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裊春煙什么意思 柳煙詩詞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柳裊春煙什么意思,以及柳煙詩詞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裊裊是什么意思啊
一、裊裊的意思:
1、形容煙氣繚繞上升。
2、細長柔軟的東西隨風輕輕擺動。
3、形容聲音婉轉悠揚不絕。
二、拼音:niǎo niǎo
三、引證解釋:
秦牧《花城·海闊天空的散文領域》:“那些最好的散文,有的使人想起了銀光閃閃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了余音嬝嬝的洞簫。”
四、筆畫順序:
擴展資料
裊裊的近義詞:褭褭
讀音:?niǎo niǎo
意思:
1、亦作“裊裊”。搖曳不定貌。
2、纖長柔美貌。
3、形容聲音婉轉悠揚。
4、繚繞;纏繞。
5、微風吹拂貌。
引證:艾蕪《鞍鋼啊,我回來了》:“街燈燦然,垂柳裊裊,高樓櫛比,馬路廣闊。”
裊裊的意思
裊裊的意思是指煙霧繚繞升騰,也形容細長柔軟的東西隨風擺動。
出自晉·左思《吳都賦》:藹藹翠幄,嫋嫋素女。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一女子左抱小兒,右持鼗鼓,嬝嬝來。南朝·宋·鮑照《在江陵嘆年傷老》詩:翾翾燕弄風,嫋嫋柳垂道。唐·李白《送蕭三十一之魯中》詩:夫子如何涉江路,云帆嫋嫋金陵去。
解釋:形容煙氣繚繞升騰、形容細長柔軟的東西隨風擺動、形容聲音延長不絕,有些悲傷余音裊裊、形容體態(tài)柔美的樣子。
裊裊造句
1、小路上,茂密的樹葉撒下些許碎影,嫻靜肅穆的寺廟梵音裊裊,偶爾還傳來幾聲犬吠,讓人更覺春意盎然。
2、清晨,每每向外面望去,就會發(fā)現(xiàn)眼前的一切事物被輕裊裊的東西給罩住了,這就是霧。
3、如今,鋼筋水泥取代了白墻碧瓦,電器取代了原始的火炊,傍晚再也看不見記憶中的炊煙裊裊。
4、不錯,微風一吹,柳絲裊裊飄動,像是翩翩的舞蹈,顯出萬千柔美的姿態(tài)。
5、一望無際的金色大地,遙遠深藍色的天空,裊裊的白云一絲不動地印在那里,大山格外清秀,海水更加清澈。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裊裊
柳梢青·吳中原文_翻譯及賞析
岸草平沙。吳王故苑,柳裊煙斜。雨后寒輕,風前香軟,春在梨花。行人一棹天涯。酒醒處,殘陽亂鴉。門外秋千,墻頭紅粉,深院誰家?——宋代·仲殊《柳梢青·吳中》 柳梢青·吳中 岸草平沙。吳王故苑,柳裊煙斜。雨后寒輕,風前香軟,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天涯。酒醒處,殘陽亂鴉。門外秋千,墻頭紅粉,深院誰家? 婉約 , 寫景感嘆 注釋 ①柳裊:柳枝柔弱細長貌。
②棹:搖船工具,這里指船。 鑒賞
宋人黃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說:“仲殊之詞多矣,佳者固不少,而小令為最。”這位本叫張揮的杭州吳山寶月寺和尚,小詞寫得玲瓏剔透,清新俊雅,膾炙人口。
他一落筆,就寫“岸草平沙”。這里既無動詞,又只列出“岸草”、“平沙”兩種場景,可它給我們展現(xiàn)了秀美迷人的畫面:江岸兩旁綠草如茵,綠草后面是平坦如鏡的細沙。在這個畫面是中,一個“岸”字提示我們,只有在江中船上了。這一點,直到下片方才點明,然而在起筆中已有所暗示,其間草蛇灰線,一脈貫通,可見詞人煉字遣意之精煉、含蓄,構思布局之嚴謹、巧妙。
可以想像,舟中之人沿著吳江一路看去,其間該見到多少美景,他卻一概略去,只突出了“吳王故苑,柳裊煙斜”。吳王夫差納美女西施,在吳縣西南靈巖山上筑館娃宮讓她住。“故苑”,今吳縣靈巖山的靈巖寺即其舊址。詞人面對吳王故苑,只見柳條細長柔弱,輕煙隨風斜飄。景色仍是這么美好,而吳王卻已成歷史的陳跡,字里行間隱含著風景不殊而人事全非的感慨。
