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nèi)容

且效醉昏昏哪個(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素箋淡墨2022-11-16 23:25詩詞41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guān)于且效醉昏昏哪個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大全

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個 成語 來源于《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 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以下是我為你精心整理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 典故 大全,希望你喜歡。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陶淵明,又名陶潛,是東晉著名的詩人、辭賦家和散文家。他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中。他的曾祖父是東晉著名的大陶侃,但到他這代,陶家已經(jīng)敗落,生活貧困。盡管如此,從小陶淵明還是受到了良好的 家庭 教育 ,他博覽群書,養(yǎng)成不愛慕虛榮、不貪富貴的高潔性格。

義熙元年(405年),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出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派遣督郵來檢查公務(wù),潯陽郡的督郵劉云,以兇狠貪婪聞名遠近,每年兩次以巡視為名向轄縣索要賄賂,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否則就栽贓陷害??h吏說:“我們應(yīng)當穿戴整齊、備好禮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郵。”陶淵明嘆道:“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币馑际俏以跄転榱丝h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于是,陶淵明在出任彭澤令八十多天后,就離開衙門,收拾行裝,返回家鄉(xiāng),從此過起隱居生活。對于官場,他絲毫沒有眷戀之心,反而有一種重獲自由的怡然自得。他每天飲酒寫詩,過著世外桃源一樣的清閑生活。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辨析

這個成語來源于《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

陶淵明是東晉后期的大詩人、文學家,他的曾祖父陶侃是赫赫有名的東晉大司馬、開國功臣;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但到了東晉末期,朝政日益腐敗,官場黑暗。陶淵明生性淡泊,家境貧困、入不敷出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讀書作詩。他關(guān)心百姓疾苦,有著"猛志逸四海,騫翮(he音同合 )思遠翥 (zhù)"的志向,懷著"大濟蒼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由于看不慣官場上的那一套惡劣作風,不久就辭職回家了,隨后州里又來召他作主簿,他也辭謝了。

后來,他陸續(xù)做過一些官職,但由于淡泊功名,為官清正,不愿與腐敗官場同流合污,而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陶淵明最后一次做官,是義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過"不惑之年"(四十一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再次出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派遣督郵來檢查公務(wù),潯陽郡的督郵劉云,以兇狠貪婪遠近聞名,每年兩次以巡視為名向轄縣索要賄賂,每次去必是滿載而歸,否則栽贓陷害。縣吏說:"當束帶迎之。"就是應(yīng)當穿戴整齊、備好禮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郵。陶淵明嘆道:"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意思是我怎能為了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說完,掛冠而去,辭職歸鄉(xiāng)。此后,他一面讀書為文,一面躬耕隴畝。

陶淵明妻翟氏,與他志同道合,安貧守節(jié),"夫耕于前,妻鋤于后", 朋友來訪,無論貴賤,只要家中有酒,必與同飲。盡管生活貧困,但他始終不愿再為官受祿。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濟親自到他家訪問,他對江州刺使送來的米和肉堅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絕了。

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適,榮華富貴,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人格和氣節(jié)為代價,于是他選擇了艱苦但寧靜而自由的田園生活。有失必有得,陶淵明獲得了心靈的自由,獲得了人格的尊嚴,寫出了具有獨特風格并流傳百世的詩文。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和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他的一生,充滿了對人生真諦的渴望與追求。他的詩歌如《飲酒》、《雜詩》等,質(zhì)樸無華,清麗 自然 ,寓絢于素,韻味雋永,或者詠史抒懷關(guān)心時局,或者充滿"性本愛丘山"的生活志趣。他的辭賦如《歸去來兮辭》,表達了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他的散文如《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表現(xiàn)了返樸歸真、高遠脫俗的意境,對美好未來充滿了向往。后人有"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之譽。他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jié),更是勉勵后人以 天下 蒼生為重,以節(jié)義貞操為重,折腰時心已愧,不趨炎附勢,保持善良純真的本性,不為世上任何名利浮華所改變。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 歷史 評價

陶淵明去世后,他的至交好友顏延之,為他寫下《陶征士誄》,給了他一個"靖節(jié)"的謚號。顏延之在誄文中褒揚了陶淵明一生的品格和氣節(jié),但對他的文學成就,卻沒有充分肯定。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后幾十年里,沒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認。梁朝的昭明太子蕭統(tǒng),對陶淵明的詩文相當重視,愛不釋手。蕭統(tǒng)親自為陶淵明編集、作序、作傳?!短諟Y明集》是中國文學史上文人專集的第一部,意義十分重大。蕭統(tǒng)在《陶淵明集》序中,稱贊"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如之京"。

南朝時期,陶淵明的文學地位,雖得不到應(yīng)有的肯定,但他的詩文作品,流傳越來越廣,影響越來越大。

隋唐時期,有越來越多的詩人喜歡陶淵明的詩文,對陶淵明的評價越來越高。初唐王績是位田園詩人,他像陶淵明一樣,多次退隱田園,以琴酒自娛。

唐朝的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對陶淵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歸漢南寄京邑舊游》中寫道:

賞讀《高士傳》

最佳陶征君,

目耽田園趣,

自謂羲皇人。

李白《戲贈鄭溧陽》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

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

何時到栗里,一見平生親。

李白那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思想,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杜甫《奉寄河南韋尹丈人》

有客傳河尹,逢人問孔融。

青囊仍隱逸,章甫尚西東。

鼎石分門戶,詞場繼國風。

尊榮瞻地絕,疏放憶途窮。

濁酒尋陶令,丹砂訪葛洪。

江湖漂短褐,霜雪滿飛蓬。

牢落乾坤大,周流道術(shù)空。

謬慚知薊子,真怯笑揚雄。

盤錯神明懼,謳歌德義豐。

尸鄉(xiāng)馀土室,誰話祝雞翁?

