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任城住了多少年 李白以前住在哪里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李白在任城住了多少年,以及李白以前住在哪里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誰知道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的生平簡歷?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漢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四川綿陽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其詩風(fēng)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yǎng)素材,構(gòu)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并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又稱為“詩仙”。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jì)(今甘肅省靜寧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于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 江油)。二十歲時只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他到處游歷,希望結(jié)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xiàn)政治理想和抱負(fù)。可是,十年漫游,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xù)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并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jié)交了不少名流,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jìn)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quán)貴的讒悔,于天寶三、四年間(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nèi)),中途遇赦放還,往來于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yīng)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當(dāng)涂縣。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jìn)步理想,畢生為實現(xiàn)這一理想而奮斗。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tǒng)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xiàn)出蔑視權(quán)貴,反抗傳統(tǒng)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shù)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zhèn)ス妍?,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shù)風(fēng)格,達(dá)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shù)的高峰。存詩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其詩想象豐富,構(gòu)思奇特,氣勢雄渾瑰麗,風(fēng)格豪邁瀟灑,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詳細(xì)生平】
一、好任俠,喜縱橫
李白于武則天長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葉,五歲時隨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綿陽)的青蓮鄉(xiāng)。
李白少時,好任俠,且喜縱橫。昌隆所在的綿州地區(qū),自漢末以來,便是道教活躍的地方。因此,李白從少年時起,常去戴天山尋找道觀的道士談?wù)摰澜?jīng)。后來,他與一位號為東巖子的隱者隱居于岷山,潛心學(xué)習(xí),多年不進(jìn)城市。他們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飼養(yǎng)了許多奇禽異鳥。這些美麗而馴良的鳥兒,由于飼養(yǎng)慣了,定時飛來求食,好像能聽懂人的語言似的,一聲呼喚,便從四處飛落階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點都不害怕。這件事被遠(yuǎn)近傳作奇聞,最后竟使綿州刺史親自到山中觀看鳥兒們的就食情況。這位刺史見他們能指揮鳥類的行動,認(rèn)定他們有道術(shù),便想推薦二人去參加道科的考試??墒牵硕纪裱跃芙^了。
當(dāng)時有名的縱橫家趙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長短經(jīng)》十卷。那時李白才十六歲。趙蕤這部博考六經(jīng)異同、分析天下形勢、講求興亡治亂之道的縱橫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極大的興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業(yè),喜談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這部書的影響。
李白的夫人是許氏,許氏死后續(xù)宗氏為妻。他有兩子一女,其中一子一女是許氏生的。子名:伯禽,小名“明月奴” ;女名:平陽 ;另一子名:頗黎。李白有三個老婆,一個是許宰相的孫女,姓許。第二個,不詳其姓。第三個宗宰相的孫女,姓宗。此外還有一個姓劉的。女兒李平陽,姓李。
第一個老婆,是公元727年在湖北安陸經(jīng)過兩個朋友胡紫陽和馬正公的撮合,娶了前宰相許圍師的孫女,其實也談不上娶,就是當(dāng)了個倒插門女婿。由于在婚后長達(dá)十年的時間里,李白都生活在他老丈人家里,寄人籬下的滋味本來就使他非常的不爽了,哪兒還有心思去琢磨其他的事情。這是李白的第一次婚姻,可能他還是抱著很負(fù)責(zé)的心態(tài)去對待的。