詞人就在沉醉于山光水色之間,感慨于歷史興亡之時,發(fā)現(xiàn)一陣輕雨之后寒意淡淡,微風過處芳香柔和,原來大好春色正在那千萬朵明麗似雪的梨花上,“雨后寒輕”等三句,寫江南吳中的春景如詩似畫,韻味十足。第一句,寫出江南早春的特色和給人的感受;第二句,則抓住了吳中地區(qū)春暖花開、香氣飄溢的典型場景;第三句緊承前兩句而來,描畫出雨過風軟之際梨花怒放的迷人景象。春在哪里,春在梨花,這是一個奇特而又入理的發(fā)現(xiàn)。辛棄疾說:“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鷓鴣天》),那也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現(xiàn),不過還是受到了仲殊和尚的啟發(fā)。
“一棹”猶言一槳。“天涯”,形容極遠的地方。“一棹天涯”,劃一下槳就到了極遠的地方,不僅寫出了風順舟輕,水流極快,而且詞人陶醉于大好春色的輕快心境也正寓含其中。他是那樣的無拘無束,放浪天涯,任舟飄流,活畫出這位四海為家的浪漫和尚的神態(tài)來。
“酒醒處,殘陽亂鴉”既說“酒醒”,那么在舟行之時,詞人一面陶醉于山光水色、一面開懷暢飲不覺醉倒的狂放情景,也就不言而喻。待到酒醒時一看,一輪夕陽冉冉欲下,成群暮鴉聒噪亂飛。這兒把酒醉初醒時所見的江南春暮的景色渲染一筆,用語洗練,形象鮮明;其中的“殘”、“亂”字,又把春色撩人、忽感遲暮的恍惚心境,不著痕跡地流露出來,可謂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門外秋千,墻頭紅粉,深院誰家?”詞人正為春殘日暮而心神迷離之際,突然發(fā)現(xiàn)了人間還有比自然景色更加動人的春景,使得詞人更加神往而深深陶醉了。“紅粉”,本為婦女所需,用來稱婦女,秋千蕩到墻門之外,墻的上部露出了蕩秋千姑娘的倩影,所以引得詞人發(fā)出癡問:這是誰家深院的姑娘,看來似乎岔出了描寫吳中春景的本題,實則這才是大自然中最美好最動人的春色。因此詞人這一問,可說是畫龍點睛之筆,它不僅深化了主題,而且刻畫了詞人精神一振的神態(tài),揭示了詞人向往著青春生活的秘密。而以問作結,無須作答,更使全詞留有一種悠然不盡的神韻。
北宋僧人、詞人。字師利。安州(今湖北安陸)人。本姓張,名揮,仲殊為其法號。曾應進士科考試。生卒年不詳。年輕時游蕩不羈,幾乎被妻子毒死,棄家為僧,先后寓居蘇州承天寺、杭州寶月寺,因時常食蜜以解毒,人稱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稱他為僧揮。他與蘇軾往來甚厚。徽宗崇寧年間自縊而死。
仲殊
北宋僧人、詞人。字師利。安州(今湖北安陸)人。本姓張,名揮,仲殊為其法號。曾應進士科考試。生卒年不詳。年輕時游蕩不羈,幾乎被妻子毒死,棄家為僧,先后寓居蘇州承天寺、杭州寶月寺,因時常食蜜以解毒,人稱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稱他為僧揮。他與蘇軾往來甚厚。徽宗崇寧年間自縊而死。? 184篇詩文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守著窗兒 一作:守著窗兒)——宋代·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聲聲慢·尋尋覓覓
宋代 :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守著窗兒 一作:守著窗兒)
宋詞三百首 , 宋詞精選 , 高中古詩 , 婉約 , 閨怨 , 孤獨 , 懷人 門隔花深舊夢游,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鉤。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于秋。——宋代·吳文英《浣溪沙·門隔花深舊夢游》
浣溪沙·門隔花深舊夢游
宋代 : 吳文英
門隔花深舊夢游,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鉤。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于秋。 婉約 , 記夢 , 抒情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床鏇滿,香毬無數(shù),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香毬 一作:香球)——宋代·章楶《水龍吟·燕忙鶯懶芳殘》