白居易《訪陶公舊宅》

詩中先用"塵垢不污玉,靈鳳不啄腥",頌揚陶淵明高尚的人格:

垢塵不污玉,靈鳳不啄膻。

嗚呼陶靖節(jié),生彼晉宋間。

心實有所守,口終不能言。

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陽山。

夷齊各一身,窮餓未為難。

先生有五男,與之同饑寒。

腸中食不充,身上衣不完。

連征竟不起,斯可謂真賢。

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

每讀五柳傳,目想心拳拳。

昔常詠遺風,著為十六篇。

今來訪故宅,森若君在前。

不慕樽有酒,不慕琴無弦。

慕君遺容利,老死此丘園。

柴桑古村落,栗里舊山川。

不見籬下菊,但余墟中煙。

子孫雖無聞,族氏猶未遷。

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效陶潛體十六首》

先生去我久,紙墨有遺文。

篇篇勸我飲,此外無所云。

我從老大來,竊慕其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中國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這與陶淵明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白居易的這首詩就說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兩宋時期,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確定。歐陽修盛贊《歸去來兮辭》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歐陽修還說:"吾愛陶淵明,愛酒又愛閑"。北宋王安石曾說過,陶淵明的詩"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有詩人以來無此句者。然則淵明趨向不群,詞彩精拔,晉宋之間,一個而已"。

蘇軾在《與蘇轍書》中說"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過也"。蘇東坡把陶詩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八個字,概括陶詩的藝術(shù)風格,還是很準確的。蘇東坡一生把陶淵明當成良師益友,不但 愛好 其詩,更仰慕他的為人。他曾這樣評價陶淵明:"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饑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人貴真,詩亦貴真,詩真乃由人真而來,這就是陶詩具有經(jīng)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晚年蘇軾在《與蘇轍書》中說:"深愧淵明,欲以晚節(jié)師范其萬一"。

"居高聲自遠",由于歐陽修、王安石、蘇軾在北宋文壇上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們極力推崇陶淵明,對進一步確定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無疑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在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苦悶中,把陶淵明引為知己。在《水龍吟》詞中說:"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辛棄疾留下的詞作626首,其中吟詠、提及、明引、暗引陶詩陶文的有60首,幾乎每10首詞中就有一首與陶淵明有關(guān)。辛棄疾在《念奴嬌》中稱:"須信采菊東籬,高情千載,只有陶彭澤"。給予了陶淵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評價。

元朝、明朝和清朝,直至現(xiàn)代,沿襲了兩宋對陶淵明的崇高評價。

魯迅先生曾說過,"陶潛正因為并非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

梁啟超評價陶淵明時曾經(jīng)說,"自然界是他愛戀的伴侶,常常對著他笑"。確如其言,陶在自然與哲理之間打開了一條通道,在生活的困苦與自然的旨趣之間達到了一種和解。連最平凡的農(nóng)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筆下也顯示出了一種無窮的意味深長的美。

陶淵明的不朽詩篇,陶淵明的偉大人品,影響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蘇東坡、辛棄疾等幾代文人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為中國文學的發(fā)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陶淵明的詩文,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語言,看似質(zhì)樸,實則奇麗。在平淡醇美的詩句中,蘊含著熾熱的感情和濃郁的生活氣息。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五首,是田園詩的精品或極品。其中《少無適俗韻》,編在中學生的 語文 課本中。詩的抒情沁人心脾;詩的寫景,豁人耳目。讀過后叫人終生難忘。什么時候讀,都是一種美的享受。

作為身處晉末亂世的隱士,陶淵明晚年常與廬山中的釋道交往,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他們之間在思想上卻未必志同道合。仔細研讀過陶詩和了解詩人生平的人,都知道陶淵明是個外表恬淡靜穆,而內(nèi)心熱情濟世的無神論者。他少年時曾胸懷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業(yè)。但在出仕了一個時期以后,現(xiàn)實使他感到失望,他不愿與當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選擇了一條退隱歸耕的道路。

這時他又受到老莊哲學的影響。因為他有過以往文人多不曾有過的田園生活,并且親自參加了勞動,與勞動人民有了接觸,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得到一些新的感受和啟發(fā),因而在崇尚駢儷陳舊文風的晉代,能創(chuàng)造出有獨物風格的田園詩的新形式,在中國詩歌發(fā)展史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從少年時的"猛志逸四海",到老年時的"猛志固常在",始終對世事沒有淡忘。他傳世的名篇《桃花源記》,正是他對如同上古原始時代的那種人們自食其力、友好相處、沒有種種現(xiàn)實中的紛擾與貧困的"怡然有余樂"社會的憧憬。就是他的隱居與飲酒,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加以分析,也含有對當時黑暗統(tǒng)治表示一定程度的不滿和反抗的意義在內(nèi)。

陶淵明地位最高是在哪個朝代?

陶淵明去世后,他的至交好友顏延之,為他寫下《陶征土誄》,給了他一個“靖節(jié)”的謚號。顏延之在誄文中褒揚了陶淵明一生的品格和氣節(jié),但對他的文學成就,卻沒有充分肯定,陶淵明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后幾十年里,沒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認。

梁朝的昭明太子肖統(tǒng),對陶淵明的詩文相當重視,愛不釋手。 肖統(tǒng)親自為陶淵明編集、作序、作傳。《陶淵明集》是中國文學史上文人專集的第一部,意義十分重大。肖統(tǒng)在《陶淵明集序》中,稱贊“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如之京”。

南朝時期,陶淵明的文學地位,雖得不到應(yīng)有的肯定,但他的詩文作品,流傳越來

越廣,影響越來越大。

到了隋唐時期,有越來越多的詩人喜歡陶淵明的詩文,對陶淵明的評價越來越高。

初唐王績是位田園詩人,他像陶淵明一樣,多次退隱田園,以琴酒自娛。其《醉后》詩道:

阮籍醒時少,陶潛醉日多。

百年何足度,乘興且長歌。

唐朝的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對陶淵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歸漢南寄京邑舊游》中寫道:

賞讀《高土傳》,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園趣,自謂羲皇人。

李白更是仰慕陶淵明的人品和詩作。在《戲贈鄭溧陽》中寫道: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

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

何時到栗里,一見平生親。

李白那種“安能催眉折腰侍權(quán)貴”的思想,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杜甫在安史之亂之后,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把陶淵明引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韋尹丈人》中寫道:

寬心應(yīng)是酒,譴興莫過詩。

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

中唐詩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淵明的為人。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離陶淵明的家鄉(xiāng)潯陽很近。 曾去拜訪陶淵明的故居,寫下了《訪陶公舊宅》這首詩。

詩中先用“塵垢不污玉,靈鳳不啄腥”,頌揚陶淵明高尚的人格,最后寫到:

柴桑古村落,栗里舊山川。

不見籬下菊,空余墟里煙。

子孫雖無聞,族氏猶未遷。

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在《效陶潛體十六首》。 其中寫到:

先生去我久,紙墨有遺文。

篇篇勸我飲,此外無所云。

我從老大來,竊慕其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中國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這與陶淵明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白居易的這首詩就說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到了北宋,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確定。

歐陽修盛贊《歸去來兮辭》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歐陽修還說:“吾愛陶淵明,愛酒又愛閑”。北宋王安石曾說過,陶淵明的詩“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有詩人以來無此句者。然則淵明趨向不群,詞彩精拔,晉宋之間,一個而矣”。

蘇東坡在《與蘇轍書》中說“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過也”。

蘇東坡把陶詩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八個字,概括陶詩的藝術(shù)風格,還是很準確的。蘇東坡一生把陶淵明當成良師益友,不但愛好其詩,更仰慕他的為人。

晚年在《與蘇轍書》中說:“深愧淵明,欲以晚節(jié)師范其萬一”。

“居高聲自遠”,由于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在北宋文壇上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們極力推崇陶淵明,對進一步確定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無疑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在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苦悶中,把陶淵明引為知己。在《水龍吟》詞中說:“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辛棄疾留下的詞作626首,其中吟詠、提及、明引、暗引陶詩陶文的有60首,幾乎每10首詞中就有一首與陶淵明有關(guān)。

辛棄疾在《念奴嬌》中稱:“須信采菊東籬,高情千載,只有陶彭澤”。 給予了陶淵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評價。

元朝、明朝和清朝,直至現(xiàn)代,沿襲了兩宋對陶淵明的崇高評價。

陶淵明的不朽詩篇,陶淵明的偉大人品,影響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蘇東坡、辛棄疾等幾代文人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

為中國文學的發(fā)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陶淵明的詩文,重在抒情和言志。 他的語言,看似質(zhì)樸,實則奇麗。在平淡醇美的詩句中,蘊含著熾熱的感情和濃郁的生活氣息。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五首》,是田園詩的精品或極品。其中《少五適俗韻》,曾編在中學生的語文課本中。詩的抒情沁人心脾;詩的寫景,豁人耳目。讀過后叫人終生難忘。什么時候讀,都是一種美的享受。

少五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偉大的陶淵明,他的詩文,將與日月同輝,照耀著中國文學的發(fā)展道路。

陶淵明的詩句

一、陶淵明的偉大

陶淵明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田園詩人,是我國田園詩的開山鼻祖。這是由于他對社會、對時空、對人生、對生死的徹悟;由于他的博學強記和豐富的人生實踐;特別是由于他出類拔萃的文學天才,用白居易的話說:“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彼脑妼懙每此仆ㄋ祝靼兹缭?,但卻表達了很高的情操和很深的哲理。例如陶淵明寫的《歸園田居五首》,其中的一首是: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這首詩寫得通俗明白像兒歌一樣,卻表達了陶淵明高尚情操,寧愿早出晚歸的躬身耕鋤,不怕夕露沾衣,守拙田園,也不隨腐敗的官場狗茍蠅營。由于陶淵明的詩歌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千百年來,叫人百讀不厭,愛不釋手。

陶淵明的一生與酒有不解之緣,酒是他生活的需求,酒是他生活的留戀。陶淵明離開我們快1600年了,在那個物質(zhì)生活非常貧乏的年代,人們過著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特別是陶淵明從爭權(quán)奪利、勾心斗角的官場辭職歸隱,住在山遠地偏的鄉(xiāng)村,只有酒,能使他解憂,能使他消愁,能使他興奮,能使他舒適。小飲小舒適,大飲大舒適,再喝多了他會說:“我欲睡眠卿且去”。

酒是一種神奇的飲料,它不僅具有物質(zhì)的屬性,能解饑解渴;它還具有精神的屬性,能作用于人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調(diào)節(jié)人的高級神經(jīng)活動,影響人的精神和情緒。在陶淵明那個時代,還沒有煙草、咖啡之類的精神興奮劑,人們只能借助于酒來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感。

陶淵明的許多代表作品,如《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飲酒詩二十首》等,都舒發(fā)了對酒的眷戀,或酒后有感而作。陶淵明戀酒的故事膾炙人口,千古傳頌。陶淵明的飲酒詩寫得意境優(yōu)美,含蓄深隧。文如其人,陶淵明高尚的人品,正如它的不朽詩篇一樣,因為酒而大放異彩。本文力求用最簡練的文字,詮釋陶淵明的酒詩酒辭。通過描寫陶淵明生活的時代背景及陶淵明對酒的眷戀,表現(xiàn)陶淵明一生的高尚氣節(jié)及文學創(chuàng)作的偉大成就。

在歷史的長河里,有多少顆閃灼的星星,他們?yōu)橹腥A民族的發(fā)展和繁榮,作出不同的貢獻,因而在人們的記憶里,或明或暗,閃閃發(fā)光。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歷史的前進,有些星星暗淡了,消失了,被人遺忘了,又有更多新的星星,出現(xiàn)在歷史的長河里。