第一個情人,公元739年,也就是在他第一次結(jié)婚12年、他第一任老婆去世一年之后,李白娶了一個姓劉的女人,李白帶著這個女人曾經(jīng)到安徽買了一套房子,但不久兩人就分開了。
第二個老婆,公元745年,李白在山東任城,與一當(dāng)?shù)貗D人結(jié)婚。這時候的李白剛從首都長安出來,背著一大布袋金銀財寶和杜甫、高適一路取道河南商丘,并在此逗留很久。與他二人分手之后,李白自己前往泰山考取道箓,路過任城,寂寞的他結(jié)識了這位婦人,兩人情投意合,當(dāng)下便領(lǐng)了結(jié)婚證。李白的這個老婆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并且李白在山東兗州置下了大批田產(chǎn),在此后他云游在外的生活中,這些田產(chǎn)就交給了妻子??梢姡畎讓υ撈拮邮中湃?,可惜的是這個妻子在他們結(jié)婚五年后,不幸亡故。
第三個老婆,公元750年,李白在河南開封結(jié)識武則天時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宗氏,要說起兩人的結(jié)識還頗有點浪漫的味道,說是李白酒醉梁園,詩興大起,便揮筆在墻上寫下了那首著名的《梁園吟》,寫完了可能還找個墻角撒過尿,然后提起長衫歪歪倒到的走了。走后不久,宗氏就和仆人來到了這,看見這首詩,久久不能釋懷。正好梁園的保潔員看見了,馬上就要擦掉,宗氏便要求不能擦。但是人家保潔員,不擦掉是會被扣工資的。無奈,宗氏實在是被這首才華橫溢的詩歌所折服了,便花千金買下了這面墻壁。于是也就留下了這段“千金買壁”的佳話。在很多史料的記載中,都描述這個宗氏是一才貌俱全的大家閨秀,唉,羨慕啊。并且宗氏美女也是忠實的道教信仰者。好了,現(xiàn)在的這個妻子應(yīng)該和李白有著共同的革命信仰和一致的文學(xué)道德情操,應(yīng)該算有記載的李白的第一次愛情,注意是愛情。但是,也是可能是信仰這個東西太重要了,有時候甚至?xí)^愛情,公元761年,宗氏到鄺山學(xué)道去了。于是,李白便又孤零零的一人了,此后便不復(fù)再娶,男人要是經(jīng)歷過一次刻骨銘心的愛情之后,便視天下女人如無物了。但是由于二人感情深厚,宗氏在李白從磷冤案時多次施救。得一此女為妻,足矣。
二、仗劍遠(yuǎn)游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yuǎn)游"。他乘舟沿江出峽,漸行漸遠(yuǎn),家鄉(xiāng)的山巒逐漸隱沒不可辨認(rèn)了,只有從三峽流出的水仍跟隨著他,推送著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個陌生而又遙遠(yuǎn)的城市中去。
1.江陵幸遇司馬禎
李白沒有想到在江陵會有一次不平凡的會見,他居然見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馬禎。天臺道士司馬幀不僅學(xué)得一整套的道家法術(shù),而且寫得一手好篆,詩也飄逸如仙。玄宗對其非常尊敬,曾將他召至內(nèi)殿,請教經(jīng)法,還為他造了陽臺觀,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隨其學(xué)道。李白能見到這個備受恩寵的道士,自然十分開心,還送上了自己的詩文供其審閱。李白器宇軒昂,資質(zhì)不凡,司馬禎一見己十分欣賞,及至看了他的詩文,更是驚嘆不已,稱贊其“有仙風(fēng)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因為他看到李白不僅儀表氣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當(dāng)世的榮祿仕宦,這是他幾十年來在朝在野都沒有遇見過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獎的話贊美他。這也就是說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來賀知章贊美他是“謫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這便是李白的風(fēng)度和詩文的風(fēng)格給予人的總的印象。
李白為司馬禎如此高的評價歡欣鼓舞。他決心去追求“神游八極之表”這樣一個永生的、不朽的世界。興奮之余,他寫成大賦《大鵬遇希有鳥賦》,以大鵬自喻,夸寫大鵬的龐大迅猛。這是李白最早名揚天下的文章。從江陵起,他開始了他鵬程萬里的飛翔。
2.洞庭葬友 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經(jīng)岳陽,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墒钦?dāng)泛舟洞庭時,發(fā)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來的旅伴吳指南暴病身亡。李白悲痛萬分,他伏在朋友的身邊,號陶大哭,"泣盡繼之以血"。由于他哭得過于傷痛,路人聽到都為之傷心落淚。旅途上遇到這樣的不幸,真是無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吳指南暫時殯葬于洞庭湖邊,自己繼續(xù)東游,決心在東南之游以后再來搬運朋友的尸骨。李白來到了廬山,在此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望廬山瀑布》詩。
3.江南之行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性,虎踞龍盤,六朝宮閱歷歷在目。這既引起李白許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對自己所處時代的自豪感。他認(rèn)為往日之都,己呈一片衰頹之氣,沒有什么好觀賞的了,根本不及當(dāng)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現(xiàn)出的一片太平景象。金陵的霸氣雖己消亡,但金陵的兒女卻飽含深情地接待李白。當(dāng)李白告別金陵時,吳姬壓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頻頻舉杯勸飲,惜別之情如東流的江水,流過了人們的心頭,使人難以忘卻。李白告別金陵后,從江上前往揚州。揚州是當(dāng)時的一個國際都市。李白從沒有看到過如此熱鬧的城市,與同游諸人盤桓了一些時日。到了盛夏,李白與一些年輕的朋友“系馬垂楊下,銜杯大道邊。天邊看綠水,海上見青山”,好不愜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揚州)病倒了。臥病他鄉(xiāng),思緒很多,既感嘆自己建功立業(yè)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鄉(xiāng),惟一能給他帶來點安慰的,便是遠(yuǎn)地友人的書信。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蘇。