冷清清的地方。’”魯迅《偽自由書·崇實》:“文化一去不復返,古城千載冷清清。”
【凌波襪】的襪子。語出三國魏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韈生塵。”唐劉禹錫《馬嵬行》:“履綦無復有,履組光未滅。不見巖畔人,空見凌波襪。”元張壽卿《紅梨花》第一折:“春瀟灑苔徑輕踏,香襯凌波襪。”
2.指女子輕盈的腳步。五代牛希濟《臨江仙》詞之九:“素洛春光瀲灧平,千里重媚臉初生。凌波羅襪勢輕輕。煙籠日照,珠翠半分明。”明陳所聞《月云高·花下遲王美人不至》曲:“只有鶯聲在高柳,望不見凌波襪。”
【混江龍】1.曲牌名。屬北仙呂宮。元王實甫《西廂記》、明湯顯祖《牡丹亭》、清李漁《奈何天》等戲曲均有此曲牌。
2.我國古代的一種水雷。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火器》:“混江龍:漆固皮囊裹炮沉于水底,岸上帶索引機。囊中懸吊火石、火鐮,索機一動,其中自發。敵舟行過,遇之則敗。”
3.刷蕩沙泥的治河工具。木制,徑一尺四寸,長五六尺,四面安鐵葉如卷發,重凡三四百斤,沉入水底,以刷蕩沙泥。《捻軍史料叢刊·軍情·同治七年七月十一日》:“淮揚外江各炮船陸續撤回,臨清以上淺阻堪虞,混江龍費工無用,可作罷論。”
【香羅帕】品做的巾帕。唐杜甫《驄馬行》:“赤汗微生白雪毛,銀鞍卻覆香羅帕。”《警世通言·王嬌鸞百年長恨》:“看時,乃是侍兒來尋香羅帕的。生見其三回五轉,意興已倦,微笑而言:‘小娘子!羅帕已入人手,何處尋覓?’”
整理:zhl201611
點絳唇蘇軾原文、翻譯及賞析
原文如下:
《點絳唇·閑倚胡床》
宋代:蘇軾
閑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
別乘一來,有唱應須和。還知么。自從添個。風月平分破。
拓展知識
1、注釋
⑴點絳唇:詞牌名。
⑵閑倚胡床:閑著無事坐于胡床。閑:指辦公之余。倚:坐靠。
⑶庾公樓:杜甫《秋日寄題鄭盟湖上亭》:“池要山簡馬,月靜庾公僂。”用東晉庾亮(公元289-340年)在武昌乘月登南樓典故。
⑷別乘:漢朝稱郡守的副手為別駕,別:另外。郡守乘車出行。副手乘另外的車跟隨,所以叫別駕。“乘”也是駕車之意,宋代通判(知州事的副手)相當漢代別駕。這里“別乘”當指袁轂。
⑸風月平分破:享受美景,你和我各一半。
2、譯文
閑著無事就靠坐著胡床,從庾公樓的窗子朝外望去,只見諸峰如千朵鮮花開放。和哪個一同倚坐?明月、清風、我(或他)。
別駕通判一來,有唱自然有和,酬唱贈答。你還了解嗎?深悉嗎?自從你的到來,那江上清風、山間明月的享受,自然是你我各一半了。
3、賞析
全詞,運用了敘述與描寫、寫實與用典、對襯與渲染之筆,盡情抒發了東坡知杭州時與友暢游湖山之樂。那“樓外峰千朵”,“明月清風我”,“風月平分破”,如畫一般,沁人心脾。凡是與大自然打成一片,永葆自然青春的,大自然將賦予他藝術的美妙的人生。
4、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關于點絳唇浮世如何注釋和點絳唇全詩詞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