在歷史的長河里,有的人在世的時候很偉大,呼風喚雨。死去后,隨著時間的消失,逐漸被人們所遺忘。有的人活著的時候很平凡,或小有名氣,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他的名氣越來越大,他的歷史貢獻也越來越偉大。陶淵明就是這樣一種偉大,他像一顆紅寶石,他像一顆夜明珠,在他活著的時候,在他去世很長一段時間里,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隨著歷史的前進,幾代人逐漸認識了他,揩去掩埋他的塵埃,使他閃閃耀眼,永遠地閃灼在歷史的長河里。

公元427年,陶淵明走完了他76年的生命歷程,與世長辭。他被安葬在南山腳下的陶家墓地中,就在今天江西省九江縣和星子縣交界處的面陽山腳下。如今陶淵明的墓保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塊碑石組成,正中楷書“晉征土陶公靖節(jié)先生之墓”,左刻墓志,右刻《歸去來兮辭》,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孫所立。

陶淵明去世后,他的至交好友顏延之,為他寫下《陶征土誄》,給了他一個“靖節(jié)”的謚號。顏延之在誄文中褒揚了陶淵明一生的品格和氣節(jié),但對他的文學成就,卻沒有充分肯定,陶淵明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后幾十年里,沒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認。

梁朝的昭明太子肖統(tǒng),對陶淵明的詩文相當重視,愛不釋手。肖統(tǒng)親自為陶淵明編集、作序、作傳。《陶淵明集》是中國文學史上文人專集的第一部,意義十分重大。肖統(tǒng)在《陶淵明集序》中,稱贊“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如之京”。

南朝時期,陶淵明的文學地位,雖得不到應(yīng)有的肯定,但他的詩文作品,流傳越來越廣,影響越來越大。

到了隋唐時期,有越來越多的詩人喜歡陶淵明的詩文,對陶淵明的評價越來越高。

初唐王績是位田園詩人,他像陶淵明一樣,多次退隱田園,以琴酒自娛。其《醉后》詩道:

阮籍醒時少,陶潛醉日多。

百年何足度,乘興且長歌。

唐朝的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對陶淵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歸漢南寄京邑舊游》中寫道:

賞讀《高土傳》,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園趣,自謂羲皇人。

李白更是仰慕陶淵明的人品和詩作。在《戲贈鄭溧陽》中寫道: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

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

何時到栗里,一見平生親。

李白那種“安能催眉折腰侍權(quán)貴”的思想,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杜甫在安史之亂之后,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把陶淵明引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韋尹丈人》中寫道:

寬心應(yīng)是酒,譴興莫過詩。

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

中唐詩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淵明的為人。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離陶淵明的家鄉(xiāng)潯陽很近。曾去拜訪陶淵明的故居,寫下了《訪陶公舊宅》這首詩。詩中先用“塵垢不污玉,靈鳳不啄腥”,頌揚陶淵明高尚的人格,最后寫到:

柴桑古村落,栗里舊山川。

不見籬下菊,空余墟里煙。

子孫雖無聞,族氏猶未遷。

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在《效陶潛體十六首》。其中寫到:

先生去我久,紙墨有遺文。

篇篇勸我飲,此外無所云。

我從老大來,竊慕其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中國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這與陶淵明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白居易的這首詩就說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到了北宋,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確定。歐陽修盛贊《歸去來兮辭》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歐陽修還說:“吾愛陶淵明,愛酒又愛閑”。北宋王安石曾說過,陶淵明的詩“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坝性娙艘詠頍o此句者。然則淵明趨向不群,詞彩精拔,晉宋之間,一個而矣”。

蘇東坡在《與蘇轍書》中說“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過也”。蘇東坡把陶詩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八個字,概括陶詩的藝術(shù)風格,還是很準確的。蘇東坡一生把陶淵明當成良師益友,不但愛好其詩,更仰慕他的為人。晚年在《與蘇轍書》中說:“深愧淵明,欲以晚節(jié)師范其萬一”。

“居高聲自遠”,由于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在北宋文壇上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們極力推崇陶淵明,對進一步確定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無疑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在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苦悶中,把陶淵明引為知己。在《水龍吟》詞中說:“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辛棄疾留下的詞作626首,其中吟詠、提及、明引、暗引陶詩陶文的有60首,幾乎每10首詞中就有一首與陶淵明有關(guān)。辛棄疾在《念奴嬌》中稱:“須信采菊東籬,高情千載,只有陶彭澤”。給予了陶淵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評價。

元朝、明朝和清朝,直至現(xiàn)代,沿襲了兩宋對陶淵明的崇高評價。

陶淵明的不朽詩篇,陶淵明的偉大人品,影響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蘇東坡、辛棄疾等幾代文人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為中國文學的發(fā)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陶淵明的詩文,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語言,看似質(zhì)樸,實則奇麗。在平淡醇美的詩句中,蘊含著熾熱的感情和濃郁的生活氣息。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五首》,是田園詩的精品或極品。其中《少五適俗韻》,曾編在中學生的語文課本中。詩的抒情沁人心脾;詩的寫景,豁人耳目。讀過后叫人終生難忘。什么時候讀,都是一種美的享受。

少五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偉大的陶淵明,他的詩文,將與日月同輝,照耀著中國文學的發(fā)展道路。