這里是當(dāng)年吳王夫差與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懷古有感,寫了一首詠史詩《烏棲曲》。這首詩后來得到了賀知章的贊賞,稱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來,李白的樂府詩有時雖襲用舊題,卻多別出新意。姑蘇的歷史遺跡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懷古之情,美麗單純的吳姬、越女更讓李白贊美不己。在昔日西施浣紗的蔦蘿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筆為現(xiàn)今在浣紗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優(yōu)美的速寫。李白由越西歸,回到了荊門。在荊門他一呆就是三個月。雖然思鄉(xiāng)心切,但功業(yè)沒有一點成就,他自覺難于回轉(zhuǎn)家園。最后,他決定再度漫游。首先,他來到洞庭湖,把吳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結(jié)識了僧行融,又從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為人,于是便去襄陽拜見孟浩然,由此寫下了著名的五律詩《贈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陸,在小壽山中的道觀住了下來。然而,隱居于此并非長久之計,他仍然想尋找機會,以求仕進(jìn)。在隱居壽山時,李白以干謁游說的方式結(jié)交官吏,提高自己的聲譽。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時宰相許圉師的賞識,便將其招為女婿。李白與夫人許氏在離許家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巖下過了一段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墒敲篮玫姆蚱奚畈]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圖功業(yè)的心志有所衰微減退。他以安州妻家為根據(jù)地,又幾次出游,結(jié)識了一些官吏和貴公子,并于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謁見荊州長史兼襄州刺史韓朝宗。
三、一進(jìn)長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獵。唐玄宗即位后,己有過多次狩獵,每次都帶外國使臣同去,耀武揚威,以此震懾鄰國。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狩獵,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
他的《大獵賦》希圖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幅員遼闊,境況與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遠(yuǎn)勝漢朝,并在結(jié)尾處宣講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當(dāng)時崇尚道教的心情。李白西來的目的是獻(xiàn)賦,另外,也趁此游覽一下長安,領(lǐng)略這座"萬國朝拜"的帝京風(fēng)光。他居住在終南山腳下,常登臨終南山遠(yuǎn)眺。當(dāng)他登上終南山的北峰時,眼前呈現(xiàn)出泱泱大國的風(fēng)貌。他深感生存在這樣的國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頗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這興旺發(fā)達(dá)的帝國內(nèi)部己產(chǎn)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軒昂情緒又受到打擊"。李白進(jìn)長安后結(jié)識了衛(wèi)尉張卿,并通過他向玉真公主獻(xiàn)了詩,最后兩句說"何時人少室,王母應(yīng)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還在送衛(wèi)尉張卿的詩中陳述自己景況很苦,希望引薦,愿為朝廷效勞。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統(tǒng)治階級的上層。李白這次在長安還結(jié)識了賀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極宮,不料竟在那里遇見了賀知章。他早就拜讀過賀老的詩,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見,并呈上袖中的詩本。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興奮地解下衣帶上的金龜叫人出去換酒與李白共飲。李白瑰麗的詩歌和嘯灑出塵的豐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竟說:“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間?”
一年快過去了,李白仍然作客長安,沒有機會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喪。好友誠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陽的別業(yè)幽居,但李白無意前往。這次去長安,抱著建功立業(yè)的理想,卻毫無著落,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點憤懣。往王公大人門前干謁求告,也極不得意,只有發(fā)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嘆,離開了長安。
四、翰林供奉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贊,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jìn)宮。李白進(jìn)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于前,親手調(diào)羹”。玄宗問到一些當(dāng)世事務(wù),李白憑半生飽學(xué)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贊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wù)是草擬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游,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jì)實。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后世,以盛況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艷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chǎn)生了嫉恨之心。