水龍吟·燕忙鶯懶芳殘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床鏇滿,香毬無數(shù),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香毬 一作:香球) 婉約 , 詠物寫花
裊裊是什么意思
裊裊是指煙霧繚繞升騰,也形容細長柔軟的東西隨風擺動。還可形容聲音延長不絕,有些悲傷,也意為體態(tài)柔美的樣子。
裊裊:niao niao
引證解釋:
1,輕盈纖美貌。
晉·左思《吳都賦》:"藹藹翠幄,裊裊素女。"
2,搖曳貌;飄動貌。
南朝·宋·鮑照《在江陵嘆年傷老》詩:"翾翾燕弄風,裊裊柳垂道。"
3,吹拂貌。
《楚辭·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4,繚繞貌。
宋·蘇軾《浣溪沙》詞:"霧帳吹笙香裊裊,霜庭按舞月娟娟。"
5,形容香氣散發(fā)。
宋·蘇軾《贈杜介》詩:"松風吹菵露,翠濕香裊裊。"
6,悠揚婉轉。
唐·張說《東都酺宴詩五》:"入云歌裊裊,向日妓叢叢。"
拓展資料
1、珍珠之歌隨波蕩漾,余音裊裊,終于完全消失。
2、在沙漠那邊,裊裊白煙緩緩升起。
3、在課之尾設疑,讓學生感到余音裊裊,言已盡而意無窮。
4、那聲氣嘩啦嘩啦,又像風濤澎,又像狼吞虎咽,中間還夾著一絲又尖又細的聲音,忽高忽低,裊裊不絕。
5、這結尾是而似乎不是文章的結尾,余音裊裊,令人回味無窮。
讀了拂堤楊柳醉春煙一句你會想到怎樣畫面
拂堤楊柳醉春煙讓人想到了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句子描寫了村中原野上的楊柳,“拂”,“醉”,把靜止的楊柳人格化了。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著堤岸。春日的大地艷陽高照,煙霧迷蒙,微風中楊柳左右搖擺。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tài);寫活了楊柳的神韻,讓人似乎看到了春天就在眼前。
《村居》清代·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翻譯:
農歷二月,青草漸漸發(fā)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輕拂堤岸的楊柳陶醉在春天的霧氣中。村里的孩子們早早就放學回家,趕緊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擴展資料
詩人晚年遭受議和派的排斥和打擊,壯志難酬,于是歸隱于上饒地區(qū)的農村。在遠離戰(zhàn)爭前線的村莊,寧靜的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受到田園氛圍感染的詩人心情愉悅寫下此詩。
全詩前半部分寫景,后半部分寫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寫的靜態(tài),后半部分則添加了一個動態(tài)。物態(tài)人事互相映襯,動態(tài)靜態(tài)彼此補充,使全詩在村居所見的“春”景這一主題下,完美和諧地得到了統(tǒng)一。
徐徐清風、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裊裊炊煙、淙淙流水、灼灼霞光、萋萋芳草、瀟瀟春雨的意思?
徐徐清風:清爽的微風慢慢吹拂.多用在景色宜人,心神舒暢的環(huán)境下使用.
依依楊柳:古人送行,折柳相贈,表示依依惜別。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
裊裊炊煙:古時人們做飯時徐徐輕煙回旋上升,隨風而逝的景象
流水淙淙:流水發(fā)出的輕柔的聲音。
萋萋芳草:草長得很茂盛,很美
我也是4班的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