效陶潛體詩十六首

不動者厚地,不息者高天。

無窮者日月,長在者山川。

松柏與龜鶴,其壽皆千年。

嗟嗟群物中,而人獨不然。

早出向朝市,暮已歸下泉。

形質(zhì)及壽命,危脆若浮煙。

堯舜與周孔,古來稱圣賢。

借問今何在,一去亦不還。

我無不死藥,兀兀隨化遷。

所未定知者,修短遲速間。

幸及身健日,當歌一樽前。

何必待人勸,持此自為歡。

翳翳窬月陰,沉沉連日雨。

開簾望天色,黃云暗如土。

行潦毀我墉,疾風壞我宇。

蓬莠生庭院,泥涂失場圃。

村深絕賓客,窗晦無儔侶。

盡日不下床,跳蛙時入戶。

出門無所往,入室還獨處。

不以酒自娛,塊然與誰語。

朝飲一杯酒,冥心合元化。

兀然無所思,日高尚閑臥。

暮讀一卷書,會意如嘉話。

欣然有所遇,夜深猶獨坐。

又得琴上趣,安弦有余暇。

復(fù)多詩中狂,下筆不能罷。

唯茲三四事,持用度晝夜。

所以陰雨中,經(jīng)旬不出舍。

始悟獨往人,心安時亦過。

東家采桑婦,雨來苦愁悲。

蔟蠶北堂前,雨冷不成絲。

西家荷鋤叟,雨來亦怨咨。

種豆南山下,雨多落為萁。

而我獨何幸,醞酒本無期。

及此多雨日,正遇新熟時。

開瓶瀉樽中,玉液黃金脂。

持玩已可悅,歡嘗有余滋。

一酌發(fā)好容,再酌開愁眉。

連延四五酌,酣暢入四肢。

忽然遺我物,誰復(fù)分是非。

是時連夕雨,酩酊無所知。

人心苦顛倒,反為憂者嗤。

朝亦獨醉歌,暮亦獨醉睡。

未盡一壺酒,已成三獨醉。

勿嫌飲太少,且喜歡易致。

一杯復(fù)兩杯,多不過三四。

便得心中適,盡忘身外事。

更復(fù)強一杯,陶然遺萬累。

一飲一石者,徒以多為貴。

及其酩酊時,與我亦無異。

笑謝多飲者,酒錢徒自費。

天秋無片云,地靜無纖塵。

團團新晴月,林外生白輪。

憶昨陰霖天,連連三四旬。

賴逢家醞熟,不覺過朝昏。

私言雨霽后,可以罷余樽。

及對新月色,不醉亦愁人。

床頭殘酒榼,欲盡味彌淳。

攜置南檐下,舉酌自殷勤。

清光入杯杓,白露生衣巾。

乃知陰與晴,安可無此君。

我有樂府詩,成來人未聞。

今宵醉有興,狂詠驚四鄰。

獨賞猶復(fù)爾,何況有交親。

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軒。

臨觴忽不飲,憶我平生歡。

我有同心人,邈邈崔與錢。

我有忘形友,迢迢李與元。

或飛青云上,或落江湖間。

與我不相見,于今四五年。

我無縮地術(shù),君非馭風仙。

安得明月下,四人來晤言。

良夜信難得,佳期杳無緣。

明月又不駐,漸下西南天。

豈無他時會,惜此清景前。

家醞飲已盡,村中無酒貰。

坐愁今夜醒,其奈秋懷何。

有客忽叩門,言語一何佳。

云是南村叟,挈榼來相過。

且喜樽不燥,安問少與多。

重陽雖已過,籬菊有殘花。

歡來苦晝短,不覺夕陽斜。

老人勿遽起,且待新月華。

客去有余趣,竟夕獨酣歌。

原生衣百結(jié),顏子食一簞。

歡然樂其志,有以忘饑寒。

今我何人哉,德不及先賢。

衣食幸相屬,胡為不自安。

況茲清渭曲,居處安且閑。

榆柳百余樹,茅茨十數(shù)間。

寒負檐下日,熱濯澗底泉。

日出猶未起,日入已復(fù)眠。

西風滿村巷,清涼八月天。

但有雞犬聲,不聞車馬喧。

時傾一樽酒,坐望東南山。

稚侄初學步,牽衣戲我前。

即此自可樂,庶幾顏與原。

湛湛樽中酒,有功不自伐。

不伐人不知,我今代其說。

良將臨大敵,前驅(qū)千萬卒。

一簞投河飲,赴死心如一。

壯士磨匕首,勇憤氣咆(口勃)。

一酣忘報讎,四體如無骨。

東海殺孝婦,天旱窬年月。

一酌酹其魂,通宵雨不歇。

咸陽秦獄氣,冤痛結(jié)為物。

千歲不肯散,一沃亦銷失。

況茲兒女恨,及彼幽憂疾。

快飲無不消,如霜得春日。

方知曲糵靈,萬物無與匹。

煙霞隔懸圃,風波限瀛州。

我豈不欲往,大海路阻修。

神仙但聞?wù)f,靈藥不可求。

長生無得者,舉世如蜉蝣。

逝者不重回,存者難久留。

踟躕未死間,何苦懷百憂。

念此忽內(nèi)熱,坐看成白頭。

舉杯還獨飲,顧影自獻酬。

心與口相約,未醉勿言休。

今朝不盡醉,知有明朝不?