天寶初,每年冬天玄宗都帶著酋長、使臣去溫家獰獵,李白自然侍從同去,當(dāng)場寫賦宣揚玄宗的盛德,歌頌圣朝威力,深得玄宗賞識。此時,玄宗寵愛楊玉環(huán),每與她在宮中游樂時,玄宗都要李白寫些行樂詞,譜人新曲歌唱。李白懷著“長揖蒙垂國士恩,壯士剖心酬知己”的心情,竭盡才思采寫這些詩。在長安時,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經(jīng)常在長安市上行走。他發(fā)現(xiàn)國家在繁榮的景象中,正蘊藏著深重的危機。那便是最能夠接近皇帝的專橫的宦官和驕縱的外戚。他們?nèi)鐬踉埔话慊\罩著長安,籠罩著中國,給李白以強烈的壓抑感。與此同時,李白放浪形骸的行為又被翰林學(xué)士張?zhí)顾u謗,兩人之間產(chǎn)生了一些嫌隙。
宦官和外戚的受寵,使李白"大濟蒼生"的熱情驟然冷了下來,自己雖在長安,但也沒有施展自己管、晏之術(shù)的機會。朝政的腐敗,同僚的詆毀,使李白不勝感慨,他寫了一首《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xué)士》表示有意歸山。誰料就在此時,倒被賜金放還,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這次被賜金放還似乎是李白說了不合時宜的話。
這次的歸山,實在是體面一點的放逐。
五、再次遠(yuǎn)游
1.漫游梁宋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東都洛陽。在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而杜甫風(fēng)華正茂,卻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他并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業(yè)嗜酒”、“結(jié)交皆老蒼”的杜甫,也沒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頭稱頌。兩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今開封商丘一帶)會面,訪道求仙。這年秋天,兩人如約到了梁宋。兩人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他們還在這里遇到了詩人高適,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暢游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dān)憂。這時的李杜都值壯年,此次兩人在創(chuàng)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后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這年的秋冬之際,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尋找道教的師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李白到齊州(今山東濟南一帶)紫極宮清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簏,從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成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縣,遇見這一帶善寫符篆的蓋寮,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訪道,李白得到了完滿的結(jié)果。天寶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與杜甫在東魯?shù)谌螘姟6潭桃荒甓嗟臅r間,他們兩次相約,三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他們一道尋訪隱士高人,也偕同去齊州拜訪過當(dāng)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就在這年冬天,兩人分手,李白準(zhǔn)備重訪江東。
2.東去吳越 李白離開東魯,便從任城乘船,沿運河到了揚州。由于急著去會稽會見元丹丘,也就沒有多滯留。到了會稽,李白首先去憑吊過世的賀知章。不久,孔巢文也到了會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暢游禹穴、蘭亭等歷史遺跡,泛舟靜湖,往來剡溪等處,徜徉山水之中,即興描寫了這一帶的秀麗山川和美麗婦女。在金陵,李白遇見了崔成甫。兩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懷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時,都盡情暢游,不計早晚。他們泛舟秦淮河,通宵達(dá)旦地唱歌,引得兩岸人家不勝驚異,拍手為他們助興。兩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詩系在衣服上,每當(dāng)想念,便吟誦一番。
3.探幽燕,走江南 李白在吳越漫游了幾年,漂泊不定。這時國家混亂,情況一年比一年差。在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心情引導(dǎo)下,他決計去幽燕(今北京一帶),以探虛實。到了幽燕之后,李白親眼看到安祿山秣馬厲兵,形勢己很危急,自己卻無能為力。安史之亂前兩三年,李白漫游于宣城、當(dāng)涂、南陵、秋浦一帶,仍然衣食依人,經(jīng)常賦詩投贈地方官,以求幫助。 在此次漫游期間,李白因夫人許氏病亡,又娶宗氏。家庭多變,國家多事,李白一面求仙學(xué)道,一面企圖為國建功,對于國家安危,頗多關(guān)切,雖然仍事漫游,已與過去有所不同。
