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出自哪里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誰的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出自哪里,以及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誰的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出自哪位詩人的哪首詩?
此句出自李白
《月下獨酌》全詩如下: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此詩寫了詩人孤獨寂寞,以酒澆愁的苦悶心情.
兩句"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點出了一個"獨"字."獨酌"乃此篇之詩眼.詩人有酒無親,只好邀請明月和自己的影子來做伴了.這是從陶淵明的《雜詩》中“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一句話中出來的,不過李白多邀了一個明月,所以“對影成三人”了。明月自然不會喝酒,影子也只能默默跟隨著自己,但是有這樣兩個伴侶究竟不至于那么孤獨,就暫且在月影的伴隨下,及時行樂吧!孤獨的詩人還進一步來要求“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無情”既因為月亮、影子等是沒有知覺情物的事物,也含有不沾染世俗關系的意思,詩人認為這種擺脫了利害關系的交往,才是最純潔最真誠的。
此詩從表面看,邀月對飲,及時行樂,似乎有些消極出世的思想,但這也卻是詩人別具一格的表達方法。透過“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的詩句,詩人內心深心的極度凄涼孤獨之感躍然紙上,而且就其對社會上與人之間庸俗關系的厭惡與否定而言,也是含有積極意義的。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哪一首詩?
“舉杯邀明月”,“天涯共此時”不是一首詩。
1、“舉杯邀明月”全詩: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出自《月下獨酌·四首·其一》,是唐代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詩人心中愁悶,遂以月為友,對酒當歌,及時行樂。組詩運用豐富的想象,表達出詩人由孤獨到不孤獨,再由不孤獨到孤獨的一種復雜感情。表面看來,詩人真能自得其樂,可是深處卻有無限的凄涼。全詩筆觸細膩,構思奇特,體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曠達樂觀、放浪形骸、狂蕩不羈的豪放個性。
2、“天涯共此時”全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出自《望月懷遠》,是唐代詩人張九齡的作品。此詩是望月懷思的名篇。開頭緊扣題目,首句寫“望月”,次句寫“懷遠”;接著直抒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體描繪了徹夜難眠的情境;結尾兩句進一步抒寫了對遠方親人的一片深情。全詩語言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情意纏綿而不見感傷,意境幽靜秀麗,構思巧妙,情景交融,細膩入微,感人至深。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誰寫的詩詞?
這兩句出自北宋詞人蘇軾的詞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原詞如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前有一條小序,是蘇軾對創作這首詞的一個說明,小序是這樣寫的:“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1][2][3]、坡仙[91],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出自哪里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誰的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出自哪里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