不見郭門外,累累墳與丘。

月明愁殺人,黃蒿風颼颼。

死者若有知,悔不秉燭游。

吾聞潯陽郡,昔有陶徵君。

愛酒布愛名,憂醒不憂貧。

嘗為彭澤令,在官才八旬。

啾然忽不樂,掛印著公門。

口吟歸去來,頭戴漉酒巾。

人吏留不得,直入故山云。

歸來五柳下,還以酒養(yǎng)真。

人間榮與利,擺落如泥塵。

先生去已久,紙墨有遺文。

篇篇勸我飲,此外無所云。

我從老大來,竊慕其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楚王疑忠臣,江南放屈平。

晉朝輕高士,林下棄劉伶。

一人常獨醉,一人常獨醒。

醒者多苦志,醉者多歡情。

歡情信獨善,苦志竟何成。

兀傲甕間臥,憔悴澤畔行。

彼憂而此樂,道理甚分明。

愿君且飲酒,勿思身后名。

有一燕趙士,言貌甚奇瑰。

日日酒家去,脫衣典數(shù)杯。

問君何落拓,云仆生草萊。

地寒命且薄,徒抱王佐才。

豈無濟時策,君門乏良媒。

三獻寢不報,遲遲空手回。

亦有同門生,先升青云梯。

貴賤交道絕,朱門叩不開。

及歸種禾黍,三歲旱為災(zāi)。

入山燒黃白,一旦化為灰。

磋跎五十余,生世苦不諧。

處處去不得,卻歸酒中來。

南巷有貴人,高蓋駟馬車。

我問何所苦,四十垂白須。

答云君不知,位重多憂虞。

北里有寒士,甕牖繩為樞。

出扶桑棗杖,入臥蝸牛廬。

散賤無憂患,心安體亦舒。

東鄰有富翁,藏貨遍五都。

東京收粟帛,西市鬻金珠。

朝營暮計算,晝夜不安居。

西舍有貧者,匹婦配匹夫。

布裙行賃舂,短褐坐傭書。

以此求口食,一飽欣有余。

貴賤與貧富,高下雖有殊。

憂樂與利害,彼此不相窬。

是以達人觀,萬化同一途。

但未知生死,勝負兩何如。

遲疑未知間,且以酒為娛。

濟水澄而潔,河水渾而黃。

交流列四瀆,清濁不相傷。

太公戰(zhàn)牧野,伯夷餓首陽。

同時號賢圣,進退不相妨。

謂天不愛民,胡為生稻粱。

謂天果愛民,胡為生豺狼。

謂神福善人,孔圣竟棲遑。

謂神禍淫人,暴秦終霸王。

顏回與黃憲,何辜早夭亡。

蝮蛇與鴆鳥,何得壽延長。

物理不可測,神道亦難量。

舉頭仰問天,天色但蒼蒼。

唯當多種黍,日醉手中觴。

煙霞:一作煙云。

本站部分賞析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提供,旨在弘揚中華文化,僅用于學習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無法考證,如侵犯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及時通知我們,郵箱: [email?protected]

效古其二

李白 效古其二

自古有秀色。

西施與東鄰。

蛾眉不可妒。

況乃效其顰。

所以尹婕妤。

羞見邢夫人。

低頭不出氣。

塞默少精神。

寄語無鹽子。

如君何足珍。

【賞析】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平?jīng)鍪徐o寧縣南,出生于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xiāng),一說生于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逝世于安徽當涂縣。其父李客,夫人有許氏、劉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塞下曲六首

塞下曲六首

《塞下曲六首》

作者:李白

原文:

(其一)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wù)哿?,春色未曾看?/p>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其二)

天兵下北荒,胡馬欲南飲。

橫戈從百戰(zhàn),直為銜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隴頭寢。

何當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其三)

駿馬似風飆,鳴鞭出渭橋。

彎弓辭漢月,插羽破天驕。

陣解星芒盡,營空海霧消。

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

(其四)

白馬黃金塞,云砂繞夢思。

那堪愁苦節(jié),遠憶邊城兒。

螢飛秋窗滿,月度霜閨遲。

摧殘梧桐葉,蕭颯沙棠枝。

無時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其五)

塞虜乘秋下,天兵出漢家。

將軍分虎竹,戰(zhàn)士臥龍沙。

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

玉關(guān)殊未入,少婦莫長嗟。

(其六)

烽火動沙漠,連照甘泉云。

漢皇按劍起,還召李將軍。

兵氣天上合,鼓聲隴底聞。

橫行負勇氣,一戰(zhàn)凈妖氛。

注釋:

1、天山:指祁連山。

2、折柳:即《折楊柳》,古樂曲名。

3、金鼓:指鑼,進軍時擊鼓,退軍時鳴金。

4、天兵:指漢朝軍隊。

5、銜恩:受恩。甚:多。

6、海:瀚海,大沙漠。隴頭:田野。

7、高枕:高枕無憂。

8、鳴鞭:馬鞭揮動時發(fā)出聲響。渭橋:在長安西北渭水上。

9、天驕:指匈奴。

10、海霧:沙漠上的霧氣,指戰(zhàn)爭的氣氛。

11、麟閣:即麒麟閣。霍嫖姚:即霍去病。

12、云砂:細碎的石粒,指邊塞風光。

13、沙棠:植物名,果味像李子。

14、獨不見:為樂府古題,吟誦的是思而不得見的落寞愁緒。

15、虎竹:兵符。龍沙:即白龍堆,指塞外沙漠地帶。

16、劍花:劍刃表面的冰裂紋。

17、殊:遠。嗟:感嘆。

18、甘泉:甘泉山,秦時在山上造甘泉宮,漢武帝擴建。

19、合:滿。隴底:山坡下。

20、負:憑借。凈:一作靜。妖氛:指敵人。

詩意:

(其一)

五月的天山仍是滿山飄雪,

只有凜冽的寒氣,根本看不見花草。

只有在笛聲《折楊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

而現(xiàn)實中從來就沒有見過春天。

戰(zhàn)士們白天在金鼓聲中與敵人進行殊死的戰(zhàn)斗,

晚上卻是抱著馬鞍睡覺。

但愿腰間懸掛的寶劍,

能夠早日平定邊疆,為國立功。

(其二)

天朝的大軍開向北方的荒塞,

是因為胡人的兵馬準備南侵。

戰(zhàn)士們橫戈走馬縱橫作戰(zhàn),

只是為了報效朝廷的厚恩。

他們不畏艱苦,在瀚海握雪而餐,

在隴頭拂沙而眠。

只有一個心愿,就是攻破敵國平定邊疆,

使祖國的百姓高枕無憂,安居樂業(yè)。

(其三)

駿馬像一陣旋風馳騁,

戰(zhàn)士們鳴鞭縱馬出了渭橋。

背著弓箭辭別了漢地的明月,

在戰(zhàn)場上彎弓射箭打敗了胡人。

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天上的客星也為之暗淡,

軍營漸空,海霧已消。

功成之后,在麒麟閣的功臣像上,

卻只有霍嫖姚的畫像。

(其四)