六、病逝途中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策發(fā),李白避居廬山。那時,他的胸中始終存在著退隱與濟世兩種矛盾的思想。永王李磷恰在此時出師東巡,李白應(yīng)邀人幕。李白人幕后,力勸永王勤王滅賊,而對于政治上的無遠(yuǎn)見,他也作過自我檢討。同在江南的蕭穎士、孔巢文、劉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參加,以此免禍,李白在這點上顯然不及他們。永王不久即敗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潯陽獄。這時崔渙宣慰江南,收羅人才。李白上詩求救,夫人宗氏也為他啼泣求援。將吳兵三千軍駐扎在潯陽的宋若思,把李白從監(jiān)牢中解救出來,并讓他參加了幕府。李白成為宋若思的幕僚,為宋寫過一些文表,并跟隨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視,并以宋的名義再次向朝廷推薦,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不知什么原因,后來不但未見任用,反被長流夜郎(今貴州梓潼),完全出乎意料。因為當(dāng)時永王幕下的武將均巴得到了重用。事情之所以發(fā)生變故,可能與崔渙、張鎬這批人的失勢有關(guān)。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李白由潯陽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為所判的罪是長流,即將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時已屆暮年,"夜郎萬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覺憂傷。由于李白在海內(nèi)素負(fù)盛名,此行沿路受到地方官的宴請,大家都很尊重他,并沒有把他看做一個遭流放的罪人。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關(guān)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規(guī)定死者從流,流以下完全赦免。這樣,李白經(jīng)過長期的輾轉(zhuǎn)流離,終于獲得了自由。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朝發(fā)白帝城》最能反映他當(dāng)時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當(dāng)?shù)刈鎏?,李白便逗留了一陣。乾元二年,李白?yīng)友人之邀,再次與被謫貶的賈至泛舟賞月于洞庭之上,發(fā)思古之幽情,賦詩抒懷。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舊游之地。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他往來于兩地之間,仍然依人為生。上元二年,己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當(dāng)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dāng)涂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二歲。
( 關(guān)于李白之死,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傮w可以概括為三種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種死法見諸《舊唐書》,說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于宣城”。應(yīng)該比較可信。第二種死法亦見諸其他正史或?qū)<覍W(xué)者的考證之說,不能偏信。說當(dāng)李光弼東鎮(zhèn)臨淮時,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聞訊前往請纓殺敵,希望在垂暮之年,為挽救國家危亡盡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當(dāng)涂縣令、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李陽冰處。而第三種死法則多見諸民間傳說,極富浪漫色彩,與詩人性格非常吻合??尚趴刹恍?。說李白在當(dāng)涂的江上飲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但是不管哪一種死法,都因參與永王李璘謀反作亂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因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還后不久,就結(jié)束了他傳奇而坎坷的一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v觀李白的三種死法,筆者比較相信《舊唐書》之說。)
李白的經(jīng)歷
李白是唐代詩壇上的一顆巨星,被歷代文人稱為“詩仙”,杜甫的詩句“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就是對李白詩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
李白,字太白,于唐武后長安元年(公元7O1年)出生在中亞的碎葉;5歲時,隨父親遷居四川江油縣青蓮鄉(xiāng)。李白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說:“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5歲時,學(xué)習(xí)劍術(shù)。20歲前后,在家鄉(xiāng)的匡山讀書,從友人學(xué)習(xí)縱橫術(shù)。李白勤奮好學(xué),“常橫經(jīng)籍書,制作不倦”。 在 20歲以后,李白游歷了蜀中不少名勝古跡。蜀中雄偉壯麗的山川,培育了李白開闊的襟懷,豪放的性格和對大自然的熱愛。由干受縱橫家和儒家思想影響,李白有著很強的事業(yè)心,希望建功立業(yè);但他受道教和道家思想影響較深,又熱切地向往著求仙學(xué)道的隱逸生活。這種矛盾的生活理想,在他身上最后形成二者兼顧的愿望,即“功成,名遂,身退”。
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駭驥筋力成,意在萬里外?!庇谑恰罢虅θ?,辭親遠(yuǎn)游”。在途中,他寫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出三峽后,李白首先漫游了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當(dāng)時正是開元盛世,國家呈現(xiàn)一派欣欣向榮景象,李白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對前途充滿了信心。那時的人,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通常是走科舉考試的道路。此外,還有一條“終南捷徑”,即通過求仙訪道的隱居生活,擴大影響,引起朝廷重視,也可能被召去做官。李白豪放不羈,又抱負(fù)很大,自視甚高,不愿走科舉道路,所以選擇了一終南捷徑。 為此,李白在江陵拜訪了著名道士司馬承禎,并寫了一篇《大鵬賦》,用寓言形式記敘這次會晤。此賦通過“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征”的大鵬形象,抒寫了他遠(yuǎn)大的抱負(fù)。
李白在求仙訪道的同時,很注意結(jié)交“豪雄”,即那些能夠抗暴扶弱、仗義舍身的游俠人物。李白自己就“少任俠”,“輕財好施”。他在東游吳越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散金三十萬,周濟生活困難的人。李白一生寫了許多歌頌俠士的詩,贊美那些在國家危急關(guān)頭,勇于舍身赴難而不居功、不貪戀爵祿的豪俠。如《俠客行》贊美侯贏、朱亥“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薄豆棚L(fēng)》第十首贊美魯仲連“卻秦振英聲,后世仰末照?!辈⒄f“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diào)。”他景慕這些歷史人物,反映了他的性格、抱負(fù)和理想。 ”李白在游歷中,很注意向樂府民歌學(xué)習(xí),加上閱歷的增長,使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日益提高,寫下了不少著名的詩篇。如《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天開,碧水東流直北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痹偃纭锻麖]山瀑布二首》其二:“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毙蹅邀惖淖鎳酱ň吧?jīng)過詩人別出心裁一番吟詠,更給后人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 李白在學(xué)習(xí)樂府民歌時,創(chuàng)作了不少樂府詩?!堕L干行》第一首開頭六句是:“妾發(fā)初覆額,折花門前劇(游戲)。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后來“青梅竹馬”和“兩小無猜”,便成了比喻小兒女相親相愛的著名成語。
開元十六年早春,李白來到湖北安陸。在這里,他和曾在唐高宗時做過宰相的許圍師的孫女結(jié)婚,開始了“酒隱安陸,蹉跎十年”的生活。他曾隱居安陸境內(nèi)的壽山和白兆山桃花巖,后又與道士元丹丘一道隱居嵩山。
開元二十四年,他去山東,又和孔巢父、韓準(zhǔn)等人隱居祖徐山的竹溪,時人號為“竹溪六逸”。他寫的《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表白自己此時的隱居是“養(yǎng)賢”而非遁世,是在等待時機。文章說,“奮其智能,愿為輔粥,使衰區(qū)大定,海縣清一。”可見隱而不忘政事。 開元二十二年,李白在襄陽,“高冠佩雄劍,長揖韓荊州”。韓荊州即韓朝宗,任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兼判襄州刺史、山南東道采訪處置使。李白《與韓荊州書》是他初見韓時的一封自薦書。文章開頭借用天下談士的話--“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贊美韓朝宗謙恭下士,識拔人才。接著毛遂自薦,介紹自己的經(jīng)歷、才能和氣節(jié)。文章表現(xiàn)了李白“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的氣概和“日試萬言,倚馬可待”的自負(fù),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文章寫得氣勢雄壯,廣為傳誦。 在此期間,李白結(jié)識了比他大12歲的孟浩然。孟浩然以善寫山水田園詩著名,二人一見如故。當(dāng)他們分手時,李白寫了著名的七言絕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開元二十四年,李白移家東魯任城(今山東濟寧),自己則繼續(xù)往來各地,尋找政治出路。天寶元年(公元742年),他又舉家南下,住到安徽南陵去了。不久,李白被朝廷征召去長安,臨行時寫的《南陵別兒童人京》一詩,表達(dá)了他躊躇滿志和狂喜的心情:“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在長安,李白結(jié)識了任太子賓客的老詩人賀知章。賀知章對李白的《蜀道難》十分贊賞,“讀未竟,稱嘆者數(shù)四”,認(rèn)為此詩只有神仙才寫得出來,因而稱李白為“滴仙人”?!妒竦离y》描繪了由秦人蜀途中的山川,一開頭就以“噫呈*,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種充滿磋嘆的情調(diào)很快抓住了讀者,中間以“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揉欲度愁攀援”等,竭力形容人蜀途中山川的高危險峻,再襯以“悲鳥號古木”、“子規(guī)啼夜月”的凄厲氣氛,以及詩人的反復(fù)嗟嘆,把蜀道的高危艱險渲染得十分突出而激蕩人心。 由于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進(jìn)一步推薦,李白終于受到玄宗皇帝的親自接見,并以翰林供奉的身份被安置在翰林院。翰林供奉的主要職責(zé)是為皇帝草擬文浩詔令之類文件。同時也迎合皇帝的興趣,隨時寫些應(yīng)景詩文。李白曾利用與玄宗接近的機會,向玄宗申述過自己對國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張。遺憾的是,這時的玄宗,已不是早年那個勵精圖治,能夠任用賢才的開明君主,而是已經(jīng)變成貪圖享樂,不問政事的人了。他把“朝事付之宰相,邊事付之請將”.深居官中,沉溺聲色。玄宗曾一度受重李白,目的是要他寫詩作詞,供自己享樂。當(dāng)玄宗覺得李白好言政事,不滿足于當(dāng)馴服的御用文人時,就疏遠(yuǎn)了他。 從李白方面來說,玄宗之所以疏遠(yuǎn)他,與他那傲岸性格有關(guān)。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這種無視封建秩序的叛逆精神,顯然是統(tǒng)治者所不喜歡的。相傳,玄宗在便殿召見李自時,李白曾讓高力士為他脫靴。高力士是最有權(quán)勢的一個大宦官,為解“脫靴”之恨,他挑撥楊貴妃說,李白《清平調(diào)》詞中的“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二句,“以飛燕指妃子,是賤之甚矣!”使楊貴妃由此深恨李自。他們都是玄宗最寵的人,在玄宗面前進(jìn)讒言,自然會影響玄宗對李白的看法,何況對他進(jìn)行中傷的,還有駙馬張*等人。 權(quán)臣貴成的讒毀,玄宗的疏遠(yuǎn),使李白很苦悶,發(fā)出“行路難”的感嘆。
天寶三載春,李白知道自己留在長安已不能再有所作為,于是上疏,“懇求歸山”。玄宗沒有挽留他,而是“賜金放還”。 李白在長安實際上只有一年半時間。這期間,他親眼看到朝政的黑暗腐敗,以滿腔憂憤寫下了許多揭露和批判現(xiàn)實的詩篇,如《古風(fēng)》第十五首,譴責(zé)統(tǒng)治階級“珠玉買歌笑,糟糠養(yǎng)賢才”。