戰(zhàn)馬在黃金塞上奔馳,

塞上的白云和黃沙回繞在思婦的夢中。

在這易生悲思的秋天里,

邊疆的征夫勾起了閨中少婦的思念。

螢火蟲在秋窗前飛來飛去,

邊城之月在閨房門前遠近徘徊。

秋霜凋落了梧桐的殘葉,

西風在沙棠樹枝間沙沙作響。

思念的人兒怎么等也等不見,

相思的淚水只有暗自空流。

(其五)

胡虜乘著秋高馬肥之際興兵南侵,

唐朝大軍出動兵馬前去迎敵。

將軍帶著虎符出征,

戰(zhàn)士們在龍沙堅守御敵。

夜晚的月亮彎如弓影,

胡地的霜雪凝劍成花。

大軍尚未進入玉門關(guān),

閨中的少婦還是不要太著急了吧。

(其六)

烽火在沙漠深處燃起,

戰(zhàn)火映紅了甘泉宮的天空。

漢皇勃然大怒,

按劍而起,

召李將軍率領(lǐng)大軍前去迎敵。

殺氣直沖云霄,鼓聲震天動地,

天兵英勇戰(zhàn)斗,所向無敵。

橫行戰(zhàn)場靠的是勇敢的氣魄,

一戰(zhàn)而掃清胡虜,平定天下。

賞析:

(其一)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經(jīng)扣緊題目。五月,在內(nèi)地正值盛夏。韓愈說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趙嘏說和如春色凈如秋,五月商山是勝游。但是,李白所寫五月卻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見所感也就迥然有別。天山孤拔,常年被積雪覆蓋。這種內(nèi)地與塞下在同一季節(jié)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詩人敏銳地捕捉,然而,他沒有具體細致地進行客觀描寫,而以輕淡之筆徐徐道出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無花只有寒。寒字,隱約透露出詩人心緒的波動,何況寒風之中又傳來《折楊柳》的凄涼曲調(diào)呢!春天在邊疆是看不到的,人們只能從笛曲之中去領(lǐng)受,去回味?!墩蹢盍窞闃犯畽M吹曲,多寫行客的愁苦。在這里,詩人寫聞?wù)哿斠喟粚由n涼寒苦的情調(diào)。他是借聽笛來渲染烘托這種氣氛的。詩為五律,依慣例當于第二聯(lián)作意思上的承轉(zhuǎn),但是李白卻就首聯(lián)順勢而下,不肯把蒼涼情緒稍作收斂,這就突破了格律詩的羈絆,以氣脈直行,豪縱不拘,語淡而雄渾為其特色了。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擊鉦、鼓,用來節(jié)制士卒進退,五、六兩句,寫的正是這種情況。語意轉(zhuǎn)折,已由蒼涼變?yōu)樾蹓?。詩人設(shè)想:自己來到邊塞,就在天山腳下,整日過著緊張的戰(zhàn)斗生活。白天在鉦、鼓聲中行軍作戰(zhàn),晚上就抱著馬鞍子打盹兒。這里,曉戰(zhàn)與宵眠相對應(yīng),當是作者有意在概括軍中一日的生活,其軍情之緊張急迫,躍然紙上。隨字,摹狀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繪士卒夜間警備的情況。二句寫的是士卒的生活場景,而他們守邊備戰(zhàn),人人奮勇,爭為功先的心態(tài)則亦盡情流露出來。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斬樓蘭:據(jù)《漢書傅介子傳》:漢代地處西域的樓蘭國經(jīng)常殺死漢朝使節(jié),傅介子出使西域,樓蘭王貪他所獻金帛,被他誘至帳中殺死,遂持王首而還。這里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復(fù)仇的故事,表現(xiàn)詩人甘愿赴身疆場,為國殺敵的雄心壯志。直與愿字呼應(yīng),語氣斬截強烈,一派心聲,噴涌而出,自有奪人心魄的藝術(shù)感召力。

(其二)

這首詩寫戰(zhàn)士們努力征戰(zhàn),不辭辛苦,希望能真正營造出一個和平安寧的環(huán)境,讓廣大人民不再受外族入侵的威脅,過上安居樂業(yè)的生活。

(其三)

首句寫戰(zhàn)馬飛奔,有如風馳電掣。寫駿馬實際上是寫駕馭駿馬的健兒們,馬壯是為了借喻兵強。在唐代前期,胡馬南侵是常有的,唐高祖李淵甚至一度被迫稱臣于突厥(《舊唐書李靖傳》)。因此,健兒們殺敵心切,斗志昂揚,策馬疾行。

出渭橋和辭漢月,是指出軍隊的出發(fā)點和行軍路線。出渭橋而鳴鞭,正所謂快馬加鞭,進一步烘托出健兒們的急切心情,也渲染了軍事任務(wù)的緊迫和唐軍士氣的旺盛。氣勢雄渾,大有高唱入云之勢。從辭漢月到破天驕,即從軍隊出發(fā)到克敵制勝,是一個極大的轉(zhuǎn)折。插羽,鞍上箭。天驕,匈奴曾自稱天之驕子,這里泛指敵人。從彎弓到插羽,瞬間就完成了這樣一個大轉(zhuǎn)折,省掉了多少鏖戰(zhàn)情節(jié)和廝殺場面的描寫,足見布局的簡潔,筆法的洗煉。然而這又是十分自然的、可信的。既然是兵強馬壯,士氣高昂,自然就會旗開得勝,馬到成功。天兵所向,勢如拉枯摧朽。這是符合邏輯和順理成章的。也暗示將領(lǐng)指揮得當,這次戰(zhàn)役完全符合兵貴神速的兵法要求。

五、六句描寫破天驕后的戰(zhàn)場景象。在正義之師面前,敵人不堪一擊,土崩瓦解,望風而逃。古人認為客星呈現(xiàn)白色的光芒,就是戰(zhàn)爭的征兆。星芒已盡,就意味著戰(zhàn)爭結(jié)束。北方沙漠、草原,廣闊無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海霧消,指漠北戰(zhàn)爭氣氛已經(jīng)消失。