天寶三載,李白在東都洛陽認(rèn)識了比他小11歲的詩人杜甫。杜甫“性豪業(yè)嗜酒,嫉惡懷剛腸。”其抱負(fù)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迸c李白意氣相投。他們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和杜甫分別后,李白又在漫游中度過了1O年。這時,他因夫人許氏早已去世,又在廣州梁國(在今河南開封)與相門之女宗氏結(jié)婚,并常住于此,所以他說:“一朝去京國,十載客梁國”。以梁園為中心,李白往南到過越中,往北去過幽州,有不少地方,如金陵等地,則是舊地重游。他的漫游,一是求仙訪道,一是欣賞大自然的美。他說:“五岳尋仙不辭遠(yuǎn),一生好人名山游?!贝送庖彩菍で鬄閲ЯΦ臋C會。他在《梁園吟》中說:“東山高臥時走來,欲濟蒼生應(yīng)未晚?!?這個時期,朝政更加黑暗,把持朝政大權(quán)的宰相李林甫,大興冤獄,打擊迫害正直賢能的官員。目睹國是日非,李白內(nèi)心的痛苦也與日俱增。但他決不向權(quán)貴屈膝,在著名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一詩中,他寫道:“安能推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xiàn)了他的高尚人格。他還寫了許多揭露和鞭撻黑暗現(xiàn)實的詩篇?!哆h(yuǎn)離別》對玄宗寵信李林甫等奸臣,大權(quán)旁落,提出警告:“君失臣兮龍為魚,權(quán)歸臣兮鼠變虎?!薄侗憋L(fēng)行》批判了安祿山“欲以邊功市寵”而挑起的對奚、契丹等少數(shù)民族的戰(zhàn)爭。
在長期的漫游中,李白和勞動人民有較多接觸,寫了一些反映他們的詩篇?!端尬逅缮较缕垕嫾摇穼Α疤锛仪镒骺啵徟勾汉??!鄙畋硗椤!肚锲指琛返?4首歌頌冶煉工人:“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睂︶劸评项^也充滿感情,{哭宣城善釀紀(jì)叟》寫道:“紀(jì)英黃泉里,還應(yīng)釀老春。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 歌頌祖國大好河山,是李白這個時期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個主要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就。例如對黃河的描寫,就有不少名句:“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薄包S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出龍門。”“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薄丢氉赐ど健芬皇?;“眾鳥高飛盡,孤云獨會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眲t把山寫活了。
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fā)。當(dāng)時任平盧、范陽、河?xùn)|三鎮(zhèn)節(jié)度使的胡人安祿山,率所部兵15萬,認(rèn)范陽(今北京大興)出發(fā).進(jìn)攻中原。僅30多天,洛陽就陷于亂軍之手。次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稱帝,自號大燕皇帝。六月,京都屏障憧關(guān)失守。玄宗倉皇西選,于是京都長安也為亂軍所據(jù)。 安史之亂初,梁園淪陷,李白帶著夫人到江南避難。他寫了許多詩篇,表達(dá)他對亂軍的痛恨,對國家和人民命運的擔(dān)憂?!豆棚L(fēng)》第十九首中寫道:“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痹娙诉@時渴望報國殺敵,《贈張相鎬》詩云:“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誓欲斬鯨*,澄清洛陽水。”
天寶十五載,玄宗西逃成都,太子李亨于七月在靈武即帝位,是為肅宗,改年號為至德。永王李*奉玄宗之命,以抗敵為號召,在江陵起兵。次年正月,永王經(jīng)過尋陽,知道李白在廬山隱居,派謀士韋子春三次上山聘請李白參加他的幕府。李白的《永王東巡歌》第二首寫道:“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彼詵|晉名臣謝安自比,表示要輔佐永王,平定叛亂。但沒想到,永王與肅宗發(fā)生矛盾,不久,永王即被肅宗的軍隊所消滅。李白也因此獲罪,被捕入獄,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縣一帶)。他這時的心情是很沉重的,“夜郎萬里道,西上令人老?!鼻辏ü?59年)二月,在經(jīng)歷15個月的流放,行至巫山時,遇到朝廷大赦,李白才重新獲得自由。他隨即雇船東歸,名作《早發(fā)白帝城》寫道:“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此詩筆調(diào)明朗輕快,反映了李白遇赦獲釋的歡快情緒。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李白從江夏到豫章(今江西南昌)與夫人重聚。李白在一生的最后幾年中,窮愁潦倒,生活十分凄涼。但他對時局的變化還是始終關(guān)心的。上元二年,當(dāng)東南地區(qū)又告吃緊,朝廷派李光弼出鎮(zhèn)臨淮(今安徽泅縣)時,61歲高齡的李白,仍不肯放棄這最后的報國機會,打算趕往臨淮,參加李光弼的軍隊。可惜走到半路就病倒了,未能如愿。第二年,李白在安徽當(dāng)涂與世長辭。
李白一生政治上不得志,在貧病中死去,但他以杰出的詩歌創(chuàng)作,為自己樹起了一座豐碑。他繼承了屈原和莊子開拓的浪漫主義傳統(tǒng),反對齊梁柔靡詩風(fēng),在詩歌革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他的詩留傳下來的近千首,各體皆備,都有膾炙人口的名篇,尤以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絕句成就最大。其詩氣象宏大,格調(diào)雄渾,感情豪邁,境界開闊,清新自然,余味無窮。李白和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把中國詩歌藝術(shù)推向頂峰,給后世留下了寶貴的遺產(chǎn)。正如韓愈所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p>
李白在山東娶妻生子,寓居長達(dá)23載