麟閣,即麒麟閣,漢代閣名,在未央宮中。漢宣帝時曾繪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后即以此代表卓越的功勛和最高榮譽。霍嫖姚,指霍去病,漢武帝時大將,曾任嫖姚校尉。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兩句確實或有諷刺之意。同時也是以士卒口吻表示:明知血戰(zhàn)凱旋后只能有上將一人圖形麟閣,但他們?nèi)砸蚰軋笮?、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滿足。功業(yè)不朽不一定必須畫像麟閣。這更能體現(xiàn)健兒們的英雄主義和獻身精神,使此詩具有更能震撼人心的悲壯色彩。詩人為濟蒼生,安社稷,是愿為輔弼的。但他一直希望功成身退,歸隱林泉。他多次表示要功成身不居(《商山四皓》),功成謝人間(《翰林讀書言懷》)。從中可以窺見詩人的素志和生活情趣。這首詩前六句為總的鋪敘以引出結(jié)尾兩句的感慨。在前六句中,前三句描繪出師時的雄壯,后三句妝摹破敵時的英威。全詩筆力雄健,結(jié)構(gòu)新穎,篇幅布局,獨具匠心。

(其四)

這首詩寫的是閨中女子對遠征親人的思念。開頭寫閨中女子想象親人戍守邊塞的情形,以此寄托思念之情。接著寫女子在離愁的煎熬中,度日如年的情景。

(其五)

首聯(lián)兩句,分述了敵我兩軍的態(tài)勢,指明了這場戰(zhàn)爭的性質(zhì)。塞虜,塞外的強盜,含有輕蔑、貶斥之意。當時的北方諸胡,有的還是原始部落,有的則轉(zhuǎn)向世襲王權(quán)制,處于原始社會解體時期。他們對唐王朝的物質(zhì)文明常懷覬覦之心,故邊境屢遭蹂躪邊塞戰(zhàn)爭大都起因于此。乘秋下,是指到了秋收季節(jié),他們就乘隙而入,燒殺劫掠。天兵,天朝的軍隊,含有歌頌、贊美之意。他們堂堂正正,出塞去抗擊胡虜。通過措詞的褒貶色彩,表明了詩人鮮明的愛憎。

頷聯(lián)兩句,與首聯(lián)天兵照應(yīng)?;⒅?,兵符,分銅虎符與竹使符兩種,合稱虎竹,由朝廷和將領(lǐng)各執(zhí)一半,發(fā)兵時相對合作為憑證。將軍分虎竹,是指將領(lǐng)接到征戰(zhàn)的詔令。戰(zhàn)士臥龍沙,指軍隊已抵達塞外戰(zhàn)場。龍沙,指白沙堆沙漠,在樓蘭國附近。這兩句屬對工整,氣勢磅礴。從將軍到戰(zhàn)士,同仇敵愾,威嚴整肅,爭相建功報國。剛剛頒發(fā)詔令,很快就已深入敵區(qū),表明進軍神速,所向無敵。

頸聯(lián)兩句,描寫邊塞風光和戰(zhàn)斗生活。胡霜與首聯(lián)的秋相照應(yīng)。邊月、胡霜,均為靜物。皎潔的月色,銀白的寒霜,籠罩在一望無際的荒漠上,造成一派朦朧蒼涼的氣氛。而弓影飄移,劍花閃爍,則包含著戰(zhàn)士的行動。用隨和拂這樣兩個錘煉而得的動詞把兩者結(jié)合起來,就使靜物和人物的動態(tài)融為一體,顯得生機勃勃。這就構(gòu)成一種奇妙的意境:于蒼茫中見壯美,于異彩中顯飄逸。弓與月,形狀相似;劍與霜,顏色相同。詩人巧妙地利用它們的某種共性,使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顯得自然、和諧,使艱苦的軍旅生活襯托得輕松、愉快。

尾聯(lián)以詩中主人公的口氣抒發(fā)了天兵的必勝信念和獻身精神,把全詩推向了高潮。玉關(guān)殊未入,少婦莫長嗟,是征人向少婦勸慰:未獲全勝,玉門關(guān)還不能入,請親人耐心等待,不必長吁短嘆。大有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英雄氣概。據(jù)《后漢書》,班超上疏云: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guān)。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端囋反泣S》云: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學業(yè)高人,超越尋常拘攣之見,不規(guī)規(guī)蹈襲前人陳跡者,何以臻此!李白之善于用典,大率類此。結(jié)局不落邊塞詩以鄉(xiāng)愁,閨怨作結(jié)的窠臼,而造成余音裊裊余韻無窮之感。這別具一格的結(jié)尾,使貫串全詩的壯美情懷更加完善,崇高精神得到升華了。

(其六)

這首詩寫了由于匈奴南侵引起新的戰(zhàn)爭,但在杰出將領(lǐng)的率領(lǐng)下,勇敢的戰(zhàn)士們又一次贏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

中原地區(qū)長期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唐時北方突厥非常兇悍,對李唐王朝形成了長期嚴重的威脅。詩人選擇漢軍抗擊匈奴的題材,部分原因即在于此。

三行抒情詩(六首)

 風

 

 風絲絲縷縷的上下飛舞

 三月的楊柳

 俘獲了它

 

 月光

 

 月光醉成了一蓬蓮花

 暈染了

 夜晚的天空

 

 純真

 

 純真像花兒一樣

 盛情綻放

 染遍了一季的爛漫

 

 夢

 

 素面朝天的湖面

 被一場猝不及防的煙雨

 濺起了如詩般的夢

 

 老屋

 

 陽光不愿光顧的老屋

 窗戶突然撬開

 闖入的不是溫暖而是刺眼

 

 桃花

 

 樹杈交織的五線譜上

 桃花忘情的嬉戲

 把春天蕩成了秋千

關(guān)于且效醉昏昏哪個和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的介紹到此就結(jié)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guān)注本站。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www.pinswag.com/ask/2727.html

發(fā)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fā)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