我的家鄉(xiāng)在山東蘭陵縣,蘭陵因李白的詩句“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泵u四海。年少時也曾疑過李白是蜀地人,距離蘭陵何止千里迢迢,怎么能喝上蘭陵酒?卻原來李白在山東居住長達(dá)23年,度過了生命中的一段黃金歲月,山東可謂李白的第二故鄉(xiāng)。
01 舉家遷魯
公元736年,唐玄宗李隆基在位24年,時值開元盛世,36歲的李白與夫人許氏和女兒平陽,由湖北安陸遷居山東任城,次年兒子伯禽在此出生,再次年,許氏夫人卒。公元742年,李白再婚,與一“魯?shù)貗D人合”,后生子頗黎;公元759年,年近60歲的李白才將兒女遷往楚地。
李白在山東的寓居地多有爭議,在《送蕭三十一之魯中兼問稚子伯禽》一詩中李白寫到:“高堂倚門望伯魚,魯中正是趨庭處。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歸空斷腸。君行既識伯禽子,應(yīng)駕小車騎白羊?!比欢@魯中沙丘城在濟寧、兗州、新泰、泗水?似乎都有據(jù)可考。
02 魯?shù)厣?/p>
位于古運河濟寧段北岸的太白樓,是唐代賀蘭氏經(jīng)營的酒樓。李白常在賀蘭氏酒樓把盞暢飲、填詞賦詩,酒樓因此生意興隆。公元861年,吳興人沈光敬慕李白,登賀蘭氏酒樓觀光,篆書"太白酒樓"匾額,并作《李翰林酒樓記》,從此賀蘭氏酒樓便改為"太白酒樓"而聞名于世。
如今太白樓一樓正廳中間還有一尊李白半身雕像,上方橫匾“詩仙醉圣”,兩邊對聯(lián)是“豪飲吐萬丈長虹,醉吻涸三江之水”。仿佛看見詩仙李白在此縱情詩酒,正如臺灣詩人余光中《尋李白》詩中所言“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客居濟寧期間,李白結(jié)識了唐朝的另一位偉大詩人杜甫。杜甫小李白11歲,兩人把酒言歡、相見恨晚,同游齊魯古國,共研詩歌精妙,唐詩的雙子星座在這里珠聯(lián)璧合,留下了諸多見證二人友誼的詩作。這是唐代詩歌的盛世,也是中國文化的幸事。
李白信奉道教,自幼受老莊文化熏陶,山東雖然是儒家文化發(fā)源地,而在山東大地上儒釋道兼容并蓄,在山清水秀的濟南李白接受了入道儀式。公元744年,齊州(濟南)道觀的紫極宮里,鐘聲陣陣,著名的道教天師高如貴在這里為李白傳授道箓,李白正式加入道籍。然齊州紫極宮卻消失在歲月的滄桑里,沒有了蹤影,實為濟南一大憾事。
03 李白詩中的魯?shù)仫L(fēng)物
齊魯大地的風(fēng)景文化深深吸引了李白,在魯20多年間,李白訪友攬勝,走遍了山東的名山大川、古祠勝跡,足跡所至山東現(xiàn)在的四十余縣。齊魯文化的熏染,使李白的性格中融進(jìn)了濟蒼生,安社稷,尊賢智,尚信義,俠肝義膽,曠達(dá)包容,勇毅進(jìn)取的齊魯風(fēng)范。
在李白傳世的980余首詩文中,作于齊魯或涉及齊魯自然人文的詩文近180篇,這位熠熠閃光的詩壇巨匠,與博大深邃的齊魯文化交映成輝。泰山是齊魯?shù)貥?biāo),李白創(chuàng)作六連章古詩《泰山吟》,每一首都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審美境界,氣勢雄渾,無與倫比。
其一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開。六龍過萬壑,澗谷隨縈回。
馬跡繞碧峰,于今滿青苔。飛流灑絕巘,水急松聲哀。
北眺崿嶂奇,傾崖向東摧。洞門閉石扇,地底興云雷。
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銀臺。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fēng)來。
玉女四五人,飄颻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遺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曠然小宇宙,棄世何悠哉。
其二
清曉騎白鹿,直上天門山。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
捫蘿欲就語,卻掩青云關(guān)。遺我鳥跡書,飄然落巖間。
其字乃上古,讀之了不閑。感此三嘆息,從師方未還。
其三
平明登日觀,舉手開云關(guān)。精神四飛揚,如出天地間。
黃河從西來,窈窕入遠(yuǎn)山。憑崖覽八極,目盡長空閑。
偶然值青童,綠發(fā)雙云鬟。笑我晚學(xué)仙,蹉跎凋朱顏。
躊躇忽不見,浩蕩難追攀。
其四
清齋三千日,裂素寫道經(jīng)。吟誦有所得,眾神衛(wèi)我形。
云行信長風(fēng),颯若羽翼生。攀崖上日觀,伏檻窺東溟。
海色動遠(yuǎn)山,天雞已先鳴。銀臺出倒景,白浪翻長鯨。
安得不死藥,高飛向蓬瀛。
其五
日觀東北傾,兩崖夾雙石。海水落眼前,天光遙空碧。
千峰爭攢聚,萬壑絕凌歷。緬彼鶴上仙,去無云中跡。
長松入霄漢,遠(yuǎn)望不盈尺。山花異人間,五月雪中白。
終當(dāng)遇安期,于此煉玉液。
其六
朝飲王母池,瞑投天門關(guān)。獨抱綠綺琴,夜行青山間。
山明月露白,夜靜松風(fēng)歇。仙人游碧峰,處處笙歌發(fā)。
寂靜娛清輝,玉真連翠微。想象鸞鳳舞,飄颻龍虎衣。
捫天摘匏瓜,恍惚不憶歸。舉手弄清淺,誤攀織女機。
明晨坐相失,但見五云飛。
李白一生的經(jīng)歷是怎樣的?
736年,李白與夫人許氏及女兒平陽由湖北安陸遷居任城。從此,濟寧成了詩人的第二故鄉(xiāng)。李白祖居天府之國,至于為何到遙遠(yuǎn)的山東濟寧居住,他曾在《對雪奉錢任城六父秩滿歸西京》詩中說,“季父有英風(fēng)”。
另據(jù)史料記載,李白來濟寧時正是他事業(yè)的最低谷,而他的家族成員,除叔父在濟寧為官外,他有一個哥哥和4個叔兄弟都在濟寧做事,由此可知,李白來濟寧極有可能就是投奔親友而來。
此外,李白自幼酷愛劍術(shù),據(jù)傳當(dāng)時的擊劍名人裴昊居住在濟寧,李白早有崇慕之心,他在《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一詩中說:
顧余不及仕,學(xué)劍來山東。
舉鞭訪前途,獲笑汶上翁。
此詩說明,李白當(dāng)時可能就是慕名去山東學(xué)習(xí)劍術(shù)。當(dāng)然,濟寧一帶出產(chǎn)的美酒吸引了“詩仙”,這也成為李白寓居濟寧的一個原因。因為李白一生酷愛飲酒,而濟寧盛產(chǎn)白酒,且在當(dāng)時還比較有名,
李白從736年起,寓居在濟寧,長達(dá)24年之久,其足跡遍及周邊的泰山、徂徠山、汶水和泗水等名山大川。在后來的濟寧所轄各地也都有李白到過的記載或傳說,傳說濟寧的“太白樓”和“浣筆泉”都和李白有關(guān)。
相傳,李白寓居任城的家,就在后來的濟寧市中區(qū)阜橋口的東北隅,“其居在酒樓前”,離太白樓不遠(yuǎn)。院內(nèi)有幾眼泉水,該泉水原本清澈碧透,因李白常在此浣筆,染黑了泉水,因而被稱為“浣筆泉”。此后,“浣筆泉”就因李白的詩篇而千載飄香。
李白在濟寧安頓好后,除了在家用“浣筆泉”的水寫詩吟唱外,他最愛去的地方就是賀蘭氏酒樓,每至“酒樓,日與同志荒宴”,必?fù)]灑文字,寫下許多佳篇。據(jù)北宋文臣李肪的《太平廣汜》記載:
李白自幼好酒,于兗州習(xí)業(yè),平居多飲,又于任城縣購酒樓日與同志荒宴,客至少有醒時,邑人皆以白為重,望其里,而加敬焉。
OK,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